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存钱”毫无效仿价值 -...

1
是否超前 新学期,金陵中学中美班学 生告别沉重书包,省下的教材 费承担一部分作为购iPad的开 销。南京计划试点“电子书包” 的有21所中小学,先期将在局 部 推 广 。 一 部 新 版 iPad,最 多 再加上一支笔和一个本子,就 是要带的全部学具了。 @kekede007:我们大搞多媒 体教学时,澳大利亚的中学课 堂用道具都能上得非常精彩, 我们用 iPad 时,有些国家根本禁 止带进学校。到底谁先进? @纶小泡:无论时代怎么进 步,纸笔和书本都不是这些高科 技可以替代的, iPad对于我们家 来说,只是一个娱乐工具。 @爱再日落黄昏时:如果是 投票的话,我投不赞成。公费买 单更可笑,这脱离了中国实际的 经济水平,正如很多博友所说, 很多偏远地区的孩子上个学都 困难,你在这里派送iPad? 评论 E-mail:dfqcbs@ E-mail:dfqcbs@163 163.com .com B10 责编/黄莉 版式/张文娟 校对/舒玉 2012 2012 9 9 21 21 星期五 星期五 子路第十三 (共三十章) 26 子曰:“君子泰而不 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 孔子说:“君子庄严而不骄傲, 小人骄傲不庄严。” 读一本书,懂许多道理 ■毕晓哲 【李泽厚解读】 再一次突出少言语。与摩登 时代一任语言夸巧、主宰一切恰 是两种境界。 声音 一个捐精过程需要多次提 取精液,随后对提取的精液进 行艾滋病复检,复检通过后才 能启用。在今年9月之前,每提 取一次精液,一般补贴200元, 复检通过后,再按每次300元给 捐精者补齐。虽然在最近,每 次完整的捐精补贴已经从3000 元涨到了 5000 元,但是依旧离 买房的首付相差甚远。 —广东省计划生育科研 所副所长、生殖遗传主任医师 郑立新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 示“捐精买房是不可能的”。 微调查 ■曾金 27 子曰:“刚、毅、木、 讷,近仁。” 【译】 孔子说:“刚强,坚韧,朴实,寡 言,接近于仁了。” “月饼节”快到了 你最爱吃什么馅? 中秋节即将来临,月饼成为 网友热议的话题。当一个月饼摆 在你的面前,你最关心的是什 么?当然是什么馅料了!调查发 现,大多数网友表示最爱鲜肉馅 的月饼,豆沙和蛋黄也颇受欢迎, 但是喜欢五仁馅的网友就不那么 多了。很多网友表示,最不喜欢 的就是五仁馅月饼,因为太甜太 腻了。 网友评论 @大包子狸:最爱吃刚烤出炉 的鲜肉月饼,那个热乎,那个鲜 嫩,那个多汁…… @布雷雷:最爱豆沙,偶尔 椰蓉。加蛋黄更棒! @Jillou 娄 : 除 了 五 仁 ,其 他 都喜欢。 @涣雪冰凝:最不喜欢各种 水果月饼! “月光族”被视为80后的 标签。一条“80后夫妻月入 9000 元,一年存 9 万元”的帖子 在微博上引起围观。随着该 80 后夫妻“存钱大法”的公布, 不少网友质疑这两口子啃老、 节省过度。(《长沙晚报》) 月入 9000,年存 90000 的省 钱故事在现实中上演,其“存钱 大法”必然成为一大看点。而 其“省钱三大利器”引来吐槽却 不无道理:每月消费 1000 元,存 8000 元,单位福利好,公司提供 免费午餐,并定期发毛巾、香 皂、洗衣粉、卫生纸等生活用 品;节省开支,买衣服基本在地 摊或网购,每件不超过100元, 若男方在外应酬女方则在家里 做饭吃;去父母家蹭饭、蹭水 果。 终究,网友眼中的“理财帝 王”只是一个“啃老族”的典型 案例,其存钱大法归根结底是 因为单位福利好、节省和啃 老。曾有调查显示,中国逾六 成家庭存在“啃老”现象,“吃老 族”、“傍老族”比比皆是,有人 坦言“我也不想‘啃老’,可经济 太困难了,工作实在太难找 了”,有人说“父母愿意继续给 我钱,我无所谓”,最终构筑了 当下中国独有的“啃老一族”。 啃老现象称为一种社会常态, 背后的代价是年青一代独立自 强能力的降低。 “老养小”的现实啃老现象 应当得到遏制。父母不应习惯 “被啃”,应该学会给孩子“断 奶”,培育具有独立人格和自力 更生的一代。溺爱式的纵容只 会导致后患无穷,最终影响年青 一代的终身发展。细数当下以 80后和90后为代表的消费群 体,谈起花钱他们头头是道,说 起存钱却直摇头,对理财投资更 是一窍不通。从“啃吃啃穿”逐 步升级为“啃房啃车”,可怜天 下父母心,忙忙碌碌都是为孩 子忙碌。 啃老存钱并不等于会理 财,正确的理财观并不是因为 有单位福利和父母所以省钱, 而是真正有良好的消费和理财 习惯,学会节约,培养理财意 识。只有摘掉“啃老族”的帽子 的存钱,才是真正意义上正确 的理财观。 诚然,“啃老族”的怪圈绝 非一起孤立事件,缓解啃老难 题是一道社会课题,需要社会 公共政策等多方面的联动合 作。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就业 机会,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并 从当下培养孩子的自强能力。 唯有如此,才能让“养儿防老” 变成“养儿啃老”。 “啃老存钱”毫无效仿价值 小可乐就读的是一所北京 市属重点小学,属于“幼升小” 家长群体中流传的那种“牛 小”。为了能给孩子找一所好 一点的小学,黄勇夫妇从小可 乐上幼儿园起,就开始筹划。 几年来,他们几乎试过了所有 的办法,托关系、筹赞助费,忙 得焦头烂额。所有的工作都做 遍了后,今年 7 月,他终于等来 了学校的通知,交10万元赞助 费,孩子就可以录取了。但接 下来的事情,远没有他想象的 那么顺利,因为,孩子录取的这 所“牛小”只收支票形式的赞助 费。(《北京晚报》) 为了规避乱收费涉嫌,当 地相关“牛小”挖空心思搞出来 的“对公支票”式择校费,不过 是新时期择校费的变种。一方 面是逃避监管,以所谓的企业 捐助方式谋取乱收费的不义之 财;另一方面乐此不疲,多年来 在中央和地方多个部门的严厉 打击和禁止之下,依然置若罔 闻,越“吃”越上瘾。家长们也 有苦处,为了孩子、为了下一 代,再高昂的“对公支票”费用 也要想方设法搞,想尽一切办 法交。这简直就是时下一些地 方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畸形 式教育现状的缩影。 真不知道依托高昂乱收费 (择校费)之下的教育之藤,能结 出什么样的“瓜”?像这位家长 反映的那样,在孩子上幼儿园 的时候就已经交纳了1万元, 还是托关系办的。在幼儿园时 候由于孩子不谙世事,对于孩 子的健康成长和心理影响或可 忽略,然而,在上小学时候这样 的一种“对公支票”式择校费的 负面影响将无法估量。可以肯 定的是,如果一个孩子上小学 后知道自己的“学位”是变相花 了 10 万元“买来的”,他会怎样 想?是进一步形成和其他学校 学生的“攀比”呢,还是在懂事 之后“责骂”教育的现状和不 公?或者说逐步学会享受这种 “交费”获得“特权”的待遇?一 个“对公支票”式择校费本身就 是一个教育领域的恶劣示范, 我们无法想象,在学校和老师 们教育孩子如何诚实守信,如 何塑造完善的人格的时候,属 于“择校费”的现实操作者和受 益者的教育工作者,冠冕堂皇 的教育辞藻还如何说得出口。 一边要教育孩子如何如何, 一边一手掌握公共教育资源牟 取巨额利益,这是一个严重的人 格分裂的初级教育现状,这样的 教育现实,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孩 子本身就令人担忧。孩子们在 这样一个现实教育环境之下,只 会学得同样功利,同样看到“拼 爹”、“拼资源”带来的优势,他 们会潜移默化受此影响,公平意 识和规则意识将阙如。恰恰是 在最关键的初等教育阶段,一 些学校和教育的“已身不正”的 教育事实会带给孩子们可能一 生的不良影响。 有句俗话说,“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畸形的教育之藤 上,很难想象会结出什么样的 “果实”。可见,当前一些久治 不愈的教育积弊,一些严重违 背社会公平和导致更大公平的 “择校费”现象,正在持续败坏 着教育风气,如果不加大治理 步伐,影响的将不仅仅是一两 代人。 “对公支票”式择校费 能结什么“瓜”? 微博@个论 @ 涓 子 CLOYE: 一友最近 因出差滞留日本。今早发微信 给大家说她昨晚和同事在一小 酒馆吃饭,被发现是中国人后, 于是上了一道菜写着字。我们 听了都很担心。谁知,是“谢谢 中国”四字。酒馆师傅说,谢谢 这样的时刻愿意来到日本,望 和平友好。我的确有些意外。 爱国,一定要用排外和仇恨来 表达么? 热议

Transcript of “啃老存钱”毫无效仿价值 -...

Page 1: “啃老存钱”毫无效仿价值 - epaper.dongfeng.netepaper.dongfeng.net/page/1/2012-09/21/B10/20120921B10_pdf.pdf · 啃老存钱并不等于会理 财,正确的理财观并不是因为

是否超前新学期,金陵中学中美班学

生告别沉重书包,省下的教材费承担一部分作为购 iPad的开销。南京计划试点“电子书包”的有 21 所中小学,先期将在局部推广。一部新版 iPad,最多再加上一支笔和一个本子,就是要带的全部学具了。

@kekede007:我们大搞多媒体教学时,澳大利亚的中学课堂用道具都能上得非常精彩,我们用 iPad时,有些国家根本禁止带进学校。到底谁先进?

@纶小泡:无论时代怎么进步,纸笔和书本都不是这些高科技可以替代的,iPad 对于我们家来说,只是一个娱乐工具。

@爱再日落黄昏时:如果是投票的话,我投不赞成。公费买单更可笑,这脱离了中国实际的经济水平,正如很多博友所说,很多偏远地区的孩子上个学都困难,你在这里派送iPad?

评论 E-mail:dfqcbs@E-mail:[email protected] 责编/黄莉 版式/张文娟 校对/舒 玉

20122012年年99月月2121日日 星期五星期五

子路第十三(共三十章)

26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

孔子说:“君子庄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不庄严。”

重 读 经 典读一本书,懂许多道理 ■毕晓哲

【李泽厚解读】

再一次突出少言语。与摩登时代一任语言夸巧、主宰一切恰是两种境界。

声音

一个捐精过程需要多次提取精液,随后对提取的精液进行艾滋病复检,复检通过后才能启用。在今年 9 月之前,每提取一次精液,一般补贴 200 元,复检通过后,再按每次 300 元给捐精者补齐。虽然在最近,每次完整的捐精补贴已经从 3000元涨到了 5000 元,但是依旧离买房的首付相差甚远。

——广东省计划生育科研所副所长、生殖遗传主任医师郑立新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捐精买房是不可能的”。

微调查

■曾金

27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译】

孔子说:“刚强,坚韧,朴实,寡言,接近于仁了。”

“月饼节”快到了你最爱吃什么馅?中秋节即将来临,月饼成为

网友热议的话题。当一个月饼摆在你的面前,你最关心的是什么?当然是什么馅料了!调查发现,大多数网友表示最爱鲜肉馅的月饼,豆沙和蛋黄也颇受欢迎,但是喜欢五仁馅的网友就不那么多了。很多网友表示,最不喜欢的就是五仁馅月饼,因为太甜太腻了。

网友评论

@大包子狸:最爱吃刚烤出炉的鲜肉月饼,那个热乎,那个鲜嫩,那个多汁……

@布雷雷: 最爱豆沙,偶尔椰蓉。加蛋黄更棒!

@Jillou 娄: 除了五仁,其他都喜欢。

@涣雪冰凝:最不喜欢各种水果月饼!

“月光族”被视为 80 后的标签。一条“80 后夫妻月入9000元,一年存9万元”的帖子在微博上引起围观。随着该80后夫妻“存钱大法”的公布,不少网友质疑这两口子啃老、节省过度。(《长沙晚报》)

月入 9000,年存 90000 的省钱故事在现实中上演,其“存钱大法”必然成为一大看点。而其“省钱三大利器”引来吐槽却不无道理:每月消费 1000 元,存8000 元,单位福利好,公司提供免费午餐,并定期发毛巾、香皂、洗衣粉、卫生纸等生活用品;节省开支,买衣服基本在地摊或网购,每件不超过 100 元,若男方在外应酬女方则在家里做饭吃;去父母家蹭饭、蹭水果。

终究,网友眼中的“理财帝王”只是一个“啃老族”的典型

案例,其存钱大法归根结底是因 为 单 位 福 利 好 、节 省 和 啃老。曾有调查显示,中国逾六成家庭存在“啃老”现象,“吃老族”、“傍老族”比比皆是,有人坦言“我也不想‘啃老’,可经济太 困 难 了 ,工 作 实 在 太 难 找了”,有人说“父母愿意继续给我钱,我无所谓”,最终构筑了当下中国独有的“啃老一族”。啃老现象称为一种社会常态,背后的代价是年青一代独立自强能力的降低。

“老养小”的现实啃老现象应当得到遏制。父母不应习惯

“被啃”,应该学会给孩子“断奶”,培育具有独立人格和自力更生的一代。溺爱式的纵容只会导致后患无穷,最终影响年青一代的终身发展。细数当下以80 后和 90 后为代表的消费群体,谈起花钱他们头头是道,说

起存钱却直摇头,对理财投资更是一窍不通。从“啃吃啃穿”逐步升级为“啃房啃车”,可怜天下父母心,忙忙碌碌都是为孩子忙碌。

啃 老 存 钱 并 不 等 于 会 理财,正确的理财观并不是因为有单位福利和父母所以省钱,而是真正有良好的消费和理财习惯,学会节约,培养理财意识。只有摘掉“啃老族”的帽子的存钱,才是真正意义上正确的理财观。

诚然,“啃老族”的怪圈绝非一起孤立事件,缓解啃老难题是一道社会课题,需要社会公共政策等多方面的联动合作。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并从当下培养孩子的自强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让“养儿防老”变成“养儿啃老”。

“啃老存钱”毫无效仿价值

小可乐就读的是一所北京市属重点小学,属于“幼升小”家长群体中流传的那种“牛小”。为了能给孩子找一所好一点的小学,黄勇夫妇从小可乐上幼儿园起,就开始筹划。几年来,他们几乎试过了所有的办法,托关系、筹赞助费,忙得焦头烂额。所有的工作都做遍了后,今年7月,他终于等来了学校的通知,交10万元赞助费,孩子就可以录取了。但接下来的事情,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顺利,因为,孩子录取的这所“牛小”只收支票形式的赞助费。(《北京晚报》)

为了规避乱收费涉嫌,当地相关“牛小”挖空心思搞出来的“对公支票”式择校费,不过是新时期择校费的变种。一方面是逃避监管,以所谓的企业捐助方式谋取乱收费的不义之财;另一方面乐此不疲,多年来在中央和地方多个部门的严厉打击和禁止之下,依然置若罔闻,越“吃”越上瘾。家长们也有苦处,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再高昂的“对公支票”费用

也要想方设法搞,想尽一切办法交。这简直就是时下一些地方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畸形式教育现状的缩影。

真不知道依托高昂乱收费(择校费)之下的教育之藤,能结出什么样的“瓜”?像这位家长反映的那样,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交纳了 1 万元,还是托关系办的。在幼儿园时候由于孩子不谙世事,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心理影响或可忽略,然而,在上小学时候这样的一种“对公支票”式择校费的负面影响将无法估量。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一个孩子上小学后知道自己的“学位”是变相花了 10 万元“买来的”,他会怎样想?是进一步形成和其他学校学生的“攀比”呢,还是在懂事之后“责骂”教育的现状和不公?或者说逐步学会享受这种

“交费”获得“特权”的待遇?一个“对公支票”式择校费本身就是一个教育领域的恶劣示范,我们无法想象,在学校和老师们教育孩子如何诚实守信,如何塑造完善的人格的时候,属

于“择校费”的现实操作者和受益者的教育工作者,冠冕堂皇的教育辞藻还如何说得出口。

一边要教育孩子如何如何,一边一手掌握公共教育资源牟取巨额利益,这是一个严重的人格分裂的初级教育现状,这样的教育现实,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本身就令人担忧。孩子们在这样一个现实教育环境之下,只会学得同样功利,同样看到“拼爹”、“拼资源”带来的优势,他们会潜移默化受此影响,公平意识和规则意识将阙如。恰恰是在最关键的初等教育阶段,一些学校和教育的“已身不正”的教育事实会带给孩子们可能一生的不良影响。

有句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畸形的教育之藤上,很难想象会结出什么样的

“果实”。可见,当前一些久治不愈的教育积弊,一些严重违背社会公平和导致更大公平的

“择校费”现象,正在持续败坏着教育风气,如果不加大治理步伐,影响的将不仅仅是一两代人。

“对公支票”式择校费能结什么“瓜”?

微博@个论@涓子 CLOYE:一友最近

因出差滞留日本。今早发微信给大家说她昨晚和同事在一小酒馆吃饭,被发现是中国人后,于是上了一道菜写着字。我们听了都很担心。谁知,是“谢谢中国”四字。酒馆师傅说,谢谢这样的时刻愿意来到日本,望和平友好。我的确有些意外。爱国,一定要用排外和仇恨来表达么?

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