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海外华文媒体看上海: 感受魅力 点赞开放 体验...

1
公元2018年10月28日(星期日) 4 2018海外华文媒体看上海: 感受魅力 点赞开放 体验文化(三) 谈及对上海航 运业发展的看法, 《印尼新报》总编 辑李卓辉认为,“ 上海航运服务业的 效能正在提高,上 海在航运业发展上 速度快、竞争力 强,希望未来在航 运发展水平上能更 进一步。” 在吴淞口国际 邮轮港,海外华媒 代表进一步感受到 了上海国际航运中 心建设的勃勃生 机。上海吴淞口 国际邮轮港位于上海 吴淞口长江岸线的炮 台湾水域,即长江、 黄浦江、蕰藻浜三江 交汇处,目前已是亚 太地区最为繁忙的国 际邮轮母港。海外华 媒高层一行实地探访 了码头岸线与邮轮泊 位,感受上海邮轮产 业发展。 文化上海:体验传统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上海是有着深厚文 化底蕴和积淀的国际 大都市。上海博物馆 馆藏文物近百万件, 其中精品文物12万 件。收藏了来自宝鸡 及河南、湖南等地的 青铜器,有文物界“ 半壁江山”之誉,是 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 艺术博物馆。 海外华文媒体高 层一行参观完上海博 物馆,瑞典《北欧华 人报》记者谢芙辉认 为,“中国灿烂的文 化历史悠久,在上海 博物馆欣赏古代青铜 器能让我们重温以前 的历史故事,更好地 了解中国文化。” 浦东新区川沙则 是一座“有戏”的古 镇,这里 沪剧东乡 调的发源 剧、京剧 等其他剧 种在川沙 亦有深厚 的基础。 坐落于古 镇中市街 的老祖禅 堂,是个 古色古香 的雅集场 所,除了 茗,沪剧 演出是此处的“保留 节目”。海外华文媒 体代表21日在此欣赏 了沪剧《庵堂相会》 的片段“看龙船” 与“搀桥盘夫”。 老祖禅堂创始人宣 浩是土生土长的川沙 人,他的母亲是一名 沪剧演员。“东乡调 的发源地在川沙,我 从小跟随母亲为继承 和发扬沪剧东乡调尽 自己的一份力。”宣 浩告诉记者,沪剧的 创作真实反应了上海 周边地区人民的生活 方式,当日 欣赏的折子 戏在川沙当 地也非常普 及。 川沙还 坐落着一座 老宅“内史 第”。这座 典型的江南 古典宅邸不 仅是黄炎培 故居,也是 宋庆龄等 宋氏家族 成员的出 生地,在 这里出生 和生活过 的还包括 胡适、沈 毓庆、黄 竞武、黄 自等数十 位名人。 了“浦东 文化在川 沙,川沙 文化在‘ 内史第’”的美誉。 “内史地培养了很 多伟大的人才,影响 了中国半个多世纪。 黄炎培1915年左右在 印尼考察时,就提出 华文教育不单要教中 文,也要教当地语言 和文化,这样才能更 好融入当地社会,这 个理念至今都影响深 远。”《印尼新报》 总编辑李卓辉告诉记 者。 海外华媒高层一 行21日还参观了上海 的经典园林豫园,详 细了解了江南古代园 林特色和豫园历史。 在豫园九曲桥畔的百 年老店——南翔馒头 店,华媒高层一行品 尝了“南翔小笼”, 用味蕾感受上海特色 美食文化。 听沪剧、逛豫园、 品小笼,海外华文媒 体的行程既紧凑又充 实,全方位多层次地 了解了上海城市文化 的传承与发展。 李卓辉参观上海航运交通中心后接受记者采访. 海外华媒代表团参访上海航运交易所与副总裁姚伟福、总 经理刘越等合影. 活到老,学到老,谭天星副会长颁发传媒高级结业征书 给本报总编李卓辉先生.(北京)

Transcript of 2018海外华文媒体看上海: 感受魅力 点赞开放 体验...

Page 1: 2018海外华文媒体看上海: 感受魅力 点赞开放 体验 …2018海外华文媒体看上海: 感受魅力 点赞开放 体验文化(三) 谈及对上海航 运业发展的看法,《印尼新报》总编

公元2018年10月28日(星期日) 4

2018海外华文媒体看上海:感受魅力 点赞开放 体验文化(三)

谈及对上海航运业发展的看法,《印尼新报》总编辑李卓辉认为,“上海航运服务业的效能正在提高,上海在航运业发展上速 度 快 、 竞 争 力强,希望未来在航运发展水平上能更进一步。”

在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海外华媒代表进一步感受到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建 设 的 勃 勃 生机 。 上 海 吴 淞 口国际邮轮港位于上海吴淞口长江岸线的炮台湾水域,即长江、黄浦江、蕰藻浜三江交汇处,目前已是亚太地区最为繁忙的国际邮轮母港。海外华媒高层一行实地探访了码头岸线与邮轮泊位,感受上海邮轮产业发展。

文化上海:体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上海是有着深厚文化 底 蕴 和 积 淀 的 国 际大 都 市 。 上 海 博 物 馆馆 藏 文 物 近 百 万 件 ,其 中 精 品 文 物 1 2 万件 。 收 藏 了 来 自 宝 鸡及 河 南 、 湖 南 等 地 的青 铜 器 , 有 文 物 界 “半 壁 江 山 ” 之 誉 , 是一 座 大 型 的 中 国 古 代艺术博物馆。

海 外 华 文 媒 体 高层 一 行 参 观 完 上 海 博物 馆 , 瑞 典 《 北 欧 华人 报 》 记 者 谢 芙 辉 认为 , “ 中 国 灿 烂 的 文化 历 史 悠 久 , 在 上 海博 物 馆 欣 赏 古 代 青 铜器 能 让 我 们 重 温 以 前的 历 史 故 事 , 更 好 地

了解中国文化。”

浦 东 新 区 川 沙 则是 一 座 “ 有 戏 ” 的 古镇 , 这 里不 仅 是沪 剧 东 乡调 的 发 源地 , 越剧 、 京 剧等 其 他 剧种 在 川 沙亦 有 深 厚的 基 础 。坐 落 于 古镇 中 市 街的 老 祖 禅堂 , 是 个古 色 古 香的 雅 集 场所 , 除 了抚 琴 品茗 , 沪 剧演 出 是 此 处 的 “ 保 留节 目 ” 。 海 外 华 文 媒体 代 表 2 1 日 在 此 欣 赏了 沪 剧 《 庵 堂 相 会 》的 片 段 “ 看 龙 船 ”与“搀桥盘夫”。

老祖禅堂创始人宣浩 是 土 生 土 长 的 川 沙人 , 他 的 母 亲 是 一 名沪 剧 演 员 。 “ 东 乡 调的 发 源 地 在 川 沙 , 我从 小 跟 随 母 亲 为 继 承和 发 扬 沪 剧 东 乡 调 尽

自 己 的 一 份 力 。 ” 宣浩 告 诉 记 者 , 沪 剧 的创 作 真 实 反 应 了 上 海周 边 地 区 人 民 的 生 活

方式,当日欣赏的折子戏在川沙当地也非常普及。

川 沙 还坐落着一座老宅“内史第”。这座典型的江南古典宅邸不仅是黄炎培故居,也是

宋 庆 龄 等宋 氏 家 族成 员 的 出生 地 , 在这 里 出 生和 生 活 过的 还 包 括胡 适 、 沈毓 庆 、 黄竞 武 、 黄自 等 数 十位 名 人 。因 而 有了 “ 浦 东文 化 在 川沙 , 川 沙文 化 在 ‘

内史第’”的美誉。

“内史地培养了很

多 伟 大 的 人 才 , 影 响了 中 国 半 个 多 世 纪 。黄 炎 培 1 9 1 5 年 左 右 在印 尼 考 察 时 , 就 提 出华 文 教 育 不 单 要 教 中文 , 也 要 教 当 地 语 言和 文 化 , 这 样 才 能 更好 融 入 当 地 社 会 , 这个 理 念 至 今 都 影 响 深远 。 ” 《 印 尼 新 报 》总 编 辑 李 卓 辉 告 诉 记者。

海 外 华 媒 高 层 一行 2 1 日 还 参 观 了 上 海的 经 典 园 林 豫 园 , 详细 了 解 了 江 南 古 代 园林 特 色 和 豫 园 历 史 。在 豫 园 九 曲 桥 畔 的 百年 老 店 — — 南 翔 馒 头店 , 华 媒 高 层 一 行 品尝 了 “ 南 翔 小 笼 ” ,用 味 蕾 感 受 上 海 特 色美食文化。

听沪剧、逛豫园、品 小 笼 , 海 外 华 文 媒体 的 行 程 既 紧 凑 又 充实 , 全 方 位 多 层 次 地了 解 了 上 海 城 市 文 化的传承与发展。

李卓辉参观上海航运交通中心后接受记者采访.

海外华媒代表团参访上海航运交易所与副总裁姚伟福、总经理刘越等合影.

活到老,学到老,谭天星副会长颁发传媒高级结业征书给本报总编李卓辉先生.(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