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

70
政政政政政政政 政政政政政 《》 政政政 政政政 政政政政政政政 2010.06 [email protected] http://politicsvocation.blogspot.com/ 政政政政政政政政 政政政政政政政政

Transcript of 民意

Page 1: 民意

政治學門介紹暨《民意》導讀

導讀人:胡全威台大政治學博士[email protected]://politicsvocation.blogspot.com/

高中人文資優課程政治學門經典導讀

Page 2: 民意

簡歷 台大政治學博士 台大兼任講師 立法委員助理( 2001.3-11, 2005.3-2006.6 )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國家安全組

助理研究員( 2001.12-2005.2 ) 裝甲兵學校政治教官( 1999-2001 ) 公務人員普考(一般行政)筆試及格 建中( 1992 畢)

Page 3: 民意

政治學領域簡介

Page 4: 民意

政治學門

政治理論(政治)

公共行政(公行)

國際關係(外交)

政治科學 政治哲學 行政學 公共管理 國際法 國際政治

Page 5: 民意

「政治學」相關學系在研究什麼?

政治學系(政治理論組):政黨、選舉、憲法、政府、政治思想、比較政治、政治文化、中國大陸研究

公行系(公共行政組):公共行政、公共管理、行政法、行政學

外交系(國際關係組):國際關係、國際組織、國際法、戰略、兩岸關係

其它:行政管理系、全球政經系、政治經濟系、政治法律系、政府管理、國際戰略所……

Page 6: 民意

政治學的核心議題 權力 秩序 國家 國際關係、組織 政府 政治制度 政治行為 政策

Page 7: 民意

政治學系畢業生作些什麼? 政治人物 公務人員 立法院助理 新聞記者 管理者、領導者 學者 智庫研究人員 其他

Page 8: 民意

經典導讀:《民意》

Page 9: 民意

Walter Lippman ( 1889-1974 )

哈佛大學畢業,主修哲學 專欄作家 數屆美國總統的顧問 兩次普立茲獎得主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Walter_Lippmann.jpg

Page 10: 民意

近日剪報

Page 11: 民意

〈誇大危機只會惡化反彈〉

「一九三二年四月,經濟大蕭條最嚴重期,美專欄作家李普曼與胡佛總統會面,事後李普曼呼籲領導者注意籠罩全國的「陰暗不祥之兆」和「絕望的軟弱無能」氣氛。他說「在一個士氣低落的國家,每個人都變得孤獨,成了他自己疑慮的犧牲品。他不相信任何事情,只相信每個人和每件事的最壞方面。他看到的只是自己內心矛盾混亂和別人搞的陰謀詭計。這就是大恐慌、大崩潰」。  

Page 12: 民意

「何以致此?李普曼認為主因在「信念消失」。人民所以欠缺信念,主因是領導者不講真話、不深究原因、不鼓勵價值、不將心比心」。

郭正亮, 2010.4.19 , 《中國時報》。

Page 13: 民意

什麼是「民意」( public opinio

n ) ?

Page 14: 民意

一個故事

Page 15: 民意

柏拉圖

洞穴之喻 「人類住在地底的洞穴中…」( Republic,

514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QfRdl3GTw4

Page 16: 民意

Source: http://www.mlahanas.de/Greeks/PlatosCave.htm

Page 17: 民意

剪報:洞穴中的囚犯

我們一般人對「政治爭辯」似乎難以避免;但希望大家在爭吵時能想想自己與對方所持的理由,可能不過是政客、專家們製造出模糊、扭曲的「陰影」,若因此而傷害彼此「真實的感倩」,豈不就以小失大了。

•【 1996-03-23/ 聯合報 /11 版 / 民意論壇】

Page 18: 民意

先想幾個問題

Page 19: 民意

什麼是民意? 民意如何組成? 民意的重要性? 為什麼我們要重視民意?

Page 20: 民意

民意與民主政治的關係? 民意一定是對的? 如何產生更好的民意? 應不應該有「如何產生更好的民意」這樣的想法?

Page 21: 民意

回到書本:《民意》

Page 22: 民意

本書圖構

現實世界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06-08/29/content_5019432.htm http://moodle.yaes.tc.edu.tw/gallery2/main.php/v/amy60/earth/20061214_019.jpg.html

心中的圖像

訊息傳播

反應

2

3-5

Page 23: 民意

問題:民主政治中的民意?

如果民意 無法清楚認識世界?有一定的成見?

民意如何能在民主政治中決定政策決定對錯?

Page 24: 民意

第一部 導論

真實世界與人們認知的差距消息傳播的速度刻意的掩飾

Ex. 大人物的形象塑造宗教界線

地圓說虛擬環境( pseudo environment )

因訊息太複雜、短暫、難以理解

Page 25: 民意

問題 人們的認知,並非根基於現實

不同的群體,認知不同的事實 Ex. ECFA

自由經濟 vs. 經貿統戰 民主政治如何可能?

人們在虛幻的認識下,做出錯誤的反應 Lippmann結論

public opinions must be organized for the press. 政治學提出正確的抉擇,提供給社會大眾

Page 26: 民意

「追溯既往就可以看到,我們在認識自身仍然生活於其中的那個環境時是多麼地迂迴曲折。我們可以看到,它帶給我們的消息時快時慢,但只要我們信以為真,我們似乎就會認為那就是環境本身」 p.15 。

Page 27: 民意

「只要記住幾乎每一個政黨都會深信不疑自己替對手所描繪的畫像—它認為那就是真相,但那並不是真相,而是它想像中的真相,我們就會完全理解戰爭與政治的暴烈」 p.17 。

Page 28: 民意

第二部 外部世界

2. Censorship And Privacy 3. Contact And Opportunity 4. Time And Attention 5. Speed, Words, And Clearness

Page 29: 民意

2.Censorship And Privacy

有些事情是人們刻意的保密隱私審查制度

Ex. 媒體編輯 國家

人們如何得到訊息?真實嗎?被過濾多少?真正的原因?

Page 30: 民意

3. Contact and Opportunity

人們的認知,往往是透過身處的人際關係團體所理解由師長、同學口中瞭解透過老闆、同事透過家人透過社團同好

Page 31: 民意

4. Time and Attention

根據實證研究 人們閱報的時間(接收新聞資訊的時間)

非常少

Page 32: 民意

5. Speed, Words, And Clearness

語言的廣泛、模糊、多義性 人們到底理解到什麼?

Page 33: 民意

小結 「透過源頭上的檢查與保密,透過另一端的物質與社會障礙,透過飄忽的注意力,透過貧乏的語言,透過渙散的精神,透過無意識的情感叢,透過損耗、暴力和千篇一律。這是一些妨礙我們進入環境的限制因素,此外還有事實本身的朦朧與複雜,它們共同損害著感性認識的清晰度和公正性,用誤人視聽的虛構替代切實可行的理念,使我們無法對那些有意誤人視聽的人進行充分的查核」( p.81 )。

Page 34: 民意

第三部 Stereotypes

6. Stereotypes 7. Stereotypes as Defense 8. Blind Spots and Their

Value 9. Codes and Their Enemies 10. The Detection of

Stereotypes

Page 35: 民意

6. Stereotypes

「我們一眼就能認出早已為我們定義的自己的文化,而我們也傾向於按照我們的文化所給定的、我們所熟悉的方式去理解」( p. 85-86 )。

Page 36: 民意
Page 37: 民意

看到了什麼( I)

Source: http://hi.baidu.com/%B5%D4%CE%B0%C6%E6/blog/item/2ff157feeea7cf3a5c6008f6.html

Page 38: 民意

看到了什麼( II )

Source: http://photo.blog.sina.com.cn/blogpic/50e5b33601008r0u/50e5b3364477edb3f9b7c

Page 39: 民意

7. Stereotypes as Defense

「我們在尋求比較公正的見解時,往往會堅持自己的成見,其原因除了節省精力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成見系統也許是我們個人傳統的核心,是對我們社會地位的保護」( p.98 )。

Page 40: 民意

8. Blind Spots and Their Value

成見的優點便於認識世界對世界有簡化的瞭解產生行動力

瞭解成見的盲點避免犯下過錯

Page 41: 民意

9. Codes and Their Enemies

「一項道德準則是適用於許多典型情況的行為規範。受該準則指導的行為則是為了完成該準則所追求的目標」( p.122 )

「處於我們那些準則的核心地位的成見模式,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我們應當關注哪些事實,以及從那個角度去關注」( p.125-126 )。

Page 42: 民意

10. The Detection of Stereotypes

從矛盾中,尋找成見 時間的永久性

真的有恆久的觀點嗎? 空間的普遍性

普世皆準的準則? 名詞的普遍特徵?

誰是「工人階級」?

Page 43: 民意

Part 4 Interests

11. The Enlisting of Interest 12. Self-Interest Reconsidered

Page 44: 民意

11. The Enlisting of Interest

「政治上的意識型態也在遵循著這些規則。那裡始終有著現實主義的根據。一些現實的邪惡圖像,比如德國的威脅或階級的衝突,在爭論中都是清晰可見的。對世界的某個方面的所作的描繪之所以令人信服,是因為它合乎人們熟悉的一些觀念」( p.166 )。

Page 45: 民意

12. Self-interest Reconsidered

人們始終在追求自己的利益但是採用的方式,卻不斷的在改變

所以,自利也不足以說明人的一切行為因為,自利方式在改變

Page 46: 民意

Part 5. The Making of a Common Will

13. The Transfer of Interest 14. Yes or No 15. Leaders and the Rank and File

Page 47: 民意

13. The Transfer of Interest

人們的感受差異如此的大,如何產生民主理論中的「普遍意志」?

一個多數決,其實背後代表的意涵,非常複雜

Page 48: 民意

14. Yes or No

Yes or No 簡化了選擇但事實上,法案複雜多了

Page 49: 民意

15. Leaders and the Rank and File

「我想,通過精心安排能夠製造出同意,這一點是無可否認的。……在目前控制局勢的這一代人中間,說服已經變成一種自覺的藝術和世俗政府的一個常規功能」( p.235 )。

Page 50: 民意

Part 6 The Image of Democracy

16. The Self-Centered Man 17. The Self-Contained Community 18. The Role of Force, Patronage, and

Privilege 19. The Old Image in a New Form: Guild

Socialism 20. A New Image

Page 51: 民意

16. The Self-Centered Man

民主政體中的「個人」 無法完全瞭解外在環境(有限的瞭解) 關心自己的事物

人們對自己有興趣的事注意( p.240-1 ) 「一個人對於公共事務僅僅有著非常狹隘的經驗」( p.246 )

Page 52: 民意

17. The Self-Contained Community

群體生活 和諧 vs. 衝突

人們生活的共同體(群體)中 提供了對於外在事務判斷的答案 但事實上,只是這社群的成見

「任何一個共同體在看待外部世界時形成的民意,主要是由若干固定的想像組成的,人們按照從共同體的法律和道德準準則中演繹出來的模式對這些想像進行整理,而賦予它們生命的則是由地方經驗喚起的情感」( p.258 )。

Page 53: 民意

18. The Role of Force, Patronage, and Privilege

美國民主之所以能夠運作 事實上,是讓地方權力

適當的運作善用任命權( patronage )與特權( privilege )

Page 54: 民意

19. The Old Image in a New Form: Guild Socialism

批判基爾特社會主義的觀點採用公社的方式以功能代表來界定可是:「功能」如何判斷?

Page 55: 民意

20. A New Image

「任何時候我們都無法想像會有這樣的前景:所有人都能清清楚楚地看明白整個無形的環境,因而在全部政府事務上自發形成明確的民意」( p.292 )。

Page 56: 民意

「唯一並非幻覺的前景,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各自的空間儘量描繪出無形世界的真實畫面,以及使越來越多的人們成為保持這種畫面的現實性的行家好手。」

Page 57: 民意

「在我們自身可能具有的相當狹窄的注意力範疇之外,社會控制取決於設計出生活標準與查核方法,據此來衡量政府官員和產業領袖的行為。」

Page 58: 民意

「但是我們可以堅持將所有這些行為記錄在案並客觀衡量其結果,從而加強我們的實際控制。或許我應該說,我們會逐漸有望去堅持這樣做,因為這樣的標準與這樣的查核才剛剛開始出現」( p.292 )。

Page 59: 民意

Part 7. Newspaper

21. the buying public 22. the constant reader 23. the nature of news 24. news, truth, and a conclusion

Page 60: 民意

21. The buying public

民主政治相信意見自由真理自然呈現

新聞本應呈現真相 但人們不願花費,購買真相 所以,報業必須仰賴廣告主 除非獲得忠誠的讀者

但,讀者會忠誠嗎?

Page 61: 民意

22. The constant reader

讀者對於自己相關的事物最有興趣 或者喜歡與自己想法相近的評論

Page 62: 民意

23. The nature of News

新聞報導社會上突出的事物 引導讀者閱讀的

正是憑藉讀者既有的成見(偏見) 然後,印證讀者這種偏見

讀者通常比較有興趣 報紙才容易獲得閱讀

Page 63: 民意

24. News, truth, and a conclusion

新聞:突出事件 真相 :揭示隱藏的事實

兩者並非完全一致 救治之道:在新聞機構之外,建立一個以「分析和紀錄系統基礎」的社會團體監督新聞 新聞自律

Page 64: 民意

Part 8 Organized Intelligence

25. the entering wedge 26. intelligence work 27. the appeal to the public 28. the appeal to reason

Page 65: 民意

25. The entering wedge

決策需要專業人員的分析 統計學家、會計師社會科學家

這是一個開端

Page 66: 民意

26. Intelligence Work

中立客觀的情報工作有助於決策者進行判斷

Page 67: 民意

27. The Appeal to the Public

「在所有錯綜複雜的問題上都訴諸大眾的做法,其實在很多情況下都是想藉助並無機會知情的多數人的介入,來逃避那些知情人的批評。孰勝孰負要看誰的聲音更響亮更迷人,誰更有手腕更無恥,誰能在報紙上佔據更大的版面」( p.363 )。

Page 68: 民意

28. The appeal to reason

政治需要理性 但,理性力量很微弱 不過,仍要朝這方面努力

Page 69: 民意

閱讀進度

第一週:簡介 第二週:第一章 第三週:第廿五 -第廿八章

Page 70: 民意

每週作業

星期日中午十二時前 email繳交摘要、心得、提問字數不限刊於網上

摘要寫作可參見: http://politicsvocation.blogspot.com/2009/12/blog

-post_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