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27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工業理工/ TK Design & Company

Transcript of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Page 1: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工業理工/ TK Design & Company

Page 2: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絕大部分的產品,都會用到塑膠。機構設計工程師對塑膠模具的瞭

解有多少,設計能力就是有多少,不能說不懂。

塑膠『射出成形』品,一定是含有該模具的 外形、構造 的特徵 和

射出特性。外形的部分有 分模線、退模角、毛邊、肉厚、變形,

以及 進膠點。構造的部分有 母模、公模、對崁、滑塊、斜頂出、

頂出針,以及 圓角、預留可以修正的尺寸、和 空間。設計塑膠件,

就是要依照這些必要的特徵和特性來做設計,才可能會有跟圖一樣

的東西跑出來,且是可以用的。

Page 3: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事實上,塑膠件的特徵還不止這些,怎麼開模、用什麼鋼材、用什

麼射出機台,能不能射出來,全部都要沒問題,東西才會是真的可

以做出來了。

Page 4: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會用繪圖軟體並不就是會設計。若設計工程師不懂這些必要的特

徵,怎麼開模,畫出來的東西就是、無法開模。

曾有機構設計工程師說,這些必要的特徵,以及 怎麼開模,就交

給模具廠去處理就好了。但這是不可能的,若沒有被模具廠退回

來,就是模具廠在幫你重新設計而已,並不是你在設計。

若是讓模具廠幫你重新設計,他們並不瞭解該設計的原意,會讓 外

觀、構造、尺寸,和配合,全都不一樣了,是不是原來想要的東西、

能不能配合其他的零件和功能、位置沒跑掉嗎、裝的起來嗎?都是

問題。

分模線

Page 5: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要開始畫圖,必先擬定好分模線在哪裡,並清楚的標記在圖面上,

自己才能知道要怎麼設計,模具廠才能知道要怎麼分出公母模面。

讓人看不出是怎麼分模的,是一個不完整的設計圖,也可能是一個

錯誤的設計。

分模線在哪裡,那裡就是銳角,也可能會有毛邊;那裡開始就會有

退模角;那裡就會是該塑膠件的中心線,該塑膠件的各尺寸,就是

從這裡算起。

退模角

退模角是設計塑膠件的最基本技術。在決定好分模線之後,就要有

退模方向,依此方向做出退模角,看要做幾度。必要的退模角,通

Page 6: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常是在 1 度至 3 度,必要時,也可以做小於 1 度。

若設計時沒有畫出退模角,當要開模時,再加入退模角,這樣,整

個 外形、肉厚、空間,和尺寸 就都不一樣了。一個已經知道不是

長成這個樣子的東西,總不能說是完成設計,出圖吧?

不管牆柱有多高,甚至是只有 1mm,都要考量要做幾度的退模角;

還有 讓公母模相嵌出一個洞的地方;滑塊、斜頂出的側向行程 也

一樣,都要設計有退模角才能退模。

Page 7: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退模角,要很習慣性的畫到哪裡,就解決到哪裡,若有任何的一點

遺漏,那裡就會有問題。在細微的部分,要分析公模和母模在這裡

是如何交接的,在交接處,就一定要有上跟下,相反方向交會的退

模角,並且會產生一個毛邊。

所謂的退模角,指的是依退模的方向做成的斜面,如果不是依退模

的方向做成的斜面,就不是退模角,那個斜面對退模是沒有幫助

的,是不對的設計。

若在設計中改變了分模線的位置,則退模角就要重新設計,尺寸也

可能都會跑掉。

毛邊

Page 8: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公模和母模的交接處,模仁和模仁的交接處,就一定會有毛邊發

生,不管是多小。

有不能有毛邊的地方,那邊就不要有模仁的交接處,把它移到別的

地方,只要用心設計,就不會出問題而傷腦筋。

公模和母模的交接處,不但會有毛邊,而且極可能會有上下模仁交

接不準確、歪掉的結果,不能讓它在機構上或外觀上發生問題。

Page 9: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肉厚

肉厚要考量 強度、縮水率,以及 能不能飽模、會不會有縮水痕。

肉厚的地方縮水率大、肉薄的地方不易飽模。所以,通常 靠近進

膠點的地方,分配的肉厚要偏厚,遠離進膠點的地方,分配的肉厚

要偏薄,這樣容易飽模,尺寸安定,比較不會有縮水痕。通常 正

面的肉厚要較厚,側面的肉厚要較薄,這樣也是容易飽模,正面會

比較漂亮。

Page 10: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多參考別人的類似產品,能達成夠薄的厚度,又強壯的構造。經驗

豐富的設計者,能掌握到別人用 2mm 肉厚 做成 1.2~1.4mm 的

肉厚。

肉厚不是死的,若預定的肉厚是 2mm,在尺寸不足的地方,肉厚

做成 1.5mm,1.2mm,有什麼不可以呢?

肋、柱 的肉厚太大,會引起外觀的表面縮水痕。

變形

塑膠射出後,會因為縮水而變形。一個方的盒形,四個邊會向內凹。

Page 11: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一個 L 形會小於 90 度,一個轉彎的夾角會變小,一個圓弧會變小。

一個肉厚和肉薄的交界處,會有高低差。一個長條形,肉一邊厚一

邊薄,會往肉厚的那一邊彎。要預留足夠的變形角度,或做成不會

變形的形狀。

進膠點

進膠點的位置會牽涉到塑料的 流向、接合線、飽模、變形,以及 外

觀和強度,這倒是一定要和模具廠檢討,達成一致的見解。進膠點

有 單點、多點、平面,分模線進、母模進、公模進、自動切斷 等

各種方式,擇其最佳者。

依塑料的流向,在有孔的地方的後面會有接合線,很難消除。一個

Page 12: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大的平面,會容易變形。在遠離進膠點的地方,會容易縮水,也會

容易包風。進膠點不要做在該塑膠件會受力的地方,因進膠點附近

的塑料會在冷卻時再次被推移,形成層次,而容易受力斷裂。

母模

母模面通常就是做成外觀的部分,就一定要考慮到模具的鋼材材

質,才能得到 外觀和壽命,要指明表面處理方式,例如 推光、咬

花、以及 咬什麼花。

母模面亦可能做出 滑塊或斜頂出,只要設計工程師能規劃出怎麼

退模,怎麼合模,就是可以達成,這並非高深學問,只是懂得如何

應用而已。

Page 13: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公模

公模就是做 機構,和退模 的地方。機構常會要有 倒勾,就要做

滑塊、或斜頂出;常會要有 螺絲柱,就要做 打管;常會要有 精

密的配合,就要做 研磨的鑲入模仁,試模後就可以做修正。

對崁

設計成母模崁入公模的構造,或公模崁入母模的構造,就一定要避

免模具在開模合模時,母模和公模在崁入的地方發生對撞,使模具

壞掉。

對崁的地方,要互相設計成斜面,使合模時有間隙,使對崁能先入

後崁,而不會對撞。間隙至少要留 0.3mm 以上。

Page 14: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滑塊或斜頂出

滑塊或斜頂出,有對退模方向而言的側向行程,滑塊或斜頂出的側

向行程要多大,要比所設計的倒勾深度大就對了。行程多大,加上

該 滑塊或斜頂出 做多大,就是要佔多少的動作面積,不能被擋到。

用看塑膠成品來講,滑塊或斜頂出的底部,不能低於公模面,或沒

有側向行程的退模角。有些模具廠不懂得這個側向行程的 滑塊或

Page 15: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斜頂出 的退模動作,而使該 滑塊或斜頂出 在退模時,卡在公模

面,而刮傷公模面,或退不出來。

頂出針

當設計將完成時,就要檢討怎麼退模。若有沒有一個可以支撐塑膠

成品從公模上退出來的面,給頂出針頂出,就不能退模,就要修改

Page 16: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設計。

頂出針可以頂在哪裡、頂的面積夠不夠大、須不須要做成方形頂出

針、頂出力量有沒有在小區域上形成對稱,有沒有在整個成品上形

成對稱,若力量歪一邊就會頂不出來,造成拖傷。

通常,頂出針必是圓形,並且是市面上既有的尺寸,例如直徑是

3mm、3.5mm、4mm、4.5mm、5mm 等。

做頂針的地方,會與公模面有凸起或凹入的高度差,也可能會有毛

邊。公模若要做成外觀面,這些頂出針可有得做修飾。

圓角

Page 17: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在倒勾的內角,會受力的内角,還有外形的直角處,都應該給它一

個圓角,以分散應力,才不會容易斷掉,或受傷、破裂。圓角縱使

只是一點點,也都很有幫助,例如 0.1~0.2mm。

圓角 可再參見:35 圓角的秘密。

預留可以修正的尺寸

Page 18: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其實,在必要做精密配合的地方,塑膠尺寸可以做到幾乎是零公

差,只要在設計的尺寸上,預留可以修正的尺寸,試模後再加尺寸,

可以要求到+/-一條(0.01mm),但絕不能是減尺寸,減尺寸就變成

要補模了。此可參見:02 公差與配合。

這個預留可以修正尺寸的地方,可以要求模具廠鑲入一個小模仁,

用研磨加工,達成可以修到精密的尺寸。

空間

公模面的高度、寬度,和平面度,一定是多少有誤差的,包括加工

的不平整;滑塊、斜頂出,或頂出針的高低,至少要留下一點的空

間。

Page 19: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設計的品質基本

達成功效、實用、強壯、不會壞掉、美觀、誤差小、能隱藏分模線、

模具費用低、射出品質好、配件數量少、好組裝、可維修,是塑膠

件的設計品質基本,也就是能力。若須要滑塊的地方,能做到不必

用滑塊、須要鎖螺絲的地方,能做到不必鎖螺絲、模具簡單好開、

產品成本降低,才是在做設計。

選擇塑膠材質

各種塑料各有其特性,要選擇 適用在這個零件,適用在這個模具

的塑料。以機構設計的角度來看塑料,可分成 透明、外觀、機構 三

種材料,以及 熱變形溫度 和 使用環境 兩條件。

Page 20: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選擇塑料材質 可再參見:07 塑膠的認識。

射出知識

不可能對一個不知道怎麼生產的東西做出設計,一定是懂得射出製

程,包括會發生的問題,才可能設計出一個可以生產、可以使用的

塑膠件。

射出知識 可再參見:34 塑膠射出成形技術。

設計一定要有尺寸

設計中要一直驗算尺寸,尺寸包括 大小、位置、距離、角度、和 動

作。如果被人問尺寸,竟然能答不出來,去量才知道,這是沒有依

據的設計,會沒有公差,會出什麼問題也不知道。

Page 21: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圖 不是只是一個形狀

出圖必要有尺寸,包括各公差值,不能是只出了一個形狀,這樣人

家不知道怎麼做。在圖面上要標示出 分模線、中心線、公差、進

膠點,以及寫明 表面處理方式、加工方法、塑膠材質、注意事項

等,而還須要附有 2D 圖。此外,還應指明模具材質。這些都還是

在做設計。

不適宜塑膠特性的設計

用塑膠來做成彈片的作用,若是長時間受力著,一定會死性。

不是很久以前,有一個最荒唐的例子,是世界級的公司發表的

stupid design,一個記憶卡,外形像 CF 卡,使用時是將該塑膠殼

Page 22: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體的對向兩側邊用卡勾抓住,去壓接設在卡的中間的二三十個電路

彈性接點,結果當然,塑膠殼體就被該些電路彈性接點頂起來,成

為弧形,而後變形,就不再能接觸了。那個事件,可能有造成這個

世界的各相關產業,在幾個月內損失了超過 NT 10 億元的金錢,太

離譜了。

多穴模的模具

多穴模一定要檢討各模穴在模具上的排列方式,以及流道的方式,

不然 飽模、縮水、尺寸,都會不一樣。

一個零件要開多穴模,不是做 2 穴,就是做 4 穴,或 8 穴。不能做

3 穴,或 6 穴,其飽模、縮水、尺寸,會不一樣。

Page 23: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試模檢討時,要將每一穴的尺寸都修到一樣,隨機裝配品質才不會

有兩樣。

塑膠 和 射出成形,還有很多技術內容,包括 各種塑膠的特性、

射出方法、品質管理、不良對策,在 07 塑膠的認識,以及 34 塑

膠射出成形技術,有詳細的解說。

Page 24: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試模檢討書

有很多人做塑膠件,都是在量產後還一再改模,修一版、修二版、

修三版。可能的原因是,沒有做全部尺寸的測量和修正的檢討,只

是可以裝起來,會動作,就當做是做好了,這樣會出事。

試模檢討書要用文件,不要用東西講,每次試模才能對照著檢討。

要量所有的尺寸,要做最精細的修正,例如 這裡加 0.17mm、那

裡加 0.03mm,這是塑膠件才能得到的配合,不可以放棄不要。記

載要包括同意的,但做不對的尺寸,因為有些地方修模會有困難。

Page 25: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Page 26: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要掌握全部的尺寸和配合

設計者要掌握自己設計的 全部尺寸和配合,每一個尺寸都要被測

量過,每一個地方都要被試裝過,而都做判定,可以或不可以。不

能有一個地方是不確定的,不知道的,等著問題來發生。

好的設計,加上好的模具廠,再加上 全面的、精準的 試模檢討書,

可以在 T2 就達成完工了。

塑膠品特徵是設計塑膠件的必要知識技術,不懂的話真不知道是怎

麼做設計的。模具廠和射出廠良莠不齊,程度差須要指導的卻比較

多,一個有能力的、好的機構設計工程師是必要的。

特別是,一個技術成熟的機構設計工程師,設計塑膠件,可以做到

Page 27: 42 機構設計 塑膠件的設計

完稿後就是照圖開模,不用試做手工模型也不會有問題。設計工程

師就是要向極限挑戰,才能做出創新與發明。

設計的能力須要是 工業理工的知識技術,包括 美工的技巧 和 表

達,並不是會用繪圖軟體就是會設計。

設計時,會知道哪裡不對,會查閱必要的 資料、知識、技術,將

不知道的變成知道,才能設計出東西來。會自主讀書才會進步。

TK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