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之美

74
南州之美 授課老師:謝濬澤

Transcript of 南州之美

Page 1: 南州之美

南州之美授課老師:謝濬澤

Page 2: 南州之美

地理位置南州之美

Page 3: 南州之美

一、地理位置

南州鄉位於台灣屏東縣中部偏南,北臨崁頂鄉,東鄰新埤鄉,西鄰東港鎮,南接林邊鄉。地勢平坦,有溪洲溪流經鄉境,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 25℃,年雨量約 2500公釐,居民產業以農業為主。

Page 4: 南州之美
Page 5: 南州之美

慈惠醫專

Page 6: 南州之美

慈惠醫專

Page 7: 南州之美

南州鄉在日本統治早期屬於阿猴廳,港中里七塊厝區辦事處,管轄本鄉各村及現在東港鎮興和 (原稱三西河 ) 及下廓二里。

民國 34年台灣光復時,由庄改為鄉,隸屬林邊鄉管轄,民國 40年3月 1 日奉准與林邊鄉分鄉,成立溪洲鄉。

Page 8: 南州之美

歷史古蹟風景名勝

南州之美

Page 9: 南州之美

歷史古蹟‧風景名勝

南州糖廠南州糖廠高聳的煙囪,成了當地的地標,佔地二十公頃糖廠,到處綠樹成蔭,四季繁花盛開,是南州鄉最老牌的休閒旅遊場所,廠區內超過一百種以上草木本植物。

南州運動公園南州運動公園位在南州往屏鵝公路道路旁,佔地三甲,八十九年底完工啟用,公園內有露天表演台、親子觀星台、親子戲水池、兒童遊戲區、烤肉區、綜合球場等。

Page 10: 南州之美
Page 11: 南州之美
Page 12: 南州之美
Page 13: 南州之美
Page 14: 南州之美
Page 15: 南州之美
Page 16: 南州之美
Page 17: 南州之美
Page 18: 南州之美
Page 19: 南州之美

南州鄉各村都有廟宇,其中以南州國小旁的瑞清宮和位於仁里村的如意宮規模較大,也較富有歷史價值。在瑞清宮房建有天主教堂和基督教長老會,三教的殿堂建在一起,各具建築之美,也富中西合壁、守望相助之趣。

Page 20: 南州之美

特產特色南州之美

Page 21: 南州之美
Page 22: 南州之美

特產特色 南州鄉農業人口佔全鄉約為 70 ﹪,主要的經濟作物有水稻、甘蔗、紅豆、毛豆、蓮霧、香蕉和檳榔等;畜牧業以豬、雞、鴨為主,水產則以養殖鰻魚為大宗;工業方面以製糖業和麵粉業較負盛名。

另外,蓮霧是南州的農業特產,而種植面積達 700公頃,每年產值約一億四仟萬元,為南州鄉之農業經濟命脈。

建於 1 920年的南州糖廠,轄有廣達四千七百餘公頃的自營農場,可年產四萬餘公噸的糖,除供應國內所需外,更外銷至世界各地,為國家賺取外匯,對南州鄉的繁榮與進步具有相當的貢獻。

Page 23: 南州之美

南州地區農會堆肥場 由於南州鄉氣溫偏高,極適熱帶型果樹,如香蕉、蓮霧等及中部菇類生產區之菇包渣,另外養雞、養豬數量分別為三萬八千隻及三萬二千頭,農業年產值達五億六千萬元,對促進地方經濟繁榮貢獻至鉅,但其所產出之農牧廢棄物,如菇包渣、雞糞、豬糞等,因無法有效處理利用造成嚴重環境污染。

為有效解決雞糞、豬糞及甘蔗渣之環境污染及農田地劣化嚴重問題,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及屏東縣政府於八十四年度輔導本會規劃設置面積一‧五公頃現代化堆肥場,每日可處理畜禽糞及菇包渣二十八公噸,生產有機質肥料十四公噸;年產五千一百三十九公噸,採用現代化生產設施,經完全醱酵處理,以生產高級有機肥料。

Page 24: 南州之美
Page 25: 南州之美

地方文化南州之美

Page 26: 南州之美

「大埔」地名由來 「大埔」,一個只知此二字的名詞。大約日明治 43

年( 1 91 0)前,大埔地區只是沙崙溪的河床,荒煙蔓草,渺無人跡,在溪岸兩旁只見叢生林投,及高叢聳立的刺竹。直至大約日明治 44年( 1 91 1 )後,來自北部客家新竹湖口的戴冉南下,期在此一展鴻業;先向竹仔腳(舊名)阮氏業主租用耕車路墘段農地後,奠基了大埔地區的開墾史。

Page 27: 南州之美

大埔伯公每年的農曆八月二日,對一般商家而言,就如同每個月的農曆初二、十六,今大埔土地公風貌是祭拜土地公與好兄弟的日子,以祈求生意興隆、家庭平安、順利;但農曆八月二日對大埔地區的居民而言,除了祭祀「伯公」的聖誕千秋日外,更是當地子民們回故鄉團圓的大日子。

就在當日,大埔地區的子民們,準備相當豐盛的祭品,前至大埔聚落中第一個設置的土地公廟虔誠的膜拜,以祈求「伯公」庇佑來年的事業順利、家庭平安、身體健康。當祭祀完成之後,家家戶戶所有的成員,齊聚一堂,共享團圓豐盛的晚餐之外,並感謝上蒼及「伯公」對其子民的庇蔭。

Page 28: 南州之美
Page 29: 南州之美

代天府 代天府清嘉慶年間,距今百年以前, 鄉童數人牧牛於殼山(現今南州糖廠東方),一日戲水於溪中偶得神像一尊,鄉童欣然,聚而謀之,迎之竹林茅舍(現今廟址),效父兄馨香一柱,晨昏嬉拜,香煙邈邈,燭燄光輝,仿善信般祭祀,未料威靈顯赫,有求必應。時一商賈,因其妻痛疾,路過膜拜,不藥而癒,後返酬神,神名大譟,諸多靈異,鄉人稱頌,經鄉老商議,借用民宅,安壇奉祀,以護境安民。

Page 30: 南州之美
Page 31: 南州之美

鬥牛陣

大埔地區的居民中,有不少客家聚落,雖位處於非客籍之區,但其客家之文化特色,並不因此而拋棄。

約於民國 40、 50年代( 1 951 - 1 960),在南州鄉代天府的迎王祭王船的祭典中,為表達參與的誠心意,大埔聚落的居民戴榮光,特別將源自於客家文化的「鬥牛陣」,經過組織、訓練,加入當年的迎王祭。現今,已是南州鄉文化表演活動特色之一。

Page 32: 南州之美
Page 33: 南州之美
Page 34: 南州之美
Page 35: 南州之美

七塊厝龍目井的由來

七塊厝名稱的由來,為當時此地區,只有七戶人家在此開墾,所建房屋亦僅有七棟,有井一座,供七戶家庭所需。

後來,南州鄉境內聚落慢慢的成形時,即以七塊厝做為地名。將當時所鑿的水井,命名為龍目井。

Page 36: 南州之美

七塊厝龍目井

Page 37: 南州之美

張家古厝

張家古厝位於本鄉七塊村,當初傳說七大姓的家族,一同南下開墾南州,當時張姓家族極具影響力,在當地承收甘蔗,經營各種事業,蓋了這間融合西方、東洋、閩南等各式建築一體的三合院

,在當時確實為獨樹一格的建築物。

  

Page 38: 南州之美
Page 39: 南州之美
Page 40: 南州之美
Page 41: 南州之美
Page 42: 南州之美
Page 43: 南州之美

而其建築特色,在室內空間的利用,張宅「正身」有五個房間,左邊為大房,右邊為二房,就是典型的閩南式建築風格,但在部份建築的手法上,就融入歐洲、東洋風格因子,左護龍的迴欄,就有濃厚的日式建築風格。再者,門樓外牆頂端上方,則塑有一隻欲展翅高飛的老鷹,加上建築外觀特有的雕塑品,形塑出歐式的表現。此建築外觀及室內的配置,顯示出當時主人的社會、財經、政治有其地位。

Page 44: 南州之美
Page 45: 南州之美
Page 46: 南州之美

碑石群

置放於溪北國小入校門左側,大小石頭群圍成一個圈,是溪北國小成長的忠實見證者。此校於日治時期為日本小學校(只招收日本子弟),光復後為台糖子弟小學,而後為國軍駐紮營區,國軍撤防後,改為溪北國小。日治末期,日軍曾於本校駐紮,準備徵調台灣子弟遠赴南洋作戰;部隊成員於閒暇之際,雕刻此碑石以為紀念。其碑文為:征南待機紀念-步兵第四

拾三聯隊第一大隊。 今日見此碑,使人憶起當時台灣的苦境;它是歷史的見證者,亦是學校

守護與見證者。

Page 47: 南州之美
Page 48: 南州之美

特色小吃南州之美

Page 49: 南州之美

美食 -南州水煎包

「南州水煎包」在南州代天府前的廣場營業,已經超過 40年以上,原由洪招福老先生為第一代,十年前第二代洪文生先生接手經營,整個「南州水煎包」的特色,依照洪老先生數十年的經驗與配方,加上製作技術與流程,第二代洪先生說:我根本就不能,也不會隨意更動整個流程與技術。

Page 50: 南州之美

「南州水煎包」其特色,在於其材料的選擇,與後續的處理方式,第二代洪文生說:當材料選購買回時,像豬肉絕對新鮮經過洗淨、絞成碎肉塊,開始進入調理的階段,並加入多種獨家配料,讓絞肉塊能夠滷的入味外,還能夠必須讓水煎包吃在嘴裡感受到,似有肉似無肉的境界。

Page 51: 南州之美

「南州水煎包」的特色與滋味,已變成南州鄉特有的鄉情滋味了,每當假日一到遊子返鄉時,在營業時間一到,攤位前總是擠滿了尋求鄉情滋味的饕客,與其說是「饕客」,不如說是藉此滿足離鄉後,對鄉里的思念,轉化成另一種的感念之心。

Page 52: 南州之美

阿得魷魚羹

老闆自民國 66年起開始學習製作魷魚羹技術,其間於民國 70開始在屏東潮州、高雄開店,後來因家庭因素,於民國 72 年回到南州現址營業。

阿得魷魚羹的特色在於,材料的選購是乾燥的魷魚,經過泡發後做為魷魚羹的材料,因此,魷魚羹的口感與特色,在於泡發過程的技術掌握,而影響後續的口感,阿得魷魚羹堅持是泡發多少量,營業當日就賣多少量,所以,老闆說這樣子,才能將魷魚羹的特色表現出來。

Page 53: 南州之美
Page 54: 南州之美

小田本舖

Page 55: 南州之美

小田老闆來自大阪 ,結束 14年的銀行生涯在不景氣的年代只想過自己的樂活生活 ,親手打造了小田本舖 ,這裡沒有高級餐廳的華美 ,但卻有最

幸福洋溢的氛圍。

Page 56: 南州之美
Page 57: 南州之美
Page 58: 南州之美

歷史發展南州之美

Page 59: 南州之美

歷史發展

本鄉大約在明末時期,由大陸福建漳、泉二州的居民,隨鄭成功的部隊前來開墾,逐漸發展成人口聚集的街市。

清治時期,因人口日多,政府為行政之需要而設治,本鄉隸屬台南府鳳山縣,居民以農維生。

因每年夏季,風雨期颱風接踵而至,大雨滂沱致洪水氾濫成災,而冬村春之交又為乾旱季節農業欠收,完全是靠天吃飯之情況,故居民生活非常清苦。

Page 60: 南州之美

至嘉慶二十年(公元一八一五年)先民利用洪水沖刷深淵大水掘,開鑿運河,直通七塊厝大堀頭興築七塊厝碼頭(原址現在張明賜宅前土地廟公)可通貨船至碼頭裝卸貨物,自通航後中國大陸運貨帆都可直航碼頭。

因此商貫雲集、移民日眾,以七塊厝庄為中心拓荒日極,濱海居民逐漸向內陸遷移開拓,因此開墾土地爭拓墾區,屢屢發生械鬥,導致命案而驚動鳳山縣令,蒞臨處理之紀錄。

Page 61: 南州之美

台灣割讓給日本時,居民為反對日本統治,組織自衛隊保衛鄉土,與日軍決戰在溪洲溪石頭瀨(現在之南洲橋現址)作戰場和日本兵大戰數日夜,最後不敵日本騎兵偷襲,死傷慘重終至全軍覆沒,屍首被埋在現今崁頂鄉園寮村(南望安)西方三百公尺叢仔村。

日軍佔領後施行警察治台,以軍隊作後盾,連續執行淒厲三次大清鄉,為掃除反日份子實行大屠殺,一些台灣精英盡喪刑場(現今南州國中大操場)。

Page 62: 南州之美

社會逐漸安定後,殖民政府著手開闢往東港往林邊之大路,往打鐵往崁頂之馬路,並發動義務之勞動,填築林邊溪堤防,防止洪水氾濫成災,鼓勵有錢人士填平車路墘七塊厝至東港間之深淵大水堀做耕地獎勵增產。

Page 63: 南州之美

同時在現在南州糖廠現址建設製糖廠,並從事交通建設,從台灣鐵路屏東縣延伸到溪洲站,並興修水利社學校,迅速促成溪洲地區,文化交通、經濟蓬勃發展。因此帶來了溪洲地區的繁榮,原以七塊厝為核心地位移到溪洲部落。

Page 64: 南州之美

慈惠醫專

Page 65: 南州之美

同時南州糖廠開工營運鐵路之通車。促使地方工商業蓬勃發展在此條件下,居民日眾。因此日本政府在溪洲設警察派出所,以維持地方自安,並設立公學校小學校各一所。

Page 66: 南州之美

光復後,行政體制由原高雄州東港郡林邊庄改制為高雄縣東港區林邊鄉並推行地方自治,而居住南州地區之民眾為辦理公務奔走南州林邊間往返日感勞累,又兼林邊鄉第三屆副鄉長問題促成鄉民之不滿。

Page 67: 南州之美

紛紛提起分鄉之議,公推謝情競選縣議員而當選,謝情議員奔走爭取分鄉及鄉民之共同奮鬥結果不負眾望於民國四十年三月一日奉准分鄉,成立溪洲鄉公所辦理交接事宜。

Page 68: 南州之美

自分鄉成立溪洲鄉公所後因公文之投遞與彰化縣溪洲相同名,屢屢發生公文投遞錯誤之困擾,並經溪洲鄉第二屆鄉民代表會陳水奢提議更改鄉名,並引經據典記載,「南州」出賢人之典故用「南州」之名。

Page 69: 南州之美
Page 70: 南州之美
Page 71: 南州之美
Page 72: 南州之美
Page 73: 南州之美
Page 74: 南州之美

期初小報告

以「我的家鄉」為題,介紹自己家鄉的一項特色(古蹟、風景名勝、特產、美食等)。

報告包含:一、家鄉特色 二、心得感想 三、資料來源 心得感想字數限制 1 00字以上。 請附上資料來源,沒有附上以 0分計算。 如附上自己拍的照片,有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