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名导师加盟浦东缤纷社区 -...

1
南泉休闲广场是塘桥街道缤纷社区建设的重点改造项目之一 杨浦首创“社区规划师制度” 将专业设计力量引入社区微更新 翔殷路491弄小区,一片闲置 多年的绿地近日变身为一个色彩斑 斓的“大象亲子乐园”。六个功能区 内,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嬉戏打闹,笑 声不断,久违的热闹让这座建于上 世纪九十年代的老小区在这个冬日 重新焕发生气。这样的改变,出自于 专业设计师之手。借助区域内同济 大学及众多设计单位集聚的优势, 将专业设计力量引入老旧小区改造 和更新,已成为杨浦区的一股风潮。 1月 11日,12名来自同济大 学规划、建筑、景观专业的专家正式 被聘任为杨浦区社区规划师。未来 3年,他们将扎根各自负责的社区, 全过程指导公共空间微更新、 “里子 工程”、睦邻家园等社区更新项目。 12个街镇12名社区规划师,“社区 规划师制度”将成为杨浦社区建设 的常态化机制。 让闲置绿地变身 亲子乐园 翔殷路 491弄住宅小区 建 于 1993年,小区北侧有一片闲置绿 地,乔木众多,日照较少,使用率很 低。去年 3月,杨浦区规土局将该 绿地改造项目推荐为“行走上 海—— 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试点 项目,设计师潘彦芹团队设计的“大 象亲子乐园”方案最终入选,经过近 一年建设终于面世。 “初次到这个社区,我们就发现 小区周边有 3所学校,小区内儿童很 多,却缺乏活动场所。”潘彦芹说,亲子 乐园充分考虑了绿地的场地特征,以 日照分析作为场地布局的依据,根据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将空间划分 为入口区、幼龄儿童游戏区、大龄儿童 游戏区、亲子生态种植园、家长停留休 憩区、垃圾分类科普区六个区域。划分 区域后,场地呈现一个大象的形状。 “做社区项目和以往做开发商 项目不同,要满足居民的多元诉 求。”考虑到幼儿家长的需要,设计 团队对休息场所进行了细致设计, 同时对绿地旁边的垃圾箱房布局进 行了改造,重新设计屋檐形状,改变 气流方向,改善亲子乐园的空气质 量。为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设计团 队亲自参与到施工中。设计师在活 动场上为新建的滑梯绑上彩色爬网 时,不少居民自发地围过来帮忙, “你们把这个活动场设计得这么好, 我们一定好好珍惜。” 一对一全过程指 导更新项目 上海市中心城区内还有很多这 样的老旧小区,其社区广场、街道等 公共空间因年代久远日益衰败,失 去承载社区公共活动的功能。城市 改造不能只着眼于大拆大建,细节 的微更新更能让老小区提升品质。 为落实《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7—2035年)》,杨浦通过调研 走访问计于民,建立了“社区规划师 制度”,让每位社区规划师与一个街 道(镇)结对,为社区更新工作提供 长期跟踪指导和咨询,全过程参与 到更新项目的各个阶段。 多年来,杨浦区内高校的科研 力量与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同济大 学有不少设计团队为社区更新作出 了贡献。同济大学景观设计学教授 刘悦来团队,多年来在上海 9个区 完成了 29个城市微更新项目,其 中大部分在杨浦区。他表示,设计不 仅是完成一个物质空间的布置,更 要如一颗激起千层浪的“石子”,激 发各方力量参与到社区营造中来。 社区规划师受聘后,将定期与 所结对的街道(镇)沟通,对辖区内 亟待改善的老旧小区内部公共空 间、街角街边、慢行系统等进行全面 摸排和分析,选取可实施的更新项 目。社区规划师选取和聘任采取自 愿报名和筛选相结合的方式,聘期 为3年(2018年—2020年)。 设计为社区生活 注入活力 杨浦有 12个街镇,社区规划 师按照自身专业和研究领域分配到 不同的社区当中。同济大 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的王红军主要研究历史 建筑的保护和再生,这次 他被分配到了定海路街 道。“定海路街道有很多 历史建筑和具历史感的 社区环境,城市更新不但 要保护好这些历史建筑,同时要活 化利用。”王红军说,从专业角度来 看,城市规划学科和社区生活有着 紧密联系。“建筑学专业的出发点就 是研究人与空间的关系。让城市规 划师回到社区中,通过专业介入,让 社区生活重新焕发活力。参与社区 更新也会给建筑规划学科带来新的 视角。” 同济大学城市与规划学院教授 徐磊青曾带领学生团队完成过许多 城市更新项目。他说,杨浦在全市创 新出台“社区规划师制度”,让原来 相对分散的城市更新项目往制度化 方向发展,有了制度保障,项目的申 报、设计、决策过程都会更加顺畅。 过去是带学生做项目,未来是 带居民进行微更新。在接受聘任以 后,徐磊青的第一步将会深入其所 负责的平凉路街道,调研社区的人 口构成等情况,找到能够提升居民 品质生活的项目,让居民一起参与 进来。他指出,社区更新最终要形成 一种效益,达到居住环境、就业环 境、经商环境、文化环境的全面提 升。 摘编自解放日报 第06版 !"#$#!%日 星期三 周刊 探索社会治理的创新模式 36名导师加盟浦东缤纷社区 缤纷社区建设作为浦东新区今 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将在 36个街 镇全面推开,并将获得有关专家的 有力支持。1月16日,在 2017年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闭幕仪式上, 浦东缤纷社区建设的 36名社区规 划导师受聘上岗。这 36名导师由 业内资深专家组成,他们当中有大 学教授、建筑师、规划师、景观师和 艺术家,他们将坚持高品质设计引 导的原则,对口指导浦东各个街镇 的社区更新,深耕本地社区贡献智 慧,众创众规提升社区空间品质。 为推进城市规划、更新工作有 序进行,市委、市府发布了《关于深 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进一 步加强本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的实施意见》和《15分钟社区生活 圈规划导则》《上海市街道设计导 则》等一系列文件。浦东新区作为上 海建设全球城市的核心承载区,在 宜居环境和社区品质提升方面应起 到率先引领作用。2017年,浦东在 老旧小区较为集中的内环以内的五 个街道,开展了“浦东新区缤纷社区 (内城)空间更新试点行动计划”,完 成内环内 33平方公里、5个街道的 缤纷社区试点项目,构建“15分钟 社区生活圈”,打造富有特色的街道 生活,增强了老百姓的感受度、满意 度。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 今年浦东新区缤纷社区空间行动计 划将拓展至全区所有的36个街镇。 在2017年的缤纷社区试点工 作中,5个街道都有社区规划导师进 行专业指导,导师人选由规划、建筑、 园林、艺术、独立设计师等多领域资 深专家及各高校在校教师组成。导师 指导工作模式,在2017年的缤纷社 区试点工作中获得了成功,不仅提升 了浦东“缤纷社区”建设的设计高度, 也对街道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2018年全面推进缤纷社区建设,新 区将继续采用社区规划导师模式,经 区规土局多方联系,最终确定了各领 域36名专家担任导师工作。 新区通过社区微更新这一空间 载体,致力于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上有新作为,增强老百姓的感受度、 满意度,激发社区自治、共治活力。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城市规划系主任杨贵庆教授,是此 次受聘的社区规划导师之一。“缤纷 社区建设,不仅能改善居民的生活 环境,同时也是社区治理中的创 新。”杨贵庆表示,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今社会主要 矛盾,城市空间更新的街角、道路旁 发生的精致变化,改善了社区环境, 直观地看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项 目。在这背后,通过居民参与决定周 边环境的改造,提出自己的诉求,则 体现了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杨贵庆说,以前人们更多关注 如何开发建设,很少关注开发完成 后的情况。“缤纷社区建设是对已有 社区品质的提升,居民可以参与其 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可以说 浦东率先做出了社区规划的制度安 排,让社区规划设计作为一种社会 治理的创新模式,探索一条符合超 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 子。” 李继成摘编自浦东时报 你还在为家 附近没有菜场、 上班太忙没时间 买菜发愁吗?现 在可以不用愁 了。市商务委推 出“互联网 +菜 篮子”的社区智 慧微菜场,为解 决居民买菜难问 题提供了新路 径。截至去年底, 全市已设置 1542家社区 智 慧微菜场。2018 年市政府实事项 目也已正式将 “新建 500家社 区智慧微菜场” 纳入。 本市社区智 慧微菜场主要是 以自动售菜机、 网订柜取等模式 为代表,将菜市 场浓缩成自动售 菜点,设置恒温 无人售菜终端进 行全智能自动售菜;通过官网、 手机APP、微信等多种途径为 社区居民提供生鲜订购服务, 采取全程冷链配送,提升社区 精准营销水平,实现互联网技 术与现代农产品流通的有机结 合。 去年以来,申城智慧微菜 场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增长,而 且还走出社区,来到商务楼宇、 大学校园、医院、创业园区等。 就在最近,智慧微菜场还在长 宁区开启“沿街”模式,地处安 顺路的首个生鲜公共自提点, 日均订单量超过百单。这个网 点原是违章建筑,拆违后,街道 引进了智慧微菜场,不仅方便 了小区的“马大嫂”,沿途的“上 班族”也不再为买菜发愁。 解放日报 社区服务 责任编辑郭爽 微博 &''()**'+,-./-.+ 0.*123123## 邮箱 4556$748 9 9 + 0 3 / 线 ! ! $ 4 5 ! 5 : ; <

Transcript of 36名导师加盟浦东缤纷社区 -...

Page 1: 36名导师加盟浦东缤纷社区 - xmwb.xinmin.cnxmwb.xinmin.cn/xmwbzone/resfile/2018-01-24/06/06.pdf · 第06版!"#$年#月!%日星期三 周刊 探索社会治理的创新模式

!

南泉休闲广场是塘桥街道缤纷社区建设的重点改造项目之一

杨浦首创“社区规划师制度”将专业设计力量引入社区微更新

翔殷路 491弄小区,一片闲置

多年的绿地近日变身为一个色彩斑

斓的“大象亲子乐园”。六个功能区

内,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嬉戏打闹,笑

声不断,久违的热闹让这座建于上

世纪九十年代的老小区在这个冬日

重新焕发生气。这样的改变,出自于

专业设计师之手。借助区域内同济

大学及众多设计单位集聚的优势,

将专业设计力量引入老旧小区改造

和更新,已成为杨浦区的一股风潮。

1月 11日,12名来自同济大

学规划、建筑、景观专业的专家正式

被聘任为杨浦区社区规划师。未来

3年,他们将扎根各自负责的社区,

全过程指导公共空间微更新、“里子

工程”、睦邻家园等社区更新项目。

12个街镇12名社区规划师,“社区

规划师制度”将成为杨浦社区建设

的常态化机制。

让闲置绿地变身

亲子乐园翔殷路 491弄住宅小区建于

1993年,小区北侧有一片闲置绿

地,乔木众多,日照较少,使用率很

低。去年 3月,杨浦区规土局将该

绿地改造项目推荐为“行走上

海———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试点

项目,设计师潘彦芹团队设计的“大

象亲子乐园”方案最终入选,经过近

一年建设终于面世。

“初次到这个社区,我们就发现

小区周边有3所学校,小区内儿童很

多,却缺乏活动场所。”潘彦芹说,亲子

乐园充分考虑了绿地的场地特征,以

日照分析作为场地布局的依据,根据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将空间划分

为入口区、幼龄儿童游戏区、大龄儿童

游戏区、亲子生态种植园、家长停留休

憩区、垃圾分类科普区六个区域。划分

区域后,场地呈现一个大象的形状。

“做社区项目和以往做开发商

项目不同,要满足居民的多元诉

求。”考虑到幼儿家长的需要,设计

团队对休息场所进行了细致设计,

同时对绿地旁边的垃圾箱房布局进

行了改造,重新设计屋檐形状,改变

气流方向,改善亲子乐园的空气质

量。为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设计团

队亲自参与到施工中。设计师在活

动场上为新建的滑梯绑上彩色爬网

时,不少居民自发地围过来帮忙,

“你们把这个活动场设计得这么好,

我们一定好好珍惜。”

一对一全过程指

导更新项目上海市中心城区内还有很多这

样的老旧小区,其社区广场、街道等

公共空间因年代久远日益衰败,失

去承载社区公共活动的功能。城市

改造不能只着眼于大拆大建,细节

的微更新更能让老小区提升品质。

为落实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7—2035年)》,杨浦通过调研

走访问计于民,建立了“社区规划师

制度”,让每位社区规划师与一个街

道(镇)结对,为社区更新工作提供

长期跟踪指导和咨询,全过程参与

到更新项目的各个阶段。

多年来,杨浦区内高校的科研

力量与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同济大

学有不少设计团队为社区更新作出

了贡献。同济大学景观设计学教授

刘悦来团队,多年来在上海 9个区

完成了 29个城市微更新项目,其

中大部分在杨浦区。他表示,设计不

仅是完成一个物质空间的布置,更

要如一颗激起千层浪的“石子”,激

发各方力量参与到社区营造中来。

社区规划师受聘后,将定期与

所结对的街道(镇)沟通,对辖区内

亟待改善的老旧小区内部公共空

间、街角街边、慢行系统等进行全面

摸排和分析,选取可实施的更新项

目。社区规划师选取和聘任采取自

愿报名和筛选相结合的方式,聘期

为3年(2018年—2020年)。

设计为社区生活

注入活力杨浦有 12个街镇,社区规划

师按照自身专业和研究领域分配到

不同的社区当中。同济大

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的王红军主要研究历史

建筑的保护和再生,这次

他被分配到了定海路街

道。“定海路街道有很多

历史建筑和具历史感的

社区环境,城市更新不但

要保护好这些历史建筑,同时要活

化利用。”王红军说,从专业角度来

看,城市规划学科和社区生活有着

紧密联系。“建筑学专业的出发点就

是研究人与空间的关系。让城市规

划师回到社区中,通过专业介入,让

社区生活重新焕发活力。参与社区

更新也会给建筑规划学科带来新的

视角。”

同济大学城市与规划学院教授

徐磊青曾带领学生团队完成过许多

城市更新项目。他说,杨浦在全市创

新出台“社区规划师制度”,让原来

相对分散的城市更新项目往制度化

方向发展,有了制度保障,项目的申

报、设计、决策过程都会更加顺畅。

过去是带学生做项目,未来是

带居民进行微更新。在接受聘任以

后,徐磊青的第一步将会深入其所

负责的平凉路街道,调研社区的人

口构成等情况,找到能够提升居民

品质生活的项目,让居民一起参与

进来。他指出,社区更新最终要形成

一种效益,达到居住环境、就业环

境、经商环境、文化环境的全面提

升。 摘编自!解放日报"

第06版 !"#$

年#

月!%

日 星期三 周刊

探索社会治理的创新模式

36名导师加盟浦东缤纷社区缤纷社区建设作为浦东新区今

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将在 36个街

镇全面推开,并将获得有关专家的

有力支持。1月 16日,在 2017年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闭幕仪式上,

浦东缤纷社区建设的 36名社区规

划导师受聘上岗。这 36名导师由

业内资深专家组成,他们当中有大

学教授、建筑师、规划师、景观师和

艺术家,他们将坚持高品质设计引

导的原则,对口指导浦东各个街镇

的社区更新,深耕本地社区贡献智

慧,众创众规提升社区空间品质。

为推进城市规划、更新工作有

序进行,市委、市府发布了《关于深

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进一

步加强本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的实施意见》和《15分钟社区生活

圈规划导则》《上海市街道设计导

则》等一系列文件。浦东新区作为上

海建设全球城市的核心承载区,在

宜居环境和社区品质提升方面应起

到率先引领作用。2017年,浦东在

老旧小区较为集中的内环以内的五

个街道,开展了“浦东新区缤纷社区

(内城)空间更新试点行动计划”,完

成内环内 33平方公里、5个街道的

缤纷社区试点项目,构建“15分钟

社区生活圈”,打造富有特色的街道

生活,增强了老百姓的感受度、满意

度。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

今年浦东新区缤纷社区空间行动计

划将拓展至全区所有的36个街镇。

在 2017年的缤纷社区试点工

作中,5个街道都有社区规划导师进

行专业指导,导师人选由规划、建筑、

园林、艺术、独立设计师等多领域资

深专家及各高校在校教师组成。导师

指导工作模式,在2017年的缤纷社

区试点工作中获得了成功,不仅提升

了浦东“缤纷社区”建设的设计高度,

也对街道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2018年全面推进缤纷社区建设,新

区将继续采用社区规划导师模式,经

区规土局多方联系,最终确定了各领

域36名专家担任导师工作。

新区通过社区微更新这一空间

载体,致力于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上有新作为,增强老百姓的感受度、

满意度,激发社区自治、共治活力。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城市规划系主任杨贵庆教授,是此

次受聘的社区规划导师之一。“缤纷

社区建设,不仅能改善居民的生活

环境,同时也是社区治理中的创

新。”杨贵庆表示,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今社会主要

矛盾,城市空间更新的街角、道路旁

发生的精致变化,改善了社区环境,

直观地看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项

目。在这背后,通过居民参与决定周

边环境的改造,提出自己的诉求,则

体现了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杨贵庆说,以前人们更多关注

如何开发建设,很少关注开发完成

后的情况。“缤纷社区建设是对已有

社区品质的提升,居民可以参与其

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可以说

浦东率先做出了社区规划的制度安

排,让社区规划设计作为一种社会

治理的创新模式,探索一条符合超

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

子。” 李继成#摘编自!浦东时报"$

你还在为家附近没有菜场、上班太忙没时间买菜发愁吗?现在可以不用愁了。市商务委推出“互联网+菜篮子”的社区智慧微菜场,为解决居民买菜难问题提供了新路径。截至去年底,全 市 已 设 置1542家社区智慧微菜场。2018年市政府实事项目也已正式将“新建 500家社区智慧微菜场”纳入。

本市社区智慧微菜场主要是以自动售菜机、网订柜取等模式为代表,将菜市场浓缩成自动售菜点,设置恒温无人售菜终端进

行全智能自动售菜;通过官网、手机APP、微信等多种途径为社区居民提供生鲜订购服务,采取全程冷链配送,提升社区精准营销水平,实现互联网技术与现代农产品流通的有机结合。

去年以来,申城智慧微菜场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增长,而且还走出社区,来到商务楼宇、大学校园、医院、创业园区等。就在最近,智慧微菜场还在长宁区开启“沿街”模式,地处安顺路的首个生鲜公共自提点,日均订单量超过百单。这个网点原是违章建筑,拆违后,街道引进了智慧微菜场,不仅方便了小区的“马大嫂”,沿途的“上班族”也不再为买菜发愁。

解放日报

社区服务责任编辑!郭 爽

微博!

&''()**'+,-./-.+

0.*123123##

邮箱!

4556$74899+03/

热线电话!

!!$45!5:

申城智慧微菜场达一千五百余家

今年新建五百家"已被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