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18
历历历历历历历历 历历历历历历历历 历历 历历 : : 历历历 历历历 [email protected]

description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主讲 : 阳光宁 [email protected]. 第一讲 绪 论. 一、 “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 概念的演进 1 . 历史教授法 ——“ 教授历史之次序方法 ” (1) 历史成为一门课程:清末新政(废科举兴学校),对其研究也成为师范学堂的一门学科; (2) 研究对象是教师的教授方法问题,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在研究之列; (3) 1904 年 , 罗振玉、王国维主编我国第一本教育杂志 《 教育世界 》74 、 75 、 76 三期连载 《 历史. 第一讲 绪 论. 教授法 》 一文,是我国近代第一篇;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Page 1: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主讲主讲 :: 阳光宁阳光宁

[email protected]

Page 2: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讲 绪 论

一、“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概念的演进1. 历史教授法——“教授历史之次序方法”(1) 历史成为一门课程:清末新政(废科举兴学

校),对其研究也成为师范学堂的一门学科;(2) 研究对象是教师的教授方法问题,学生的学习

活动不在研究之列;(3) 1904 年 , 罗振玉、王国维主编我国第一本教育

杂志《教育世界》 74 、 75 、 76 三期连载《历史

Page 3: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讲 绪 论

教授法》一文,是我国近代第一篇;( 4 ) 1906 年,夏清贻《历史教授法》出版,

是现见最早的一本历史教学法著作2. 历史教学法( 1 )五四运动前后,陶行知提议;( 2 ) 1926 年,商务印书馆版美亨利 . 约翰生

《历史教学法》(何炳松译),影响较大,名称也就沿用下来;

Page 4: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讲 绪 论

( 3 )名称变了,也意味着研究对象由单纯研究教师的“教”,拓展为既研究教师的“教”也研究学生的“学”

( 4 )历史教学法的名称一直沿用到上世纪 80 年代末

3. 历史教育学( 1 ) 1969 年,日本学者平田嘉三在《以新的社

会科为目标——新的历史教育学》中首先提出;

Page 5: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讲 绪 论

( 2 ) 1986 年,首次全国高师教学法学科建设研讨会,讨论建立我国的学科教育学问题;

( 3 ) 1987 年,在安徽泾县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的学术研讨会上,对历史教育学进行了专门研究,朱志明、沈敬华《雏议历史教育学的建立》并发表在《历史教学》;

( 4 ) 1989 年,出版了《历史教育学》专著两本;( 5 )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拓宽了视野;二是

Page 6: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讲 绪 论

加强了理论性、学术性,使历史教育研究从“经验总结型”走向“学术探索型”。

4.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1 )新世纪,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

下,突出对历史课程等问题的研究而出现;( 2 ) 2003 年,浙江教育出版社率先出版《历

史课程与教学论》,把历史教育研究推向新高度。

Page 7: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讲 绪 论二、本课程的内容及教学目标(一)本课程的内容1. 中学历史课程目标目标是可以分为不同层级的;历史学科在其中承担的任务,是历史教学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

2. 中学历史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内容选择哪些史实,通过何种形式对史实组织

Page 8: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讲 绪 论知识体系和内容与《历史课程标准》、教材3. 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历史教学本质、历史教学过程、模式、原则,历史

知识的结构与特点、历史教学规律等研究理论确保历史教学质量4. 中学历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5. 中学历史教学评价评价是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6. 中学历史教师职业(专业)发展

Page 9: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讲 绪 论(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1. 了解当前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及课堂教学的概况,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初步掌握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教学反思,尝试写作历史教学论文,通过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水平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道德,激发对教师职业的热爱

Page 10: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讲 绪 论总之,要使学生具备从事中学历史 教学的基本素养、能力(潜能力、现实能力、专业发展的能力)

三、怎样学好本课程1. 学好与本课程有密切联系的一些基础课2.具体学习过程中应注意:( 1 )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2 )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观摩是新教师获得教学技能的主渠道

Page 11: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讲 绪 论

四、理论研究的两种取向1. 对历史教育理论进行整体的综合性的研

究,代表性的著作有:赵恒烈《历史教育学》( 1989 年河北教育版);张显传、周发增《历史教育学新论》( 1993 年广东教育版);金相成《历史教育学》( 1994 年浙江教育版);

Page 12: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讲 绪 论

王铎全《历史教育学》( 1996 年上海教育版);张保华《历史教学论》( 1992 年云南教育版);崔粲《历史教学论纲要》( 1992 年辽宁教育

版);赵亚夫《中学历史教育学》( 1997 年中国建材工业版);姬秉新《历史教育学概论》( 1997 年教育科学

版)

Page 13: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讲 绪 论

于友西《历史教育学》( 1999 年首都师大版);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 1997 年教育科

学版);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 2002 年华东师大

版);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2003 年浙江教

育版)等

Page 14: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讲 绪 论

2.将历史教育理论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对它的每一个分支展开深入的研究,代表性的著作有:

王铎全、李稚勇《比较历史教育学》( 1995 年上海教育版)赵亚夫等《国外历史教育透视》( 2003 年高等

教育版);

Page 15: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讲 绪 论

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 1998 年人民教育版);郭景扬、林丙义《历史教育心理研究》( 1991 年杭州大学版);

王雄《历史教学心理学》( 2001 年北京教育版);陈伟国、何成刚《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 2003

年高等教育版);齐健、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 2003 年高等

Page 16: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讲 绪 论

教育版);张静《历史学习方略》( 2003 年高等教育版);王宏志《历史教材的改革与实践》( 2000 年人民教育版);臧嵘《历史教材纵横谈》( 1999 年人民教育

版);朱煜《历史教材学概论》( 1999 年江苏人民

版);

Page 17: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讲 绪 论

贺心滋《乡土史的教育与教学》( 1999 年北京教育版)

五、存在的问题( 1 )历史教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有了进一步加强,在研究思路和方法方面基本摆脱了旧有教学法的狭小框架;赵恒烈为代表的专家,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开拓性的工作;

( 2 )由于传统教学法架构的影响及学术界对本

Page 18: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讲 绪 论

学科的偏见的功能诸多原因,研究还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论贫困”,对规律性问题探讨不足,注重操作性而忽略了理论性;

二是习惯于套用普通教育学或教学论的原理方法,对历史学科的教学特点研究不够,历史教学理论的学科特色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