一、经学的发展 二、玄学的兴起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

21
第十一讲 魏晋南北朝的学术 一、经学的发展 二、玄学的兴起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Transcript of 一、经学的发展 二、玄学的兴起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

Page 1: 一、经学的发展 二、玄学的兴起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 西汉今文经学 章句之学,传习各家的师说,强调师法、家法 东汉古文经学

第十一讲 魏 晋 南 北 朝 的 学 术

一、经学的发展

二、玄学的兴起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Page 2: 一、经学的发展 二、玄学的兴起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 西汉今文经学 章句之学,传习各家的师说,强调师法、家法 东汉古文经学

一、经学的发展 1. 古文经立于学官

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

所归。

——《后汉书·郑玄传论》

初,肃善贾(逵)、马(融)之学,而不好郑氏,采会同异,为

《尚书》、《诗》、《论语》、三《礼》、《左氏》解,及撰定父朗

所作《易传》,皆列于学官……集《圣证论》以讥短玄。

——《三国志·王肃传》

Page 3: 一、经学的发展 二、玄学的兴起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 西汉今文经学 章句之学,传习各家的师说,强调师法、家法 东汉古文经学

一、经学的发展 1. 古文经立于学官

东汉古文经学主要在民间传播。中叶以后,其学日盛,卢植等

古文学家开始担任太学博士。

《隋书·经籍志》:董卓之乱,献帝西迁,图书缣帛,军人皆

取为帷囊。所收而西,犹七十余载。两京大乱,扫地皆尽。

曹魏太学十九家博士:

《易》:郑氏、王氏 《周礼》:郑氏、王氏

《书》:贾氏、马氏、郑氏、王氏 《春秋左传》:服氏、王氏

《诗》:郑氏、王氏 《公羊传》:颜氏、何氏

《仪礼》:郑氏、王氏 《谷梁传》:尹氏

《礼记》:郑氏、王氏

Page 4: 一、经学的发展 二、玄学的兴起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 西汉今文经学 章句之学,传习各家的师说,强调师法、家法 东汉古文经学

一、经学的发展 2. 学术中心移于家族

黄初中,太学初立,博士十余人,学多偏狭,不敢亲教,备员

而已。

——《太平御览》卷二三六引《魏志》

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士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学术中心移

于家族,而家族复限于地域,故魏晋南北朝之学术、宗教皆与家族、

地域两点不可分离。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Page 5: 一、经学的发展 二、玄学的兴起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 西汉今文经学 章句之学,传习各家的师说,强调师法、家法 东汉古文经学

一、经学的发展 3. 义疏学取代传注学

西汉今文经学 章句之学,传习各家的师说,强调师法、家法

东汉古文经学传注之学,以经文为主,参考各家解释,做出

传注

魏晋南北朝经学义疏之学,对汉儒传注作解释。“宁道孔圣误,

讳言郑服非”

乔秀岩(桥本秀美):《义疏学衰亡史论》

Page 6: 一、经学的发展 二、玄学的兴起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 西汉今文经学 章句之学,传习各家的师说,强调师法、家法 东汉古文经学

一、经学的发展 4. 礼学成为研究重点

唯法是修

唯礼是克

何佟之,少好三《礼》,师心独学,强力专精,手不释卷。读《礼论》

三百余篇,略皆上口。为国子助教,为诸生讲《丧服》。

司马筠,博通经术,尤明三《礼》。子寿传父业,明三《礼》。

崔灵恩,遍习五经,尤精三《礼》、三《传》。

孔佥,通五经,尤明三《礼》、《孝经》、《论语》。兄子元素又善

三《礼》,有盛名。

沈峻,博通五经,尤长三《礼》。

文阿,通三《礼》、三《传》。

皇侃,尤明三《礼》、《孝经》、《论语》,撰《礼记讲疏》五十卷。

沈洙,通三《礼》、《春秋左氏传》。

郑灼,性精勤,尤明三《礼》。

时有晋陵张崖、吴郡陆诩、吴兴沈德威、会稽贺德基,俱以礼学自命。

Page 7: 一、经学的发展 二、玄学的兴起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 西汉今文经学 章句之学,传习各家的师说,强调师法、家法 东汉古文经学

二、玄学的兴起 经典和传注

《周易》:王弼《周易注》

《老子》:王弼《老子注》

《庄子》:郭象《庄子注》

《论语》:何晏《论语集解》、郭象《论语体略》

玄学的主题是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道家明自然,儒家贵名教,

因而如何处理儒道之间的矛盾使之达于会通,也就成为玄学清谈的

热门话题。

——余敦康《魏晋玄学史》

Page 8: 一、经学的发展 二、玄学的兴起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 西汉今文经学 章句之学,传习各家的师说,强调师法、家法 东汉古文经学

二、玄学的兴起 清谈

Page 9: 一、经学的发展 二、玄学的兴起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 西汉今文经学 章句之学,传习各家的师说,强调师法、家法 东汉古文经学

二、玄学的兴起 清谈

Page 10: 一、经学的发展 二、玄学的兴起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 西汉今文经学 章句之学,传习各家的师说,强调师法、家法 东汉古文经学

二、玄学的兴起 清谈

Page 11: 一、经学的发展 二、玄学的兴起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 西汉今文经学 章句之学,传习各家的师说,强调师法、家法 东汉古文经学

二、玄学的兴起 正始之音 (曹芳,240-249年)

何晏:《道论》、《德论》、《无名论》、《论语集解》

王弼:《道略论》 、《周易注》、《周易略例》、《论语释疑》

以无为本《晋书 ꞏ 王衍传》:“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

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

名教与自然

《论语释疑》:“至美无偏,名将何生?故则天成化,

道同自然。”

名教:众善之一

道(无):众善之元

Page 12: 一、经学的发展 二、玄学的兴起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 西汉今文经学 章句之学,传习各家的师说,强调师法、家法 东汉古文经学

二、玄学的兴起 嘉平玄学 (曹芳,249-254年)

才 性 同 傅 嘏 性善必然才美

性恶必然才朽

才 性 异 李 丰

才 性 合 锺 会

才 性 离 王 广

四本者:言才性同,才性异,才性合,才性离也。尚书傅

嘏论同,中书令李丰论异,侍郎钟会论合,屯骑校尉王广论离。

── 《世说新语ꞏ文学》注引《魏志》

Page 13: 一、经学的发展 二、玄学的兴起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 西汉今文经学 章句之学,传习各家的师说,强调师法、家法 东汉古文经学

二、玄学的兴起 竹林七贤

Page 14: 一、经学的发展 二、玄学的兴起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 西汉今文经学 章句之学,传习各家的师说,强调师法、家法 东汉古文经学

二、玄学的兴起 竹林七贤

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

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

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

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

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

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

无措也。……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

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

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是故傲然

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

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

——《晋书ꞏ嵇康传》

Page 15: 一、经学的发展 二、玄学的兴起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 西汉今文经学 章句之学,传习各家的师说,强调师法、家法 东汉古文经学

二、玄学的兴起 竹林七贤

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

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少称乡党,

长闻邻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

独不见群虱之处裤中,逃乎深缝,匿乎坏

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

敢出裤裆,自以为得绳墨也。……君子之

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裤中乎!

——阮稽《大人先生传》

Page 16: 一、经学的发展 二、玄学的兴起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 西汉今文经学 章句之学,传习各家的师说,强调师法、家法 东汉古文经学

二、玄学的兴起 竹林七贤

《庄子 · 逍遥篇》,旧是难处,诸新理于二

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

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

—─《世说新语 · 文学》

Page 17: 一、经学的发展 二、玄学的兴起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 西汉今文经学 章句之学,传习各家的师说,强调师法、家法 东汉古文经学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禅学依附于方术,宣扬灵魂轮回说,通过禅法修练,做到

少思寡欲,清静无为,心神明静,从而成佛。

般若学

比附玄学,认为人的智慧本来和“道”是一致的,由

于后天的原因而分离了,佛教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解

脱后天的种种限制,使他们认识和体证万物的本体,

从而成佛。

Page 18: 一、经学的发展 二、玄学的兴起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 西汉今文经学 章句之学,传习各家的师说,强调师法、家法 东汉古文经学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六家七宗

本无宗(本无异宗)、即色宗、识含宗、幻化宗、心

无宗、缘会宗

本无派:“无在元化之前,空为众形之始”。“无”

和“空”是精神本体和宇宙本源。只有这种精神本体

是真实的,其他一切事物都是虚幻的。

心无派:“万物未尝无”,佛经讲“空”、“无”,

是“欲令心体虚妄不执”。

即色派:色无自性,故“色即为空,色复异空”。

Page 19: 一、经学的发展 二、玄学的兴起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 西汉今文经学 章句之学,传习各家的师说,强调师法、家法 东汉古文经学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不真空论

僧肇所创,主张“不真即空”

“不真”有三义

“不异”为“不真”

“自虚”为“不真”

“假号”为“不真”

万物“有无至一”

Page 20: 一、经学的发展 二、玄学的兴起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 西汉今文经学 章句之学,传习各家的师说,强调师法、家法 东汉古文经学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涅槃学

代表人物:竺道生

“道”、“空”就是佛性

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

一阐提迦:不具信心、断了善根、不能成佛的人

“顿悟成佛”:修行需至“十住”才能悟解佛理

Page 21: 一、经学的发展 二、玄学的兴起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 西汉今文经学 章句之学,传习各家的师说,强调师法、家法 东汉古文经学

三、佛学的传入和兴盛

萧衍

弟子经迟迷荒,耽事老子,历叶相承,染此邪法,习

因善发,弃迷知返。今舍旧医,归凭正觉,愿使未来

世中,童男出家,广弘经教,化度含识,同共成佛。

老子、周公、孔子等,虽是如来弟子,而化迹既邪,

止是世间之善,不能革凡成圣。

心有不失之性,真神为正因体。已在身内,则异于木

石等非心性物。此意因中已有真神性,故能得真佛果。

故《大经·如来性品》初云“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

切众生有佛性,即是我义。”即是木石等为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