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44
“不 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 大大 1 / 44

Transcript of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Page 1: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资料第十八期

学习种子精神向钟扬同志致敬

大连工业大学宣传部

目 录1 / 80

Page 2: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人物事迹】○中央追授钟扬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宣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报告文学:解密“种子”的基因○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教授钟扬○做一颗扎根大地的种子——追记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一颗种子的答案——雪域高原播种者钟扬的“精神珠峰”【重要评论】○人民日报快评:钟扬的“种子精神”○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做钟扬那样的播种者○新华社评论员:让“种子精神”深植广袤大地【视频资料】○【新闻联播】钟扬:大爱情怀 播种未来○【焦点访谈】钟扬:一粒追梦的种子○纪录片《播种未来》○【时代楷模发布厅】学生眼中的钟扬:绝对不能错过的一个老师○【时代楷模发布厅】同事朋友眼中的钟扬:他把事业做到了极致○【新闻联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钟扬:国家生态安全的守护者

2 / 80

Page 3: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人物事迹】

中央追授钟扬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

号2018 年 06 月 27 日 来源:共产党员网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党同志正满怀豪情、意气风发,奋力书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为大力表彰宣传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新时代典型,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见贤思齐、锐意进取,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党中央决定,追授郑德荣、钟扬、李泉新、许帅、姜仕坤、张进、张超等 7 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钟扬,男,汉族,湖南邵阳人,1964 年 5 月出生,1984 年 8

月参加工作,1991 年 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原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选派的第六、

3 / 80

Page 4: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七、八批援藏干部。2017 年 9 月 25 日,在赴内蒙古为民族干部授课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年仅 53岁。钟扬同志对党无比忠诚、对事业无比热爱、对人民无比赤诚,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他秉持“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做”,在青藏高原跋涉数十万公里,收集上千种植物的数千万颗种子,为国家和人类储存下绵延后世的基因宝藏。他牢记“组织的需要第一”,16 年如一日把生命最宝贵的时光献给祖国雪域高原,倾心培育少数民族科研教学骨干,帮助西藏大学将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推向世界。他坚持“干事比名分重要”,勤勉务实、严格自律,生活简单朴素,从不对职务待遇、收入条件提任何要求,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

4 / 80

Page 5: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中宣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发布时间:2018 年 03 月 29 日 10:49 来源:新华网

中央宣传部 3 月 29 日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钟扬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钟扬生前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他胸怀科技报国理想,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他艰苦援藏16 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心尽力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连续 17 年参与科普志愿服务,是深受欢迎的“科普明星”。钟扬同志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以及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多项奖励。2017 年 9 月 25 日,钟扬在赴内蒙古为民族干部授课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 53

5 / 80

Page 6: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岁。  一段时间以来,钟扬的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钟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是忠于祖国奉献人民、不懈探索追求的杰出科学家,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也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模范。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钟扬为榜样,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勇担复兴大任、争做时代新人,努力用奋斗开创幸福美好未来,在为国为民建功立业中书写人生华章。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钟扬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发布了钟扬的先进事迹。中宣部负责同志为钟扬的亲属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荣誉证书。教育部、上海市委、复旦大学有关负责同志,“时代楷模”钟扬的亲友、学生、同事及社会各界代表等参加发布仪式。

6 / 80

Page 7: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报告文学:解密“种子”的基因发布时间:2018 年 05 月 02 日 06:19 来源:人民日报

5 月 2 日是我的生日。三十五岁以后,每到这一天,我会最深刻地认识到:父母是我最好的老师。  海拔越高的地方,植物的生长越艰难,但是越艰难的地方,植物的生命力就越强。

——摘自钟扬日记

  武汉市武昌一个普通小区,住着钟扬的父母。同是八十二岁的钟美鸣、王彩燕夫妇,退休前在湖北省教育厅机关工作。这是一个温馨的书香之家。春风吹拂阳台上的兰花、水仙、爬山虎,灿阳照进室内。衣柜凳椅上豇豆红的漆釉,散发着淡淡的木香,见证着主人使用的年代。书是主要的家具,不少泛黄的书和笔记本,布满钟

7 / 80

Page 8: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扬早年工整、俊秀的笔迹。所有摆设,还是与钟扬去世前一样。  本来二老出门活动、做家务、看书报看电视都没大碍,但只要涉及钟扬,本来热情开朗的钟美鸣,骤然阴云密布,年前突发的大面积带状疱疹,时而疼痛难忍,伴以彻夜失眠。王彩燕文静慈祥的脸庞下,蕴藏着超常的坚毅与深厚的母爱。她五官方正,眼不大却有神。钟扬的面相,就是母亲的翻版。  然而,不涉及钟扬何其难!  去年 9 月 25 日钟扬遇难以来,复旦大学、西藏大学师生和社会各界追怀痛悼钟扬。教育部追授钟扬“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上海市委追授钟扬“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宣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全社会向他学习。然而,面对这些,二老更多的是愧疚。钟美鸣总是感叹:“钟扬死得其所。只是他没轻松过一刻,我们对他太严啰!”

  “故事大王”的背后故事  钟扬讲故事是出了名的,爱讲,会讲,大伙撺掇着讲;课堂上讲,会上讲,学术报告上讲,科普讲座上讲,野外采集种子时讲。讲什么?讲科学,讲哲理,讲创新思维,讲人文历史,讲“种子精神”。钟扬的演讲能在不知不觉间,带你神游世界。深奥枯燥的生物学,从他嘴里放出晶莹透亮的光芒。身材魁伟,笑容绽放,天文地理,说学逗唱,循循善诱,妙趣横生,这就是钟扬。  钟扬的发小、作家黄梵回忆,“有次,他应邀来我们南京理工

8 / 80

Page 9: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大学演讲,讲完,三个学生当场表态要转学生物。之所以产生如此‘魔力’,是因为钟扬的演讲,并非简单地传递知识,而是将知识转化、蜕变成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故事大王”天生就能讲?  说起来怪,小时候,钟扬绰号“扬妹”。他不足月就出世了,体质弱,常常闹病,羞涩好静,老受调皮孩子欺负,他只知道哭,回家还不说。王彩燕每每说起,满是怜惜。  在钟美鸣的记忆里,一切如在眼前:1964 年 5 月 2 日,黄冈地区黄州镇,早上 8 点 45分,钟扬出生了。黄冈傍长江而立,长江是祖国母亲河,所以给孩子取长江别名扬子江之“扬”,定名“钟扬”。  钟扬好问,天生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主,于是钟美鸣、王彩燕因势利导,培养孩子好学求知的愿望。同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师范大学毕业的夫妇俩,文理兼备,分工合作,颇有职业讲究。  钟美鸣、王彩燕工作的黄冈,是活字印刷发明者毕昇、明代医圣李时珍、地质学泰斗李四光的故乡。夫妇俩利用上街、参观游览、回老家等机会,经常给钟扬讲故事。既讲黄冈所在的荆楚文化,又讲老家湖南邵阳的湖湘精神,还讲抗日战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讲十万个为什么,讲四大名著,讲沈从文、托尔斯泰、《静静的顿河》……在由浅入深、娓娓道来的故事中,钟扬迷茫的眼睛,渐渐开朗。  在老家湖南邵阳丰田乡,烈日炎炎下,钟美鸣卷起裤脚,拉钟

9 / 80

Page 10: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扬下田薅田除草,上山看牛砍柴,让孩子体验稼穑艰难。夏夜蛙声呱呱。老钟捧着小钟的脸,“你看蛙声多恳切,这是乡亲们摆脱贫困的呼唤呀!家乡田不多,也不丰,缺水歉收,何以叫丰田?恰恰反映了他们‘丰田足食’的美好夙愿。孩子,你必须发愤图强,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拔尖人才,长大后把这些落后山区建设好。”  钟扬五岁启蒙,正值“文革”,学校没几本书可读。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钟美鸣日记写了几十年,他要求儿子也每天写,并有针对性地辅导儿子写景状物、抒情评论。他同时教育孩子,写好方块字,做好方正人,何况钟氏古代出了钟繇、钟子京两大书法家。钟扬每天必须练一版钢笔小楷,一大版毛笔楷书。那时碑帖很少,老钟花三个月,硬是把文天祥《正气歌》柳体集字找齐,制成土字帖,自己先临摹过关,再教给孩子。  如此,钟扬开始对科学文化产生极大兴趣。上街时,他老嚷着买娃娃书。有次,看到《十万个为什么》和连环画《雷锋》,王彩燕掏钱买了,钟扬把刚到手的最爱吃的烤饼,立马退了,还问,“妈妈,扬子乖不乖?”  背着父母,钟扬也有模有样地讲起故事来。久而久之,他走到哪里,哪里就围成一堆。同学们争着要钟扬讲哪吒闹海,讲三打白骨精,讲三国演义,讲战国七雄,更多的是讲革命故事。

10 / 80

Page 11: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有次,学校组织去黄冈农村摘棉花。摘着摘着,大家又围着钟扬了。钟扬拉不下情面,“就讲潘冬子吧!”只见他抑扬顿挫地讲起来,时而手舞足蹈,掏出小木枪,眯眼指向远处的“胡汉三”。  钟扬的小木枪随意所指,碰巧是一名老师。后来,老师一见王彩燕,不停地称赞道:“你儿子真是神啦!”那时,刚刚十岁的钟扬,还在《黄冈日报》发表了《〈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有一天,钟扬放学回家,钟美鸣发现儿子的书包鼓鼓囊囊的,于是翻看。果不然,他给同学帮忙,同学送给他最喜欢的玩具。钟美鸣厉声吼道:“学雷锋是应该的,我不是给你定了,每周至少做一件吗?马上退回去!”夫妇俩就是再忙,也要检查钟扬的书包和做好事的情况。  一直以来,钟扬都是同学们当中的“活雷锋”“开心宝”,谁有不顺心的事,钟扬开导一下,就没事了;谁有困难,找钟扬,总能想到办法。

  穿越时空的光荣与梦想  1938 年,钟扬的三叔公钟召南报考黄埔军校桂林分校,毕业后,直接赴抗战前线。钟美鸣曾在省报发文怀念叔叔:“浙江金华一战,打得非常惨烈,敌人猖狂进攻。叔叔钟召南所在排守着一个山头,激战三天三夜,双方伤亡很大。排长士兵均已阵亡,山头只剩他一人。日军伤亡更多,最后剩三人。他们号叫着冲上来,开始了肉搏战。我叔叔人高马大,在国术馆学过功夫。他毫不畏惧,大

11 / 80

Page 12: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吼一声,只几个闪步,就把三个日本鬼子捅死,守住了阵地。因表现突出,叔叔被火线破格提拔,见习排长即成连长。”  这是钟美鸣奉为传家宝的故事,钟扬不知听乡亲们讲过多少次,故事也传给了儿子大毛小毛。  无疑,钟美鸣继承先烈遗志,负箧曳屣,秉烛苦读。十来岁的少年,挑着米和油,走一天山路,带着脚上的泡到学校寄宿。有次回家挑米,饿得实在走不动了,只好趴在田埂上,抓一把菜豆,和着井水嚼下去。回到家,看到父母和姐姐在啃粗粮,他张开的嘴又闭上。  新中国成立后,在湖南武冈县中,钟美鸣第一批入了团,并担任团干,1955 年高中毕业,考上华中师范大学。在大学里,他同样品学兼优,并担任班干。走到哪里,钟美鸣的嗓门亮到哪里:“我读的是翻身书。”感激之情直到现在。  王彩燕同怀感激。内秀细腻而坚强的王彩燕,小时候就表现出众,高中被选为班主席,大学担任团支部组织委员,翻身书读到1962 年,并以优异成绩从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  命运在冥冥中交集,钟美鸣、王彩燕两人的老家,本来只隔三公里,转折一下就是亲。燃情两心,鸿雁传书擦火花。大学毕业后,两人先后来到黄冈中学工作。本来,他们想“反哺”建设家乡的。包括后来父母年老,夫妇俩想回乡尽孝,邵阳方面也伸出了橄榄枝,但黄冈地区却执意挽留。钟美鸣只得拍了胸脯:“服从组织安排!”

12 / 80

Page 13: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钟美鸣初生牛犊不怕虎,在黄冈中学连带两届毕业班,高考成绩均优秀。因工作表现突出,钟美鸣担任黄冈地区教育局科长兼招生办副主任,后直升地区教育局局长。他大刀阔斧抓教育,形成“严”“活”“紧”的教学体系。  1979 年,黄冈中学二十三人“尖子班”,提前考大学,全部考入重点大学,并囊括湖北省高考总分第一、二、三、五、六名。第二年高考录取率又是全省第一名。同时,黄冈中学组队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荣获一等奖。1986 年至 1991 年,该校斩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五枚奖牌。  随着“卫星”不断释放,黄冈兵法、黄冈密卷、黄冈宝典等高考辅导资料,充盈街市。“其实我是主张抓基础知识、素质教育的。我到处打假,假宝典、假秘笈什么的,戳穿了不少高考资料贩子。”讲起“黄冈神话”,钟美鸣还是那么客观:“没有不灭的所谓神话。不过,黄冈中学确实为提高全民族科学教育水平,起了助推作用。”  王彩燕接过话头:“钟扬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实现高考理想的。那时老钟搞教育行政,起早贪黑不见人。我教六个班化学,经常补课加班,没时间管钟扬。1979 年初,他也想参加二十三人‘尖子班’,老钟为避嫌硬是不准。小钟不服,但又没辙,只好转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钟扬没日没夜地学,常常搞到深夜一两点才睡觉。才几个月,他便将高中课程学完了,一举中榜中科大少年班。1984

年大学毕业,钟扬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他业余时13 / 80

Page 14: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间踩着单车,两年内旁听、学通了武汉大学所有生物课程。”  2000 年调入复旦大学后,钟扬更是张开了科研的翅膀。他参与了让人谈虎色变的 SARS病毒和血吸虫基因组的进化研究;在上海海滨“种活”一片红树林,实现了纬度最高的北半球地区红树林奇迹。  最感人的是,在连续科技、教育援藏的十六年中,钟扬带领团队行走五十万公里,每年有近一半时间跋涉于极度严寒、十七种高原反应随时诱发的青藏高原,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四千万颗种子,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没有西藏种子的空白,对于研究地球上的植物与生态保护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平均风速每秒三点二米以上的阿里无人区,是“世界屋脊上的屋脊”,是任何有氧生物难以生存的绝境。但是,钟扬一步步坚持着爬上去了。他气喘吁吁,却振振有词:“正因为是无人区,这里肯定还有未被发现的特有植物。”  这是一串闪光的足迹:钟扬三十二岁晋升研究员,三十三岁任中科院武汉植物所副所长(副局级),三十九岁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四十五岁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先后发 表 科 研 论 文两百多篇 ,其中多篇 论 文 在 Science(科 学)、Nature(自然)等世界顶级杂志上发表。出版、翻译专著、科普文献近二十部。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一次,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三次。  为什么钟扬这么拼命?钟美鸣想了想,拿出《钟氏家谱》,读

14 / 80

Page 15: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了这样一段话:“若诸家齐,国则盛矣。而国家民族之兴旺与否,又决定家族、氏族之命运也。”钟老说:“祖国,始终位于钟家人心上,哪怕我‘文革’受冲击,因亲属牵连入党受影响,都没动摇过。这点钟扬也是一样。”

  “一根筋”的豪爽与节俭  在钟家,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格外突出。  去年 9 月钟扬因公殉职时,他招牌式双肩包中,除了笔记本电脑、论文、讲义、药盒、工作日程,其他什么都没有。钟扬曾在上海有一套住房,因贴补儿子读书卖了,一家四口就挤在岳父岳母家,一百来平方米的套间。作为堂堂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博导,大教授、大科学家,两块面包、一袋榨菜、一瓶矿泉水,常常是钟扬的“美餐”,他常年穿着普通夹克、牛仔裤,三件百十元的衬衣、两条二十九元的牛仔裤,可以对付一个夏天。这,你想得到吗?  其实,简朴节俭,本来就是钟扬的个性。一直在粗茶淡饭布衣的环境中成长,用的铅笔,实在不能写了才舍得丢。  钟扬考上大学时,正是“文革”后恢复高考不久。别人的儿子考上大学,家长想办法办酒席,钟扬去上学却像平常赶集。被子是母亲买来白粗布,用化学颜料染成黄色。那时,夹克、西装已经流行,钟扬穿的却还是父亲的旧中山装。家里每月寄给他十二元伙食费,三元零花钱。生活虽然清苦,但钟扬像久旱逢甘霖,心中充满求知的快乐,“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5 / 80

Page 16: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野外科考采种,一去十天半个月,钟扬的团队靠死面饼子、凉菜、午餐肉度日,钟扬啃得津津有味。即使挨饿,钟扬仍讲故事段子,信手拈来,风趣幽默,使大家再添干劲。  钟扬这么节省,是在乎钱吗?如果在乎钱,1992 年至 1998

年,钟扬单独或偕妻子张晓艳,在美国密歇根州等大学访问或合作研究五次,只要点点头,钟扬就定居美国,生活富裕了。  如果在乎钱,作为蜚声中外的科学家,稍微动点脑筋,人脉资源就会转化为滚滚财源,可钟扬从来不干。  他就是“一根筋”。别人留学是留下定居,钟扬却如饥似渴,掌握科学技术、前沿资讯,千方百计地找出国内与西方在生物学界的差距,一门心思考虑如何跟国外缩短差距,实现赶超。  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是世界著名植物园。其中保存的五万种植物种子,钟扬一罐一罐数过来,发现居然没有一颗来自中国西藏的种子。他面色沉重,久久不语,回到住处,彻夜难眠。  “别人访学回国,都会带一些彩电、冰箱,而钟扬把我们俩攒的生活费,都买了计算机设备捐给单位。连海关都不相信,居然有这种‘傻猫’?”  “不在乎钱,钟扬在乎的就是时间,分秒必争,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张晓艳说起“一根筋”的丈夫,悲伤和自豪油然而生。  那么钟扬的钱去哪儿了?他办公室塞满两抽屉的票据就是明证。钟扬带领科研团队,长年出差办公开支几十万元,本来可以报销,大伙也以为费用问题已经处理了,可实际上,是钟扬自费报销。十

16 / 80

Page 17: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几年前,钟扬组织“西藏大学学生走出雪域看内地”活动,八十多人从西藏到上海参观考察,开支三十多万在哪里报销?钟扬又自掏腰包。  在西藏大学钟扬的小宿舍里,挤了五六张床,厨具、被褥和生活用品,新鲜果蔬小吃,一应俱全,钟扬随时为同仁同道,包括为外国科学家提供食宿。省钱省时省心,钟扬从小练就的厨艺派上大用场。在做饭吃饭间,他与人谈科研谈人生,谈笑风生。“我这是免费旅馆、免费驿站,尽管来呀,最多的一次住了十五人呢。”  钟扬表哥、邵阳学院副教授吕放光,也说钟扬热情、健谈,幽默中包含“一根筋”,心中装满亲情友情爱国情,唯独没有自己。  他回忆,“2009 年我去拉萨看钟扬,在西藏大学宿舍里等他,他晚上十二点还没回。我想添衣服,可翻箱倒柜,没找到一件像样的,最好的是一件一百多元的扎绒马甲。”  “2015 年,钟扬突发脑溢血,被抢救过来。我是医生,几次与他交心,说他的心脏已经到了临界值,再也不能去西藏了。但没过多久,他又偷偷申请第八批援藏。”  “我们知道他是‘空中飞人’,一般不打搅他。可是 2012 年3 月,我父母八十大寿,他竟然带着三十斤牦牛骨头和风干牛肉,从拉萨辗转上海、南京、长沙航班,然后坐大巴中午 12 点赶到邵阳,所有人都瞪大惊讶的眼睛。他呢,给老人打几个拱手,敬几杯酒,问候家乡亲人的情况,午饭后,又匆匆飞回上海上课。”  钟扬的“一根筋”是有源头的。钟美鸣曾官至副厅,但举手投

17 / 80

Page 18: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足之间,显得真诚直率,爱憎分明,始终保持泥土的芳香。  家中所有木质家具,都是四五十年前从老家运来木料,在黄冈定做的。衣柜里的衣物、所有床单被套都是旧货。钟扬读大学的“黄被”,钟美鸣还在用,只是从盖被变成垫被。手机还是前几年花几百元买的。唯一时髦的,是几年前钟扬给购置的四十二英寸液晶电视机。  八十二岁的二老,穿着朴素整洁,吃得简单清淡,烧水做饭,洗衣采购,一切都是自理。每餐吃饭,桌上都摆着小垃圾盒,这是二老利用废报纸折叠而成的独家“专利品”。  可是接朋待友,支援家乡,钟美鸣、王彩燕搜肠刮肚。2010

年,丰田故里坪村修路,钟老夫妇一次捐款四万元。同学同乡同事,如遇困难,有求必应,出钱出力。  钟家的仗义疏财,在钟扬遇难后又一次得到印证。9 月 25 日,钟扬有个同学,在同学群里呼吁捐款,两个小时就达几十万元,张晓艳闻讯马上制止。钟扬的交通事故赔偿金一百三十八万元,一家人商量后决定,全部捐出来,成立“复旦大学钟扬教授基金”,用于奖励沪藏两地的优秀师生。

  此心安处道永恒  天妒英才。2017 年 9 月 25 日凌晨,在结束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的讲座后,钟扬乘车赶往银川机场,行至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地段,一场车祸,钟扬的生命定格五十三岁。

18 / 80

Page 19: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不知何故,倒头即鼾的钟美鸣,突然一夜失眠。想起昨日微信发给儿子的一张二老近影,儿子马上点赞,于是 7 点,再用微信发了十几张给儿子。8 点,二老照常去户外活动,有说有笑。下午 3

点,钟美鸣看看手机,怎么还不见儿子回音?是了,儿子太忙,晚点回音是常事。  回想儿子大学毕业,分到中科院武汉植物所,这里离家不远,儿子却“寄宿”单位。有次外宾来访前,所长急匆匆安排儿子翻译科技资料,钟扬竟三个昼夜连班,两天没吃中饭,完成的材料后来得到领导和外宾的极高评价。再后来,儿子事业上的诸多喜讯连连传来,包括其职称、职务的一路破格,都使老钟夫妇脸上泛光。  钟扬三十六岁那年,复旦大学引进科技人才,商调钟扬。去吗,会失去很多,如副局级待遇,看望父母不便。钟扬跟父母商量,父母满口赞成。不求官,想做事,少世俗,去冗繁,做专业,两代人的观念惊人契合。  十六年中,钟扬搞科研、采种子、带学生,三度援藏,昼夜奔波于平原、高原、戈壁多个时空,不停切换于教授、科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多栖角色”,势必与亲人聚少离多。对此,钟美鸣夫妇给予理解支持。  可是二老压根没想到,他们的独子钟扬,此时已不在人世了!闻讯后,张晓艳及所有亲戚朋友,既悲痛又犯难,怎么向二老启齿,二老是否已经知晓?  武汉的几位好友,匆匆赶到二老家,见两人蒙在鼓里,不忍心,

19 / 80

Page 20: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找个借口走了。湖南、广东的亲属急急赶来武汉,不约而同汇聚在楼下,徘徊踯躅了几个小时,商量着怎么上楼。有人心细,悄悄将二老家的网线拔了。  还是钟老下楼, “偶遇”亲戚们。请大家吃晚餐,大家不言不语,不动筷子。打开手机,还是没有儿子回音,只见一则老友短信:“噩耗传来,万分震惊,拜请二老节哀!”钟美鸣马上电话老友,老友话到嘴角,又变成:“发错了,发错了!”  这是不是发错的信息?钟美鸣反复问,大家支支吾吾。王彩燕已经明白几分,但还是不肯相信,马上发钟扬微信:“扬子你在哪里?马上回音。”这时,钟老堂侄进门,不能再“捂”下去了,只好将噩耗直告二老。  天塌地崩!钟美鸣号啕大哭,瘫坐在沙发上到天亮。自 9 月 25

日至今,他都没有睡过个安稳觉。  王彩燕到现在,都不知是怎么挺过来的。母子相会长梦中,儿子的音容笑貌一次次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每次儿子回家,眼冒血丝,但精神饱满,双肩包里的东西,分类规整。密密麻麻的日程单,事项不停注销,又不停添加,轻重缓急,有条不紊。王彩燕知道,这是自己多次示范、反复叮嘱,让钟扬打小就养成的好习惯。  儿子临行前,王彩燕总要摸摸他,吩咐高原缺氧,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身体,少吃肉喝酒,发胖不好。要注意发挥群体力量,不要大包大揽。

20 / 80

Page 21: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王彩燕本是老病号,患着冠心病等五种病。可是儿子遇难后,她买菜洗衣,做饭待客,迎来送往,收发邮件,订航班机票,照料丈夫,异常冷静。她一万次地告诫自己要坚强!然而,9 月 26 日,早上 6 点半,丈夫和亲属赴银川料理钟扬后事,她单独瘫坐在沙发上,再也忍不住痛哭起来!  在银川殡仪馆,钟美鸣看到钟扬,除了眼角有点血迹,睡得那么安详,他很久很久不见孩子睡这么香了。儿子正经回武汉不多,大多趁出差的机会。多次过家门也不入,但他一定电告父母原因并问候。即使回家,钟扬也是带着电脑办公,二老深夜起来要催他几次才睡。有几次忙到通宵,钟扬冲个澡,风风火火又走了。  大半年来,尽管钟美鸣不去碰“钟扬”两个字,但儿子的遗物触目即是,令钟美鸣刻骨铭心地痛。实在难眠,他只好把儿子出国带回给他的大衣、皮靴、剃须刀,把钟扬发的短信,看来看去,摸来摸去,悲伤流淌在一个个长夜。  这个短信来自西藏:“亲爱的二老,小时候爸爸打过我多次,现在想来是打对了。比如五岁时,奶奶给我寄来一套衣服,她自己种的棉花,亲自纺纱织布缝制好的,结果穿出时,小伙伴说丑得很,我便脱了光着身子回来,爸爸好气好气,把我屁股都抽肿了。现在我也做爸爸了,大毛小毛已五岁,比较调皮,我刚刚还电话教训他们呢。我因此感慨万千,再次报告二老,三十五岁后我才发现,父母是最好的老师,我感激您们!”  钟美鸣本来冠心病、糖尿病、前列腺肥大等多病缠身,加之如

21 / 80

Page 22: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此情感折磨,他再也顶不住了,年前带状疱疹大面积突发,大病一场,大年三十才被勉强接出医院。  上一年,大年三十,中午了,钟扬还在澳大利亚忙乎。钟美鸣忍不住打电话,问儿子在哪儿过年。钟扬二话不说火速飞回上海,然后赶回武汉与父母团圆。  今年过年怎么办?张晓艳只得偕自己父母、大毛小毛回到武汉。  尽管张晓艳思想准备充分,四位八旬老人、两个少年也绝口不提“钟扬”,但再怎么营造,气氛就是难以营造。  除夕夜零点,新年钟声敲响时,大毛小毛,想起往年爸爸总是发压岁钱,想起爸爸最后陪自己过的生日,想起妈妈生日时爸爸总要打钱给自己,嘱咐代买礼品,想起爸爸与自己聚少而思多……兄弟俩再也忍不住,异口同声“想爸爸了”!压在喉咙,哽咽不已。张晓艳安慰着孩子,忍住眼泪,自己更想夫君呀!  5 月 2 日,是钟扬生日。这个记在心头多少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钟美鸣、王彩燕看着日历,看着给钟扬最后一次发的微信,知道再也不会有回音,看着亲戚朋友、社会各界给他们发来的慰问,看着大毛小毛的最新作业,还有侄孙女、研究生钟桂香发来的最新论文,二老步履蹒跚地走到阳台,不停地给花儿松土、洒水、修枝,慢慢地抬起头,凝视着远方……

22 / 80

Page 23: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教授钟扬

发布时间:2018 年 03 月 26 日 06:24 来源:人民日报

23 / 80

Page 24: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大德曰生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你可知,一粒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  你可知,仅仅 20多株被西方“植物猎人”引进的我国野生猕猴桃枝条,撑起了新西兰经济的支柱产业?  你可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有全世界最多的豆科植物种子,一旦全球变暖,英国将占据粮食作物的基因优势?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复旦教授钟扬,正坐在一辆疾驰的车中。窗外,雄浑的高原景色如同壮丽油画,一条条河流闪烁着水晶般耀眼的光芒。他心驰神往:那看似光秃秃的苍茫山脉间,蕴藏着多少神奇植物?那终年白雪皑皑的珠穆朗玛峰上,究竟有没有雪莲在生长?  2000万年前,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巨大碰撞下,隆起了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这里是广袤壮阔的圣地,却是植物探索的禁区。高寒缺氧,氧气含量不足内地的 50%,昼夜温差高达 45摄氏度,鲜有植物学家敢于涉足。  如果将植物的分布在世界地图上标注,青藏高原是一块少有记载的空白。更让人忧虑的是,人类对种子的研究步伐,远远追不上植物消逝的速度……钟扬要做的,就是为祖国盘点青藏高原的植物“家底”。“经过测算,在‘科’这一层面上,青藏高原有我国植

24 / 80

Page 25: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物物种的 1/3;在‘属’这一层面上,青藏高原的植物物种超过全国 1/3。然而,这一数量远远被低估了。”钟扬说。  1964 年出生于湖北黄冈的钟扬,少年早慧,勤奋刻苦。1979

年,因担任黄冈地区招办副主任的父亲以身作则,不许他提前参加普通高考,蓄势待发的钟扬“一气之下”考取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谁曾想,这个无线电专业毕业的少年,因 1984 年被分配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而与植物结缘;又因心怀为国育才之梦,2000 年到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从此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  植物学中,也有“领土”。“晚清时期中国贫穷落后,英国人先后来华采集了几万颗种子、2000多种珍稀植物。”钟扬心中发酸,就拿那从新西兰进口的高档水果“奇异果”来说,几代人下去,还有谁知道它就是有着土生土长“中国基因”的猕猴桃呢?还有那大熊猫般珍贵的“鸽子树”珙桐,居然是外国人发现的……西方人从中国拿走的珍稀种子和苗木,把英国这个只有 1500 种植物的岛国装扮成了世界植物的圣殿,更让西方在植物学研究中掌握话语权。  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  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成为现实。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  2011 年 7 月,珠穆朗玛峰一号大本营,海拔 5327米。

25 / 80

Page 26: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下午 2 时刚过,狂风开始肆虐,抽打在人脸上,呼吸都困难。“钟老师,您留守大本营,我们去!”学生拉琼看到老师嘴唇发乌,气喘得像拉风箱,不由暗暗心惊。  “你们能上,我也能上!你们能爬,我也能爬!”一贯带笑的钟老师拉下了脸,上气不接下气地“怼回去”。拉琼心里沉重,自己这个藏族小伙子尚且吃力,老师是从平原来的,身体又不好,怎么得了?看学生不作声,钟扬缓了缓,解释道:“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  逆风而上,向珠穆朗玛峰北坡挺进,上不来气的钟扬嘴唇乌紫,脸都肿了,每走一步都是那样艰难。“找到了!”学生扎西次仁激动大喊,一处冰川退化后裸露的岩石缝里,一株仅 4厘米高、浑身长满白色细绒毛的“鼠麯雪兔子”跃然眼前,骄傲地绽放着紫色的小花,它是高山雪莲的近亲,看着不起眼,但在植物研究者眼中比什么都美丽动人。  这里是海拔 6200米的珠峰,这是一株目前人类发现的海拔最高的种子植物,这是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野外科考的艰苦超乎人们想象,经常七八天吃不到热饭。钟扬和学生们饿了啃一口死面饼子,渴了就从河里舀水喝,“食物不好消化才扛饿,饥饿是最好的味精”。晚上,住的是牦牛皮搭的帐篷,因为严重缺氧,煤油灯很难点亮;冬天,盖三床被子也无法抵御寒冷,早上洗脸要先用锤子砸开水桶里的冰;路上,常常被突袭的大雨冰雹困在山窝窝里,车子曾被峭壁上滚落的巨石砸中……

26 / 80

Page 27: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高原反应差不多有 17 种,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每次我都有那么一两种,头晕、恶心、无力、腹泻都是家常便饭。不能因为高原反应,我们就怕了是吧。科学研究本身就是对人类的挑战。”钟扬这样说,开玩笑般的“轻松”。  为了规避种子遗传之间的杂交问题,每走 50公里,才能采一个样;一个地方的两棵取样植物,至少相隔 20米;一个物种,需要 5000 个优质的种子。往往,为了采集更多更优质的种子,钟扬和学生们一年至少行走 3万公里……夜以继日,殚精竭虑,一个夏天,他和学生们能采 500 个样。  如今,这些种子被精心保存在零下 20摄氏度、湿度 15%的冷库中,仿佛坐上了一艘驶向未来的时空飞船,将在 80 年到 120 年后,为那时的人们绽放生机。  一个个创举惊动学界!他们追踪整整 10 年,在海拔 4150米处发现了“植物界小白鼠”拟南芥的崭新生态型;他们采集的高原香柏种子里,已提取出抗癌成分,并通过了美国药学会认证;他们花了整整 3 年,将全世界仅存的 3万多棵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西藏巨柏逐一登记在册,建立起保护“数据库”;他们揭示了红景天、独一味、藏波罗花、垫状点地梅、西藏沙棘、山岭麻黄、纳木错鱼腥藻等青藏高原特有植物对环境的分子适应机制;他们的“杂交旱稻”重大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意味着,万一全球气候发生变化,干旱缺水地区也有机会让农业“平稳着陆”;他还带领团队耕耘 10 年,在上海成功引种红树林,创造了世界引种最高

27 / 80

Page 28: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纬度,为上海海岸生态保护打造了新的屏障……  16 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 4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 1/5。他的理想,是在未来 10 年间,收集西藏植物的 1/3以上,如果有更多人加入,也许 30 年就能全部收集完……

“最好的植物学研究,一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做出来的。”钟扬有些“傲娇”地与学生共勉,这也成为他一生大写的标注。

  党员本色  “我将矢志不渝地把余生献给西藏建设事业”  经年累月的高原工作,让钟扬的身体频发警报。2015 年 5 月 2

日,51岁生日当晚,他突发脑溢血,大脑破裂血管中流出的殷红鲜血化作 CT 片上大块惊人的白斑。  上海长海医院急诊室一角,钟扬内心极度狂乱:工作上留下的那么多报告,要做的项目,要参加的会议,要见的学生……还没做好任何思想准备,自己就像一条不知疲倦畅游的鱼儿,一下子被抛到了沙滩上。  此时,钟扬的血压已可怕地飙升至 200,他试图说话,想跟身边人交代什么,可口齿不清的话语没人能听懂;他试图安慰一下被吓坏的儿子,可右手已经不听使唤,用尽全身力气只能用左手摸摸儿子头顶。“孩子们也许不得不开始走自己的人生道路了。”想到这,泪水禁不住浮上了钟扬的眼眶。

28 / 80

Page 29: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万幸,抢救及时。钟扬在 ICU病房中缓缓睁开眼睛。短短几日,仿佛一生。脑溢血后第四天,他想了又想,摸索出让人偷偷带来的手机,拨通了原学生兼助理赵佳媛的电话。“小赵,麻烦你来医院一趟,拿着笔记本电脑。”  一头雾水的赵佳媛,见到了浑身插满仪器和管子的钟老师。“我想写一封信给组织上,已经想了很久了。”钟扬吃力地开口。赵佳媛在惊愕中忍住眼泪,在 ICU各种仪器闪烁的灯光和嘀嘀声中,努力辨识着老师微弱的声音,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下: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屏障,怎样才能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来筑建屏障?关键还是要靠队伍。为此,我建议开展‘天路计划’,让更多有才华、有志向的科学工作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而奋斗……就我个人而言,我将矢志不渝地把余生献给西藏建设事业。”  署名:钟扬,于长海医院 ICU病房。  人们原本期望着,这个常年每天只睡 3小时的人,能因为脑溢血的警示,多休息一阵子。钟扬手机上,有一个停留在凌晨 3 点的闹钟,不是为了叫醒他起床,而是为了提醒他睡觉。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的楼上,总有一盏灯几乎彻夜不熄,看门保安实在无奈,只好给钟院长开了“绿色通道”,特许他的门禁卡在整个楼空无一人时“来去自如”。  住院时,学生们轮流陪护。“张阳,你端盆冷水来。”凌晨 1

点多,钟扬轻轻把学生张阳唤醒,“你去用冷水泡块毛巾,水越多29 / 80

Page 30: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越好,不要拧干。”钟扬把冷毛巾敷在额头上,默不作声。许久,也许是看出学生疑惑,他长叹:这个点是我每天想事情最多的时候,现在不让我做事情,心里难受啊!  15天后,钟扬出院了,连午餐盒都没力气打开的他,在学生搀扶下,拖着“半身不遂”的右腿一步步爬上 25级台阶,“瘫坐”在二楼办公室里。从这天起,他正式恢复工作。  从医院出来,医生给他规定了 3条“铁律”:一是戒酒,二是吃药,三是绝不可再去西藏。担心钟扬的人们“舒了口气”:这个“钟大胆”,可以在进藏上消停消停了吧。  这个一顿饭能喝两瓶白酒的汉子,心一横,把酒戒了;可这个对青藏高原爱得深沉的汉子,无论医生如何警告,无论家人如何担忧,终究没“戒”得了西藏,“我戒得了酒,戒不了进藏。我不去心里就痒痒,好像做什么事都不提气”。  出院后,钟扬仿佛按了加速键,更加争分夺秒。不少人这样评价钟扬,他用 53岁的人生,做了一般人 100岁都做不完的事。“我有一种紧迫感,希望老天再给我 10 年时间,我还要去西藏,还要带学生”,他总是这样对妻子说。  离开 ICU刚半年,他又进藏了。开始不敢坐飞机,就辗转坐火车。怕在家人那里“落埋怨”,就偷偷一个人行动。回来后,他惊喜又炫耀地对人说:看吧,我没事哎!  可他在西藏的朋友们心里难受,钟老师一下子苍老了很多,连上车都显得特别吃力,原来一顿饭能吃 7 个包子、3碗粥、4碟小

30 / 80

Page 31: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菜,现在只能吃下一点点了!脑溢血后遗症也在钟扬脸上表现出来,扎西次仁心里难过,钟老师的脸跟原来不一样了,不像原来那么生动了。  很多人不解,他连命都不要了,到底想要什么?钟扬,他仿佛对一些人们热衷追逐的事从不在乎,又仿佛对一些人们不可理解的事格外执拗。  多年前,他放弃 33岁副局级的“大好前程”,到复旦大学当了一名没有职务的教授。直到去世,他的职级还是处级。  “搞科研嘛,不愿当官,写点论文,走点捷径,奔个院士总应该吧?”钟扬的学术成果 300余项,早有资格坐在办公室里,“指挥手下一批人干活”。可钟扬就是“不通世故”,非要撑着多病的身子去高原采集种子,“既无经济效益,又无名无利”。  面对“好心提醒”,钟扬一笑,用两种植物这样解释:原始森林里生长的北美红杉,株高可达 150米以上,可谓“成功者”。但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成功,矮小如鼠麯雪兔子,竟能耐受干旱、狂风、贫瘠的土壤以及 45℃的昼夜温差,它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分布最高的植物,就是靠一群群不起眼的小草担任“先锋者”,前赴后继征服一块块不毛之地。  这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植物学家,这样深情解释:“先锋者为成功者奠定了基础,它们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奔赴祖国和人类最需要的地方,这就是生长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山植物给我的人生启示。”

31 / 80

Page 32: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名,钟扬看不到眼里,利,就更与他无缘。  他花 29元在拉萨地摊上买的牛仔裤,臀部破了两个巴掌大的洞,自己找一块蓝布补起来,补丁又磨破了还不舍得扔。这样的“破衣服”,钟扬衣柜里还整整齐齐叠着很多件。几十元钱的帽子,一晒就褪色,学生嫌丢人,“在我们西藏,只有赶毛驴的人才戴这样的帽子”,帮他扔了,钟老师却捡回来一直戴着。  他的院长办公室里,座椅扶手磨秃了皮,材料边边角角的空白被剪下来当记事贴,桌子一角,堆放着档次不一、来自大宾馆小旅店的卷纸、一次性牙刷,水面高低不齐的矿泉水……他的妻子,同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至今还穿着 30 年前做的外套。他最心爱的儿子,在内地西藏班寄宿,一个月给 100元零花钱,孩子每个月取到钱,还古道热肠地请藏族小伙伴吃凉皮改善生活。  “这个上海来的大教授,怎么这样抠!”初相识,西藏学生“大跌眼镜”。可更让他们惊讶的是,这个连宾馆里用剩的一点点肥皂头都要拿塑料袋装走的钟老师,一资助西藏老师和学生就是几十万元!为让藏族学生开拓视野,他私人出资发起了“西藏大学学生走出雪域看内地”活动,组织 80多个藏大学生赴上海学习;只要是藏大老师申报国家级项目,无论成功与否,他都补助 2000元……  日常科研开销让人发愁,钟扬总是爽朗得拍胸脯:把发票给我!大家都以为他神通广大,可整理遗物时才发现,他的办公室里,有满满两抽屉没报销的发票。

32 / 80

Page 33: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妻子张晓艳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钟扬两度出国进修、做访问学者。回国时,他把在国外送报纸、端盘子省下来的生活费都买了计算机,准备捐给单位。过海关时,工作人员怎么都不相信,“个人回国都带彩电冰箱,哪有人买这种‘大件’捐给公家?”  研究植物一辈子,万千植物中,钟扬最爱高原植物,它们在艰苦环境中深深扎根,顽强绽放……他曾深情写下这样的诗句:世上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

“我愿为党的革命事业奋斗终身,愿接受党的一切考验。”钟扬入党申请书上的话,字字铿锵。这是高原植物的品格,也是钟扬,这个有着 26 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

  先生之风  “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  “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钟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  凌晨 5 点多,爬起来给学生做早饭的,是钟老师;爬坡过坎,以身涉险为学生探路的,是钟老师;高原上,上气不接下气陪着困乏司机聊天的,是钟老师……从小,钟扬抱怨当老师的父母,关爱学生比管自己多。如今,他撇下一双心爱的儿子,陪学生的时间远超陪伴自己的孩子。

33 / 80

Page 34: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2003 年,钟扬担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2012

年,担任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在任期间,他尽心竭力,推动交叉学科发展,创建了“问题驱动式”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和保障新模式,推动研究生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不能因为一颗种子长得不好看,就说他没用了是吧!”钟扬的笑声依然回荡在人们耳边。他有着植物学家的独到眼光,底子薄弱的少数民族学生、想办退学的“老大难”、患有肌无力无法野外工作的学生……钟扬经过“选苗”,照收不误。他用心浇灌、培育,一个个学生竞相开出希望之花,成长为有用之才。  2017 年毕业典礼上,博士生德吉偷偷把哈达藏在袖子里,献给了敬爱的钟老师,这是藏族人心中的最高礼节。当钟老师用藏语向全场介绍她的名字时,德吉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  知情人都知道,到西藏后,钟老师在复旦招收的研究生越来越少,在藏大招收的研究生越来越多。“在西藏培养一个学生很慢,可培养出来的学生吃苦耐劳,愿意去做这种高劳动强度、低回报的种子收集和研究工作。”钟扬自豪地说,“我的 5 个西藏博士,至少有 4 个毕业后扎根西藏。”  穿藏袍,吃藏食,学藏语,连长相也越来越接近藏族同胞的钟老师,把小儿子送进了上海的西藏学校。这个黄浦江边长大的 15

岁男孩,说的不是“沪牌普通话”,而是一口地道的“西藏普通话”。“他喝酥油茶吃糌粑,跟我们藏族娃娃一样!”藏族朋友们很爱这个孩子,这也是钟老师的“种子”啊!

34 / 80

Page 35: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2016 年的一个夜晚,西藏拉萨。钟扬像往常一样吞下一把降血压、降血脂、扩血管的药物,打开电脑。“我自愿申请转入中组部第八批援藏工作组……”他不假思索,郑重写道。第六批、第七批、第八批,这已经是钟扬第三次申请援藏了。  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再后来,他想把西藏大学的“造血机制”建起来,打造最好的平台,把学科带到新高度。  “不拿到博士学位授予权,我就不离开西藏大学!”来西藏大学第一天,全体大会上,钟扬对全校师生拍了胸脯。那时的藏大,连硕士点都没有。16 年艰苦磨砺,钟扬帮助西藏大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申请到西藏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个理学博士点,为藏族培养了第一位植物学博士,带领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不仅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的空白,更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2017 年,西藏自己的种质资源库也建立起来了,负责人正是钟扬的第一个藏族博士扎西次仁。畅快啊!钟扬春风满面,逢人就说:“来西藏吧,我做东!”  “西藏大学的第一批人才队伍已经建起来了,能不去吗?”面对钟扬的第三次援藏,妻子明知劝阻无望,但还是想试试。“现在是藏大的关键时期,就像人爬到半山腰,容易滑下来。”钟扬沉默了,他深知,妻子十几年来独自撑着这个家,照顾一双幼子,侍奉

35 / 80

Page 36: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4位父母,从不让自己分心。这一次,是妻子实在担忧自己的身体。“我想带出一批博士生团队,打造一种高端人才培养的援藏新模式。百年后我肯定不在了,但学生们还在。”听到这儿,妻子流着泪,默默点了点头。  如今,钟扬培养的少数民族学生已遍布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等西部省份,不少已成长为科研带头人。  事实上,钟扬的视野从没离开过下一代。“科学知识、精神和思维要从小培养,现在让孩子们多一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谁能想到,一个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的大教授,每个月却坚持

抽出两天去中小学开科普课。多年来,钟扬以巨大热情投入科普教育中,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建设,承担了自然博物馆500块中英文图文的编写工作,出版了 3本科普著作和 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 30场科普讲座。钟扬,是有口皆碑的明星科普专家。

  高原永生  “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  9 月 9 日,钟扬双胞胎儿子——钟云杉、钟云实的生日。云杉、云实,一个裸子植物,一个被子植物,是这个植物学家父亲给儿子人生中的第一个礼物。  “今天你们满 15岁了,按照我和爸爸的约定,以后有事找爸爸!”给儿子过生日、吹蜡烛,妻子张晓艳脸上闪耀着喜悦和“如

36 / 80

Page 37: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释重负”。这个家,钟扬总是聚少离多,一次、两次,儿子上幼儿园时就知道愤愤地跟妈妈“告状”:“爸爸不靠谱!”  张晓艳心中一直有个很大的遗憾,家里那张“全家福”已是 12

年前的了。一年前,在儿子多次恳求下,钟扬终于答应挤出时间陪全家一起去旅游,多拍点“全家福”,可临出发,他又因工作缺席了。  国家的项目,精益求精;西藏的学生,事无巨细;繁杂的工作,事必躬亲……钟扬无数次想了又想,都心有歉疚地拉着妻子的手说:“孩子们 15岁之前,你管;15岁之后,我管!”  钟扬是独子,80多岁的父母独居武汉,想见儿子一面,简直难上加难。盼哪,盼哪,终于盼到儿子来武汉开会,“我给孙子准备了东西,你来家里拿!”老母亲为了让儿子回家,找了个“借口”。  “行,几点几分,您把东西放在门口,我拿了就走。”钟扬匆匆回复。“想见他一面这么难哪!”老母亲打电话给儿媳抱怨:“有时候在门口一站,连屋子都不进。有时候干脆让学生来。我们就当为国家生了个儿子!”打电话不接,发短信不回,母亲实在无法,用了上世纪的原始手段——写信。  “扬子,再不能去拼命了,人的身体是肉长的,是铁打的,也要磨损。我和爸的意见就是,今后西藏那边都不要去了,你要下定决心不能再去了……想到你的身体,我就急,不能为你去做点什么,写信也不能多写了,头晕眼糊。太啰嗦了,耐心一点看完。”  尽管抱怨,可家里每个人都知道,钟扬是全家的精神支柱。有

37 / 80

Page 38: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他在,妻子就可以“大事你安排,我负责配合”,父母就能“谢谢你的孝心,我们吃了保健品很有用”,儿子就有“安全而温暖的靠山”。  钟扬最终没能等来又一个 10 年。2017 年 9 月 25 日凌晨 5 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 53岁。  乍闻噩耗,妻子正准备出门上班。天塌了,当听说是车祸,张晓艳讷讷地拿着电话,“这个概率太大了。”整日奔波在外的丈夫,经常以身涉险的丈夫,长期睡眠不足的丈夫……天天担心,天天担心,这个担心终究还是发生了。  生怕父母受刺激,张晓艳托人把老家的网线拔掉,在上海滂沱的大雨中,带着儿子直奔机场。  “妈妈,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我们要去银川?”面对儿子的疑问,张晓艳无言以对。然而路上,孩子还是从铺天盖地的媒体上得知事实,“父亲,你敢走啊,我还没长大呢……”懂事的孩子不敢刺激妈妈,哭着在 QQ空间里写道。  千瞒万瞒,一条老友“二老节哀”的短信,还是让老两口瞬间坠入冰窟。白发人送黑发人啊!80多岁的老父亲一下子仰倒在沙发上,嚎啕大哭。老母亲强忍着收拾行李,去银川,去银川看看儿子去啊!  “钟扬啊!你说话不算数,你说孩子 15岁以后你管啊……”车祸现场,张晓艳瘫倒在地。她不敢相信,煤气中毒、脑溢血挺过

38 / 80

Page 39: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来了,高原反应和野外涉险挺过来了,这么平坦、这么宽敞的一段柏油马路,怎么就出事了呢?  钟扬坐在疾驰的汽车上,在猝不及防中结束了宝贵的生命。在生命最后一瞬间,他在想什么?他在牵挂谁?  银川殡仪馆,700多个花圈,淹没了广场和纪念大厅。祖国各地的亲朋好友来了,世界各地的亲朋好友来了。钟扬的第一位藏族博士扎西次仁,握住钟扬父亲的手说不出话来,抱歉,他想说抱歉,钟老师是为了我们,很少顾及家里。“扎西啊,钟扬以后再也不能帮你们做事情了。”老爷子哆嗦着嘴唇开口,竟这样说。  “钟老师,您不听话啊!我们天天嘱咐您别再跑了,您不听啊……”  “钟老师,您那么大的个子,怎么躺在了那么小的水晶棺里。”  “钟老师,您说等您回来,给院系党支部上党课,学习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  “钟老师,一路走好,我是西藏大学的学生,您撒在高原上的种子,我们负责让它发芽。”  “父亲,你终于可以休息了。可是,要问问题时,我找谁呢?”  ……  当人们把车祸赔偿金拿给钟扬家人,老父亲坚决不肯收。他流着眼泪,用很重的湖南口音说:“这些钱是我儿子用生命换来的,

39 / 80

Page 40: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我不能收。”最终,一家人决定,把钟扬 138万元的车祸赔偿金和利息全部捐出来,发起成立“复旦大学钟扬教授基金”,用于支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工作。“这是我们家人能为钟扬未竟事业做的一点事,也是他所希望看到的”,张晓艳泣不成声。  现在已是西藏大学副教授的德吉,一直想给钟老师做一身藏袍,“钟老师特别像我们藏族汉子,他已经答应了,可我再没机会了……”总爱请钟老师开导自己的硕士研究生边珍,不知道偷偷给老师发了多少条微信,她总盼望这是一场梦,“我没事啊!”那样爽朗的笑声,还会响彻耳边。而在上海海岸线,茁壮的红树林幼苗已繁衍出第三代,也许有一天会成长为上海新的生态名片,这是钟扬送给未来上海的礼物。  钟扬的骨灰被他的学生庄严地撒入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江水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他的离去……奔腾不息的浪花会将他的骨灰送到青藏高原的每个角落,成为祖国山河肌理的一部分,而他,永远也不会与这片深爱的土地分离。  钟扬那带着湖南味的普通话依然回荡耳边:“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

40 / 80

Page 41: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做一颗扎根大地的种子——追记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

学学院教授钟扬《人民日报》( 2018 年 01 月 17 日 01 版)

  几个月过去了,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党支部书记楚永全依然记得那一天——2017 年 9 月 25 日。已过零点,他在微信群里与院长钟扬等人商量支部活动时间。三言两语之后,钟扬以一贯的果断拍板:“@所有人 我们何不在 26 号下午花一个小时开个会呢?”  会在午夜联系,是因为熟悉钟扬的人都知道,他总是深夜最后离开办公室。学生徐翌钦偶然发现,老师的手机闹钟会在凌晨 3 点响起,原来,他的闹钟不是叫早,而是提醒自己睡觉。

41 / 80

Page 42: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我们前一天夜里发邮件请教问题,第二天早上一准能收到回复。”徐翌钦说。  2017 年 9 月 24 日,钟扬到宁夏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当天,他还将一份有关研究生培养的工作报告发给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然而,25 日凌晨 5 点多,在赴机场赶飞机途中,一场意外车祸,将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 53岁……  这一天,微信朋友圈,20多万人参与“献花缅怀钟扬教授”活动;记录钟扬西藏故事的视频《播种未来》,全网点击超过 1200

万——“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视频里,钟扬这样说。三天后的追悼会上,人们从北京、上海、武汉乃至新疆、西藏、

内蒙古、云南等地专程赶往银川。守灵夜,钟扬 15岁的儿子发了条信息:“爸爸,你终于可以回家休息了!”

  “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做!”——为了把西藏“生物家底”摸清楚,16 年里在高原奔走 50

万公里  如果不是这样的意外,对钟扬的学生、西藏大学理学院教授拉琼和许多藏大师生来说,钟扬将在 9 月 28 日出现在拉萨,继续收集种子,与他们研究建设世界一流学科。

42 / 80

Page 43: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就在几天前,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的消息公布。钟扬格外兴奋,在几个微信群都发出邀请:“国庆前后,我都在西藏,欢迎大家组团,与我和研究生们一起去羊湖、林芝等地考察。”  “每次国际会议,他都会讲西藏变化,邀请专家实地考察。这次,我们说好了,等他带队去考察西藏不同地区的战略性生物资源。为了把西藏生物家底摸清楚,他真是不畏艰苦、勇于担当!”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种康回忆。  生于湖南,工作在武汉、上海,但钟扬 53 年人生的关键词,却是“西藏”和“种子”。  2001 年,钟扬首次报名入藏,是出于一位生物学家的责任感:青藏高原是国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拥有我国最大的生物“基因库”,在国内外种质库里都缺少收藏,而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正在引发生物蔓延性灭绝。他想做一个为世界屋脊盘点生物家底的人,为国家的生态安全和人类未来作出贡献。  “盘点”工程浩大。钟扬计划每年收集 600 种植物种子。按照国际规范,每个样本都要收集 5000 颗种子,不同样本种群间的直线距离超过 50公里。这意味着,钟扬团队每年要行走 3万多公里。  16 年间,从藏北高原到藏南谷地,从阿里无人区到雅鲁藏布江,他们的行程超过 50万公里,遍及西藏最偏远、最艰苦、最荒芜的地区,多次经历生死一瞬。  为寻找高山雪莲,高原反应严重的钟扬不肯留在珠峰大本营,

43 / 80

Page 44: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跟着两名藏族学生拉琼、扎西次仁爬上海拔 6000多米处。在珠峰北坡,他们采集到迄今发现的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那是中国植物学家采样到过的最高点!”拉琼说。  16 年间,他们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 4000多万颗种子,占西藏高级植物物种的 1/5,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空白。他们追踪数年寻获的“植物界小白鼠”拟南芥,是在高寒环境中生长了 10多万年的模式植物;他们发现的高原香柏,从中已提取出抗癌成分……西藏巨柏人称藏族“神树”,是制作藏香的重要原料,濒危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通常长在悬崖边,周边布满灌丛。钟扬与学生扎西次仁花了 3 年时间,将 3万多棵巨柏逐一采样、登记造册,还通过研究找到可供制香的替代树种,筑起保护巨柏的科学屏障。  “这类工作学术成果‘显示度’并不高。”与钟扬相识、共事18 年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陈浩明感叹,“以他的聪明才智,大可坐在实验室里验证假设、发表论文,无需艰苦跋涉。”但在钟扬看来,一个人一辈子留下的不在于论文、奖项,而在

于做了多少实实在在的事。他动员学生去最艰苦的阿里地区时说:“别人不愿去,我们必须去。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做!”

“我想为祖国每个民族都培养一个植物学博士!”  ——坚守和梦想,成就了西藏高等教育许多个“第一”  拉琼教授最后一次见到钟扬老师,是 2017 年 9 月 5 日。因飞

44 / 80

Page 45: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机延误,钟扬直接从机场到会场,为西藏大学研究生新生做了两个多小时的入学教育报告,和研究生们讨论课题。“人多时间紧,每个人只给 10分钟”。第二天上午,与拉琼等同事商谈生态学科建设事宜,下午又赶飞机回上海——这样在高原反应和醉氧反应之间迅速切换、不顾身体损伤的事,对他而言是家常便饭。  西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单增罗布最后一次见到钟扬,是在2017 年 9 月 9 日中午。很久之后,他才知道,那天是钟扬双胞胎儿子的生日。家宴吃到一半,总不着家的爸爸又去忙西藏的事了,大儿子的愿望就是全家一起出去玩一次。  妻子张晓艳说,从援藏开始,钟扬留给家人的时间很少。援藏工作三年一期,他已连做三期。“每次延期他都有无可辩驳的理由,‘要培养一支高端研究人才队伍’‘总要把学科带到一定高度’……我说你错过了陪伴儿子成长会遗憾,他说‘我知道,但是现在有更重要的工作,我停不下来’……”  帮助西藏大学建好生态学科,留一支优秀科研团队,是担任藏大兼职教授、开展科研合作之后,钟扬的新梦想、新目标。  “那时,整个藏大理学院没有一个硕士点,植物学专业没有教授,没一位老师有博士学位。要申请研究项目简直是神话……钟扬教授对西藏大学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居功至伟!”单增罗布说。  西藏大学青年教师写论文、填申报表格,钟扬都逐篇把关,经常是在高原旅途中修改,甚至还自掏腰包支付申报费用。  “工作起来不要命”的钟扬,帮助西藏大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

45 / 80

Page 46: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第一”:申请到第一个生态学博士点,培养了藏族第一个植物学博士扎西次仁,带出西藏第一支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将藏大生态学科送入“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更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  学生赵佳媛记得,2015 年,钟扬老师突发脑溢血,苏醒后担心自己不能再进藏,口述写下他对援藏的思考交给组织,认为“建立高端人才队伍极端重要”。9 个月后,他不顾医生告诫,再次走上高原路,还说:“我连酒都戒了,就是戒不了西藏啊!”  不只在西藏,钟扬更成为整个西部教育、科研的播种者。2017

年 8、9 月间,他马不停蹄地奔波于西藏、新疆、宁夏和内蒙古等地。仅 2016 年,他就坐了 157次飞机,为节省时间,他总是选择最早或最晚的航班。作为导师,钟扬特别喜欢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地区出人才不容易,他们回到家乡,能成为西部生态发展生力军!”他的新梦想就是:“我想为祖国每个民族都培养一个植物学博士。”  

“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  ——不忘初心、拼搏追梦的共产党员,点亮了人们心里的灯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办公室副主任包晓明,2017 年 9 月 21 日最后一次在校园里遇上钟扬,提起他入围某个评奖,劝他最好在朋友圈里拉拉票—— “他哈哈大笑,边走边摇手。这种事,他从不上心。”

46 / 80

Page 47: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在复旦大学 2013 年拍摄的《党员说》微视频中,钟扬被这样定义:“一名党员,就是甘于成为先锋者,向更高的高度攀登;就是愿意把生命最宝贵的时光,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他的牛仔裤是在拉萨花 29块钱买的,总说比别人的名牌更牢固。他常年带着一个超级重的旧双肩包,包里有笔记本电脑,还有厚厚一大摞稿子,有时候是学生论文,有时候是出版社拜托的翻译稿,有时候是会议发言草稿。他总是见缝插针地工作。”这是学生赵佳媛眼里的钟老师。  金力曾与钟扬搭班在生命科学学院推动教学科研改革。作为同事与挚友,金力眼中的钟扬“很聪明、能力很强”,却“始终在为别人、为社会、为时代做事”,是“一个追梦者”。  妻子张晓艳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钟扬两度出国进修、做访问学者,回国时用节衣缩食省下的钱,给研究所买了复印机等设备,过海关时大费周章,经办者不相信贫寒书生有钱买这种“大件”捐给公家,“那不是有钱人才做的事么?”  钟 扬 33 岁已是副局级—— 中 科 院武汉植物研 究所副所长 ,2000 年,却调入复旦当了一名普通教授。有人不理解,他笑称自己“天生要做老师”,出身教师家庭,“呱呱坠地前一小时母亲还在给学生上课”。  他是出色的科学家,入选“长江学者”“杰出青年”,获得过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他是学生公认的好老师,他教导学生“立业先立人,立人先立

47 / 80

Page 48: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德”,野外考察遇到危险,总冲在最前面,生怕学生不安全;无数个野外的清晨,他冻得嘴唇发紫,忍着身体不适早起做饭、打包,只为“你们年轻,要多睡会儿”……  他是积极改革、勇于担当的好领导。2012 年起担任研究生院院长后,在保障和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面下功夫,探索实行一系列改革举措,受到国内同行高度评价。  “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共产党员就是这样的先锋者。”钟扬说。  “加班再晚,离开办公室时,都能看到钟老师的灯亮着。现在,他的灯不再亮了,但他点亮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灯。”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的同事们说。  上有 4位八旬老人,下有一对双胞胎儿子,这个教师家庭并不富裕,而张晓艳却准备捐出钟扬的车祸赔偿金,支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工作。“国家的教育事业是他一生的牵挂。这是我们家人能为钟扬未竟的事业做的一点事,也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2017 年 12 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来到复旦大学,宣布追授钟扬为“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  故事已经定格,初心永远跳动。

48 / 80

Page 49: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一颗种子的答案——雪域高原播种者钟扬的“精神珠峰”

发布时间:2018 年 03 月 29 日 11:22 来源:新华网一个人的生命,能够记录到怎样的巅峰?

  在海拔 60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北坡,他攀登到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高度;

49 / 80

Page 50: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一颗平凡的种子,可以为民族的未来带来多大的光亮?  16 年间行程超过 50万公里,每年 100多天在最偏远、最荒凉、最艰苦的地方穿梭。  他带领团队收集 4000万颗种子,盘点了世界屋脊的生物“家底”。  2017 年 9 月 25 日,著名植物学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出差途中不幸遭遇车祸,53岁的生命戛然而止。  “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钟扬曾说过的话犹在耳边。  从藏北高原到藏南谷地,从阿里无人区到雅鲁藏布江边,我们走进钟扬精彩的一生。  “一种基因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未来。”──登上植物学之巅,因为他有独特的“种子观”“种子梦”  青藏高原上,烈日暴雨交替侵袭,稀薄的空气睥睨着每一个野外工作者。  四五十度的陡坡,一个身材壮硕的人在艰难攀爬,脸庞被晒得发紫,牛仔裤和格子衬衫上溅满泥浆。  青藏高原的山峰垂直高差至少 500米,一个来回就是 1000米。高原爬山不比平地,海拔 4000多米的高山上,每走一步都好似要用尽浑身力气,可他始终走在一群年轻人前面。

50 / 80

Page 51: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他就是钟扬。  2011 年 6 月,在海拔 60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北坡,钟扬带领团队采到高山雪莲,攀登到中国植物学家采样最高高度。  为了这一刻,钟扬酝酿了十年。  2001 年,钟扬第一次进藏。有的人不理解:一个复旦大学的著名学者,为什么要跑到边疆搞科研?  原来,钟扬在复旦大学重建生态学科的工作中越来越意识到,许多物种在消失,保存种质资源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对于国家发展、人类命运意义非凡。  钟扬瞄准了一个地方:西藏──这里有将近 6000 个高等植物物种,却从来没有人进行过彻底盘点和种子采集。  “一种基因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未来。”  这是钟扬的“种子观”。  “假设西藏有一种应对癌症的植物一百多年后没有了,但一百多年前我采集过 5000 粒种子,并且把种子放在了一个罐子里。后人拿出来种,即使只有 500 粒能活、50 粒能结种子,这个植物不就恢复了吗?”  这是钟扬的“种子梦。”  这个梦一追,就是 16 年。  钟扬说,他要在“生命禁区”找到植物界的“成功者”高山雪莲。

51 / 80

Page 52: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1938 年,德国探险家在海拔 6300米左右的珠穆朗玛峰南坡采集到一种几厘米高的高山雪莲(鼠麯雪兔子),将其记载为世界上分布最高的高等植物,被国际高山植物学专著和教科书奉为经典。而此后更无人找到这种植物。  从 2011 年起,钟扬开始带领团队寻找高山雪莲。6 月的一天,他们再度爬上了珠穆朗玛峰。  走到珠峰大本营周围,高山雪莲还未现身。  “继续向上走!”钟扬呼呼喘着粗气,脚下一瘸一拐走得不稳,表情却比任何时候都坚毅。  “找到了!找到了!”  钟扬沙哑的声音透着异样的兴奋。  这是一片冰川退化后裸露的岩石。在岩石缝里,藏着这种高仅10厘米、长着灰白小绒球花朵的不起眼植物。  “这个发现使我们找到突破现有世界记录的最高海拔分布植物的信心,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分析将为揭示其种群来源、动态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提供科学的依据。”  钟扬说,他要在“无人区”盘点“生物家底”。  陡坡直上直下,他在跋涉。不管多远多危险、高原反应多严重,只要对研究有帮助,钟扬就带着学生,从林芝、日喀则,到那曲、阿里,一颗一颗地采集植物标本和 DNA 样品。  有人劝钟扬,别去阿里了,那里海拔太高、条件太苦,而且物种较少,辛苦一天只能采几个样,不划算。钟扬却说:“正是因为

52 / 80

Page 53: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别人都不愿去,阿里地区肯定还有未被发掘的特有植物,哪怕再苦,我们也必须去!”  钟扬的人生,原本可以很从容。  15岁时,钟扬就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二十几岁,就成为当时国内植物学领域的青年领军人物;33岁,从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辞职到复旦大学当一名普通老师时,他已是副厅级干部。  有人问钟扬,一天到晚采种子,没有任何眼前的经济利益,值得吗?  “功成不必在我。”他回答:“假设一百多年之后还有癌症,又发现有一种植物可以抗癌,但也许由于气候变化,这种植物已经消失。人们会想起,一百多年前,有个姓钟的教授好像采集过。”  “在仰望星空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脚踏实地,因为世界上的很多伟大都是熬出来的。”──他是熬出来的“种子猎人”,随身的只有“老三样”“死面饼子”    这是一种细长而直立的小草,花苞绽放时,开出米粒一样大的四瓣小花。  在青藏高原的千沟万壑之间,这样的小草如同沧海一粟。  然而,这种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小草,却因结构简单、生长周期短和基因组小,而被广泛研究,是植物学家珍爱的“小白鼠”。  拟南芥,上世纪 50 年代曾被编入植物志。然而在基因技术应用之后,由于没有人在青藏高原采到过它的样品和种子,无法对高原拟南芥进行基因组测序和深入分析。谁一旦找到了这种植物,就

53 / 80

Page 54: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掌握了逆境生物学研究的新材料,就能再现高原植物的起源进化过程。  西藏大学生态学博士生刘天猛,至今无法忘记钟老师带着他们寻找野生拟南芥的身影:“他大口喘着气带着我们往山上爬,不放过一个岩石间的裂缝,不放过一颗峭壁旁的小草。”要知道,很多种子并非挂在树上、长在路边等着人采,而是隐没在茫茫荒原之中。  “他就是要带着我们往前走,一直往前走。”  在钟扬指导下,许敏和赵宁两位学生利用每个周末到海拔4000多米的雅鲁藏布江流域探寻,终于在 2013 年找到分布在西藏的一种全新的拟南芥生态型。  钟扬将其命名为“XZ 生态型拟南芥”,这既是两位年轻人姓氏拼音的缩写,更是西藏首字母的组合:“这是西藏的馈赠,也是大自然的回报。”  在钟扬心目中,有这样一个“小目标”:每一份种子样本,要收集 5000 颗种子。  按照采集标准,要集齐这 5000 颗种子,不能在一个地方收集了事,而必须再换一个直线距离 50公里以外的地方采集。  有人算了一笔账:集齐一份种子样本的 5000 颗种子大概要跑500—1000公里。一天 800公里,星夜兼程,已是极限。  西藏有 1000多种特有植物,光核桃就是其中一种。为了采集这种种子,钟扬和团队收集了 8000 个桃子,装了两大麻袋,运回拉萨的实验室。

54 / 80

Page 55: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光核桃又酸又涩壳又硬,怎么把桃核取出来成了大问题。  最后,钟扬愣是让所有路过的老师、学生,每个人必须尝 7 颗。  “为什么尝 7 颗呢?我研究发现,如果超过了 10 颗,很多同志肯定一辈子都不想再见我了。光核桃确实难啃,藏族朋友一边吃,一边呸呸呸,然后很认真地说,这个东西不能吃。可是我们必须这样把它吃完。”  光吃完还不够,钟扬和团队还需要把吃剩的核刷干净、用布擦干、晾干,才算大功告成。  西藏种质资源库主任扎西次仁说:“钟老师当时到了藏大,什么都没说,就是带着我们一起去野外考察。他血压高,刚到西藏时高原反应特别厉害,头晕、恶心、无力、腹泻,但他从不抱怨。每天清晨出门,为了把包里的空间尽量省下来装采样,他只带最简单的东西。”  两个面包、一袋榨菜、一瓶矿泉水,就是这简陋的“老三样”伴随钟扬走过了 16 个年头的跋涉──  钟扬团队采集的高原香柏,已从中提取出抗癌成分,并通过美国药学会认证;  钟扬团队率先寻获的拟南芥已无偿提供给全球科研机构,为全球植物学研究提供了支持;  钟扬带着学生扎西次仁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将位于青藏高原的全世界仅存的 3万多棵巨柏登记在册。  钟扬曾说:“在仰望星空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脚踏实地,因

55 / 80

Page 56: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为世界上的很多伟大都是熬出来的。”  “在艰苦环境下生长起来的植物才有韧性,生长得慢,却刚直遒劲。”──他是西藏学科“神话”推动者,但无限拉伸的皮筋竟也有它的极限    “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不知为什么,我的右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夹菜的右手只握住了一只筷子,而另一只筷子却掉在了地上。”  2015 年 5 月 2 日晚,51岁生日这天,一向精神抖擞的钟扬倒下了,在意识模糊的瞬间,世界在周身无止境地旋转,他被紧急送往上海长海医院。  时钟回拨到 2001 年,雪域高原上的西藏大学。  彼时,钟扬自主来到西藏做植物学科研,却发现西藏大学的植物学专业的“三个没有”:没有教授、老师没有博士学位、申请课题没有基础。  西藏大学的老师们也并不看好钟扬:他一个从上海来的“养尊处优”的教授,就能让西藏大学的科研改头换面?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钟扬跟他们想的“不一样”,他坚守下来,扎根高原,这一坚守就是整整 16 年。  在复旦大学,他除了担负着生命科学学院的授课任务之外,作为研究生院院长,还担负着研究生院的管理工作。院办老师说,用“车水马龙”形容钟老师的办公室一点不为过:“从早到晚不停有老师和学生找他,我们只好规定每人限时 15分钟。”

56 / 80

Page 57: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就是在这样本身已经很不够用的时间里,钟扬硬是给自己安排出一份 24小时的“狂人”日程表:  21:30,从上海飞往成都,住机场附近;第二天清晨 6:00

飞赴拉萨,直奔野外采样;结束后,17:00至 19:45,审阅论文;20:00至 22:00,为西藏大学理学院本科生答疑解惑;22:45

至凌晨 4:00,与青年学者讨论科考和论文;7:00,从西藏大学出发,再次奔赴野外……  他多少年如一日每天坚持工作 20 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用五分钟解决一顿盒饭,开会间隙抓紧时间打个盹,他“压榨”着自己的生命,用“负重前行”换来了无数个“第一”:  他指导西藏大学申请到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一个生态学博士点,帮助西藏大学培养出第一位植物学博士,将西藏大学的生态学科带入了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  钟扬的身体开始发出一次又一次预警。  2015 年 5 月 2 日夜,上海长海医院诊断结果出来:脑溢血。  2015 年 5 月 15 日下午,术后不到半个月,钟扬奇迹般地重新投入工作,而此时半身不遂的他甚至连午餐盒都无法打开。医生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叹了一口气:长期的高原生活、过高的工作强度、严重不足的睡眠,使钟扬出现心脏肥大、血管脆弱等种种症状,每分钟心跳只有 40多下。  医生对他下了三个禁令:不再喝酒、不坐飞机、缓去西藏。  没想到,才过一年,他不顾医生告诫,再次走上高原路:“我

57 / 80

Page 58: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把酒戒了,就是戒不了西藏啊!”  2016 年 6 月,学生们在西藏大学又见到了钟扬。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经过这次大病,钟扬会放慢工作的脚步。可是此时此刻人们发现,他不仅没有放慢,反而还“变本加厉”!  “世界上有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 ”──化作千万藏波罗花,人们读懂“钟扬精神”的永恒追求  2017 年 9 月 29 日,最后送别的日子到了。  复旦大学校园里挂着怀念钟扬的横幅:“留下的每一粒种子都会在未来生根发芽。”  为什么,他身上患有多种高原病,每分钟心跳 40多下,医生严禁他坐飞机、进藏,可他却越着急、越拼命,饱尝病痛折磨之时,满腔热血奉献边疆,一颗初心仍然滚烫?  钟扬知道,再进藏可能是死路一条,但他戒不掉、放不下、忘不了,因为那是他一颗科学初心的“瘾”!  没有人能劝住他,因为他早已下定决心:“共产党员,就要敢于成为先锋者,也要甘于成为奉献者!”  为什么,他已是 863 生物和医药技术主题专家组的大专家,他18 年前编写的教材至今仍被奉为经典,他的众多科研成果蜚声国际,而他却 16 年如一日投身雪域高原的苍茫天地、投身基础学科的教学与科普?  钟扬说,这是高山雪莲带给他的启示: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

58 / 80

Page 59: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新的生存和发展!  刚来到西藏大学的时候,钟扬发现西藏大学教师申报国家项目没经验、不敢报、没人报,他二话不说,就拿来老师们的申请书上手修改,还提供申报补助每人 2000元,用于支付申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  有人估算,十多年来,钟扬自掏腰包给西藏大学师生的扶持,加起来至少有几十万元。而在他去世后,同事帮他的家人一起整理遗物,发现他的衣物少得可怜,没有羊毛衫,没有羽绒衫,牛仔裤仍是那件磨得不成样子的 29元地摊货!  钟扬很喜欢藏波罗花,它越是在环境恶劣的地方,生命力越强。在他培养的首位藏族植物学博士生扎西次仁完成论文时,钟扬唱了一首西藏民歌:  “世界上有多少玲珑的花儿,  出没于雕梁画栋;  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  在高山砾石间绽放……”  钟扬走了,留给妻子张晓艳的,是 4位八旬老人和一对正上中学的双胞胎儿子。还是因为对种子的爱,钟扬为双胞胎儿子取名“云杉”和“云实”,一个是裸子植物,一个是被子植物。  张晓艳和老人商量后,做了一个出乎人们意料的决定:把 138

万元车祸赔偿金全部捐出,发起成立“复旦大学钟扬教授基金”,59 / 80

Page 60: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用于奖励沪藏两地优秀师生。  在张晓艳眼中,设立这个基金,“也是为钟扬完成他最大的心愿……”

60 / 80

Page 61: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重要评论】人民日报快评:钟扬的“种子精神”

2018 年 01 月 17 日 04:4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复旦大学教授钟扬的骤然离世,惊痛了千千万万人,以及他倾尽心血的援藏事业。  钟扬有句话,可以解释其一生所求:“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共产党员就是这样的先锋者。”  所以,钟扬坚持十几年援藏,只为填补西藏的生态学植物学空白,为带出一支留得下的学术队伍……对于生命健康风险、物质生活简陋、家庭疏于照顾、学术成果显示等等,他都置诸脑后,用 53

岁的生命,做了别人 100 年才能做出的事情。  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陈景润、蒋筑英、罗健夫的事迹激励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奋斗精神。新的社会条件下,中国知识分子则面对别样的挑战,他们以“持久的热情和长期的投入”,成为各领域弥足珍贵的“种子”,默默生根,努力开花,为共和国科学事业砥砺前行。对钟扬这一代 60后而言,拥有理想主义的“初心”不难,难的是数十年面对诱惑,却能将“初心”始终坚守,百折不挠——这才是一颗“良种”,一个党员科学家最可贵的担当。  钟扬的一生,就是种子的故事。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骐骥一跃,

61 / 80

Page 62: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正因为有众多埋头苦干的“种子”,支撑起中国的脊梁。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钟扬长逝,但那颗名叫“钟扬”的种子,必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 人民日报 》( 2018 年 01 月 17 日 06 版)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做钟扬那样的播种者2018 年 03 月 27 日 04:4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钟扬走了,但精神还在,后人应该继续给孩子们心中点燃一把火,应该继续给时代的进步送去火种  植物学家钟扬教授离开我们已经半年多了,人们感怀先生往事,也会追溯先生的精神来源。钟扬说过,“人不是因为伟大才善梦,而是因为善梦才伟大”。他做的很多事情都着眼于十年、百年,甚至千年,哪怕自己看不到开花结果,也要把种子播撒在大地。

62 / 80

Page 63: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中国古代形容社会劳动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一个阶段承前启后周而复始。当前我们有大量空白需要填补,无数未知需要探索,万千新路需要勘测,“春种”具有创新开拓的关键意义。但是,这又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很多人更喜欢急功近利,愿意竭泽而渔的“短平快”,愿意出现在“秋收”时刻,却惧怕做一个也许看不见收获季节的“春种”人。  对比之下,钟扬做事总是沉浸着高远的诗意情怀,洋溢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追求。他为上海种植红树林,一开始几乎每个人都不赞同,但他绝不放弃。因为他了解 20多万年前上海生长过茂密的红树林,因为他对海南、深圳和日本冲绳等地的红树林考察了 10 年。更重要的是,他愿意去做一个“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哪怕造福的是 50 年甚至 200 年后的人。第一年种下的树苗遭遇罕见的冰冻,但第二年种下的树苗都活了,甚至前一年“冻死”的也活了回来。如今那里最高的树苗已经高出地面两米多,生物多样性也愈加丰富。“人和树都要坚持下去”——再看钟扬的生前感言,尤其感受到面向未来的“坚持”之可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树有坚持,对人更是如此。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建成之后,大量的馆藏标本和资料需要梳理,变成大众能够看懂的展品,而当时上海几乎没有人能够横跨这么大的知识领域。钟扬此时显示出丰厚的“跨界”知识储备,义不容辞担任了博物馆中英文图文版负责人,承担全馆展品的图文写作。这个工作劳动量很大,也不会出什么看得见的学术成果,但他看到的是少

63 / 80

Page 64: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年儿童的紧迫需要。“我已经想好了 100 个小故事,要为小学生们录下来,这些故事都是从一个问题开始,既有趣又有科学性,引导孩子学会提问。”为了一个遥远的期待而默默播种,方能收获无数梦想。  今天我们太需要钟扬精神的滋养了!我们的少年儿童教育,总是过于强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们的青年过分重视竞争,认同“出名要趁早”,把“人生赢家”当作目标;不少领导干部,也更喜欢操作马上看到成果的“显绩”,不愿在造福后代的“潜绩”上花大力气。习近平同志曾在《摆脱贫困》一书中阐释过“滴水穿石”的时代哲理:水滴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当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造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洪流,这样的人最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最应该享受时代的荣光。  去年夏天,钟扬曾给西藏墨脱最偏远的背崩乡上钞希望小学上过科普课。160多名门巴族学生听得十分入神,满眼都是成长的渴望。钟扬当场提出要捐款 10万元。校长很感动,却没有收下,他说:“比起钱,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您给他们带来科学的火种。”钟扬走了,但精神还在,精神的力量远胜金钱。后人应该继续给孩子们心中点燃一把火,应该继续给时代的进步送去火种,当这种精神蔚然成风,我们的民族也将释放出更澎湃的创造力。

64 / 80

Page 65: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 人民日报 》( 2018 年 03 月 27 日 05 版)

新华社评论员:让“种子精神”深植广袤大地

  “他的追求里有无数的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著名植物学家、复旦大学教授钟扬去世数月来,人们对他的思念未曾消减,他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无数人。回顾钟扬 53岁的生命历程,他以对党的无比忠诚、对国家的深沉挚爱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山川大地上,把心血和汗水倾注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种子精神”。  毕生以种子为业的钟扬,自己就是一颗“种子”。几十年来,钟扬用脚丈量巍巍雪原,用心攀登学术高峰,用爱培育科研人才,忘我耕耘、播种未来,像藏波罗花一般深深扎根大地,绽放出荡气回肠、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65 / 80

Page 66: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这是牢记使命、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钟扬认准“只要国家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去做”,在青藏高原奔走 50万公里,采集上千种植物的 4000万颗种子,为国家和人类储存下丰富的“基因”宝藏。一切从国家需求出发,一切为了国家的科研事业,正是怀着国家至上的使命担当,钟扬做了许多别人难以做到的事情,使自己的人生得到升华,创造了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这是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崇高境界。16 年艰苦援藏,钟扬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探索出高端人才培养的援藏新模式。从东海之滨到“世界屋脊”,钟扬在巨大的“海拔差”面前奋不顾身,全身心投入科研和教育事业之中。“共产党员就要敢于成为先锋者,也要甘于成为奉献者!”宁做教师不做官的钟扬,眼里没有个人名利,却把事业看得很重。襟怀坦荡、心底无私,让他摆脱了名缰利锁,自由驰骋在科研创新的广阔天地。  这是甘当人梯、造福人民的赤子之心。钟扬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无论是在课堂、实验室,还是在雪山脚下、荆棘丛中,都是钟扬教书育人的岗位。他立志“要为祖国每一个民族都培养一个植物学博士”,每个学生都被他视为宝贵的种子,悉心培育播撒在祖国各个角落。他坚信“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积极投身科普事业,在无数青少年心中埋下了科学的火种。  精神薪火相传,事业接力前行。从“两弹元勋”,到以黄大年、钟扬为代表的当代科研工作者,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各自领域为

66 / 80

Page 67: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国家强盛、民族振兴拼搏奉献,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正因为有众多埋头苦干的“种子”,中国脊梁才得以挺立,中国精神才得以弘扬,中国创新精彩纷呈、充满活力的生动局面才得以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新时代的伟大事业,呼唤千千万万钟扬这样的栋梁之材。让我们向钟扬同志学习,发扬“种子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共同书写新时代的精彩篇章。【视频资料】

【新闻联播】钟扬:大爱情怀 播种未来发布时间:2018 年 03 月 29 日| 来源:央视网

67 / 80

Page 68: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相关链接:http://news.12371.cn/2018/03/29/

VIDE1522292701767272.shtml

种子,意味着繁衍和希望,有这样一位科学家,十六年跋涉在雪域高原,他不但采集和保护珍稀的植物种子,也播撒下科学和人才的种子,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的名字叫钟扬。  这是复旦大学教授钟扬生前拍摄的科普微电影,作为长江学者、国内知名植物学家,他选择的是比较冷门的青藏高原物种研究方向,并坚持了十六年。身高一米八,体重一百公斤,患有高血压和痛风的钟扬,最高上到过海拔 5400米,他和学生采集了上千种特有植物、四千万颗种子,这些都成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储备资源。  钟扬出身教师家庭,他总是说,在妈妈肚子里就经常上讲台了。

68 / 80

Page 69: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2000 年,钟扬放弃原单位的副局级职务,应邀到复旦大学任教。第二年,他开始青藏高原物种研究,也把这种教育情结带到了那里。  钟扬是全国第六、第七、第八批援藏干部,他帮助西藏大学完成好几项第一: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一个生态学硕士点、博士点。他一年要往返内地西藏几十次,有一次上午在拉萨落地,下午借了一件衣服,就赶往那曲观测站做指导,海拔比拉萨高七百米,气温低二十多度。  在高原上,这种频繁节奏对人危害最大,钟扬很清楚。有一次在家里,刚学生理课的双胞胎儿子讨论心脏知识,钟扬插了一句话。就说那你们知道爸爸的心脏每分钟跳多少下吗,两个孩子就愣住了,后来钟扬就说,离极限不远了,当时就说是四十几下。  2015 年,钟扬突发脑溢血住院抢救,医生禁止他再上高原,可仅仅十个月后,他瞒着家人又来到西藏。他曾对同事说,趁着还能上高原,想多做点事。  2017 年 9 月 25 日,钟扬在去内蒙古讲学途中,因车祸不幸遇难,年仅 53岁。追悼会上,从西藏赶来的学生提出了一个郑重请求。  钟扬回到高原,永远融入他无数次跋涉的江河大地。钟扬走后,全家一致决定,捐出全部 138万车祸赔偿金,设立一个培养西部民族地区人才的专项基金。就在钟扬去世前四天,国家正式公布高校双一流建设名单,他所牵头的生态学成为西藏大学唯一入选的学科。

69 / 80

Page 70: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焦点访谈】钟扬:一粒追梦的种子发布时间:2018 年 03 月 27 日 | 来源:央视网

相关链接:http://biaozhang.12371.cn/2018/03/27/

VIDE1522133040528584.shtml

西藏,一个神秘的地方。这里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举世无双。不仅如此,这里的植物种类也异常丰富,有些甚至是在其他地方看不见的。而说到西藏的植物,就不能不提一个人,复旦大学教授钟扬。他的经历和西藏这片山水一样不平凡,也和西藏结下了不解之缘。16 年间,他为了一粒粒种子,走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2017 年 9 月 25 日,一场车祸让钟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 53岁。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70 / 80

Page 71: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是全世界三大种子库之一,这里严密保存着成近万种濒危的、特有的以及富有经济价值的种子,在干燥冷冻的环境下,可以保存几十年上百年,这其中一部分就是钟扬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在青藏高原采集的。  钟扬 1964 年出生,从小就是个喜欢读书的孩子。1979 年,15岁的钟扬从湖北黄冈中学初中毕业,就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了家乡远近闻名的“神童”。1984 年大学毕业,钟扬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所工作,在这里,他认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张晓艳。  在武汉植物所,原本学习无线电电子专业的钟扬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是他的生物学基础却几乎为零。张晓艳告诉记者,钟扬到武汉大学去旁听,基本上把生物系的课程全部都旁听完了。  天资聪颖又刻苦学习,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所工作期间,钟扬还在日本国立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攻读生物系统科学,获博士学位。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密歇根州立大学从事合作研究四年。德才兼备,品学兼优,钟扬 33岁就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所副所长。在常人眼里,他年轻有为,仕途看好,前程无量,可是此时他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2000 年,钟扬告别了年迈的父母,离开武汉来到上海复旦大学做起了一名普通教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陈浩明说,钟扬讲的生物信息学课程非常受欢迎,学生们都受益匪浅。钟扬的博士生、西藏大学理学院生命科学系教授拉琼告诉记者,钟老师出

71 / 80

Page 72: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野外,车上最喜欢听的就是藏歌,边听着边欣赏外面的高原植物。  如果把钟扬的人生精简成两个字,那就是“西藏”。2001 年,钟扬第一次来西藏考察,就被这里的自然生态和高原植物深深吸引。在青藏高原,有近 6000 个能结种子的高等植物物种,占全国的18%,其中 2000 种是青藏高原特有植物,但由于气候变暖,环境破坏,一些植物正在消失,抢救性收集记录迫在眉睫。  种质资源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整个人类未来。如何把青藏高原这个最大的生物“基因库”真正建立起来,是钟扬执着努力很多年的科研目标。在高海拔缺氧地区,采集野生植物种子的工作充满艰辛,他选择的科研道路也异常坎坷。钟扬的硕士生、复旦大学学生边珍介绍:“我们每天晚上差不多一点半的时候才会完事,然后差不多四点半,我就可以听到钟老师房间,就已经有敲键盘的声音,钟老师已经开始在工作。”  在海拔 6100米以上的珠峰北坡,能够采集到鼠曲雪兔子这样的植物样品,就意味着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分析,揭示它种群来源和动态,探索它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钟扬和他的学生,将全世界仅存于西藏的三万多棵巨柏登记在册;经过十年努力,他们在西藏海拔 4150米的“无人区”最终寻获了有着“植物界小白鼠”称号的模式生物拟南芥,钟扬说,拟南芥在植物学界是真正的“希望的种子”。  长期的高原生活和过高的工作强度,钟扬出现心脏肥大、血管脆弱等病症;痛风病发作,他拄着拐杖坚持带学生采样。十几年来,

72 / 80

Page 73: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钟扬带领他的学生,收集上千种植物的 4000多万颗种子,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没有西藏种子的空白。在高原采集研究种子这样一个宏大工程,必须建设团队。钟扬下决心要培养一批留得下、用得上的西藏本地生物学人才。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陈浩明说:“他动员西藏那边大学的青年老师,读复旦大学的博士生,培养好几名,培养好以后这些人就是骨干,回去就慢慢成长,成长了以后他就建硕士点、建博士点。”  近十年来,钟扬作为援藏干部和援藏教师,帮助西藏大学申请到了第一个生态学博士点,培养了藏族第一个植物学博士,带出了西藏第一个生物学教育创新团队,带领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一流学科名单,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推向世界。这一个又一个的第一倾注了钟扬太多的心血。2015 年,钟扬突发脑溢血,在医院抢救病房,他口述了一封给上级党组织的信。  “他里面讲到了一些关于西藏人才育成的关心,包括他自己受到窦性心率过缓,包括痛风的折磨,还有很自豪地说,他现在几乎可以说自己是西藏的活地图。”钟扬的博士生、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赵佳媛说。  因为放不下西藏的工作,出院几个月后,钟扬再次来到西藏。  就在这次车祸前,钟扬又一次订好了去西藏的机票,专门来研究西藏大学怎样建设生态学一流学科的问题。  拉琼说:“钟老师对西藏的热爱,我觉得是深入到他的骨髓里

73 / 80

Page 74: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面去了。他对西藏的文化的热爱,对藏民族的文化特别喜欢。他自己也有一个名字叫索朗顿珠,索朗顿珠差不多我觉得应该是心想事成吧。他去年翻译的一本书叫《生命的延续》,那个书的书名上,他用藏文写了自己的名字。这个里面全是试验地,就是青藏高原的一些植物的试种。”  在西藏大学钟扬的宿舍,只要他在,这里就是他和学生、老师一起聚会工作的地方。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认为:“钟扬教授是人民科学家,是很好的学者。他从国家的层面、国家的需求、国家的发展、国家的安全去考虑、去援藏;他又是一个好的老师,他把心扑在学生身上,花很多时间去培养学生。他像一个冲锋的战士,他的眼睛里只有目标,然后往前冲。”  在纪录片《播种未来》中,钟扬说:“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  “世界上有多少铃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菠萝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扎西次仁完成博士论文的时候,老师钟扬特别为他朗诵的藏语诗,扎西次仁从银川带回了钟扬老师的部分骨灰,他要用藏族最尊贵的礼仪安葬钟扬老师。  扎西次仁说:“以我们家人的一种规格,一部分骨灰我们就撒到这个雅鲁藏布江里面,这也是我们藏族的一种葬礼。”

74 / 80

Page 75: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钟扬走后,他的亲属决定,捐出他车祸的全部赔偿金 138万元,用于支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工作。钟扬把生命献给了种子,而他自己也像种子一样,在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播种希望,播种未来。“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我们就用钟扬教授的这句话,共勉。

纪录片《播种未来》来源:央视网 2018 年 03 月 28 日 19:26

相关链接:http://news.12371.cn/2018/03/28/

VIDE1522201860736726.shtml

75 / 80

Page 76: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时代楷模发布厅】学生眼中的钟扬:绝对不能错过的一个老师

发布时间:2018 年 04 月 02 日| 来源:光产党员网

相关链接:http://news.12371.cn/2018/04/01/

VIDE1522591021863166.shtml76 / 80

Page 77: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时代楷模发布厅】同事朋友眼中的钟扬:他把事业做到了极致

发布时间:2018 年 04 月 02 日| 来源:光产党员网

77 / 80

Page 78: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相关链接:http://news.12371.cn/2018/04/01/

VIDE1522591021616154.shtml

【新闻联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钟扬:国家生态安全的守护者

发布时间:2018 年 08 月 11 日| 来源:央视网

78 / 80

Page 79: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相关链接:http://www.12371.cn/2018/08/11/

VIDE1533989041271602.shtml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生物“基因库”,复旦大学教授、植物学家钟扬 16 年间跋涉在西藏的山山水水,和团队采集了上千种特有植物、四千多万颗种子,为国家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安全储备资源。2017 年 9 月 25 日,一场车祸让钟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 53岁,他爱国奉献的精神,感染、影响着无数的人。  在青藏高原,有近 6000 个能结种子的高等植物物种,其中2000 种是青藏高原特有植物,但由于气候变暖,环境破坏,一些植物正在消失,抢救性收集记录迫在眉睫。  种子资源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整个人类未来。如何把青藏高原这个最大的生物“基因库”真正建立起来,是钟扬执着努力很多年的科研目标。在高海拔缺氧地区,采集野生植物种子的工作充满艰辛,他选择的科研道路也异常坎坷。

79 / 80

Page 80: bwcx.zt.dlpu.edu.cnbwcx.zt.dlpu.edu.cn/.../file/201911/1815740380087404585.docx · Web view有段时间钟美鸣专讲毛主席语录。“每教一篇,我都要钟扬复述默写几次,当天任务不过夜,这本书很快他就倒背如流。”钟老眉飞色舞地回忆着。

  十几年来,钟扬带领他的学生,收集上千种植物的 4000多万颗种子,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没有西藏种子的空白。他们将全世界仅存于西藏的三万多棵巨柏登记在册;在西藏海拔 4150米的“无人区”,他们花费十年的努力最终寻获了有着“植物界小白鼠”称号的“拟南芥”。  然而长期的高原生活和过高的工作强度,钟扬出现心脏肥大、血管脆弱等病症。2015 年,钟扬突发脑溢血,在医院抢救病房,他口述了一封给上级党组织的信。  钟扬不仅是一位肩负着使命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好老师,近十年来,他培养了藏族第一个植物学博士,带出了西藏第一个生物学教育创新团队。这一个又一个的第一倾注了钟扬太多的心血。  钟扬毕生献给了国家生态安全事业,他用生命在祖国大地上,播种下希望,播种下未来。

80 /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