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利息与利率

44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 西,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 西。

description

第六章 利息与利率.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讨论与货币时间价值相关的利息与利率概念,以及学习西方利率理论的演变,让学生们在掌握了基础概念之上西方利率理论的产生构成及其演变过程。. 本章知识点设置. 利率的 功能. 利息. 利率及其 分类. 利率 结构. 利率决定 与变动. 利率理论. 调节货币供求. 含义. 概念. 调节 S 、 I 、 C. 计息方法. 决定与影响 因素. 性质与来源. 调节商品价格. 利率分类. 资本化. 调节国际收支. 本章知识结构. 6.1 利息. 一、利息的概念.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第六章 利息与利率

第六章 利息与利率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讨论与货币时间价值相关的

利息与利率概念,以及学习西方利率理论的演变,让学生们在掌握了基础概念之上西方利率理论的产生构成及其演变过程。

本章知识点设置

6 利息与利率6.1 利息 掌握6.2 利率及其分类 掌握6.3 利率的决定与变动 掌握6.4 利率的结构6.5 利率的功能

本章知识结构

利息

概念

性质与来源

利率及其分类

利率决定与变动

利率的功能

计息方法

含义

资本化

利率理论

决定与影响因素

调节货币供求

调节 S、 I、 C

调节国际收支

调节商品价格利率分类

利率结构

一、利息的概念

借贷活动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是偿还借款时大于本金的那部分金额。

是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由两部分组成:

( 1)货币时间价值 ( 2)风险补偿

二、利息的性质与来源

(一)古典利息理论的观点:利息是节欲和等待的报酬。利息来自于生产:庞巴维克的迂回生产决定说;马歇尔的资本边际生产力决定说;费雪的投资机会决定说。

(二)凯恩斯的观点:利息是贷出者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利息来自于社会纯收入的再分配。

(三)马克思的观点:利息反映了借贷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对工人的共同剥削关系。来自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三、收益的一般形态与资本化

(一)收益的一般形态。现实中,利息被看做是资金收益的一般形态。利率被当作一种尺度,当预期收益率低于利率时,就不应进行这种投资。

(二)收益的资本化。任何有收益的事物,即使它并不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甚至就不是一笔资金,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称之为“资本化”。

三、收益的一般形态与资本化

BP

r

P—— 本金B—— 收益r —— 利率

B P r

地价 =土地年收益 100万 /年利率 5%=2000万

人力资本 =年薪 3万 /年利率 5%=60万

股票价格 =股息收益 0.5元 /年利率 5%=10元

一、利率的含义及表示方式

利率是利息额与借贷本金额的比率。是资金价格的一般表达方式,与商品价格不同,支付一定利率所获得的是一段时期的资金使用权。

表示方式:年率 % 、月率‰ 、日率‰ 0

 读作几“分”几“厘”: 年利 1厘, 1% ;月利 1厘, 1 ‰ 日利 1厘, 0.1‰

1. 单利计息:总利息额等于每期本金与利率乘积的加总,前期的利息不再计息。其利息及本利和的公式是:

二、利息计算方法

I P i n

[ 1 1]n

I P r

2. 复利计息:将前期利息加入本金, 一并计算当期利息。间断性复利利息及本利和的公式是: I—— 利息额

P—— 本金 i—— 利息率n—— 借贷期限S—— 本利和

1S P i n

nrPS 1

插絮:复利的神奇功能

1845年,当时英国为开拓殖民地,实行严刑峻法。一人因偷了面包而被判流放澳洲,当时他在一家信托银行有 5 英镑存款。到 1980年该行清理账户时,发现这一呆滞账户上的存款额已达到 100 多万英镑。

复利效果的几何涵义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市场利率 (market interest rate) : 在金融市场上通过资金供求双方自由竞争而自发形

成的利率,它随市场资金供求的变化而变化。 管制利率 (controlled interest rate) : 由政府有关部门确定,强制融资各方执行的利率。

它通常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决定因素是行政力量。

三、利率的种类

(一)按形成机制不同:市场利率,管制利率

固定利率 (fixed interest rate) : 在整个借贷期内保持不变的利率。

它适用于短期借贷。其风险较大。 浮动利率

(floating interest rate) :在借贷期内随市场基准利率变动定期调整的利率。它适用于借贷期较长,利率波动较大的借贷关系。它降低了借贷双方的利率风险。

三、利率的种类

(二)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可变:固定利率,浮动利率

名义利率 (nominal interest rate) :人们收到或支付的货币利率,它是在一定时点上未剔除通货膨胀( π )影响的利率。

实际利率 (real interest rate ) :剔除通货膨胀影响后的利率。

二者的关系:

三、利率的种类

(三)按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待续

1

nr ii

11

1

nr ii

(三)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一般会随通货膨胀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二者能完全

同步,则名义利率高低及其变化对经济运行没有影响。 如果名义利率不变,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呈反向变化关

系,有时会出现负利率。真正对经济运行发挥调节作用的是实际利率。

(四)按融资期限:长期利率,短期利率 用于利率期限结构分析(五)按借款人资质:一般利率,优惠利率 用于表示市场利率变动趋势。

三、利率的种类

1980- 2007中国 年名义及实际利率演变状况

- 15- 10- 5051015202530

CPI 上涨率 1年期存款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

一、利率理论

(一)古典利率理论 所谓古典利率理论是指从 19 世纪到 20世纪 30 年代的西方经济

学家所认为的利率由储蓄与投资所决定的理论。 1 、马歇尔的实物利率理论

储蓄决定资本供给,投资决定资本需求。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投资相等时的利率为均衡利率。

2 、维克塞尔的自然利率理论 储蓄投资相等时的利率为自然利率,借贷资金供求相等时的利

率为市场利率,当市场利率低于自然利率时,对经济形成扩张效应,当市场利率高于自然利率时,对经济形成紧缩效应。

3、费雪的时间偏好与投资机会决定理论 公众时间偏好决定资本供给,企业投资机会决定资本需求,二

者共同决定利率。

一、利率理论

SI

E

S 、 I

i

一、利率理论

(二)可贷资金理论 由罗伯森和俄林等人于 20世纪 30 年代在古典利率理

论基础上提出。该理论认为,利率不只是由储蓄与投资决定,而是由借贷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决定。

可贷资金的供给 = 储蓄 +新增货币供给 它与利率同方向变动。 可贷资金的需求 =投资 + 新增货币需求 它与利率反方向变动 两者相等决定了均衡利率,在这一利率水平下,储蓄

投资、新增货币供求并不一定相等。

s sF S M

d dF I M

一、利率理论

ie E

FsM S sF

dM

I I dF

一、利率理论 从可贷资金的供求均衡到债券供求均衡 现代社会中,可贷资金需求表现为债券供给,可贷资金供给则表现

为债券需求;利率与债券价格反向相关,解释债券价格变动的原因,也就可以解释利率波动的原因。

债券需求曲线:在其他经济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债券的预期回报率越高,则对其需求数量越大;债券的预期回报率越低,则对其需求数量就越少。

因此债券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见下图中 Bd 曲线)

债券供给曲线:在其他经济变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债券的价格上升,债券供给增加。

债券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见下图中 Bs 曲线)

债券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上图中,市场均衡点 C 的价格为 P* ,在这一水平上,债券既没有过剩,也没有不足。类似地,与这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利率为 i* ,此时资金供给正好等于资金需求。

债券价格

Bd Bs

i*

债券数量

P*

B*

C

利率 i

0

影响均衡利率变化的因素 影响债券供求曲线移动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均衡利率 导致债券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财富、债券

的预期回报率、风险及流动性等。 导致债券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投资盈利预

期、预期通货膨胀率和政府活动等。

一、利率理论

一、利率理论

(三)凯恩斯利率理论 20世纪 30 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推翻了能够自发实现均衡的古典利率理论,促使人们对利率决定理论进行新的思考。

凯恩斯将利率作为纯粹的货币现象来研究,认为利率主要取决于货币供求。

金融资产由货币和债券构成,人们对金融资产的需求量取决于其拥有的财富量:

从而有 这说明货币市场均衡所决定的利率与债券市场均衡所

决定的利率是等价的,可以从货币供求的角度分析利率的决定。

s S d dB M B M

s d d sB B M M

货币市场上的均衡

货币供给: Ms完全由货币当局控制,是外生变量;在 M- i平面图上是一条垂直于 M轴的直线

货币需求: Md 与利率反向变动。在 M- i平面图上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利率随货币供给的增大而下降,随货币需求的增大而上升。

利率

货币数量M

Ms

MdC

0

收入增加,货币需求曲线右移,利率上升到 i2(收入 -价格效应 );

价格水平上升,货币需求曲线右移,利率上升到 i2(费雪效应);

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右移,利率下降到 i3(流动性效应)

Ms1

利率

货币数量

Md2

3

Ms2

Md1

1

2 i2

i1

i3

流动性陷阱 当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

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不会再上升,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大,扩张性货币政策将难以起到刺激投资、就业和产出的作用,经济就会进入“流动性陷阱”。

一、利率理论

(四) IS-LM模型分析的利率理论 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可贷资金理论分别从货币市场均衡和债券市场均衡的角度来分析均衡利率的决定,各有其优缺点。为了弥补这两大利率理论体系的缺点,许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IS - LM 模型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

它认为,应从总体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研究利率的决定,利率不仅与储蓄投资有关,也与货币供求有关,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所决定的利率才是真正的均衡利率。

IS - LM模型

基于投资函数、储蓄函数、流动性偏好函数、货币供应量,将可贷资金的公式表述与凯恩斯的公式表述两者综合起来,可以得到一种比较完善的的利率决定理论。

IS LM利率

收入

i*

S

I

i

Y

S=IS

IS

i

Y

LM

2L

1L

2L

1L

1 2L L M

二、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

(一)社会平均利润率 利息来自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纯收入,如果不考虑税

收因素,纯收入分解为利息和企业利润,当利率高到使企业利润为 0时,企业就不会借款。对全社会来说,如果利率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就会有相当部分资金运用不出去,所以,一般情况下,利率不会高于平均利润率。

利率会随着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变化而变化。(二)借贷资金供求状况 供不应求时,利率上升;供过于求时,利率下降。

二、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

(三)物价变化 一般情况下,名义利率与物价呈同方向变化。如果名

义利率不变,实际利率与物价呈反方向变化。(四)货币政策 扩张时,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紧缩时,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上升。

(五)国际市场利率 > 资本流入 国内资金供过于求 ↓ < 资本流出 国内资金供不应求 ↑

di ai di

di ai di

一、利率的风险结构

金融市场上存在着风险: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有风险的金融资产必须提供超过无风险利率的预期收益率,即风险溢价

风险溢价与其风险度正相关。 主要的风险有:信用风险、通货膨胀

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二、利率的期限结构

金融资产和负债一般都有一定的期限,且各有不同,由此决定了不同的收益率。

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与其到期日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利率的期限结构(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 )

利率的期限结构可以通过具有相同信用质量的所有期限证券的收益率曲线( Yield Curve )来表示。

由于时间因素和未来利率变动预期的影响,不同期限的债券到期收益率可能有差异。

二、利率的期限结构

收益率曲线的形状 收益率曲线反映了利率的

期限结构,它的形状反映了不同期限收益率的不同组合方式。收益率曲线的形状有三种基本类型:

它们分别表明长期收益率比短期收益率更高、长期收益率比短期收益率更低、长期收益率与短期收益率持平的三种情况。

图示 三种收益率曲线形状图示 三种收益率曲线形状

利率的功能

一、调节货币供求 利率↑→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货币市场在缩小

的规模上达到新的均衡 利率↓ →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 ,货币市场在扩大的规模上达到新的均衡

二、调节储蓄、投资与消费 i ↑ →S ↑ ,i ↓ →S ↓ ; i ↑ →I ↓ ,i ↓ →I ↑ 对消费,财富效应:利率通过影响预期收入而影响现

期消费, i ↑ →C↑ ;替代效应:利率变化影响收入分配, i ↑ →C↓ 。

三、调节价格 i ↑ →信用收缩→ P ↓ i ↓ →信用扩张→ P ↑

四、调节国际收支 i ↑ →资本流入→ 国际收支顺差扩大或逆差缩小 i ↓ →资本流出→ 国际收支逆差扩大或顺差缩小

利率的功能

知识拓展: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提出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人民币现行利率表

本章小结 利息是人们转让一段时间的货币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 .

利率为一段时间内获得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

计算利息的方法分为单利法和复利法 .

单利法是只以本金计算利息的方法 ,复利法是以前期本金和利息共同计算利息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