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及職業安全簡訊_第四期

24

description

 

Transcript of 勞動及職業安全簡訊_第四期

Page 1: 勞動及職業安全簡訊_第四期
Page 2: 勞動及職業安全簡訊_第四期

1

「現有的美食餐廳平台,連寵物友善餐廳都

有了,卻沒有一個是針對行動不便族群所設計!」

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教授林崇偉帶領團

隊創辦「社會企業」,結合資訊科技及智慧行動平

台提供友善餐廳資訊,推動建構友善城市,與身障

者共創價值。

林崇偉 2012 年開始帶領學生著手研擬全球第

一套友善環境調查工具,並與社福團體合作,訓練

超過 50 位身障朋友擔任「愛的特派員」,前往餐

廳進行用餐體驗,從無障礙空間動線、菜單字體、

洗手間與櫃台設計,依輪椅嬰兒車、孕婦拐杖族、

眼睛不方便、聽力不太好等友善類型評價,並於事

後提供業者「愛的建議」。

原來都是紙筆作業的調查流程與評鑑報告,

「社會企業」進一步整合雲端資料建置,並開發「台

北友善好餐廳 APP」智慧行動平台。不同於美食推

薦,這裡分享每家餐廳的無障礙環境設施與特派員

的體驗心得,詳細的圖文解說,消費者可以透過手

機獲得具體的友善餐廳資訊。

身障朋友的參與是「社會企業」的另一項社

會價值,他們用自己的弱勢與不便為眾人創造方

便,變身成為倡導友善環境的尖兵。

社會企業來自於使命感

這幾年,「社會企業」這個名字在全球竄燒。

台灣的社會企業也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它不僅

讓企業忽然間願意承擔社會責任,還擴大形成公民

自覺與自發的運動,甚至改變了政府的公共政策。

面對社會企業快速發展,許多民眾都想知道,

究竟什麼是「社會企業」?社會企業在做什麼?社

會企業是慈善事業嗎?社會企業與一般企業及非營

利組織有什麼差別?本文希望透過簡單的說明,將

社會企業概念和經營模式,讓社會大眾對這種新形

態公司有更多了解。

勞動市場研究組鄭淑芳 林正挺 楊珊

注入使命感 迎接社會企業 新浪潮

Page 3: 勞動及職業安全簡訊_第四期

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簡訊 No.4

注入使命感迎接社會企業新浪潮

2

首先,社會企業是一種新的概念,它的經營

模式及商業模式與傳統企業並無太大差別,主軸仍

是滿足股東獲取利潤,唯一的不同,在於企業使

命。社會企業是以社會責任為已任,經常是希望透

過自身力量,去幫助一個族群、社區、環境或是其

他更多的社會目的。為此,社會企業將商品(可能

是產品或服務等)販售後所賺取的利潤,扣除企業

經營基本需要後,盡可能將盈餘回饋於對社會承諾

的企業使命。換句話說,社會企業是透過商業模式

來解決社會問題及社區問題的企業。

社會企業的模範―窮人銀行

舉個例子。孟加拉經濟學教授、諾貝爾和平

獎得主尤努斯(Muhammad Yunus),以消滅貧

窮,改善窮人生活品質為使命,於 1976 年創立了

提供「微型貸款」給窮人的「格拉明鄉村銀行」

(Grammen Bank)。他以『微型』方式

借錢給因為貧窮,無法獲得傳統銀行貸

款的創業者,因而又稱為窮人銀行。尤

努斯認為只要提供一點點金額給窮人,

就可以使他們的生存能力提升,有助於

降低貧窮人口。

「格拉明鄉村銀行」有自己設計的

借貸制度,借款人必須找到四個人組成

互保團體,小組成員就是聯合的還款保

證人,藉由人情壓力,督促彼此還錢;

還款採每週定期的還款制度,因為窮人

沒辦法一次還清,每週還少許金額可以

降低風險,也可督促窮人立刻將借款用

於生產上,而不敢用於購買商品、賭博

等不當用途。在誠信基礎下,他幫助數以萬計的孟

加拉窮人改善生活。驚奇的是,借款人不用抵押任

何資產的情況下,還款率竟高達九成,幾乎沒有呆

帳。這種以消滅貧窮,改善窮人生活品質為使命的

企業,就是社會企業。它具有銀行的功能,只是多

了點對人性的關懷。

社會企業具備的條件

尤努斯所創立的格拉明(Grameen)創意實驗

室認為,社會企業應該具下列七大條件:

1. 社會企業的目標,是能夠解決貧窮,或其他會

威脅人類與社會的問題(如教育、健康、科技、

環境等),而不是以極大化企業利潤為目標。

2. 社會企業在財務與經濟上,必須能夠永續經

營。

圖左為創立窮人銀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Muhammad Yunus)

Page 4: 勞動及職業安全簡訊_第四期

3

3. 社會企業的投資者只會得到其投資的資本,而

不應有超出投資股份的分紅。

4. 當投資的資本有回報時,公司所得到的額外利

潤,會用來做企業業務擴張,或是企業營運的

改善。

5. 社會企業應具有環境保護的意識。

6. 社會企業員工是能得到與市場相同標準的工

資,而且也能在較好的工作環境生活。

7. 社會企業是要懷抱著開心的心情、正面的態

度。

如果說,企業必須透過競爭來爭取市場,那

麼,社會企業也如其他商業模式一樣,必須透過競

爭智取市場,獲得利益。社會企業和非營利組織、

慈善組織也不一樣,非營利組織、慈善組織都是以

社會責任為組織目的,但仰賴捐贈、募款或政府

資助來營運,因此只要有人捐贈,便可以幫助受

益者,卻必須要花費大量時間與精神來解決資金問

題。社會企業則是透過商業模式來達到企業基本營

利後,再以盈餘來推動企業的社會使命。

產品價格包括使命的價值與推廣

在美國,有 20% 的人購買產品時,會考慮公

司對社會與環境的影響,這族群的顧客,會對社會

及環境發出友善訊息的企業購買產品,這也使得社

會企業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由此可知,社會企業最

大的競爭者是傳統營利企業,營利企業不需要有崇

高的社會使命,單純只是追求最大利潤,但社會企

業為達到企業的社會使命,在競爭上更注重使命的

價值與推廣,期使顧客決定購買某項產品時,會同

時考慮到品質、價格、品牌形象以及企業對社會的

影響力。

當然,成功的社會企業,永續經營的精神與

實力顯得格外重要。社會企業的商品,除了思考是

否能肩負社會使命的同時,也必須注意商品是否對

市場有誘因,因為顧客不願買單,不論對社會多麼

有益處,都是空談。為了要增加營利和提升對社會

的影響性,成功的社會企業,必須思考如何運用商

業合作,或者是策略聯盟使企業能夠擴展。

商品是社會企業的成功因子

商品,是社會企業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因子,

當顧客喜愛商品時,他們不只會成為重複消費的顧

客,同時還會影響他人,刺激潛在消費群。因此,

擁有好的商品,可以讓企業不用花更多的費用做宣

傳。對於社會企業來說,最大的挑戰是顧客需求與

企業利益之間的平衡,社會企業的使命是希望能解

決社會問題,若社會企業專注在獲利,則必定會流

失顧客。

為了能夠與營利企業競爭,社會企業必須增

強他們的產品供應、宣傳、價格與最重要的價值。

近年來社會企業不斷的增長,且該領域的前景也被

看好,若企業能夠做到達到社會使命並且永續經

營,則在任何領域都能有發展的空間。

Page 5: 勞動及職業安全簡訊_第四期

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簡訊 No.4

4

職場陷阱

游離輻射觸發職業性血癌

職場陷阱―游離輻射觸發職業性血癌職業危害評估研究組 潘致弘

游離輻射―就是放射線

輻射,具有能量,卻看不見。如烈日下的紫

外線、醫院裡的 X 光線、輻射鋼筋釋放的 γ(伽瑪)

射線,以及飛機在高空中最容易接觸到的 α(阿

爾發)射線、β(貝他)射線等宇宙粒子輻射。這

些輻射均具有高能量。

可以使物質產生游離,稱為游離輻射。生物

組織中發生游離作用時,會造成如癌症等病變或組

織功能受損及異常。

游離輻射各有不同的能量和穿透性,分析如

下:α 顆粒,由氦原子核組成,但只要一張紙,

就可以阻絕,因此幾乎不能穿透人體外層皮膚。β

是高速電子,可以穿透皮膚組織至 2 公分;γ 由光

子組成的,它可以遍穿人體;中子輻射則是由電離

氫原子和其他較大的原子核反應產生,它可以在有

效的範圍內殺傷裝甲防護和建築內的人員。

低能量,無法使物質產生游離的輻射,稱為

「非游離輻射」,如家用交流電(如變電所設施及

電磁爐)的電磁波、電腦及顯示器(螢幕)附近的

電磁波、行動電話訊號及微波爐的微波、電視及廣

播訊號、紅外線、可見光、波長較長的紫外線(UVA)

等電磁波、收音機無線電波、雷達波等。輻射的職

業暴露主要於核燃料循環、軍事活動和醫療應用。

表 1. 美國 1985-89 年輻射工人職業暴露的監測劑量

職業類別觀測總有效劑量

( 人 - 西弗 )

每人年平均有效劑量

( 毫西弗 )

採礦 1100 4.4磨粉 120 6.3添加 0.4 0.08

燃料製備 22 0.8反應爐運轉 1100 2.5

加工 36 3.0研究 100 0.8合計 2500 2.9

其它職業工業 510 0.9軍事 250 0.7醫療 1030 0.5合計 1800 0.6總計 4300 1.1

Page 6: 勞動及職業安全簡訊_第四期

5

游離輻射來自於放射性核種的蛻變,對生物

體會產生遺傳損害,包含基因突變、小衛星體突

變、微核形成、染色體畸變、套數改變、DNA 鏈

斷、染色體不穩定性等,DNA 分子可能會與游離

輻射作用而造成損害。非游離輻射電磁波的能量,

會產生熱,但它的熱效應,與一般用火加熱的效果

相同,並不會游離物質。因此,游離輻射與非游離

輻射的計量單位不同,游離輻射的單位是「西弗」,

非游離輻射的單位是以電磁場或能量 / 平方公尺。

測量游離輻射與非游離輻射的儀器也不相同,沒有

一個儀器可以測量各種游離輻射,也沒有一個儀

器可以測量各種非游離輻射,就如 FM 收音機不能

接收 AM 訊號、微波爐的微波不能被紅外線取代一

樣。

游離輻射劑量承受度因人而異

輻射對人體的健康效應,通常分為機率效應

和確定效應兩大類。所謂機率效應,是指基因突變

或染色體變異產生的疾病,由於每個人的基因接受

輻射劑量的承受度不同,如果是敏感型基因,很容

易造成組織受損或病變,又稱遺傳效應。非機率效

應則表現在身體上,凡皮膚發生紅斑、骨髓肺消化

道傷害、白血球減少、不孕、噁心、嘔吐、腹瀉等

立即性症狀者,稱急性效應;隨著時間延長,後續

發生白內障、白血症、癌症及胎兒影響者,則稱慢

性效應。但人體承受多少劑量才會出現症狀,卻是

因人而異,工作人員只能自求多福。

美國於 1985-89 年曾針對輻射工人職業暴露

進行監測發現,從事磨粉工人每人每年承受的輻射

劑量達 6.3 毫西弗,如以一張胸部 X 光片約 0.05

毫西弗的輻射劑量計算,磨粉工人相當於一年照了

126 張 X 光片,採礦工人照了 88 張,負責核反應

爐運轉的工人也照了 50 張,高科技工業 90 張,

醫療人員也相當累積 50 張 X 光片的輻射劑量。

上述所稱的「毫西弗」,是國際通用的游離

輻射劑量單位。一千毫西弗等於一西弗,英文名為

Sievert,是紀念瑞典一位很有名的游離輻射科學

家,簡寫為「Sv」。微西弗是百萬分之一西弗。一

張胸部 X 光片約釋出 0.05-0.1 毫西弗的輻射,一

次全身電腦斷層檢查吸收的輻射量是 10 毫西弗。

台灣地區天然背景游離輻射的平均值大約在每小時

0.1 至 0.2 微西弗之間。

儘 管 國 際 放 射 防 護 委 員 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CRP)

1991 年建議,職業暴露限制的有效劑量為五年內,

每年平均不超過 20 毫西弗,有效劑量在任何一年

不應超過 50 毫西弗。但一般公眾,建議的有效劑

量限制在每年 1 毫西弗;在特殊情況下,可允許

五年內每年平均不超過 1 毫西弗。以上限制,不

包括有效天然背景輻射劑量,以及在醫療診斷或治

療時暴露的劑量。

證據顯示:過度暴露游離輻射會導至白血病

原子彈爆炸以前,即有流行病學證據證實,

職業從事放射治療師與白血病有關聯性。原子彈生

存者的研究也顯示,他們罹患多種白血病,與游離

Page 7: 勞動及職業安全簡訊_第四期

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簡訊 No.4

6

輻射的暴露有關係。在放射師世代的回溯研究中顯

示,早期工作的放射技術師,其環境輻射暴露較

高,導致罹患白血病、女性乳癌、皮膚癌的風險較

高。其他如車諾比的清潔員工、核能工廠的員工也

證實罹患血癌風險較高,而暴露到發病的時間約兩

年左右。

在日本原子彈爆炸後,血癌是第一個被發

現與輻射有相關聯的癌症,其次是乳癌、甲狀腺

癌和一些胃腸道腫瘤。美國對核能工作人員的研

究發現,輻射暴露對所有癌症標準化死亡比為

1.04(1.00-1.07)。在原子彈存活者的研究中,80%

最後都得到血癌告終。

在原子彈存活者的研究中,計算輻射所造成

之可歸因危險性如表 2 所示,血癌的可歸因比例

為最高 80%,乳癌、甲狀腺癌、皮膚癌的可歸因

比例也超過 20% 以上。

在血癌發生的劑量研究方面,以原子彈生存

者的輻射暴露對於各種癌症的估計,暴露於每單位

的游離輻射中,血癌超出相對危險是最高的為 4.7

倍。

表 2. 輻射所造成之可歸因危險性

腫瘤位置 可歸因比例(%) 腫瘤位置 可歸因比例

(%)

血癌 80 膀胱癌 16乳癌 32 大腸癌 14

甲狀腺癌 26 肝癌 11皮膚癌 24 胃癌 8.5肺癌 18 食道癌 8.5

卵巢癌 18

法國原能委員會追蹤 1950-1994 年的核能工

作者顯示,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外,連續兩年暴露

游離輻射劑量增加,其白血病的死亡率愈大。

職業性游離輻射的主要來源為放射性同位素,

工作場所及人員包括醫院放射線部、核子醫學部、

放射腫瘤治療部、心導管室及腸胃科之放射師、醫

師、物理師及護理人員。工業界的核電廠員工、反

應爐及加速器員工、非破壞檢測員工、輻射照射廠

員工、高壓真空管製造者、工作中使用高壓真空管

者、礦場礦工、地底工作人員及高空飛行員等。此

外,油井開採人員、石油精煉工人等可能在礦物中

接觸到放射性同位素,也都是暴露於游離輻射的高

風險群。

游離輻射暴露劑量數值與生理相關現象

一次劑量

(毫西弗)確定效應之症狀

250 以下無可察覺症狀。可能引起血液中淋巴球的染色體變異。

250-1000可能發生短期的血球變化(淋巴球、白血球減少),有時有眼結膜炎的發生,但不致產生機能之影響。

1000-2000有疲倦、噁心、嘔吐現象。血液中淋巴球及白血球減少後恢復緩慢。

2000-400024 小時內會噁心、嘔吐,數週內有脫髮、食慾不振、虛弱及全身不適等症狀,可能死亡。

4000-6000與前者相似,但症狀顯示的較快,在2-6 週內死亡率為 50%

6000 以上 若無適當醫護,死亡率為 100%。

資料來源 :ICRP、BEIR 報告

職場陷阱

游離輻射觸發職業性血癌

Page 8: 勞動及職業安全簡訊_第四期

7

近年來,社會結構改變,隨著少子化、高齡

化和晚婚潮的出現,「寵物」,不僅掀起了寂寞商

機,也帶動獸醫師及獸醫院工作人員的需求,可能

的職業危害需加以正視。如何結合環境工程控制措

施,建立工作場所安全法則,做好個人防護設備,

訂定合理管理策略,應是優先考量的重要課題。

動物醫院商機無限 工作風險需注意

根據中華徵信所的文章 ( 寂寞商機帶動了寵物

醫療產業 ?!) 統計結果,國內寵物貓狗在 2007 年

時,出現一個高峰,超過了 160 萬隻。至 2011 年

時,寵物貓狗的規模約略降到 154 萬隻左右。獸

醫師則以每年 225 人速度逐年增加,目前獸醫執

醫人數有 4,456 人,獸醫院也以每年 100 家的速

度成長,平均每位獸醫師需要服務的寵物數量,是

日本的五分之一,美國的九分之一。國內市場規模

小,但競爭激烈,因此對醫療品質要求相對較高,

各項設備儀器的投資有增無減,大部分的動物醫療

機構備有血液生化儀器、X 光機及腹腔超音波。

獸醫院工作人員工作形態複雜而多樣,職業

衛生的危害也相對增添很多變數。為了診斷及治

療,必需直接接觸非理性的動物,除了可能被難以

捉摸的動物啃咬、衝撞攻擊外,還得預防人畜共通

的傳染病如狂犬病等。如果加上麻醉氣體、化學消

毒劑及使用 X 光機、超音波等儀器設備,獸醫工

作人員得同時面臨物理、化學與生物性等多種可能

危害。

動物啃咬防不勝防

獸醫職業相關危害中最顯著的是「創傷」,

這是獸醫師及相關工作人員最常發生的職業災害。

根據澳洲 2000 年職業傷病補償調查顯示,獸醫師

發生職業傷病中,36% 為動物啃咬,8% 為動物撞

擊、9% 為墜落物撞擊。勞安所的調查亦發現,高

達 96.7% 的獸醫院工作人員認為在工作環境中有

寂寞市場看俏獸醫職業

風險說分曉職業衛生研究組 洪粕宸 陳敬華

Page 9: 勞動及職業安全簡訊_第四期

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簡訊 No.4

8

寂寞市場看俏獸醫職業風險說分曉

被動物咬傷、踢傷、抓傷與啄傷等攻擊行為之風

險。另外 85.6% 認為有受到針刺傷害之風險。針

刺傷害包括手術刀傷或其他診療器械所造成的意外

傷害。

至於放射線,勞安所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有 35% 的獸醫院工作人員自覺工作環境存在放射

線 ( 如 X 光、UV 消毒燈等 ) 危害因子。這是科技

進步下,動物醫療場所大規模引用 X 光等診療或

滅菌技術,工作上接觸頻率增加,無形也增加了工

作環境的風險。

留意麻醉氣體及抗癌藥物危害

在化學性危害方面,獸醫師及相關工作人員

因診斷、治療或滅菌需要,可能會使用消毒劑、麻

醉劑、殺蟲劑、藥物等化學物質。勞安所的調查

顯示,獸醫院工作人員接觸的化學物質依序為清

潔劑(96.9%)、消毒藥水(95.1%)、一般藥物

(93.9%)、殺蟲劑(77.2%)、除蚤劑(72.6%)、

麻醉氣體(59.4%)及抗癌藥物(51.6%)。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化學物質中,要留意麻

醉氣體及抗癌藥物。早在 19 世紀,麻醉氣體即被

認為是化學性危害的重要因子。尤其是女性,對於

溢散的麻醉氣體較具感受性,接觸後可能會感到頭

痛、噁心及有昏睡感,長期暴露可能會導致肝腎疾

病、自發性流產、胎兒畸形、癌症及神經系統問題

的發生率上升。抗癌藥物,則可能同時具有致突變

性、畸胎、甚至致癌的風險,獸醫從業人員通常是

在投藥或是丟棄藥瓶過程中,吸入或碰觸到這些藥

劑,應該特別謹慎。

過敏原和人畜共通傳染疾病

過敏原和人畜共通傳染疾病,是獸醫師及相

關工作人員常見的生物性危害風險。

獸醫師及相關工作人員長期接觸動物毛髮、

皮屑、尿液及唾液等,都可能成為過敏原,而造成

Page 10: 勞動及職業安全簡訊_第四期

9

過敏性反應。除此之外,工作人員也可能對治療動

物疾病的藥物發生過敏反應,像是抗生素被發現可

能會引發皮膚與呼吸道的過敏性疾病。

人畜共通傳染病的防治,是防疫的重要環節,

也是獸醫院工作人員最常面臨的職業危害之一。勞

安所調查顯示,獸醫人員較常接觸到的人畜共通傳

染病有鉤端螺旋體病(58.3%)、疥癬症(50.0%)、

蛔蟲症(48.6%)及貓抓病(47.4%)等。而獸醫

工作人員曾因工作罹患人畜共通的傳染病以弓蟲症

(14.1%)最多,其次是疥癬(13.0%)與皮癬菌

症(10.2%),其中弓蟲病還會引發流產或畸胎,

女性工作人員應該多加注意。此外勞安所在工作環

境細菌與真菌的採樣結果顯示,與過往人類醫院的

調查結果相比,並沒有顯著偏高的情形出現,但在

部分作業區可能因環境或相關作業仍會有升高的情

形,需加以注意。

四成獸醫工作人員自覺皮膚症狀

獸醫師與相關工作人員常見自覺健康問題有

哪些呢?勞安所針對國內獸醫工作人員所做的健康

自評表分析,過去一年身體最容易出現的症狀,

60.4% 的獸醫師有肌肉與骨骼系統問題,47.8% 有

消化系統問題,40.2% 有皮膚問題。皮膚問題可能

是因為長期接觸化學品、物理傷害、或是動物皮毛

與排泄物等所造成的危害。消化系統出現問題的

獸醫人員,則可能因為壓力與不定時定量的飲食造

成。至於肌肉與骨骼系統出現問題的獸醫,推測是

長期勞動,或是固定姿勢等所造成,如工作人員為

動物進行超音波診斷時,必須利用上肢施力,以及

手腕的運轉操作儀器,並彎腰以接近動物等,長期

下來可能會引發肌肉骨骼的疲勞不適。

勞安所提醒獸醫人員在面對各種可能的危害

時應多加注意工作安全與衛生,建議在工作過程

中,應確實運用防護措施(例如使用保定籠、幫動

物套口罩),落實執行個人清潔與防護,如戴口罩

及手套,對於工作環境需多加重視管理監控及進行

消毒措施,以有效降低可能風險。

透過教育訓練提高自我防護

此外,面對新病毒、新疾病的蠢蠢欲動,各

式藥品、新技術與新儀器也日新月異,獸醫師與相

關工作人員除了要了解新疾病的防護,還要認識新

設備、新儀器及所使用藥物和化學品可能帶來的危

害。建議透過教育訓練來加強相關知識,提高自我

防護的意識,特別是人畜共通傳染病,應該多吸收

防治觀念及傳承診療經驗,確保人畜健康及防止疾

病的擴散。

Page 11: 勞動及職業安全簡訊_第四期

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簡訊 No.4

10

緊追不捨的職場噪音危害

潛藏的睡眠障礙根源

噪音已經是現代社會中不可避免的危害,

無論是都市中川流不息的車潮、飛機起降的怒吼

聲、工廠日夜不息的活動,甚至鄰居吵架、小孩

哭鬧、寵物吠叫等,不僅是可能造成聽力損失之

噪音,也可能是擾人清夢的噪音。

睡眠為人類主要的身體修復機制,適當之

睡眠可維持正常的腦部活動、生理行為及穩定心

情。依照美國睡眠醫學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AASM)2007 年手冊的定義,

睡眠是由四種週期所組成,一般成年人的睡眠

的週期狀態如圖 1,有非快速動眼期 (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 的三個階段 (N1、N2、N3)

及快速動眼期 (rapid eye movement, REM),每個

夜晚約有 4-5 個週期循環出現。睡眠初期先進入

非快速動眼期第一階段 N1,此時眼珠緩慢的移

動、身體放鬆;第二階段 (N2) 時心率逐漸減緩、

體溫逐漸降低;第三階段 (N3) 為深沉睡眠,肌

肉完全鬆弛,心跳、呼吸速率和體溫降至最低,

此時不容易被喚醒,即使被強迫喚醒仍需要時間

才能恢復清醒。NREM 多發生在睡眠前期,此時

緊追不捨的職場噪音危害―潛藏的睡眠障礙根源

職業衛生研究組 黃育平

10

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簡訊 No.4

Page 12: 勞動及職業安全簡訊_第四期

11

體內會分泌生長激素等促進蛋白質合成,修復受損

組織;而在 REM 期間眼睛會左右轉動,腦部活動

活躍,該階段被認為可將睡前所經歷之事物消化納

入記憶中,對記憶與學習有所幫助。

圖 1. 成人睡眠週期示意圖

人們在經過一天的用腦後,對於腦細胞與腦

組織都會累積壓力與傷害,NREM 階段的修護對生

命的維繫相當重要,若發生長時間產生睡眠障礙症

狀,對健康是極大的損害。造成睡眠障礙的因素有

年齡、心理因素 ( 焦慮、緊張 )、疾病、藥物、環

境等等。其中噪音屬於睡眠環境不佳常見因素之

一,已有研究證實當人們受到噪音干擾時,會造成

熟睡時間比例降低 ( 特別是深沉睡眠期 (N3))、容

易在睡著後驚醒,甚至影響身體自我修復機制的運

作。對於睡眠環境的噪音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在 1999 年 的 指

引中建議:一般睡眠環境連續噪音平均音壓建議低

於 30 分貝,瞬間最大音壓級不超過 45 分貝。然

而在都會地區的環境噪音通常難以達到此標準,應

該多加注意寢室的隔音狀況 ( 較戶外降低 15dB 左

右 ) 及降低冷氣空調通風設備等的噪音量,以減少

環境噪音對於睡眠之干擾。

除了環境噪音的影響外,白天工作若長時間

暴露於高噪音環境下,會容易造成交感神經興奮,

使得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體內會持續分泌壓力

反應的指標激素—皮質醇 ( 或稱腎上腺皮質素,

cortisol)。有研究指出若在白天時累積過多的皮質

醇,會使得興奮感延續至晚上,就如同晚上還持續

暴露在噪音環境中。此外,當體內皮質醇濃度提

高,會使得睡眠品質下降、夜間驚醒次數增多、睡

眠後自覺恢復程度不足 ( 代表睡不飽的感覺 ),確

實點出皮質醇對個人睡眠品質及身體修復機制的影

響力。

為了避免白天工作環境的噪音所造成的內分

泌影響,在職場上除雇主應進行工作環境噪音源控

制外,勞工在工作時應配合雇主及職業安全衛生人

員的聽力保護措施,如:依照工程改善建議作業、

確實於休息時間中減少噪音接觸、落實個人防護具

佩戴等規定,減少白天工作時的噪音暴露劑量,除

了可以避免因噪音引起之聽力受損外,也可以減少

皮質醇的過度分泌,讓身體充分休息及維護健康。

Page 13: 勞動及職業安全簡訊_第四期

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簡訊 No.4

12

特殊任務下也需重視疲勞問題

特殊任務下也需重視疲勞問題職業衛生研究組 郭政豐

Page 14: 勞動及職業安全簡訊_第四期

過去伊波拉病毒肆虐時,讓世界各國人心惶

惶,相關單位無不投入醫療資源和人力來控制並

預防疫情擴大,但卻延伸出醫療照護人員相關的

安全健康問題,就是「工作者過度疲勞」(worker

fatigue) 問題。由於具有特殊感染控制之醫護專

業人力有限,處理伊波拉疫情的醫護人員需要長

時間工作以及非常態性的輪班,一週工作時間常

高於 40 小時以上,對此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研究

所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 與 職 業 安 全 衛 生 署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OSHA) 呼籲各界

關注長時間的工時造成醫療人員過度疲勞問題,過

度疲勞可能導致在工作時專注力不足而受傷,例如

錯誤使用器具及針扎問題,身體的健康狀態也可能

會因此而亮起紅燈。

不單是醫療人員,許多擔任特殊任務之行業,

也可能面臨疲勞問題威脅的高風險族群,例如救災

人員及媒體工作人員,除此之外,各行各業也都

有工作帶來的壓力及疲勞感問題,如果您的疲倦是

再怎麼休息都無法恢復的話,那可能就需要注意是

否有過度疲勞問題了,如何處理過度疲勞問題,以

保障勞工的作業安全,是目前各國正積極改善的議

題。

造成工作者過度疲勞的原因很多,「工時過

長」以及「不定期輪班」是常見的因素,國際間已

有相當多的流行病學實證研究,指出工時過長會增

加職業傷病風險。然而過度疲勞不單只是體力勞動

造成的體況不適,心理層面上的精神壓力也是造

成過度疲勞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工作壓力與

過勞 (burn-out) 等議題漸受重視,也成為目前重要

的職業衛生議題,而所謂過勞指的是一種身心耗弱

狀態,長期處在高度心理壓力之下的反應。當我們

因過勞而影響生理或心理狀態,如心血管、內分泌

問題或者憂鬱症等相關症狀時,將會影響正常的身

體機能,如應變能力及體力大不如前、精神無法集

中、健康狀態下降等,嚴重的話可能會威脅到個人

的生命安全;而對企業層面的影響包含生產效率降

低、人為失誤造成的工安事故問題,而長期疲勞及

13

Page 15: 勞動及職業安全簡訊_第四期

精神壓力也會影響下班後的生活品質,諸如失眠、

飲食不振或情緒管理等,對於個人、家庭及社會皆

造成負面的效應。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 (WHO) 在 1988 年提出

「 慢 性 疲 勞 症 候 群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用來指長期受疲勞所苦,卻找不出病因的

疾病。而美國疾病管制局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對「慢性疲勞症候群」提

出定義,其診斷必須符合以下的主要標準:1. 疲勞

發生持續達六個月以上;2. 疲勞不因休息而改善;

3. 非疾病或其他已知可能引起疲勞的原因所造成的

疲勞;4. 疲勞感影響到個人工作、社交或是其他活

動。而在次要標準如:1. 暫時性的記憶力喪失或是

注意力不集中,造成活動能力受損;2. 喉嚨疼痛;

3. 頸部或是腋下淋巴結壓痛;4. 肌肉疼痛; 5. 非

發炎性關節疼痛;6. 和以往不同的頭痛;7. 怎麼睡

都睡不飽;8. 活動後疲倦感持續超過 24 小時,至

少要符合其中四項,然而此症狀也必須藉由專業醫

師的評估及檢測來認定。

我國職場疲勞現況與影響

亞洲地區工時普遍比歐美長,但就社會觀點

來說卻被當成常態,國內學者鄭雅文在 2008 年台

灣衛誌 (27(6):463-76) 對職場疲勞狀況與工作過

度投入之相關因素進行探討,發現女性、年輕、工

時過長、工作負荷高、工作控制低與就業不安定之

族群,其工作疲勞程度較高。另疲累指數女性大於

男性,受僱女性則在 30-34 歲為 8.7% 為最高,男

性在 35-39 歲間的個人疲勞程度 5.7% 為最高,原

因可能除了競爭壓力大,女性往往身兼多重角色,

下班後作家事、接小孩,及為人妻為人母等,也是

增加疲勞的原因。勞安所 2008 年 8 月發布的新聞

稿中也分析 2007 年「工作環境安全衛生狀況認知

調查」研究,其中工作疲勞造成之不良影響也有類

似發現,圖 1 顯示「高度疲勞族群」在職災意外或

罹病的統計資料中占有較高的比率。此外,職場疲

勞的人員為了企圖掩飾疲勞感,導致付出更多的精

力去應付日常的工作需求,但這樣的舉動卻會傷害

了他們的健康,且職場疲勞會在職場上互相渲染,

我國職場疲勞現況與影響

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簡訊 No.4

14

特殊任務下也需重視疲勞問題

Page 16: 勞動及職業安全簡訊_第四期

此影響也會增加個人發生意外事故、人為錯誤和災

害的發生風險。

圖 1. 工作疲勞與職業傷病率

職場疲勞及工作壓力對我們健康狀態有什麼

影響呢?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長期工作壓力大的人

易罹患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肩頸與背部肌肉緊繃

酸痛、免疫機能下降、呼吸道疾病、胃腸潰瘍、

不孕症等症狀,亦較易有憂鬱、疲勞、睡眠品質

低落等身心症狀。瑞典心理學家 Ericson-Lidman 在

2007 發表之研究指出職場疲勞會讓人覺得精疲力

盡、想要由工作中逃離和無力的感覺,並讓患者的

疾病症狀顯著加劇。美國 NIOSH 指出當每日工作

時數超過 12 小時,勞工因工作受傷的風險會提高

37%。而日本類似的研究發現,每日工作超過 11

小時,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會也會相對增加。

職場疲勞持續發生,影響的是工作者的身心

健康甚至是察覺能力,並延伸至工作表現上,嚴重

的甚至造成企業及社會的傷害,此問題不容忽視。

人力資源是企業最重要的一環,預防過勞及工作壓

力可減少個人及企業組織造成的危害,可為勞資

雙方帶來雙贏的局面;在美國建議企業能提出完

整的疲勞風險管理計畫,並透過完整的員工訓練和

工作時間的安排,來管控及預防過度疲勞問題;

勞方也應誠實回報自身的健康狀態,讓公司瞭解並

配合因應的管理制度。勞安所在過勞及工作壓力預

防管理上,也已編撰多種預防管理手冊,例如:過

近一年因工作關係受傷或罹病百分比

%

15

Page 17: 勞動及職業安全簡訊_第四期

勞自我預防手冊、職業壓力預防手冊、職場憂鬱自

我防治手冊、企業壓力預防管理計畫指引等。可供

勞工朋友與事業單位上網瀏覽及下載 (http://www.

ilosh.gov.tw)。若民眾想知道自己的職場疲勞或工

作壓力狀況,可在網路上搜尋以下評量法,藉以了

解並幫助身心靈尋找適當的解決方式: 1、「過勞

量表」針對過勞壓力反應編製,可協助在短時間內

瞭解工作壓力引起的過勞反應或過勞傾向。(http://

meeting.ilosh.gov.tw/overwork/owTest/owTest.aspx)

2、「簡易工作壓力量表」協助了解個人、組織整

體的工作壓力來源及壓力反應面向如工作滿意度及

健 康 狀 況 等。(http://meeting.ilosh.gov.tw/overwork/

pTest/pTest.aspx)

特殊任務下也需重視疲勞問題

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簡訊 No.4

16

Page 18: 勞動及職業安全簡訊_第四期

鄰近行水區作業不可輕忽大意 !臨水作業,安全不放水

雨季將至雨季將至雨季將至雨雨季季季季將將將至

17

一、前言

台灣四面環海且河流眾多,許多施工作業均屬鄰近河

川、海岸之臨水作業。而台灣河川又受到地形多高山之影

響,普遍河身短、坡度大、水流急,加上雨季集中的特性,

雨水往往下得又急又大,使得臨水環境水位變化急遽,一旦

未做好萬全準備,極易發生不可挽回的遺憾。民國 89 年 7

月的八掌溪事件令人記憶猶新,因施工單位未依規定派人在

上游注意洪汛,4 名工人於河床上遭洪水圍困,苦等救援過

程中因體力不支且救援不及,最後不幸滅頂死亡,當時此事

件透過媒體全程實況報導而驚動社會,也喚起了大家對此類

工安事故的重視。近日,颱風季及雨季來臨,全台豪雨不斷,

事業單位在鄰近溝渠、水道、埤池、水庫、河川、湖潭、港

灣、堤堰、海岸或其他水域場所進行作業時,應特別加強安

全設施及應變計畫,以維護勞工安全。本文整理相關職災案

例,並提出防災作為及策略,供雇主及勞工參考,以防止勞

工因水位暴漲、土石崩塌、失足落水或載具翻覆等因素罹災

之事故再度發生。

雇主要注意…

隨時掌握天候、水位變化

擬訂監視通報、應變計畫

備妥足量救生、搶救設施

確實建立警戒、聯絡系統

勞工要注意…

臨水作業備妥浮具救生衣

隨時提高警覺並相互照應

天候惡劣立即停工速撤離

電氣作業配戴絕緣防護具

Page 19: 勞動及職業安全簡訊_第四期

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簡訊 No.4

18

雨季將至

鄰近行水區作業不可輕忽大意

!

臨水作業,安全不放水

二、災害案例

案例 1

民國 92 年 5 月 27 日下午 4 時,新北市一名

勞工在漁港防波堤堤面進行鋼製模板電焊固定作

業,雖有配戴絕緣手套、護目鏡及穿著雨鞋,但海

面突然一股巨浪打入堤面,造成該勞工全身及地面

潮濕,因而使電焊機之電流瞬間經海水接觸身體,

導致全身感電致死。

小叮嚀 !!

臨水作業有感電之虞者,使用電氣設備應考

量防水性能或調整電氣設備之使用位置,避免受潮

溼而發生感電。作業中,應穿戴絕緣手套、絕緣護

肩及電工用安全帽等防護裝備。

案例 2

民國 98 年 8 月 31 日,嘉義市六名

勞工在河道中駕駛推土機及挖土機進行

灘岸土方搬運整理作業,當日下午 5 時

許,在上游監測溪水水位之工程師以對

講機通知上游已經開始下雨,要求撤離,

現場工作人員便陸續讓兩台挖土機及現

場工程師先行撤退,不料隨之施工便道

便遭暴漲溪水沖毀,受困於河床上的三

名駕駛勞工各自分別爬上自己所駕駛的

機械車輛躲避溪洪,待消防隊於下午 6

時 30 分許抵達現場準備救助時,其中一

名勞工不敵湍急水流而遭沖走,救援不及,溺斃

身亡。

案例 3

民國 97 年 12 月 12 日上午 9 時,台北市三

名勞工於基隆河之橋下進行橋涵安全檢測工作,

涉水前因水位較低,勞工僅身著漁夫裝而未穿救

生衣,當完成測量返回途中遇河水漲潮,三名勞

工便於消波塊上行走,其中一名勞工不慎跌落河

中,雖試圖自行游向岸邊,但因漁夫裝落水後增

加下半身重量,造成無法長時間浮於水面,導致

溺水死亡。

小叮嚀 !!

俗稱青蛙裝之漁夫裝進水後重量加重,會增

加行動的負擔,升高落水後溺斃的風險。因此,

水深超過胸口高度之作業,應避免穿著漁夫裝。

Page 20: 勞動及職業安全簡訊_第四期

19

案例 4

民國 92 年 4 月 3 日下午 3 時,台北市一名勞

工駕駛舢舨進行舊橋遷建工程之水面載運作業時,

將舢舨前端卡在支撐架上欲調整浮台角度,是時恰

逢雨後水流湍急,造成舢舨突然翻覆並使該勞工落

水,因勞工未穿著救生衣,漂浮二百公尺後即不見

蹤影,待尋獲時已無生命跡象。

小叮嚀 !!

無論作業時間長短、入水與否,鄰近水域場

所進行作業,有落水之虞者,皆務必確實穿著救生

衣,千萬不可貪圖一時方便而忽略溺水風險。

案例 5

民國 91 年 7 月 6 日下午 1 時,嘉義縣七名勞

工因聽聞氣象報告當天山區將有豪大雨發生,因此

一併前往河床整治工程工地進行鋼筋等材料的整

理收拾工作,至 2 時 45 分許,上游監測人員發現

山區天空開始轉黑、下雨,立即以電話通知工地現

場撤離,當時一名勞工正駕駛挖土機在河床工地擋

土牆基礎前堆置截水土堆,此時上游突然爆發土石

流,導致勞工因走避不及而被土石流沖走,傷重不

治死亡。

小叮嚀 !!

山區天候多變,應隨時與河川管理當局或相

關機關連絡,了解降雨量並監視河川水位或土石流

狀況,一旦發布颱風、豪雨警報時,切勿心存僥倖

前往行水區進行作業。

三、安全注意事項

( 一 ) 雇主注意事項

1.臨水作業相關安全設備應定期檢查及維護,

作業期間應每日實施檢點。

2. 供施工之車輛機械遵行路線之護圍,應設

置預鑄混凝土式鈕澤西護欄或相當功能之

設施。

3. 臨水作業有落水之虞者,應設置管制區,

所有作業人員與機具應經工作場所負責人

核可方可進入管制區作業,並確實遵守安

全衛生工作守則。

4. 應依工程危害因子與環境特性訂定安全衛

生工作守則及緊急應變計畫。

5. 應建立作業緊急連絡系統,並選任專責警

戒人員。

6. 受潮汐影響之作業位置,應限制作業時間,

並於管制區入口處公告。

7.作業前應與河川管理當局或相關機關連絡,

建立通報管道與機制,以瞭解該地區及上

游降雨量。

8. 應設置防止勞工落水之設施或使勞工穿著

救生衣,於工作場所或其附近,設置足夠

數量之救生設備。

治死亡。

小叮嚀 !!

山區天候多變,應隨時與河川管理當局或相

關機關連絡,了解降雨量並監視河川水位或土石流

1.臨水作業相關安全設備應定期檢查及維護,

8. 應設置防止勞工落水之設施或使勞工穿著

救生衣,於工作場所或其附近,設置足夠

數量之救生設備。

Page 21: 勞動及職業安全簡訊_第四期

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簡訊 No.4

20

( 二 ) 勞工注意事項

1. 使用電氣設備應考量其防水性能,例如:

減少使用延長電纜線、調整電氣設備之使

用位置等,以避免受潮溼而發生感電事故。

2. 作業時輪型車輛應最少離岸邊保持與高出

水面的臨土坡高度相等距離,而履帶機械

其作業位置不得使履帶超過邊坡之坡頂。

3. 輪型車輛停車時應採用輪檔以防止滑動,

且不得進入距離岸邊三公尺以內。

4. 除必要維修需要外,任何時間任何人不得

進入機具下方。

5. 黎明或黃昏時容易眩光及產生陰影,禁止

起重機及吊卡車等依靠視覺方能作業之操

作。

6. 管制區域內,地質較鬆軟、不平,應避免

使用合梯及移動梯。

7. 為防止堆置材料傾倒、滾落,應避免使用

杉木及圓管等易滾動之物品作為墊材。

8. 進入管制區之人員應配戴哨子、安全帽、

安全鞋及救生衣,且所有人員應熟悉救生

器材之使用、逃生路線之途徑及方向。

9. 惡劣天候嚴禁從事作業。如遇大風、大雷

雨及大浪等,也應立即停止作業。

雨季將至

鄰近行水區作業不可輕忽大意

!

臨水作業,安全不放水

Page 22: 勞動及職業安全簡訊_第四期

21

「十八銅人」工安功夫特展開展了

來一趟「玩轉工安」,體驗工安與藝術結合的饗宴

展期:104 年 7 月 3 日起至 104 年 12 月 6 日

地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立體劇場前廳 ( 臺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主辦單位: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展期:104 年 7 月 30 日起至 104 年 11 月 29 日

時間:09:30-17:30(每周一休館)

地點:松山奉天宮天公藝廊(110 臺北市信義區福德街 221 巷 12 號)

主辦單位: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松山奉天宮

勞動部 FB 粉絲專頁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mol.labor

Page 23: 勞動及職業安全簡訊_第四期

刊 名: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簡訊

刊 期:雙月刊

中華郵政基隆誌字第 017 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發行所: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地 址:新北市汐止區 22143 橫科路 407 巷 99 號

電 話:02-2660-7600

出版機關網址:http://www.ilosh.gov.tw/

電子出版品網址:http://www.ilosh.gov.tw/spaper

發 行 人:林三貴

總 編 輯:曹常成

編輯委員:汪禧年、吳鴻鈞、陳旺儀、陳春萬、

張智奇、楊啟賢 ( 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

創 刊: 中華民國 104 年 2 月

需長期訂閱者,請逕洽政府出版展售處-五南文化廣場

展售處:五南文化廣場

臺北市和平東路二段 339 號 4 樓 電話:02-2705-5066

臺中市中區中山路 6 號 電話:04-2437-8010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臺北市 104 松江路 209 號 1 樓 電話:02-2518-0207

設 計:聚像傳播有限公司

地 址:新北市新店區中正路700巷62號9樓

電 話:02-8218-1148 傳 真:02-8218-1475

地點 : 國家衛生研究院 ( 苗栗縣竹南鎮科研路 35 號 )

簡介:因應職安法修訂、世界奈米安全衛生管理技術變革,

勞安所業已與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蔡朋枝教授合作編定

「奈米物質安全衛生管理技術手冊」,現透過論壇方式,

為各界說明手冊內各項技術,課程如下。

1. 職安法下奈米物質安全衛生管理及奈米物質分級管理

2. 奈米微粒火災爆炸與操作安全

3. 奈米物質危害測試技術發展與應用

4. 奈米微粒暴露評估技術與暴露測定狀況

5. 奈米微粒控制防護技術介紹

報名訊息:

1. 請透過「第 22 屆國際氣膠科技研討會」網站報名。

2. 接駁車 : 新竹高鐵站與竹南火車站至國家衛生研究院。

3. 費用:免費參加,另可依據「第 22 屆國際氣膠科技研討會」

規定報名參加該研討會 )。

4. 主辦單位:勞安所與台灣氣膠研究學會及國家衛生研究院共

同主辦 ( 配合氣膠科技研討會 (10 月 2-3 日 ) 舉辦 )。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邀請您

奈米物質安全衛生管理論壇 時間:104 年 10 月 1 日

4. 主辦單位:勞安所與台灣氣膠研究學會及國家衛生研究院共

Page 24: 勞動及職業安全簡訊_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