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分析 -...

153
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分析 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by Swiss Financial Analysts Association 1 财务报告环境 1.1 财务报表 财务会计被看作是一门商业语言。它是外界了解一个组织商业活动的媒介。我们不可能详细 地解释所有的商业活动,因此,财务报表成为传递组织信息的工具。财务报表的主要目的是 提供给报表使用者有关其经营活动的真实和公正的意见,因此,所有的组织都通过财务报 表使外界了解它们的活动。 资产负债表、综合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是三张主要的财务报表,这三张报表也被称作基本财 务报表。除了这些报表之外还有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这些报表的编制应遵循不同的 原则,这些原则具有一般性。但是具体的原则却因国而异。 规范报表的编制原则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规范公司报表的法律;证券市场监控主体的法 律法规;专业会计主体的指引。 分析师对公司的财务报表极为关注。但由于分析师并没有参与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所

Transcript of 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分析 -...

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分析

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by Swiss Financial Analysts Association

第 1 章 财务报告环境

1.1 财务报表

财务会计被看作是一门商业语言。它是外界了解一个组织商业活动的媒介。我们不可能详细

地解释所有的商业活动,因此,财务报表成为传递组织信息的工具。财务报表的主要目的是

提供给报表使用者有关其经营活动的“真实和公正的意见”,因此,所有的组织都通过财务报

表使外界了解它们的活动。

资产负债表、综合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是三张主要的财务报表,这三张报表也被称作基本财

务报表。除了这些报表之外还有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这些报表的编制应遵循不同的

原则,这些原则具有一般性。但是具体的原则却因国而异。

规范报表的编制原则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规范公司报表的法律;证券市场监控主体的法

律法规;专业会计主体的指引。

分析师对公司的财务报表极为关注。但由于分析师并没有参与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所

以,充分理解财务报表中的会计事项和报表编制过程中所依据的基本原则,对分析师而言就

显得至关重要。

1.1.1 资产负债表(也称财务状况表)

在所有的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是最重要的,它在财务年度的年末编制。财务年度也就是

财政年度、会计年度、会计期间等。获得财务信息的整个过程就是为了方便这些报表的编制。

资产负债表有两部分,资产部分与负债和股东权益部分。负债和股东权益部分又被分为负债

和股东权益两部分。(股东权益被认为是公司对股东的负债。)

资产项目

资产代表企业控制或拥有的资源。资产(Assets)分为两类:固定资产(Non-current assets)

和流动资产(Current assets)。

固定资产(或称为非流动资产)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永久使用的资产,包括建筑物、设备、

在联营企业的投资等。这些资产具有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购买固定资产是为了将其应用于生

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因此,固定资产不是为再出售而持有,而是被企业持有直至不能再提供

服务。

流动资产包括存货、短期索取权(少于 1 年)和现金。这些资产由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不

会被企业长期持有,而是通过日常的经营活动被同类资产永久地替换。

负债项目

负债代表与企业没有所有权关系的各方索偿权,比如银行借款。负债(Liabilities)包括借

款和对供应商的负债(应付账款)。

负债可以分为金融负债、经营负债和准备金:

(1)金融负债是指由于融资活动而产生的负债(借款);

(2)经营负债包括对供应商的负债(应付账款),是由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对供应商负债

的重要性取决于企业经营的性质。在许多国家,对供应商的支付可以递延数个星期或几个月。

在上述国家,对供应商的负债就显得极为重要。短期负债(少于 1 年)和中长期负债(超过

1 年)一般应单独列示。

(3)准备金是指时间和金额都不确定的负债。准备金的确认是为由风险和不确定性引发的

很可能发生的未来现金流出提供准备。

股东权益项目

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剩余索取权。权益(Equity)代表由企业所有者对企业投入

的财富以及由企业过去经营所产生的盈余。

权益可以以投入企业的所有者财富计量,公式如下:

权益=资产-负债

下面用数学公式表示资产负债表的会计恒等式:

资产(A)=负债(L)+所有者权益(E)

资产和负债的报告要遵循公认会计原则(GAAP),例如资产应以成本列报,或当资产的价

值下降时应遵循其他会计原则等。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资产负债表就是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关系的财务报表。资

产负债表反映一个既定时间点上资产的价值,这一价值随时间变动而变动,但基本的会计恒

等式始终成立,因此,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时间点的概念。

资产负债表在特定的会计期末编制,通常是年末。除了年度资产负债表,许多国家要求企业

更频繁地编制资产负债表并报送主管机构。

我们也注意到很多企业编制利润分配表。这一报表主要是说明企业产生的会计盈余是如何在

不同股东之间分配的,以及有多少作为留存收益留在企业内。

1.1.2 综合收益表

企业编制的第二个重要的财务报表是综合收益表,它主要反映一个组织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

后的状况,也就是企业的最终运营效果。它告诉我们,经过一定时间企业是否盈利,也反映

了一个企业特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情况。这是一个流量概念,综合收益表包括以下两部分:收

益表(或称损益表、利润表)和其他综合收益表。

收益表中包括“收入”和“费用”。收入是企业活动产生的财富的增加,收入的确认必须符合必

要的条件。收入的例子包括销售收入和利息收入。费用是为产生相关的收入而发生的,会导

致财富的减少。费用的例子包括原材料的消耗、雇员费用、折旧、利息费用和所得税费用等。

(严格来讲,收入是指由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如销售产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或利息收

入等)。收入的其他组成部分称作利得,见第 2 章。费用是指用于销售产品、提供劳务或因

其他主要经营活动而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收益表的基本原则是:利润是特定时间收入和费用的差额。这就是配比原则,即收入和产生

收入的所有费用相匹配(是指在时间上,收入和费用匹配)。当期损益也称作净利润。

利润(损失)或净利润=收入-费用

由于某些当期发生的财富增加或者减少的事项并不符合收入确认的原则,所以,这些事项不

能在收益表中予以确认,例如固定资产重估盈余(见第 5 章)。国际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定期

对有形的固定资产进行评估。因重估而产生的盈余,由于相关性的缺失(重估金额不是因交

易的结果,而只是评估专家对企业的估值)而不能确认为当期损益。这种财富的变动应在“其

他综合收益表”中列报。

当期利润加上其他综合收益即可得到综合收益总额。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收益总额=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

直到 2008 年,公认会计原则并没有要求企业编制综合收益表。作为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

只要求企业编制收益表。包括在其他综合收益表中的项目以及所有者交易相关的事项是在股

东权益变动表中予以列报。

从 2009 年开始,只有与所有者交易相关的事项在股东权益变动表中列报,与所有者交易无

关的事项则应在综合收益表中列报。

由于企业持续经营的特征,需要向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在不同期间提供企业的经营报告。为确

定报告期间的需要,配比原则的概念被引入。配比原则是指在报告期内所形成的收入和产生

的费用以及其他综合收益应该配比。报告期间一般是指一年。

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规定,综合收益表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格式列报:单一报

告、双报告:收益表和其他综合收益表。

在许多国家,公认会计原则并没有明确规定收入和费用的列报格式。但是,考虑到各种企业

都会使用这些报表,所以形成了一些公认的列报格式,如下所示:

N N-1

N N-1

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

-商品销售成本

-商品销售成本

=毛利润

=毛利润

+其他经营收入

+其他经营收入

-其他经营支出

-其他经营支出

=息税前利润(EBIT)

=息税前利润

-利息

-所得税

=税前利润

=税后利润(NOPAT)

-所得税

-利息

=特殊项目前收益

=特殊项目前收益

+-特殊项目

+-特殊项目

=净利润

=净利润

在综合收益表中,可按费用的性质或费用的功能分类并予列报。

第一种方法是将性质相同的费用项目(如:采购、运输、工资和折旧等)加总。这种列报方

式在欧洲大陆广泛使用。

按费用的功能列报,通常是将费用分类为销售成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等。这种列报方式

通常是在英美国家使用。与按费用的性质列报相比,按费用的功能列报可提供较多的相关信

息。但是,在实务中,由于需将费用重新分类,从而需要更多的专业判断。

经营费用(按性质分)

经营费用(按功能分)

N N-1 N N-1

收入

收入

其他营业收入

销售成本

产成品库存和在产品的变动

毛利润

企业已完成并已资本化的产品项目

其他营业收入

原材料和低值易耗品消耗

员工成本

销售费用

折旧与摊销

管理费用

其他营业费用

其他营业费用

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

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

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

税前利润

税前利润

所得税

所得税

特殊项目的利润或损失

特性项目的利润或损失

特殊项目

特殊项目

净利润

净利润

当对综合收益表进行分析时,确认经常性项目和非经常性项目是至关重要的。经常性项目是

持续经营的项目;而非经常性项目则为非持续经营的项目。

非经常性项目一般为分以下三类:特殊项目;非持续经营项目;会计估计的变更。

(1)特殊项目

特殊项目是不经常发生或很少发生的项目。比如一个企业的主要客户破产。在买方的收益表

中,由此产生的亏损将归类为特殊项目。

(2)非持续经营项目

当企业决定终止一个分部时,就会导致非持续经营和由此产生的收益或损失。非持续经营业

务随后售出。一旦决定将此业务售出,该业务分部的收入和费用应当单独列示。

(3)会计估计变更或会计政策变更

这种影响既可能是由于会计原则的变更带来的,也有可能是由于应用会计原则的方法的变更

带来的。比如折旧率的变更以及折旧和摊销方法的变更。有时企业会将直线折旧法改为余额

递减法或相反。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变更的影响应充分披露。第 8 章会对上述变更进行详细

解释。值得注意的是,会计变更一般不会对合并现金流量产生影响。

因此,分析师应深入了解收入模型的实质以便可以真正区分某些项目对收入或费用的长期影

响。

1.1.3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一个经济实体编制的第三张报表,它反映一个时期企业现金流的来源、使用情

况以及所有交易的现金节余。

现金流量表也提供企业在特定时间进行投资和融资活动的相关信息。它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开始,这是企业的现金内部来源。经营现金流量通常以净额报告,而其他现金流量以总额报

告。也就是说,所有的投资、融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报告所有细节(内容),不仅仅是净额。

现金流量表将在第 3 章中进行详细解释。

1.1.4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其他几个准则制定机构的要求,企业需要编制所有者

权益变动表。

在 2009 年前,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主要包括当期权益的变动,这主要受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与所有者进行的资本交易;分配给股东的股利;直接计入权益的损益;其他。

从 2009 年开始,所有者(股东)权益变动表只列报由于所有者交易产生的变动(主要是股

本增加、减少和股利)。这些变动是货币性的(导致现金的流入或流出)。

所有其他变动(比如直接计入权益的收入、利得或损失)将在综合收益表中列报,不再在所

有者权益变动中列报。这些变动都是非货币性的(不会对现金流量产生影响。)

综合收益和其他权益变动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所有者权益变动 财务报表

增加 减少

与所有者的交易 股本发行 股本返利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货币性变化 (新增资本) 股利

净利润(盈利) 净利润(亏损)

综合收益表

综合收益合计 +不影响净利润的权益增加; +不影响净利润的权益增加;

(非货币变化) -重估盈余增加; -重估盈余增加;

-货币折算差额 -货币折算差额

-其他 -其他

1.1.5 财务报表附注

如同我们在前面看到的,财务报表的主要目的是进行适当的会计披露。因此,财务报表附注

有时被我们称作账目补充或附注,它具有重要意义。在所有规定披露要求的规则中,财务报

表附注是整个会计报表的一部分,它通常分为三个部分:会计政策描述;会计准则要求的信

息披露;公允财务报表列报需提供的其他信息。

财务报表附注报告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政策,尤其要说明固定资产价值的确认方法、

折旧、养老金计划的会计处理等,有时还需提供可交易的证券的价值变动、债务参数的变化、

税收处理、税收优惠、递延承诺事项等。

财务报表附注对于企业的经营情况的时间序列分析和跨行业分析非常重要。保证不同评估对

象所遵循的会计政策具有可比性是非常重要,并且这些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应保持不变。首先

要确认这些财务报表运用同样的可比的会计政策,否则任何分析都没有意义。

财务报表附注尤其要提供有关或有事项的信息。或有事项是可能发生并会影响企业收入的事

件。就像前面看到的,负债就是过去的事件引发的对企业的索偿权。将来事件也可能引发对

企业的索偿权,未来的索偿权有可能并不确定。

或有事项是指未来有可能发生并导致损失的不确定事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规范

了或有事项披露的要求,但是对或有负债是否报告主要依赖于企业的判断力。在这些附注里

一个主要项目是披露企业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暴露状况。如果企业持有金融衍生品,它

需要报告当金融衍生品的标的产品或有价证券的价格反向运动时,这些风险暴露可能给企业

造成的最大损失。除此之外,确定的和不确定的风险都要披露。

对每个分析者来说,财务报表附注代表了一个企业的潜在信息,它有可能改变整个企业的状

况。会计报表附注可以提供报表正文没有反映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对公允反映一个企业的财

务状况是必需的。会计标准和资本市场监管者都要求披露这些信息。

年度报告还包括其他不同报告,比如,审计报告、董事会报告、员工计划表、时间序列数据

等。因此可以看出,这些财务报表和其他数据组成了一个分析者要求的最重要信息。

1.1.6 商业活动和财务报表的关系

财务报表是用于分析企业经营情况的不可或缺的文件。这些报表“公允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运

营的情况。因此,财务报表和商业活动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

资产负债表给出了企业投融资活动之间的关系。每一企业首先要获得股东和债权人的资金并

购买资产。随后,才可能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会产生收入。企业购买

原材料、劳动力并发生其他费用,通过收入或其融资活动偿还债权人的债务,购买更多机器

并分配一定盈余给股东。

商业活动的第一部分是融资活动和投资活动。资产负债表反映了资金从哪里来(资金来源)

和投向哪里(资金运用)的细节。换句话说,它反映了企业资金的来源和投资去向。负债和

股东权益方代表了融资活动。资产方代表了企业的投资活动。虽然财务报表没有提供单项资

产的明细,但为了方便分析可分组来编制。

收益表是反映企业营业活动的报表,这一报表详细地反映了企业通过各种活动产生的收入。

收入与带来收入的费用相匹配,因此经营活动在综合收益表中用货币的形式反映出来。当我

们把非经营活动的损益也计入综合收益表,就反映了企业的完整的情况。

因此,通过这些报表中以货币形式表现的投融资活动、经营活动和非经营活动,我们可以了

解企业的整体情况。

1.2 财务报告问题

1.2.1 财务报表的应用

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是外界主体,有很多外界主体需要使用会计信息。主要的使用者包括

职工、政府、投资者、债权人、银行和特定利益的团体。

权益投资者的主要兴趣就是发现他们计划的投资或现存投资的风险-收益比。因为财务报表

反映了企业过去的真实情况,权益投资者借此来做主要的决定。权益投资者和分析者不仅使

用这些基础的财务报表,而且还广泛地运用财务报表附注和其他补充表格,从中提炼更的信

息。在英美国家,准则制定机构一般将权益投资者和债权人作为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因

此它们的规则主要是为适应这些群体设计的。在其他国家,主要投资者并没有被清晰界定,

但实践中,大公司的财务报表主要还是服务这一群体的。

另一主要的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债权人,他们并不拥有企业,他们的兴趣仅仅在于企业是否能

满足他们的索偿权。他们承担一定的违约风险,但他们不能获得企业的超额盈余。因此,债

权人详细分析财务信息而评价企业的可信度。他们也会考虑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

当今,企业都对自己的竞争对手的财务报表深入分析,这使他们对竞争对手的财务状况有所

了解。这一企业的竞争力有多强?是否可以实施价格战?是否可以对它们进行收购?它的优

势和弱点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得到。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并购事件,而且这一趋势将持续。确定一个并购对象,初始的分析只能通

过财务报表。一旦做出收购的决定,紧接着就是确定其他事项,如互换比例、价格和估价等。

第一步是对计划收购的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第二步是研究收购是否可以让收购方的股

东真正获利。为达到这一目的,企业目前的财务报表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这些利益群体,还有政府(像资本市场监管者这样的监管主体)、银行监管者、反垄断

协会都要使用财务报表去决策,财务报表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工会组织与企业的谈判。

1.2.2 会计准则的国际差异

会计包括两个方面:确认和计量。确认,是将经济业务和事项是否作为资产、负债等会计要

素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计量,是将金额分配给财务报表中各要素的过程。

在世界范围内,会计技巧的基本原理基本一致。然而,某些国家对会计原则的应用,特别是

对计量相关的原则还存在差异。

1.2.2.1 两种会计模式

大多数专业人士认同以下两种主要的会计模式:英美模式;欧洲大陆模式。

两种模式的成因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这些因素影响了会计:

(1)以融资为主导的模式

在英美国家,会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金融市场提供有用的信息;而在欧洲大陆,传统上为其

他使用者(如银行、雇员、政府以及公众)提供信息则更为重要。许多专家认为,上述区别

导致不同的融资模式:在美国和英国的企业主要通过股东融资;而在欧洲大陆的企业资金主

要通过银行提供。

(2)法律制度

有两种法律体系:普通法体系、成文法(大陆法)体系。

普通法体系通常在英美国家使用。在这种法律体系下,法律规则一般通过判例制定,因而,

并没有一个通用的条例适用于所有的案例。公司法的规范很少,也没有针对会计的专门法律

条款。会计条例通常由私有部门的会计专业组织制定。

相反,成文法体系在欧洲大陆的多数国家使用。成文法的特征是有一套详细的法律规则。会

计条例通常由政府或政府指定的组织制定,同时,会计条例具有法律效力。

(3)税收制度的影响

在欧洲大陆的许多国家,税收以会计利润为依据。只有在收益表中确认的费用才可以从应税

所得中扣减。比如,一家公司财务报表中的资产如果分 10 年折旧,那么在税收上,则不能

少于 10 年折旧。结果是企业为达到避税的目的有意低估盈余。

相反在英美国家,会计与税收一般是独立的。在会计上,公司可将资产按 10 年计提折旧,

同时,在税收上按 5 年折旧。在这些国家,企业不必要使会计选择与税法相同,企业在报告

较高会计利润的同时,不会导致额外的税负。

1.2.2.2 会计协调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

各国在会计准则方面的差异已延续多年。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由于金融市场和经济的全

球化,这种情形正在发生改变。大型跨国公司越来越依赖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这样就使得

会计实务在全球范围内的协调变得日趋重要。

会计协调始于 1973 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创立。2001 年,IASC 进行了改组并

被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所取代。

IASB 负责颁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在 2000

年前颁布的准则称为国际会计准则(IAS),虽然 IFRS 是官方正式的表述,它却同时代表了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每个准则规范具体的会计事项,比如,存货(IAS2)、

无形资产(IAS38)或股票期权(IFRS2)。

尽管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具有国际性,但 IASB 还是受到英美(特别是美国)会计专业组织的

影响。这也说明了为什么 IFRS 有英美会计模式的特色。

作为私营组织,IASB 没有强制执行准则的权利。然而,基于以下原因,IASB 对会计准则

的影响举足轻重:各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在制定本国准则时,一般以 IFRS 为蓝本;部分发

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已将 IFRS 作为本国的会计准则而采用;欧盟已发出会计指令,

从 2005 年起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必须执行 IFRS。

基于上述原因,至少在大型上市公司中,各国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在逐渐消除。会计准则协

调的下一步工作将致力于使 IFRS 和美国会计准则(US GAAP)实现融合。

1.3 附录

(这里列出一家德国的工业企业博世集团的 2007 年度报表。)

第 2 章 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框架

2.1 财务报表的目标

根据 IAS1 的规定,财务报表的目标是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与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

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帮助广泛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财务报表也反映主体

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极其广泛,包括投资者(现有的和潜在的)、债权人、雇员、供应商、客

户、政府以及公众。

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报告信息有不同的需求,具体如下:(1)投资者主要关注与投资风险

和回报相关的信息,从而决定何时购买、持有或卖出股票;(2)债权人需评估贷款到期时,

主体是否有能力偿还贷款以及其是否有能力支付相关的利息;(3)雇员需评估主体的稳定性

和盈利能力。同时,雇员也关心雇主是否有能力提供报酬和养老金;(4)供应商需评估主体

是否有能力如期支付到期贷款;(5)其他。

尽管不同的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息有不同的需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重申,财

务报表不仅为投资者,同时也为其他报表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这种以市场导向为

依据的财务报告是英美会计观念的范例。与其相反的不以市场导向为依据的财务报告,一直

以来在欧洲大陆占主导地位。

与投资者的信息需求相一致,IASB 认为财务报表应提供主体产生现金流量能力的信息,以

评估现金流量的暂时性和不确定性。

2.2 会计原则

会计规则以广泛认可的一套会计原则(会计惯例)为依据,在此基础上形成具体的会计准则。

为能够恰当地理解财务报表中的信息,报表使用者应对会计原则有良好的认知。IASB 框架

与 IAS1 对会计原则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2.1 权责发生制

财务报表的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依据。权责发生制是指交易或事项是在发生时予以确认(而

不是在现金收付时确认)。

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N 年 12 月 20 日发生的商品销售,尽管在 N+1 年 1 月才能收到销售

货款,但应在 N 年确认为其销售收入。

因为多数交易的发生和完成归属的会计期间不同,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在报告日有必要

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些调整会导致对过渡性资产(例如预付款项和应计收入)或过渡性负债

的确认(例如应计费用和递延收入——递延收入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

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相当于预收账款。)。

2.2.2 持续经营

根据持续经营原则,财务报表是基于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持续经营的假设而编制的。也就

是说,主体既没有意图,也没有必要进行清算。

在持续经营的假设下,资产的账面价值很可能高于其清算价值。

当然,在主体的管理层有意或迫不得已的情形下对企业进行清算时,则不应采用持续经营假

设。当财务报表的编制不是以持续经营假设为依据时,主体应对相关信息予以披露,如财务

报表编制的基础和持续经营假设不复存在的原因。

2.2.3 谨慎性原则

资产的价值和计提的金额依赖于未来事项的发生和变化,例如应收账款可收回的不确定性或

者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变更。

上述事项必然会导致如何处理不确定性的问题。以被广泛接受的做法是,主体的财务报表编

制应遵循谨慎性原则:既不高估资产或收入,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

然而,IASB 重申执行谨慎性原则并不允许主体创造“秘密储备”。在采用 IFRS 前,这种情形

通常在某些国家存在。对于执行 IFRS 的主体,肆意低估资产或收入,或肆意高估负债或费

用的做法是被禁止的。

执行谨慎性(或保守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如下:及时确认很可能发生的费用;收入仅在确

定可实现时才予以确认。

上述的做法导致对好消息和坏消息的处理不对称(对坏消息的处理更迅速),使得主体的会

计计量(比如对所有者权益的计量)偏于保守。因此,分析师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应给予格外

的关注。

2.2.4 可比性

分析师以比较主体各会计期间的财务报表为基础,从而确定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

趋势。会计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账方法的选择。比如,如果主体取消加速折旧法取而

代之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其结果将导致当期利润的增加。原因在于直线法下的折旧费用低于

加速折旧法下的折旧费用。

会计变更使财务报表的跨期比较变得更困难。然而,为达到财务报表公允列报的目标,在客

观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形下,完全禁止会计变更似乎不太可能。因此,IASB 并没有禁止会计

变更,但对相关的会计变更进行严格的规范,并要求主体披露会计变更对财务报表影响的相

关信息。

如果主体对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列报进行修订,结果会导致财务报表的跨期比较更为复杂。

这也是为什么 IAS8 禁止不必要的会计变更,除非会计变更可使财务报表列报更为恰当或会

计变更是由于采用新准则而必须进行的变更。

对采用不同会计政策的主体的财务报表进行比较也是可能的。为能进行比较,IFRS 要求各

主体披露各自编制财务报表的会计政策。这有助于分析师辨认由于会计方法不同而导致的具

体交易结果的不同,从而导致对主体的财务报表的影响也不同。

2.2.5 实质重于形式

传统上有两种相对立的会计观点:法律观和经济观。根据法律观,会计应反映交易的法律形

式;而根据经济观,会计应反映交易的经济实质。

我们以融资租赁为例说明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融资租赁下,承租人在租赁到期日有购买租

赁资产的权利。具体情形如下:

根据会计的法律观,租赁资产应该在出租人的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原因在于只要资产持有人

的名称没有转移,出租人仍持有该项资产的所有权。

根据会计的经济观,问题关键不是“谁是资产持有人?”而是“谁承担与该资产所有权相关的

风险和报酬?”在融资租赁协议中,与租赁开始日已将与资产所有权相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

转移给了承租人。所以,租赁资产应在承租人的资产负债表中确认。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交易的会计处理和列报应依据其经济实质,而不是依据交易的法律形

式。换而言之,与法律观相比,会计的经济观占主导地位。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英美会计观

的体现,但在很多国家并不被认可。然而,该原则却 IFRS 的基本原则之一。

2.3 基本概念

IASB《框架》给出了财务报表基本要素的定义。这些定义非常重要,原因在于具体准则的

制定基本以这些基本概念为依据。

2.3.1 资产

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经济事项产生的而由主体控制的、预期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主体的

资源”。

在这里使用“控制”而不是“拥有”,是强调持有资产所有权名称并不是资产确认的必要条件。

在资产负债表中可能包括主体在法律上并不具有所有权的资产,比如租赁资产。

未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有潜在的为主体带来现金流的能力。资产的主要特征是可产生未来的

现金流。资产可通过多种方式产生现金流:通过在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中使用;通过资产交

换(特别是与现金交换);通过清偿负债。

2.3.2 负债

负债是指主体“由于过去事项而产生的现实义务,该义务的履行预期会导致经济资源流出主

体”。

当义务源自合同或法律时则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但某些商业活动也会导致义务的产出,以保

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或体现公平的交易往来。特别是在确定某些条款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建

设性义务”(见第 5 章)。

可导致负债的义务必须是现时的义务。比如,在未来某一时间购买一项资产的决定不会导致

义务的产生。只有在资产已交付或主体为取得该资产已签订一项不可撤销的协议时,才可确

认负债。

义务的清偿会导致资源(包括经济利益)流出主体。这一特征也使负债不同于捐赠,因为捐

赠一般不需要偿还。

义务的清偿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解决:支付现金;其他资产的转让;提供劳务;其他。

2.3.3 权益

权益是指“主体的总资产扣除总负债后的剩余价值”。换言之,权益=资产-负债。

这一定义明确指出了权益的金额完全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也就是说,取决于主体所采

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政策。

权益的来源有以下两方面:来自于主体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资本溢价);来自于主体仍未

分配给所有者的过去盈余(留存收益)。

2.3.4 收入

收入是指“特定会计期间经济利益的增加,不包括因权益持有人投入而导致的权益的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权益的增加又可能源于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IASB《框架》区分以下两类收入:

(1)收入是指主体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比如销售收入、利息收入、股息收入、特许

权收入等);

(2)利得是指由主体日常活动或非日常活动形成的,包括固定资产处置利得和资产重估未

实现的盈余。

2.3.5 费用

费用是指“经济利益的减少,但是不包括对权益持有人的分配所导致的权益的减少”。

收入和费用的定义是对称的。与收入一样,IASB《框架》将费用分为以下两类:

(1)简单而言,费用产生于主体的日常活动(比如销售成本、工资和折旧等);

(2)损失可能产生于主体的日常或非日常活动(比如资产处置损失或资产重估损失)。

2.4 会计确认的标准

会计师面对的主要问题是“何时应在财务报表中确认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ISAB《框

架》为这一问题提供了精确的答案。

根据 IASB 的规定,资产负债表要素项目(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必须同时满足

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项目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主体;

(2)该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 3 章 现金流量表

3.1 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原理

无论是资产负债表还是综合收益表都不足以用来判断一个公司的经营状况是否仍然良好。从

短期经营来看,流动性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分析者想要了解企业流动性方面的信

息就需要通过现金流量表来分析。现金流量表使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企业在当前和未来能

够拥有足够的现金的能力、现金组成项目的变化趋势等,有助于我们在诸如融资、股利分配

和投资等方面做出重要决策。

不管什么时候查看现金流量表,都需要首先弄清楚这里的现金是否仅仅只是现金,还是包括

其他的现金等价物。美国会计标准中现金并不包括现金等价物,但是国际会计标准中却清楚

地表明,现金的定义中包括现金等价物部分。

根据 IAS7,现金包括库存现金和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现金等价物包括到期

能够被兑换成已知数目的现金或者存期小于 3 个月的短期流动票据。在大多数情况下,银行

借款都将构成融资活动的一部分。然而,在一些国家,却存在一种银行透支的概念,公司需

要按时返还透支的数目。透支可以使公司在银行的账户余额在正负值之间浮动。依据这种概

念,透支额也将被包括在现金等价物中。

现金流量分析中最重要的概念是自由现金流量(FCF),这也是分析者在估算模型中使用的

最基本的分析工具。自由现金流量来源于现金流。因此,现金流量表已成为大部分国家的财

务报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自由现金流量是指扣除正常的资本支出之后剩余下来的现金,这是一笔流入进来却不必

再用于支出的现金流量,也就是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扣除资本性支出的差额,即:

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利润+折旧及摊销)-(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

美国和欧洲在项目融资方面的基本方式是不一样的。在美国,主要是从权益方面考虑,而欧

洲公司则经常从债务融资方面考虑。对于这种融资方法,现金流量表就显得越发重要了。特

别地,现金流量表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分析这家公司创造未来现金的能力,也就是公司能够

按时偿还债务的能力。相应地,现金流量表应该首先让投资者和债权人了解公司的融资结构

和现金债务;其次,提供有关资产、负债和运营资本变化的附加信息,这些信息在资产负债

表或者综合收益表中都是没有办法反映出来的;再次,通过消除不同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

加强对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交叉分析;最后,可以被用来作为未来现金流产生的确定性和暂

时性的指标。

一个典型的现金流量表一般包括四个部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年初和年末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余额。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指所有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这些交易既不包括投资活动也不包括融资活动,而是包括所

有那些以公司业务和其他特别交易为中心的经营活动。

(2)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主要包括所有以资源、长期或者短期融资为主的交易,同时也包括对股东的支付以及股东的

投资。

(3)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主要是指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同时也包括对资产项目的处理。除此之外,公司或子公

司的收购和处置等也包括其中。

(4)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净变化

是一个平衡数或者由以上三种活动导致的净变化。对这些活动的研究有利于我们进行有效管

理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现金流量表不包括非现金交易项目(非现金交易项目一般在财务报表附

注中加以说明),但这也是这种分析方法的一大缺陷。由于现金流量表中仅仅只包括现金流

量,所以那些非现金交易项目往往只能被认为是合法的。然而,为了符合“真实和公允”这一

基本假设,我们要求在现金流量表中披露非现金交易项目。如果我们了解了非现金交易中都

包括了哪些项目,我们就能了解其重要性。典型的非现金交易主要包括债务到资本的转化,

一种债务或资本转化为另一种类型或者分类的资本,融资租赁中的资产收购,通过发行股票

或者债券等产生的资产收购,非现金项目和债务之间的交换或者非现金项目与非现金项目、

债务与债务之间的交换以及股票或者债务等的资产处置等。非现金交易只是在作为财务报表

组成部分的附注中加以说明。

编制现金流量表对于公司的会计师来说可能很容易,但是对于公司之外的那些毫不知情的人

来说则是相当困难的,因为编制现金流量表还需要一些资产负债表和综合收益表中所不能反

映出来的信息。然而,要根据会计期间期初和期末的资产负债表、相应的综合收益表等编制

一定意义上的现金流量表还是有可能的。

3.2 现金流和收入流的关系

正如在前面提到的,现金流量表的产生是为了弥补因使用权责发生制的概念来编制资产负债

表和综合收益表而产生的不足。很明显,资产负债表和综合收益表会受到会计政策的影响,

但是最大的差距在于,它们不能提供有关企业的偿付能力和流动性方面的充足信息。偿付能

力是指公司长期内偿还债务的能力;流动性是指公司确保有足够多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进行

日常运营的能力。

现金流量分析的最大优点在于,现金流量分析将根据折旧政策和准备金的不同来进行调整。

例 3-1

N 年年初,企业用 600,000CU 购得一台设备,它的使用寿命是 5 年,5 年之后的剩余价值将

为 0。假设在接下来的 5 年中每年将产生 800,000CU 的现金流入,而现金流出(不包括所得

税)为 300,000CU,公司的所得税税率是 30%。

净利润和净现金流量可以按如下的方法计算:

使用寿命=5 年 N N+1 N+2 N+3 N+4 合计

现金流入 800,000 800,000 800,000 800,000 800,000 4,000,000

现金流出 -300,000 -300,000 -300,000 -300,000 -300,000 -1,500,000

税前现金流量 500,000 500,000 500,000 500,000 500,000 2,500,000

折旧 -120,000 -120,000 -120,000 -120,000 -120,000 -600,000

税前利润 380,000 380,000 380,000 380,000 380,000 1,900,000

税费 -114,000 -114,000 -114,000 -114,000 -114,000 -5,700,000

净利润 266,000 266,000 266,000 266,000 266,000 1,330,000

净现金流量 386,000 386,000 386,000 386,000 386,000 1,930,000

(净现金流量=税前现金流量-税费=净利润+折旧,也即:净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

如果这个设备的使用寿命是 3 年而不是 5 年,则表格应该为:

使用寿命=3 年 N N+1 N+2 N+3 N+4 合计

现金流入 800,000 800,000 800,000 800,000 800,000 4,000,000

现金流出 -300,000 -300,000 -300,000 -300,000 -300,000 -1,500,000

税前现金流量 500,000 500,000 500,000 500,000 500,000 2,500,000

折旧 -200,000 -200,000 -200,000 0 0 -600,000

税前利润 300,000 300,000 300,000 500,000 500,000 1,900,000

税费 -90,000 -90,000 -90,000 -150,000 -150,000 -5,700,000

净利润 210,000 210,000 210,000 350,000 350,000 1,330,000

净现金流量 410,000 410,000 410,000 350,000 350,000 1,930,000

上述两个表格很清楚地表示出:税前现金流量并不受所选择的折旧政策的影响;税后现金流

量的变化仅仅只与缴纳的税金的多少有关。

(由于折旧方法不同,导致当期净利润和净现金流量不同。但在资产的整个寿命期限内,

税费、净利润、净现金流量的总额必然相同。)

N N+1 N+2 N+3 N+4 合计

税费

当使用寿命=5 年时 114,000 114,000 114,000 114,000 114,000 570,000

当使用寿命=3 年时 90,000 90,000 90,000 150,000 150,000 570,000

节约(超支)税金 24,000 24,000 24,000 -36,000 -36,000 0

净现金流量

当使用寿命=5 年时 386,000 386,000 386,000 386,000 386,000 1,930,000

当使用寿命=3 年时 410,000 410,000 410,000 350,000 350,000 1,930,000

差异 24,000 24,000 24,000 -36,000 -36,000 0

现金流量表是一种依据两张连续期间的资产负债表和综合收益表编制的财务报表。接下来我

们将讨论如何编制现金流量表。

我们可以同时考虑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变化与相关的综合收益项目来得出要报告的交易和事

件的现金流量。这些变化根据它们的经营、投资或者融资的本质来进行分类。分类和现金流

量描述如下所示: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CFO)

资产负债表账户 现金流量账户

应收账款(CA) 从客户收到的现金

存货(CA) 为购买为支付的现金

预付费用(CA) 现金费用

应付账款(CL) 为购买而支付的现金

预付款项(CA) 从客户收取的现金

应付租金(CL) 现金费用

应付利息(CL) 利息支出

应付所得税(CL) 所得税支出

递延所得税(CA/CL) 所得税支出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CFI)

资产负债表账户 现金流量账户

不动产、工厂和设备(NA) 资本支出

出售不动产的收入

对关联企业的投资(NA) 为收购和投资支付的现金

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CFF)

资产负债表账户 现金流量账户

应付票据(CL) 债务的增加或者减少

短期债务(CL) 债务的增加或者减少

长期债务(NL) 债务的增加或者减少

应付债券(NL) 债务的增加或者减少

普通股(E) 股权融资或者股权回购

留存收益(E) 股息支付

(可以看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描述公司全部流动资产和部分流动负债的情况;投

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描述公司全部固定资产的情况;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描述公司

部分流动负债、全部长期负债和全部股东权益的情况。)

简言之,资产的增加(减少)代表现金的净流出(流入);负债的增加(减少)代表现金的

净流入(流出)。

有两种方法描述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即所谓的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就是直接表

示出总现金收入和总现金支出的主要种类;而在间接法中,这些现金流量却要通过调整净利

润(或者综合收益)受到的非现金交易的影响得到。我们必须牢记,由于对诸如利息、股息

等项目的处理方法很多,所以分析者必须小心。直接法的一个重要好处就在于使用者能够更

好地了解公司的净利润和现金流之间的关系,下面是对这种转化的一个总结:

权责发生制 增加 减少 现金收付制

净销售收入 应收账款减少 应收账款增加 从客户收到的现金

销售商品成本 存货增加和应付账款减少 存货减少和应付账款增加 支付给供应商的现金

显然,这些应该包括在现金流量表的经营活动部分的现金数量是导出数量而不是直接余额。

在间接法中,我们需要通过从净利润(或者综合收益)中加上或者减去一些项目来计算经营

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由于其容易理解和编制,因此,也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强

调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项目的变动。IASB 鼓励公司在报告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使

用直接法,但是在实际中,大部分公司都是使用间接法的。

现金流量表的介绍——直接法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从客户收到的现金 (+)

支付给供应商和员工的现金 (-)

其他经营现金流入 (+)

其他经营现金流出 (-)

利息和股息的支付* (-)

所得税的支付 (-)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量 I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购买固定资产 (-)

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 (+)

收购子公司和分支机构 (-)

处置子公司和分支机构 (+)

收到的利息和股息 (+)

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量 II

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发行股本 (+)

资本偿还 (-)

发行债券 (+)

债券偿还 (-)

融资租赁债务的支付 (-)

利息和股息的支付* (-)

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 III

净现金流量 IV=I+II+III

期初现金余额 V

期末现金余额 VI=V+IV

*这个项目既可以被列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也可以被列入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的介绍——间接法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税前净利润 (+)

折旧和准备金增加 (+) 非现金收入和费用的调整

冲抵准备金 (-)

出售资产的损益 (-)或者(+) 调整非经营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

利息支付* (-)

收到的利息和股息 (+)

存货的变动 (+)或者(-) 调整运营资本的变动

应收账款的变动 (+)或者(-)

应付账款的变动 (+)或者(-)

所得税支付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I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购买固定资产 (-)

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 (+)

收购子公司和分支机构 (-)

处置子公司和分支机构 (+)

收到的利息和股息 (+)

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量 II

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发行股本 (+)

资本偿还 (-)

发行债券 (+)

债券偿还 (-)

融资租赁债务的支付 (-)

利息和股息的支付* (-)

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 III

净现金流量 IV=I+II+III

期初现金余额 V

期末现金余额 VI=V+IV

让我们看看如何依据上述的资产负债表和综合收益表,使用直接法和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例 3-2

假设以下是 ABC 公司第 1 年和第 2 年的财务报表。使用直接法和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ABC 公司第 1 年和第 2 年末资产负债表

单位:百万 CU

第 1 年 第 2 年

资产

现金 150 200

应收账款 0 200

存货 50 35

流动资产合计 200 435

对关联企业的投资 15 35

建筑物 300 350

累计折旧 -100 -125

固定资产合计 215 260

总资产 415 695

负债

短期负债 65 120

应付账款 75 150

应计负债 75 50

应付利息

25

应付税费

25

应付股息

50

流动负债合计 215 420

应付债券 100 125

总负债 315 545

普通股 50 75

资本公积 50 50

留存收益 0 25

股东权益合计 100 150

总负债和权益 415 695

第 2 年度的综合收益表

单位:百万 CU

净销售收入 1,000

销售商品成本 -600

毛利润

400

经营费用 -75

折旧费用 -25

租金费用 -50

利息费用 -125

税前利润

125

所得税费用 -25

净利润

100

其他综合收益

-

综合收益合计

100

留存收益变动

期初余额 0

净利润 100

已宣告的股利 -75

期末余额

25

第 2 年的现金流量表

直接法: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从客户收到的现金 800

支付给供应商的现金 -510

其他经营现金流出 -150

利息的支付 -100

所得税的支付 0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量

40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购买建筑物 -50

对关联企业的投资 -20

用于投资活动的净现金量

-70

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发行普通股 25

发行债券 25

短期借款 55

股息的支付 -25

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

80

净现金流量

50

第 2 年期初现金余额

150

第 2 年期末现金余额

200

间接法: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税前净利润 125

折旧 25

存货变动 15

应收账款的变动 -200

应付账款的变动 75

应计负债的变动 -25

应计利息的变动 25

应付税费的变动 25

税费支付 -25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40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购买建筑物 -50

对关联企业的投资 -20

用于投资活动的净现金量

-70

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发行普通股 25

发行债券 25

短期借款 55

股息的支付 -25

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

80

净现金流量

50

第 2 年期初现金余额

150

第 2 年期末现金余额

200

计算过程:

从客户处收取的现金=净销售额-应收账款的增加=1,000-200=800;

支付给供应商的现金=销售商品成本-存货的减少-应付账款的增加=600-15-75=510;

其他经营现金流出=租金支出+经营支出+应计负债的减少=50+75+25=150;(这里忽略了折旧

的变动情况,还应加入累计折旧的变化-折旧费用=25-25=0。)

利息的支付=利息支出-应付利息的增加=125-25=100;

所得税的支付=税费支出-应付税费的增加=25-25=0;

股息的支付=已宣告的股息-应付股息的增加=75-50=25。

(如前所述:

资产的增加/减少,记为现金的流出/流入,资产项目的变化与现金流量反向一致;负债的增

加/减少,记为现金的流入/流出,负债项目的变化与现金流量正向一致。

所以在考虑由资产负债表项目对应现金流量表项目时,可以简单记忆为:

资产项目的现金流量=期初-期末;而负债项目的现金流量=期末-期初)

在收购和剥离的情形中,现金流量表应该单独报告收购的影响。因此,分析者应该同时分析

资产负债表、综合收益表以及现金流量表,这也将帮助分析者解释现金流变化趋势的失真现

象。

我们可以看出,现金流量表对于分析公司的经营情况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大部分国

家,现金流量表都是股东们所需要的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分析者喜欢使用这种方法的原因

在于现金流量表能够解决大部分由会计政策变化而引发的问题。他们还意识到现金流量对于

一个公司来说,至少同盈利能力一样重要。

第 4 章 收入确认

4.1 收入确认的标准

收入会计提出的两个主要问题是:收入应该何时确认?收入应确认多少?

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应在交易发生时确认,而不是在货款支付时确认。然而,确认交

易日期从来都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下面发现。

4.1.1 销售商品收入

根据 IAS18 的规定,销售商品收入应当在与商品所有权相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都已转移给

买方时才予以确认。

如果在销售合同中明确规定买方有权取消采购,且取消采购的可能性又不能被可靠地估计,

那么,在这种情形下,收入就不能确认。

但是,如果买方依据以往的经验能可靠地估计商品退回的可能性,那么,相关的收入即可在

商品销售时确认,同时,卖方计提退货准备。比如,在零售业中,通常会给买方退回商品的

权利,前提是,该商品没有达到对方的要求。

例 4-1

N 年,邮购公司销售商品 1,000,000CU。在销售合同中规定,如果商品不能满足买方的要求,

买方可以退货。统计数据表明,退货率估计为 5%。退回的商品经过处理后能以 70%的正常

价格售出。

在 N 年,该公司应同时确认:

(1)销售收入 1,000,000CU;

(2)费用(商品退回准备)1,000,000×5%×30%=15,000CU。

4.1.2 提供劳务收入

劳务收入应在劳务提供时确认。

如果劳务的提供超过一个会计期间,应分别考虑下述两种情形:

(1)如果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收入应当采用完

工百分比法确定;

(2)如果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按照预计可补偿的已经发生的费用金额确认

劳务收入。

相关规定与长期建造合同的会计处理一致,在本章 4.2 中会详细讨论。

4.1.3 收入计量

收入应按扣除销售折让或商业折扣后的已收或应收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如果是现金销售,收入金额即为已收现金的金额。

然而,如果采用递延方式(递延几个月或者几年)收取价款,销售对价的公允价值会小于未

来将受到的现金金额。现金流入必须贴现,从而收入的金额等于未来应收价款的现值。公允

价值与应收价款之间的差额,应当在相关的会计期间确认为利息收入。

例 4-2

N 年 1 月 1 日,S 公司向 C 公司销售商品 100,000CU。该笔款项分三次支付:收到商品时,

支付 40,000CU;一年后,支付 30,000CU;两年后,支付 30,000CU。

商品销售成本为 80,000CU,适用的借款利率为 6%。该笔销售在交易日的现金流入现值如下:

CU000,95)06.1(

000,30

06.1

000,30000,40

2

该笔交易记录如下:

综合收益表 N 年 N+1 年 N+2 年

收入 销售收入 95,000

利息收入

3,300 1,700

费用 销售成本 80,000

净利润

15,000 3,300 1,700

综合收益合计 15,000 3,300 1,700

注:3,300=(95,000-40,000)×6%;1,700=(95,000+3,300-40,000-30,000)×6%

这里的利息收入相当于“确认的收入-收到的现金=未收到的现金,再乘以借款利率”。

4.1.4 混合销售

商品销售合同有时也包括提供附加的劳务,比如,销售商品的同时还提供维修服务。类似这

样的混合销售合同,应采用现值分别对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的收入进行确认。

例 4-3

在 N 年 6 月 30 日,一家公司销售设备,价款为 100,000CU。该价款包括两年的维修合同。

卖方预计每年的维修成本为 5,000CU,提供劳务收入的毛利润率为 20%。该设备的购买成本

为 80,000CU。适用于该公司的借款利率为 6%。

N 年 6 月 30 日,维修服务收入的现值计算如下:

CU000,11)06.1(

1.2000,5

06.1

1.2000,52

收入确认如下所示:

综合收益表 N 年 N+1 年 N+2 年

收入 销售收入 89,000

提供劳务收入

5,660 5,340

费用 销售成本 80,000 5,000 5,000

净利润

9,000 660 340

综合收益合计

9,000 660 340

注:89,000=100,000-11,000;5,660=5,000×1.2/1.06;5,340=5000×1.2/(1.06×1.06)

4.2 长期建造合同

一般收入确认的标准是销售过程的完成,并且能够确保销售金额和贷款的收回。

按照配比原则,在长期建造合同中,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完工百分比法和完成合同法。

使用完工百分比法时,收入按照完成工作的百分比在特定期间的综合收益表中确认。需要说

明这一确认与发票单据或已收到或应收到的金额无关。如果已完成的工作的价值高于发票金

额,那么差异在于合同的应收账款;如果发票金额高于已完成的工作,那么差异在于收到的

预付款项,在流动负债中列示。

一般来说,完工的百分比由已耗费成本占总预期成本的百分比来估计。也有其他的方法,可

能利用其它途径来估计对应的成本。用这种方法,收入的百分比通过以下公式确认:

已确认的收入本预计未来发生的合同成累计发生的合同成本

合同价格已发生的合同成本当期确认的收入 -

用毛利润代替合同价格后,这一公式也可以用毛利润来确认当期收入。

完成合同法只有在合同完成或者实质完成后才确认收入。使用这一方法,只有在项目完成后

才确认收入和成本。需要说明的是,选择不同的方法不会影响现金流量。

例 4-4

ABC 公司以 1,000,000CU 投标一个桥梁建筑工程,3 年完工。桥梁预期成本为 800,000CU。

ABC 公司将分四期获得 250,000CU 的合同收入。第一笔款项随订单获得,其余款项分别与

每年年末获得。假定桥梁在规定时间内建成,耗费的成本如下:第 1年 300,000,第 2年 250,000,

第 3 年 250,000。

这三年的综合收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如下:

第 1 年 第 2 年 第 3 年

累计发生的合同成本

300,000 550,000 800,000

未来预期发生的合同成本

500,000 250,000

合同金额累计支付进度

500,000 750,000 1,000,000

1-完工百分比法

综合收益表

第 1 年 第 2 年 第 3 年

确认的合同收入

375,000 312,500 312,500

确认的合同成本

-300,000 -250,000 -250,000

毛利润

75,000 62,500 62,500

资产负债表

第 1 年 第 2 年 第 3 年

资产 现金 200,000 200,000 200,000

在建工程 375,000 687,500

负债 预收款项 500,000 750,000

权益 留存收益 75,000 137,500 200,000

或者(其他表述方式):

资产负债表

第 1 年 第 2 年 第 3 年

资产 现金 200,000 200,000 200,000

负债 超过收入的发票金额 125,000 62,500

权益 留存收益 75,000 137,500 200,000

注: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的合同收入

第一年:(300,000/800,000)×1,000,000=375,000;

第二年:(550,000/800,000)×1,000,000-375,000=312,500;

第三年:(800,000/800,000)×1,000,000-375,000-312,500=312,500。

(注意这里现金、在建工程、预收款项和留存收益的对应关系:

现金=预收款项-累计发生的合同成本;

在建工程=累计确认的合同收入,在完工时冲销;

预收款项=合同金额累计支付进度,在完工时冲销;

留存收益=资产-负债=累计毛利润。)

2-完成合同法

综合收益表

第 1 年 第 2 年 第 3 年

确认的合同收入

300,000 250,000 450,000

确认的合同成本

-300,000 -250,000 -250,000

毛利润

0 0 200,000

资产负债表

第 1 年 第 2 年 第 3 年

资产 现金 200,000 200,000 200,000

在建工程 300,000 550,000

负债 预收款项 500,000 750,000

权益 留存收益 0 0 200,000

或者(其他表述方式):

资产负债表

第 1 年 第 2 年 第 3 年

资产 现金 200,000 200,000 200,000

负债 超过成本的发票金额 200,000 200,000

权益 留存收益 0 0 200,000

这里我们假设所有的其他交易为现金交易。

按照 IAS11 的规定,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建造合同应当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来计算。当合同

的结果不能够可靠地估计时,收入的确认金额仅限于已发生的合同成本。这种方法也称作“零

利润法”,同“完成合同法”类似。无论如何,当预期建造合同将存在损失时,损失需要全部

并且立即作为费用进行确认。

4.3 费用确认的标准

会计准则一般不会详细解释费用的确认。原因在于,在配比原则下,费用确认的标准与收入

确认的标准直接相关。

应用指南要求与同一笔交易相关的收入和费用必须同时确认。也就是说,在某一期间确认收

入时,为获取该笔收入而发生的费用必须在同一期间确认。

4.4 股票期权及类似福利的会计处理

近年来,作为公司董事、高管和其他员工的薪酬的一种形式,股票期权变得越来越普遍。然

而,关于是否或者如何在收益表中确认股票期权,会计上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多数人认为,不应将股票期权作为费用确认,因为股票期权并不会导致企业财富的减少。授

予股票期权一般会导致股东权利的稀释,但不会对公司的整体价值产生影响,影响的只是现

有股东的权利。股票期权的授予可以看作是企业财富在现有股东和未来股东之间的转移,并

不影响企业的价值。

不在综合收益表中确认股票期权所带来的弊端,是无法反映作为员工成本重要组成部分的股

票期权,特别是对刚刚成立的公司而言,员工的薪酬通常以股票期权的形式支付。这种做法

也会使高管的薪酬机制变得模糊不清,从而也与公司治理原则背道而驰。上述情形很可能是

促使 IASB 颁布 IFRS2 的原因,即要求将股票期权作为费用确认。该准则并不仅仅局限于对

股票期权的规范,同时还包括基于公司股份支付的所有交易。

4.4.1 基于股份支付的分类

IFRS2 将基于股份的支付分为以下三类:

(1)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产品或服务以权益工具(包括股票或者股票

期权)作为对价进行结算的交易;

(2)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产品或服务承担以股份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负

债;

(3)企业为获取产品或劳务而进行的交易,该交易条款规定,无论是企业还是产品或劳务

提供者都有权选择支付的方式,即以权益结算或以现金结算。

确认的原则是当企业获取相应的产品或劳务时,基于股份支付的交易应予以确认。确认的结

果使得企业:

(1)权益增加,如果支付的方式是股票或者股票期权(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2)负债增加,如果以现金为结算方式。

如果获取的产品或劳务不符合资产确认的条件,则应确认为费用。由员工提供的劳务就是一

个典型的例子。

4.4.2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交易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交易应以换取商品或服务的公允价值计量。如果所换取的商品或劳务

的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地估计,则应以授予日所授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IFRS2 指出,一般而言,作为雇员薪酬计划组成部分的雇员服务很难计量。所以,换取雇员

的服务通常是按照所授予雇员的权益工具(包括股票或者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计量。

对于无可行权条件的股票或股票期权,在授予日即确认为费用。

例 4-5

在 N 年 10 月 1 日,公司授予雇员股票 10,000 股。这些股票在 N-1 年以每股 250CU 买入(股

票面值为每股 100CU)。N 年 10 月 1 日,股票的市场价格为每股 280CU。

在 N 年,公司应确认的费用(职工薪酬)金额为 2,800,000CU。

一般而言,股票或者股票期权的授予要求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要求雇员在等待期内满足

一定的服务年限;或者与企业的经营情况挂钩,如与公司的利润增长指标或股票价格的增长

指标挂钩。在这种情形下,所获取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成本应在满足上述条件的等待期间内摊

销。下面对不同的可行权条件进行详细解释。

4.4.2.1 附服务年限条件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如果员工没有达到服务年限的条件,则不可行权。同时,已确认的股票或股票期权的数量应

依据等待期内员工离开的比例进行调整。但是,这些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动不会在员工提

供服务成本中予以反映。

例 4-6

N 年初,公司与其 1,000 名员工签订股份支付协议,协议规定这 1,000 名员工每人可在 N+2

年末获取 10 份股票。在授予日,股票的市场价格为每股 100CU,估计员工雇 2 年的比例为

90%。员工受雇比例及股票市值的变动情况如下所示:

N 年初 N 年末 N+1 年末 N+2 年末

满足两年服务年限的员工比例 90% 80% 75% 780 名员工

股票市场价格 100 95 110 125

股票期权计算如下:

综合收益表(1,000)

N 年 N+1 年 N+2 年

费用 员工成本 267 233 280

净利润

-267 -233 -280

综合收益合计

-267 -233 -280

资产负债表(1,000)

N 年末 N+1 年末 N+2 年末

权益 未行期权 267 500

留存收益 -267 -500 -780

注:267=1/3(1,000×10×0.1×80%);(以 1,000 为单位的报表中,0.1 相当于股票价格 100。)

233=2/3(1,000×10×0.1×75%)-267;(用掉 2 年的费用,占 3 年的总费用的 2/3)

500=267+233;

280=(780×10×0.1)-500。

4.4.2.2 附非市场条件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如果可行权条件是非市场条件的经营指标,公司必须在授予日估计预计完成时间。如果后续

信息表明实际的完成时间与前期预计不同时,还应做相应的调整。

例 4-7

N 年初,公司决定授予其首席执行官 1,000 份股票期权,前提是当年的经营利润比 N-1 年增

长 30%。授予日公司的股票市场价格为每股 100CU,预计达到这一指标的期限为 3 年。

在后续年度,公司的经营利润、估计的完成时间以及股票市场价格如下:

N 年 1 月 1 日 N 年 12 月 31 日 N+1 年 12 月 31 日 N+2 年 12 月 31 日

经营利润增加(与 N-1 年比)

+5% +25%% +32%

预计完成时间 N+2 年 12 月 31 日

股票市场价格 100 95 110 125

下面是等待期内的综合收益表和资产负债表:

综合收益表(1,000)

N 年 N+1 年 N+2 年

费用 员工成本 25 42 33

净利润

-25 -42 -33

综合收益合计

-25 -42 -33

资产负债表(1,000)

N 年 12 月 31 日 N+1 年 12 月 31 日 N+2 年 12 月 31 日

权益 未行期权 25 67

留存收益 -25 -67 -100

注:25=1/4(1,000×0.1),(我猜测这里应该是 1/3 而非 1/4,后续的计算也应作相应调整);

42=2/3(1,000×0.1)-25;33=(1,000×0.1)-67。

4.4.2.3 附市场条件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如果经营指标与市场条件(比如股票市场价格)相关,则处理方法与附非市场条件的情形相

同,只是不再对估计的预计完成时间进行后续调整。

例 4-8

N 年 10 月 1 日,公司向其有 8 年服务年限的 10 名高管人员每人授予 10,000 份股票期权。

每股期权可以 160CU 购买一股股票。必须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才可行权:公司的股票市场价

格高于 170CU;在公司股票市场价格高于 170CU 时,所有高管仍在公司任职。

授予日,公司的股票市场价格为 120CU。估计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为 3CU。根据股票期权

模型,最大可能满足条件的期限为 4 年。

N 年 12 月 31 日,公司的股票市场价格和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分别是 130CU 和 4CU。当时,

公司预计在 N+3 年年末前,公司的股票市场价格不会达到 170CU,同时,还预计有 1 名高

管人员离开。

后续年度的相关数据如下:

N 年初 N 年末 N+1 年末 N+2 年末 N+3 年末

公司股票市场价格 120 130 150 180 185

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 3 4 6 10 15

预计完成时间 N+3 年末

预计行权人数 9 9 8

N+2 年末,满足行权条件。10 名高管人员仍为公司服务。这 10 名高管人员在未来 5 年内可

行权。股票期权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列示如下(假设期权不会在 N+3 年行使):

综合收益表(1,000)

N 年 N+1 年 N+2 年 N+3 年

费用 员工成本 67.5 52.5 180 0

净利润

-67.5 -52.5 -180 0

综合收益合计

-67.5 -52.5 -180 0

资产负债表(1,000)

N 年末 N+1 年末 N+2 年末

权益 股票期权 67.5 120 300 300

留存收益 -67.5 -120 -300 -300

注:67.5=1/4(10,000×0.003×9);52.5=2/4(10,000×0.003×8)-67.5;120=67.5+52.5;

180=(10,000×0.003×10)-120。

值得注意的是,在 N+3 年并没有确认任何费用,原因是期初已满足行权条件。

4.4.3 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交易

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按照企业承担的为获取商品或劳务的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在

负债清偿前,每个报告日(资产负债表日)应对负债的公允机制重新计量,并将相关变动计

入综合收益。

典型的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是公司授予员工的红利(现金股票增值权),该红利是以公

司的股票市场价格为依据的。如果对取得该权利不附加任何条件,在授予日,应将红利确认

为费用。

例 4-9

N 年末,公司按股票市场价格增长的 20%授予其员工红利。当年,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从

20,000,000CU 增长到 23,000,000CU。从而,公司应在综合收益表中多确认费用 600,000CU。

如果红利的取得附带其他条件,则该项费用应在等待期内摊销。

例 4-10

N 年初,公司签订股份支付协议,规定在授予日至行权日,其 1,000 名员工有权收到 10 倍

于股票市场价格增长的等值现金。可行权期间为 N+2 年 1 月 1 日至 N+3 年 12 月 31 日,行

权条件是截止至 N+1 年 12 月 31 日,员工仍在为该公司服务。授予日,公司股票市场价格

为 100CU,按股权定价模型计算的红利公允价值为 220CU。但是,预计有 5%的员工在 N+1

年底会离职。后续年度,相关数据列示如下:

N 年末 N+1 年末 N+2 年末 N+3 年末

年末公司股票市场价格 120 130 145 125

行权日公司股票市场价格

140 135

年末红利的公允价值 250 300

N+1 年末员工数 950(估计) 960

当期行权的员工数 400 560

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综合收益表(1,000)

N 年 N+1 年 N+2 年 N+3 年

费用 员工成本 119 169 40 28

净利润

-119 -169 -40 -28

综合收益合计

-119 -169 -40 -28

资产负债表(1,000)

资产 现金

-160 -356

负债 红利 119 288 168 0

权益 留存收益 -119 -288 -328 -356

注:119=1/2(950×0.25);169=(960×0.3)-119;288=119+169;160=400×10×(0.14-0.1);

168=288×(960-400)/960;40=160-(288-168);328=288+40;356=160+[560×10×(0.135-0.1)];

168=288×560/960;28=196-168。

第 5 章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5.1 资产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编制的最基本的会计报表。根据法律要求,资产负债表一般每年编制一次,

同时还要编制中期报表(半年报)。资产负债表的主要构成要素是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在资产负债表中,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是资产。根据 IASB 的定义,资产是“企业所控

制的,在过去交易中形成的经济资源,这些资源在未来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

简单来说,一个项目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就能够确认为资产:(1)能在未来为企业带来经济

利益;(2)企业有权获得这些经济利益;(3)获取该所有权的交易已经发生。资产可以分为

两大类:流动资产、固定资产。

流动资产包括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或能够通过一个营业周期就转换为现金的资产。流动资产

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类: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费用。固

定资产可以分为:长期投资、不动产、厂房和设备、无形资产、其他固定资产。

要确定一个项目是否可以被确认为资产,首先检验它是否满足上诉条件。一旦满足,则进一

步区分它是流动资产还是固定资产。之后,要对这项资产进行价值的确认。最后,这个项目

才在资产负债表中合适的地方列示。根据基本会计恒等式,当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列入一项

资产时,相应地,综合收益表或资产负债表或其他资产方将有另一笔分录列入。

我们首先分析资产的价值认定。

现金是指企业留存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正常情况下,如果现金或银行存款因受到限制而有不

同的类别,会有相应的注释(附注)加以说明。但是,很多资产负债表都不提供这项信息。

预付费用是由于预先支付未来的费用而形成的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费用逐渐发生,这些

资产也将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例如,预付一年的租金给土地所有者。在第六个月末,预付租

金的一半已经消耗掉,预付一年租金而形成的资产价值也相应减少一半。但按照某些要求只

有当服务期满时才能退回的存款是一个例外。

5.1.1 不动产、厂房和设备

IAS16 将不动产、厂房和设备定义为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寿命预计超过一个会计期间。

5.1.1.1 按成本计量

不动产、厂房和设备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成本包括下列各项:

(1)购买价格,包括所有不可退还的税款(如增值税),但需扣除而任何商业折扣或折让;

(2)使得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费用,比如:场地

准备费,安装及调试费等;

(3)包括初始估计的资产拆卸费、搬移费和场地清理费。

成本应按确认资产时的现金等值价格计量。如果付款时间超出正常的信用期限,资产的成本

应以未来付款的现值计量。

例 5-1

N 年 1 月 1 日,一家公司购买一项资产,与卖方达成协议,购买款项分三次支付,具体如下:

资产交付时,支付 20,000CU;1 年后支付 10,000CU;2 年后支付 10,000CU。该公司可能从

银行获得贷款,年利率为 6%。

那么该资产的初始确认成本不是 40,000CU,而是进行贴现,结果为 38,334CU。

5.1.1.2 折旧

折旧是指将固定资产的成本在其生产使用期间内创造的收入中进行分摊。固定资产的这个过

程称为折旧,无形资产称为摊销,自然资源称为损耗。对会计师而言,折旧就是成本分摊。

这个过程源于“收入和成本配比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计算一个期间的利润,要扣除用于创

造这一利润的所有费用和资源消耗。

因此,折旧可以视为这样一个过程:资产的取得成本或资产的价值(当资产价值被重估时)

在其使用年限内被系统合理地分摊到这期间的收入中。值得注意的是,对会计师而言,折旧

与资产的磨损或资产的经济效用无关,资产的可折旧价值并不是它效用的指标。(折旧并不

反应使用能力上的实际损耗。)

资产应折旧金额等于资产的初始成本减去其残值。公式列明如下:

资产应折旧金额=资产成本-资产残值

残值是指,假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从该项资产

处置中获得的金额。

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企业预计该项资产可使用的时间。如果企业预计该资产可用到寿命终止,

则该项资产的使用寿命等于其寿命年限。如果企业计划该项资产在一定年限内使用,然后将

其出售,则该项资产的使用寿命就不同于其寿命年限。

例 5-2

N 年 1 月 1 日,一家公司以 10,000CU 购买了一项资产,并计划使用 3 年后将其以 4,000CU

出售。那么:

资产应折旧金额=10,000-4,000=6,000CU;使用寿命=3 年;

第 N 年折旧费用(直线折旧法)=6,000/3=2,000CU

在许多国家,残值不从资产成本中扣除,所以,计算折旧不依据资产的使用寿命,而是以寿

命年限为依据。相应计算如下:

资产应折旧金额=10,000CU;第 N 年折旧=10,000/5=2,000。(显然,这里认为资产的寿命年

限是 5 年。)

上述例子中,两种方法下的结果相同,说明对资产残值和使用寿命的估计是正确的。

折旧的方法有两大类 :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又分为两类: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

分析者应该考虑的两个主要问题是:

(1)折旧方法的选择

尽管 IFRS 允许使用任何一种方法,但是任何一种方法的使用都必须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

披露。IFRS 同时认为,所选用的方法要进行定期核查。

(2)不管是用哪种折旧方法,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都要进行定期估计。

下面讨论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在这两种方法中,一些专有名词的含义是共同的。折旧

是指计入综合收益表的折旧费用,是资产价值的减少部分。从首次折旧开始,资产减少部分

的累计额称为累计折旧。累计折旧是资产初始成本的减少额,扣除累计折旧后的资产价值称

为资产的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记录在资产方,即为固定资产的累计减少额,必定为负数。累计折旧的增加/资

产的减少额增加,意味着现金流量为流入。)

直线折旧法:依据这种方法,资产的价值在其使用年限内等额分摊借记收入(也就是费用),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就是简单。

例 5-3

一项资产的取得成本(也称初始成本)为 5,000CU,使用年限为 5 年,计算折旧费用,假定

无残值。

折旧费用=(购置成本-残值)/使用年限=(5,000-0)/5=1,000CU

年限 折旧费用 累计折旧 期末账面价值

1 1,000 1,000 4,000

2 1,000 2,000 3,000

3 1,000 3,000 2,000

4 1,000 4,000 1,000

5 1,000 5,000 0

5,000

加速折旧法的使用反映了下列事实:在资产使用初期,它的生产力更高,因此,资产的价值

在初始使用期间应该折旧更多。我们讨论使用最多的一种加速折旧方法:余额递减法。依据

这种方法,直线法的折旧率的倍数乘以账面价值得到折旧费用。

这种方法的一种是双倍余额递减法:

折旧费用=2×直线法折旧率×初始账面价值

直线法折旧率=1/估计使用年限

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率=2×直线折旧率=2×(1/5)=40%。

则:折旧费用=期初账面价值×40%;期末账面价值=期初账面价值-折旧费用

年限 期初账面价值 折旧费用 累计折旧 期末账面价值

1 5,000 2,000 2,000 3,000

2 3,000 1,200 3,200 1,800

3 1,800 720 3,920 1,080

4 1,080 432 4,352 648

5 648 259 4,611 389

依据这种方法,资产的账面价值永远不会为零。在某些国家,当使用加速折旧法计算的折旧

费小于“期末账面价值除以剩余使用年限得到的折旧费用”(也就是在直线法下的折旧额)时,

这种方法会做一些调整,即:

折旧费用=最大(加速折旧法下的折旧费用;期初账面价值/剩余使用年限)

根据这种调整,上面的表格将变为

年限 期初账面价值 折旧费用 累计折旧 期末账面价值

1 5,000 2,000 2,000 3,000

2 3,000 1,200 3,200 1,800

3 1,800 720 3,920 1,080

4 1,080 540 4,460 540

5 540 540 5,000 0

在美国使用的另外一种加速折旧法方法是年数总和法。根据这种方法,折旧费用为:

折旧费用=(成本-残值)×剩余使用年限/剩余使用年限总和

剩余使用年限从开始的那一年开始计算:

第一年:5;第二年:4;第三年:3;第四年:2;第 5 年:1;总和:15。

折旧费用明细表于是变成:

年限 折旧率 折旧费用 累计折旧 期末账面价值

1 5/15 1,667 1,667 3,333

2 4/15 1,333 3,000 2,000

3 3/15 1,000 4,000 1,000

4 2/15 667 4,667 333

5 1/15 333 5,000 0

从上述的例子可以明显看出,尽管资产的实际使用效用是一样的,但在不同的折旧方法下,

折旧费用却不同。因此,分析者在解释财务报表的这些数字的时候应该非常小心。

5.1.1.3 公允价值计量

传统上,不动产、厂房和设备以成本计量。然而,IAS16 提供了可替代的会计处理方法,该

种方法为资产价值的向上调整提供了可能。资产价值向上调整的逻辑是:由于通货膨胀的影

响,资产负债表本质上将变成不同成本的没有意义的归结。由于资产都是以其历史成本列示

的,因此它们的重置成本与他们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计价没有关系。这会导致对财务报表的分

析变得没有意义。

因此,IAS16 允许资产以其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

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的金额。当该资产有活跃的市场时,公允价值的最佳估计就是该项资

产的市场价值。当活跃的市场不存在时,公允价值可以采用未来现金流贴现予以估计。

IAS16 也鼓励对资产进行重估。如果采用重估模式,则应定期进行重估。同时,IAS16 还建

议当对一项资产采用重估模式时,应对该项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也采用重估模式。

上述内容涉及到重估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问题。当资产的价值增加,价值的增加部分作为重

估盈余计入资产负债表项下。重估价值引起的折旧计入综合收益表。但是,IAS16 允许企业

将重估盈余转入留存收益,这部分计入的数额等于在重估价值基础上的折旧与在历史成本计

价基础上的折旧之差。

资产重估导致的递延税项应从重估盈余中扣减。

例 5-4

N-3 年 1 月购入一台设备,价值 100,000CU,预计使用年限 5 年。N-1 年 12 月 31 日,该设

备的公允价值为 90,000CU。该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 30%。

N-1 年 12 月 31 日资产的公允价值 90,000

重估日资产的账面价值:100,000-(3×20,000) 40,000

差额 50,000

递延税项 -15,000

重估盈余 35,000

N-1 年 12 月 31 日的资产负债表:

金额 变动

资产 设备 90,000 +50,000

负债 递延税项 15,000 +15,000

权益 重估盈余 35,000 +35,000

N-1 年综合收益表:

金额

净利润

0

其他综合收益

35,000

综合收益变动

35,000

N-1 年 12 月 31 日资产的剩余使用年限:2 年

后续折旧费用:90,000/2= 45,000

按历史成本计算的折旧费用:100,000/5= 20,000

差额 25,000

(这个 25,000 的重估盈余,应该理解为期末资产价值的差额:

在重估前,资产价值为 40,000-20,000=20,000;重估后,资产价值为 90,000-45,000=45,000。

显然,由于资产重估后增值,导致重估后的折旧费用高于重估前的折旧费用。这相当于当

期费用支出增加,递延税项也因此减少,减少的额度对应于重估前后折旧的差额。)

N 年 12 月 31 日资产负债表:

金额 变动

资产 设备 45,000 -45,000

负债 递延税项[变动=30%(25,000)] 7,500 -7,500

权益 重估盈余[变动=70%(25,000)] 17,500 -17,500

留存收益[变动=-45,000+25,000] -20,000 -20,000

(这个 25,000 的差额——与折旧的差额相等,反应了重估产生的盈余。)

N 年综合收益表

金额

收入 所得税费用(递延税项减少)

7,500

费用 折旧

45,000

净利润

-37,500

其他综合收益

0

综合收益变动

-37,500

当资产的价值下跌时,如果资产在以前没有重估过,减值损失直接确认费用;如果资产以前

重估增值过,减值损失首先冲减重估盈余,冲减后的剩余部分则确认费用。

例 5-5

N-8年1月获得一块价值100,000CU的土地。在N-4年12月31日,土地的价值是150,000CU。

在 N 年 12 月 31 日,土地的可变现价值降到 80,000CU。所得税税率为 30%。

N-4 年 12 月 31 日资产负债表:

金额 变动

资产 土地 150,000 +50,000

负债 递延税项 15,000 +15,000

权益 重估盈余 35,000 +35,000

N 年 12 月 31 日资产负债表:

金额 变动

资产 土地 80,000 -70,000

负债 递延税项 0 -15,000

权益 重估盈余 0 -35,000

留存收益 -20,000 -20,000

N 年综合收益表

金额

收入 所得税费用(递延税项减少) 15,000

费用 减值损失[(150,000-80,000)-35,000] -35,000

净利润

-20,000

其他综合收益

-35,000

综合收益变动

-55,000

(这里费用减去 35,000,是因为这个数额被计算到其他综合收益中,而不是费用中。

实际上:-55,000=(80,000-150,000)+15,000)

以上例子说明怎样进行资产重估的会计处理。这种处理方法的最大缺陷在于对公允价值没有

统一的认定。这也是分析者应该非常小心的地方。如果公允价值可以非常准确地确定,那么

这种方法就比历史成本计价法更加有效地披露了财务信息。然而,资产重估并不是在所有国

家的会计法规中都允许的,尤其在美国这是被禁止的。

5.1.2 投资性不动产

除了不动产、厂房和设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企业可还

还会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固定资产。这些资产被称作“投资性不动产”,典型的例子

是企业出租给其他企业的办公大楼。由于这些资产是用于投资的,所以应按照 IAS40 规定

的特殊计量原则进行处理。

投资性不动产的初始确认以成本计量。尽管投资性不动产的所有者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

“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不动产进行后续计量,但一旦选定,应对所有的投资性不动产采用

统一方法进行计量。

资产负债表中投资性不动产的公允价值应反映其市场状况。IAS40 表明,公允价值的最佳证

明是在活跃市场中类似投资性不动产的现行市场价格。如果不存在活跃的市场,公允价值可

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估计:(1)对不同性质、条件和地点的不动产以现行市场价格进行调整;

(2)对市场不活跃的同类不动产以现行价格进行调整;(3)对该投资性不动产未来可产生

的现金流量(税前)进行贴现。

如果选择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其重估规则与适用于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的规定有显著不同。

具体如下:(1)应在每个资产负债表中对投资性不动产的公允价值重估(而 IAS16 仅要求

定期重估);(2)公允价值变动应立即确认为当期损益(而 IAS16 规定计入权益)

此外,在每个报告日对公允价值重估。如果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则不需要计提折旧。

(对于投资性不动产的会计处理,类似于典型的证券投资品,这对应于其投资品的投资属

性,而区别于用于生产的固定资产的生产属性。因此,不涉及折旧和资产重估盈余等问题。)

例 5-6

公司拥有一栋用于出租的写字楼。该写字楼产生的最后一笔现金流入(税前)等于 100,000CU。

N-1 年 12 月 31 日,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为 1,150,000CU。假定公司计划将该写字楼出租 5

年,然后以市场价格 1,000,000 出售。预计的现金流如下(单位:1,000CU):

年份

N+1 年 N+2 年 N+3 年 N+4 年 N+5 年

税前经营性现金流量

105 130 110 105 100

未来现金流现值计算如下,这里认为适用的利率(贴现率)为 6%:

N 年 12 月 31 日: CU212,1)06.1(

000,1100

)06.1(

105

)06.1(

110

)06.1(

130

06.1

1055432

N+1 年 12 月 31 日: CU180,1)06.1(

000,1100

)06.1(

105

)06.1(

110

06.1

130432

N+2 年 12 月 31 日: CU121,1)06.1(

000,1100

)06.1(

105

06.1

11032

N+3 年 12 月 31 日: CU078,1)06.1(

000,1100

06.1

1052

N+4 年 12 月 31 日: CU038,106.1

000,1100

N+5 年 12 月 31 日:1,000CU

如果该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不动产,财务报表如下:

年份 N 年 N+1 年 N+2 年 N+3 年 N+4 年 N+5 年

投资性不动产公允价值变动 +62 -32 -59 -43 -40 -38

净利润 62 -32 -59 -43 -40 -38

其他综合收益 0 0 0 0 0 0

综合收益合计 62 -32 -59 -43 -40 -38

资产负债表 N 年末 N+1 年 N+2 年 N+3 年 N+4 年 N+5 年

资产 投资性不动产 1,212 1,180 1,121 1,078 1,038 1,000

权益 留存收益 62 30 -29 -72 -112 -150

(62=1,212-1,150;-32=1,180-1,212;-59=1,121-1,180;-43=1,078-1,121;-40=1,078-1,038;

-38=1,000-1,038,也就是期末资产价值减去期初资产价值。)

5.1.3 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资产,包括:专利、版权、许可证、计算机软件、开

发费用、商标、客户名单和商誉等。

5.1.3.1 无形资产的确认标准

像其他资产一样,必须满足下列标准才可确认为资产:(1)与该资产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例

如正的现金流量)很有可能流入主体;(2)该资产的成本可以可靠地计量。然而,在实务中,

确认无形资产是否符合上诉条件比确认有形资产更为复杂。

如果企业通过交易购买无形资产,则无形资产的成本容易计量。无形资产一般按购买成本计

量,假定该无形资产很有可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如果无形资产由企业内部产生,由于与该项资产相关的成本很难辨认,所以无形资产成本的

计量就变得比较复杂。另外,由于没有交易发生,很难可靠地估计该项资产的市场价值,同

时,也无足够的证据表明该资产可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所以,IAS38 的核心是内部

产生的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为评估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是否满足相关的确认条件,IAS38 将资产的产生过程分为下列两

个阶段: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

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开发是指在进行商

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

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

IAS38 规定:(1)研究阶段发生的成本应立即确认费用;(2)开发阶段发生的成本,如果满

足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可以资本化(这里的资本化也就是指把开发阶段中发生费用计入资

产负债表的资产方的无形资产中,把它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但是,如果在开发阶段发生

的成本已费用化的,在后续阶段则不能再予以资本化。

该准则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进行了严格区分。这种做法的理由是,企业在研究阶段无法证

明研究支出能产生未来的可销售产品,也无法证明能带来未来的可辨认的经济利益。然而,

在开发阶段,如果企业能够证明未来的经济利益是可靠的,IAS38 则允许该开发支出资本化。

符合资本化的条件如下:(1)完成该无形资产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

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具有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的能力;(4)可确认该无形资产产

生经济利益的方式;(5)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

力使用或出售;(6)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开发支出资本化是 IFRS 与 US GAAP 的最主要区别之一。US GAAP 规定,开发支出必须在

发生时立即确认费用。

IAS38 中明确指出,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客户名单等,不应确认为

无形资产。(以上项目只有是通过购买其他企业所拥有的,才能构成无形资产计入资产负债

表。)

5.1.3.2 无形资产的计量

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算。初始确认后的计量可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

有关重估资产的相关规定与有形资产类似。

IAS38 重申,只有在可参考活跃市场已确定公允价值的情况下,才可使用重估模式。在实务

中,活跃市场并不常见,但的确切存在(如可自由转让的出租车牌照和生产定额等)。

IAS38 将无形资产区分以下两类: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大多数无形资产使用寿命有限,应在其使用年限内摊销。无形资产在可供使用时开始摊销。

摊销金额取决于无形资产的可摊销金额和残值。一般而言,无活跃市场的无形资产残值为零。

对于上述无形资产采用直线法摊销。

应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进行复核,如果有必要也可以予以

变更(这项变更作为会计估计变更,按照 IAS8 进行会计处理)。

具有使用年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很少,典型的例子就是(购买的)商誉。该类无形资产不进

行摊销。相反,每年应对该项资产的使用年限进行评估以确定该项资产存续的相关事项或条

件是否存在。如果不再满足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标准,应将该项资产摊销。该项变更符合 IAS8

的规定,按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5.1.4 存货

IAS2 说明了存货计价的相关事项。存货可以分为三类:

(1)原材料:它们用于生产过程并且有市场价值;

(2)在产品:多数情况下,没有现有销售市场或是没有市场价值;(也就是半成品)

(3)产成品:最终产品并且是公司用于销售的产品。

在贸易公司,这些分类不存在,因为它只有一种存货:库存商品。

按照该项标准的要求,不论何时,当计量存货成本时,需要考虑存货到达目前的状态和地点

所发生的一切成本。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衡量这些成本,即:离岸价格(FOB),保险和运

费由买方支付;到岸价格(CIF),成本、保险和运费均由卖方支付。因此,在购买材料时

发生的任何费用都要计入存货成本。

5.1.4.1 计价基础

衡量存货价值的主要原则是成本和销售净值孰低。销售净值是指出售价格减去销售过程发生

的费用。采用这个原则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会计的谨慎性原则。对于制造业企业,存货成本是

将产品变为某种特定的完成状况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其中有些间接成本是可变的(随着产量

而变化),有些是固定的(常数,不随产量而变化)。厂房和机器的折旧费就是固定生产成本

的例子。固定成本的存在使得存货价值的计量取决于产量的变化。

例 5-7

一件产成品的可变生产成本是 10CU,每年总固定成本是 100,000CU。企业第一期生产了

10,000 件产品,第二期生产了 8,000 件,第三期生产了 13,000 件。在每期期末,存货有 1,000

件。计算每期每件产品的生产成本。

期间 1 2 3

产量 Q 10,000 8,000 13,000

可变成本 VC 100,000 80,000 130,000

固定成本 FC 100,000 100,000 100,000

总生产成本 TC=VC+FC 200,000 180,000 230,000

每件产品的生产成本 ATC=TC/Q 20.00 22.50 17.69

(因为固定成本不变,所以产量越低单位产品成本越高)。

由此可见,存货价值会随产量变化。在 IAS2 下,为避免价值波动,需要将固定成本在正常

产量的基础上进行分摊。所谓正常产量是指在一段时期内,正常情况下产量会达到的一个平

均水平。例如,每期的正常产量是 10,000 件,则产品成本计算如下:

期间 1 2 3

产量 10,000 8,000 13,000

可变成本 100,000 80,000 130,000

固定成本分摊

100,000×(10,000/10,000) 100,000

100,000×(8,000/10,000)

80,000

100,000×(13,000/10,000)

130,000

总生产成本 200,000 160,000 260,000

每件产品的生产成本 20.00 20.00 20.00

如果存货价值不能高于其成本,则这种方法不能用于过量生产的时候。因此,期末存货的价

值计算如下:

第一期存货期末成本:1,000×20.00=20,000CU

第二期存货期末成本:1,000×20.00=20,000CU

第三期存货期末成本:1,000×17.69=17,690CU

5.1.4.2 成本流转假设(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

除了需要选择存货计价方法之外,同样需要对存货的成本流转进行假设。为了计量存货的价

值,需要决定存货是怎么样流转出去的。IASB 确认了三种方法:(1)先进先出法 FIFO;(2)

后进先出法 LIFO(已被 IFRS 取消);(3)加权平均法 WAC。

先进先出法假设先购进的存货也最先卖出,这就意味着期末存货是由最后购进的存货组成。

相反,后进先出法假设最后购进的存货最先卖出,这就意味着期末存货是由最早购进的存货

组成。在加权平均法下,存货是用所有购进存货的加权平均成本来计算。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后进先出法下所销售的存货成本要高于其他方法下的销售成本。在先

进先出法下,最初的成本总是和现在的利润值匹配。因此,这会造成潜在的收入成本不匹配,

从而可能会影响到用来购置新存货的资源不足。

看一看下面的这个基本的等式:

期初存货+本期购买=销售成本+期末存货

通常,存货流转假设会影响期初存货和期末存货计价。本期购买的存货按本期发生的成本计

价。由此,可以计算得出销售成本。

例 5-8

以下是某期某种产品购买和销售的数据。用上述三种方法计算产品的销售成本和期末存货的

成本。产品单位售价是 12CU。

1 月 1 日存货:每件 10CU,共 180 件

本期购买:

1 月 5 日:每件 10.5CU,购入 200 件

1 月 20 日:每件 10.8CU,购入 100 件

本期销售:

1 月 12 日:220 件

1 月 25 日:70 件

(1)先进先出法

1 月 12 日的销售成本:

180×10.00=1,800CU;40×10.50=420CU。总计 2,220CU,220 件(1 月 1 日存货 180 件和 1

月 5 日购进的 200 件中的 40 件)。

1 月 25 日的销售成本:

70×10.50=735CU,70 件(1 月 5 日购进的 200 件中的 70 件)。

期末存货:

90×10.50=945CU;100×10.80=1,080CU。总计 2,025CU,190 件(1 月 5 月购进的 200 件中

剩余的 90 件和 1 月 20 日购进的 100 件)。即:2,025/190=10.658/单位

期末存货同样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得出:

期末存货=期初存货+本期购买-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 180×10.00 1,800

+本期购买 +200×10.50 2,100

+100×10.80 1,080

-销售成本 -220 -2,220

-70 -735

=期末存货 190 2,025

(2)后进先出法

1 月 12 日的销售成本:

200×10.50=2,100CU;20×10.00=200CU。总计 2,300CU,220 件(1 月 5 日购进的 200 件和 1

月 1 日存货 180 件中的 20 件)。

1 月 25 日销售成本:

70×10.80=756CU,70 件(1 月 20 日购进的 100 件中的 70 件)。

期末存货:

160×10.00=1,600CU;30×10.80=324CU。总计 1,924CU,190 件(1 月 20 日购进的 100 件中

剩余的 30 件和 1 月 1 日存货 180 件中剩余的 160 件)。即 1,924/190=10.126/单位。

(3)加权平均法

在这种方法下,每单位成本在每次购买后都要重新计算。

在 1 月 5 日购买后的加权平均成本:

[(180×10.00)+(200×10.50)]/(180+200)=10.263

这个成本用来计算 1 月 20 日的销售成本。

在 1 月 20 日购买后的新的加权平均成本:(这时候的存货数量为 180+200-220=160)

[(160×10.263)+(100×10.80)]/(160+100)=10.469

这个成本用来计算 1 月 25 日的销售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

下面是每种计算方法的一个总结:

先进先出 FIFO 后进先出 LIFO 加权平均 WAC

期初存货

180×10.00= 1,800 1,800 1,800

+本期购买

01/05:200×10.50= 2,100 2,100

2,100

01/20:100×10.80= 1,080 1,080 1,080

3,180 3,180

3,180

-销售成本

180×10.00= -1,800 200×10.50= -2,100 220×10.263= -2,258

40×10.50= -420 20×10.00= -200

70×10.50= -735 70×10.80= -756 70×10.469= -733

-2,955 -3,056 -2,991

=期末存货 90×10.50= 945 160×10.00= 1,600 190×10.469= 1,989

100×10.80= 1,080 30×10.80= 324

2,025 1,924 1,989

(从这个表可以看出:期初存货+本期购买=销售成本+期末存货,这个等式成立的原因在于

不同时期的存货数量×存货成本,被分配到不同的位置。所以造成销售成本与期末存货之和

相同。)

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后进先出法计算的期末存货的价值比它现在的重置成本要低。期末存

货当前的重置成本和它在资产负债表中的价值之间的差额叫做后进先出法准备金。在一些国

家,这作为会计报表附注进行披露。在重置成本下降的情况下,后进先出准备会减少。

上述例子中使用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具体含义如下:

先进先出 FIFO 后进先出 LIFO 加权平均 WAC

销售收入:290×12 3,480 3,480 3,480

销售成本 -2,955 -3,056 -2,991

毛利润 526 424 489

毛利率 15.10% 12.20% 14.10%

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成本流转假设对各个指标有不同的影响。

5.1.5 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由于为顾客提供赊销信用而产生的,它们的重要性取决于不同国家和不同企业的特

点。在一些地区(尤其是欧洲大陆),很多公司之间的交易都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进行,但

是在其他有些国家通常是现金交易;即使那些在商业信用基础上进行交易的公司也可以通过

贴现取得现金,加快回收这些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上可以实现净值列报,即账面余额减去坏账准备。坏账准备由管理层

估算,一般是基于以往的经验和客户的财务状况估计得出。在资产负债表中,坏账准备的数

额要根据最新的信息进行调整。坏账准备对于衡量收益的质量非常重要。可惜的是,分析者

通常无法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假设坏账准备的数额主要是主观决定的,分析者只能对它的

一些重要变化保持警觉。

5.1.6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IAS7 定义“现金等价物”为:“短期、高度流动的,随时可以在低风险情况下转换为固定数量

现金的资产。”现金等价物的期限通常是 3 个月或者更低。

根据 IAS7,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是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础。

5.1.7 资产减值

当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时,根据谨慎性原则,企业应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资产

的可收回金额是指可以通过持续使用或出售资产而收回的金额。

(注意区分固定资产重估与资产减值:重估是因为通货膨胀而不确定资产目前的价值,资

产减值是因为意识到资产的价值已经变少。)

5.1.7.1 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是下述两者的较高者:公允价值减去销售费用;资产的使用价值。公允价

值减去销售费用可通过资产出售价格减去处置资产的费用获取。使用价值是使用该项资产所

能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例 5-9

N-2 年 1 月 1 日,一家医院以 800,000CU 购买扫描仪一台。该设备预计可使用 8 年,并以

80,000CU 售出。采用直接法对该设备进行折旧。近年来,同类型的设备增长迅速,使得该

设备的盈利能力变得不确定。该医院决定有必要对该项资产确认减值损失。最新估计的现金

流量数据如下(1,000CU):

年份 N+1 年 N+2 年 N+3 年 N+4 年 N+5 年

现金流入 200 190 180 160 150

现金流出

职工工资 -50 -50 -52 -53 -54

维修费用 -8 -10 -11 -13 -16

经营现金流 142 130 117 94 80

N+5 年 12 月 31 日,该设备的公允价值预期为 40,000CU。

N 年 12 月 31 日,估计该设备可以 550,000CU 售出,处置成本为售价的 10%。

适用于同类投资的利率为 6%。下面涉及的单位是 1,000CU。

N 年 12 月 31 日,该设备的账面价值为:800-(800-80)×3/8=530

该设备的使用价值为:

509)06.1(

%)9040(80

)06.1(

94

)06.1(

117

)06.1(

130

06.1

1425432

公允价值减去销售费用为:550×90%=495

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 Max(509,495)=509

企业必须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为:530-509=21

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综合收益表

N 年

费用 减值损失 21

净利润

-21

其他综合收益

0

综合收益合计

-21

资产负债表

N 年 12 月 31 日

资产 不动产、厂房和设备 509

权益 留存收益 -21

5.1.7.2 减值资产的确认

企业必须在每个报告日评估是否存在资产的减值迹象。如果有的话,应当估计该项资产的可

收回金额。

无论当期是否存在减值迹象,企业必须对下列资产做年度减值测试:(1)使用年限不确定的

无形资产;(3)尚未使用的无形资产(如开发支出);(3)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

多数资产的使用价值很难估计,原因在于由该类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难以单独确认,必须将

该类资产与其归属的现金产出单元一起考虑。现金产出单元是能够单独辨认独立现金流量的

最先资产组合。

如果现金产出单元有减值迹象,企业必须确认该现金产出单元的可收回金额,并将其与该现

金产出单元的账面价值比较。如果减值测试表明该现金产出单元已减值,应当将减值损失在

组成该现金产出单元的各项资产间分配,从而减少各资产的账面价值。第 6 章将举例说明减

值损失的分配。

5.1.8 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包括:(1)现金;(2)其他企业的权益工具(股票);(3)收取现金或其他企业金

融资产的合同权利。由于金融资产包括所有的货币性资产,所以上述定义比较宽泛。

金融资产应遵守 IAS39 的相关规定,IAS39 同时规范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金融工具还包括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例如对其他企业实施控制或

重大影响的投资)不在本准则的范围。第 6 章将解释这些内容。

5.1.8.1 金融资产的分类

为了计量的目的,金融资产应分为下列 4 类:

(1)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股票和金融衍生品类)

(2)持有至到期的投资;(债券类)

(3)贷款和应收款项;(现金类)

(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其他)

第一类别的金融资产是为交易而持有的,因此具有以下特征:(1)购买的目的是在短期内出

售;(2)作为投资组合的一部分赚取短期利润;(3)是衍生工具(不是套期工具)。

持有至到期的投资是具有固定或可确定付款日以及固定到期日的金融资产(非衍生工具),

前提是企业一直持有该资产并直至到期。股票投资不包括在内。

贷款和应收款项是指具有固定或可确定付款而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是指被列入属于此类的金融资产或不属于上述三个类别的金融资产。

企业可以将金融资产指定为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这种做法只可在

初始确认时使用,并且在某些特殊情形下,特别是对于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金融资产组合才

可使用。

为避免频繁分类,IAS39 不允许在持有期间对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

重新分类。同样,如果在当年或过去两年,企业在到期日之前出售或重新分类超过可忽略金

额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则不得将此类金融资产归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2008 年金融危机后,一些政客和金融机构的代表指责,以公允价值计量为基础的金融工具

准则导致银行和保险公司在其财务报表中确认巨额损失,从而使得这些公司的相关财务指标

不再满足监管机构的特定要求。2008 年 10 月 IASB 对 IAS39 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 IAS39

允许公司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类金融资产进行重新分类,前提是

该类金融资产在短期内不再以交易为目的。

5.1.8.2 金融资产的计量

金融资产应按其公允价值加交易成本进行初始计量(不包括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

的金融资产)。

在按公允价值进行初始确认后,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取决于其分类,具体如下:

(1)持有至到期的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应按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摊余成本计量;

(2)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的权益工具投资应按成本进行计量;

(3)其他金融资产(包括不作为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按公允价值计量。

因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确认:

(1)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有关的利得或损失,确认为当期损

益;

(2)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在“其他综合收益”项下列报。

例 5-10

在资产负债表日(N 年 12 月 31 日),证券投资组合如下:

证券 面值 数量 购买日 成本 市场价值(N-1 年末) 市场价值(N 年末)

X 股票 100 20 N 年 3 月 10 日 260 250

X 股票 100 10 N-1 年 6 月 5 日 280 290 250

Y 股票 100 50 N 年 4 月 8 日 120

125

Z 股票 200 30 N-1 年 11 月 10 日 350 340 335

A 债券 1,000 10 N-1 年 8 月 25 日 1,000 99% 97%

债券:以面值的百分比列示。

N 年 12 月 31 日投资组合价值

证券 成本 上年度价值 N 年 12 月 31 日价值 变动

X 股票 20×260+10×280=8,000 20×260+10×290=8,100 30×250=7,500 -600

Y 股票 50×120=6,000 50×120=6,000 50×125=6,250 250

Z 股票 30×350=10,500 30×340=10,200 30×335=10,050 -150

A 债券 10×1,000=10,000 10×1,000×99%=9,900 10×1,000×97%=9,700 -200

合计 34,500 34,200 33,500 -700

1-若上述资产列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财务报表列表如下:

综合收益表 N 年

金融资产损失

-700

当年损失

-700

其他综合收益

0

综合收益总额 -700

资产负债表 N 年 12 月 31 日

资产 金融资产 33,500

权益 留存收益(33,500-34,500) -1,000

2-如上述资产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导致的利得或损失列报如下:

综合收益表

N 年

金融资产损失

0

当年损失

0

其他综合收益

-700

综合收益总额

-700

资产负债表

N 年 12 月 31 日

资产 金融资产 33,500

权益 留存收益 0

金融资产累计损失 -1,000

如果有证据表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发生减值(由于某类事项发生对金融资产预计未来现金

流量产生影响),以前年度在“其他综合收益”项下确认的累计损失应当从权益转至当年损益。

假定金融资产分类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假设 2)。在 N+1 年,有证据表明 X 股票发生减

值,减记至 6,200CU(由于 X 公司发生严重的财务困难)。从而导致 X 股票的累计损失为

500CU(7,500-8,000),该项金额需转至当年损益。假定其他证券的公允价值在 N+1 年未发

生变动,N+1 年的财务报表列报如下:

综合收益表

N 年

金融资产损失 6,200-8,000 -1,800

当年损失

-1,800

其他综合收益

对已确认为当期损益的损失进行重分类调整 8,000-7,500 500

综合收益总额

-1,300

资产负债表

N 年 12 月 31 日

资产 金融资产(33,500-1,300) 32,200

权益 留存收益 -1,8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累计损失

-1,000+500 -500

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是指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减去偿还的任何本金加上或减去任何摊

销额。金融资产的摊销额是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融资费用(即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

日可收回金额之间的差额)在截止至到期日的期间内进行分摊。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在于其存续期间的未来现金流量(现金收入或现金支出),贴现

为该金融资产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例 5-11

N 年 1 月 1 日,E 公司发行债券:面值 100CU;利率 6%;到期日 N+9 年 12 月 31 日;发行

价格 94CU。发行日,H 公司购买了 100 份债券,每份债券的交易成本为 2CU。该债券被归

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H 公司债券投资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如下:

N 年年初 N 年末至 N+8 年末 N+9 年末

现金流入/流出 -9,600 600 10,600

9,600=100×(94+2)

金融资产的实际利率计算如下:

%56.6)1(

600,10

)1(

600600,9

10

9

1

kkkt

t

利用该利率(6.56%)计算的摊余成本如下:

日期 财务收入 利息 债券折价的摊销 摊余成本

(I)=(IV)×6.56% (II) (III)=(I)-(II) (IV)

N 年初

9,600

N 年末 630 600 30 9,630

N+1 年末 631 600 31 9,661

N+2 年末 634 600 34 9,695

N+3 年末 636 600 36 9,730

N+4 年末 638 600 38 9,769

N+5 年末 641 600 41 9,809

N+6 年末 643 600 43 9,852

N+7 年末 646 600 46 9,899

N+8 年末 649 600 49 9,948

N+9 年末 652 600 52 10,000

400

630=9,600×6.56%;9,630=9,600+30;631=9,630×6.56%。如此反复计算

H 公司债券的会计核算如下:

综合收益表

N 年 N+1 年 N+9 年

收入

630 631 652

净利润

630 631 652

其他综合收益

0 0 0

综合收益合计

630 631 652

资产负债表

N 年末 N+1 年末 N+9 年末

资产 债券 9,630 9,661 10,000

权益 留存收益 630 1,261 6,400

6,400=630+631+634+……+652

5.1.8.3 套期会计

对具有风险的资产和负债可以进行套期保值。企业可以对与确定承诺和未来交易相关的风险

进行套期保值。IAS39 涵盖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确认与计量的具体规范。

套期工具,是指企业为进行套期而指定的、其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可抵消被套期项

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衍生工具或金融负债。

IAS39 将套期关系分为以下三类:(1)公允价值套期;(2)现金流量套期;(3)境外经营净

投资套期。

1-公允价值套期

公允价值套期,是对资产、负债和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的公允价值的变动风险进行套期。公

允价值套期列举如下:(1)公司通过签订利率互换合约(浮动利率与固定利率互换)以抵消

固定利率借款公允价值的变动风险;(2)公司可以通过购买期权(卖出期权)以抵消证券市

场价格下跌的风险;(3)公司可以通过赊销石油期货以抵消价格变动的风险。

在公允价值套期下,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的变动应计入当期损益。由于套期工

具和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变动方向是相反的,所以,只有未进行套期的风险才会对损益产

生影响。

例 5-12

H 公司持有 100 股 X 股票,公允价值为每股 700CU。为规避股票价格可能下降的风险,H

公司购买了 100 份 X 股票的卖出期权,购买该股票期权的成本为 2,000CU,行权价格为每

股 680CU。假定 X 股票价格跌至每股 650CU,从而使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增加到 4,600CU。

(这里看跌期权的公允价值由其交易市场确定。)

H 公司同时确认:

股票损失:100×(700-650)=5,000CU;套期工具(卖出期权)利得:4,600-2,000=2,600CU。

对利润的净影响仅为-2,400CU。这一金额反映了套期的部分有效性。对资产负债表和综合收

益表的影响如下:

资产负债表

N 年 1 月 1 日 变动

资产 股票 70,000 -5,000

负债 卖出期权 4,600 -2,600

权益 留存收益 0 -2,400

综合收益表

N 年

费用 股票损失

2,400

净利润

-2,400

其他综合收益

0

综合收益合计

-2,400

2-现金流量套期

现金流量套期,是指对已确认资产、负债或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的现金流量变动进行套期。

现金流量套期列举如下:(1)公司通过签订利率互换合约(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互换)以抵

消因浮动利率借款而产生的利息支付的变动风险;(2)公司可以通过卖出货币远期合同以抵

消汇率的变动风险。

在现金流量套期下,基本原则是在同一会计期间确认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现金流量的利得

或损失。同时,在每个报告日:(1)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属于有效的部分,应当直接确认为

权益;(2)只将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属于无效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当与被套期项目相关的现金流量发生时,应将初始直接计入权益的相关利得或损失转出,计

入当期损益。

例 5-13

S 公司从国外客户收到价值为 100,000USD 的订单。这笔交易将在 N+1 年 3 月 21 日发生。

为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S 公司卖出 100,000USD 的远期外汇合约(汇率 1USD=2CU)。

N 年 12 月 31 日,汇率为 1USD=1.8CU。套期工具利得为 20,000CU(即 100,000×(2-1.8)),

完全抵消了预期交易的损失。该利得直接计入权益。

N+1 年 3 月 31 日,交易发生。汇率为 1USD=1.85CU,将收到的美元转换成 CU。调整套期

工具的利得并将其转出计入损益。对利润的总影响为 15,000CU。(即 100,000×(2-1.85))。

对资产负债表和综合收益表的影响如下:

资产负债表

N 年 12 月 31 日 N+1 年 3 月 31 日

资产 套期工具 20,000 0

权益 现金流量套期利得 20,000 0

留存收益 0 15,000

综合收益表

N 年 N+1 年

收入 现金流量套期利得 0 15,000

净利润

0 15,000

其他综合收益 现金流量套期利得 20,000

重分类调整

-20,000

综合收益合计

20,000 -500

N+1 年重分类调整的-20,000 为减掉去年的收入,两年总计现金流量套期盈利 15,000。

5.2 负债

负债可以定义为:“企业在过去业务中发生的现实义务,偿还负债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

出”。具体来说,负债是公司利用除纯粹所有权(股权)融资工具外的其他工具融资时所产

生的。大部分负债产生于债券工具的发生,以及贷款和契约的订立。这些事件可能会由于公

司的经济活动或法律义务而发生。

企业的应付账款或因赊销而发生的其他应付款就是因契约产生的负债的例子。由债务工具所

产生的负债包括债券的发行。公司还会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筹集资金。

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也称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

到期的负债,非流动负债的期限超过一年。

某个项目要被认定为负债,所列的全部条件都必须满足,如果有一项或多项条件不满足,那

么它就要被单独分类。例如,一个事件不能满足负债的必要条件,那么它就会被归于“或有

负债”之中。另外,有一些债务工具具有权益的特性,这种情况下,它们就会被认定为混合

证券,而非纯债务。因此,分析者必须认真辨认负债的性质以确定其中的含义。

对于短期债务或流动负债来说,负债的现值和清偿债务时需付的现金流是一致的。因此,它

们会以现值或实际清偿价值进行记录,但是我们在记录长期负债时就遇到了问题,我们会用

债券代表长期负债。

5.2.1 债券

债券有两种偿付义务,一种是债券本金或到期价值的偿付,到期价值又称作债券的票面价值;

另一种是定期支付,称作利息,占票面价值的一定比例。这一比例称作票面利率,利息偿付

的周期性决定了利息的偿付期间。

在很多情况下,债券以不同于票面价值的价格发行,当价格或现金收益高于发行价格时,我

们将其差额称作“溢价”;如果现金收益低于发行价格,其差额称作“折价”。溢价或折价会在

债券的到期期限内进行摊销,溢价将会冲减利息费用,而折价会增加利息费用。

ISA39 规定,应采用固定的利率(该利率为将债券存续期间贴现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

率)将溢价或折价在债券存续期间摊销。当年的利息费用等于市场利率乘以债券的期初余额。

利息费用与实际利息支出的差额即为溢价或折价的摊销。这种方法被称为“实际利率法”。我

们已经在 5.1.8.2 中描述过债券折价(例 5-11 中,债券发行价格为 94CU,小于其票面金额

100CU),下面来看一个债券溢价的例子。

例 5-14

某公司发行价值 8,000,000CU 的 5 年期债券(8,000 张面值 1,000CU 的债券),票面利率为

8%,从 N 年 1 月 1 日起按年支付利息,每张债券以 1,050CU 的价格发行,并会按照 1,000CU

的面值偿还本金。

首先计算实际利率。该利率是使得公司已收现金与未来支付的现值相等的利率(也称作到期

收益率)。利用公式计算可得到实际利率 k=6.7875%。

5432 )1(

000,640,8

)1(

000,640

)1(

000,640

)1(

000,640

1

000,640050,1000,8

kkkkk

债券溢价是 8,000×(1,050-1,000)=400,000CU。摊销如下所示:

日期 利息费用 利息支付 债券溢价摊销 摊余成本

(I)=(IV)×6.7875% (II) (III)=(I)-(II) (IV)

N 年初

8,400,000

N 年末 570,150 640,000 -69,850 8,330,150

N+1 年末 565,409 640,000 -74,591 8,255,559

N+2 年末 560,346 640,000 -79,654 8,175,905

N+3 年末 554,940 640,000 -85,060 8,090,845

N+4 年末 549,155 640,000 -90,845 8,000,000

2,800,000 -400,000

财务报表影响列示如下(1,000CU):

资产负债表

N 年初 N 年末 N+1 年末 N+5 年初

资产 现金 8,400 7,760 7,120 -2,800

负债 应付债券 8,400 8,330 8,255 0

权益 留存收益 0 -570 -1,135 -2,800

综合收益表

N 年 N+1 年 N+4 年

费用 利息费用

570 565 549

净利润

-570 -565 -549

其他综合收益

0 0 0

综合收益合计

-570 -565 -519

(从折价和溢价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摊余成本相当于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后债券需要支付

的余额,计入资产负债表;利息费用相当于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债券利息,计入综合收益

表;利息支付是实际支付的现金流;摊销反映两者之差。)

发行债券或债务时可能产生相关成本。这些成本被作为递延费用并予以摊销。这些成本不能

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因此不能确认为资产。如果该项成本很少,也可以直接计入当

期损益。

5.2.2 复合证券

金融创新产生了许多兼有纯债务和纯权益特性的金融工具,我们称其为复合证券。这些复合

证券既不是纯负债工具也不是纯权益工具,其中两种主要形式为可转换债券和附有可分离认

股权证的负债。

5.2.2.1 可转换债券

可转换债券指持有者有权在未来某一时间将其转化为普通股的债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主要

目的是为了降低财务费用或减少对股权的稀释。

IAS32 将可转换债券归类复合金融工具一类,并且强调必须根据金融工具的特点将其归入适

当类别,在负债和股东权益间分配。IAS39 要求将扣除金融工具权益部分的剩余价值单独确

认为负债。

例 5-15

N 年 1 月 1 日,A 公司发行 10,000 份可转换债券(面值为 1,000CU,票面息率为 7%),债

券的发行价格为 1,000CU。N+4 年 12 月 31 日,该债券以面值赎回。债券到期前,期权持有

者可以每份债券换取 A 公司 2 股股份。按年付息。无转换权的类似债券的实际利率为 8%。

该复合金融工具的负债部分的公允价值等于以实际利率贴现的无转换权的类似债券的现值。

计算如下:

600,9)08.1(

700,10

)08.1(

700

)08.1(

700

)08.1(

700

08.1

7005432

权益部分等于发行价格减去负债部分的公允价值:10,000-9,600=400。下面报表的单位为

1,000CU。

资产负债表

N 年 1 月 1 日

资产 现金 10,000

负债 应付债券 9,600

权益 可转换权益 400

5.2.2.2 附有认股权证的债券

附有认股权证的债券是可转换债券的一种形式。此种情况下,债券发行时附有认股权证,认

股权证给予其持有者在未来某一期间以事先确定的价格购买普通股的权利。

例 5-16

N 年 1 月 1 日,B 公司发行 10,000 份附有认股权证的债券(面值为 1,000CU,票面息率为

7%),债券的发行价格为1,000CU。N+4年12月31日以面值赎回,权证持有者可以每股300CU

的价格购买 1 股 B 公司的股票(股票面值为 200CU)。无转换权的类似债券的实际利率为

8%。

该复合金融工具的负债部分,即可转换债券的公允价值,等于以实际利率贴现的无转换权的

类似债券的现值。计算如下:

600,9)08.1(

700,10

)08.1(

700

)08.1(

700

)08.1(

700

08.1

7005432

认股权证的价值即为 400CU,下面报表的单位为 1,000CU。

资产负债表

N 年 1 月 1 日

资产 现金 10,000

负债 应付债券 9,600

权益 可转换权益 400

5.2.3 表外融资协议

公司会有一些因法律或契约义务产生的债务,但这些债务又不能完全符合负债的要求。当这

些债务是由融资引起的,我们称其为表外融资协议。表外融资协议有时会对公司整个融资的

良性循环产生不良影响,分析者应该对这种影响提起注意。

租赁协议就是一种表外融资协议,我们会在 5.2.4 中介绍租赁会计。在这里,我们来研究一

些不十分常见的表外融资协议。

5.2.3.1 附追索权的应收账款或销售

附追索权的应收账款或销售被称为证券化或证券化的变形。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将应收账款

出售给另一方或一个代理人,代理人指购买账面债务和收款权的独立个体。通过这种方法公

司可以立即收回现金。然而,在附有追索权的情况下,如果有违约的情况发生,公司必须偿

还买方应收账款的交易价值和期间的利息费用。这些内容在报表的附注中加以记载和说明。

当违约事件发生时,交易就会被撤回,利息费用就会直接计入综合收益表中。

由于这种交易受到广泛欢迎,所以 IAS39 规定只有当企业完全失去对某种金融资产的合约

控制权时,才能将它从资产负债表中删除。因此,IAS39 建议,当公司将有追索权的应收账

款售出时,流动负债和现金资产应该同时增加。因为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仅仅相当于以

应收账款为抵押的贷款。

5.2.3.2 产品融资协议

产品融资协议是某一公司(发起方)为另一个公司(融资方)购买存货,后者同意在以后的

某段时间购买此存货。后者不仅会支付此存货的成本费用,而且会支付融资费用和存货的保

管费用。有时,公司间会签订一个销售和回购协议。这样对融资方来说,存货就会被当作抵

押品以获得融资。

产品融资协议的回购分为四个步骤:(1)发起方将存货卖给融资方以获得销售货款,同时它

同意在未来以事先确定的价格(包括保管费用和融资费用)回购存货;(2)融资方会以此存

货向银行进行融资;(3)融资方向发起方汇出贷款,发起方用这些贷款偿付其他债务;(4)

当发起方获得正常的资金时将会从融资方回购存货。

对融资方来说,尽管存货名义上转让给了它们,但是它们应该提供一个附注表示它们是以发

起方的名义保管存货的,所以当计算融资方的存货时,这项应该被剔除,且认定为发起方的

存货。

5.2.3.3 必付合约或项目服务合约

除 5.2.3.2 提到的产品融资协议外,公司也会为长期获取原材料而签订合约。ISA32 将其确

认为公司的长期负债,并将其定义为即使商品尚未发出,商品的买方为了获取该商品仍然同

意定期地支付固定或最小数额的款项的行为。

这通常源自于能够生产产品的某个项目的项目融资协议。然后,生产商用这些合同作为抵押

获得融资。尽管这些协议可以获取长期的资金,但实际上它们并不会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

所以分析者在计算债务权益比率或做类似的分析时应该注意把这种协议列在债务之中。必付

协议的一个变形是项目服务协议,是为了获得项目融资协议所提供的服务而签订的。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买方公司要将此类合同确认为长期合同并在附注中加以披露。

5.2.4 租赁

租赁被认为是最普遍的表外融资方式,IAS17 涵盖了租赁会计的内容。租赁是指在约定的期

间内出租人向承租人让渡使用资产的权利以获取租金的协议,此资产的所有权归属于出租人。

广义上说,存在两种租赁形式,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融资租赁充分地将与资产所有权相关

的所有风险和报酬转移,包括闲置风险和荒废风险。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条件,则称之为经营

租赁,融资租赁又称为资本租赁。

5.2.4.1 经营租赁

如果资本租赁的条件没有被满足,我们则称这样的租赁为经营租赁。准则规定经营租赁不需

要资本化,租赁获得的租金被称作定期付款,并在综合收益表中确认为费用。

5.2.4.2 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将与资产所有权相关的全部风险和收益全部转移给承租方的租赁形式,例如:(1)

承租方在租赁期的最后成为资产的所有者(分期付款购买);(2)承租方拥有以足够低的价

格购买资产的权利,所以在合同的起始期,有理由确定选择权会被执行(有购买权的租赁);

(3)租赁期大约等于资产使用的经济寿命;(4)全部租赁费用大于资产的价值。

融资租赁的标准如下:

(1)出租方(制造商、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通常等于资产使用的经

济寿命)将资产交给承租方使用;

(2)承租方承诺在合同到期日支付租赁费用;

(3)承租方会在合同到期时或期间任何时候向出租方以事前协定的价格(或租赁合同中仍

未支付的款额)回购资产。

5.2.4.3 融资租赁中承租方的会计处理

融资租赁可以看作是借款的一种替代形式,因为承租方本来可以采取借款的方式自己购买资

产。从经济角度看,融资租赁是相当于贷款的融资形式。

根据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原则看,其财务报表在采取贷款或采取融资租赁的情况下应该是

一致的,然而若使用经营租赁则情况就不同了。

例 5-17

两个企业 A 和 B 要使用两种同样的机器,价值 100,000CU,可使用的经济寿命为 5 年。A

企业在第 N 年的 1 月 1 日以 8%的利率借款 100,000CU,每年的还款额为 25,046CU(其中:

本金 17,046CU,进行了贴现处理;利息 8,000CU=100,000×8%)。B 企业签订了一个 5 年的

租赁协议,每年的租赁费用为 25,046CU。若 B 企业不将此项资产计入资产负债表中,那么

两个公司的财务报表状况如下:

A 公司第 N 年 12 月 31 日的资产负债表:

金额

资产 设备:100,000-20,000 80,000

负债 借款:100,000-17,046 82,954

B 公司第 N 年 12 月 31 日的资产负债表:

金额(经营租赁)

资产 设备 0

负债 借款 0

A 公司第 N 年的综合收益表:

金额

费用 折旧

20,000

利息

8,000

净利润

-28,000

综合收益合计

-28,000

B 公司第 N 年的综合收益表:

金额

费用 租金

25,046

净利润

-25,046

综合收益合计

-25,046

为了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有必要将资产计入承租方的资产负债表中,例如将承租人看作

所有者对资产进行处理。

最后 B 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融资租赁)如下:(与实际借款的 A 公司的情况一致)

B 公司第 N 年 12 月 31 日的资产负债表:

金额

资产 设备:100,000-20,000 80,000

负债 借款:100,000-17,046 82,954

B 公司第 N 年的综合收益表:

金额

费用 折旧

20,000

利息

8,000

净利润

-28,000

综合收益合计

-28,000

因此融资租赁应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1)合同执行的起始期

将资产以其公允价值资本化(看作承租方未来购买资产的成本);相应地,在会计分录的另

一侧以同样的金额作为对出租方的欠款(负债)进行列示。

(2)未来的付款阶段

利息;负债的还款额。

明细分类需要以合同的内含利率(实际的精算利率)进行计算,例如使付款的现值等于合同

开始执行时公允价值的利率。

(3)每个会计年度的期末

将资产以其可预测的经济使用寿命进行折旧,那么无论选择什么融资方式(租赁或贷款),

综合收益表的记录都是一致的。

所有承认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机构都赞成在承租方的资产负债表中将融资租赁的标的物进

行资本化处理,在 IASB 和 FASB 中这一方法是必须的。另一方面,对会计在法律上有更高

解释的国家偏好于另一种方法。

财务分析的结果:没有将租赁资产计入资产负债表的企业低估了固定资产和负债。因此,需

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即把未支付的租赁费用的现值(租赁费用的现值并非租金费用本身,因

为后者包括利息)加入到租赁双方的资产负债表中。实际上,大多数公司都会将融资租赁资

本化。

5.2.5 借款费用

建造资产往往通过借贷进行融资,这就产生了以下问题:相关借款费用是否应被计入资产成

本或是发生时计入费用?(这部分内容在 IFRS 上作为资产项目。)

有人认为借款费用应被资本化,理由是它们构成了资产成本的一部分,比如人力成本和原材

料耗费。相反地,某些人注意到如果将借款费用资本化,那么两种相同资产的成本就会不同,

取决于资产的取得是通过债务融资还是权益融资的方式。这也违背了资产价值与融资方式相

独立的基本原则。

国际会计准则在上述两个立场上经历了长时间的争论。IAS32 规定,在建造“符合”资产过程

中产生的借款费用必须资本化,确认为资产成本的一部分。与“不符合”资产定义相关的借款

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费用。

5.2.5.1 资本化的条件

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是指那些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到预定使用或者可出售

状态”的资产,例如:(1)不动产;(2)生产周期相当长的设备项目;(3)需要相当长时期

才能达到可出售状态的存货。

借款费用是所有与借款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利息和借款溢价或折价的摊销。只有在建造期

间发生的借款费用才可以被资本化。借款费用可资本化的期间从第一笔建造支出发生开始,

于资产达到预定使用或可出售状态时终止。

5.2.5.2 符合资本化的成本计算

如果资产建造是通过专项借款完成的,那么符合资本化的成本就是发生在建造期间的实际借

款费用,减去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投资收益。

例 5-18

为了建造一座大楼,某公司借款融资 10,000,000CU。大楼从 N-1 年 1 月 1 日开始建造,至 N

年 3 月 31 日建造完成。N-1 年的建造费用(不包括利息)是 10,000,000CU,N 年的建造费

用为5,000,000CU。N-1年、N年、N+1年与N+2年的借款费用分别是600,000CU、400,000CU、

300,000CU、150,000CU。建造中不急需的一部分资金被投资于具有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

在 N-1 年产生了 100,000CU 的收益。

据此,可得下表:

N-1 N N+1 N+2

借款费用 600,000 400,000 300,000 150,000

投资收益 -100,000

符合资本化的成本 500,000 100,000 0 0

计入费用的成本 0 300,000 300,000 150,000

N 年符合资本化的成本 100,000=400,000×3/12

该建筑物的成本计算如下:15,000,000+(500,000+100,000)=15,600,000CU。

在没有专项借款的情况下,可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可参考该企业建造期间未偿清借款的加权平

均成本确定。该比率适用于当期资本平均成本的计算。当然,资本化的费用不应该超过发生

的实际成本。

现在我们假设不需要追加借款,企业已经通过融资开始工程建造。在建期间的为偿清借款金

额如下:

金额

利率

借款 A 3,000,000

6%

借款 B 4,000,000

7%

借款 C 2,000,000

8%

9,000,000

在 N-1、N、N+1、N+2 各年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分别是 300,000CU、500,000CU、600,000CU、

600,000CU。

因此,加权平均利率是 6%×(3/9)+7%×(4/9)+8%×(2/9)=6.89%

资产平均成本是:

N-1 年:(0+10,000,000)/2=5,000,000CU;N 年:(10,000,000+15,000,000)/2=12,500,000CU

(这里的资产平均成本,是计算该年与上一年建造成本的平均值。)

可能会被资本化的最大数额:

N-1 年:5,000,000×6.89%=344,500CU;N 年:12,500,000×6.89%×(3/12)=215,312CU

最终得出:

N-1 N N+1 N+2

借款费用 300,000 500,000 600,000 600,000

投资收益 0 0 0 0

符合资本化的成本 300,000 215,312 0 0

计入费用的成本 0 248,688 600,000 600,000

(N-1 年,可能会资本化的最大数额 344,500>实际发生费用 300,000)

因此,大楼的建造成本是:15,000,000+(300,000+215,312)=15,515,312CU。

5.2.6 退休福利

雇主除了要向雇员提供常规的工资以外,还要向其提供其他各种福利,其中主要的一种就是

退休福利。退休福利是在雇员退休时,雇主向其提供的一种福利,这一福利可以直接由雇主

进行管理,也可以通过养老基金进行管理。两种情况下,都会使雇主形成持续的负债,公司

必须支付这笔费用。由于此项费用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所以被归为公司的长期负债。

退休福利大致可以分为养老金和其他的退休后福利。养老金和其他福利在很多国家都是法定

的。许多福利都是以雇员在退休时所作的工作、年龄和报酬为基础的,所以公司必须在财务

报表的编制上做出系统的安排对它们进行确认。IAS19 广泛地解释了雇员福利的问题。

5.2.6.1 养老金

养老金计划有两种形式:

(1)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雇主的义务由雇员退休时的工作年限、工资水平等来确定,基金

或雇主有义务给付所承诺的全部福利金额,无论基金里是否有足够的资产;

(2)设定提存计划,是指退休福利由向基金中交付的资金和所累积的投资收益共同确定,

基金或雇主没有进一步的义务。

对于设定提存计划,当期投入的资金应披露。然而,也建议对每项计划进行描述。

对于设定收益计划,需进行详细披露,内容包括:每项计划的描述;所涉及的雇员的描述;

用于确认实际收益和损失的政策;资产负债表中披露的相关资产和负债的对账表,包括完全

无法确定的部分不能确定的负债现值、资产的公允价值、资产负债中仍未确认的成本;报告

期的变动和调整的对账表;资产所带来的实际收入额;对主要精算假设的描述。

5.2.6.2 除养老金外的退休后福利

一些雇主会提供除养老金外的其他福利,其中的主要形式是医疗保险,相应负债的估算与养

老金中的方法一致。然而,由于人寿命的不断延长和医疗成本的增加,公司还需对此作更多

计划。

ISA19 提供了四个除养老金外的福利项目:(1)短期员工福利包括医疗费用、交通费用等;

(2)其他长期福利计划包括长期伤残津贴;(3)离职福利;(4)权益补偿计划包括虚拟股

票获取权计划。

IAS19 所要求的大部分披露都与养老金计划下的相似。因此,为了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分析

者必须研究假设条件并估计其对未来收益的影响。

5.2.7 所得税

公认会计原则并不涉及所得税的计算或纳税规划,所以当我们谈到所得税的时候,都是指在

资产负债表和综合收益表中对税费的处理。所得税会计中一些收入和费用项目的确认时间与

税收实际发生时间不完全一致,由此产生的差异我们称之为暂时性差异,IAS12 对这些问题

进行了解释。

5.2.7.1 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

例 5-19

一个设备的获取成本是 100,000CU,折旧年限是其使用寿命(3 年),但税法规定的最短折

旧年限是 5 年。该设备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计算如下:

年份 0 1 2 3 4 5

计税基础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账面价值 100,000 66,667 33,334 0 0 0

暂时性差异 0 13,333 26,666 40,000 20,000 0

暂时性差异分两个类别: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未来期间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时,会导致产生应纳税所得

额;(重估或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2)可抵暂时性差异,则会导致未来的可抵扣金额。(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上例中,在 1 至 3 年中折旧费超过应税时扣减的折旧费用的差额,可在未来的年限中从纳税

利润中扣减,将导致第 4 年和第 5 年应纳税额减少,因此形成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

例 5-20

资产负债表中金额为 120,000CU 的研发费用被确认为资产,由于纳税的原因,这些成本只

能在发生时从应纳税利润中扣减。假设这些成本已经被扣减,计税基础为零,因此暂时性差

异为 120,000CU。由于这将导致未来税收的增加(研发费用的摊销是不可抵扣纳税项目),

所以称作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导致税收支出增加,所以被确认为负债)。可抵扣

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导致税收支出减少,所以被确认为资产)。递延所得税收

借方的另一个来源是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

例 5-21

看下面的表格,假设可抵扣亏损在未来的 3 年中可以从应税利润中扣减。

年份 1 2 3 4 总计

利润损失 -1,000 800 600 500 900

应税利润 0 0 400 500 900

第 1 年的可抵扣亏损导致第 2 年和第 3 年的应税利润的减少。第 2 年的应税利润为 0。第 3

年的应税利润为 400CU。

5.2.7.2 递延所得税的计算

计算递延所得税是将公司的税率应用于所有的暂时性差异。

回顾例 5-19,假设税率是 30%。

年份 0 1 2 3 4 5

计税基础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账面价值 100,000 66,667 33,334 0 0 0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0 13,333 26,666 40,000 20,000 0

递延所得税资产

4,000 8,000 12,000 6,000 0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变动 4,000 4,000 4,000 -6,000 -6,000

为了更好地理解递延所得税的性质,我们假设每年的折旧和税前利润(EBDT)为 150,000CU。

这样,每年实际应纳税金额计算如下:

折旧和税前利润 150,000

折旧(可抵扣减金额) -20,000

应税利润 130,000

实际所得税支付=130,000×30% 39,000

如果折旧完全可以当作应税扣减额而被扣除,那么税额计算如下:

年份 1 2 3 4 5

折旧和税前利润 150,000 150,000 150,000 150,000 150,000

折旧 -33,333 -33,333 -33,334 0 0

税前利润 116,667 116,667 116,667 150,000 150,000

所得税费用 35,000 35,000 35,000 45,000 45,000

因此实际上所得税支付分以下两部分:

年份 1 2 3 4 5

实际所得税支付 39,000 39,000 39,000 39,000 39,000

当期所得税费用 35,000 35,000 35,000 45,000 45,000

递延所得税 4,000 4,000 4,000 -6,000 -6,000

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所用的税率应采用暂时性差异消失后(如资产已收回或负债已清

偿)的税率,这一方法叫做债务法。

5.2.7.3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取决于资产负债表中余额(资产或负债)的性质,根据 IAS12 的规

定:

(1)除了商誉摊销而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之外,其他的都要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当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

纳税所得额为限。

一般而言,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计入当期损益。但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

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

例 5-22

一个账面价值为 100,000CU 的资产被重新估价为 400,000CU,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 30%,

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重估价的差额直接被确认在权益项下,相应的递延所得税(90,000CU=

(400,000-100,000)×30%)需从重估价的差额中扣除。

重估价后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资产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不动产、厂房和设备 400,000 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 90,000

权益

股本 100,000

重估价准备 210,000

总计 400,000

400,000

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因为会导致未来支出增加;重估盈余=(400,000-100,000)-90,000。

5.3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也称为净资产)代表公司资产成果扣除所有由非所有者拥有的权益的部分。由

以下几部分构成:

(1)优先股:在股利分配和股利偿清上享有优先权,但是在某些方面的权利却受限;

(2)普通股:以票面价值进行记录;

(3)资本公积或资本溢价账户:代表了在股票发行过程中股东所支付给公司的超过票面价

值的数额;

(4)留存收益:代表了公司活动所创造的未分配的企业盈余,总体上包括公司日常业务行

为和日常的资本行为;

(5)库藏股:代表公司回购的股权;

(6)其他调整:包括针对员工持股计划和汇率变动的调整等。

5.3.1 股本的发行

股本是不向购买者(股东)分配的合法资本。如果股东支付的价格超过股本的账面价值,那

么超额部分应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账户,这部分资金在不同情况下会根据规定分配给

股东。

例 5-23

某公司发行了账面价值为 100CU 的股票 1,000 股,发行价格为 250CU。

资产负债表列示如下:

资产 现金:1,000×250

250,000

所有者权益 股本:1,000×100 100,000

资本公积 150,000

这些由新投资者带来的资本增量应该明确地区分于由留存收益形成的资本增量。

例 5-24

某公司拥有资本 100,000CU(1,000 股,账面价值为 100CU),留存收益为 500,000CU。公司

打算通过留存收益增加资本 300,000CU。

变动前的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 股本

100,000

留存收益

500,000

600,000

变动后的所有者权益:

金额 变动

所有者权益 股本 400,000 +300,000

留存收益 200,000 -300,000

600,000 0

值得注意是上述交易纯属虚构。该公司并没有收到任何投入的资金,其净资产保持不变

(600,000CU)。

5.3.2 股票回购和库藏股的再发行

库藏股是公司已经发行,而后又被公司收回的股票,直到它重新被发行或注销才能从资产负

债表中删除,这不会减少已发行的股票数量但会减少发行在外的股票数量。

根据 IAS32 的规定,库藏股不能作为资产确认,应作为权益的减记项。然而,由库藏股出

售或注销而导致的利得或损失不应在利润表中确认。由于库藏股回购或再出售而导致的库藏

股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差额应直接计入权益。

例 5-25

X 公司的股本中包括 100,000 股,股份面值为 100CU。N 年,X 公司以每股 300CU 回购 10,000

股股份,N+1 年,以 330CU 将这 10,000 库藏股再出售。

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如下:

(单位:1,000CU)

资产负债表

N-1 年末 变动 N 年末 变动 N+1 年末

资产 现金

-3,000 -3,000 +3,300 300

权益 股本 10,000 0 10,000 0 10,000

所有者权益 库藏股

-1,000 -1,000 +1,000 0

留存收益 -2,000 -2,000 +2,230 300

综合收益表 N 年 N+1 年

净利润

0 0

其他综合收益 出售库藏股收益 0 300

综合收益合计 0 300

5.3.3 股利的会计处理

股利是公司周期性地分发给股东的盈余。对优先股来说,可能存在股利累积的特性。只有当

董事会宣布分发股利或股东的全体会议做出决定时,股利才成为负债。在这之前,公司没有

义务支付股利。

关于股利,有三个重要的日期:股利宣告日、股权登记日、股利支付日。股利宣告日是指股

利正式形成公司负债的起始日期;股权登记日会确定哪些人有权获得股利;股利支付日是公

司向股东正式支付股利的时刻。

除了现金,股利还会以其他形式发放,主要有财产股利、清算股利、股票股利。

如果股利是以现金的形式发放,那么处理起来非常简单。支付义务一旦确定,就将记录为短

期负债。在真正支付时,贷记现金,借记短期负债(应付股利)账户。

如果以某种资产而非现金的形式发放,我们称之为财产股利。由于股利被预期反映资产的公

允价值,那么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将由留存收益进行调整。

清算股利不是现有红利的分配,而是所有者部分权益的归还。它们可以得到部分资本公积或

留存收益的清偿。

例 5-26

某公司想要减少超过融资需求的资本量,决定向 10,000 股发行在外,账面价值 100CU 的股

票发放 40CU 的清算股利。

资产负债表列示如下:

金额 变动

资产 现金:-(10,000×40) -400,000 -400,000

所有者权益 股本 600,000 -400,000

结果导致,股票的账面价值降至 60CU。

这种交易要明确区别于资本减少,后者是由弥补累计损失造成的,不会导致资本的偿还。

例 5-27

某公司累计损失为 400,000CU,公司决定减少相应的资本,在此之前,资本总额为

1,000,000CU。

资产负债表列示如下:

资产负债表

金额 变动

资产 现金 0 0

所有者权益 股本 600,000 -400,000

累计损失 0 +400,000

股票股利不被认为是利润的分配,因此不会被确认为负债。(也就是股份的分割)

5.3.4 留存收益的其他变动

留存收益代表了未被分配且归属于股东的盈余。与股本和资本公积等代表已投资本的项目不

同,留存收益来自于盈余。

IAS8 规定,下列事项应对留存收益做出相应调整:(1)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应该通过调整留

存收益期初余额的方式予以报告,并应调整可比期间相关信息,无法调整的除外;(2)任何

源自于会计政策变更且追溯至以前的调整项目,应该调整留存收益期初余额,并应调整可比

期间相关信息,无法调整的除外。

留存收益同样也受到董事会决定的影响。任何从留存收益中挪动的资金最后必须归还到留存

收益账户。如 5.3.2 所述,股票回购会导致留存收益的变动。因此,我们发现除了贷方余额,

仍存在其他交易会影响留存收益账户。

5.4 准备金

准备金通常被定义为时间和金额不确定的负债。

5.4.1 准备金确认的条件

根据 IAS37,当且仅当公司拥有来源于过去事件的现有义务时准备金才会被确认。

此项义务是可以法定的,也可以是契约的,法定义务来自于法律或是合同,契约性义务是公

司某种行为的结果。此类义务存在于如下情况:(1)公司通过以往的实践、公布的政策或特

定的报表指出它将会承担某项义务;(2)导致其他方面产生了某种预期。

形成准备金的时间必须是已经发生的,也就是说公司不会对未来或假定的事件设定准备金。

特别地,公司为将来的经营损失制定准备金是不允许的。

针对重组成本的准备金有一些特定条件。根据 IAS37,管理层或董事会的重组决定本身不足

以创建一项准备金,还必须同时满足如下条件:(1)公司拥有详尽的计划;(2)公司已经开

始实行计划;(3)与计划的关联方开始了沟通。

这些原则在英美国家中适用,但在其他国家,并未严格规定准备金的确认条件。为未来或假

设的情形计提准备金是很普遍的,这也被视为盈余管理的一种工具。通常来说,在盈利较好

的年份计提准备金,在盈利较差的年份予以冲回。

在一些国家,法律本身授权公司无条件地确认准备金,从而产生了一些秘密准备金,对于分

析者来说很难对这种准备金进行识别,因为它们不应该被确认为负债,而是所有者权益的一

种。当分析者处理来自外国公司的财务报表时,应该注意这些区别。

5.4.2 或有负债

当确认准备金的必要条件未被满足时,公司形成了一项或有负债。或有负债不进行会计记录,

这特别意味着他们不会对收益产生影响。或有负债只在会计账户的附注中进行标注。

或有负债的一个例子就是由母公司给予子公司的担保以确使其获得银行贷款。只要子公司支

付利息并且同意还款,那么确认准备金的条件就不满足,母公司也只会在会计账户的附注中

对此担保进行披露。当然,如果子公司的财务状况恶化,则有必要确认准备金。

因此对会计附注的审查对确认准备金中未涉及的潜在风险是很有用处的。

第 6 章 企业合并

企业合并所涉及的企业包括:处于合并过程中的企业和已经完成合并的企业。这一行为通常

被称为兼并、收购、接管等。这些企业合并行为使得金融分析师的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

企业合并本身是公司重组的一个分支。公司重组可能会有很多目的,但是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从长期来看,公司重组应该比不进行此项变革带来更高的股东价值。

6.1 兼并和收购

兼并与收购在性质上有着显著的不同。兼并是指一家公司通过向被兼并公司的股东支付现金

或者发行证券的方式得到其全部净资产的行为。收购是指一家公司(收购方)取得对另一家

公司(被收购方,或者目标公司)的控制权。这种控制权既包括公司资产也包括公司运营。

收购一般是通过资产置换、承担负债和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虽然对于兼并和收购的动机并

没有一个清晰的描述和界定,但协同效应通常被看作是这些商业行为的一个普遍的动机。

这些商业行为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购买(收购)价格和支付方法。前者说明了收购者需要为这

笔交易付出多少成本。假设价值为 V(A)的 A 公司打算收购价值为 V(B)的 B 公司,那

么合并后的公司价值将为 V(A+B),我们再假设 P(B)为 A 公司准备为此次收购支付的

价格。

兼并创造的价值=V(A+B)-[V(A)+V(B)];

A 公司的净成本=P(B)-V(B),即收购价和 B 公司价值之间的差额;

兼并带来的收益=兼并创造的价值-兼并的净成本

= V(A+B)-[V(A)+V(B)]-[ P(B)-V(B)]

抵消掉变量 V(B)之后的等式为:

兼并带来的收益= V(A+B)-V(A)-P(B)

因此,上述等式清楚地表明,收购价格与目标公司的价值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与合并后的公

司价值有关。

例 6-1

假设公司 A 收购公司 B,两家公司的初始价值分别为:V(A)=100CU,V(B)=50CU。

由于此次合并,合并后的公司价值 V(A+B)预计将达到 180CU。

A 公司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V(A+B)-V(A)=180-100=80CU。

值得注意的是,收购价格与公司 B 的价值无关,而仅与被兼并的资产能够给股东带来的价

值有关。

第二个重要决策就是设定收购的支付方式。可以支付现金、可以发行债券或股票,也可以将

几种方式混合使用。

兼并和收购活动通常也被认为能够给公司带来更高的市场价值,但这种观点并没有事实根据,

也没有明显的数据能够证明这一论断。在合并后企业的市场表现和财务报表的分析面前,这

一论断也很难立住脚。同时,分析师也会面临挑战。

6.1.1 收购

收购是指购买一个经营实体的控制权。通常,当超过半数的投票表决权被收购时,控制权就

会发生转移。有时,即使没有得到超过半数的投票表决权,收购方也可能会在公司的财务和

经营决策方面拥有相当的发言权。

IFRS3 对于收购过程中的会计处理做出了规定。该标准规定,收购过程中只能采用购买法进

行会计处理(同一控制者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除外)。6.1.2.2 将解释这种方法。收购资金将用

于购买被收购公司的可认定资产和承担其负债。如果购买价格与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相等,那

么就不存在商誉。如果在收购价格和被收购方的可以认定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之间存在差异,

那么这一差额被称作商誉。

如前所述,收购可以通过支付现金、承担负债或发行股票来完成。但是无论采取哪种收购方

式,首先要做的都是评估出交易物的公允价值。除了采取支付现金的交易方式之外,在采取

其他收购方式时,股票、负债甚至有时候还包括一部分收购方的经营资产之类的交易物的公

允价值将与其账面价值有所不同。

6.1.1.1 收购中的资产计价

收购活动中的会计工作主要是指对于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的记录。如果是 100%的收购或

是兼并,那么会计处理会非常简单明了。但是在部分收购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引入少数股

东权益的概念了。如果收购价格超过了被收购净资产的公允价值,那么超出的部分则被称为

商誉。如果被收购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超出了收购价格,那么商誉就是负的。IASB 将导致负

商誉的企业合并称作“议价购买”。在此情况下,负商誉应立即被确认为收益。在 IFRS3 做出

规定之前,负商誉一直被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中,在被收购资产的存续期间内分期摊销。

为了确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首先要确定净资产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公允价值。

下表列出了确定公允价值的指导:

可交易证券 市场现值

不可交易证券 与具有类似性质的其他证券相比较而估计的公允价值

应收账款 经过坏账计提调整之后的,按照当时的利率计算的应收账款现值

存货 产成品价值按照预计售价减去处置成本和合理利润进行估算

在产品价值按照预计售价减去完工成本和处置成本估算

原材料价值按照当时的重置成本估算

机器设备 按照经过评估的市场价值计算

如果无法评估市场价值,那么按照折旧之后的重置成本计算

土地和建筑物须按照市场价值计算

可认定的无形资产 首先应按照 IAS38 的规定确定其公允价值

如果缺少市场数据,那么可以采用最为相近的可用信息,如果该资产

可贡献的现金流能够清晰预测的话,也可以使用未来现金流的净现值

确定其公允价值

设定收益计划下的净资产或净负债 预期福利的精算现值,相关资产的净公允价值

所得税资产或所得税负债 因合并纳税产生的所得税收益应以收购合并后的经营实体或集团角度

进行评估。并以对其他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的影响净额列示

负债 由当时适合的利率计算的现值

待履行的合同义务 预计支付额的现值

所有可认定的无形资产均须按照其公允价值计量。如果一项资产是因协议或者其他法定权利

而获得的,或者是可单独计量的,那么该资产就被称为可认定资产。如果一项资产可以单独

或与其他资产共同出售,那么该资产就是可单独计量的。

6.1.1.2 商誉的会计处理

商誉代表着收购价格超出被收购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那部分溢价。大多数的会计准则都规

定,商誉应该每年做减值测试。除商誉外,收购过程中还有可能存在附属公司的可认定资产

(有形或无形)的隐藏升值,这主要是由于可认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现行市场价格或“公

允价值”之间的“价值差额”造成的。

价值余额通常被称为“商誉”或者“收益溢价”,其代表了在收购谈判(以账面价值以外的其他

方式确定价格、问题协商等)过程中所需考虑所有其他因素。

6.1.2 兼并

兼并是指一家企业与另一家企业合并或并入另一家企业。企业兼并活动的会计处理主要有两

种方法:(1)权益结合法、(2)购买法。

IFRS3 不允许使用权益结合法。因此在 IFRS 的规定下,企业只能使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

在应用这种方法时,买方将兼并行为视作是对目标公司的资产购买和债务接管,整个过程被

视为收购方购买目标公司,被收购方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公允价值计入收购方或新设企业

的资产负债表。这种方法会产生商誉。兼并活动之后形成的企业的财务报表与兼并交易双方

公司的财务报表不具有可比性。

6.1.2.1 权益结合法

如前所述,权益结合法只能在兼并能够产生互惠和持续的收益与风险分享机制的时候才会被

采纳。采用此方法时,收购往往是以一种简单的交易方式进行——普通股的股权交换。

IFRS 已不允许采用权益结合法。然而,这种方法曾被广泛使用,导致企业当前的资产负债

表仍受影响。

例 6-2

ABC 公司与 XYZ 公司于 N 年合并。ABC 公司以相应的有投票权的普通股股权收购了 XYZ

公司。XYZ 公司的被收购价格为 300,000CU。下面是 XYZ 公司在兼并当期的资产负债表和

可确认资产的市场公允价值。ABC 公司的普通股市场价格在兼并当期为 600CU,票面值为

100CU。应用权益结合法为兼并后的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

ABC 公司和 XYZ 公司在兼并当期的资产负债表:(单位:1,000CU)

资产负债表 ABC XYZ

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 公允价值

现金 1,000 500 500

存货 1,000 1,000 1,750

应收款项 2,000 500 500

固定资产 4,000 1,500 2,000

资产总额 8,000 3,500 4,750

应付款项 1,250 500 500

短期负债 1,250 1,000 1,000

长期负债 1,500 500 750

负债总额 4,000 2,000 2,250

普通股 1,000 250

留存收益 3,000 1,250

权益 4,000 1,500 2,500

虽然通常都是两家独立的公司合并成为一家企业,但在应用权益结合法时,还是需要合并财

务报表。资产负债表的各个项目只是简单的按其实际成本相加,而不考虑任何商誉的问题。

合并后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资产负债表 ABC XYZ 合并金额

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

现金 1,000 500 1,500

存货 1,000 1,000 2,000

应收款项 2,000 500 2,500

固定资产 4,000 1,500 5,500

资产总额 8,000 3,500 11,500

应付款项 1,250 500 1,750

短期负债 1,250 1,000 2,250

长期负债 1,500 500 2,000

负债总额 4,000 2,000 6,000

普通股 1,000 250 1,250

留存收益 3,000 1,250 4,250

权益 4,000 1,500 5,500

在应用权益结合法时,所有与企业合并有关的费用支出都应该由在合并期间的企业收入来抵

消。因为合并并没有创造新的资产,所以合并成本不能被资本化。

类似的合并报表处理方法也适用于综合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显然,这种方法扭曲了企业合

并的真实效果。首先,如果一家高增长率的公司兼并了一家低增长率的公司,按此方法计算

的合并之后的财务数据将会产生误导作用。这也为公司带来了“鞋带效应”。其次,一家低市

盈率的公司可以通过收购一家高市盈率的公司,使自己的公司价值得以提升。这种公司价值

的提升并非来自经营上的突破,而只是来自于会计方面的操纵。还有一种批评这一方法的观

点认为,这一方法只考虑了账面价值而没有考虑市场公允价值。因此,这一方法使合并所能

带来的所有协同效应和价值都在财务报表中消失了。

由于该方法采用的是历史成本,所以收购的真实成本永远都无法体现。这一方法还假设,兼

并双方在存货计价、折旧、摊销等方面的会计政策是相同的。所以当两家企业存在此方面的

差异时,该方法将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分析结果。

综上所述,权益法被严格限制在无法辨认购买方的企业合并中(即参加合并的双方规模相当)。

当今,尽管是同等规模的企业合并,也必须采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

6.1.2.2 购买法

这是一种分析师更愿意使用的方法,也是惟一一种 IFRS 所允许的方法。因为在此方法下,

资产和负债以市场公允价值计价,从而可以判定所支付的购买对价是否高于被购买净资产的

公允价值。

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应该注意,兼并活动结束后成立的新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与兼

并之前的交易双方都是不可比的。

在例 6-2 中:ABC 公司股票的票面价值是 100CU,应用购买法编制合并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收购 XYZ 公司的价格 3,000,000CU

XYZ 公司可认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2,500,000CU

商誉 500,000CU

ABC 公司需要发行的股票数:3,000,000/600=5,000 股。

按照购买法计算,在合并后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被收购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其市场公

允价值计入,商誉被视作一项独立的资产。具体如下:

资产负债表 ABC XYZ 合并金额

历史成本 公允价值

现金 1,000 500 1,500

存货 1,000 1,750 2,750

应收款项 2,000 500 2,500

商誉

500

固定资产 4,000 2,000 6,000

资产总额 8,000 4,750 13,250

应付款项 1,250 500 1,750

短期负债 1,250 1,000 2,250

长期负债 1,500 750 2,250

负债总额 4,000 2,250 6,250

普通股 1,000

1,500

资本公积

2,500

留存收益 3,000

3,000

权益 4,000 2,500 7,000

注:普通股:1,000,000+(5,000×100)=1,500,000CU;

资本公积=收购价格-已发行的股票面值=3,000,000-(5,000×100)=2,500,000CU。

至此,我们只看到了企业合并对于资产负债表的影响。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企业合并对于综

合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1)应用权益结合法时,合并的综合收益表是交易双方的综合收益表的简单加总;

(2)应用购买法时,合并的综合收益表中的数据只能从收购结束之日其开始计算。

在例 6-2 中:ABC 公司编制了一份收购后一段期间的部分综合收益表。部分综合收益表以

及 N 年的完整综合收益表如下:

ABC XYZ

全年 全年 自收购日开始

销售收入 6,000 3,000 1,000

销售成本 -4,500 -2,400 -800

毛利润 1,500 600 200

销售费用 -700 -300 -100

折旧 -400 -150 -50

利息 -150 -50 -15

税前利润 250 100 35

所得税 -75 -30 -10

净利润 175 70 25

其他综合收益 25 -10 0

综合收益合计 200 60 25

N 年合并后的综合收益表如下:

权益结合法 购买法

销售收入 9,000 7,000

销售成本 -6,900 -5,300

毛利润 2,100 1,700

销售费用 -1,000 -800

折旧 -550 -450

利息 -200 -165

税前利润 350 285

所得税 -105 -85

净利润 245 200

其他综合收益 15 25

综合收益合计 260 225

6.1.2.3 企业合并中购买方的确认

在 IFRS 中,所有的企业合并都被视作收购行为,因此在每一笔合并交易中,都需要对购买

方和被购买方进行确认。IASB 之所以认为不允许使用权益结合法是合理的,主要是因为不

存在能够明确认定收益交易中联营权益的非主观标准。美国的会计准则也对权益结合会计处

理做出了限制性的规定。(自 2001 年年中开始生效)。

当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公司共同创立一家新公司时,其中必须有一家公司被认定为收购方。

6.2 合并财务报表

当今,许多经营实体都是由多家企业组成的集团。除此之外,几乎所有的经营实体都会有某

种形式的公司间投资,其中有些投资的目的就是获得控制权,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投资是作为

公司的短期资产运营。而且,跨国公司在许多国家都有经营机构,并通过联营公司、子公司

和分公司的等方式加以控制。这些机构中许多都是在有效的公司法律允许范围内设立的独立

企业。为了满足提供“真实公允”的经营评价的要求,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将附属公司的财

务报表并入总公司的财务报表是非常有必要的。IAS27、IAS28 和 IAS31 对这种母公司财务

报表的合并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主体企业的概念。基本上,只有在为一家主体企业编制财务报表时,才

会涉及合并财务报表。一个由多家企业组成的集团通常都会存在一家处于支配性地位的公司,

我们称之为“母公司”,母公司通过持有绝对多数股份或者其他方式控制着自己的子公司。这

里所说的控制是指获得对子公司未来收益的求偿权。

与这种企业集团相关的还包括其他一些企业,集团中的母公司或子公司可以对这些企业施加

相当的影响力,而无需直接控制这些企业的运营过程。集团中的每一家公司都是独立法人,

要编制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和综合收益表。

母公司“单独”的资产负债表之所以无法准确反映财务状况,其主要的原因有两个。这里所说

的“单独”是指未合并的公司财务报表。

第一个原因是,单独财务报表只包含该公司实际拥有(通过融资租赁方式租得的资产也有可

能包含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下)的资产以及其自身所承担的负债。而不包括其子公司的资

产和负债,因此也就无法代表母公司控制范围内的所有相关经营行为。

第二个原因是,除非被重新评估(在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公司往往会每年都对自己的

投资按照其在参股公司净资产中的比重进行重新评估,以更新其账面价值。在其他国家,这

种会计处理方法被称为权益法,仅用于合并账目),否则,母公司在关联公司中的权益将按

照收购成本而不是现值计入资产负债表中。

而且,单独财务报表既没有反映出母公司所代表的真实价值(除非各个公司上的财务报表都

采用权益法),也没有考虑到各关联公司的收入与费用支出。仅仅计入股息或者红利收入,

将会掩盖企业所创造的实际利润。

例 6-3

I 公司和 G 公司在某年年初同时成立,它们同样都分别发行股票 700,000CU 和贷款

300,000CU。利用这笔资金,I 公司购置了 800,000CU 的固定资产和 200,000CU 的存货。而

G 公司的股东则更愿意再建立一家 F 公司来具体经营业务,从而使 G 公司成为一家拥有 F

公司股权的控股公司。经过创立之初的一段运作,这三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如下(单位:

1,000CU):

I 公司资产负债表

G 公司资产负债表

固定资产 800 资本 700

在 F公司的股权 1,000 资本 700

存货 200 贷款 300

贷款 300

1,000

1,000

1,000

1,000

F 公司资产负债表

固定资产 800 资本 1,000

存货 200

1,000

1,000

我们假设,在第一个经营年度的年末,I 公司和 F 公司都各自盈利 200,000CU,它们的资产

负债表如下:

I 公司资产负债表

F 公司资产负债表

固定资产 800 资本 700

固定资产 800 资本 1,000

存货 100 利润 200

存货 100 利润 200

应收账款 300 贷款 300

应收账款 300

1,200

1,200

1,200

1,200

虽然两家公司的经营行为完全相同,但 F 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则要好于 I 公司,前者的净

资产为 1,200,000CU,后者则为 900,000CU(1,200,000-300,000)。然而,这种差异只是表面

现象。F 公司的资本中,实际上包含着 300,000CU 的贷款,这一负债没有体现在 F 公司的资

产负债表中,而是体现在 G 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这说明,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无法准确

地反映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 G 公司。在没有收到 F 公司支付的股息之前,如果不是采用权益法的话,

G 公司是无法将这笔投资收益入账的。因此其资产负债表将保持不变。

G 公司资产负债表

在 F公司的股权 1,000 资本 700

贷款 300

1,000 1,000

因此,单独来看,G 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没有反映出集团财富的增加。因为子公司股权在资产

负债表上面显示的只是其被收购时的成本,所以该报表没有给出任何有关资产结构方面的信

息。

为了了解一家公司控制下的资产明细及其真实的经营情况,我们需要超越法人的界限,将集

团看作是一个整体来编制财务报表。这正是合并财务报表的目的所在,IAS27 的定义如下:

“合并财务报表就是指将企业集团视为一个经济实体而编制的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发布都要受到 IFRS 的制约,但在细节上面,则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各

国国内会计准则的制约。就全球范围而言,IASB 合并财务报表已经发布了三项准则,每一

项准则都对应着一种股权形式:IAS27适用对子公司的投资;IAS28适用对联营企业的投资;

IAS31 适用对合资企业的投资。

IAS27 规定,所有控制着其他公司的公司都必须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豁免的条件极为苛刻。

按照 IAS27 的规定,只有当母公司是另一家公司的子公司时,且这家公司按照 IFRS 的要求

需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且假定已取得其他股东的同意时,该母公司才可以不编制合并财务报

表。被豁免公司必须是非公开上市的公司。

6.2.1 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

确定了必须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之后,接下来的问题是那些公司应该包含在合并范围之内。

所有会计准则一致认为,母公司所控制的公司都应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而差别就在于

对“控制”的涵义的理解。

IAS27 对于“控制”给出了一个宽泛的定义。根据 IAS27 的观点,“控制”是“一个企业能够决

定其他主体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此从其他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当母

公司拥有(直接或间接)绝对多数的投票权时,它也就拥有了控制力。当母公司只持有少量

股份时,在如下几种情况下,也同样可以拥有控制力:(1)与其他股东达成授权协议,从而

拥有绝对多数的投票权;(2)有可能通过契约效力或者联营及协议条款影响财务与运营政策;

(3)有能力决定大多数董事会成员的任免;(4)在董事会会议上握有大多数投票权。

因此,对于 IASB 而言,“控制”并不仅仅指拥有绝对多数的投票权,而只能就事论事,根据

各家企业之间真正的权利关系来做判断。这使得股权比较分散的公司也可以编制合并财务报

表,而且使他们不必为了参与管理决策而绝对控股。

美国的规定要比 IASB 严格的多,将合并报表的范围限制为母公司持有(直接或间接)绝对

多数投票权的公司。这一准则从根本上将少数参股(拥有不到 50%的投票权)的公司排出

在了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之外。

一个公司有可能持有认股权、可转换债券或其它相似的工具,这些权利的行权或转换,对公

司的持股比例有潜在影响,可能增加或减少持股比例。当评估一家公司对另一公司是否可实

施控制时,当前可行权或可转换或有投票权的股权应给予考虑。

现行的 IAS27 对上述事项并没有相应的特殊条款。然而,某些国家的会计准则仍然将其排

除在合并范围之外。具体如下:

首先,如果“控制”是暂时的,持有的权益资本被认为会再次转让,那么该企业应该排除在

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之外。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是,一家企业为另一家企业融资而签订的股

份承销协议,该部分股权只会被该企业持有既定的一小段时间。

第二类被排除在合并范围之外的是,所持有的股权在行使控制权的过程存在严重障碍的企业。

比如:该企业处于政局极度动荡的国家中,或是该企业由于面临诉讼而正处于法律部门的监

管中。

第三类是有些会计准则还允许那些主要业务与整个集团有很大差异的子公司被排除在合并

报表的范围之外。因为将这些公司加入合并财务报表,将有悖于真实、公平反映集团情况的

财务原则。这类条款通常允许一家工业或商业集团将其金融子公司(银行和信托公司)排除

在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之外。这一解释最初经常被滥用,在美国尤其严重。一些高财务杠杆

的集团公司,将其全部或部分债务集中到一家专门为此而设立的公司内,并援引这一条款而

将该公司排除在合并财务报表之外,这对于降低这些集团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或者改善其合并

财务报表的形象非常有效。IASB 已经增加了一项附加条款,以结束对于该免除条款的滥用。

对于 IASB 而言,这种免除条款也是不公平的。依据 IASB 的最新规定,合并财务报表中最

好能够包括此类公司,但同时也应附上关于此类公司主营业务的相关信息。

6.2.2 合并方法

为了编制一个集团的资产负债表和综合收益表,仅仅将组成集团的各家企业的单独财务报表

简单地合在一起是远远不够的。

例 6-4

M 公司自 F 公司建立之初就持有其 60%的股权。两家公司在 N 年年末时的财务报表如下:

M 公司资产负债表

固定资产 600,000 股本 500,000

在 F 公司的权益 180,000 留存收益 250,000

应收账款 220,000 其他储备 50,000

股东权益 800,000

负债 200,000

总计 1,000,000

1,000,000

M 公司综合收益表

收入

800,000

费用

-750,000

净利润

50,000

其他综合收益

8,000

综合收益合计

58,000

F 公司资产负债表

固定资产 300,000 股本 300,000

存货 100,000 留存收益 80,000

应收账款 100,000 其他储备 20,000

股东权益 400,000

负债 100,000

500,000

500,000

F 公司综合收益表

收入

300,000

费用

-280,000

净利润

20,000

其他综合收益

5,000

综合收益合计

25,000

假设 M 公司 25%的经营收入来自于同子公司的贸易,F 公司的存货是从 M 公司购得,其中

含有 20,000CU 的利润,在财务年度的年末,M 公司在 F 公司有 30,000CU 的应收账款。简

单相加后得出的资产负债表和综合收益表如下:

M 公司与 F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

固定资产 900,000 股本 800,000

在 F 公司的权益 180,000 留存收益 330,000

存货 100,000 其他储备 70,000

应收账款 320,000 股东权益 1,200,000

负债 300,000

1,500,000

1,500,000

M 公司和 F 公司合并综合收益表

收入

1,100,000

费用

-1,030,000

净利润

70,000

其他综合收益

13,000

综合收益合计

83,000

基于以下三个原因,上述合并的财务报表没有反映出集团的真实财务情况。

首先,上述财务报表没有考虑到集团的内部交易,整个集团的收入并不是合并综合收益表中

所列的 1,100,000CU,而是 900,000CU,其中有 200,000CU(800,000×25%=200,000)是 M

公司与 F 公司之间的交易。同样,整个集团准确的利润额应该只有 50,000CU,因为 M 公司

的部分净利润(20,000CU)来自集团的内部交易。还有,因为包含了 M 公司对 F 公司的应

收账款,所以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总额也多算了 30,000CU。为了使财务报表真实地反映集

团的财务状况,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

第二,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母公司在子公司的股权按资产计入。因为这是一项集团内部股

权,所以显然不应计入用以向集团外部的第三方反映整个集团财务状况的资产负债表。该项

股权应被计入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项下,而且也必须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被抵消。

第三,即使母公司只拥有子公司 60%的股权,合并财务报表也会按照母公司完全拥有子公

司来进行项目的加总。

为了让集团的财务状况表达得更加清楚,需要:

(1)只将集团在子公司中的利润份额以及股东权益计入报表;

(2)在计算加总数字时,应该清晰地列出其他股东所拥有的份额。

上述观点形成了两种被广为认可的报表合并方法的基础——比例合并法和完全合并法。

6.2.2.1 比例合并法

比例合并法是指用按所占权益比例计算的子公司中各项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代替母公司在子

公司中的权益的账面价值。这一方法会产生一定的差额,按照目前的规定,该差额应计入股

东权益项下。

在例 6-4 中:抛开由于集团内部交易引发的问题,应用比例合并法编制的财务报表如下:

M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未抵消集团内部交易)

固定资产 股本 500,000

(600,000+60%×300,000) 780,000 留存收益

存货 (包括 M 公司净利润 50,000) 250,000

(60%×100,000) 60,000 其他储备

应收账款 (包括 M公司的其他综合收益 8,000) 50,000

(220,000+60%×100,000) 280,000 合并差异 60,000

合并股东权益 860,000

负债

(200,000+60%×100,000) 260,000

1,120,000 1,120,000

M 公司合并综合收益表(未抵消集团内部交易)

收入 800,000+60%×300,000 980,000

费用 750,000+60%×280,000 -918,000

合并净利润

62,000

其他综合收益 8,000+60%×5,000 11,000

综合收益合计

73,000

资产负债表与综合收益表中的净利润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前者(500,000)所代表的仅仅是

母公司的利润,后者(500,000+60%×200,000=620,000)则包括了集团按照股权比例在子公

司中拥有的利润。我们在稍后的内容中将会看到,将财务报表的项目进一步分解之后,这一

差异就会消失。

6.2.2.2 完全合并法

完全合并法是指用子公司的资产和负债的全部价值代替母公司在子公司中的权益的账面价

值,同时将不属于集团持有的股权分列出来。

后者代表了股东权益中的非集团股份(或者“少数股东权益”)。在例 6-4 中,少数股东权益

为:400,000×(1-60%)=160,000CU。

按此方法,未抵消集团内部交易之前的资产负债表和综合收益表如下:

M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未抵消集团内部交易)

固定资产 股本 500,000

(600,000+300,000) 900,000 留存收益

存货 100,000 (包括 M 公司净利润 50,000) 250,000

其他储备

应收账款 (包括 M公司的其他综合收益 8,000) 50,000

(220,000+100,000) 320,000 合并差异 60,000

合并股东权益 860,000

少数股东权益 160,000

合并股东权益总计 1,020,000

负债

(200,000+100,000) 300,000

1,320,000

1,320,000

M 公司合并综合收益表(未抵消集团内部交易)

收入 800,000+300,000 1,100,000

费用 750,000+280,000 -1,030,000

合并净利润

70,000

归属于 M 公司 50,000+60%×20,000= 62,000

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 40%×20,000= 8,000

其他综合收益

13,000

归属于 M 公司 8,000+60%×5,000= 11,000

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 40%×5,000= 2,000

综合收益合计

83,000

归属于 M 公司 62,000+11,000= 73,000

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 8,000+2,000= 10,000

6.2.2.3 权益法

该方法是指用相应比例的子公司净资产代替母公司股权的账面价值,而母公司资产负债表的

其他项目不变。

在例 6-4 中:如果 M 公司持有 F 公司 60%的股权,那么其在 F 公司净资产中所占的份额为:

400,000×60%=240,000CU。

用此结果代替该项股权的账面价值,产生的合并差额为:240,000-180,000=60,000CU。

按此方法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如下:

M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未抵消集团内部交易)

固定资产 600,000 股本 500,000

在 F 公司的投资 240,000 留存收益

应收账款 220,000 (包括 M 公司净利润 50,000) 250,000

其他储备

(包括 M公司的其他综合收益 8,000) 50,000

合并差异 60,000

合并股东权益 860,000

负债 200,000

1,060,000 1,060,000

M 公司合并综合收益表(未抵消集团内部交易)

收入

800,000

投资收益 F 公司(60%×20,000) 12,000

费用

-750,000

合并净利润

62,000

其他综合收益 8,000+60%×5,000 11,000

合并综合收益

73,000

权益法并不是一种严格的合并财务报表的方法,因为子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并没有将加入母公

司报表的相应项目中,集团在子公司的股权投资也仍然保留在资产负债表中。

确切地说,这种方法是对集团在子公司中的权益的重新评估,所以在许多国家里,采用这种

方法并不对财务报表合并产生影响。公司在编制单独财务报表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6.2.3 合并过程中所产生的差额的实质

当母公司权益的账面价值与集团所占子公司的净资产份额不相等时,合并财务报表就会产生

数据差异。这一差异代表了集团自收购子公司时起,在子公司增加的财富或价值中所占的份

额。

在例 6-4 中:自 F 公司创立之日,M 公司就购买了其股权。从那时开始,F 公司因留存收益

(80,000CU)与其他储备(20,000CU)而产生的增值在 N 年的总额为 100,000CU。M 公司

再此项增值中所占的份额为:100,000×60%=60,000CU,这正是合并过程中产生的差额。

通常,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产生的此类差额,会按其成本被分解:

集团在子公司留存收益中所占的份额:80,000×60% 48,000

集团在子公司其他储备中所占的份额:20,000×60% 12,000

60,000

采用比例合并法,结果如下:

M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未抵消集团内部交易)

固定资产 股本 500,000

(600,000+60%×300,000) 780,000 合并留存收益

存货 (包括合并净利润 62,000) 298,000

(60%×100,000) 60,000 合并其他储备

应收账款 (包括其他综合收益 11,000) 62,000

(220,000+60%×100,000) 280,000 合并股东权益 860,000

负债

(200,000+60%×100,000) 260,000

1,120,000 1,120,000

采用完全合并法,结果如下:

M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未抵消集团内部交易)

固定资产 股本 500,000

(600,000+300,000) 900,000 合并留存收益

存货 100,000 (包括 M 公司合并净利润 62,000) 298,000

合并其他储备

应收账款 (包括 M 公司其他综合收益 11,000) 62,000

(220,000+100,000) 320,000

860,000

少数股东权益 160,000

合并股东权益 1,020,000

负债

(200,000+100,000) 300,000

1,320,000

1,320,000

采用权益法,结果如下:

M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未抵消集团内部交易)

固定资产 600,000 股本 500,000

在 F 公司的投资 240,000 合并留存收益

应收账款 220,000 (包括 M 公司净利润 62,000) 298,000

合并其他储备

(包括其他综合收益 11,000) 62,000

合并股东权益 860,000

负债 200,000

1,060,000 1,060,000

合并财务报表所产生的差异的分解,使得资产负债表和综合收益表可以出现相同的利润数据。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合并财务报表的方法,净资产和股东权益始终是相同的,

其数额代表着集团总财富的账面价值,是合并财务报表的母公司的净资产与集团在子公司自

收购日起所产生的增值中所占的份额之和。

在例 6-4 中:

M 公司的净资产/股东权益

800,000

+集团在子公司自股权收购日起产生的增值中所占的份额:

留存收益: 80,000

其他储备: 20,000

100,000×60%= 60,000

=合并净资产/股东权益

860,000

6.2.4 各种合并报表方法的使用

上述几种合并财务报表的方法并不是简单地随机使用的,每一种方法都有明确定义的应用范

围。对于控股公司,只能采用完全合并法。比例合并法的使用比另两种方法受到了更多的限

制。被联合控制的企业不允许采用完全合并法,常见的例子就是合营企业。

在 IASB 中专门颁发了一项准则(IAS31)来描述这种企业类型,该条款将合资企业定义为“两

方或两方以上按照联合控制的原则共同进行一项经济活动的合约协议”。IASB 规定,这里所

说的联合控制是指:任何一方都没有对于合资企业运行的独立控制权。

根据 IAS31 的规定,对合营企业投资的会计处理既可以采用比例合并法,也可以采用权益

法。

权益法应用于那些无法采用比例合并法合并财务报表的合营企业,以及那些被母公司施加

“显著影响”而又不被其控制的公司。

上述几种方法的应用原则总结如下:

母公司实施控制 完全合并

共同控制 比例合并法或权益法

母公司实施重大影响 权益法

其他 公允价值(上市公司)

成本(非上市公司)

6.2.5 合并程序

合并程序通常分为五步:

(1)对单独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对集团内所属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以使其财务方法和表达方式在集团层面上得以统一。

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政策由母公司选择确定。

(2)折算以外币列报的财务报表

对于国外公司,应首先将其货币折算成合并财务报表所使用的货币(报告货币),具体可有

多种折算方式。

(3)逐项加总财务报表

逐项合并集团所属各公司的单独财务报表,依据采用的合并方法的不同(完全合并法或比例

合并法),将全部权益或是以母公司拥有的权益比例计算的额度加总在一起,但不包括采用

权益法合并股权。

(4)抵消集团内部交易和往来余额

抵消集团内部交易和结算余额,即纳入合并范围之内的公司之间交易和结算余额。

(5)抵消投资账户(权益合并)

抵消那些对子公司股权的投资项目,这是合并财务报表的主要目的,也是合并财务报表产生

差额的动因。

6.2.5.1 单独财务报表的调整

同一集团内部的各家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不一定必须遵循相同的会计政策,比如,对于

固定资产折旧,有些公司采用直线法,而有些公司则可能采用余额递减法。对于存货计价,

有些公司会采用“先进先出法”,有些公司则会采用加权平均法,根据额 IAS2 的规定,“后

进先出法”是不允许使用的。如果公司不是必须遵循 IAS,那么有许多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

计价方法可供其选择。

在采用比例合并法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必须使用统一的会计方法,这一点已经形成了共识。

在国际范围内,IAS27 规定,“合并财务报表应该按照统一的会计方法编制”。因此,在编制

合并财务报表时,首先要说明合并过程中允许使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这些内容应

该在母公司的编制的《合并及会计处理指导》中准确表述。与这一文件规定不符的集团内部

公司的财务报表,则需要加以调整已保证集团财务报表的统一。

(1)统一化调整:

统一化调整源于集团中各家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的多样性,通常在如下几个方面会存在会计

政策差异。

折旧:将每一类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直线法、余额递减法)和折旧期间标准化。

存货:将存货的计价方式(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加权平均法)和存货成本估值方法(包括

间接成本等)标准化。

融资租赁(租赁、长期租赁等):是否将租赁资产作为承租人的一项资产。

研发费用:将其记为当期费用还是资本化的资产。

借款成本:是否将融资过程中发生的利息支出资本化。

(2)其他调整:

我们都知道,在实践中,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并不是总能反映现实的经济情况。因此,除

了对集团内部所采用的不同会计方法加以统一之外,还需要进行其他方面的调整,以使财务

报表能够超越形式表现本质,更准确地显示集团真实、公允的财务状况。

(3)抵消隐藏储备:

某些企业会试图(尤其是在财务年度的年末)通过自愿使资产贬值、负债升值来隐藏企业的

利润和财富,从而产生了通常所说的“隐藏储备”。这一手段在世界各国都广受指责,IAS1

规定:“审慎原则不能用来解释秘密或隐藏储备的产生”。

然而,在一些国家里,隐藏储备的产生却是合法的。问题在于,隐藏储备是否被计入合并财

务报表。除了心理方面的考虑之外,如下三条可以作为隐藏储备产生的合理解释:期望避税;

希望稳定地支付红利(建立隐性储备并不是实现这一愿望的必要条件,公司也可以通过发布

储备声明来减少应付红利);不希望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太高的利润报告会引来新的竞争

对手。

对于合并财务报表来说,上述理由都是不相关的。合并财务报表并不是纳税的基础。同样,

红利也不是由集团收益决定的,而是各家公司单独的收益。最后,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保留隐

藏储备将使公司因在国家市场上的借贷成本升高从而受到伤害。显然,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需要将包含在单独财务报表中的隐藏储备抵消。

(4)固定资产重估定价:

在通货膨胀期间,历史成本原则通常会导致企业财富的贬值。因此,有些企业会对有形固定

资产这类受价格上涨影响显著的资产项目进行重新估价。

IAS16 虽然认可了这一会计行为,但还是倾向于按历史成本作价。美国除诸如子公司资产位

于高通货膨胀国家之类的特殊情况外,不允许任何形式的重新估价。

在理论上,重新估价对当期财务年度的结果不会产生影响,因为重新估价的差额直接计入股

东权益(重新估价储备)。但是请注意,对于折旧资产的重新估价将会因为提高了未来的折

旧额度而减少了下一财务年度的利润。

6.2.5.2 抵消集团内部交易和往来余额

归属于同一集团的企业之间经常会有业务往来(购买/销售,放贷/借款等),这些业务都记

录在了它们各自的账目中。这些往来业务应该全部从合并财务报表中抵消,以使合并财务报

表中只包括各公司与集团之外的企业的业务往来。

该项抵消不影响合并财务报表利润:我们需要抵消集团内部公司间的应收和应付款项余额。

以及相应的收入和费用。这些款项如果存在,就必须抵消。

抵消集团内部利润:每当集团内部的两家公司以非成本价进行交易时,其中一家公司就会产

生利润或亏损。

在利润方面,会计准则规定公司间内部业务往来产生的利润也必须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被抵消。

这一原则对于内部业务所产生的亏损也适用(除非该项亏损的性质符合 IAS27 所规定的可

以不必抵消的条件)。虽然关于其他科目的会计准则并没有此项规定,但是这一做法已被其

视为审慎原则的一个合理延伸,而成为了一项会计惯例。

例 6-5

假设在 N 年,A 公司购买了 100CU 的商品,然后以 80CU 的价格转卖给了集团内部的 B 公

司。如果在 N 财务年度的年末,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仍不低于 100CU,那么 A 公司所产生的

20CU 的内部亏损只能被全额抵消。

如果市场价格是 92CU,那么我们抵消的亏损额将是:92-80=12CU。(20CU 的亏损被抵消

12CU,还亏 8CU。)

并不是所有的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业务利润都需要被抵消。抵消的范围只限于在财务年度的

年末被计入集团财务报表的此类款项。

例 6-6

假设 A 和 B 两家公司同属一家集团,A 公司卖给 B 公司 100CU 的商品,该商品由 A 公司

从集团外部的供应商 F 公司以 80CU 购得。在财务年度年末,可能会有两种结果:

(1)B 公司将商品以 130CU 转售给了集团外部的 C 公司。

各公司记录的利润为:

A 公司:100-80=20CU;B 公司:130-100=30CU。

将 A 公司和 B 公司的账目合并,得到的利润为:20+30=50CU(130-80),这也是在集团层

面所实现的利润额。由于利润已经最终实现,不再需要抵消。

(2)B 公司尚未出售该商品。在这种情况下,集团层面并未实现任何利润。

因此有必要抵消 A 公司所记录的未实现的利润(20CU)。在财务年度的年末,该项利润包

括在了 B 公司所持有的存货当中,该项存货是以 B 公司的购买成本计价的,即 100CU,尽

管就整个集团来说,其所支付的价格只是 80CU。

通常应该抵消的款项如下:

(1)含在存货和固定资产(商品、原材料以及从集团内部公司购得的固定资产)的利润;

(2)集团内部的股利(从集团内部的其他公司获得的股利)。

6.2.5.3 权益合并

该项合并是合并财务报表的主要目的。权益合并是指以合并当期按照相应比例计算的子公司

净资产或股东权益代替集团在子公司中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为收购成本)。其中的

差额被称为“合并差额”。

合并差额=股权投资的收购成本-合并当期按照相应比例计算的子公司净资产份额(经过调整

且抵消了集团内部交易和往来余额之后)

例 6-7

M 公司持有 F 公司 60%的股权,后者在 N 年 12 月 31 日抵消了集团内部交易和往来余额之

后的净资产为 800,000CU。如果该股权是以 350,000CU 购得,那么在 N 年 12 月 31 日合并

财务报表所带来的差额将是:350,000-(800,000×60%)=-130,000CU。

(这里所说的“合并差额”,是计入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项下的合并差异的负数。)

合并财务报表所带来的差额应被分解为以下两部分:

(1)初始合并差额,即在子公司股权收购日存在的合并差额;

(2)自获得子公司有效控制权之日起,因子公司净资产变化而产生的差额(利润减股利)。

假设 F 公司的股权与 N-3 年 12 月 31 日被收购,该日 F 公司的净资产或股东权益为:

股本 500,000CU

留存收益 25,000CU

525,000CU

那么,初始合并差额(正的)为:350,000-(525,000×60%)=35,000CU。

前述的在 N 年 12 月 31 日计算的合并差异(-130,000CU)分解如下:

初始合并差异 35,000

自收购日起,M 公司所占 F 公司净资产份额的变化(差额)

(525,000-800,000)×60%= -165,000

-130,000

初始合并差额=股权投资的收购成本-收购当日相应比例的子公司净资产份额。

6.2.6 初始合并差额分析

每当股权收购价格与收购日相应比例的子公司净资产份额不同时,就会产生初始合并差额,

这一差额可以通过几种方式加以解释。

产生这一差额的第一个原因是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净资产的总额取决于资产计价方式。尽管

股权收购价格已明显高出了资产的现值,但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仍是按照历史成本列报的。特

别是,公司所创造的无形资产(商誉、商标、品牌等)并没有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因此,

子公司中存在的隐藏增值,使收购出现了支付溢价。

子公司股权的价格也可能受到会计处理方法之外的因素的影响。有多种估价方式可供选择,

依据盈利能力或者股票交易价值估价,都会得出与账面价值差异很大的结果。其他地区的法

律都鼓励股权定价方法的多样性。而且,从学术的观点来看,除非企业正处于清算阶段,否

则一项股权投资的价值并不取决于该企业的账面价值,而是取决于其未来的盈利能力。

股权价格或许还会受到收购方出于自身的一些考虑的影响,特别是合并后的协同优势对母公

司提升盈利能力的促进作用。而且,谈判的氛围和管理层的态度也可能会促使收购方支付比

该项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现值更高的价格,或者相反,得到一个更优惠的价格。

从会计的观点来看,初始合并差额的来源只有两个,我们只能在如下两方面进行区分:

(1)子公司可辨认资产(有形或无形)的隐藏增值,有时我们称之为“价值差额”,也就是

可辨认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现值或市场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2)价值余额,称之为“商誉”或者“收购溢价”,其涵盖了其他所有因素(按非账面价值的

方式确定收购价格、谈判因素等。)

合并差额=股权投资的收购成本-合并日占子公司净资产的份额(合并报表)

初始合并差额=股权投资的收购成本-合并当日占子公司净资产的份额(子公司)

收购方在股权收购当日公司净资产隐藏增值中所占的份额(价值差额)

在被收购方的商誉中,收购方所占的份额(价值余额)

自股权收购日以来,子公司净资产变动中,收购方所占的份额

子公司的可辨认资产在股权收购日进行价值评估,评估核定的隐藏增值将被记入相应项目的

账面价值,以便该项资产能够自股权收购日起,按照其市场公允价值在合并后的资产负债表

中列示。

资产包括所有能够被独立或单独辨认和计量的被收购公司的资产。其中主要是有形的固定资

产,但能够被处置和计量的无形资产(商标、品牌、专利等)也包括在内。

在例 6-7 中:假设股权收购日(N-3 年末),F 公司所占用的大楼的现值总额为 330,000CU,

而其在 F 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价值为:

总额 400,000

累计折旧 -100,000

净值 300,000

其中包括了这些建筑物 30,000CU(330,000-300,000)的隐藏增值,其中的 60%属于其母公

司 M 公司,40%属于少数权益股东。

初始合并差额(35,000CU)可以按如下方式分解:

M 公司在隐藏增值中所占的份额:30,000×60%= 18,000

商誉(差额):35,000-18,000= 17,000

35,000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

N 年末的合并差额:-130,000CU

初始合并差额:35,000CU

M 公司在 F 公司资产隐藏增值中所占份额:18,000CU 有形固定资产

M 公司在 F 公司的商誉中所占份额:17,000CU 无形资产

N-2 年末至 N 年末 F 公司净资产变动额中,M 公司所占的份额:-165,000CU 股东权益

当因故在收购日的确无法确定子公司资产的现值时,或者如果必要,当子公司被首次合并时,

一些会计准则允许将初始合并差额全部转为商誉,但 IFRS3 不允许这种做法。

商誉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其计入的方式由其数值自带的符号决定。(由实际的交易额

决定。)

6.2.7 少数股权的计价

按照 IFRS3 的要求,非控制股权(即少数股权)可按照以下两种模式计量:

(1)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2)按其享有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的份额计量。

在第二种模式中,不确认归属于少数股权的商誉。相反地,当公允价值计量少数股权时,包

含了被购买方的一部分商誉。

在例 6-7 中:购买日,F 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如下:

账面价值 525,000

建筑物隐含增值 30,000

555,000

少数股权可计算如下:

情形 1:按照公允价值模式

少数股权=555,000×40%=222,000CU;商誉 17,000CU,为 M 公司占 F 公司非可辨认净资产

的份额。

情形 2:按照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的份额

但是,少数股权也可以 M 公司支付的购买价为基础计算。M 公司支付 350,000 获取 F 公司

60%的股权,F 公司的公允价值可估算为 583,333CU(=350,000×100/60)。

相应地,在购买日,少数股权则为 233,333CU(=583,333×40%)。

可分解为以下两部分:

归属于少数股权的 F 公司可辨认净资产 222,000

归属于少数股全的 F 公司商誉(17,000×40/60) 11,333

233,333

在情形 1 中,商誉为 17,000CU,且全部归属于 M 公司;

在情形 2 中,商誉为 28,333CU(17,000+11,333),且应当在 M 公司与少数股权之间分配。

购买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将列示如下:

N-3 年 12 月 31 日的资产负债表

情形 1 情形 2

资产:

商誉 17,000 28,333

合并权益:

少数股权 222,000 233,333

6.2.8 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

(尽管商誉和无形资产都不具备有形资产的特征,仍需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商誉是收

购资产产生的差额,只有在涉及收购和合并报表时才会出现;而无形资产是可产生价值的

资源,与公司收购等概念无关。)

6.2.8.1 正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

当购买方的购买成本大于所占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的份额时,就会产生

正商誉。正商誉作为资产确认,过去的做法是在其使用年限内摊销。2004 年 IFRS3 颁布后,

对商誉的处理发生了重大改变:商誉不再摊销,且在有减值迹象的情况下须确认减值损失。

IAS36 提供了有关商誉减值测试的详细且复杂的规则,这里简要说明如下:

(1)在合并日,必须将商誉分摊给购买方的现金产出单元,该现金产出单元预计因合并的

协同效应可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2)每年末,每个现金产出单元应作资产减值测试,即比较现金产出单元(包括商誉)的

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

(3)如果现金产出单元的账面价值大于其可收回金额,则必须确认减值损失,并按以下顺

序将该减值损失在该现金产出单元内分配:1 商誉;2 按各资产账面价值的比例分配给其他

资产。

例 6-8

在 N 年,A 公司购买了 T 公司 60%的股权。合并产生的商誉为 300,000CU。将该金额在 A

公司的现金产出单元中进行分摊,列示如下:

单元 1 150,000

单元 2 100,000

单元 3 50,000

300,000

N 年 12 月 31 日,三个现金产出单元的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如下:(单位:1,000CU)

单元 1 单元 2 单元 3 合计

账面余额

商誉 150 100 50 300

其他资产 800 600 400 1,800

合计 950 700 450 2,100

可收回金额 750 650 480 1,880

减值损失 200 50 0 250

A 公司应该分别确认单元 1 和单元 2 的减值损失为 200,000CU 和 50,000CU,减值损失分摊

如下:

单元 1:

商誉 150

其他资产 50

200

单元 2:

商誉 50

N 年 12 月 31 日,各现金产出单元的账面价值列示如下:

单元 1 单元 2 单元 3 合计

账面价值

商誉 0 50 50 100

其他资产 750 600 400 1,750

合计 750 650 450 1,850

对于不采用 IFRS 的企业,正商誉可处理如下:

(1)在商誉的使用年限内系统摊销;

(2)或者在合并日直接减记权益。

上述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净利润和资产负债表结构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6.2.8.2 负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

当购买方的购买成本小于所占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的份额时,就会产生

负商誉。在 IFRS 中,因合并而产生的负商誉也称作“议价购买”。

产生负商誉的情况并不多见。IFRS3 规定,一旦负商誉被确认,企业应作如下事项:

(1)重新对被购买企业的可辨认资产、负债、或有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以及合并成本进行

评估;

(2)将经过重新评估后的剩余金额确认当期损益。

第 7 章 外币业务

7.1 外币业务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讨论的还是使用单一货币来编制财务报表。然而,一旦有不同货币之间

的交易发生,我们就必须解决如何报告这些交易的问题。除了不同货币之间的交易之外,许

多公司还开展了海外业务,这些公司在不同国家拥有子公司或有对公司的股权投资。这些投

资的记录都需要在母公司的财务报表中体现。这就导致了会计中的三个主要问题:(1)由不

同国家不同的会计准则和政策引发的问题;(2)以外币发生的应付和应收、销售收入和费用

支出,但却以公司所在国货币计量的交易;(3)对资产、负债以及其他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折

算,并将这些项目并入财务报表。

这些问题由 IAS21 来解决,IAS21 主要应用于:(1)以外币而不是以功能货币为单位的外币

业务会计;(2)分支机构、区域机构和子公司等的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

IAS21 的内容以功能货币为核心。功能货币定义为:“在主体经营的主要经营环境下的货币”,

功能货币一般是主体在主要经济环境下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货币。为确认功能货币,主体

应主要考虑列下因素:(1)该货币主要影响产品或劳务的销售价格;(2)该货币主要影响人

工、材料和其他费用。

在多数情况下,功能货币也是列报货币,既是财务报表的列报货币。但是,对于某些企业,

特别是国外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其功能货币与列报货币可能不同。

7.1.1 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

初始确认。在交易日,外币交易(包括销售、采购和支付)应以功能货币和外币之间的即期

汇率记录。

在每一个报告日:

(1)外币货币性项目应以期末汇率报告;

(2)以历史成本计量的非货币项目按交易发生日的汇率报告;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项目按确定公允价值时的汇率报告。

例 7-1

一家非美国公司 N 年 1 月 10 日在美国产生了一笔 10,000 美元的收入,但是这笔款项在资产

负债表日(N 年 6 月 30 日)仍未收回。即期汇率如下:

1 月 10 日:1CU=0.6092USD;

6 月 30 日:1CU=0.6190USD

在 N 年 1 月 10 日,该公司确认的销售收入为 16,414.97CU=10,000/0.6092。

然而,在 N 年 6 月 30 日的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并会不会按照 16,414.97 来记录,而是要

按照当天的汇率来计算。

因此,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目的数据应该是 10,000/0.6190=16,155.08CU。

它们之间的差异 16,414.97-16,155.08=259.89CU 是持有损失。这个损失并不是因为出售价格

下跌造成的,而是因为美元和 CU 之间汇率的变化造成的。在这个问题中,报告货币升值(CU

升值),所以同样数量的美元在 6 月 30 日能换取的 CU 数量也就相应减少了。

假定在 N 年 7 月 31 日收到该笔应收账款,当日的汇率为 1CU=0.6080USD。下面计算汇兑

收益或损失。

在 N 年 7 月 31 日至 N+1 年 6 月 30 日间,财务报表应报告下列信息:

(1)应收账款收回为 10,000/0.6080=16,447.36CU;

(2)汇兑收益为 16,447.36-16,155.08=292.28CU;

(3)从交易日至结算日,该笔交易的实际收益为 16,447.36-16,414.97=32.29CU。

然而,该笔金额分别在两个会计期间予以确认,在截止 N 年 6 月 30 日的会计年度确认汇兑

损失为 259.89CU,在截止 N+1 年 6 月 30 日的会计年度确认汇兑收益 292.28CU。

7.1.2 汇兑差异的确认

根据 IASB 的规定,所有因货币项目结算而产生的汇兑差额(收益或损失)应该在其产生的

期间确认为收益或者费用。

这其中主要的例外是,在对一个外国实体进行投资时,货币性项目产生的汇兑差额构成了其

净资产的一部分,该项差额在净投资处置之前应该被归于权益类项目。

7.2 外币报表折算

用外币进行的交易,即使数额巨大,也不会对年末的财务报表产生大的影响。但是,分析者

却面临这样一个实际问题,那就是如何将外国子公司或者分支机构的财务报表并入母公司的

会计报表中。

境外实体的财务报表通常采用下列汇率折算成不同的列报货币:

(1)资产和负债:采用期末汇率;

(2)收入和费用:采用交易日的汇率(或者当期的平均汇率)。

所产生的汇兑差额作为权益项目单独列报。汇率波动会影响总和收益,但对当期损益没有影

响。仅仅当公司被出售或者清算时,累积的折算调整才被作为收益或损失予以确认。这种方

法被称作“现行汇率法”或者“期末汇率法”。

例 7-2

以下是一家美国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单位:1,000 美元)

N 年度美国子公司的综合收益表

销售收入

600,000

销售成本

-460,000

毛利润

140,000

折旧

-50,000

其他费用

-60,000

净利润

30,000

其他综合收益

0

综合收益合计

30,000

N 年 12 月 31 日美国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

固定资产

500,000

存货

120,000

应收账款

300,000

现金

30,000

总资产

950,000

负债

500,000

股本

100,000

留存收益

350,000

权益

450,000

N-1 年 12 月 31 日,股东权益在折算为 CU 后如下所示:

股本 100,000

留存收益 400,000

累计汇兑差额 32,000

532,000

N 年 12 月 31 日的汇率为 1USD=1.25CU。

为了简化,我们假设:N 年内的所有交易以 1USD=1.30CU 的平均汇率折算。用现行汇率法

计算如下:首先折算收入和费用,接着将折算结果转入资产负债表。

综合收益表 1,000USD 折算率 1,000CU

销售收入 600,000 1.30 780,000

销售成本 -460,000 1.30 -598,000

毛利润 140,000

182,000

折旧 -50,000 1.30 -65,000

其他费用 -60,000 1.30 -78,000

净利润 30,000

39,000

其他综合收益(累计折算差额变动) 0

*-8,500

综合收益合计 30,000

**30,500

资产负债表 1,000USD 折算率 1,000CU

资产

固定资产 500,000 1.25 625,000

存货 120,000 1.25 150,000

应收账款 300,000 1.25 375,000

现金 30,000 1.25 37,500

总资产 950,000 1,187,500

负债 500,000 1.25 625,000

股东权益

股本 100,000

100,000

留存收益(439,000=400,000+39,000) 350,000

439,000

累计汇兑差额(通过计算)

23,500

450,000

562,500

23,500=1,187,500-625,000-(100,000+439,000);

*-8,500=23,500-32,000;**30,500=562,500-532,000=39,000-8,500。

7.3 恶性通货膨胀经济

外国实体的财务报告如果是以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下的货币来报告的,那么在折算成母公

司所在国的货币之前,应该进行重述。

在资产负债表中,货币项因为已经按照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货币单位记录,所以不再重述。

相反地,非货币项却需要通过应用一般价格指数来进行重新估值。在综合收益表中,折旧和

摊销按照与相应的资产项目同样的方法进行重估。所有其他的费用和收入则将通过应用从这

些项目被记录之日起到当前的一般价格指数的变化进行重述。相应的净货币头寸的损益应该

列入当年损益。

IAS29 并没有明确给出一个预示着恶性通货膨胀即将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的精确值,准则中仅

给出了恶性通货膨胀经济的一些特征:当地人口倾向于在非货币项或者一个汇率稳定的外币

上保存自己的财富;价格不再用本地货币表示,而是用一个汇率稳定的外币代替;即使在一

个很短的信用期内,赊销价格都需要根据预期的购买力损失来给予相应的补偿;利率、工资

和价格都与价格指数紧密相关;三年的累计货币通货膨胀率超过 100%。

第 8 章 财务报告和财务报表分析

8.1 利润与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一个财务年度的现金流动情况,而利润表示企业的经营所得。由于利润

是按照权责发生制来计量的,所以会导致这两个概念的差异。

现金流量受到年初和年末应收账户的差额以及年销售收入的影响。类似地,非现金费用(例

如折旧、摊销和其他冲销项目等)同样会影响现金流量。现金流量也受到应付账款和应计负

债的影响。因此,应收账款增多,现金流量就减少。如果费用增加,应付账款也增加,那么

现金流就既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因此,我们发现,现金流量表可以将企业的现金余额与依

照责权发生制编制的综合收益表联系起来。

8.1.1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的关系

销售收入只有在收到货款时才会对现金流量产生影响。因此,利润和现金流量的关系主要体

现在资金回收机制方面。在现金流量表中,受到利润影响的最重要的部分是经营活动产生的

现金流量。

合并现金流量表(截止至 N 年和 N-1 年的 12 月 31 日,单位:百万 CU)

附注 N 年 N-1 年

净利润 6,659 6,010

非现金项目转回

少数股东损益

27 26

所得税

1,833 1,882

折旧和摊销

有形固定资产

1,261 1,161

无形资产

248 227

联营公司投资收益

-383 -239

资产处置收益

-288 -89

财务收入净额

-793 -759

利息和其他财务收入

1,816 2,114

利息和其他财务支出

-815 -1,366

税收支出

-1,690 -1,843

运营资本变动前的现金流量

7,875 7,124

重组费用

-488 -698

流动资产净额变动和其他经营活动现金流项目 23 -494 -57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6,893 5,853

有形固定资产投资

-1,371 -1,577

有形固定资产处置所得

286 303

无形资产和金融资产股买

-733 -384

无形资产和金融资产处置所得

385 91

收购/出售子公司 24 239 235

少数股东权益收购

-68 -1

可交易证券投资

-1,755 -2,503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017 -3,836

期权溢价

2

库藏股变动

-1,919 722

长期负债变动

-336 -691

短期负债变动

-130 -1,583

股利支付

-1,935 -1,663

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4,320 -3,213

现金和现金等价货币折算的净影响 74 -31

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净变动

-370 -1,227

年初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6,651 7,787

年末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6,281 6,651

报表附注是合并财务报表的一部分。表中 N-1 年的数据(已重述)可以与 N 年的数据相比

较。

除重组项目外运营资本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N 年 N-1 年

存货变动

469 -384

应收账款和其他净流动资产变动

-1,257 52

应付账款变动

294 -241

合计

-494 -573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通过对综合收益表中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得到。(间接法)

加:少数股东权益;

加:综合收益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减:当年实际支付税款;

加: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折旧和摊销;

减:联营公司的投资收益;

减:利息和包括收回投资所得在内的财务收益;

减:重组费用;

调整流动资产净额和其他经营现金流项目的变动;

剔除货币折算的影响。

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些调整可以分为三类:(1)非现金费用;(2)非经营性现金流量;(3)

运营资产和负债的变动。运营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有时被称为净运营资本的变动。

8.1.2 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净利润与现金流量

显然,每个企业都会经历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有不同的需

要。在初创期。企业需要现金流入或者外部现金投入来发展自身的业务。在成长期,它也需

要现金流,这笔现金流一般来源于筹资活动或者企业其他部门产生的净利润。在成熟期,企

业已经开始盈利,因此综合收益表中利润增加,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也表现为净现金流

入。在衰退阶段,综合收益表中利润减少,但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还可能维持原来的水平。

企业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其从事业务的类型,此外管理控制因素对此

也有影响,例如研发、生产的时间跨度以及营销策略等。大多数新的企业不会立即产生充足

的现金流入。必须认识到增长对资金需求的影响:某一企业的高收益可能会产生较多的经营

现金流入,但这仍不满足增长的需要。

从投资的观点来看,认识到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投资的潜在收益和相关的风险很重要。最

初时期的风险通常很高,而风险报酬并不总是与风险水平相一致。不论是贷款、债券或股票

投资,情况都是如此。另外,我们必须意识到代理问题,特别是行使管理权的股东(一般是

企业的创立者)和纯权益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1)研发期

在这一阶段,某一个人或一小群人基于某个想法建立企业。资金来源于创立者自身,有时也

源自于他们的家庭成员和朋友。这一阶段的失败率非常高,几乎不可能吸引到理性的投资。

初始融资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企业创立者的“质量”——他们过去在其他领域的表现、能力及

企业雇员的组成等。

(2)起步期

在这一阶段,产品准备销售,但多数的工作还未落实,企业需要为生产融资。该产品能否在

实际生活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潜在消费者能否接受,这些疑问仍然存在。企业可能会通过一

个优秀的业务规划从创业资本投资公司获得资金,这在美国等许多国家会更容易。获得创业

资本的这第一步融资是个艰难的历程,主要的目标是降低和控制风险。某些专门投资于特定

产业的创业投资基金常常会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并很深入地参与所投资企业的管理。另外,

这些投资基金会把许多专门的风险投资基金集中,建立资产组合。如果这些“基金的基金”

管理得当,风险报酬将会提高。问题在于如何赋予企业潜在的成长的高价值来维持企业的生

存。如果他们不得不给新股东太多的补偿,会有很强的挫败感。在这一阶段,问题的核心在

于找到维持创立者权益的办法,例如股票期权,并且尽可能地减少利益冲突。

(3)早期成长期

通过这一阶段,生产问题得到解决,产品的信誉已经树立。企业可能已经可以得到经营现金

流入,但是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存货和应收账款所必需的营运资本的资金可能并不充足。企

业的风险仍旧很大,不能获得常规的银行贷款,需要股权融资。解决的办法仍然是从创业资

本投资者那里获得资金。如果企业的成长较快,创业者将被迫接受股权的稀释。从一个纯权

益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投资总收益由于下述原因可能会很高,这些原因包括:企业的

规模在扩大,财务状况在好转,而且这些正面的信息将被银行和公众认识到。

(4)加速成长期

企业很成功,每年的财务状况都很出色。然而,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并不能满足企业成长和

加速发展的资金需求。过去的经营成果可以使企业有能力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而成为上市公司。公开上市为未来的融资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基础。另外,

创业资本投资者的作用很快就结束了,他们准备把资本所得变现。再投资于仍旧处于第二或

者第三阶段的企业。企业除了公开上市,另一个选择是把其主体部分或者全部卖给一个更大

的公司。

(5)持续增长和成熟期

在这一阶段,企业保持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内源融资可以满足大多数的资金需求。企业有

一定的知名度并且利润丰厚,能够通过一些传统的融资工具,如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股票

等从金融市场获得外部资金。有时,如果企业盈利较多,经营活动的现金将超过固定资产更

新和小额增长的融资需求。管理者常常会通过合并和收购来获得多样化和实现增长。对于他

们来说,杠杆收购很有吸引力。在此期间,企业尽量避免进入第六阶段,即衰退和消亡阶段。

8.2 盈余的质量的盈余管理

数据的完整真实对于任何分析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财务分析,财务报表的数据的真实性极

其重要,因为整个财务分析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每个分析师都对企业的盈利潜能感兴趣,

他们以企业公布的财务报表中的盈余数据作为分析的基础。这些数据是否有用完全依赖于盈

余的质量和公司对公布的盈余数据的管理。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对于公布的盈余所做的刻意的主观调整。据我们所知,企业对于某些项目

的处理具有一定灵活度。这一会计准则的灵活性被企业用来巧妙地处理公布的盈余数据。

盈余质量主要的判别方法:(1)保守的收入确认方法;(2)适当的存货价值评估;(3)使用

正确的折旧方法,对短期项目加速折旧,当资产作废或者陈旧时及时冲销;(4)充分披露或

有负债并通过计提适当的准备金反映其对资产负债表可能的影响。

因此,盈余质量是分析者通过观察企业财务报告披露情况而做出的主观判断。然后,我们来

研究盈余管理。

企业可以在报告中运用一定的灵活度,操纵某些事件发生的时间,从而达到自身的目的。另

一个策略是把这些报表中的项目分为经营项目、非经营项目、特别项目来满足企业当时的需

要。除此之外,企业也会采取以下行为:(1)好/坏消息分类;(2)平滑收益;(3)巨额冲

销;(4)会计政策变更。

与其他不同,会计政策变更将在后面的章节涉及。好消息和坏消息的分类是指企业把好消息

作为日常经营的一部分报告,而把坏消息作为突发事件报告。但这种方法不能经常使用。在

大多数情况下,认真分析年度报告就会发现事情的真相。

平滑收益是指企业人为地在情况好的年份提高费用,在情况不好的年份降低费用。这样做主

要的目的是给市场留下企业收益平稳的印象。

巨额冲销(也叫大洗澡行为)是指企业倾向于在一个亏损年度计入全部的损失和费用。这样

做是为了彻底清理资产负债表。一旦资产负债表被清理干净,市场会一次性地对企业所有的

缺陷做出贬值反应。在此之后,市场将会认为企业情况好换而有正面反应。这些是对企业财

务报表中盈余相关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主要考虑。

8.2.1 财务报分析中的数据问题

财务报表分析中的数据问题与财务报表的可靠性相关,而不是数据本身的完整性。这里主要

的问题是非经营项目的分离、会计原则变化的调整以及特别项目的处理。查明企业的可持续

收入需要分离非经常项目。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很容易估计企业价值。

8.2.1.1 非经常性收益项目

非经常性收益项目是指非持续性的收益。这些收益并不是来自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因此,

它们应该作为罕有的或者一次性的事件对待。

通常这些收入产生于偶然发生的交易,典型的例子包括资产出售、投资或重组中产生的盈利

或者损失,这些通常以经营活动的子项目单独列报,并以税前为依据。

8.2.1.2 持续性业务收益

为了确定持续性业务的收益,分析者必须查看报表的附注。各主要产品的分布信息可能会是

分析的一个出发点,这将在 8.5 中讨论。各主要产品的分布数据汇总后,将涵盖 75%以上的

持续性业务。在此之后,把经营活动中的非经常项目分离出来,我们将得到对持续性业务收

益相当准确的估计。

8.2.1.3 非持续经营的利润、收益和损失

非持续经营的利润、收益和损失是非经常项目的特例。在此,假设一部分业务是非持续性的。

IFRS5 规定,应当在一项业务符合持有待售的标准或主体对该业务进行处置时,将该业务分

类为“非持续经营”。

当一项非流动资产的账面价值主要是通过出售而不是通过持续使用来收回的话,该项资产应

被归类为“持有待售的资产”。该类资产必须能够在当前状态下立即出售,同时出售的可能性

很高。该类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报,并按其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的较低者

计量。该类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IFRS5 同时强调,非持续经营的结果应在综合收益表中单独列报。然而分析师应给予该类事

项以特别关注,并能清晰地辨认非持续经营所带来的影响。

8.2.2 财务报表分析中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的重要性和含义

财务报表中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的含义在 IAS8 中予以阐述,IAS8 规范会计政策、会计估计

变更和差错更正。分析者必须针对会计政策变更做出调整。

这些变更可能与下面的某一个或某些项目有关:

(1)存货估价的方式;

(2)长期合同的处理;

(3)雇员福利计划;

(4)联属公司会计;

(5)会计准则变动带来的变化;

(6)其他事项。

除了第五项,前四项都是企业的自愿行为,最后一项是来自外部的法定要求。然而,对这些

变化带来的影响的分析是一样的。

8.2.2.1 定义

IAS8 给出了下面两项的区别: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的变更。由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变更的会计处理不同,所以应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充分理解。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遵循的原则、基础、规则、惯例和具体的会计

处理方法的变更。下列事项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1)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后进先出法(LIFO)变为先进先出法(FIFO);

(2)符合资产条件的借款费用可资本化,而这些借款费用之前是作为费用确认;

(3)对合营企业的投资核算,由权益法代替比例合并法;

(4)其他事项。

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或负债预期经济利益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账面价值

进行调整。企业可在下述情形时进行会计估计变更:

(1)修订现有的计提标准;

(2)以可获得的风险相关的信息或资产的使用年限为依据,修订资产的折旧年限。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变更会计估计:会计准则的要求;会计估计变更可提供有关事项

与交易更相关的信息。相反,当原有的估计已不再适用时,应尽快变更会计估计。

8.2.2.2 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会计估计变更的确认应采用未来适用法,即只在当期确认(如果对未来期间有影响,也在未

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对之前的财务报表无影响。

例 8-1

假定在 N-3 年年初,以 100,000CU 购买一项资产,在购买日,预计该资产的使用年限为 10

年,无残值。由于加速折旧,在第 N 年,重估该资产的剩余使用年限为 3 年。

相关的折旧费用计算如下:

N-3: 100,000/10= 10,000

N-2:

10,000

N-1:

10,000

N: (100,000-30,000)/(3+1)= 17,500

N+1:

17,500

N+2:

17,500

N+3:

17,500

100,000

8.2.2.3 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

会计政策变更必须采用追溯调整法。即对前期可比的信息按新会计政策进行追溯调整,就如

同新的政策一直在使用。这些变化累计的影响体现在年初对留存收益的调整。其他前期的信

息也需要重新调整。

例 8-2

在第 N 年,ABC 公司决定开始使用完工百分比法对长期合同进行会计核算。在此之前该公

司使用完成合同法确认收入。该公司利润和留存收益的详细情况如下:

N-1 年 N 年

经营利润 150,000 100,000

30%所得税 -45,000 -30,000

税后净利润 105,000 70,000

股利 -40,000 -30,000

年初留存收益 135,000 200,000

年末留存收益 200,000 240,000

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在 N-1 年之前,增加了 30,000;在 N-1 年,下降了 10,000。

N-1 年之前的调整:留存收益税后的增加值=30,000×0.70=21,000

N-1 年综合收益表的调整:税收净利润的减少值=10,000×0.70=7,000

N-1 年重新调整后的综合收益表:

N-1 年

经营利润:(150,000-10,000=) 140,000

30%所得税 -42,000

税后净利润:(105,000-7,000=) 98,000

股利 -40,000

年初留存收益:(135,000+21,000=) 156,000

年末留存收益 214,000

由于 N 年的综合收益表已经按照新的会计政策编制,没有变化。

N 年留存收益的调整:年初留存收益 214,000;年末留存收益 254,000。

报表附注将包含有关对会计政策变更影响的解释。因此,分析者必须仔细查看财务报表附注,

必须估计会计政策变更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这是使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能够进行比较的核心

问题。同样,对不同公司之间进行比较时也需要对财务报表作调整。一旦了解到会计政策变

更的影响,相对应的包括以往年份的财务报表都需要重新编制,只有这时财务报表的分析才

有意义。不幸的是,某些公司仍然没有提供所有的必要信息来调整相应的会计数据。因而分

析者要格外小心,特别注意在这些变动对于他的分析中采用的财务比率或其他指标有可能的

影响。

一般地,会计处理的变动大多数对现金流量没有影响。这一特性使得现金流量表成为经营分

析的一个重要工具,以至于成为财务报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8.3 每股收益

对股权投资者来说,投资收益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够获取与其风险偏好相当的投资收益,这

类投资者可能不关心所投资的行业或产品的类型。因此,这些投资者总是在寻找具有广泛意

义的投资评价标准。这样,每股收益(EPS)这样的评价标准便受到了重视。这一比率计算

了流通在外股份的每股收益,与企业规模、产业类型、产品特定和市场特点等无关。因此具

有普遍适用性,成为最受投资者欢迎的评价标准。

IAS33 讨论了每股收益的计算。按照 IAS33 的规定,公开上市的企业需要提供两种标准:基

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

8.3.1 基本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等于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收益除以当期流通在外的股份的加权平均数。

均数流通在外股份的加权平

普通股股东的净收益基本每股收益

其中,分子是扣除优先股股利的净收益。

计算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必须做两个调整:不包括库藏股;对待没有对应资金变化的普通

股增量(如股票股利,股票分割等),视同为前期已发行的股票(也就是视同这些股票一直

存在)。

例 8-3

某公司 N 年初有 10,000 份流通中的普通股(其中 500 股为库藏股)。N 年的净利润为

100,000CU,没有优先股。当期发生了以下变化:

N 年 4 月 1 日:发行 5,000 股普通股;

N 年 10 月 1 日:回购 500 股普通股;

N 年 11 月 1 日:留存收益转换为股本,派发 7,000 股普通股(股票股利)。

当期流通中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

(10,000-500)×12/12= 9,500

+5,000×9/12= 3,750

-500×3/12= -125

+7,000×12/12= 7,000

20,125

(以股份存在的时间为基准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基本每股收益=100,000/20,125=4.97CU。

在有“非持续经营”的情况下,主体应单独披露以“非持续经营”为依据的基本每股收益。

8.3.2 稀释每股收益

通过考虑潜在起稀释作用的普通股,可以得出稀释每股收益。潜在普通股为可转换债券、认

股权证、股票期权。潜在普通股如果转化为普通股,则会降低每股收益,具有稀释作用。

为计算稀释每股收益,在潜在稀释作用的普通股的作用下,当期实现的税后股利和利息使普

通股股东的收益增加。同样,假定潜在起稀释作用的普通股转化为普通股,普通股加权平均

数增加。额外的普通股作为按公允价值发行的普通股计算。

换的普通股数潜在稀释作用普通股转均数流通中普通股的加权平

后利息潜在稀释作用普通股税普通股股东的净收益稀释每股收益

在例 8-3 中:在外流通的其他证券有:

5,000 份每张债券可以转换为 2 股普通股的可转换债券;

3,000 份认股权证,每个权证授权持有人以 150CU 购买一股普通股;

N 年普通股市场价格平均值为 200CU;可转换债券的年利息为 20,000CU;所得税的税率为

30%。

调整后的普通股股东净收益为:100,000+20,000×70%=114,000*

调整后流通中普通股数量为:

加权平均普通股数量 20,125

+可转债转为普通股的数量 5,000×2=10,000

+行使认股权证得到的普通股数量 3,000

-按公允价值发行的股票数量 (3,000×150)/200=-2,250**

=调整后普通股数量 30,875

稀释每股收益=114,000/30,875=3.69CU。

*可转换债券的税后利息费用应加回以取得债券转换后的损益;

**仅对那些具有稀释性的潜在普通股予以考虑。如果股票以公允价值发行,则不具有稀释性。

当确定具有稀释性的潜在股票数量时应扣除以公允价值行权的那些股票数量。

8.3.3 运用每股收益衡量公司价值

每股收益与市盈率一起用来衡量公司价值,这对于非上市或者部分上市的公司都是有用的。

而对于上市公司,市场资本化可能是一个更好的评估模型。公司的价值通过每股收益乘以行

业平均市盈率得到,这个方法可以用在公司并购、重组、股票价格预期和投资策略的公共价

值评估上。通过这个方法,可以发现股票价格高估或低估的情况。但运用这一方法时需要谨

慎。

当存在收益不变且收益全部用于股利支付的情况时,我们可以把每股收益作为价格和资本成

本的产品。然而,这个模型是不现实的,更好的应用于此的模型是持续股利增长模型(由

Gordon-Shapiro 提出,即戈登不变增长模型):

)1(

)(0

gp

gkPEPS e

这里:P0 表示初始市场价格;g 表示增长率;ke 表示权益成本;p 表示股利支付率。

8.3.4 对每股收益的评价

对于每股收益方法的批评主要来自于它不能处理复杂的资本结构。全部稀释法没有考虑一些

可转换债券不进行转换的可能性。认股权证的调整也不现实,因为权证持有者如果预期大量

认股权的行使会导致市场价格下降,可能不会行使权力。

每股收益法与 MM 定理存在矛盾,后者认为股利、留存收益与负债率都不影响给公司价值。

每股收益法未考虑股票的多种类型,可能存在优先股东,有高级别的权利和要求,这一方法

无法应用于这类情况。尽管有这些缺点,这种方法仍旧广泛地被全世界的分析者使用,以此

衡量公司的表现。

8.4 分部报告

2009 年前,IASB 规范分部报告的准则是 IAS14。IAS14 要求主体以产品或服务以及地理区

域为依据,报告业务分部的经营信息。然而,该方法受到了质疑,原因是其未能向报表使用

者提供足够的反映主体内部的业务信息,从而无法更好地理解管理层的经营意图。因此,采

用“管理法”的 IFRS5 将 IAS14 取代了。IFRS5 在 2009 年 1 月 1 日起或之后会计期间执行。

8.4.1 分部确认

IFRS5 将符合下列条件的主体组成部分定义为“业务分部”:

(1)该分部的经营活动产生利润和发生费用;

(2)该分部的经营成果定期被公司的经营决策主管(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等)核查,

即该主管负责公司的资源分配和经营成果评价;

(3)该分部可提供财务数据。

公司必须对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业务分部进行信息列报:

(1)该分部的收入(包括分部间的销售)大于等于 10%的所有报告分部的收入总额;

(2)该分部的利润或损失大于或等于 10%的所有报告分部的利润总和或损失总额;

(3)该分部的资产大于或等于 10%的所有报告分部的资产总额。

如果业务分部有如下类似的特征,两个或多个业务分部可组成一个业务分部:产品和服务的

性质相同;生产过程的性质相同;客户的类型或层次相同;分销方法相同;监管环境相同。

然而,IFRS5 强调业务分部报告的对外销售收入总额不能低于公司收入总额的 75%。如果达

不到 75%的标准,还需进一步确认业务分部。

8.4.2 披露要求

主体应对每一个报告分部列报下列信息:利润或损失的计量方法;资产总额;负债的计量方

法(假设该信息定期向主要经营决策者提供);来自于外部客户的收入;来自于其他业务分

部的收入;利息收入;利息费用;折旧和摊销;所得税费用;具有重大影响的非现金项目。

主体还应披露下述一般信息:确认可报告分部所考虑的因素(例如管理层是否选择以产品或

服务以及地理区域的不同或上诉因素的组合而设立业务分部);来自于每个可报告分部可产

生收入的产品或服务的类型。

8.4.3 运用分部信息进行分析

从上述讨论可以明显看出,分部信息可以有很多用处:不同分部、产品、负责不同地区的不

同管理者经营情况的比较;决定主要业务分支和停止不可行的项目;生产同一产品的公司经

营情况的比较。

在比较这些经营情况的同时,需要牢记只有同类的项目才可以进行比较。

分部数据可以用在涉及趋势的分析中,其中一个最大的作用是预计未来的经营水平。我们知

道,对于一个跨国公司,总体经营情况是在调整内部交易之后各个分部的加总。因此,一旦

我们有了分部数据,那么可将其用做未来预测。从单个部门或分部的计划可以看出整个公司

的情况,这就需要进行部门内部交易调整。合并的数据便于我们很好地对未来的进行预期。

8.5 中期报告

大多数企业的报告采取一年一度的财务报表形式。这些财务报表在年终编制,它们反映的是

过去的数据。分析师和其他报表使用者对这么晚才能得到所需的信息感到无法接受。因此,

很多国家要求上市公司提供中期报告。因而,多数企业提供中期报告。由于这一需求的重要

性,IASB 制定了相应的准则 IAS34。

中期报告在 IAS34 中被定义为:“中期财务报告是以中期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既可以是

完整的财务报表,也可以是简略的财务报表。”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

间”,在大多数国家,中期报告涵盖了 3 个月或 6 个月的报告期间。

中期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及时和频繁的信息;为预期年度经营情况提供依

据;为持续修正经营情况的预测提供依据。

还必须指出,报告期间越短越不准确。年度事件(例如税收抵免、税收、费用预测、未来发

行债券和股票的影响,年度维护费用或者部门关闭等)不能在中期报告中正确被估计出来。

以中期报告为基础的预测可能无法反映因市场条件导致的收益的季节性或者暂时性。一旦分

析者考虑这些因素,中期报告就成为了一个预报和分析的有用工具。

IAS34 规定,编制中期报表要按照最近全年大多采用的会计政策,重要的是报告前一年的年

报披露后发生的事件和环境变化,而不是对过去年报中已有信息的重复。

中期财务报告有三个重要特点:公司可以提供简略形式的报告,但是不禁止提供详细的财务

报表;即使是简略形式的报告,公司可以自由增加认为重要的项目;披露准则和会计原则适

用于完整的中期报告,同样也适用于简略的报告。

无论是简略形式还是详细形式,中期报告至少包含以下部分:简略的或者详细的资产负债表、

综合收益表、现金流量表;反映所有的权益变动的报表,或者至少反映了除所有者资本交易

造成的权益变动外的其他权益变动;经过选择披露的附注;每股收益的披露(包括基本每股

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母公司的中期报告,如果最近的年报是合并财务报表,还包括集团

合并财务报表。在这里我们会发现会计政策变更的详细信息、年度效应和季节性、暂时性事

件。

附注披露的主要事项包括:与最近年度的财务报表比较,会计政策或方法的变更;企业经营

的季节性说明;影响基于报告的预测结果的非经营性项目;股利和对全部所有者的其他分配

形式;债券和股票的发行、回购和偿还;上一财务年度中期报告的会计估计变更的性质和金

额,或者上一年度会计估计变更的性质和金额;在年中发生的公司结构的变动,例如合并、

投资处置、长期投资、重组或者非持续性经营;或有负债或或有资产的变动;对业务分部进

行有选择的披露。

然而,对于简略的中期报告,除 IAS34 外,其他准则要求的额外披露不需要在中期报告中

列出。

最近修改后的 IAS34 要求财务报告反映可比期间的经营情况。就是说,公司必须提供上一

年度的同期类比信息。因此,中期报告要包括四组数据:当期数据;年初至中期末数据;对

应的上一年度的可比中期数据;对应的上一年度的年初至可比中期末数据。然而,资产负债

表只反映中期末的数据和上一年度同期的数据。现金流量表和权益变动表同样如此。为了排

除季节性的影响,一些公司也提供 12 个月的滚动数据。

除了上面的说明,准则还有其他的要求。这些是分析师对中期报告数据分析前进行调整的依

据。以下列出了这些项目:年中发生的非持续性成本;以每年经营情况为基础的债务,例如

按照公司经营情况支付给管理人员的奖金;或有租赁协议,或者以销售收入为基础的特许权

费用;带薪假期;养老金和退休福利成本;所得税,特别是存在多个纳税属地或者多个类型

收入的情况下;税收抵免;支付给经销商的基于销售情况的折扣和奖励;中期的折旧和摊销,

需要注意和年报采用同样的方法;存货估价,如果可变现净值与财务报表账面价值不同;中

期外币折算调整。

然而,部分问题来自于会计准则本身。准则要求,只要有会计政策的重大变动,就应当在报

表的附注中反映出来。因此,中期财务报表对于财务分析师预期公司经营成果和评估目前情

况是非常有用的。

第 9 章 深入了解财务报表的分析性工具

财务报表对其使用者的决策过程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财务信息的使用者都是为了做出正确的

决策而搜索财务会计信息。拿到一份财务报表,分析师会尝试着研究报表中的数字并去挖掘

数字背后的故事。为了深刻了解财务报表,分析师会采用不同的分析工具,并把许多不同的

事实整合在一起去探求真相。

这一章会研究财务分析中的各种复杂过程和方法。对一个企业的分析总是始于确保财务报表

建立在一个共同的标准上。第一部分解释报表中财务数据进行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数

据调整完成,财务报表才能进行比较。第二部分讨论被广泛用于比较财务报表的两个分析工

具,共同比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第三部分讨论财务分析师最常用的分析工具之一,比率分

析。第四部分将分析财务杠杆效应,并且为净资产收益(ROE)在分别为总资产收益率(ROA)

加税前杠杆效应提供一个引人入胜的解释。只要总资产收益率高于平均利率,那么净资产收

益率对借款企业来说就会更高。最后一节通过用杜邦分析分解总资产收益率进一步洞察企业

的盈利性。

9.1 调整财务报表数据

分析师阅读企业财务报表是为了在投资、未来增长等方面做出判断。他们采用许多分析工具

以达到这个目地。但是在使用这些分析工具之前,我们必须确保财务报表采用的是共同的标

准。但是往往只有一部分财务报表符合相同的会计准则。

当我们比较两家公司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保它们遵循相同的会计准则。通过重新计算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各种项目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两家公司在会计政策

采用上的一致性。过去十年,分析师的工作变得顺利得多,他们不必太担忧会计准则之间的

不同。

但是分析师仍不能直接使用那些财务报表,因为即使在相同的会计准则下,仍有几种会计选

择。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折旧、租赁等方面常会有不同的选择。出色的分析师总能快速在在

财务报表附注中找到相关会计政策的披露,确认企业采用哪一种会计选择。然后,必须将财

务报表按相同的会计政策进行处理,对报表中的财务数据也必须加以调整,以使之更适宜在

分析工具中使用。

会计选择和方法在前面各章已有论述,本章要考虑的是综合前述内容,并对资产负债表、利

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适当调整。注意,虽然通常会有必要数据的缺失,但分析师仍要尝试

去进行调整,因为即使是大致的调整也比不调整要好。

例 9-1

你的部门精于对密切跟踪的企业组合进行财务分析。你会发现在组合中大部分企业采用下列

主要会计选择:(1)对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折旧法;(2)对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3)资

本化借款的利息费用;(4)开发成本不进行资本化。

作为一个新入行的分析师,你正负责一个新的投资机会,你们公司正在考虑 COMPAR 公司。

你需要利用不同分析工具对 COMPAR 与组合内其他公司进行比较。但是在计算不同比率之

前,你要确保 COMPAR 与其他公司采用相同的会计方法。因此,你开始阅读 COMPAR 公

司 2007 年的财务报表和附注。

你发现了下面的信息:

(1)COMPAR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设备折旧。相对于直线折旧法,2007 年双倍余额

递减法增加折旧费用 8,000(以前全部年份合计 24,000)。

(2)COMPAR 采用加权平均成本法对存货计价,期初余额 16,000 和期末余额 19,000。如

果公司采用先进先出法,期初余额应为 17,500,期末余额应为 20,000。

(3)公司在 2006 年建造了一栋建筑,工程从 1 月 1 日开始,至 12 月 31 日完成。总成本是

100,000。企业借款的加权平均利息成本在 2006 年为 5%,从现金流量表中可知企业 2006 年

支付的利息为 1,500。COMPAR 从 2007 年开始使用这栋建筑,因此以预计使用寿命 50 年来

记录折旧费用(直线折旧法)。COMPAR 决定相关的利息费用不予资本化(当时准则允许该

项选择)。

(4)一项附注披露如下事实:COMPAR 公司卷入一宗与税务机关的法律纠纷中,被要求索

赔 8,000。然而,管理层认为没有必要关注此事,因此也未计提准备金。你记得当天的报纸

上看到 COMPAR 打输了这场官司,且被迫支付该金额。

(5)一项附注披露如下事实:建筑的保险价值为 1,250,000。从资产负债表上,你看到这栋

建筑在 2007 年末的账面净值为 830,000。

(6)一项附注披露如下事实:COMPAR 将开发成本资本化。这些费用 2005 年发生(5,000),

在预计 5 年使用寿命内用直线折旧法摊销。

在你的调整中不用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注意上述任何调整都不会影响 2007 年的现金流量。因此我们把焦点放在利润表和资产负债

表的必要调整上面:

调整项目 1:折旧

对 2007 年来说,折旧费必须减少 8,000。另一方面,设备净值要增加相同的金额,以前年度

也要进行类似的调整。以前年度净利润体现在留存收益中,因此留存收益将直接增加 24,000,

同时,设备净值也增加相同金额。

折旧费减少 8,000;设备净值增加 32,000(=8,000+24,000);留存收益增加 32,000。

调整项目 2:存货

首先需要我们需要增加期末存货余额 1,000(=20,000-19,000)。相应地,销货成本需要减少

该金额。期初余额影响销货成本和留存收益。因为我们需要把 1,500(=17,500-16,000)从留

存收益转至销售成本。

存货增加 1,000;销货成本增加 500(=1,500-1,000);留存收益增加 1,000(转移不影响总留

存收益)。

(期初余额+本期购买=销售成本+期末余额:16,000+a=C1+19,000;17,5000+a=C2+20,000,

C2-C1=500。)

调整项目 3:资本化利息

假设年内建造过程平稳进行,资本化的利息额为((0+100,000)/2)×5%=2,500(这里采用

的是资产平均成本计算的方法)。然而,因为 COMPAR 仅支付了 1,500,可能被资本化的成

本为 1,500。因此我们需要增加建筑价值 1,500(资本化费用不能超过实际成本,2,500>1,500),

同时增加留存收益(来自上一年的利息费用)相同的金额。此外,必须基于新基准调整 2007

年的折旧费用,折旧费用增加 30(=1,500/50),而建筑净值减少相同的金额。

建筑价值增加 1,470(=1,500-30);折旧费用增加 30;留存收益增加 1,470(=1,500-30)。

调整项目 4:准备金

现在我们知道管理层的估计是错的,因此我们要修正财务报表,由此我们将确认准备金 8,000

及相同金额的费用。

准备金增加 8,000;准备金费用增加 8,000;留存收益减少 8,000。

调整项目 5:建筑重估价

建筑价值必须增加 430,000(=1,250,000-830,000)。相同金额将会作为重估价值直接列示在

权益(综合损益)内。

建筑价值增加 430,000;重估价值准备增加 430,000。

调整项目 6:开发成本

开发成本必须从资产负债表内消除。该项净值为 2,000(=5,000-3×1,000),因此必须减少资

产价值 2,000,减少留存收益 2,000。同时,我们必须取消 2007 年的摊销费用 1,000(对留存

收益总额没有影响)。2005 年和 2006 年的摊销已经包含在留存收益内,从而不需要再做修

正。

开发成本(资产项目)价值减少 2,000;摊销价值增长 1,000;留存收益减少 2,000。

调整项目总结如下表列示:

资产负债表 调整项目 1 调整项目 2 调整项目 3 调整项目 4 调整项目 5 调整项目 6

资产

建筑

+1,470

+430,000

设备 +32,000

开发费用

-2,000

存货

+1,000

(-)负债

准备金 +8,000

(=)股东权益

留存收益 +32,000 +1,000 +1,470 -8,000

-2,000

重估储备 +430,000

利润表 调整项目 1 调整项目 2 调整项目 3 调整项目 4 调整项目 5 调整项目 6

收入

(-)费用

销货成本

+500

折旧费用 -8,000

+30

-1,000

准备费用 +8,000

(=)利润 +8,000 -500 -30 -8,000 +1,000

9.2 时间序列和共同比分析

将财务报表按相同会计政策调整后,就可用于比较。在这个阶段,有两套分析工具可用,甚

至可互换使用:时间序列分析、共同比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

分析师通过阅读连续期间的财务报表进行时间序列分析。这类分析对企业和分析师来说都很

有用。企业可以把这些分析用于项目实际经营情况、与过去趋势比较等。分析师则可将其用

于趋势性分析并由此进行投资决策。

资产负债表的时间序列分析,是用于分析同一企业一段时间内的资产负债表。该分析能得出

各种资产的增长率,也能告诉分析师固定资产的增长,这可与销售额增长及净利润增长进行

比较,同时也能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时间序列分析对利润表也很重要,因为它给出了增

长率。据此我们也能得出销售额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

然而,时间序列分析能揭示的最重要的信息是趋势。例如,存货增长 10%是一个值得注意

的情况,应该与其他相关项目做比较:如果存货增长的同时销售额下降 5%,调查和解释就

很必要了。分析师需要找到这些相关比率出现异常的原因,并在分析中加以考虑。

共同比分析

在共同比分析中,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被用于比较。正如我们所知,由于规模效应,不可能

直接比较不同企业,因此可使用共同比百分比。例如:在资产负债表中,通常将总资产表述

为 100%,随后分析总资产百分比的不同部分或子公司。在利润表中,大多数情况下,可以

把每个项目作为总销售额的百分比,这样的话,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就变得可比了,因为它

们都以 100 为基数。

在特定年度,利用共同比分析比较不同企业的表现,既可同行业也可跨行业比较。该工具对

投资分析非常重要,因为它不受绝对值影响,但会受不同企业的相对强度影响。因此,我们

找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分析的共同比基础,帮助分析师比较不同规模的企业,这些企业属

于不同行业而且它们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有不同的项目。

(这里列出家乐福 2007 年财务报表,下面的比率计算也以此为基础,单位:百万欧元)

资产负债表 2007 2007(%) 2006 2006(%)

资产

商誉 11,674 22.48% 10,852 22.83%

有形固定资产 14,751 28.40% 13,736 28.90%

投资 436 0.84% 417 0.88%

其他非流动资产 6,364 12.25% 5,205 10.95%

非流动资产 33,225 63.98% 30,210 63.56%

存货 6,867 13.22% 6,051 12.73%

应收票据 3,422 6.59% 3,620 7.62%

其他流动资产 4,253 8.19% 3,955 8.32%

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4,165 8.02% 3,697 7.78%

流动资产 18,707 36.02% 17,323 36.44%

总资产 51,932 100.00% 47,533 100.00%

负债和股东权益

股东权益 11,770 22.66% 10,503 22.10%

借款 8,276 15.94% 7,532 15.85%

准备金 2,147 4.13% 2,256 4.75%

其他非流动负债 1,119 2.15% 809 1.70%

非流动负债 11,542 22.23% 10,597 22.29%

短期借款 3,247 6.25% 2,474 5.20%

应付商业票据 17,077 32.88% 16,449 34.61%

其他流动负债 8,296 15.97% 7,510 15.80%

流动负债 28,620 55.11% 26,433 55.61%

负债和股东权益合计 51,932 100.00% 47,533 100.00%

利润表 2007 2007(%) 2006 2006(%)

销售总额 83,296 100.00% 77,923 100.00%

销售成本 -64,609 -77.57% -60,405 -77.52%

毛利 18,687 22.43% 17,518 22.48%

销售、总务及管理费用 -13,673 -16.41% -12,778 -16.40%

折旧等费用 -1,722 -2.07% -1,557 -2.00%

其他营业收入/费用 47 0.06% 86 0.11%

EBIT 3,339 4.01% 3,269 4.20%

财务收入/费用 -526 -0.63% -474 -0.61%

税前利润 2,813 3.38% 2,795 3.59%

所得税 -807 -0.97% -811 -1.04%

权益法权益 43 0.05% 37 0.05%

终止经营收益 430 0.52% 411 0.53%

净利润 2,479 2.98% 2,432 3.12%

通过比较公司间的百分比,我们会对一些主要差异有更清晰的了解。由于绝大多数时候找不

到额外的信息,所以分析师所能做的就是合理猜测。此外,我们会发现某些百分比未在年度

之间骤变,这可被视为稳定的标志。为了得出时间序列分析的结论,两年时间不足于确认趋

势。长期的时间序列分析(例如 6 年)才有价值。

通过共同比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在跨时间和跨公司之间比较总流动资产、总固定资产、短

期和长期负债、不同费用比例变得可能。但这些分析还是无法如分析师所希望的那般详尽。

现金流量表分析

如果时间序列分析和共同比分析是把重心主要放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那么分析师也不

应该忽视现金流量表的重要性。现金流量表是非常重要的工具,能提供企业如何产生现金、

如何获取融资、如何将现金应用于投资等见解。现金流分析帮助评估现金主要的过去来源及

用途。现金流量表的几种衍生形式也非常有用(经营、投资和筹资现金流)。然而,像大多

数分析工具一样,我们必须特别留心下面几种计算方式。

首个分析工具是内部生产现金(也叫经营现金流),内部生产现金可通过把非现金费用和收

入(包括递延税)以及任何与固定资产相关的利得或损失加回净利润计算。经营现金流与内

部生成现金的主要区别是运营资本的变化。内部生成现金通常表述为公司生成“潜在”现金

的能力,它包括一个公司所有与收益相关的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该分析工具不是盈利性的

计量指标,因为它不包括一些重要的成本(如折旧、摊销等)。然而,有时分析师用内部生

成现金作为一种净利润的检测(但它不能代替净利润),因为它不受盈余管理的影响。

另一个通过现金流量表计算的重要分析工具是自由现金流。这个广为流传的分析工具并没有

公认的定义,但在公司财务方面,自由现金流可以被定义为可分派给公司所有证券持有人的

现金流。这些证券持有人包括股权、债务、优先股和可转债持有人等。最终,通过将投资现

金流并到经营现金流,可获得自由现金流的较好估算。自由现金流衡量了企业增长、向股东

支付股利和偿还债务的容易程度。一些分析师更青睐于用自由现金流取代净利润来衡量公司

的财务状况,因为自由现金流比净利润难操纵。

9.3 比率分析

比率分析是财务分析中最流行的分析工具之一。比率的计算非常简单,但如何去解释它经常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比率的作用也常被误解。为了富有意义,比率必须与经济含义相联

系,这种联系应该是分析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分析师用公司财务报表计算大量比率,但这些比率不总有统一定义。分析师应该确保在比较

不同公司时应使用同样的定义,同时该定义能够捕捉背后的经济事件。

应十分谨慎地解读比率,因为许多因素可能会同时影响分子和分母。例如,营业费用/销售

额比非常重要,因为经营费用与销售额之间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如果公司试图通过减少广告

成本来降低该比率,这会导致销售额的减少,影响公司的未来表现。

此外,有些比率本身并不重要,但是如果和其他指标相比较就会变得有用,如:前期比率;

预先规定的标准(如行业平均数);竞争者的比率。

在本节,我们处理一些最常用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工具。这些比率被分为 5 类:盈利能力比

率;效率比率;偿债能力比率;流动性比率;金融市场比率。

9.3.1 盈利能力比率

通过参考一些其他指标,盈利能力分析能用于处理盈利的相对表现。投资者不仅对总利润感

兴趣,也关心盈利能力指标。投资者用这些指标去比较这些比率在时间上的演化及与其他类

似企业的差异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需要用这些指标评估他们可能要投资的那家公司的经营情

况。

9.3.1.1 总资产收益率(ROA)

ROA 百分比显示每一单位可控资产能产生多少收益,该比率计算如下:

总资产收益=净利润/总资产

这种定义的 ROA 通常被称为息税后 ROA。

通常来说,在财务分析中,收益率是年利润与用于产生该利润的资本之间的关系。该回报同

时衡量:投资资本获得的回报;能被分派的最大报酬。

这两个特征要求那些用于计算比率的数据必须遵循一贯的原则——利润应该只包括由投资

资本产生的那部分年利润,而且从分配角度来看,该利润应用来补偿各项投资资本。因此,

不应使用由净利润除以总资产计算的资产收益率,因为净利润并不代表总资产的最大报酬,

而仅代表总权益的报酬,因此该比率不够一致。一个更一致的 ROA 应该将资产价值与包含

回报债务、权益和支付所得税的利润相比较。

ROA*=息税前收益(EBIT)/总资产

该定义更好,因为 EBIT 不受财务杠杆和纳税的影响。

因此,我们将该定义称为息税前总资产收益率。如果公司完全权益融资,该收益率被视为息

税前总资产收益率。因此 ROA*独立于负债水平,而且从行业及商业视角看,它是专门衡量

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从这层意义上来说,ROA*在财务分析中具有核心作用。

利润额是公司所控物力、财力、人力等资源及管理层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的能力的函数。利润

如何在受益者中分享则是一个纯粹的分配问题:债权人将收到利息,由债务和利率决定;政

府将通过税收进行分享;股东会收到股利,红利一般在股东大会上决定;公司本身会留下其

余部分,即未分配利润(储备)。

然而,绝大多数财务数据库会在上述等式中遗漏政府这项(因为它不提供资源)。因此,分

子的净利润会按照好像没有任何借款那样被重新计算。利息费用中的纳税影响被从净利润中

剔除,因此公式变为:

ROA**=[净利润+利息费用×(1-税率)]/总资产

ROA**能够很好地衡量公司有效使用资本的能力,它被称为息前税后总资产收益率。它本

质上是度量经营效率的指标。不考虑财务资源的影响,但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这个资产收益率给出了企业资本强度的信号,帮助分析师在可比基础上评估单个企业的经营

情况。这是一个比较相同行业竞争企业的一个有用比率。因为不同行业之间数字差异很大,

所以它不适合跨行业比较;那些需要大量初始投资的公司通常会有较低的资产收益率。因为

公司总资产的数据取决于资产的持有价值,所以要留意一些账面价值与实际市场价值不对应

的公司。总资产收益率是一个普遍适用的比率,用来比较金融机构(如银行)的经营情况,

因为它们的主要资产的持有价值与实际市场价值相当接近。

2007 2006

总资产 51,932 47,533

净利润

2,479 2,431

EBIT

3,338 3,269

利息费用

510 463

实际税率 28.70% 29.00%

2007 2006

ROA 4.77% 5.12%

ROA*

6.43% 6.88%

ROA** 5.47% 5.81%

(息税前 ROA*>息前税后 ROA**>税后 ROA。)

9.3.1.2 净资产收益率(ROE)

净资产收益率被视为最重要的财务比率之一。它衡量所有权收益率,通过税后利润除以公司

总权益计算。

ROE=净利润/权益

如果公司发行了优先股或者多种权益,则应计算普通股收益率(仅考虑普通股权益而不是全

部权益。)

ROE 从所有者角度衡量公司净资产产生利润的效率,并显示公司使用投资所产生的收益增

长的效果。然而,如果收益没有被再投资,ROE 作为收益增长指标大概就不相关了。当企

业支付股利时,收益增长会下降。例如,股利支付率为 20%,那么预期增长就仅为 ROE 的

80%。

(当投资者用被分配的现金股息继续投资该公司,则产生的回报才会与净资产收益率保持

匹配。)

请注意,不是所有的高 ROE 公司都值得投资。一些行业有高 ROE 是因为他们不需要资产,

而另一些行业则在产生利润之前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例如服务性公司和生产型企业)。仅

仅根据 ROE,我们不能很快下结论哪个是最好的投资。通常来说,那些需要大量初始投资

的企业有较高的进入壁垒,限制了竞争。但是仅需要少量初始投资(较低资产基础)的高

ROE 企业则进入壁垒较低。因此,那些企业可能会面对更多的商业风险,因为竞争者不需

要太多的外部资金就能够复制它们的成功。像许多财务比率一样,ROE 最好是用于比较同

行业间的公司。

像 ROA*在税前计算一样,净资产收益率也可以在税前进行计算(但是要在扣除利息费用后):

ROE*=税前收益/权益

从机构投资者角度看,ROA 和 ROE 是两个最重要的工具。这两个比率实际上是最常用的投

资收益率(ROI)的两种变形。这些比率帮助分析师在可比基础上评价单个企业的经营情况。

投资投资者仅对获取投资的最佳收益感兴趣,他们不关心企业的规模、生产线等,但会将它

们作为收益和风险的信号,因此这些比率有其实用性。

2007 2006

权益总额 11,770 10,503

净利润

2,479 2,431

税前收益 2,812 2,795

2007 2006

ROE 21.06% 23.15%

ROE* 23.89% 26.62%

9.3.1.3 平均利率

平均利率可用如下公式计算:

i=利息费用/债务

由于两个原因,平均利息与财务报表中观察到的实际利率非常不同。

首先,利息费用是过去年末前某天的贷款合同的函数,也可能是多年前为其他长期债务而发

行的长期债券。市场边际利率可能因此比以前利率高或低一些。

其次,总负债包括各种不要求利息费用的各种项目,诸如应付款项和准备金,这通常是平均

利率低于实际市场利率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分析师从负债中扣除那些不要求利

息费用的项目,因此平均利率(基于计息债务)为:

i*=利息费用/计息负债

利率水平及其随时间变动应该与总资产收益率及其随时间演化相比较。正是这两种比率的差

异产生了正的或负的杠杆效应(在 9.4 中详细介绍)。该现象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只要总资

产收益率高于平均利率,那么就值得去借款。

2007 2006

利息费用 510 463

总负债

40,162 37,030

借款(短期+长期) 11,523 10,006

2007 2006

i 1.27% 1.25%

i* 4.43% 4.63%

i*是公司所支付平均利率的更合理估计。平均利率低于总资产收益率,因此有正的杠杆效应。

理解该比率是多项借款之间的理论平均很重要。

例如,新借款平均利率为 x%,假设 2006 年的借款还未偿付,这些借款利率保持不变。利

率计算如下:

2007 年的利息费用=2006 年的借款费用×2006 年的 i*+2007 年新借款×x%;

510=10,006×4.63%+(11,514-10,006)×x%;

x=3.10%。

正如我们看到的,2007 年公司利用市场提供的机会,在一个更低的利率水平上借款。

9.3.1.4 销售净利润(Net Margin)

销售净利率是衡量盈利能力的常见指标。该比率由净利润除以总销售额计算:

NM=净利润/销售收入

然而,该比率主要被用来做内部比较。该指标很难用于精确比较不同企业的销售净利率。单

个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安排千差万别,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水平的费用,这就让企业之间的比

较会带有一种偏见。较低的销售净利率表明较低的安全边际:即销售收入下滑会消除盈利并

导致净亏损的风险较高。因此,该比率主要被用在时间序列分析当中。

2007 2006

净利润 2,479 2,431

销售收入 82,148 76,887

2007 2006

销售净利润 3.02% 3.16%

9.3.1.5 营业利润率(Operating Margin)

为了比较同行业企业,分析师需要看营业利润率,该比率通常被称为经济利润率(Economic

Profit Margin),它告诉我们每销售一单位货币平均赚取多少。

OM=EBIT/销售收入

营业利润率是企业经营活动销售后留下的百分比,因此,分析师可以用该分析工具去对有相

似营业周期的同行业企业进行比较。请注意,融资政策不影响该比率。好的营业利润率代表

公司有能力支付利息和税收,也代表公司能够控制生产成本的能力。

2007 2006

EBIT 3,338 3,269

销售收入 82,148 76,887

2007 2006

销售净利润 4.06% 4.25%

9.3.1.6 毛利率(Gross Margin)

毛利率(销售利润率)是分析师用于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另一个常用比率。相对于营业利润

率、毛利率衡量不考虑固定成本的盈利能力,它表明销售收入与销货成本的关系。

GM=(销售收入-销货成本)/销售收入

高毛利率表明企业只要控制好间接费用,就能在销售中获得合理利润。由于该比率在不同行

业之间差异很大,故该比率应被用来比较同行业公司。一些分析师认为,毛利率应该被看作

由外部经济环境所加诸企业的一种限制。毛利率不能由公司完全掌控,因为它受到其他超出

企业控制的因素的高度影响,如客户、竞争、供应商等。

2007 2006

销售成本 64,609 60,405

销售收入 82,148 76,887

2007 2006

毛利率 21.35% 21.44%

(销售利润率 GM>息税前利润率 OM>净利润率 NM。)

9.3.2 效率性比率

广义上讲,效率是通过比较投入与产出来衡量一个系统是否表现良好。效率性比率可以表述

为周转率(产出除以投入)或周转期(投入除以产出乘以 365 天)。周转率反映不同类资产

的相对生产率,当其他情况相同时,该比率越高越好。然而,这种概括也要小心看待,因为

减少投入希望最大化产出可能会带来负面效果。资产投入必须要优化,但不是最小化。

9.3.2.1 资产周转率(Asset Turnover)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利用其资产的总效率,它可以用每货币单位资产产出的年销售额来衡

量。

AT=销售收入/总资产

资产周转率从财务上讲是企业使用资产的强度,此外,该比率受经济活动的类型影响:高资

本密集经济部门(如水泥厂、造纸厂、航空公司)的资产周转率相对于低资本密集经济部门

(如零售或大部分的服务行业)要小。相同经济部门的企业之间由于固定资产所有权的不同

也可能会产生巨大差异。因此,按资产子集分类计算周转率通常很有用,如固定资产周转率、

运营资产周转率等。下述比率关注通过分解资产周转率得到的各种分析。

2007 2006

销售收入 82,418 76,887

总资产 51,932 47,533

2007 2006

资产周转率 1.58 1.62

9.3.2.2 存货周转天数(Inventory Outstanding Period)

存货周转天数代表着存货可供销售的平均时间,可以用存货除以日平均销货成本(销货成本

除以 365)计算。

IOP=(存货/销货成本)×365 天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

请注意,由于存货以成本列报(而不是以售价列报),所以销货成本被用来替代销售收入。

较长的存货周转天数可能意味着企业的商品难以销售,因此缺少竞争力,或者该公司存货管

理比较糟糕。出于财务、保险、仓储、物流成本等考虑,企业应努力使存货周转天数尽可能

短。不同的管理工具(按订单适时发货和生产)也能帮助公司在不引起存货短期的情况下减

少存货周转天数。

2007 2006

存货 6,867 6,051

销货成本 64,609 60,504

2007 2006

存货周转天数 38.79 36.56

9.3.2.3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Collection Period)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代表客户偿付债务的平均时间,可通过客户应收款项除以平均日销售额

(销售收入除以 365)计算。

CP=(客户应收款项/销售收入)×365 天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客户应收账款代表以某种成本融资的资产。因此,企业要尽力最小化这些成本,可以通过减

少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或者提供现金折扣。然而,过分激进的信用政策可能会损害销售。和其

它所有周转率一样,应该找出一个最优的水平。较长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会对流动性、盈利

能力和企业面临的风险(客户可能不付款)带来负面影响。较短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则可能

迫使客户跳到竞争对手处。该比率反映企业的信用政策,也与行业有强相关性。

2007 2006

应收账款 863 955

销售收入 82,148 76,887

2007 2006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3.83 4.53

9.3.2.4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代表企业支付供应商需要的平均时间,可以将应付账款除以平均采购(采

购除以 365)计算。

POP=(应付款项/采购)×365 天

有时分析师以销货成本为分母,因为采购并不总被企业披露。然而,用下面的等式,大多数

时候,通过期初及期末的存货余额和销货成本可以计算出采购。

期初余额+采购=期末余额+销货成本

来自客户的应收款项和存货主要通过应付账款融资,因为它们代表一种免费的融资方式,是

为了给采购和生产融资而以及较高成本借款的替代方法。这是为什么公司只要可能就会采用

贸易信贷,尽力拖延付款给供应商的原因。然而,如果使用过度,较长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也会损害与供应商的关系。该比率的通常水平是 3 个月,但也会因行业而异。

2007 2006

应付款项 14,516 13,784

存货

6,867 6,051

销货成本 64,609 60,405

采购=存货期末余额+销货成本-存货期初余额=6,867+64,609-6,051=65,425。

2007 2006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80.98 /

基于下面的公司,后三个比率很容易放在一起来解读公司的效率:

需要融资的商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9.3.3 偿债能力比率

偿债能力被定义为企业能够偿还负债的长期能力。短期债权人主要看中企业满足立即义务的

能力,而长期债权人则看中企业的盈利能力及现金流。此外,债务水平也影响投资者的观点,

因为它和风险直接相关。因此,偿债能力比率使资本结构要素彼此相关或与总额相关。

9.3.3.1 资本结构比率(Capital Structure Patio)

资本结构比率(也称为总负债率,Total Debt Ratio;或资产负债率)衡量负债在总资本中的

比率,计算如下:

CS=负债/资产

资本结构比率是公司风险的主要指标,它参考了公司权益和债务混合融资的方式。负债的占

比越高,公司就有越多的利息和债务需要偿还,也就越有可能资不抵债。理论上,MM 定理

建议,在完美市场中,企业的价值与企业如何融资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市场是不完美的,

有好几个原因可能说明为什么资本结构很重要。破产成本、代理成本、税负、信息不对称等

都只是一部分原因。因此,资本结构比率经常被分析师用作一种监控手段:只要该比率在某

些限定内,分析师都应该关注其他方面。

另一个问题是用市场价值还是账面价值计算负债。绝大多数财务文献的作者都倾向于用市场

价值,但债务市场价值的清晰指标往往无法得到。因为采用市场价值会带来估计上的某些困

难,我们倾向于采用负债的账面价值(除非有明显迹象表明企业将交易负债)。

2007 2006

总负债 40,162 37,030

总资产 51,932 47,533

2007 2006

资本结构比率 77.34% 77.90%

9.3.3.2 负债权益比(Total Debt to Equity Ratio)

另一种衡量债务与资本关系的比率是负债权益比,计算公式如下:

TDE=负债/权益

负债权益比仅是资本结构比率的一个版本,它直接比较融资的两种来源:外部和内部。负债

权益比小的企业,分析师不必过于关注,该企业也有可替换的其他融资渠道。分析师将该比

率作为分析公司杠杆的一个重要工具。

2007 2006

总负债 40,162 37,030

总权益 11,770 10,503

2007 2006

负债权益比 3.41 3.53

(根据 CS 和 TDE 的定义,可知:1

;111

TDE

TDECS

CSTDE)

9.3.3.3 长期负债权益比

长期负债权益比衡量非流动负债和权益的关系:

长期负债权益比=长期负债/权益

当比较负债和权益时,我们必须牢记,负债的一部分反复出现并且在正常的营业周期之内。

长期负债权益比将分析限制在那些被认为是永久负债的部分:外部融资渠道。长期负债通常

代表着非流动负债加上流动负债的非流动部分。一些分析师仅仅把借款和债券发行计算在内。

该比率小于 1 则代表权益要高于长期负债。

2007 2006

非流动负债 11,315 10,584

借款的流动部分

3,247 2,474

总权益 11,770 10,503

2007 2006

长期负债权益比 1.24 1.24

9.3.3.4 利息偿付比

利息偿付比反映企业偿还利息的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利息偿付比=EBIT/利息费用

理想情况下,该比率中利息应是利息支付,而不是利息费用。然而,因为信息并不总是可得

的,利润表中给出利息费用,即来自权责概念的利息费用。有时企业不会披露息税前收益。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经营收益作为 EBIT。利息偿付比显示 EBIT 是利息支付的倍数。有

时,分析师会把本金偿付也放在其中,比率则变成固定费用偿付比。然而,固定费用必须根

据税负调整。

2007 2006

EBIT 3,338 3,269

利息费用 510 436

2007 2006

利息偿付比 6.55 7.06

9.3.3.5 经营现金流与现金利息费用比

对借款人有用的另一个比率是经营现金流与现金利息费用比:

经营现金流与现金利息费用比=经营现金流/现金利息费用

虽然利息偿付比衡量借款人看重的盈利能力,他们马上又担心能否按时收到他们的利息。因

此,短期借款人更有兴趣知道企业是否创造了足够的利润并产生了至少满足利息义务的现金

流。为了这个目的,他们采用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

2007 2006

经营现金流 3,912 3,469

现金利息费用 474 432

2007 2006

经营现金流与现金利息比 8.25 8.03

9.3.3.6 经营现金流与负债比

借款人会担心企业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偿还负债,所以他们会计算经营现金流与负债的比率:

经营现金流与负债比=经营现金流/负债

使用经营现金流与负债比是因为长期偿债能力取决于企业产生的现金流。为此,查看长期的

经营现金流总和能否超过负债很有必要。

2007 2006

经营现金流 3,912 3,469

总负债 40,162 37,030

2007 2006

经营现金流与负债比 9.74% 9.37%

9.3.4 流动性比率

一些公司的常见情况是有或多或少可以接受的年度收益,财务经理经常面对的“收益-流动

性”经典两难困境是:如果想要保持许多现金和很容易被转换为现金的资产,有较高年收益

的企业可能会遇到财务问题,公司总收益可能也会受损,此外,还有那些被浪费的资本成本。

另一方面,最小化现金和那些很容易被转换为现金的资产可能会增加现金短缺风险,由此会

有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风险。因此,隐含的假设就变为现金和短期贷款的收益要低于其他资

产的收益。该假设也并不总有效,尤其是当短期利率很高的时候。在财务分析中,了解“流

动性”的维度非常重要。

流动性是指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通常,这意味着企业支付利息、到期的本金分期付款以及

其它到期债务(如应付账款、应计负债等)的能力。为了估计该能力,分析师通常要用流动

性比率。

9.3.4.1 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

流动比率是计算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是所有流动性比率中最常用的。通过比较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该比率衡量

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可以在未来 12 个月偿还债务。通常来说,该比率应该在 2 左右,但

也会因行业而异。较低的流动比率标志企业偿还短期债务会有困难。较高的流动比率则可能

反映企业没能有效利用自己的流动资产。流动比率是企业市场流动性和满足短期债权人要求

的指标。

2007 2006

流动资产 19,376 17,345

流动负债 28,847 26,445

2007 2006

流动比率 0.67 0.66

9.3.4.2 快速流动比率(Quit Ratio)

快速流动比率描述在较近的未来,现金及可转为现金的项目是短期负债的倍数:

快速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分子的项目包括如存货和其他流动资产等项目。虽然在正常经营过程中这些项目可

以在一年内转化为现金,但它们要变成现金必须经过转化。快速流动比率是衡量短期流动性

的更为保守的指标,它仅包括那些被认为能立即变现为近似账面价值的流动资产。该比率反

映企业在糟糕时期用当期现金或近似现金的储备维持经营的能力。因此,该比率代表清算法,

也不承认流动资产和负债的演化性。在保守的观点下,该比率应为 1,但也会因行业而异。

2007 2006

流动资产 19,376 17,345

存货

6,867 6,051

流动负债 28,847 26,445

2007 2006

快速流动比率 0.41 0.42

9.3.4.3 酸性测试比率

酸性测试比率在衡量企业流动性时只考虑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酸性测试比率=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

酸性测试比率以一个真正保守的方式衡量企业流动性,它的想法是,如果所有流动负债都由

可用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来结算那么会发生什么。高比率不是一个好信号,因为它表明企业没

有能恰当利用自己的流动性。然而,酸性测试比率是一个纯资产负债表比率,因此,它会被

年终效应扭曲,企业年末拥有的现金可能只是一个临时的结果。

2007 2006

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4,164 3,697

流动负债 28,847 26,445

2007 2006

酸性测试比率 0.14 0.13

9.3.5 金融市场比率

公司估值是分析师工作中的重要目标之一。金融市场比率常被分析师用做辅助决策的可靠价

值估计。

9.3.5.1 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是财务报表中被会计师计算和披露的惟一的财务比率。该比率的定义和使用已经在

8.3 中详细解释。

9.3.5.2 市盈率

市盈率也被称为 P/E,是衡量企业相对于每股收益而支付的每股价格。

市盈率=每股股票价格/每股收益

当计算股票价值时,市盈率常被分析师使用。它告诉我们,股票购买者要为企业产生的每单

位货币收益支付多少。换句话说,市盈率是投资者为自己投资收回愿意等待的年数。该比率

因企业而异,它常被视为股利或收益预期增长的替代。当未来增长机会决定价值估计时,企

业会有一个高市盈率。因此,高市盈率代表投资者为每单位货币收益支付更多,企业也能有

更多的增长机会。分析师能用市盈率去比较股票价值:如果一个股票市盈率是另一个股票的

两倍,假设所有因素相同,那么这支股票就没有什么吸引力。然而,公司很少相同,跨行业、

跨公司、跨时期比较有时也会产生误导。

2007 2006

每股股票价格 53.29 45.94

每股收益 3.28 3.22

2007 2006

市盈率 16.25 14.47

9.3.5.3 市净率

市净率也被称为 P/B,是分析师用来比较公司权益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的财务比率。

市净率=每股股票价格/每股账面价值

分析师通常认为市场价值不会低于账面价值,因为企业总是有以账面价值清算资产的选择权。

出于这种认知,市净率越低的企业会被认为是越安全的投资。然而,该观点也会被质疑,因

为清算可能让企业被迫以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出售。但是,高市净率是会被认为是高风险投

资,虽然它也是投资者期望管理层用给定资产(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远高于其会计价值)创

造更多价值的指标。然而,市净率无法直接提供关于企业为股东产生利润或现金能力的信息。

市净率常被分析师用来作未记录的商誉和未确认的重估储备的一种替代。

请注意,计算过程也可能由企业总市场价值除以总账面价值来替代。像大多数比率一样,该

比率也因行业而异。那些需要更多基础建设资本的行业通常比咨询等行业的市净率低。

2007 2006

每股股票价格 53.29 45.94

权益

10,663 9,486

股数 704 704

2007 2006

市净率 3.52 3.41

9.3.6 比率分析总结

比率本身不是目的,分析师们首先应弄清分析的目的和背景。根据所提的问题,选择恰当的

分析工具并计算。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这些比率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分析

工具可以用来在时间序列分析中,但有时通过与其他公司(例如竞争者)比较来解释这些比

率更具有意义和相关性。另外,分析师们不必关注所有的比率。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根据情

况选择恰当的比率。

(这里比较了家乐福和麦德龙 2007 年度报表的情况,家乐福的经营情况要明显好于麦德龙。)

9.4 杠杆效应

在讨论企业战略时管理者必须要回答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资金来源的性质:债务还是权益。融

资方式范围广泛,可以从永久性资本来源(如权益)到风险相对较大的短期融资。从 MM

定理开始,最优资本结构就在公司财务中被广泛讨论。我们知道,通过计算和解释偿债能力

比率,分析师们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企业战略。

对于债权人,增加权益融资是有利的,因为这是保护债权人免于损失的一种方式。权益融资

占总融资的比例是债权人判断信用风险(与利率直接相关)的一种重要指标。另一方面,对

于权益投资者,债务代表增加权益的一种方式(同时要平衡扩大的风险)。在财务上,通过

使用债务提高净资产收益率被称为财务杠杆。

例 9-2

为了理解财务杠杆效应的基本含义,我们考虑两个公司,UnLever 和 Lever。两家公司有同

样的资产(100,000)和 EBIT(12,000)。然而,Lever 的资产的 60%靠债务融资,UnLever

的资产只有 40%通过债务融资。利率是 7%,税率 30%。计算两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税

前净资产收益率。

UnLever Lever

资产

100,000 100,000

权益

60,000 40,000

负债

40,000 60,000

EBIT

12,000 12,000

利息(7%)

-2,800 -4,200

EBT

9,200 7,800

税负(30%)

-2,760 -2,340

净利润

6,440 5,460

净资产收益率

10.73% 13.65%

税前净资产收益率

15.33% 19.50%

从上面的例子可知,当投资于公司的债务能赚取的收益率高于利息成本时,就产生了财务杠

杆效应。该效应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利息支付实际上是固定的融资成本,只要企业能够赚到比

利息支付更多的资金,债务的使用就有正的财务杠杆效应。债务好处的另一个原因是利息是

税前扣除的,所以举债公司可以支付更低的所得税。

然而,只要公司是盈利的,权益投资者的杠杆就变得很有趣,意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

公司经营变得糟糕,杠杆是一个双刃剑,它会将损失放大。

在例 9-2 中:假设 EBIT 是亏损 12,000。

UnLever Lever

资产

100,000 100,000

权益

60,000 40,000

负债

40,000 60,000

EBIT

-12,000 -12,000

利息(7%)

-2,800 -4,200

EBT

-14,800 -16,200

税负(30%)

0 0

净利润

-14,800 -16,200

净资产收益率

-24.66% -40.50%

税前净资产收益率

-24.66% -40.50%

一家公司的最优资本结构是分析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利润表来看,财务杠杆决定了

经营成果(EBIT)在债权人(以支付利息的形式)与权益投资者(以留存收益的形式)之

间分配的方式。为了理解财务杠杆的水平和趋势,偿债能力比率和盈利能力比率应该综合考

虑。

税前净资产收益率(ROE*,需要扣除利息费用)和息税前总资产收益率(ROA*),平均利

率和总负债权益比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联系起来:

ROE*=ROA*+(ROA*-i)×TDE

公式的第二项(ROA*-i)×TDE 就是税前杠杆效应。因此,我们可以说税前净资产收益率

等于税前总资产收益率加上税前杠杆效应。

(利用下列关系,可以推导出上述关系:

ROE*=EBT/权益;ROA*=EBIT/资产;EBIT=EBT+利息费用;i=利息费用/负债;

TDE=负债/权益;资产=负债+权益。)

分析师理解这些因素间潜在关系很重要。假设利率不变,应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清楚地

看到各种负债水平对税前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对于给定的息税前总资产收益率 ROA*,税

前净资产收益率 ROE*是债务水平(以负债权益比 TDE 衡量)的线性函数。

考虑 ROE*,有下面几种情形:

(1)ROA*>i:杠杆率越高,ROE*越高;

(2)ROA*<i:杠杆率越高,ROE*越低;

(3)ROA*=i:杠杆率对 ROE*没有任何影响。

让我们继续以 Lever 和 UnLever 两家公司为例。两家公司有相同的息税前总资产收益率,

ROA*=12,000/100,000=12%。然而,两家公司的 ROE*将随着杠杆率的不同而不同。于是,

我们有:

UnLever:ROE*=12%+(12%-7%)·(40,000/60,000)=12%+5%·0.66=15.33%;

Lever:ROE*=12%+(12%-7%)·(60,000/40,000)=12%+5%·1.5=19.50%。

由于较高的债务比率,Lever 有较高的税前净资产收益率。另外,息税前总资产收益率的给

定变化将对两家公司的税前净资产收益率也有不同的影响。现假设息税前收益是 14,000,所

有其他数据相同,息税前总资产收益率将达到 14%,新的净资产收益率如下:

UnLever:ROE*=14%+(14%-7%)·(40,000/60,000)=14%+7%·0.66=18.66%;

Lever:ROE*=14%+(14%-7%)·(60,000/40,000)=14%+7%·1.5=24.50%。

Lever 的 ROE*增加高于 UnLever 的 ROE*的增加:

UnLever:ROE*增加的百分比=(18.66-15.33)/15.33=21.72%;

Lever:ROE*增加的百分比=(24.50-19.50)/19.50=25.64%。

两个比率变化的不同可以完全由财务杠杆效应解释,财务杠杆可以通过 EBIT 增加前的利润

表计算。财务杠杆效应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财务杠杆效应=EBIT/EBT

因此,我们有:

ROE*变化的百分比=ROA*变化的百分比×财务杠杆效应

财务杠杆效应是一个简单但有力的工具,它可以使我们一眼就看出给定的 ROA*变化导致的

ROE*的变化。

UnLever Lever

EBIT 12000 12000

利息(7%)

2,800 4,200

EBT 9,200 7,800

财务杠杆效应 1.304 1.538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知道在假定其他条件相同时,给定的 EBIT 变化对 Lever 的 EBT 的影响

要大于对 UnLever 的影响。在该假设下,我们可以使用财务杠杆效应和息税前总资产收益

率增加 16.66%((14-12)/12)得出税前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

UnLever:ROE*的变化=16.66%×1.304=21.72%;

Lever:ROE*的变化=16.66%×1.538=25.62%,得到和上面一样的结果。

我们可以把 ROE*=ROA*+(ROA*-i)·TDE 这个关系式整理为下面两种形式:

(1):ROE*=(1+TDE)·ROA*-i·TDE

这样可以列出一个以 ROA*为横坐标,ROE*为纵坐标的线性函数(假定 TDE 为常数)。

(2)ROE*=(ROA*-i)·TDE+ROA*

这样可以列出一个以 TDE 为横坐标,ROE*为纵坐标的线性函数(假定 ROA*为常数)。

实践中,ROA*和 i 都随时间变化,而且正是这两种比率间的差异才是最重要的。当 ROA*

下降而 i 上升时,对于高杠杆比率的公司来说,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回到财务杠杆公式,我们主要到只有“EBIT-利息费用=EBT”成立时这个公式才成立。然而实

践中往往有其他财务费用和收入,这使得很难计算精确的杠杆效果。另外,不是所有的负债

都是计息的,这也有可能使上述公式出现偏差。为了简化,我们使用税前净资产收益率,但

是在实践中,我们可能被要求进行税后分析。

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把净资产收益率和假设企业不借债情况下的净资产收益率

( ULROE )进行比较:

权益税率)(利息费用净利润 /]-1[ ULROE

ULROE 代表了没有借债情况下企业所有者将获得的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不借债

情况下的净资产收益率的不同体现了企业所有者通过借款获得的财务杠杆。

2007 2006

总权益 11,770 10,503

净利润

2,479 2,431

利息费用

510 463

借款(长期+短期)

11,523 10,006

实际税率 28.70% 29.00%

2007 2006

ROE

21.06% 23.15%

ULROE

24.15% 26.28%

我们可以看出,公司在 2006 和 2007 年有一个正的财务杠杆效果。这意味着债务投资产生的

收益率超过利息费用。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重要结论:当(ROA*-i)为负时,债务水平应保持在合理

范围内。相反,如果可能性接近于 0,可以认为高债务水平将导致高财务杠杆效应。换句话

说,对债务水平的判断不应仅仅依赖于资产负债表,同时也要考虑利润表的特征。

9.5 杜邦分析

如前所述,比率不应单独分析。应该把比率作为一个整体,这样分析和解释才有意义。为了

弄清楚公司的整体状况和表现,分析师需要查看几种比率的组合,因为一类比率有助于对另

一个比率的理解,整合各种来源的信息有助于获悉企业的总体情况。

杜邦分析法最早被美国杜邦公司所采用,是指一种结合几种比率进行分析的常用工具,它的

目的是为了了解影响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各种因素。分解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帮助分析师更好

地了解相对竞争者或随时间推移的企业经营情况。

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一个企业整体经营情况的重要指标。它不仅用来分析企业目前的情况,

而且也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发展。净资产收益率的好处在于它的内在可分解性,它的分解有

助于我们获得有关企业经营效率的有用信息并得出结论。分析师们已经开发了几种分解净资

产收益率的模型,下面介绍一种最常用的三阶段分解模型。

(1)在第一阶段,资产引入等式中: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权益

=(净利润/资产,即总资产收益率)×(资产/权益,杠杆)

换句话说,净资产收益率 ROE 是总资产收益率 ROA 和公司杠杆的函数。为了提高净资产

收益率,管理层要么提高 ROA,要么更好地利用杠杆。注意这里的杠杆等于总负债权益比

加 1(TDE+1)。

家乐福 麦德龙

净资产收益率 ROE

21.06% 15.10%

总资产收益率 ROA

4.77% 2.90%

杠杆(1+负债权益比)

4.41 5.20

(2)在杜邦分析的第二阶段,通过在等式中引入公司的总销售额,总资产收益率以同样的

方式被分解。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杠杆

=(净利润/销售收入,即净利润率)×(销售收入/资产,即总资产周转率)×杠杆

销售净利率是盈利能力比率,总资产收益率是效率性比率。所以我们知道,公司的总资产收

益率取决于它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另外,只有当评价同一行业的企业时,比较净利润率

和总资产周转率才有意义。

家乐福 麦德龙

净资产收益率

21.06% 15.10%

净利润率

3.02% 1.53%

总资产周转率

1.58% 1.90%

杠杆(1+负债权益比)

4.41 5.20

(3)最后,杜邦分析的第三阶段是分解销售净利润率为营业利润率、利息负担和税收负担。

净资产收益率的 5 因素分解在实际研究中经常使用: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杠杆

=(净利润/EBT,税收负担)×(EBT/EBIT,利息负担)×(EBIT/销售收入,营业利润率)

×总资产周转率×杠杆

净资产收益率取决于 5 个因素:第 1、2 个因素分别是税收负担和利息负担率。必须细心地

来解释这些比率:较高的利息费用将降低利息负担率,而较高的税收也将降低税收负担率。

第 3、4 个影响因素是营业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这两个因素直接影响息税前总资产收益率。

另外,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披露信息以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评估企业活动的性质和财务影响。

这些信息包括企业经营的业务和所处的经济环境。在大多数公司中,不同的活动被划分为不

同的部门。在其他信息中,企业必须披露各个分部的营业利润率、销售收入和资产。鉴于这

些数据的可得性,分析师可以将息税前总资产收益率分解为企业各个分部数据的加权平均值。

该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各个部门的盈利能力和效率。

息税前总资产收益率可以被分解为:

ii WROAROA*

其中,Wi 为第 i 个分部的经营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

下面看看家乐福的情况:

ROA* 权重 W ROA*×W 营业利润率 资产周转率

家乐福 6.43% 100%

4.06% 1.58

法国 4.78% 62.71% 3.00% 4.14% 1.16

欧洲(不包括法国) 7.18% 32.63% 2.34% 3.94% 1.82

拉丁美洲 32.97% 1.76% 0.58% 3.67% 8.99

亚洲 14.49% 2.90% 0.42% 3.98% 3.64

总计 6.34%

由于非经常性项目的存在,经营分部的资产收益率的加权总和不等于息税前总资产收益率,

该差异(6.43%-6.34%=0.09%)将被单独分析。

分部比率有时很难和整个公司的比率联系到一起。例如,分配到各部门的资产总和不一定等

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总资产。该问题的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法是将差异重新划分为一个单独的部

门,然后集中对其余分部进行分析。该分解有助于理解不同部门对整体总资产收益率的贡献。

我们也可以看到增减一个部门的影响。该分解的好处在于:对每个部门,总资产收益率可以

被进一步分解为营业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这就增加了我们分析的可用信息。

第 10 章 评估盈利能力和风险的其他分析工具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以财务报表为基础来识别特定企业破产风险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所以,

本章从对信用风险的分析开始。第二部分集中阐述一种流行的,分析师经营使用的分析工具,

它衡量对产量变化的敏感性。最后,我们将预计财务报表作为进行情景分析和预测未来盈利

能力的有用工具,这也是财务报表分析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10.1 评估信用风险(破产风险)

这里的目的在于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识别公司的破产风险。

公司发生财务危机是件不幸的事情。大多数公司都在创建后的头一两年内就破产了,另一些

公司则成长、发展,在很长时间后才发生财务危机。有两种类型的财务危机:第一种类型是

公司的收益很低甚至负收益。如果公司的收益低于成本,则被看作发生了财务危机;如果公

司报告了营业亏损,其市场价值可能会下降。第二种类型的财务危机是技术性的财务危机,

这主要源于公司无法偿还到期负债。

破产是最严重的一类失败,它发生在当企业不能在合理的时间内将其资产转换为现金来偿还

负债。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负债超过其资产的市场价值,这意味着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负。

企业破产可能有多种原因。外部的原因可能是公司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变化,比如全球利率的

变化可能会给公司带来财务问题,一些公司会因此发生财务危机。但 50%的企业破产的主

要原因是管理不善。众多的管理问题导致了公司破产。过度扩张、不佳的财务表现、无效的

促销、过高的销售成本都会单独或者共同造成公司的最终失败。

评估破产风险(也称为信用风险)对于债权人,尤其是金融机构来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

作。因为债务的偿还受限于合同条款,所以金融机构的分析重点在于企业债务偿还和利息支

付的能力。因此偿债能力和流动性比率将受到关注,而盈利能力和效率性指标相对不重要。

尽管如此,这两组比率并不完全独立。即使不会增加支付给债权人的现金额,但高的盈利能

力和效率性比率也将使债务的风险降低。相反,如果企业面临盈利能力和效率比率问题,它

可能没有能力支付利息和债务,因而存在比较高的信用风险。

从债权人角度看,信用风险意味着由于企业没有能力履行它的义务而造成损失的风险。以财

务报表为基础,分析者经常为一个特定企业评估破产风险。评估标准一直以来主要由银行开

发,目的是履行双重战略来准许或拒绝企业的贷款要求。这些模型的目标是将企业分成两组:

低破产风险的公司和高破产风险的公司。

“信用评分”方法是运用不同会计比率的判别式分析,这些比率主要衡量盈利能力、流动性

和偿债能力,是预测公司破产的非常重要的指标,能帮助我们准确地区分高破产风险和低破

产风险的公司。

10.1.1 单变量分析

评估一个特定公司财务困境风险的第一步是根据众多公司的财务报表计算相关比率,然后分

别找出历史上破产和未破产公司的这些指标值的分布。我们很容易发现,流动性比率高时企

业破产概率低,而流动性比率较低的公司破产的概率就会上升。如果我们每次只考虑一个比

率,这种分析就是单变量分析。

(可以以流动性比率作为单变量,画出破产企业和未破产企业的概率分布图。当两个分部的

重叠部分最小化,就能得到区分“好”公司和“坏”公司的最佳指标。)

然而至少有两点原因,表明这个方法并不很恰当:(1)我们没有同时考虑不同的比率,不同

比率之间给出的结果可能是矛盾的。比如一家企业可能因为好的偿债能力而使我们承担较低

的失败风险,但与此同时,这家企业的盈利能力比较差。另外,当公司的财务比率介于重叠

区域,我们无法对公司的类别进行判定。(2)实证研究表明上面的结果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10.1.2 多变量分析

显然,应当将众多因素放在一起进行考虑。我们观察在给定期间内的多组公司(同一行业),

一些是破产的,另一些是没有破产的。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破产和非破产的两类公司。然后,

我们来看预示破产的一些相关比率,并在一个以流动性(X1)和盈利能力(X2)为坐标系

的图表内列出破产和非破产公司。

多变量分析要求找到一个判别式的方程能够区分破产和非破产的公司。但是事实上在“好”

(“坏”)公司群组中也有一些“坏”(“好”)公司。

双变量的判别公司定义如下:

2211 XaXaZ

在这里:Xi 是独立的判别式变量,由财务报表为基础计算而得。ai 是判别式系数,是变量

Xi 的权重。

该等式把各变量值转化为单个变量值(或 Z 值),其常用于区分破产高风险或者低风险的公

司。判别式的估计要求我们了解权重 ai 和 Z 值。在知道权重 ai 和相关比率 Xi 后,我们就

能通过根据财务报表数据计算的 Z 值,并与 Z 值的临界值进行比较,来确定公司破产风险

高还是低。如果 Z 值的临界值为 5,而公司的 Z 值为 6,则该公司就被认为是好公司,破产

风险较低。

E. I. Altman(1968)[ALT]将这个公式演化为多变量公式:

n

i

ii XaZ1

在研究中,他抽取了 1964-1965 年间美国 33 家破产公司和 33 家非破产公司为样本,尽管该

项研究看起来可能过时,但 Altman 模型仍然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判别分析工具。Altman 获得

如下等式:

54321 0.16.03.34.12.1 XXXXXZ

他使用了 22 个不同的比率为区分这两类企业,但最终选择了 5 个相关比率来判别破产。他

所选用的财务比率及其意义描述如下:

X1 表示运营资本/总资产

该比率表示公司总资产中流动性资产净值的占比。一般而言,持续亏损的公司流动资产占总

资产的比率将会下降。该比率在三个流动性指标中是最有价值的,另外两个是流动比率和快

速流动比率。

X2 表示留存收益/总资产(RE/TA)

留存收益为公司在存续期间可用于再投资的收益或弥补亏损的总额。该比率隐含地考虑了公

司的存续期间。例如,一个年轻的公司可能因没有时间获得足够的留存收益而使得 RE/TA

过低。但正因如此,有人认为这一指标对初建的公司不够公平。但事实表明,成立时间短的

公司破产概率要大得多。

X3 表示 EBIT/总资产(ROA*)

该指标为盈利能力指标,特别适宜于研究公司失败的情况。此外,当公司的总负债超过由其

盈利能力所决定的公司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将会进行破产清算。

X4 表示权益的市场价值/总负债的账面价值

权益为所有股票的市场价值,包括普通股和优先股,总负债包括了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该

比率显示在公司负债超过资产和公司破产以前,公司资产价值(用权益的市场价值加负债来

衡量)能够下降的幅度。该比率加入了市场因素,是负债权益比的倒数,常常被投资者用来

度量财务杠杆率。

X5 表示销售收入/总资产(资产周转率)

是一个描述公司资产创造销售收入能力的常用财务比率。实际上,它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可

以不加入这个比率。但由于其在模型中与其他变量的独特关系,资产周转率在整个模型中的

贡献度排名第二。此外,不同行业中该比率变化较大,如果排除这个变量,必须重新估计模

型。

在 Altman 的例子中,Z 的临界值为 2.675,在公司破产前 1、2、5 年的预测精确度分别为

95%,72%和 32%。

一些研究已经用相似的结论更新了 Altman 研究。所以,信用评价机构现在使用的大多信用

评级模型只是相似方法的不同变形而已。这些流行的方法是将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一组财务

比率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由于预测破产的模型能很直观地评估公司破产的风险,因而非常

具有吸引力。这也是众多信贷银行发展各自模型的主要原因。

然而,银行家们只把它视作做出决策的标准之一,不能取代财务分析师的意见,理由如下:

由于判别函数是建立在以往真实数据的基础上的,数据和函数都是历史性的,因此“信用评

分”模型是经验化的。当我们预测企业破产时,要推断的是将来的情况,这就具有一定的不

确定性。将来不是过去事实的简单重复。因此,10 年前有用的比率在今天可能没有很大意

义。因此,模型需要更新。它必须明确部门之间的判别式函数是不同的。

另外,还有统计上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考虑使用多少比率以及什么比率来决定最终的最佳

判别式。是否总可能获得包括多组同行业的破产和非破产公司的样本数据也是一个问题。由

此,判别式分析必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考虑宏观和微观事件对公司的影响。

10.2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是一个简单却非常有效的预测公司财务杠杆运行效果的工具,它可以告诉分析

者公司营业利润对产量水平变化的敏感度。

在一个简单的例子中,我们选取一个生产性公司。我们将所有的成本分为两类:固定成本和

取决于产量的变动成本,同时假设存货为零,这就意味着我们能销售完所有生产的产品。假

设销售单价是统一的,盈亏平衡点是利润为零时的产量。用公式表示为:

净利润=Q×(P-Cv)-FC

Q 代表生产或销售的数量;P 代表单位销售价格;Cv 代表单位变动成本;FC 代表固定成本。

0=Qebp×(P-Cv)-FC

Qebp=FC/(P-Cv)=FC/m

Qebp 代表盈亏平衡数量,m 代表单位边际贡献,即(P-Cv)。换句话说,盈亏平衡点的销售

量即为销售利润能够弥补固定成本的销售量。

例 10-1

ABC 公司在 2008 年产品的单位销售价格为 5CU,年固定成本为 20,000CU。单位变动成本

为 3CU,请找出盈亏平衡销售量。

盈亏平衡数量是利润为零的产量。所以有:0=Qebp×(P-Cv)-FC;

0=Qebp(5-3)-20,000;Qebp=20,000/2=10,000/年

盈亏平衡点告诉我们如果 ABC 公司生产和销售 10,000 单位产品,它的利润为零。

这是盈亏平衡分析的第一步。该销售量是能获得利润前必须生产的最低数量。

固定成本通常包括利息、管理人员薪酬、租金等,不会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就会

造成特殊的现象:一些成本不会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而只随着批次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也

被称为阶梯性成本或批量成本,典型的例子就是运输成本,这种成本随着每一次装车而发生

变化。为此,我们将这类成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固定部分,另一部分是变动部分。

盈亏平衡分析的第二个步骤是考虑特定产量下的预期利润。分析师经常用图表的方式说明这

些情况。正如我们看到的,净利润可以通过公式计算:

净利润=Q×(P-Cv)-FC=Q×m-FC

销售量 销售收入 总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总成本 净利润

1,000 5,000 3,000 20,000 23,000 -18,000

5,000 25,000 15,000 20,000 35,000 -10,000

10,000 50,000 30,000 20,000 50,000 0

15,000 75,000 45,000 20,000 65,000 10,000

20,000 100,000 60,000 20,000 80,000 20,000

25,000 125,000 75,000 20,000 95,000 30,000

(注意:这里没有考虑典型的边际产量递减效应,所以造成产量越大利润越多的情况。所

以这里的分析与传统的经济学描述不同。)

根据上表,我们发现产量为 10,000 时,总成本和销售收入相等。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盈亏

平衡点上净利润为零。当销售量增至盈亏平衡点以上时,利润增长额等于销售利润率和增加

的销售量的乘积。当销售量降至盈亏平衡点之下时,亏损增加额等于销售利润率与减少的销

售量之积。这实际上就是营业杠杆的作用。

分析者能直接看出销售量变化的影响。还可以将上述分析方法予以改进,即把所得税或是未

来现金流的现值考虑进来,详细程度取决于分析的目的。然而在实践中,很少遇到单一产品

的情况。在多产品情况下,盈亏平衡分析的核心是线性规划,并以此求解。确定约束条件是

这个线性代数问题的关键。

盈亏平衡分析的另一个用处是进行停产与否的决策。停产成本不同于固定成本,停产成本包

括重新启动生产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比较生产情景下的总成本和停产情景下的总成

本,由此做出是停产还是继续生产的决定。

10.3 预计财务报表

预计财务报表通常被分析师用来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计划其未来,

为此,需要多种方法或模型来预计未来的经营情况。运用这些模型的最终结果是基于各种假

设而形成的预编财务报表,它们通常被称为“预计财务报表”,这也是进行财务分析的最后一

步。

预计财务报表可以作为公司和外部分析师进行敏感性分析、融资计划、公司的信贷评估、前

景预测和财务决策的工具。我们可使用工作底稿法来预计财务报表。比如,预计财务报表的

一个主要用途是估计外部资金需求。这可以通过对销售量增长、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以及固

定资产增值的估计来实现。总资金需求一旦确定,我们就可以设定不同的场景,从而预计各

种资金来源及相应数量。

企业经常披露它们自己的预测数据,但分析师需要谨慎使用这些数据。因为管理层形成这些

预测的潜在假设经常是不披露的。所以,很多分析师将企业的预计财务报表作为起点并且通

过修正假设,形成他们自己对企业未来财务情况的预测。理解预计财务报表不是“科学的计

量”很重要,它只是对未来将要发生的现实的假设,分析师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做出更

现实的假设上。

预计的财务情况可以只通过评估企业过去的经营数据进行。这为前瞻性分析提供了一个强有

力的基础。使用企业前期的财务报表,计算出一段时期的比率可用来预测趋势。当确定分析

师预测中使用的趋势时,非经常性项目可以从分析中剔除。但是,对于刚成立的公司或最近

刚经过大的重组或兼并的公司,过去的情况可能不太相关。在这些情况下,进行未来预测更

为困难,分析师一般更多地依赖公司自己的预测,相似企业的数据可能也被用来预测未来的

财务情况。

分析师需要做出的一个重要决策是对基准财务报表的选择。这可以是当年财务报表或者是运

营第一年的预测财务报表。对于刚成立的公司或最近刚经过大的重组或兼并的公司,第二种

选择应该更为合适。

预计财务报表一般至少包括预编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分析师经常会采用至

上而下的方法。在将预计利润表整合之前,对销售进行预测非常重要,应以销售增长率为基

础,对制造成本、税费、运输费用、补贴、工资、津贴、经营费用、利息费用等进行预测。

在完成预测利润表和其他相关的数据后,以变量之间假设的关系为基础来构建资产负债表是

可行的。在这个阶段,分析师需要判定一些不能直接代入模型的因素,换句话说,一些参数

可能是恒定的(比如股本)。最后,再将现金流量表加进去。

应该避免循环问题。该问题可能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关联性产生。例如,

利润和债务相关联。除非我们知道债务的水平,否则我们不能计算出利息费用。我们不能找

出债务水平,除非我们知道净利润和利息费用。但是,可以通过为债务或利息费用设置大致

数据来回避这类问题。该类问题可以通过电子表格的迭代功能自动解决。

销售预测是编制预计财务报表的关键起点,财务情况预测的质量直接取决于对未来销售增长

率预测的质量,历史趋势经常被用来预测未来水平。但是,一个更细致的分析应当考虑到外

部信息,例如:

(1)行业和经济形势:经济或具体行业是在增长阶段还是在衰退阶段?;

(2)企业的市场份额:市场的发展如何影响销售?企业能够影响市场吗?

(3)生产性约束:企业能生产/销售得更多吗?限制是什么?

(4)财务性约束:企业如何为未来资金需求融资?

(5)竞争者的地位:竞争者的数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企业是处于强势还是弱势?

一旦预测了销售,分析师就可以在各种预测财务报表的方法中进行选择,依据分析的目的选

择最恰当的方法。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需要的详细程度。例如,可对单项费用进行单独预测,

也可对所有费用基于同一假设预测。通常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而分析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最适合的。这两种方法是:共同百分比法和增长率法。

共同百分比法是最简单的方法:它假设所有项目与销售收入成比例变化。所以费用因此被认

为是变动的。这是一个简单化的假设,但该方法可洞察对企业未来的经营,一些项目与销售

收入成比例变化(净营运资本、变动成本等),一些项目是固定的或是按照不同的增长方式

变化,考虑这些有时更符合实际。

例 10-2

这里列出 Profut 公司 2007 年的财务报表。假设每年销售增长率是 20%,使用共同百分比法

编制 2008、2009 和 2010 年的预计财务报表。

Profut 公司财务报表,2007 年(单位:1,000)

利润表 2007

销售总额

1,094,600

销售成本

-602,432

毛利 492,168

折旧费用

-30,902

销售、总务及管理费用 -362,667

营业利润

98,599

财务收益/损失

-1,978

税前利润 96,621

所得税

-28,703

净利润 67,918

资产负债表 2007

资产

土地

56,263

不动产、厂房和设备

315,182

其他非流动资产

4,430

非流动资产 375,875

存货

127,988

应收账款

186,529

其他流动资产

31,723

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89,408

流动资产 435,648

总资产 811,523

负债和股东权益

股本

117,237

其他储备

254,326

留存收益

7,274

权益 378,837

长期负债

151,038

准备金

81,767

非流动负债 232,805

短期负债

31,891

应付账款

83,286

其他流动负债

84,704

流动负债 199,881

负债和股东权益合计 811,523

假设销售增长率为每年 20%,所有利润表项目按比例变化。所以,我们简单的用当年的数

字乘以系数 1.2。下面是预计利润表。

预计利润表

利润表 2007 当年 2008 预计 2009 预计 2010 预计

销售总额 1,094,600 1,313,520 1,576,224 1,891,469

销售成本 -602,432 -722,918 -867,502 -1,041,002

毛利 492,168 590,602 708,722 850,466

折旧费用 -30,902 -37,082 -44,499 -53,399

销售、总务及管理费用 -362,667 -435,200 -522,240 -626,689

营业利润 98,599 118,319 141,983 170,379

财务收益/损失 -1,978 -2,374 -2,848 -3,418

税前利润 96,621 115,945 139,134 166,961

所得税 -28,703 -34,444 -41,332 -49,599

净利润 67,918 81,502 97,802 117,362

第二步,我们构建资产负债表。假设所有项目都保持与销售收入的关系(除了标有*的行)

,当年数据都乘以系数 1.2。

预计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 2007 当年 2008 预计 2009 预计 2010 预计

资产

土地 56,263 67,516 81,019 97,222

不动产、厂房和设备 315,182 378,218 453,862 544,634

其他非流动资产 4,430 5,316 6,379 7,655

非流动资产 375,875 451,050 541,260 649,512

存货 127,988 153,586 184,303 221,163

应收账款 186,529 223,835 268,602 322,322

其他流动资产 31,723 38,068 45,681 54,817

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89,408 113,024 141,363 175,370

流动资产 435,648 528,512 639,948 773,672

总资产 811,523 979,562 1,181,208 1,423,184

负债和股东权益

股本* 117,237 117,237 117,237 117,237

其他储备* 254,326 254,326 254,326 254,326

留存收益* 7,274 88,776 186,578 303,940

权益 378,837 460,339 558,141 675,503

长期负债 151,038 181,246 217,495 260,994

准备金 81,767 98,120 117,744 141,293

非流动负债 232,805 279,366 335,239 402,287

短期负债 31,891 38,269 45,923 55,108

应付账款 83,286 99,943 119,932 143,918

其他流动负债 84,704 101,645 121,974 146,369

流动负债 199,881 239,857 287,829 345,394

负债和股东权益合计 811,523 979,562 1,181,208 1,423,184

让我们仔细审视标记为*的项目。首先,假设股本和其他储备保持在同一水平是合理的。换

句话说,既没有对所有者进行分配,所有者也没有投入。如果该假设不成立,数据就应该做

相应的修正。其次,留存收益遵循基本的会计等式。所以,期末留存收益等于期初留存收益

加上净利润(取自预计利润表)。最后,期末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取自现金流量表,或者在会

计等式“资产=权益+负债”的基础上,调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这两种方法计算现金余

额即代表为避免错误而进行的重要检验。

下面来看预计现金流量表。

预计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 2007 当年 2008 预计 2009 预计 2010 预计

净利润

81,502 97,802 117,362

折旧费用

37,082 44,499 53,399

运营资本变动

-29,272 -35,126 -42,151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89,312 107,175 128,610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112,257 -134,709 -161,651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46,561 55,873 67,048

总现金流

23,616 28,339 34,007

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89,408 113,024 141,363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113,024 141,363 175,370

净利润和折旧费用取自预计利润表。运营资本是非现金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差额,

负号表明企业不得不对营运资本投入现金。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是调整(减去)折旧费用的非

流动资产增加。最后,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是非流动负债的变动。

理论上,如果考虑每个项目不同的增长率,增长率法应该产生最好的结果。对于利润、费用、

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等的增长率可能因此各不相同,这些增长率或者取自预算或

来自过去的趋势,也有一些项目保持不变。然而,这个方法实践上很难:原因在于不得不做

较多的假设,从而导致结果不准确。

例 10-3

使用增长法为 Profut 公司编制 2008、2009 和 2010 年的预计财务报表。

假设如下:(1)净销售增长 8%;(2)销售成本增加 7%;(3)不动产、厂房和设备使用不

变的折旧率;(4)销售、总务和管理费用增长 5%;(5)财务费用为长期债务的 3%;(6)

税率与当年保持一致;(7)企业支付股本 30%的股利;(8)存货增长 5%,其他流动资产(除

现金)增长 8%;(9)不动产、厂房和设备增长 4%,其他非流动资产保持不变;(10)长期

负债增长 7%,准备金增长 8%;(11)非流动负债增长 5%;(12)除留存收益外的所有者权

益项目保持不变。

由于众多假设的设立,预计财务报表将会产生多个循环问题。使用增长率法编制的财务报表

如下:

预计利润表

利润表 2007 当年 2008 预计 2009 预计 2010 预计

销售总额 1,094,600 1,182,168 1,276,741 1,378,881

销售成本 -602,432 -644,602 -689,724 -738,005

毛利 492,168 537,566 587,017 640,876

折旧费用 -30,902 -32,138 -33,424 -34,761

销售、总务及管理费用 -362,667 -380,800 -399,840 -419,832

营业利润 98,599 124,627 153,753 186,283

财务收益/损失 -1,978 -4,848 -5,188 -5,551

税前利润 96,621 119,779 148,565 180,732

所得税 -28,703 -35,583 -44,134 -53,690

净利润 67,918 84,197 104,431 127,042

某些项目使用不同的增长率。为了计算折旧费用,首先计算不动产、厂房和设备。采用 9.8%

的固定折旧率来计算。使用 29.71%的不变税率。

现在看资产负债表。在前面的例子里,股本和其他储备保持相同的水平。但当计算留存收益

时,期末余额用支付的股利(股本的 30%)来调整。其他项目用不同的增长率来调整。期

末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取自现金流量表。

预计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 2007 当年 2008 预计 2009 预计 2010 预计

资产

土地 56,263 56,263 56,263 56,263

不动产、厂房和设备 315,182 327,789 340,901 354,537

其他非流动资产 4,430 4,430 4,430 4,430

非流动资产 375,875 388,482 401,594 415,230

存货 127,988 134,387 141,107 148,162

应收账款 186,529 201,451 217,567 234,973

其他流动资产 31,723 34,261 37,002 39,962

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89,408 129,075 188,518 270,085

流动资产 435,648 499,174 584,194 693,182

总资产 811,523 887,656 985,788 1,108,412

负债和股东权益

股本 117,237 117,237 117,237 117,237

其他储备 254,326 254,326 254,326 254,326

留存收益 7,274 56,299 125,560 217,431

权益 378,837 427,862 497,123 588,994

长期负债 151,038 161,611 172,923 185,028

准备金 81,767 88,308 95,373 103,003

非流动负债 232,805 249,919 268,296 288,031

短期负债 31,891 33,486 35,160 36,918

应付账款 83,286 87,450 91,823 96,414

其他流动负债 84,704 88,939 93,386 98,055

流动负债 199,881 209,875 220,369 231,387

负债和股东权益合计 811,523 887,656 985,788 1,108,412

现在来看预计现金流量表。应用前面例子的相同原则,惟一的区别是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由企

业支付的股利(股本的 30%)调整(减去)。

预计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 2007 当年 2008 预计 2009 预计 2010 预计

净利润

84,197 104,431 127,042

折旧费用

32,138 33,424 34,761

运营资本变动 -13,866 -15,083 -16,402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102,469 122,772 145,400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44,745 -46,535 -48,397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18,057 -16,794 -15,437

总现金流 39,667 59,444 81,567

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89,408 129,075 188,518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129,075 188,518 270,085

总结: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有必要计算多个财务比率来分析假设的可靠性。这些比率包括

资产收益率、销售周转率、负债权益比等。从这些比率中,我们可以看出假设是否符合现实。

此外,预测应当包括与这些主要假设相关的敏感性分析。

附录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 的结构

Section A The context of Financial Reporting

第一部分 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

IAS Framework for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财务报表准备和提交的框架

IFRS1 First-time Adoption of IFRS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首次通过

Section B Assets and revenue

第二部分 资产与收入

IAS2 Inventories

存货(5.1.4)

IAS11 Construction Contracts

长期建造合同(4.2)

IAS16 Property, Plant & Equipment

不动产、厂房和设备(5.1.1)

IAS18 Revenue

收入(4.1)

IAS20 Government Grants and Government Assistance

政府补助金与政府援助

IAS23 Borrowing Costs

借款费用(5.2.5)

IAS32 Financial instruments: Presentation and Disclosure

金融工具的提示和揭示(5.2.2)

IAS36 Impairment of Assets

资产减值(5.1.7)

IAS38 Intangible Assets

无形资产(5.1.3)

IAS39 Financial instruments: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5.1.8)

IA S40 Investment Property

投资性不动产(5.1.2)

Section C Liabilities

第三部分 负债

IAS10 Events After the Balance Sheet Date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IAS12 Income Taxes

所得税(5.2.7)

IAS17 Leases

租赁(5.2.4)

IAS19 Employee Benefits

退休福利(5.2.6)

IAS37 Provisions, Contingent Liabilities and Contingent Assets

预计、或有负债与或有资产(5.4)

Section D Group accounts

第四部分 合并会计

IFRS3 Business Combinations

企业合并(6.2)

IAS21 The Effects of Changes in Foreign Exchange Rates

外币交换业务的影响(7.1)

IAS27 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Accounting for Investments in Subsidiaries

合并财务报表与投资于子公司的会计处理(6.2)

IAS28 Accounting for Investments in Associates

投资于联营公司的会计处理(6.2)

IAS29 Financial Reporting in Hyperinflationary Economies

超速通货膨胀经济条件下的财务报告(7.3)

IAS31 Financial Reporting of Interests in Joint Ventures

合资公司财务报告的利率(6.2)

Section E Reporting and disclosures

第五部分 列报与披露

IFRS5 Disposal of Non-current Assets and Presentation of Discontinued Operations

非流动资产的处置与非持续经营企业的提交(8.2.1)

IAS1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财务报表的提交(2.1)

IAS7 Cash Flow Statements

现金流量表(3.1)

IAS8 Net Profit or Loss for the Period, Fundamental Errors and Changes in Accounting Policies

当期损益、会计政策的基本错误和变更(8.2.2)

IAS14 Segment Reporting

分部报告(8.4)

IAS24 Related Party Disclosures

关联方披露

IAS33 Earnings Per Share

每股收益(8.3)

IAS34 Interim Reporting

临时报告(8.5)

Section F Other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第六部分 其他国际会计准则

IFRS2 Share-based Payment

基于股份的支付(4.4)

IFRS4 Insurance Contracts

保险合同

IAS26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by Retirement Benefit Plans

养老金计划的会计处理和报告

IAS30 Disclosures i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Banks

银行财务报告的披露

IAS41 Agriculture

农业

总结 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分析

1 现金流量表项目

现金流量表原理

应用现金流量分析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根据折旧政策和准备金的不同来进行调整。税前现金流

量并不受所选择的折旧政策影响,税后现金流量的变化只与税费金额有关。

简单地说:净现金流量=税前现金流量-税费=净利润+折旧。也即:净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

这里可以简单地注意到净利润与现金流量如何不同。

虽然由于折旧方法不同,导致当期净利润和净现金流量不同。但在资产的整个寿命期限内,

总额必然相同。

典型的现金流量表包括 4 部分: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描述公司全部流动资产和部分流动负债的情况;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描述公司全部固定资产的情况;

(3)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描述公司部分流动负债、全部长期负债和全部股东权益的

情况;

(4)年初和年末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余额。

我们可以用两张连续期间的资产负债表和综合收益表,来编制现金流量表。有直接法和间接

法两种方法来描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编制的两种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

1-在直接法中: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从客户处收取的现金=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变动

支付给供应商的现金=存货变动+应付账款变动-销售成本

其他经营现金流=其他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变动-收益表中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不包括折

旧费用)

(这个项目即除存货和应收账款外其他流动资产项目加上折旧,再加上收益表中其他费用。

所以,如果上述费用支出包括了折旧费用,那么需要在这个项目中加上累计折旧变动或者直

接加回折旧。如果资产负债表没有累计折旧的项目,则可以直接加回折旧。)

所得税支付=应计所得税、递延所得税等税费项目变动-实际的税费支出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购买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变动

(固定资产变动即负的资本支出,资本支出=当期固定资产+当期折旧-上期固定资产,是需

要考虑折旧项目的。但是如果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是没有包括折旧的净值,比如同时还另有

累计折旧项目。那么固定资产变动就不用考虑折旧而直接进行加总。)

对联营企业的投资=对联营企业的投资变动

(3)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发行股票=普通股变动

发行债券=应付债券变动

短期借款=短期负债变动

利息支付=应计利息变动-利息支出

股息的支付=应付股息变动-已宣告股息

(利息和股息项目也可以记录在经营活动现金流中,但是按照习惯,记录在融资活动现金流

中。)

2-在间接法中: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税前净利润

+折旧(或者累计折旧变动)

+净营运资本变动(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变动)

+其他非现金支出项目

+综合收益表中其他非经营性现金流量项目

-税费项目

(2)、(3)与直接法表示的一致。

资产的增加(减少),记为现金的流出(流入),资产项目的变化与现金流量反向一致;

负债的增加(减少),记为现金的流入(流出),负债项目的变化与现金流量正向一致。

2 综合收益表的收入与费用项目

收入确认原则

根据权责发生制,收入在交易发生时确认,而不是在货款支付时确认。

收入按实际发生额计量。如果是递延付款,采用贴现方式计量,实际数量与贴现数量的差额

计为利息收入。

销售商品的收入应当在商品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都已转移时确认。如果估计会发生退回,

也可以确认,并计提退货准备。提供劳务的收入在提供时确认。涉及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的

混合销售收入,应采用现值分别确认。

对于跨越一个会计期间的长期建造合同,按照配比原则,使用完工百分比法和完成合同法两

种方法。

长期建造合同收入确认的两种方法:完工百分比法和完成合同法

(1)在完工百分比法中:

已确认的收入本预计未来发生的合同成累计发生的合同成本

合同价格累计发生的合同成本当期确认的收入 -

(2)在完成合同法中:

只有完成时才确认收入。也称作“零利润法”,收入的金额仅限于已发生的合同成本。

在配比原则下,费用的确认与收入必须同时。

在涉及基于股份的支付时,需要确认为费用。按照其授予时的公允价值计量。如果有附加条

件,成本需要在等待期间内摊销。

3 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

资产项目应当以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折旧(或无形资产的摊销)的两种方法: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

不同的折旧方法的区别在于折旧率不同:

(1)直线法:

折旧率=1/估计使用年限

(2)加速折旧法的双倍余额递减法:

折旧率=2×直线法折旧率

但是直接使用这种方法资产账面价值不会为零,所以可以引入“期初账面价值/剩余使用年限”

(即直线折旧的方法)与其折旧费用相比较,取较大值。

(3)加速折旧法的剩余年数法:

折旧率=剩余使用年限/剩余使用年限总和

固定资产的重估

当资产价值增加,价值的增加部分作为重估盈余计入资产负债表,引起的折旧计入综合收益

表。

由于资产重估后增值,导致重估后的折旧费用高于重估前。这相当于当期费用支出增加,递

延税项也因此减少,减少的额度对应于重估前后折旧的差额。

资产减值时,考虑以前是否进行过重估,优先冲减重估盈余,再确认为费用。

投资性不动产

企业可以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固定资产,典型的例子是出租给其他企业的办公大楼。

投资性不动产类似于典型的证券投资品,这对应于其投资属性,而区别于生产属性。因此不

涉及折旧和资产重估盈余等问题。

无形资产

为评估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衡量资产的产生有两个阶段: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

发生的成本确认为费用;开发阶段发生的成本,如果满足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则可以资本

化。

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算,之后可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

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应在其使用年限内摊销(采用直线法);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

资产(如商誉)则不进行摊销。

存货

存货价值需衡量成本与销售净值。典型的存货价值会随产量变化,所以在处理时,需要把固

定成本分摊。另外,存货价值不能高于其成本。

有先进先出 FIFO、后进先出 LIFO(被 IFRS 取消)、加权平均 WAC 法等三种存货的成本流

转假设,都满足:

期初存货+本期购买=销售成本+期末存货。

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上可以实现净值列报,即账面余额减去坏账准备。

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被分类为:

(1)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股票和衍生品类);

(2)持有至到期的投资(债券类);

(3)贷款和应收款项(现金类);

(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其他)。

不同的金融资产涉及不同的会计处理。

4 资产负债表的负债和股东权益项目

短期流动负债用现值或实际清偿价值计量。

债券

债券可以代表长期负债,应根据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摊余成本相当于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后债券需要支付的余额,计入资产负债表;利息费用相当

于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债券利息,计入综合收益表;利息支付是实际支付的现金流;摊销反

映两者之差。

复合证券

可转换债券和附有认股权利的债券等复合证券,需要分别归类其负债部分(根据实际利率贴

现为无转换权利的债券)和权益部分(发行价格与负债部分的差额)。

融资租赁

依据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的原则,融资租赁应作为资本化同时计入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和

负债方,折旧和利息支出计入综合收益表。

借款费用(IFRS 归类为资产项目)

为建造资产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发生在建造期间的可以资本化,不符合的计入损益。资本化

的费用不应超过实际发生的成本。

递延所得税

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导致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重估或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导致税收支出增加,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重估或账面价值-计税基础)×税率;

重估盈余=重估价值-递延所得税负债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导致税收支出减少,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计税基础-账面价值)×税率。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研发费用或其他无形资产不被确认为资产时,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

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会在未来期间被消除。

股东权益项目

股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等股东权益项目的相关变动,需要按照其性质归属进行。

准备金和或有负债

准备金是时间和金额不确定的负债。形成准备金的时间必须是已经发生的,公司不会对未来

或假定的事件设定准备金。特别地,公司为将来的经营损失制定准备金是不允许的。

当确认准备金的必要条件未被满足时,形成或有负债。

5 合并财务报表项目

兼并和收购

兼并是指一家公司获得另一家公司全部净资产,而收购则指取得控制权,而不一定是获得全

部净资产。收购价格取决于收购方的价值和合并后企业的价值,而与被收购方的价值无关。

兼并活动会计处理的两种方法: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

(1)权益结合法(IFRS 不允许)中:

资产负债表各项按其历史成本简单加总,而不反映交易中产生的商誉,综合收益表也简单加

总。

(2)购买法中:

资产负债表各项按其公允价值相加,并计入商誉和新产生的资本公积,综合收益表从收购结

束日起开始计算。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两种方法:比例合并法和完全合并法

合并财务报表要求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整体来编制财务报表。用子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来消除

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在子公司的股权投资”这一项目。

(1)比例合并法中:

将子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按照母公司所占股权比例,与母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加总,以替代母公

司中子公司的股权投资项目。这种方法和下面的方法都会产生合并差异,合并差异计入股东

权益项目下。

(2)完全合并法中:

将子公司全部的资产和负债,与母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加总,并应标明不属于母公司的少数股

东权益。

(3)另外,也可以使用权益法:

用母公司在子公司中所占的净资产的现值替换掉初始值。(权益法类似于重估,不属于严格

的合并报表方法)。

综合收益表也做相应的处理。

一般来说,受到母公司实施控制的,采用完全合并法;受到共同控制的,采用比例合并法或

权益法;受到母公司实施重大影响但又不被其控制的,采用权益法。

合并差额

合并财务报表时的“合并差额”=股权投资的收购成本-合并时母公司所占子公司的净资产

=初始合并差异+初始收购后母公司所占子公司净资产增长中的份额

最初收购时的“初始合并差额”=股权投资的收购成本-收购时公司所占子公司的净资产

=子公司隐藏增长(价值差额)+商誉(价值余额)

少数股东权益

少数股东权益可按公允价值模式来计量,这时产生的商誉归属于与少数股东相对应的收购方;

也可以采用按收购方支付的价格折算的份额来计量,这时产生的商誉在收购方和少数股东之

间分配。

商誉

在新的准则下,正商誉不再摊销,应分配给现金产出单元,并进行减值测试。减值损失优先

冲减商誉,再冲减现金产出单元中的资产。

负商誉需要在确认时重新评估,之后确认损益。

外国货币

当涉及具体的外币交易业务:初始确认时,以即期汇率记录;在报表日,货币项目以期末汇

率报告,非货币项目以获取时的汇率报告。汇兑差额计入损益。

当合并报表时,需要把子公司的报表项目折算后并入母公司。

收入和费用采用交易日汇率或当期平均汇率折算;资产和负债采用期末汇率折算。汇兑差额

作为权益项目单独列报。

6 财务报表分析

每股收益

需要区分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不同。

均数流通在外股份的加权平

普通股股东的净收益基本每股收益

换的普通股数潜在稀释作用普通股转均数流通中普通股的加权平

后利息潜在稀释作用普通股税普通股股东的净收益稀释每股收益

稀释每股收益主要考虑可转换债券和期权的影响:

(1)可转债

潜在稀释作用普通股税后利息=可转债的利息×(1-税率);

潜在稀释作用普通股转换的普通股数量=可转债的数量×转换比例

(2)认股期权

潜在稀释作用普通股税后利息=0;

潜在稀释作用普通股转换的普通股数量=

期间普通股的平均价格

行权的价格期间普通股的平均价格量认股期权认股的股票数

-

时间序列和共同比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指查看同一公司连续期间的报表;共同比分析指对报表项目用百分比进行分解,

以用于不同公司间的比较。

财务比率分析

分类 公式

1.盈利能力比率:

总资产收益率(ROA) 总资产收益=净利润/总资产

息税前总资产收益率(ROA*) 息税前总资产收益率=息税前收益(EBIT)/总资产

息前税后总资产收益率(ROA**) 息前税后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利息费用×(1-税率)]/总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ROE)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普通股权益

税前净资产收益率(ROE*) 税前净资产收益率=税前收益(扣除利息费用)/普通股权益

平均利率(i) 平均利率=利息费用/债务

基于计息债务的平均利率(i*) 基于计息债务的平均利率=利息费用/计息负债

毛利率(GM,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营业利润率(OM,息税前利润率) 息税前利润率=息税前收益/销售收入

销售净利率(NM,净利润率) 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2.效率性比率:

总资产周转率(AT)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

存货周转率(IT)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IOP) 存货周转天数=(存货/销售成本)×365 天

应收账款周转率(CT)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CP)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收账款/销售收入)×365 天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POP)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采购)×365 天

采购额 采购额=存货期末余额+销货成本-存货期初余额

需要融资的商业周期 需要融资的商业周期=IOP+CP-POP

3.偿债能力比率:

资本结构比率(CS,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负债权益比(TDE) 负债权益比=总负债/股东权益

长期负债权益比 长期负债权益比=长期负债/股东权益

利息偿付比 利息偿付比=息税前收益/利息费用

经营现金流与现金利息费用比 经营现金流与现金利息费用比=经营现金流/现金利息费用

经营现金流与负债比 经营现金流与负债比=经营现金流/总负债

4.流动性比率

流动比率(CR)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快速流动比率(QR) 快速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酸性测试比率 酸性测试比率=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

5.金融市场比率

每股收益(EPS) 基本每股收益=普通股收益/流通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市盈率(P/E) 市盈率=股票的市场价格/每股收益

市净率(P/B) 市净率=股票的市场价格/每股账面价值

杠杆效应

税前净资产收益率和息税前总资产收益率的关系:

ROE*=ROA*+(ROA*-i)·TDE;(ROA*-i)·TDE 称为税前杠杆效应。

相对应的,财务杠杆效应=EBIT/EBT;ROE*变动=ROA*变动·财务杠杆效应。

不借债情况下的净资产收益率:

ULROE 权益税率)(利息费用净利润 /]-1[ 。

杜邦分析

这种方法把净资产收益率分解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 权益

= 总资产收益率× 杠杆

= 净利润率× 总资产周转率× 杠杆

= 税收负担× 利息负担× 营业利润率× 总资产周转率× 杠杆

(1)税收负担=净利润/EBT;(2)利息负担= EBT/EBIT;(3)营业利润率= EBIT/销售收入;

(4)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资产;(5)杠杆=资产/权益=负责权益比+1;

另外: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负债权益比=负债/权益;

负债+权益=资产

预计财务报表编制的两种方法:共同百分比法和增长率法

共同百分比法假设所有项目与销售收入成同比例变化,只有一些固定项目是恒定的;增长率

法考虑每个项目具有彼此不同的增长率。

这两种方法都需要先编制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然后再得出现金流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