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人物小檔案

9
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 鄭鄭 鄭鄭 : 鄭鄭鄭 (13) 鄭鄭 :5c

description

中國歷史人物小檔案. 鄭和 姓名 : 黎樃星 (13) 班別 :5c. 目錄. (一) 引言 ---------------------------------------P.3 (二) 人物簡介 -----------------------------------P.4-5 (三) 時間線 - ------------------------------------P.6 (四) 人物的功過 ---------------------------------P.7 (五) 總結及感想 ---------------------------------P.8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中國歷史人物小檔案

Page 1: 中國歷史人物小檔案

中國歷史人物小檔案鄭和

姓名 :黎樃星 (13)班別 :5c

Page 2: 中國歷史人物小檔案

目錄

(一)引言---------------------------------------P.3(二)人物簡介-----------------------------------P.4-5(三)時間線-------------------------------------P.6(四)人物的功過---------------------------------P.7(五)總結及感想---------------------------------P.8(六)資料來源-----------------------------------P.9

Page 3: 中國歷史人物小檔案

為 什 麼 我 要 選 擇 鄭 和 來 做 對 象 ? 因 為 我 應 為 他 為 人 很 正 義 . 他 非 常 正 義 是 因 為 他 不 論 窮 或 富 都 會 幫 助 的 , 所 以 我 應

為 他 為 人 很 正 義 . 於 是 人 們 就 為 他 建 了 一 個 人 像 .

( 如左圖 )

鄭 和 又 名 三 寶 太 監

引言

Page 4: 中國歷史人物小檔案

人物簡介鄭和出使西洋的經過鄭和七下西洋之事蹟如次:第一次:永樂三年至五年 ( 公元 1405 - 1407 年 )鄭和及王景弘率領將士二萬七千餘人,寶船六十二艘,齎金幣,從劉家港出發,歷訪占城、爪哇、舊港、滿刺加、蘇門答臘、錫蘭而至印度古里折返。所到之處,宣成祖詔,給賜其君長。當鄭和抵達爪哇時,因爪哇內亂,有一百七十多人被殺,經鄭和幾番交涉後,爪哇王遣使謝罪,並付鉅額賠款。在舊港時,生擒「抄掠番商」之陳祖義,別委施進卿為舊港宣慰使司。在古里敕封古里國王。敕建古里碑庭,以示萬世,回程時,滿剌加、阿魯、蘇門答臘、小柯枝、古里等國均遣使隨船入貢。第二次:永樂五年至七年 ( 公元 1407 一 1409 年 )鄭和及王景弘、王貴通等同行,隨從舟師不可考,大概是送來華朝貢之貢使返國,順道作二次之出使 ,故歷程與第一次大抵相同,而新訪問了暹羅。錫蘭王以珍禽異獸貢獻。第三次:永樂七年至九年 ( 公元 1409--1411 年 )鄭和與王景弘、費信率兵二萬七千餘人,海舶四十八艘自劉家港出發。至滿刺加建「鎮國碑」,以示明室保護滿刺加王國,使其免於受暹羅之壓迫。第三次:永樂七年至九年 ( 公元 1409--1411 年 )鄭和與王景弘、費信率兵二萬七千餘人,海舶四十八艘自劉家港出發。至滿刺加建「鎮國碑」,以示明室保護滿刺加王國,使其免於受暹羅之壓迫。第四次:永樂十一年至十二年 ( 公元 1413 一 1415 年 )鄭和與王景弘、馬歡率軍二萬八千多人,寶船四十餘號往賜諸國,經蘇門答臘,其時該國之偽國王蘇斡剌侵奪王位,其舊王遣使赴闕陳訴請救,和等率領兵剿捕,擒其王。此外,鄭和又曾另遣舟師至非洲東岸。

Page 5: 中國歷史人物小檔案

第五次:永樂十五年至十七年 ( 公元 1417 一 1419 年 )是次路程一如往昔,大艘寶船經由忽魯謨斯至阿丹,分艘則至非洲東岸各國,至柯枝,封銘其王,及其鎮國大山,此外諸國之貢獻甚多,計有忽魯謨斯進獅子、金錢豹,阿丹國進麒麟,番人謂之祖刺法,木骨都束進花福鹿,卜喇哇進千里駱駝,西爪哇及古里皆進其本土方物。設了倉庫及兵營在那裏。從滿刺加向西北,到蘇門答臘島北部的蘇門答臘國,由此西航,到錫蘭山 ( 錫蘭島 ) ,然後繞印度半島南端而北到葛蘭、柯枝及古里。寶船的幹線是到古里為止,支線由少數的船隻前往,稱為分艘。最早的支線由占城分路,沿中南半島海岸到真臘、暹羅、急蘭丹 ( 古蘭丹 ) 、彭亨、滿刺加。另一條支線是由占城去渤泥與蘇祿。從蘇門答臘國也可以直航北方,經龍涎嶼、翠蘭嶼而達榜葛刺。第六次:永樂十九年至二十年 ( 公元 1421 一 1422 年 )魯謨斯等十六國來朝,遂命鄭和送其回國,並賜其君長。至阿丹國,採辦珍寶 (包括貓眼石、珍珠、珊瑚、珍禽異獸等 ) ,最遠到達非洲東岸及阿拉伯沿岸之祖法兒、阿丹等國,又此次出使,乃由多人負責遣送十六國使節歸國,其中一名副使侯顯,在永樂十八年奉派到印度半島東北部的榜葛刺國,時沼納樸兒國已派兵入侵該國,幸得侯顯調停,兩國言歸於好,此次出使,各國所獻方物較前增加,比印尼蘇祿群島國王隨船赴闕朝貢。永樂二十二年 ( 公元 1424 年 ) 。成祖駕崩,仁宗即位詔止下西洋之舉。第七次:宣宗宣德五年至八年 ( 公元 1430--1433 年 )宣德五年,宣宗以海外使節不朝,為復明之國勢,繼承成祖之偉業,乃再次命鄭和下西洋。鄭和與王景弘、費信、馬歡等率頒二萬五千人往諸蕃國,仍循以往路線抵忽魯謨斯。分艘則由古里橫渡印度洋,北上紅海,抵達非洲東岸。

Page 6: 中國歷史人物小檔案

時間線

1371年出生

1381年做太監

1404年賜名為鄭和

1431年欽封為三寶太監。

1433年死亡

Page 7: 中國歷史人物小檔案

人物的功過功 :在公元一四○五至一四三三年這段短暫的時間,總兵太監鄭和所指揮的寶船船隊,七次英雄式的遠航,遍及了中國海與印度洋,從台灣到波斯灣,並遠及中國人心目中的黃金國 -- 非洲。雖然中國從阿拉伯商人那裡得知歐洲的存在,但並不想去那裡。歐洲這個「遠西」之地,所能提供的只有羊毛和酒,對他們來說,缺乏吸引力。在這三十年之中,外國的貨品、藥物與地理知識,以空前的速度輸入中國;相對地,中國也在整個印度洋上伸展了政治空間和影響力。當時世界的一半已經在中國的掌握之中,加上一支無敵的海軍,如果中國想要的話,另外一半並不難成為中國的勢力範圍。在歐洲大冒險、大擴張時代來臨之前的一百年,中國有機會成為世界的殖民強權。在寶船最後一次航行後不久,中國皇帝下令嚴禁出海航行,並停止了所有遠洋帆船的建造與修繕工作。違反禁令的商人和水手都被處死。就在同時,正在萌芽的國際貿易和剛開始的工業革命,把西方世界推向了現代。

當公元一四九八年,達伽馬和他那支由三艘破帆船組成的船隊,在前往印度的途中,繞過好望角,於東非登陸時,當地的居民向他們誇示精緻鑲邊的刺繡青絲帽。非洲人嘲笑葡萄牙人所拿出的小玩藝兒 -- 小珠子、鈴鐺、珊瑚項鍊、洗臉盆 -- 而且似乎不認為他們的小船有什麼了不起。

過 : 長久以來,中華帝國的皇帝都把自己當作是一位賦予生命的父親,不單對城邦小國如此,同時對世界上所有民族也是如此 。這種認知回應了中國固有的觀念。天子既為上天之子,當然也是全天下的統治者。早在基督紀元出的幾世紀,中國人已經熟知一種概念:天下之大,盡在中國的版圖之內,沒有所謂疆界之分所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假如已經擁有一切,還有什麼理由要向外征服的呢?歐洲列強的侵略行為,超越了原本為了滿足開拓東西貿易有利環境的需求,這種好戰而類似十字軍東征的殖民主義,完全和中國人理想中萬能的、半神性的天子背道而馳。因此,在中國皇帝身上看不到歐洲這種觀念。從明成祖身上當然也看不到這種觀念,歸順中國所換得的報酬是本身的繁榮。無論如何,明朝皇帝得到的結論,試著在半個地球之外的地方維持駐軍是愚蠢的行為,因此明朝的皇帝從來沒有作過這種嘗試。而歐洲各國殖民強還要再過四百年後才得到相同的結論。

Page 8: 中國歷史人物小檔案

總結及感想感想

我認為這次個人專題研習很有用 , 因為值此機會讓我認識到中國很久以前的歷史故事 .

又能讓我懂得怎樣獨立做事 .

總結鄭和的功過可分為幾種 :

1. 功多過少2.忠心耿耿3. 永不放棄4.堅毅不屈

Page 9: 中國歷史人物小檔案

資料來源1.Yahoo

http://hk.yahoo.com/?p=us2.Google

http://www.google.com.hk/3.維基百科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7%B6%AD%E5%9F%BA%E7%99%BE%E7%A7%91

4.Bloghttp://blog.yahoo.com/_GSGBHFFJ5IEP7UGVO4AANTAXNQ/articles/89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