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70
蛋蛋蛋蛋蛋蛋蛋蛋蛋蛋蛋

description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肌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1)肌红蛋白的功能:哺乳动物肌肉中储存氧并运输氧的蛋白。 (2)肌红蛋白的结构特点: 1963年, Kendrew a . 一条多肽链,153个氨基酸残基,一个血红素辅基,分子量16700。 b. 肌红蛋白的整个分子具有外圆中空的不对称结构,肽链共折叠成8段较直的 - 螺旋体( A-H), 最长的有23个氨基酸 残基, 最短的有7个氨基酸 残基。 C . 拐弯处- 螺旋受到破坏,拐弯是由1 — 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无规则卷曲,4个脯氨酸各自出现在一个拐弯处,此外拐弯处还有 Ser、Ile、Asn、Thr 等残基。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1: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2: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 .肌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1)肌红蛋白的功能:哺乳动物肌肉中储存氧并运输氧的蛋白。

(2)肌红蛋白的结构特点: 1963年, Kendrew a .一条多肽链,153个氨基酸残基,一个血红素辅基,分子量1

6700。 b.肌红蛋白的整个分子具有外圆中空的不对称结构,肽链共折叠成

8段较直的 -螺旋体( A-H),最长的有23个氨基酸残基,最短的有7个氨基酸残基。

C. 拐弯处 -螺旋受到破坏,拐弯是由1—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无规则卷曲,4个脯氨酸各自出现在一个拐弯处,此外拐弯处还有Ser、 Ile、 Asn、 Thr等残基。

d.具有极性侧链的氨基酸残基分布于分子表面,而带非极性侧链的氨基酸残基多分布于分子内部,使肌红蛋白成为可溶性蛋白。

Page 3: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4: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HC

NA

Page 5: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6: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7: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煤气中毒的机制

一氧化碳( CO)也能与血红素 Fe原子结合。由于 CO与血红素的结合能力是O2 的 200 倍,因此,人体吸入少量的 CO即可完全抑制肌红蛋白或血红蛋白与 O2

的结合,从而造成缺氧死亡。急救方法是尽快将病人转移到富含 O2 的环境中(如新鲜空气、纯氧气或高压氧气),使与血红素结合的 CO 被 O2 置换出来。

Page 8: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9: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3)肌红蛋白的氧合曲线

( 1 )

( 2 )

( 3 )

( 4 )

(Y 代表在给定的氧压下肌红蛋白的氧饱和度 )Y=1时,表明所有肌红蛋白的氧合位置均被占据,即肌红蛋白为氧饱和。

Page 10: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3)肌红蛋白的氧合曲线

由( 5)可见: Y=0.5时,肌红蛋白的一半被饱和, P ( O2 ) =K=P50 解离常数为肌红蛋白一半被饱和时的氧压。P ( O2 )的单位是 torr,1 torr=1 mm Hg

( 5 )

Page 11: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12: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o2

Y

Y1-Y =

P(O2)K

logY

1-Y

=log P(O2) -logK

Hill系数 =1.0蛋白质或只含一个结合位点,或含有多个结合位点,而这些结合位点彼此完全独立并有相同的 K 值。Hill系数不等于1.0 ,表明蛋白质含有多个结合位点,而这些结合位点彼此有相互作用。

Page 13: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二 .血红蛋白 (Hb)的结构与功能(1)血红蛋白的功能:存在动物血液的红细胞中,主要功能是结合和运输 O2,还具有运输 CO2的功能;此外,血红蛋白还能和 H+结合,从而可以维持体内 pH。

( 2)血红蛋白的结构特点:a.是四个亚基的寡聚蛋白,两个是一种亚基,两个是另一种亚基,含574 个 AA残基,分子量65000

b.成人的血红蛋白为 22( HbA-96%)、 22 ( HbA2-2%)胎儿的血红蛋白为 22( HbF)

c. 链由 141AA残基组成, 链由 146AA残基组成。 四种肽链的三级结构与肌红蛋白相似,各自内部有一个血红素辅基。

Page 14: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15: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16: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血红蛋白的三维结构

链由 141AA残基组成, 链由 146AA残基组成。 链和链的 H 螺旋缩短, 链还缺失一个很短的 D 螺旋。

每个亚基结合一个血红素基团,血红素位于 E 和 F 螺旋之间的裂隙处,并暴露在分子的表面。

两个 链之间或两个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小,两个不同链之间的作用力最大。

不同的血红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中有 9个保守氨基酸残基,对血红蛋白的功能很重要。

Page 17: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血红蛋白的三维结构

Page 18: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Hb 的氧合与构象改变

之间的接触有两类,一类是 1

1 和 22接触(主要涉及B 、 G 、 H 和 GH ),叫装配接触;另一类 12 和 21接触(主要涉及 C 、 G 和 FG ),叫滑动接触。氧合作用时,这些接触也发生变化。

Page 19: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血红素铁的微小移动导致血红蛋白构象的转换

Page 20: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与氧结合时血红蛋白的变构过程

血红素中铁原子的变化 高自旋状态 低自旋(非氧合,原子半径较大) (氧合,原子半径较小)

Page 21: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氧合血红蛋白和去氧血红蛋白代表两种不同的构象态

Page 22: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94 146

141 126 40

40 126 141

146 94

Page 23: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与氧结合时血红蛋白的变构过程

亚基三级结构及整个蛋白四级结构的变化

铁原子的位移 F8His 的位移 使 F 螺旋、 EF拐角及 FG 拐角发生位移 F 螺旋向 H 螺旋移动 挤出 HC2Tyr

导致四级结构的盐桥破坏 挤出DPG 分子。

Page 24: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Hb氧结合曲线)别构蛋白

蛋白质分子中不止有一个配基的结合部位(活

性部位),还有别的配基的结合部位(别构部

位)。别构蛋白都有别构效应。

Page 25: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血红蛋白的氧合曲线

Y—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等于血红蛋白中被占的氧合部位除以血红蛋白中氧合部位总数。

Page 26: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27: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28: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29: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Hb氧结合曲线)

Page 30: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H+ 、 CO2 和 BPG 对血红蛋白结合氧的影响

氧亲和力:指血红蛋白对于氧的结合牢固程度,表示为P50。(在一定氧分压下,氧亲和力越高,即氧结合越牢固。相反,氧亲和力越低,组织就能得到更多的氧供应)

H+ 、 CO2 的影响1914 年,丹麦生理学家 C.Bohr发现,高浓度的 H+ 和 CO2促使氧合血红蛋白分子释放 O2 ,而高浓度的 O2促使脱氧血红蛋白分子释放 H+

和 CO2 。——血红蛋白对 O2 、 H+ 和 CO2 结合的这种相互关系叫波耳效应 。

Page 31: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波耳效应 的生理意义

肌肉 pH7.2

肺泡 pH7.6

Page 32: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H+ 、 CO2 对血红蛋白氧合能力影响的解释

H+ 的结合部位

146-His

N-Val

122-His

使血红蛋白保持 T 态

Page 33: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CO2 的结合部位

四个亚基 N-末端氨基

Hb-NH2 + CO2Hb-NH-COO- + H+

氨甲酸衍生物

CO2 + H2O H2CO3HCO3 + H+-

(氧合态)

Page 34: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与亚基的结合部位:Val1--NH3

+

Lys82--NH3

+

His143- 咪唑基His2- 咪唑基

HbO2Hb(O2)2Hb(O2)3 Hb-BPG+4O2Hb(O2)4+BPG

Page 35: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BPG=4.5mmol/L

BPG=7.5mmol/L

BPG=0mmol/L

Page 36: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BPG的影响:

HbO2Hb(O2)2Hb(O2)3

Hb-BPG+4O2Hb(O2)4+BPG

BPG降低血红蛋白亲氧能力的重要生理意义: BPG是红细胞中存在的糖代谢中间产物。当血液流经 O2分压较低的组织时,红细胞中的 BPG可促进氧合血红蛋白释放氧,以满足组织对 O2需要。 BPG浓度越大, O2的释放量越多。红细胞中 BPG浓度的变化是调节血红蛋白对氧亲和力的重要因素。实例:在高山上;肺气肿病人;储藏血液。

BPG和 O2 对血红蛋白的结合是排斥的

1.0

0.5

Po2

Y

有 BPG

Page 37: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E.胎儿血红蛋白的氧合能力大于HbA

胎儿血红蛋白( HbF)为 22,而成人血红蛋白 (HbA)为 22,

与的区别为: 143— His

(BPG与亚基的结合部位:

Val1--NH3+

Lys82--NH3+

His143- 咪唑基 ) 143——Ser,使 HbF与 BPG的结合能力减弱,因而增加了 HbF对氧的亲和力。其意义在于胎儿血液流经

胎盘时 HbF可以从母体 HbA获得 O2。

Page 38: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分子病—指蛋白质分子中由于 AA排列顺序与正常蛋白质不同而发生的一种遗传病 (基因突变造成的 )。

镰刀状细胞贫血病:病人体内血红蛋白的含量乃至红细胞的量都较正常人少,且红细胞的形状为新月形,即镰刀状。此种细胞壁薄,而且脆性大,极易涨破而发生溶血;再者,发生镰变的细胞粘滞加大,易栓塞血管;由于流速较慢,输氧机能降低,使内脏器官供血出现障碍,从而引起头昏、胸闷而导致死亡。

病因:血红蛋白 AA顺序的细微变化 正常人 HbA—N6Glu

病人 HbS—N6Val

血红蛋白分子病

Page 39: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40: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41: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42: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43: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镰刀状细胞血红蛋白的构象变化 研究表明, HbS 和 HbA在氧合状态下没有多大区别。但在脱氧情况下, HbS的溶解度剧烈下降( 1/25 HbA )。

目前发现有 300 多种不同的突变血红蛋白,并且绝大多数突变体中只有一个 AA残基被置换。

Glu侧链在pH7.4时是一个带负电的基团,而 Val侧链是一个非极性基团,在 HbS分子表面造成一个粘性突起,与另一个HbS上的互补口袋通过疏水作用形成聚集沉淀。

EF拐弯

Page 44: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镰刀状细胞血红蛋白的治疗性矫正

CH3

CH3

CH-CH-C- + N C O-

N+H3

OCH3

CH3

CH-CH-C-NHCNH2

O

O

N-末端缬氨酸残基

氰酸钾( KCNO )治疗

Page 45: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46: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免疫系统和免疫球蛋白

浆母细胞 浆细胞 可溶性抗体

记忆细胞 表达膜结合受体(不溶性抗体)

(一)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包括两个互补的系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是针对细菌感染,胞外病毒(存在于体液中)以及进入生物体的外来蛋白质等。

细胞免疫—是破坏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某些寄生物和外来的移植组织。

免疫反应主要涉及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B 淋巴细胞—产生于骨髓( bone marrow )中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完成发育。循环于血液和淋巴系统,通过其上特异的膜受体(抗体分子,糖蛋白)识别抗原。当 B 细胞遇到抗原时,发生分裂和分化。

B 细胞

Page 47: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48: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T 淋巴细胞—产生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成熟于胸腺( thymus gland) , 表达膜结合受体(不溶性抗体),称 T 细胞受体,当T 细胞遇到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 )膜蛋白结合的抗原时,发生增殖和分化。

T 细胞

记忆 T 细胞效应 T 细胞

T 细胞

TH 细胞( T 助细胞)TC 细胞( T 胞毒细胞)

分泌细胞因子(淋巴因子)激活

激活 不分泌细胞因子,但获得细胞毒性。

激活 B 细胞、 TC 细胞吞噬细胞和其他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

监视身体的 B 细胞和消灭显示不正常抗原的细胞如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和移植细胞

Page 49: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50: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抗原与抗体的一般概念 抗体( antibody)就是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一类血浆糖蛋白。脊椎动物在遭遇一类异己物质如:病毒、细菌细胞壁或大分子物质(如多糖、核酸和蛋白质等)被称为抗原( antigen)的物质侵入时,自身便产生抗体,这即为免疫反应。能引起免疫反应的任何分子或病原体称为抗原。抗体的特点:高度特异性和多样性半抗原:某些小分子物质可以与抗体结合,但本身并不能刺激抗体产生,当它们与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结合后也能刺激抗体产生,这些小分子物质被称为半抗原 (hapten)。

Page 51: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52: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53: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跨膜蛋白

Page 54: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55: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MHC-I蛋白结合并展示由细胞内随机发生的蛋白质降解和更新衍生来的肽。这些肽和 MHC-I蛋白结合形成的复合体是细胞兔疫系统中 TC 细胞的细胞受体的识别靶。 每个 T 细胞只含一种 T 细胞受体但有多个拷贝.它对特定 MHC-I蛋白 -肽复合体是特异的。为避免产生大批能结合和破坏自身的正常细胞的 TC 细胞,在胸腺中 TC 细胞的成熟包括一个严格的选择过程,消灭 95%以上正在发育的 TC 细胞包擂那些能与展示生物体自身蛋白质的肽的 MHC-I蛋白结合的 TC 细胞。存活并成熟的 TC 细胞是那些具有不与生物体自身蛋白质结含的 T细胞受体的 TC 细胞。结果形成一个专门与连接在宿主细胞 MHC—I蛋白上的外来肽结合的细胞群。这就是所谓兔疫的自身耐受性。

Page 56: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MHC-Ⅱ 蛋白存在于少数几种特化细胞的表面。这些特化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 B 淋巴细胞,它们作为抗原呈递细胞通过吞噬作用或胞吞作用将外来的抗原内化,经消化使成小的肽段。肽段与 MHC-Ⅱ蛋白结合并被展示在抗原呈递细胞的膜上 。MHC-Ⅱ 蛋白结合并展示的肽不是来自细胞的蛋白质,而是被细胞摄入的外部蛋白质。形成的 MHC-Ⅱ蛋白 -肽复合体是各种 TH 细胞的结合靶。它们也和 TC 细胞一样,在胸腺中进行严格的选择,消灭那些能与宿主自身的细胞蛋白质结合的 TH 细胞。

Page 57: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58: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旦抗原耗尽,被激活免疫细胞大部分在几天内死亡,一部分 B 和 T细胞则成熟为记忆细胞,长期存在于血液中,可再次产生同样的免疫应答反应。

Page 59: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Y 形结构

Page 60: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抗体分子是二价的,而抗原分子可以是多价的

Page 61: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62: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63: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64: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65: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66: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67: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68: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有色产物

底物

第一抗体

第二抗体

Page 69: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Page 70: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