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闲趣 - blwb.kf.cnblwb.kf.cn/tplimg/2/2016-05/12/B05/20160512B05_pdf.pdf ·...

1
闲趣 周刊 河南省十佳报纸 2016年5月 星期四 12 5 5 B □闲趣热线:22926801 □责编:岳 □版式:陈 □校对:陈红元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个 平面展示的绘画,我却要描绘出阳光 下呈现的立体感,让人欣赏到实景的 效果。”黄庚义说,这是作为一个画家 要努力实现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高 难度的创作,他付出了太多的心血。 为了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难题,黄 庚义有时整夜都睡不着觉。在这些难 以入眠的日子里,他翻阅了大量的书 籍,一点点研究。记者看到,他珍藏的 不仅有美术方面的书籍,还有与《清明 上河图》相关的表现北宋历史文化的 书籍。他介绍说,光是《东京梦华录》 就翻阅了十几遍,参考书中所述并与 画中所绘内容相对照。此外,他还广 泛浏览国外大师们的风景油画,多次 去外地写生寻找《清明上河图》中所需 要的画面,图中部分人物和动物的形 态、树木房舍、船舶等都有原形可寻。 平时,只要有一点新的想法和灵 感,黄庚义都会立即赶到画室进行创 作,夜以继日、废寝忘食。那时他整天 呆在画室里,完全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可以用疯狂着魔来形容自己。“短短几 年,我的头发白了,就连胡子也白了。” 黄庚义平淡地说。 黄庚义将积累了几十年的绘画知 识,全部用在了这幅画的创作中。目 前,这幅《清明上河图》已经定稿,他正 在进行细节的刻画。他说: “我根据西方 绘画的要求完成了中国绘画的细致入 微,这个过程其实也是我学习的过程,完 成这幅作品,我收获很多新知识。” 这幅大型油画力作的创作完成, 不仅表现了黄庚义深厚的绘画艺术功 底和坚韧的创作毅力,也成为我市文 化艺术创作的一大亮点,对我市文艺 的繁荣发展、文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 推动作用。 用油画诠释旷世名作《清明上河图》 本报记者 王兰兰 文/图 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 的经典传世名画《清明上河 图》,生动地描绘了北宋年 间汴河及其两岸繁荣的景 象和自然风光。近日,由我 市油画家黄庚义二度创作 的大型油画作品《清明上河 图》(宽 11.2米,高 0.6米), 历时4年多创作基本完 成。黄庚义以具象写实手 法的油画来再现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在创作手法 上巧妙地将西方绘画艺术 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使 观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起穿 越走进北宋市井民俗的生 活画面之中。 黄庚义早年从师于国画大 师张光斗先生,习梅、兰、竹、菊、 草虫,尤以墨竹擅长,近年来以 油画创作为主,擅长风景写实。 他很早就对《清明上河图》产生 浓厚的兴趣,叹服中华民族这一 千古杰作。他之所以用油画来 创作《清明上河图》,源于在网上 看到的一则消息。黄庚义告诉 记者,十几年前,他偶然在网上 看到有一个人用中国传统绘画 技法 —双勾技法勾勒出《清明 上河图》的轮廓,然后填涂上油 画的色彩。当时网上虽然对外 说是油画,但他却认为那幅画 并没有油画本身应具有的基本 绘画要素,如阳光、投影和体积 感等。因为中国传统绘画与西 方绘画截然不同,不能把勾勒 而成的形涂上油画颜色就称之 为油画。于是,他想用真正的 油 画 语 言 去 表 述《清 明 上 河 图》。 黄庚义说,这只是当时他一 个冲动的想法,之所以后来下决 心去创作,还缘于自己很小的时 候就看到过《清明上河图》,并且 非常喜欢。后来在大学读《中国 美术史》的时候,对《清明上河 图》印象更加深刻,并翻阅了大 量的书籍来研究这幅传世名 画。黄庚义说,几十年来,他对 《清明上河图》情有独钟,这也是 他要用油画来创作这幅画的主 要原因。 锲而不舍追求油画艺术 挑战自我克服诸多难题 “我刚开始想得太简单了,真正开 始着手,才知道难度有多大。我首先 遇到的就是透视关系的问题,中国传 统绘画是散点透视,而西方绘画则是 焦点透视。”黄庚义说,张择端创作的 《清明上河图》运用的是散点透视,可 以来回移动去作画,所以透视比例中 的人物及动物大小失调,自己根本无 从下笔。经过反复思考,他在油画创 作上进行了反复调整,用十四个焦点 透视的视点串在一个轴线上,解决了 透视关系的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我中间有两年没 有动笔,一直到解决了透视关系问题, 才开始定稿。”黄庚义把稿子起好之 后,却无法去“设色”,于是创作再次搁 笔。黄庚义告诉记者,西方风景画都 有天空,表现的是天地之间的万物,而 《清明上河图》则是以俯视的角度来呈 现万物,所以看不到天空。对于油画 创作来说,没有天空的画面就不会出 现天与地之间色彩的对比。因此,“设 色”也是创作中很大的一个矛盾点。 “于是,我就用画水面的光影反射天空 的方法去呈现天的颜色。《清明上河 图》中鸟语花香、青草绿树,是暖灰绿 色色调,我前前后后修改了多遍才定 稿,将油画的色调定为暖灰色,这样就 符合张择端的绘画思想了。” 黄庚义介绍说,创作中遇到的第三 个难点就是“设光”。西方风景画有光 线及投影,因此《清明上河图》中众多人 物、房屋、车船、树木以及桥梁等物体都 要表现出光线。在没有任何借鉴的情 况下,经过反复琢磨,他最终以太阳照 到物体去呈现光的变换,这样才能真实 地呈现立体的画面。 过程艰辛付出终有收获

Transcript of B 闲趣 - blwb.kf.cnblwb.kf.cn/tplimg/2/2016-05/12/B05/20160512B05_pdf.pdf ·...

Page 1: B 闲趣 - blwb.kf.cnblwb.kf.cn/tplimg/2/2016-05/12/B05/20160512B05_pdf.pdf · 间汴河及其两岸繁荣的景 象和自然风光。近日,由我 市油画家黄庚义二度创作

闲趣周刊河南省十佳报纸2016年5月 日 星期四12

55B

□闲趣热线:22926801 □责编:岳 楠 □版式:陈 然 □校对:陈红元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个平面展示的绘画,我却要描绘出阳光下呈现的立体感,让人欣赏到实景的效果。”黄庚义说,这是作为一个画家要努力实现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高难度的创作,他付出了太多的心血。

为了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难题,黄庚义有时整夜都睡不着觉。在这些难以入眠的日子里,他翻阅了大量的书籍,一点点研究。记者看到,他珍藏的不仅有美术方面的书籍,还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关的表现北宋历史文化的书籍。他介绍说,光是《东京梦华录》

就翻阅了十几遍,参考书中所述并与画中所绘内容相对照。此外,他还广泛浏览国外大师们的风景油画,多次去外地写生寻找《清明上河图》中所需要的画面,图中部分人物和动物的形态、树木房舍、船舶等都有原形可寻。

平时,只要有一点新的想法和灵感,黄庚义都会立即赶到画室进行创作,夜以继日、废寝忘食。那时他整天呆在画室里,完全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可以用疯狂着魔来形容自己。“短短几年,我的头发白了,就连胡子也白了。”黄庚义平淡地说。

黄庚义将积累了几十年的绘画知识,全部用在了这幅画的创作中。目前,这幅《清明上河图》已经定稿,他正在进行细节的刻画。他说:“我根据西方绘画的要求完成了中国绘画的细致入微,这个过程其实也是我学习的过程,完成这幅作品,我收获很多新知识。”

这幅大型油画力作的创作完成,不仅表现了黄庚义深厚的绘画艺术功底和坚韧的创作毅力,也成为我市文化艺术创作的一大亮点,对我市文艺的繁荣发展、文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用油画诠释旷世名作《清明上河图》本报记者 王兰兰 文/图

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的经典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北宋年间汴河及其两岸繁荣的景象和自然风光。近日,由我市油画家黄庚义二度创作的大型油画作品《清明上河图》(宽 11.2 米,高 0.6 米),历 时 4 年 多 创 作 基 本 完成。黄庚义以具象写实手法的油画来再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创作手法上巧妙地将西方绘画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使观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起穿越走进北宋市井民俗的生活画面之中。

黄 庚 义 早 年 从 师 于 国 画 大师张光斗先生,习梅、兰、竹、菊、草虫,尤以墨竹擅长,近年来以油画创作为主,擅长风景写实。他很早就对《清明上河图》产生浓厚的兴趣,叹服中华民族这一千古杰作。他之所以用油画来创作《清明上河图》,源于在网上看到的一则消息。黄庚义告诉记者,十几年前,他偶然在网上看到有一个人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双勾技法勾勒出《清明上河图》的轮廓,然后填涂 上 油画的色彩。当时网上虽然对外说 是 油 画 ,但 他 却 认 为 那 幅 画并没有油画本身应具有的基本绘画要素,如阳光、投影和体积感等。因为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 绘 画 截 然 不 同 ,不 能 把 勾 勒而成的形涂上油画颜色就称之为 油 画 。 于 是 ,他 想 用 真 正 的油 画 语 言 去 表 述《 清 明 上 河图》。

黄庚义说,这只是当时他一个冲动的想法,之所以后来下决心去创作,还缘于自己很小的时候就看到过《清明上河图》,并且非常喜欢。后来在大学读《中国美 术 史》的 时 候 ,对《清 明 上 河图》印象更加深刻,并翻阅了大量 的 书 籍 来 研 究 这 幅 传 世 名画。黄庚义说,几十年来,他对

《清明上河图》情有独钟,这也是他要用油画来创作这幅画的主要原因。

锲而不舍追求油画艺术 挑战自我克服诸多难题

“我刚开始想得太简单了,真正开始着手,才知道难度有多大。我首先遇到的就是透视关系的问题,中国传统绘画是散点透视,而西方绘画则是焦点透视。”黄庚义说,张择端创作的

《清明上河图》运用的是散点透视,可以来回移动去作画,所以透视比例中的人物及动物大小失调,自己根本无从下笔。经过反复思考,他在油画创作上进行了反复调整,用十四个焦点透视的视点串在一个轴线上,解决了透视关系的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我中间有两年没有动笔,一直到解决了透视关系问题,才 开 始 定 稿 。”黄 庚 义 把 稿 子 起 好 之后,却无法去“设色”,于是创作再次搁笔。黄庚义告诉记者,西方风景画都有天空,表现的是天地之间的万物,而

《清明上河图》则是以俯视的角度来呈

现万物,所以看不到天空。对于油画创作来说,没有天空的画面就不会出现天与地之间色彩的对比。因此,“设色 ”也 是 创 作 中 很 大 的 一 个 矛 盾 点 。

“于是,我就用画水面的光影反射天空的 方 法 去 呈 现 天 的 颜 色 。《清 明 上 河图》中鸟语花香、青草绿树,是暖灰绿色色调,我前前后后修改了多遍才定稿,将油画的色调定为暖灰色,这样就

符合张择端的绘画思想了。”黄庚义介绍说,创作中遇到的第三

个难点就是“设光”。西方风景画有光线及投影,因此《清明上河图》中众多人物、房屋、车船、树木以及桥梁等物体都要表现出光线。在没有任何借鉴的情况下,经过反复琢磨,他最终以太阳照到物体去呈现光的变换,这样才能真实地呈现立体的画面。

过程艰辛付出终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