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102
1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description

第六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一节 概述. 一、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 (Aggregate demand) 是指社会在一定( 时期内,每一 )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也就是对国内( 实际 )生产总值的需求。因此,总需求反映了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P. AD. 0. Y. 图 6.1 总需求曲线. 按照总需求的定义,用 AD 代表总需求,总需求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AD = C+I+G+NX 总需求的四个构成部分实际上也是总支出的四个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用总需求曲线 AD 来表示总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如图 7.1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第六章

Page 1: 第六章

1

第六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Page 2: 第六章

2

第一节 概述

一、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 (Aggregate demand) 是指社会在一定

(时期内,每一)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也就是对国内(实际)生产总值的需求。因此,总需求反映了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Page 3: 第六章

按照总需求的定义,用 AD 代表总需求,总需求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AD= C+I+G+NX总需求的四个构成部分实际上也是总支出的四个组成部分。我们可以用总需求曲线 AD 来表示总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如图 7.1 。

P

0

AD

Y图 6.1 总需求曲线

Page 4: 第六章

4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学说

实际资产效应(庇古效应) 人们会由于未来各种支出而愿意在现在持有一

定数额的货币资产,如货币、基金、股票、债券等。当价格水平上升时,但以货币实际购买力衡量的未来实际资产的数量会减少,这就意味着他原来的计划可能要大打折扣。为了保持未来实际资产数量不变,需要减少当期商品的购买,增加名义货币的数量。

Page 5: 第六章

5

跨期替代效应(利率效应、凯恩斯效应)

当价格水平上升时,流通中的实际货币数量(货币的供给量)就会减少,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货币市场上对实际货币的过度需求,为了平衡人们对货币的过度需求,利率水平必然上升。这样,价格水平上升必然带来利率水平的提高。同时,利率水平的提高也就意味着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人们会减少当前消费量,增加未来消费量。因此,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上升,人们会用未来消费来替代当前消费从而减少对商品的需求总量;而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下降,人们则会用当前消费来替代未来消费从而增加对商品的总需求量,这就是跨期替代效应。

Page 6: 第六章

6

开放替代效应( NX效应)

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替代效应还表现为开放替代效应。当一国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就会变得相对便宜,本国居民就会用外国产品来替代本国产品,增加对进口品的需求;而外国居民则用本国产品替代外国产品,减少对出口品的需求,因此净出口需求量减少,从而商品总需求量会减少。

因此,总价格水平上升,人们会用进口来替代出口从而减少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而总价格水平下降,人们则会用出口来替代进口从而增加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这就是开放替代效应。当一个经济对外开放时,开放替代效应就构成了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另一个原因。

Page 7: 第六章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P

Y

AD1

AD2

Page 8: 第六章

二、总供给曲线

长期总供给曲线LRAS P

Y

Page 9: 第六章

短期总供给曲线

SRAS

P

Y

Page 10: 第六章

短期均衡

均衡问题

P

Y

SRASA B

AD2

AD1

Page 11: 第六章

长期均衡P

Y

A

B

AD2

AD1

Page 12: 第六章

失业均衡P

OY

A

SAS0AD0

图 失业均衡

P0

Y

LAS

Y0

Page 13: 第六章

充分就业均衡

P

OY

B

SAS1AD1

充分就业均衡

P1

Y

LAS

Page 14: 第六章

超充分就业均衡 LAS

P

OY

C

SAS2

AD2

超充分就业均衡

P2

Y Y2

Page 15: 第六章

从短期均衡到长期均衡P

Y

AB

C

Page 16: 第六章

三、总需求冲击

AD1

LAS

图 总需求冲击

P

OYY

AD0

A

SAS0

P0

B

SAS1

P1

CP2

Y1

Page 17: 第六章

总供给冲击

最典型的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总供给冲击来自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的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限产提价政策。在这一政策支配下,世界石油市场的石油供给急剧减少,油价大幅度上涨,如 1971—1974 年间石油的实际价格上涨了四倍,从而导致了企业成本增加,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Page 18: 第六章

B

SAS1

图总供给冲击 总需求不变

P1

P

OYY

LAS

AD

A

SAS0

P0

Y1

1974 年石油提价后,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 11 %,失业率也达到了 5.6 %,第二年继续上升至8.5 %,出现了典型的滞胀局面。

Page 19: 第六章

B

SAS1

总供给冲击总需求变动

P1

P

OYY

LAS

AD0

A

SAS0

P0

Y1

C

AD1

P2

经济可以避免长期经济衰退的痛苦,但必须付出通货膨胀的代价。

Page 20: 第六章

20

第二节 IS—LM 模型

一、国民收入的决定 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的封闭经济中,社会成员在一定时期所

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可定义为计划总支出(需求)。用 E 表示。

( )

E C I G

C C Y T

C a bY

E a I G bY

A a I G

E A bY

为了简化分析,假定政府的税收为0,消费函数为线性的。可表示为:

Page 21: 第六章

21

E A bY

E A bY

Y

E

o

A

1

b

计划支出线

E A bY

Y

E

o

B

45

1Y 0Y 2Y

国民收入的决定

Page 22: 第六章

22

收入和支出变动对未来国民收入的影响

1. 自生支出的变动 A

a a

A I A I

G G

Page 23: 第六章

23

E

o

B

45

1Y0Y

自生支出的变动

A

Y

G

Y

1 1

0 0

1 1

2 2 2 2

2

, -

,

,

,

...........................................

=

.....

lim lim (1

t t t

n n n n

n

n n

Yk k

AY C I G a I G bY A bY

A Y Y A

b A Y Y b A

b A Y Y b A

b A Y Y b A

Y A b A b A b A

Y A b

自支出乘数

2..... ) /(1 )

/ 1/(1 )

nb b A b

k Y A b

, -Y

k kA

自支出乘数 / 1/(1 )k Y A b

Page 24: 第六章

24

,

( )

(0 1),

( )

= (1 )

(1 )

1/ (1 )

T

E C Y T I G

t t T tY

E C Y tY I G

C

E a bY t I G

E A b t Y

A Y

k b t

若在模型中引入税收 则自支出系数会有什么变化?

假定政府统一征收税率为 则

假定 为线性的。

Page 25: 第六章

25

2. 边际支出倾向的变动

(1 )E A b t Y E

Y

45

AB

C

0E

1E

0Y 1Yo

边际支出倾向的变动

Page 26: 第六章

26

(1 )

(1 ) (1 )

0

(1 ) (1 )

(1 )0

1 (1 )

(1 ) 1/

11 (1 ) 1(1 )

0

(1 )

1 (1 )

/1 (1 )

Y A b t Y

dY b t dY Y t db Ybdt

dt

dY b t dY Y t db

dY Y t

db b t

dY b dY db b t

db Y Y b b tb t

db

dY b t dY Ybdt

dY Yb

dt b t

dY t dY dt tb

dt Y Y t b t

假定

假定

Page 27: 第六章

27

二、利率对需求的影响

1. 货币的需求与供给

_

( / ) ( , )

( / ) /

d

s

M P L r Y

M P M P

r 实际利率

Page 28: 第六章

货币的需求

流动性偏好产生的原因: 交易动机:交易量 与收入水平 有关 预防动机 :为 应付意外事件而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与收入水平有关。

投机动机:为了等待有利的投资机会而持有货币。这与利率有关。货币需求与利率水平变化相反。

28

( / ) ( , )dM P L r Y

Page 29: 第六章

29

( / ) ( , )dM P L r Y

r

o( / )dM P

Y不变

_

( , )MD L r Y

货币的需求曲线

r

o( / )dM P

0MD

1MD

0r

Y

收入增加对货币需求 曲线的影响

Page 30: 第六章

货币的供给

30

_

( / ) /sM P M P

_

_

_

( / )

( / ) / ,

s

s

M P M

M

M P M P

M

中的 是外

生决定的,记为 。

中央银行控制的变量。o

/M p

MS

( / )sM P

r

Page 31: 第六章

31

2. 利率的决定

货币市场均衡及货币供给增加对利率的影响

o0/M p

MS

( / )M P

r

0r

MD

A

B1r

_

1/M P

1MS

Page 32: 第六章

3. 利率的传导机制

改写计划总支出函数:假定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32

( ) ( )E a c Y T I r G

Page 33: 第六章

33

( ) ( )E a c Y T I r G

r

/M Po

1MS 2MS

MD

o

E

Y

045

1E

2E

I

1Y 2Y

1r

2r

r

Io

( )I r

1I 2I

I

( a )货币市场

(b) 投资函数

( c )国民收入的决定

利率的传导机制

Page 34: 第六章

1. 产品市场均衡下,利率与产出的关系 -IS曲推导

2. 货币市场均衡下,利率与产出的关系 -LM曲推导

3. 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

34

Page 35: 第六章

35

o

E

Y

045

1E

2E

I

1Y 2Y

r

Io

( )I r

1I 2I

IY

1r

2r

B

A

A

B B

A

1r

2r

1Y 2Y

IS

r

国民收入决定

IS

曲线

投资函

Page 36: 第六章

专栏 : 判断 IS 曲线分割区域的状态的方法

1 、 IS 曲线右上方的任意一点,假定国民收入不变,那么该点表示的利率高于对应了此国民收入的均衡利率。由于投资与利率成反比,因此该点表示的投资低于均衡投资,即实际投资小于储蓄,存在超额产品供给。同理,假定利率不变,那么该点表示的国民收入大于对应于此利率的均衡国民收入,即投资小于储蓄,存在超额产品供给。

2 、 IS 曲线左下方的任意一点,假定国民收入不变,那么该点表示的利率低于对应了此国民收入的均衡利率。由于投资与利率成反比,因此该点表示的投资高于均衡投资,即实际投资大于储蓄,存在超额产品需求。

Page 37: 第六章

37

r

o/M P

MS

_

/M P

1r

2r

B

A

2 2( , )MD L r Y

1 1( , )MD L r Y

Y

r

o

1r

2r

A

B

LM

1Y 2Y

2 1Y Y

货币市场 LM 曲线

LM曲线推导

Page 38: 第六章

38

Y

r

o

r

LM

IS

Y

E

A

B

IS-LM 模型与宏观经济均衡

Page 39: 第六章

产品市场的均衡 假定消费函数是线性的,即: 假定投资函数是线性的,即:

39

( ) ( )C Y T a b Y T

( )I r c qr

( )Y C Y T I r G ( )

( )

(1 )

1

1 1 1 1

Y a b Y T c qr G

b Y a c bT qr G

a c b qY G T r

b b b b

1,

1

, 1

,1

dY

dG bdY b

dT bdY q

dr b

政府购买乘数;

税收乘数;

利率对收入的影响。

Page 40: 第六章

货币市场均衡:

40

_

( )sM M

P P

( ) ( , )dML r Y hY fr

P

/ ,

/ ,

dL dY h

dL dr f

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_

_

=

1+

MhY fr

P

M hr Y

f P f

( )

Page 41: 第六章

41

_

_

1

1 1 1 1

1+

( )

1 1 1 (1 )

a c b qY G T r

b b b b

M hr Y

f P f

z a c z zb zq MY G T

b b b f b P

( )

( )

_

( )

1 1 1 (1 )

z a c z zb zq MY G T

b b b f b P

( )

总需求的表达式,反映总需求与价格成反比关系。这一总需求是在产品市场均衡与货币市场均衡共同作用的结果。

/(1 )

fz

f qh b

Page 42: 第六章

42

r

oo

P

Y Y1Y 1Y2Y 2Y

2r

1r1P

2P

A

B

IS

1( )LM P

2( )LM P

_

1+

M hr Y

f P f ( ) 2 1P P

AD

A

B

LM-IS 曲线对总需求曲线的决定

Page 43: 第六章

(一) IS 曲线的移动

43

1

1 1 1 1

a c b qY G T r

b b b b

在 r 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的采购(含政府投资)和税收政策会导致 IS 曲线的移动:

,

,

G Y IS

T Y IS

曲线向右移动

曲线向右移动

Page 44: 第六章

44

45

o

o

E

1E

2E

1Y 2Y

1Y 2YY

_

r

1IS

2IS

Y

国民收入决

IS

曲线的移

G

1

1 1 1 1

a c b qY G T r

b b b b

IS 移动与财政政策

有关

扩张

收缩

扩张

收缩

Page 45: 第六章

(二) LM 曲线的移动

45

__ 1

+M h

r Yf P f

( )

在 Y 不变的情况下, 表示的实际货币供给量变化, r则随之变化,导致 LM 曲线做相应移动。

_

M

P

__

__

, ,

, ,

MM P LM

P

MP M LM

P

不变, ( )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向左移动。

不变, ( )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向左移动。

Page 46: 第六章

46

o o

rr

Y

Y—

M

P

1LM

2LM

MD

1MS 2MS

1r

2r

2r

1r

扩张

收缩 扩张

收缩

LM 曲线移动与货币政策有关

Page 47: 第六章

(一)财政政策的影响效果

47

1. 有效2. 无效3. 效果最大

Page 48: 第六章

48

__ 1

+ ,M h

r Y LMf P f

( ) 曲线,

,

h

f

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r

o Y

r

o Y

2IS

1IS

r

o Y

1r

2r

1IS

2IS

LM

1Y 2Y 3Y

LM

1Y

1r

2r

1rLM

1Y 2Y

有效(挤占效应) 无效 效果最大

LM 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f 的大小:f 越小, LM 曲线就越陡; f 越大, LM 曲线就越平。

财政政策的效果是由 LM 曲线的斜率决定的。

Page 49: 第六章

49

_

( )

1 1 1 (1 )

1

/(1 )

(1 )

, , , ,

z a c z zb zq MY G T

b b b f b P

dY z

dG bf

zf qh b

dY f

dG f b qh

f b q h Y

( )

效果最好。

Page 50: 第六章

(二)货币政策的影响效果

50

1. 有效2. 无效3. 效果最大

Page 51: 第六章

51

1

1 1 1 1

a c b qY G T r IS

b b b b

; 曲线

r

o Y

r

o Y

r

o Y

1r

2r

IS

1LM

1Y 2Y 1Y

1r

2r

1r

1Y 2Y

有效 无效 效果最大

2LM

__ 1

+M h

r Y LMf P f

( ) ; 曲线

IS

1LM

2LM

IS

1LM

2LM

IS 曲线的斜率取决于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 q 和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b 的大小:•q 越小或 b 越小, IS 曲线就越陡; q 越大或 b越大, IS 曲线就越平。货币政策的效果是由 LS 曲线的斜率决定的。 (在 y=f(r)的空间内)

Page 52: 第六章

52

_

( )

1 1 1 (1 )

(1 ) [ (1 ) ]

z a c z zb zq MY G T

b b b f b P

dY zq fq

dM Pf b f b qh P

( )

__ 1

+M h

r Y LMf P f

( ) ; 曲线1

1 1 1 1

a c b qY G T r IS

b b b b

; 曲线

b 越大,货币供给量扩大 带来的总支出扩张效果 越明显; h越小, 收入增加引起的货币需求 就越小,利率 上升的压力就越小,政策效果就

越好。 f 越小,货币供给量增加引起的利率 下降 幅度就越大,从而投资增加的幅度就越大。 q越大, IS曲线越平 ; 当 q越于无穷大时, IS曲线为一水平线,政策效果最好。当 q=0 时, IS曲线是一条垂直的曲线,政策无效。

Page 53: 第六章

(三)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组合

1.利率不变目标下的扩张政策组合

53

r

o Y

1r

2r

1IS

2IS

1Y 2Y 3Y

1LM

2LM

Page 54: 第六章

2.货币供应不变的政策组合

54

r

o Y

1r

2r

1IS

2IS

1Y2Y

LM

Page 55: 第六章

3.利率不变的收缩政策组合

55

r

o Y

1r

1IS

2IS

1Y2Y

1LM

2LM

Page 56: 第六章

4.收入不变的政策组合

56

r

o Y

1r

2r1IS

2IS

1Y

1LM

2LM

Page 57: 第六章

专栏 : 中国 2012 年宏观经济与政策要点解读

一、经济增长目标下调,更加注重结构调整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今年的 GDP 增长目标定为 7.5% ,八

年来首次低于 8% 。而此次下调经济增长速度目的在于为日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空间,象征意义更多一些。实际上,过去八年中,中国的实际GDP 增速都每每高于政府既定目标。例如, 2004 年政府经济增长既定目标为 7% ,而当年 GDP 最终定格为 10.1% ,相比目标高出 3.1个百分点。去年 GDP 目标为 8% ,最终 GDP为 9.2% 。因此,尽管本次经济预期下调,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会快速回落。相反,伴随着收入提高带动消费、民生投资加大,预计今年 GDP 增速仍有望达到 8%以上。

消费方面,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今年将继续推行家电下乡政策,并进一步推进农产品的流通、居民的生活服务业、现代消费环境改造等等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进一步调整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推出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便民利民的项目。发改委主任张平也提到,将通过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鼓励政策措施、改善消费的环境与条件、加强对市场监管等多种措施,实现居民有钱消费、敢于消费、乐于消费、方便消费以及放心消费。

Page 58: 第六章

投资方面,发改委主任张平提到,今年的预算内投资规模为 4026 亿元,比去年增加 200 亿元。安排的重点和方向分别是:一是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三农”建设,包括水利、农业农村的民生工程和设施建设等;三是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四是节能环保、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五是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西部地区的一些重要基础设施;六是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等。

外贸方面,春节过后,中国的外贸活动有所恢复。 2 月出口同比增长18.4% ,进口增长 39.6% ,均较 1 月的负增速有大幅反弹。另外,由于进口增速大大超过出口, 2 月贸易逆差高达 315 亿美元,创下自1989 年以来的新高。由于海外经济难有大起色,中国自主进行经济结构调整,预计今年月度贸易赤字的出现会更加频繁,全年顺差下降,减缓人民币升值步伐。人民币长期持续升值的时代或已结束,今后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双向波动将更为常态化。

Page 59: 第六章

二、财政政策更加倾向民生 “ 十二五”期间,民生问题是关注的焦点。落实个人所得税调整、提高

国企分红、改善负利率情况、加大财政投入民生、推动保障房落实等诸多政策逐步得到落实。

今年,尽管全国财政收支差额比上年执行数减少 500 亿元,但并不意味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在减弱。实际上,由于今年中央财政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调用 2700 亿元,预计今年公共财政支出增幅达到 14.1% ,财政政策仍然大有可为。重点来看,结构性减税效果将更加明显,而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民生方面的投入都将进一步加大。

正如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中提到的他任职最后一年需要做好的五项重点,其中多项涉及积极的财政支出。具体包括,一是要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二是要制定并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真正保障农民承包地的财产权;三是实现城乡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四是按照新的标准全面推进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五是教育经费占GDP的 4% 。

Page 60: 第六章

三、货币政策仍将稳中有松 央行相关人士在“两会”期间回答记者提问中,表现出货币政策稳中有松的信号,符合我们早前预期。例如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到,准备金率下调仍有非常大空间。实际上,由于 FDI 放缓,贸易顺差下降,以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弱,预计今年外汇占款将不及去年。在 M2 目标定为14% 的前提下,如果今年外汇占款降到 2万亿,意味着今年国内贷款需要达到 10万亿。因此下调准备金率仍有必要。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女士表示,利率市场化会继续向前,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硬约束是今后重点。实际上,利率双轨制一直饱受诟病,去年紧缩政策下,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是银行利润大幅提升,银监会报告显示,去年全国商业银行净利润超过万亿元,同比增长 36.3% ,创历史新高。一方面是企业融资困难,民间利率屡创新高。另外,尽管短期通胀有所缓解,但考虑到负利率时间已然过长,实际贷款利率已经远超基准利率,短期下调利率的可能性不大。

Page 61: 第六章

四、房地产政策会有针对性的调整 温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房价还远未到合理水平,引发当日股市大跌

。正如温总理所说:本轮调控政策持续两年的时间,已经看到一点曙光,有所进展。房价也并非下降越快越多越好。中国的房地产价格泡沫对中等和以下收入家庭确实存在,但豪宅市场反而泡沫较小。目前房地产市场是量缩价平,尤其是销售和新开工下滑,使中国经济面临下行的风险。 1-2 月,一线城市最多的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金额下降高达 31%。资金紧张,投资来自贷款的资金仅增长 0.6% ,而自筹资金增长29.3% 。新开工冰雪两重天,住宅开工同比零增长,而商业地产则高达32.4% 。因此未来需要实行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如鼓励刚性需求与改善性需求等。正如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提到的,今年将放松房地产信贷,进一步加大对个人购房者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及保供给,对参与普通商品住宅的建设或开发给予支持。这可能会缓解房地产商资金面过紧的现状。“两会”后房地产政策有针对性的调整,或已箭在弦上。

Page 62: 第六章

1. 考虑如下一个封闭经济中的情况: 消费函数 c=200+0.75( Y-T) 投资函数 I=200-25r 政府购买和税收均为 100 货币需求函数( M/P) d=Y-100r 货币供应量 1000 价格水平为 2 求: ( 1 ) IS曲线和 LM 曲线,以及均衡的利率和均衡的水平 ( 2 )当政府购买从 100 增加到 150 时, IS 曲线 将如何移动,移动距离多少,并求出此时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

( 3 )当货币 供给从 1000增加到 1200时, LM 曲线如何移动, 移动距离多少,并求出此时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

( 4 )假设 价格水平是变化 的,试求出总需求曲线 。

62

Page 63: 第六章

63

( )

200 0.75( 100) 200 25 100

0.25 425 25

: 1700 100

Y C Y T I r G

Y Y r

Y r

IS Y r

( )

_

_

_

( ) , ( ) ( , ) 100

100

1000: 100 100 500 100

2

s dM M ML r Y Y r

P P P

MY r

P

MLM Y r r r

P

( 1 )

200 0.75( 100) 200 25

0.25 325 25

1300 25 4

4

150 100 50, 4 50 200

Y Y r G

Y r G

Y r G

dY

dGG Y

( 2 )

Page 64: 第六章

64

_

_

100

100

1 1

21

1200 1000 200, 200 1002

MY r

P

MY r

PdY

dM P

M Y

( 3 )

_

_

_

100

1700 100

1700

2 1700

1 1000850 850 500 /

2

MY r

PY r

MY Y

P

MY

P

Y PP

( 4 )

Page 65: 第六章

2.中央银行面临两种不同的货币政策选择,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调整货币供应量以确保利率稳定。

在 IS-LM模型中,假定经济受到两种不同外生从冲击:

( 1 )外生冲击因素提高了商品和劳务的需求;( 2 )外生冲击因素提高了货币需求 试比较在以上两种不同情况下,哪一种货币政策的

选择最有利于产出稳定 。

65

Page 66: 第六章

66

( 1 )

r r

Y Y

IS

LM

'IS

'LM

1r

1Y 2Y

IS

'IS

LM

1r

冲击

冲击

货币政策扩张往回调整

1Y

Page 67: 第六章

67

( 2 )

r r

Y Y

IS

LM

'IS

'LM

1r

1Y2Y

IS

LM

1r

冲击

冲击

往回调整

货币政策扩张'LM

1Y

Page 68: 第六章

3.假定货币的需求取决于消费而不是总收入水平,即:M/P=L(r,c)

请利用 IS_LM模型,讨论货币需求函数变化对于政府购买和税收的影响

假定 c 是线性的, c=a+b(Y-T)

68

Page 69: 第六章

69

_

_

( )

( ) ( , )

:

1:

1 1 1 1

s

d

M M

P PM

L r C hC frP

MLM hC fr

Pa c b q

IS Y G T rb b b b

_

/(1 )

( ) ( )

1 1 (1 ) (1 )

fz

f qh b

z a c z z bf qh zq MY G T

b b f b f b P

( )

_

( )

1 1 1 (1 )

1

/(1 )

z a c z zb zq MY G T

b b b f b P

dY z

dG bf

zf qh b

( )

Page 70: 第六章

4.假设经济运行突然受到一次没有预料到的价格冲击,例如原材料普遍大幅度涨价,使得通货膨胀率迅速上升,如果政府不使用任何经济政策进行干预,其结果会怎样?使用政策去抵消这一冲击能否使价格下降?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结果是否一样。

70

Page 71: 第六章

71

r

Y

IS

LM

'IS

'LM

1r

1Y 2Y

冲击

冲击

货币供给减少_

M

P

不采取措施,利率上升,价格进一步上涨

货币供给政策能维持利率,但不能降低价格水平

r

Y

IS

LM

1r

货币政策扩张

'LM

1Y

'IS

_

M

P

_

M

Page 72: 第六章

72

r

Y

IS

LM

1r

财政政策收缩

1Y

'IS

冲击

减少需求的财政政策是有效的

Page 73: 第六章

第三节 总供给

一、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 其理论模型共有四种,工资黏性模型

、价格黏性模型、工人错觉模型和不完全信息模型。

这些模型从不同角度说明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而是向上倾斜的。

下面重点介绍凯恩斯的黏性理论(工资黏性模型、价格黏性模型)。

73

当供求发生变化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自由伸缩,而是缓慢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粘性”

Page 74: 第六章

1. 工作粘性模型下的总供给曲线

74

_ _

1, ; 1,

:

( )

( , ) _________

e

e e e

e

d

w P W

P P PW W WW w P w

P P P P P PL

WL L

P

Y F K L K

目标实际工资, 预期价格水平, 名义工资

; 。

劳动力的需求

企业生产函数:

假定 不变

Page 75: 第六章

75

OO

O

W

P

Y P

L

L

1/W P

2/W P

( / )dL L W P

1L 2L

1L 2L

( / )P W P

_

( , )Y F K L

1Y

2Y

1Y 2Y

2P

1P

Y

_ _

( ), _eY Y P P Y 潜在产出

工 资 黏 性 : 工 资 合

同 一 旦 签 订 , 货 币

工 资 就 会 在 合 同 所

规 定 的 期 限 内 保 持

相 对 稳 定 , 也 就 产

生 了 工 资 黏 性 现 象 。

Page 76: 第六章

2.价格黏性模型的总供给曲线

由于实际工资变动与产出变动,在现实中很难找到两者强相关的证据。于是,经济学家转向研究价格黏性现象。

76

价格黏性:由于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在这个价格水平 上企业可能无法销售出所有的产品,这时劳动力需求 将随着经济周期而移动,从而使实际工资变动 表现出某种顺周期性现象。

Page 77: 第六章

77

企业最优定价的决定因素

Q

P

O

Q

P

O

D

MR

1MC2MC

1P

2P

1Q2Q

企 业 因 非 需 求 因 素 导致 价 格 上 涨 而 进 行 维 持 实 际 收 入 不 变 的 调 整 。 在 充 分 就业 状 态 下 , 价 格 与 产 出 的 关 系 有( 线 性 关 系 ) :

_

( )

; 0e

e

p P Y Y

P P

MC

1MR1D

2MR2D

1Q

1P

2P

2Q

企业对部分因需求增加导致价格上涨而进行产出增加的调整。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价格与产出的关系(假定线性的)有:

'MC

_

( )

; 0e

e

p P Y Y

P P

Page 78: 第六章

假设预期价格黏性的企业占的比重 产品价格灵活变动的企业占总数的比重

78

1

_

_

_

_

_

_

(1 )[ ( )]

(1 ) ( )

(1 ) (1 )

(1 ) (1 ) ( )

1( )

(1 )

1

(1 )

( )

e e

e

e

e

e

e

P P P Y Y

P P Y Y

P P Y Y

Y Y P P

Y Y P P

Y Y P P

_

( )eY Y P P

Page 79: 第六章

79

_

( )eY Y P P

P

Y

( )eLAS P P

2P

1P

_

YO

2 eP P

2EAS

B

A

1EAS

1 eP P

eP P eP P

附加预期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Page 80: 第六章

P

0Y

( b )水平的短期总供给曲线Y

ASAS

LASP

0

SAS

Y( a )向上倾斜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LAS

A

Y

图 7.5 短期总供给曲线

当价格水平上升时,由于名义工资、原材料价格具有粘性,则企业利润增加,产出增加, SAS 向上倾斜。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表示商品价格上升时,企业的成本不会改变,则企业在既定价格下,愿意供给任意数量的产品。

Page 81: 第六章

三、总供给曲线的变动由于存在两条总供给曲线,因此总供给曲线的变动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情况,我们分别进行讨论。1. LAS 的变动 一个社会长期总供给主要受人口 ( 劳动力 ) 、资本存量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人口和资本存量增加以及技术进步都会增加总供给。

技术进步的影响: LAS 移动,由于 LAS是 SAS 的基础, LAS 变动, SAS也必然变动。

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_

Y_

'Y

P LAS 'LAS

EAS 'EAS

Page 82: 第六章

2.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变动一个经济的短期总供给主要受工资、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工资水平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带动成本上升从而导致短期总供给减少,而工资水平和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则会造成短期总供给增加。假定工会的成立增强了工人集体谈判的能力,使工人的工资水平增加,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减少,因此企业会减少总供给量,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在短期总供给曲线由 SAS1 ,向左移至 SAS2 ,表示在既定价格水平下,成本的上升使厂商所愿意提供的总产量减少。

P

OY

A

B

SAS2

SAS1

LAS

YY1

P0

短期 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图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短期内, SAS 的变动不会影响人口、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的变化,所以 SAS 变动不会导致 LAS 同时变动。

_

( )eY Y P P

Page 83: 第六章

一、菲利浦斯曲线及其修正 1.早期的菲利浦斯曲线

83

工资变化率

失业率

2%

2. 5%

5. 5%O

工资变化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这条曲线是一条经验曲线。

PC

名义工资的变化

Page 84: 第六章

萨缪尔森和索洛的修正

84

把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联系起来 20世纪 60年代 -70年代由于越战和石油供给危机。出现滞涨,作为经验菲利普斯曲线崩溃。

佛里德曼的修正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e

n nu u u u

通货膨胀率预期通货膨胀率

( ) 周期性失业, 实际失业率, 预期失业率

总共给冲击

( )e nu u 0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呈此消彼长的关系

Page 85: 第六章

85

_ _

1

_

1 1

_

_

1( ) ( )

1( )

1( )

1( ) ( )

( )

e e

e

e

n

e n

Y Y P P P P Y Y

P

P P P P Y Y

Y Y

u u Y Y

u u

短期总供给曲线:

两边减去上一期的价格

由于总产出与失业率成反比。当产出水平偏离潜在产量水平,失业率就反向地偏离自然失业率。(奥肯定律)

代替

—总供给冲击,表示外界 因 素 对价格的影

( )e nu u

响。如:石油价格波动,最低工资的变化,政府对价格进行管制。

u

( )e nu u

Page 86: 第六章

反映产出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奥肯在对美国经济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得出一个经验数字:

86

失业率上升 1%, GDP将下降 2%

美国 60-80年代的失业与通货膨胀数据的考察,其经验数值是:通货膨胀率下降 1%,周期性失业率必上升 1.25%。

若通货膨胀率下降 2%,收入和失业怎么变化?

通货膨胀率下降 2%,失业率上升 2.5%

失业率上升 2.5%, GDP下降 5%

Page 87: 第六章

(一)适应性预期 - 通胀的惯性

87

经济学家索洛:为什么我们的货币不断贬值?也许是因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产生是因为我们预期会有通货膨胀,而我们的预期会有通货膨胀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通货膨胀。

Page 88: 第六章

88

1

1 ( )e

nu u

以上年的通货膨胀率预测下一年的通货膨胀率。

通胀的惯性

适应性预期

若上一年的通货膨胀率为零通货膨胀可归结为周期性失业和总供给的冲击。

1 0 周期性失业

总供给的冲击

社会总需求

Page 89: 第六章

89

理性预期

( )

( )

e

n

n

u u

u u

实际通货膨胀与预期通货膨胀率相等。

周期性失业

总供给的冲击( )nu u

意味,总需求增加导致就业的增加会被总供给减少所抵消。从而使产出维持不变。

社会总需求AD Y u

Y u

通货膨胀对就业和产出没有影响

Page 90: 第六章

90

需求拉动的通胀成本推动的通胀

通货膨胀的根本原

( )e nu u 预期通货膨胀 货币供给

周期性失业 需求拉动

总供给冲击 成本推动

Page 91: 第六章

91

总需求膨胀 周期性失业的下降

( )nu u _1

( )Y Y

通货膨胀率上升

( )e nu u

nu u

AD

过度财政赤字

自我强化实现循环

Page 92: 第六章

92

_

Y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P

YO

LAS

1P

0P

2P

A

B

C

D

E

0AD

1AD

2AD

0EAS

1EAS

2EAS

诱因:过度财政赤字

通胀

Page 93: 第六章

93

逆向总供给冲击(石油危机)

EAS

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会力量促使工资上涨快

, 0

通货膨胀率上升

( )e nu u

EAS

逆向总供给冲击

自我强化实现循环

Page 94: 第六章

94

P

YO

LAS

1P

0P

2P

A

B

C

D

E

0AD

1AD

2AD

0EAS

1EAS

2EAS

诱因:逆向总供给冲击

滞涨

Page 95: 第六章

(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95

u

e

nuO

( )e nu u

Page 96: 第六章

96

_

u

( )e nu u

u

1 e

O

1 1( , )SPC u

2 'e

2 1( , )SPC u

u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

e

预期通胀率上升 菲利普斯曲线上移

SPC

Page 97: 第六章

97

u

1 e

O

1 1( , )SPC u

2 e

2 1( , )SPC u

nu

nu u 时的曲线( )eLPC

( )e nu u 当失业率保持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上时,长期产出水平不受通货膨胀影响

_

nu u Y Y

Page 98: 第六章

设总供给曲线为:

98

_

_

( )

20000, 4000

1101 1.288 3.221 /

eY Y P P

Y

Y G M P

其中:总需求曲线为:

( 1 )假设在某一时期,经济处于产量为潜在水平状态,并预期在近期内政策不会发生变化。货币供给 M=600,G=750。价格水平为多少?

Page 99: 第六章

( 2 )如果将货币供给从 600增加到 620,新的产量水平和价格水平是多少?

99

_

_

( )

1101 1.288 3.221 /

4000 1101 1.288 750 3.221 600 /

1.00

e

e

P P

Y Y P P

Y Y

Y G M P

P

P

由于近期内政策不会变化,

Page 100: 第六章

100

(2) 1101 1.288 3.221 /

1101 1.288 750 3.221 620 /1 4064.02

64.02 2000( 1)

1 0.032 1.032

Y G M P

Y

P

P

Page 101: 第六章

2.假设菲利普斯曲线为:

(1 )自然失业率是多少? (2 )请画出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3 )为使通货膨胀率降低5%,周期性失业率会提高多少?利用奥肯定律计算牺牲率? (4 )为使通货膨胀降低5%,政府可以采取哪些宏观经济政策?

101

1 0.5( 0.06)u

Page 102: 第六章

失业率上升 1%,GDP将下降 2%

102

0.06nu 0.05 0.5( 0.06)

( 0.06) 0.1

u

u

下降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