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與世界新秩序的構建論文集目錄

11

description

第五屆國際易學與現代文明學術研討會 2010年9月 香港

Transcript of 易學與世界新秩序的構建論文集目錄

Page 1: 易學與世界新秩序的構建論文集目錄
Page 2: 易學與世界新秩序的構建論文集目錄
Page 3: 易學與世界新秩序的構建論文集目錄

21 Springs Road, Wigram, Christchurch, New Zealand, POBOX16-622, Christchurch New Zealand, Tel: 64-3-3490074, Fax: 64-3-3490076

Email: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Web: www.ietcl.co.nz

10/09/2010    

   

 2010

2010  

 

 

   

   

     

   

Page 4: 易學與世界新秩序的構建論文集目錄

致國際易學聯合會

在此,我首先衷心祝願今年(2010年)9月在香港召開的第5届國際易學与現代文

明學術研討會獲得圓滿成功。

本届大會的主題是“易學與世界新秩序的構建”,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切合時宜的、出

色的主題,由衷地表示贊同。現代世界,各種難題堆積如山。文明的衝突、民族間的對立、食

品的危機、人民的貧困、能源的不足、自然環境的惡化、地球的温暖化等等,不可勝數。面對

這些重大的問題,誕生於春秋時代的中國、至今已生長了2500多年的儒學,尤其是易學,

保持了許多優秀的知識遺產,即便是進入21世紀的今天,依然具備著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

然而,僅僅沿用傳統的儒學、易學還是不够的,有必要改造、創新出能够解決現代各種問題的

新理論。改造創新儒學、易學的事業,正是今天這個時代賦與我們的使命,特別對於參加國際

易學聯合會的各位有志之士來說,可以講這就是天命。我衷心希望本届大會能够取得更新的、

更為出色的成果。

國際易學聯合會是7年前在已故朱伯崑教授的指導下誕生的,之後連續開展了許多有益

的活動,使得易學在今天走向興盛,實現了國際化。以董光璧和丘亮輝會長為代表的現在的領

導階層,繼承朱伯崑教授的遺志,以高遠的見識和細緻務實的工作能力,正在推動學會走向新

的高度。我想,不僅是本届大會,今後也一定能够持續不斷地取得成功。我從遠方向各位領導

的辛勞非常感謝,向你們致敬。

                 

日本周易學會會長 池田知久

2010年5月28日

Page 5: 易學與世界新秩序的構建論文集目錄

尊敬的第五屆國際易學與現代文明學術研討會

大會主席董光璧會長、何志平博士、

大會籌備委員會主席丘亮輝、李耀輝主席:

本人以非常激動的心情,以美國世界傳統文化科學院院長、全球中華文化基金會主席、

美國世界易學總會會長、聯合國總部中華文化藝術展組委會主席的名義,恭賀第五屆國際易學

與現代文明學術研討會,2010年9月15-18日在香港隆重舉行。

祝愿參加這一盛會的各位嘉賓、各位學長、各界朋友獲得最大的喜樂,祝愿這一盛會圓

滿成功。

美國世界傳統文化科學院、美國世界易學總會願意加強與國際易學聯合會以及大會的各

主辦單位的聯繫和合作,歡迎下次會議能夠到美國來舉辦,我們將全力做好有關的服務工作,

以便推動易學文化在世界的發展。祝參會代表身體健康、事業發達。

祝大家未來更美好!謝謝大家!

張元明謹拜

美國世界傳統文化科學院院長

全球中華文化基金會主席

美國世界易學總會會長

聯合國總部中華文化藝術展組委會主席

2010年9月10日

Page 6: 易學與世界新秩序的構建論文集目錄

何志平主席、董光璧主席并轉大會全體代表:

值此第五屆國際易學與現代文明學朮研討會在香港開幕之際,僅代表俄羅斯科學院遠東

研究所所長、俄羅斯-中國友好協會主席M.季塔連科院士及東亞文明比對研究中心和當代中國

曆史研究中心向大會致以熱烈的祝賀!

易學走向世界成為世界的易學,引起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特別是青年人的重視。易學

與世界新秩序的搆建的議題也日益引起俄羅斯人的關注。與會學者運用易學的智慧探討世界新

秩序的真知灼見,對解決當代世界的難題和形成新的世界格局都有新的參照意義。

我們預祝大會圓滿成功,全體代表身體健康。

俄羅斯孔子基金會主席、俄自然科學院院士A.C.貝列羅莫夫

俄中友協副主席、俄自然科學院院士、國際易聯理事A.盧基揚諾夫

俄科學院遠東所當代中國曆史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易聯理事B.烏索夫

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東亞文明比對研究中心研究員黃立良(執筆)

2010-9-15于莫斯科

Page 7: 易學與世界新秩序的構建論文集目錄

論文目錄

(一)易學與世界秩序

1-1-1 董光璧•比特時代的世界秩序/p.1

1-1-2 郝國印•易文化與世界新秩序/p.6

1-1-3 李惠國•精義窮理通變知常——如何應對21世紀大變革時代的幾點啟示/p.29

1-1-4 吳勤學•海外直接投資理論與國際經濟新秩序/p.48

1-1-5 楊汝舟•易經與世界新秩序/p.57

1-1-6 翟佳林•高速度發展下的再思考/p.66

1-1-7 朱高正•太極思維中的世界新秩序/p.76

1-2-1 丁美美•易道普及與生活化的運用/p.81

1-2-2 郝軍•變易和不易對當代社會的價值/p.93

1-2-3 韓增祿•氣象地質災害與城鄉建築選址/p.97

1-2-4 劉北星•企業家的壓力調節和危機處理/p.105

1-2-5 彭敏•看《周易》在和諧中國的功用/p.115

1-2-6 阮江濤、楊善言•《周易》頌卦與現代民事調解的關係/p.126

1-2-7 尚經偉•中國特色的職業測評理論——十神人格理論/p.133

1-2-8 王德勝、宋潔•易經家庭觀的價值初探/p.145

1-2-9 吳坤山•淺論比卦思維在二十一世紀的價值觀/p.154

1-2-10 朱子豪•《周易》在現代生活中的粹煉/p.167

1-2-11 呂成楷•論文科學技術和道德倫理社會建設的關係/p.183

1-3-1 蔡肖兵•對科學易的理解/p.195

1-3-2 陳佛光•淺談在下元八運中艮卦在萬物歸類屬相中的旺相/p.201

1-3-3 陳新賢•脫落的宇宙——兼論易關聯時空/p.208

1-3-4 陳亞軍•現代易學方法與哲學思辯基礎/p.220

1-3-5 成中英•易之典範:易學本體形上學與和諧哲學的發生、建構與發展/p.239

1-3-6 竇勳•從易學角度看宇宙演化全景/p.260

1-3-7 甘開萬•易之太極原理(摘要)/p.271

1-3-8 弓克•易經思維模式十二型/p.279

1-3-9 郭繼民•《周易》的生態學解讀——從還原的角度/p.299

1-3-10 靳九成、高國建、靳浩•天人合一規律發現與破解千古之謎/p.313

1-3-11 秦秀忠•讓易學思想領航二十一世紀/p.327

Page 8: 易學與世界新秩序的構建論文集目錄

1-3-12 丘亮輝•對現代易學的思考/p.340

1-3-13 魏元奎•從易學原理論人與自然的關係/p.346

1-3-14 吳恆昭•八卦與星球成滅簡析/p.368

1-3-15 謝向榮•《周易·蒙》“利用刑人”、“擊蒙”對現代教育的啟迪意義/p.370

1-3-16 楊善言•易經和諧要論/p.386

(二)易學與宗教文化

2-1-1 畢英軒•中華古典易老莊告訴你——更準確的傳統「萬物基本構造觀」/p.401

2-1-2 韓秉芳•周易與道教

2-1-3 李善慶•周易坤卦與儒教的宗教性/p.415

2-1-4 湯恩佳•周易天道觀/p.426

2-1-5 王仲堯•易禪互參,黃龍慧南運易為叢林管理/p.431

2-1-6 問永寧•試論藍曦對易學與回教的會通/p.440

2-1-7 張善文•心經與易旨——唐慧淨法師《心經疏》「四不思議」之意旨/p.449

2-2-1 陳嘉瑞•由易經探索象棋與人生/p.465

2-2-2 劉中、劉禕夢•論損益之道/p.472

2-2-3 盧泰•周易筮法與術數/p.479

2-2-4 李順祥•伏神的秘密/p.497

2-2-5 李汶釗•陽宅風水佈局與用神/p.504

2-2-6 任志田•從宇宙的「角度」來解釋周易八卦風水/p.508

2-2-7 王久傑•論實戰風水/p.521

2-2-8 吳克峰•六壬系統之類比邏輯研究/p.526

2-2-10 薛嵐橋•用易經化解人生潛在危機/p.536

2-2-11 張建德•易經•易學•易論•易用——少林風水術的應用/p.563

2-2-12 薛嵐僑•現代風水初探及其應用/p.574

2-2-13 劉中、劉禕夢•《易經》與羅經原理的應用/p.614

2-2-14 李順祥•科學實用的風水技術系統/p.640

Page 9: 易學與世界新秩序的構建論文集目錄

(三)易學與科技文化

3-1-1 陳彥雄•論《易經》與文化藝術/p.643

3-1-2—3-1-6陳彥雄•智慧易經/p.655

3-1-7 鄧明成•周易與當代科學/p.681

3-1-8 馮慶輝•易理圖像數理的科學探原/p.691

3-1-9 李德昌•勢科學視域中易學的科學價值/p.698

3-1-10 平措汪傑•《周易》八卦與《辯證法新探》的對比研究/p.711

3-1-11 謝金良•《易經》與「李約瑟難題」芻議/p.718

3-1-12 徐道一•周易與理性(認識)的差異/p.730

3-1-13 薛嵐僑•易經與科學/p.740

3-1-14 殷偉•先天易的卦象、數理與哲理/p.770

3-2-1 陳國強•空間是膨脹的物質,物質是壓縮的空間——論物質單元/p.779

3-2-2 金湛東•運用現代數學和天文學方法探解易經符號系統千古之謎/p.810

3-2-3 李競生•歲運並臨的榮格心理詮釋/p.828

3-2-4 秦秀忠•易數的科學解析/p.829

3-2-5 石連同•易經於建築領域的具體運用/p.839

3-2-6 田竹君•天地互動的水位固體潮分析/p.854

3-2-7 楊偉國•「易旋線」的舒縮現象探DNA複製的生克關係/p.862

3-3-1 艾靈吾、吳凱地•九論與《易》傳統文化/p.870

3-3-2 陳鴻•試論河圖、洛書、先、後天八卦圖、太極、五行的內在聯繫/p.877

3-3-3 馮振波•易經模式圖新構想/p.898

3-3-4 郭威•應用易學思想和物理化學重新認知四大環境/p.925

3-3-5 何中良•易學與現代科學研究/p.939

3-3-6 李定•易道陰陽——卦爻元結構解析/p951

3-3-7 石曉康•關州第一天書式排版/p.959

3-3-8 石益祥、李友松•宇宙對立統一基本模式/p.975

3-3-9 楊賢•陰陽變化的基本法則/p.985

3-3-10 周吉善•天人合一與科學的未來/p.998

3-3-11 陳鴻•周易與人生——生命預測學邏輯基礎淺析/p.1009

Page 10: 易學與世界新秩序的構建論文集目錄

(四)易學史

4-1-1 韓藝•博爾朵《連山易》與《周易》之不同/p.1020

4-1-2 李瑞卿•吳澄易學與詩學/p.1023

4-1-3 任蜜林•《易家候陰陽災變書》考/p.1052

4-1-4 王從明•連山易的精神/p.1063

4-1-5 肖滿省•《易學啟蒙》研究說略/p.1067

4-1-6 閻韜•《虞氏易言》讀後感/p.1081

4-1-7 楊天才•王弼、孔穎達疏誤注考辯/p.1089

4-1-8 葉盛東•神龍易經/p.1095

4-1-9 鄭炳碩•《伊川易傳》中的國家論/p.1097

4-2-1 博爾朵•論《連山易》易學史/p.1107

4-2-2 傅沛基•易學論壇(摘要)/p.1122

4-2-3 黃炳起•茶山的易辭任意性與易象根本性/p.1124

4-2-4 黃沛榮•論伏羲八卦次序/p.1134

4-2-5 金演宰•從義理易深析程頤的心理論/p.1136

4-2-6 李仕澄•關於章潢的《古太史圖》/p.1147

4-2-7 林麗真•魏晉時期的新舊易學之爭/p.1153

4-2-8 羅燕玲•從《周易注》看王弼會通儒道理念/p.1168

4-2-9 商宏寬•伏羲畫卦的傳說/p.1177

4-2-10 吳偉明•易學在越南的發展與特色/p.1193

4-2-11 楊吉德•《損》、《益》二卦辯偽/p.1202

4-2-12 楊效雷•鄭玄《易》注的顯著特色/p.1213

4-2-13 張一方•由中華歷代易學家探討易學發展高峰和分類史/p.1226

4-2-14 趙萬軍•易學遺跡「數易」淺談/p.1234

4-2-15 趙中國•王龍溪在心學視野下對邵雍先天學的詮釋/p.1242

4-2-16 博爾朵•《連山易》之乾健坤德及先天八卦論/p.1252

4-3-1 陳汝柏•周易繫辭傳錯簡問題與孔聖作傳之明證/p.1258

4-3-2 李嘯紅•《周易》經傳中有關人體解剖的記載及意義/p.1269

4-3-3 梁海明•八卦的數字或稱先天八卦的排列次序/p.1279

4-3-4 廖名春•《周易》比履離泰四卦爻辭零釋/p.1281

4-3-5 歐陽維誠•「觀象制器」——中國古代技術學初探/p.1287

4-3-6 王在華•《易經》歸妹卦新釋/p.1297

4-3-7 王在華•《易經》鼎卦新釋/p.1302

Page 11: 易學與世界新秩序的構建論文集目錄

4-3-8 謝寶笙•《易經》翻譯的統一/p.1309

4-3-9 鄭醒塵•以洛書的天道衍化機制看易經卦序/p.1315

4-3-10 周錫韋复•從辭與象的相關性看《周易》的成書/p.1322

4-3-11 朱彥民•易經《系辭傳》「制器尚象」說評議/p.1333

4-3-12 霍韜晦•《易經》與領袖學/p.1349

(五)易學與養生文化

5-1-1 孫廣仁•河圖與中醫四象體質和四時五臟理論體系之構建/p.1359

5-1-2 趙榮波•何以言「不知易,不足以言大醫」—從醫易同源看中醫思維方式/p.1370

5-1-3 李崇高•《周易》的太極陰陽思維與人體的形態功能/p.1389

5-1-4 姚春鵬•論劉完素易學思想初探/p.1401

5-1-5 田合祿、周晉香、侯麗萍•足大趾《減》、《艮》二卦和三焦養生法/p.1411

5-1-6 林勝勤•易學對現代醫學的啟示芻議/p.1418

5-1-7 楊力•《易經象數》與中醫象數科學/p.1430

5-1-8 高也陶、孫保平•《黃帝內經》腑髒圖與《易》九宮圖/p.1440

5-1-9 秦文學•用周易文化塑造健康人生/p.1449

5-1-10 楊維傑•活用易學方法發揮董氏奇穴及針灸療效/p.1468

5-2-1 蔡良文•人文關懷與易學觀/p.1476

5-2-2 岑逸飛•易經的美學內函/p.1489

5-2-3 陳繼甯•易德正品易學為民/p.1498

5-2-4 陳詠真•《易經》與藝術/p.1501

5-2-5 弓克•《易經》基本思想原理/p.1505

5-2-6 郭信煥•《論語》的「斯文」與《易傳》和文化昌新/p.1525

5-2-7 何錫光•《周易》象性系統和古代文學批評的以象說象/p.1537

5-2-8 懷家志•傳承中華文明,弘揚祖國易學文化/p.1547

5-2-9 克魯申斯基•《論語》開篇與《易》象思維/p.1551

5-2-10 任安旺•易學與社會/p.1554

5-2-11 孫華清•中華文化之根/p.1557

5-2-12 吳恆昭•龍的圖騰源於先民對龍的崇拜/p.1575

5-2-13 徐坤、尚經緯•《周易》——東方智慧世界觀/p.1578

5-2-14 常平•論易學與書畫藝術/p.1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