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8.29 编辑部主办 电话: MINBEIDAILY 责任编辑:卓茹茵...

1
版权声明:闽北日报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MINBEIDAILY 2017.8.29 星期二 02 责任校对:叶子莲 电话: 8820707 责任编辑:卓茹茵 编辑部主办 YAOWEN 勇立潮头,建设“数字福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 ? 信息化篇 (上接第1版) 那时,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全球兴起,国内 很多省市也在搞信息化。但传统的信息化建 设,只考虑要建多少兆网络、安装多少部电 话,这些只是基础设施建设。我提出,信息化 的关键应是以内容为灵魂,实现信息的挖掘 和共享,网络只是通道。这就好比高速公路 修好了,路上要有车有货,还要有交通规则。 这样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通过实施示范工程 来带动。 之后,我带着助手,到省直部门、各地市, 对已有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化发展现状展开全 面调研,看了 200多个数据库。2000年 9月, 我起草完成了《“数字福建”项目建议书》《“数 字福建”总体框架方案》,提交给省政府和省 计委。 2000 10 12 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 近平在项目建议书上做出长篇批示。他指 出:建设“数字福建”意义重大,省政府应全力 支持。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必须抢占科技制 高点。建设“数字福建”,就是当今世界最重 要的科技制高点之一。建设“数字福建”不是 可望不可及的事情,我省在这方面有较好的 人才和经济基础,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要选准抓住这个科技制高点,集中力量,奋力 攻克。 习近平同时提出,省政府可成立“数字福 建”建设领导小组,由他担任组长。 着眼长远,他还提出,要抓紧做好人才准 备,在注意充分依靠省内专家的同时,善借外 力,聘请和引进省外和国外的知名专家来闽, 共谋建设“数字福建”的大事。 让人没有想到的,还有“数字福建”后来 的奔跑速度。 就在习近平做出批示仅仅半个月后,在 2000 10 27 日闭幕的中共福建省委六届 十二次全会上,“数字福建”被写入省委提出 的“十五”计划纲要建议。全会《决议》提出: “加快开发利用全省信息技术和资源,建设以 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为目标,以信息 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共享为主要内容 的‘数字福建’。” 这是“数字福建”首次公开亮相,受到广 泛关注。 第二天,“数字福建”建设方案专家论证 会就在福州召开。习近平会见专家并与他们 座谈。他说,建设“数字福建”,是福建实施以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的一个实际行动 和重大举措。 两个月后,习近平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 会议,研究“数字福建”建设工作方案。正是 这次会议,明晰了“数字福建”的概念、内涵, 以及远期和近期建设目标。 可以说,也正是这次会议,正式吹响了福 建全力攻占信息化战略制高点的号角。 会议明确,“数字福建”即信息化的福 建,是以福建省为对象的数字化、网络 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及应用 系统,它将全省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的信息通过 数字化和计算机处理,最大程度地集成和利用各类 信息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期间,重点抓好基础 设施、重点应用、信息空间技术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十 几项工程。 习近平在会上阐述了建设“数字福建”的重大意义。 他说,这是福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一大举措。 建设“数字福建”,攻占信息化的战略制高点,可以统揽我 省信息化全局,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 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为统筹全省信息化建设工作,省政府决定成立“数字 福建”建设领导小组,习近平亲自担任组长, 3 位副省长担 任副组长,成员包括 18 个省直厅局主要负责人。领导小 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省计委,办公室主任由副省长兼 任。如此高规格,可见省委、省政府对“数字福建”建设高 度重视。 这次专题会议还议定,成立“数字福建”专家委员会, 主任由王钦敏担任;成立顾问委员会,由中科院院士童庆 禧等 30 多位专家学者组成。 2001 2 月召开的福建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数字福建”被写入习近平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会 议批准通过的福建省“十五”计划纲要中, “数字福建”被列 为重点建设项目。 本世纪初,电脑、手机正在普及,智能手机还未出现, 笔记本电脑尚属奢侈品,对信息化浪潮,人们只有初步体 验,切身感受还不深。在此背景下,福建率先提出推进“数 字福建”建设,可谓洞见未来,超前引领。 3.一次严肃的“信息化扫盲” 正因为超前,当时在现实中确实有人连“数字福建”是 什么都搞不清楚,为了建设好信息化的福建,习近平不仅 亲自解释“数字福建”,并且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要求领导干 部学习信息化知识,善于运用信息化提升工作效率。 在省政府 2001 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十分严 肃地指出: “我们提出‘数字福建’工程,指的是建设信息化 的福建,有的同志竟以为又要搞‘数字出干部’了。”他批评 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科盲”现象,并告诫在座的各地各部 门领导干部,应多思、多学、多干。 2001 3 23 日,在“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 会议上,习近平特别要求,公务员队伍要加强“信息化扫 盲”工作,把信息化普训与公务员队伍达标考核相结合,提 高公务员信息化知识水平。就在前一天晚上,省政府学习 中心组还召开扩大学习会,邀请王钦敏作“信息化与数字 福建”报告,带头学习信息化知识。 2002 1 16 日,在全省政务信息网开通仪式上,习 近平再次强调,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加紧学习网 络化知识,要着眼于应用,积极组织各自的信息上网,传达 最新信息,提高信息的质量,开展信息服务和互动沟通,提 升政府工作效率。 顶层设计,科学有序推进建设 “在实现‘数字福建’的建设目标中,要总体 规划,统筹安排,密切协作,形成合力,集中有限 力量,整合配置资源,突出重点,分期实施,努力 形成自己的特色,促进我省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 发展。” —2000年 12月 23日,习近平在福建省政府专题 会议上的讲话 1.影响深远的“131”计划 “数字福建”蓝图已绘,如何化为现实?注重顶层设计 与系统工程相结合的理念,是 17 年“数字福建”建设一直 遵循的模式,为我国区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先导和示范。 2000 12 23 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福建省政府“数 字福建”建设专题会议时,要求在实现“数字福建”的建设 目标中,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密切协作,形成合力。 这一理念,成为此后推进“数字福建”建设的指引。 2001 3 23 日,“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会 议召开。会上,习近平指出,实现“数字福建”的建设目标, 要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以信息资源的网络化为主体,在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突出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 和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要有 “路”、有“车”、有“货”, “路” “车” “货”要一体化。 正是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对“数字福建”建设影响深 远的“131 ”计划,即:一个规划(“数字福建”“十五”建设规 划)、三个工程(福建省公用信息平台、福建政务信息网络 工程、福建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和一项政策(福建省信 息共享政策)。 习近平在会上要求,将 3 个启动工程同时作为示范工 程抓实抓紧,确保年内“数字福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纳入当年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进行管理,充分论证建设方 案,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到位、责任到人。 在建设步骤上,坚持“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突出重 点”。前 3 年,建立若干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 示范工程;后 2 年,示范成果在各行业、各区域、各领域推 广应用。 3 个启动工程也是“数字福建”的骨干工程。福建省 公用信息平台是面向社会服务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服务 公众;福建政务信息网络工程是推进政务信息化的基础设 施;福建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是“数字福建”建设的技术 支撑和人才培养基地、政产学研用结合开放实验室。 这次会议还提出,抓紧制定资源共享政策, “信息资源 共享政策是‘数字福建’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对全省信息资 源进行普查,提出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方案”,并在 全国已有的基础上,根据省情,制定出相关标准。 这点颇让王钦敏自豪。“如果各个政府部门信息化都 做好了,但却没有统筹协调,标准不一样,没法兼容,没法 共建共享,那么,还是信息孤岛状态,实现不了信息资源的 挖掘、利用。很欣慰,‘数字福建’建设一开始就抓住了这 个关键点。”他说。 2001 年以后,《福建省政务信息网管理暂行办法》《数 字福建元数据标准》等先后出台,促进了政务信息资源的 标准化和共建共享。2010 11 月,提升完善的《福建省政 务信息共享管理办法》出台,并明确规定“共享为原则、不 共享为例外”。 这次会议还议定了一项沿用至今的硬约束—政府 部门信息化建设项目,必须先报省数字办统筹、审核,再提 请“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审定。2001 4 17 日召开 的省政府专题会议,还进一步明确:“数字福建”建设领导 小组办公室研究确定上报的重大建设项目,必须经过专家 委员会认真审议,形成的项目上报材料或项目建设安排意 见,应由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教授审签。 “到现在还是这样,政府建设项目都必须过专家委员 会这一关,需要我审签之后才能实施。”仍担任“数字福建” 专家委员会主任的王钦敏,笑称自己是“经费杀手”,因为 他的“一支笔”,不少项目的建设经费被大幅缩减。 这次会议之后,“数字福建”顶层设计步步为营,有序 推进,逐步完善。 2001 11 月,《数字福建“十五”建设规划》出台,顶层 设计的理念进一步明晰—建立在“数字福建”建设领导 小组统筹下、综合部门协调、职能部门依职分工推进、充分 发挥专家作用的组织协调架构和规划、项目、资金、评价等 一体化管理推进机制;贴近社会、贴近民生、贴近企业的应 用要求;从基础入手、突破重点的发展框架和带动产业、带 动社会的实现路径,并组织实施一系列重点工程。 在起步之年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 2002 年,“数字 福建”进一步巩固和完善“131 ”计划,同时实施“339 ”建设 计划。 339 ”计划包括三个基础工程、三类示范项目、九个信 息应用系统。三个基础工程是:省级政府公众信息服务平 台、省网络安全监控中心、分布式基础数据库;三个示范项 目是:电子商务示范工程、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示范工 程、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示范工程;九个信息应用系统涉及 环境生态监测、国土资源、海洋生态、公安信息、储备粮油 信息、国民经济动员、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文化信息和计 划生育等方面。 由此, “数字福建”建设由政务向更多领域拓展,扩大应 用范围,让“数字”在工作、生活等多方面活起来、用起来。 一步先,步步先。如今回望,“数字福建”建设元年的 策略、举措,可谓高屋建瓴、短长兼顾、实在实效。 【王钦敏讲述】 我记得当时习省长问我:“你要做什么?”我反问他: “你需要我做什么?”习省长说:“我要一点击鼠标,就能看 到全省的数据。” 正因为有这样的全局观,所以,习近平同志从一开始 就非常注重顶层设计,包括推动成立“数字福 建”建设领导小组,并亲自担任组长。具体办 事机构—省数字办也依托在具有统筹协调 职能的省计委。这样,统筹协调能力大大加 强,避免了很多纷扰,工作效率高。 工业化国家信息化的实践证明,没有政 府的导向性投入和宏观协调,很难牵动信息 化进程沿健康的道路发展。信息化的关键问 题在于统筹协调,因此我在建议书中建议由 省里的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但没想 到习省长如此重视,更没想到他会亲自担任 领导小组组长。这在正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 省份中,是绝无仅有的。 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信息 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协同应用。“数字福建”首 抓顶层设计,重点谋划信息源、信息网、政策 法规、人才培养、基础设施、信息化应用工程 等关键要素的部署及其协调发展,并将此融 入到系统工程建设中,为实现目标奠定了良 好基础。 2.亲力亲为,倾情推动 主持审议通过“131 ”计划之后,习近平又 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到有关单位调研,部署、 协调“数字福建”建设相关事项,亲力亲为,悉 心指导,倾情推动2001 6 28 日,参加福建省金税工程 开通仪式,察看税收信息化建设情况; 2001 10 18 日,率省直有关部门负 责人到邮电系统调研,要求电信部门抓住建 设“数字福建”这一契机,在推进国民经济和 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大显身手; 2001 11 23 日,主持召开“数字福 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向在闽的“数字 福建”专家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 17 位专家、 顾问颁发聘书;就 2002 年的“数字福建”建 设,要求加大政务信息化建设力度,通过政务 信息网络和信息共享系统建设,推动政府各 部门提高办事效率、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加 快政府办公业务规范化、网络化、无纸化、信 息资源化、决策民主化的进程,促进廉政建 设; 2002 1 16 日,参加“数字福建”骨干 工程建成暨全省政务信息网开通仪式,并对 政务信息化工作做出部署,要求省直各部门 单位务必在 5 月以前建成本部门的局域网, 确保上半年全省政务信息网联通所有的省直 单位,各设区市、县(区)也要在年内建好本地 的联通所有市、县(区)直单位的横向网,并实 现与全省政务信息网的联通。当天,他还察 看了福州市鼓楼区湖前小区信息化社区、省 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省网络交互中心、省 政务信息网络主机房等; 2002 5 17 日,在《福建日报》发表 《缩小数字鸿沟,服务经济建设》的署名文章, 文章指出,在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信 息化建设要继续围绕“数字福建”抓好三个重 点:抓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应用为重点 推进信息化;抓好信息产品的科研生产,集中 力量抓住关系国家安全和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核 心技术,加大研究开发力度,推进产业发展; 2002 6 7 日,主持召开“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 全体会议,确定抓好实现省直横向网全线开通等要事,加 快“339 ”项目建设步伐; …… 习近平亲力亲为的指导和推动,是强劲的动力,是巨 大的激励, “数字福建”各个项目建设在科学的轨道上迅速 推进。 福建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在习近平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 2001 5 月,依托福 州大学组建的福建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了。 对习近平和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中心现任副主任柯 瑞英至今回忆起来仍感慨不已。 【柯瑞英讲述】 省里给资金、给政策,全力推进。省级财政当年就投入 1.4亿元专项支持“131”计划重点中的3个骨干项目,其中, 支持我们中心3500万元。这在当时,可是很大一笔钱。这 个专业是跨学科的,当时我们只有硕士生,省里给了宽松的 人才引进政策,中心从中科院、北大、武汉大学等请了十多 个院士专家,为福建带出了一批早期元老级信息化人才。 2002年1月16日,中心基本建成,习近平还专程前来 察看,详细了解建设情况,指导中心业务工作。 按照习近平的要求,中心致力于信息资源的创新利 用,打造有效连接信息资源拥有者和信息用户的“信息经 纪人”。中心参与制定国际化标准5项、国内行业标准10 项,完成“数字福建”工程项目54项。如今,中心已成为福 建省“数字福建”大数据技术服务中心。 作为政务信息资源服务中心,福建空间信息工程研究 中心还负责福建省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运行,做了大 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创新设计了低成本、集约化、可持 续的省域数字化建设体系框架,为从根本上解决信息烟 囱、信息孤岛、数据碎片、数据死海等问题,提供了先导和 示范;成果“数字省政务信息与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关 键技术及应用”,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福建省数字办专职副主任陈荣辉向记者介绍了另一 个典型项目—福建省政务信息网的建设。 【陈荣辉讲述】 统建共享是“数字福建”建设的最大亮点之一。习近 平总书记当年指示我们“要统筹,不要多头”。按照这一指 示精神, “数字福建”的技术支撑单位省经济信息中心建立 了金字塔型的业务架构,形成“一门户(省政府门户网站)、 两整合(省直部门数据中心及信息中心整合)、三张网(福 建省政务信息网、福建省电子政务外网、数字福建无线政 务专网)、多平台(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省网上行政执法 平台、省电子证照共享平台等)”的电子政务支撑与应用服 务体系,拥有稳定、高效、安全、可靠的服务能力,服务范围 覆盖全省,可以说在国内首屈一指,综合效益可观。 (下转第3版) 200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到中国电信福建分公司调研信息化建设。(资料图片)

Transcript of 2017.8.29 编辑部主办 电话: MINBEIDAILY 责任编辑:卓茹茵...

Page 1: 2017.8.29 编辑部主办 电话: MINBEIDAILY 责任编辑:卓茹茵 …mbrb.greatwuyi.com/page/1/2017-08/29/2/201708292_pdf.pdf全国已有的基础上,根据省情,制定出相关标准。

版权声明:闽北日报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MINBEIDAILY2017.8.29 星期二

02 责任校对:叶子莲

电话:8820707

责任编辑:卓茹茵

编辑部主办【 】YAOWEN

要 闻

勇立潮头,建设“数字福建”——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信息化篇

(上接第1版)那时,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全球兴起,国内

很多省市也在搞信息化。但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只考虑要建多少兆网络、安装多少部电话,这些只是基础设施建设。我提出,信息化的关键应是以内容为灵魂,实现信息的挖掘和共享,网络只是通道。这就好比高速公路修好了,路上要有车有货,还要有交通规则。这样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通过实施示范工程来带动。

之后,我带着助手,到省直部门、各地市,对已有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化发展现状展开全面调研,看了200多个数据库。2000年9月,我起草完成了《“数字福建”项目建议书》《“数字福建”总体框架方案》,提交给省政府和省计委。

2000年10月12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在项目建议书上做出长篇批示。他指出:建设“数字福建”意义重大,省政府应全力支持。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必须抢占科技制高点。建设“数字福建”,就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科技制高点之一。建设“数字福建”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我省在这方面有较好的人才和经济基础,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要选准抓住这个科技制高点,集中力量,奋力攻克。

习近平同时提出,省政府可成立“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由他担任组长。

着眼长远,他还提出,要抓紧做好人才准备,在注意充分依靠省内专家的同时,善借外力,聘请和引进省外和国外的知名专家来闽,共谋建设“数字福建”的大事。

让人没有想到的,还有“数字福建”后来的奔跑速度。

就在习近平做出批示仅仅半个月后,在2000年10月27日闭幕的中共福建省委六届十二次全会上,“数字福建”被写入省委提出的“十五”计划纲要建议。全会《决议》提出:“加快开发利用全省信息技术和资源,建设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为目标,以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数字福建’。”

这是“数字福建”首次公开亮相,受到广泛关注。

第二天,“数字福建”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就在福州召开。习近平会见专家并与他们座谈。他说,建设“数字福建”,是福建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的一个实际行动和重大举措。

两个月后,习近平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数字福建”建设工作方案。正是这次会议,明晰了“数字福建”的概念、内涵,以及远期和近期建设目标。

可以说,也正是这次会议,正式吹响了福建全力攻占信息化战略制高点的号角。

会议明确,“数字福建”即信息化的福建,是以福建省为对象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及应用系统,它将全省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的信息通过数字化和计算机处理,最大程度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期间,重点抓好基础设施、重点应用、信息空间技术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十几项工程。

习近平在会上阐述了建设“数字福建”的重大意义。他说,这是福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一大举措。建设“数字福建”,攻占信息化的战略制高点,可以统揽我省信息化全局,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为统筹全省信息化建设工作,省政府决定成立“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习近平亲自担任组长,3位副省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18个省直厅局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省计委,办公室主任由副省长兼任。如此高规格,可见省委、省政府对“数字福建”建设高度重视。

这次专题会议还议定,成立“数字福建”专家委员会,主任由王钦敏担任;成立顾问委员会,由中科院院士童庆禧等3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

在2001年2月召开的福建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数字福建”被写入习近平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会议批准通过的福建省“十五”计划纲要中,“数字福建”被列为重点建设项目。

本世纪初,电脑、手机正在普及,智能手机还未出现,笔记本电脑尚属奢侈品,对信息化浪潮,人们只有初步体验,切身感受还不深。在此背景下,福建率先提出推进“数字福建”建设,可谓洞见未来,超前引领。

3.一次严肃的“信息化扫盲”

正因为超前,当时在现实中确实有人连“数字福建”是什么都搞不清楚,为了建设好信息化的福建,习近平不仅亲自解释“数字福建”,并且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要求领导干部学习信息化知识,善于运用信息化提升工作效率。

在省政府2001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十分严肃地指出:“我们提出‘数字福建’工程,指的是建设信息化的福建,有的同志竟以为又要搞‘数字出干部’了。”他批评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科盲”现象,并告诫在座的各地各部门领导干部,应多思、多学、多干。

2001年3月23日,在“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上,习近平特别要求,公务员队伍要加强“信息化扫盲”工作,把信息化普训与公务员队伍达标考核相结合,提高公务员信息化知识水平。就在前一天晚上,省政府学习中心组还召开扩大学习会,邀请王钦敏作“信息化与数字福建”报告,带头学习信息化知识。

2002年1月16日,在全省政务信息网开通仪式上,习近平再次强调,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加紧学习网络化知识,要着眼于应用,积极组织各自的信息上网,传达最新信息,提高信息的质量,开展信息服务和互动沟通,提升政府工作效率。

顶层设计,科学有序推进建设

“在实现‘数字福建’的建设目标中,要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密切协作,形成合力,集中有限力量,整合配置资源,突出重点,分期实施,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促进我省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2000年12月23日,习近平在福建省政府专题

会议上的讲话

1.影响深远的“131”计划

“数字福建”蓝图已绘,如何化为现实?注重顶层设计与系统工程相结合的理念,是17年“数字福建”建设一直遵循的模式,为我国区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先导和示范。

2000年12月23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福建省政府“数字福建”建设专题会议时,要求在实现“数字福建”的建设目标中,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密切协作,形成合力。

这一理念,成为此后推进“数字福建”建设的指引。2001年3月23日,“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会

议召开。会上,习近平指出,实现“数字福建”的建设目标,要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以信息资源的网络化为主体,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突出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和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要有“路”、有“车”、有“货”,“路”“车”“货”要一体化。

正是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对“数字福建”建设影响深远的“131”计划,即:一个规划(“数字福建”“十五”建设规划)、三个工程(福建省公用信息平台、福建政务信息网络工程、福建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和一项政策(福建省信息共享政策)。

习近平在会上要求,将3个启动工程同时作为示范工程抓实抓紧,确保年内“数字福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纳入当年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进行管理,充分论证建设方案,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到位、责任到人。

在建设步骤上,坚持“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突出重点”。前3年,建立若干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示范工程;后2年,示范成果在各行业、各区域、各领域推广应用。

3个启动工程也是“数字福建”的骨干工程。福建省公用信息平台是面向社会服务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服务公众;福建政务信息网络工程是推进政务信息化的基础设施;福建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是“数字福建”建设的技术支撑和人才培养基地、政产学研用结合开放实验室。

这次会议还提出,抓紧制定资源共享政策,“信息资源共享政策是‘数字福建’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对全省信息资源进行普查,提出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方案”,并在全国已有的基础上,根据省情,制定出相关标准。

这点颇让王钦敏自豪。“如果各个政府部门信息化都

做好了,但却没有统筹协调,标准不一样,没法兼容,没法共建共享,那么,还是信息孤岛状态,实现不了信息资源的挖掘、利用。很欣慰,‘数字福建’建设一开始就抓住了这个关键点。”他说。

2001年以后,《福建省政务信息网管理暂行办法》《数字福建元数据标准》等先后出台,促进了政务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和共建共享。2010年11月,提升完善的《福建省政务信息共享管理办法》出台,并明确规定“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

这次会议还议定了一项沿用至今的硬约束——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项目,必须先报省数字办统筹、审核,再提请“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审定。2001年4月17日召开的省政府专题会议,还进一步明确:“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确定上报的重大建设项目,必须经过专家委员会认真审议,形成的项目上报材料或项目建设安排意见,应由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教授审签。“到现在还是这样,政府建设项目都必须过专家委员

会这一关,需要我审签之后才能实施。”仍担任“数字福建”专家委员会主任的王钦敏,笑称自己是“经费杀手”,因为他的“一支笔”,不少项目的建设经费被大幅缩减。

这次会议之后,“数字福建”顶层设计步步为营,有序推进,逐步完善。

2001年11月,《数字福建“十五”建设规划》出台,顶层设计的理念进一步明晰——建立在“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下、综合部门协调、职能部门依职分工推进、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的组织协调架构和规划、项目、资金、评价等一体化管理推进机制;贴近社会、贴近民生、贴近企业的应用要求;从基础入手、突破重点的发展框架和带动产业、带动社会的实现路径,并组织实施一系列重点工程。

在起步之年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2002年,“数字福建”进一步巩固和完善“131”计划,同时实施“339”建设计划。“339”计划包括三个基础工程、三类示范项目、九个信

息应用系统。三个基础工程是:省级政府公众信息服务平台、省网络安全监控中心、分布式基础数据库;三个示范项目是:电子商务示范工程、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示范工程、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示范工程;九个信息应用系统涉及环境生态监测、国土资源、海洋生态、公安信息、储备粮油信息、国民经济动员、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文化信息和计划生育等方面。

由此,“数字福建”建设由政务向更多领域拓展,扩大应用范围,让“数字”在工作、生活等多方面活起来、用起来。

一步先,步步先。如今回望,“数字福建”建设元年的策略、举措,可谓高屋建瓴、短长兼顾、实在实效。【王钦敏讲述】我记得当时习省长问我:“你要做什么?”我反问他:

“你需要我做什么?”习省长说:“我要一点击鼠标,就能看到全省的数据。”

正因为有这样的全局观,所以,习近平同志从一开始

就非常注重顶层设计,包括推动成立“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并亲自担任组长。具体办事机构——省数字办也依托在具有统筹协调职能的省计委。这样,统筹协调能力大大加强,避免了很多纷扰,工作效率高。

工业化国家信息化的实践证明,没有政府的导向性投入和宏观协调,很难牵动信息化进程沿健康的道路发展。信息化的关键问题在于统筹协调,因此我在建议书中建议由省里的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但没想到习省长如此重视,更没想到他会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这在正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省份中,是绝无仅有的。

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协同应用。“数字福建”首抓顶层设计,重点谋划信息源、信息网、政策法规、人才培养、基础设施、信息化应用工程等关键要素的部署及其协调发展,并将此融入到系统工程建设中,为实现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2.亲力亲为,倾情推动

主持审议通过“131”计划之后,习近平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到有关单位调研,部署、协调“数字福建”建设相关事项,亲力亲为,悉心指导,倾情推动——

2001年6月28日,参加福建省金税工程开通仪式,察看税收信息化建设情况;

2001年10月18日,率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邮电系统调研,要求电信部门抓住建设“数字福建”这一契机,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大显身手;

2001年11月23日,主持召开“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向在闽的“数字福建”专家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17位专家、顾问颁发聘书;就2002年的“数字福建”建设,要求加大政务信息化建设力度,通过政务信息网络和信息共享系统建设,推动政府各部门提高办事效率、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加快政府办公业务规范化、网络化、无纸化、信息资源化、决策民主化的进程,促进廉政建设;

2002年1月16日,参加“数字福建”骨干工程建成暨全省政务信息网开通仪式,并对政务信息化工作做出部署,要求省直各部门单位务必在5月以前建成本部门的局域网,确保上半年全省政务信息网联通所有的省直单位,各设区市、县(区)也要在年内建好本地的联通所有市、县(区)直单位的横向网,并实现与全省政务信息网的联通。当天,他还察看了福州市鼓楼区湖前小区信息化社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省网络交互中心、省政务信息网络主机房等;

2002年5月17日,在《福建日报》发表《缩小数字鸿沟,服务经济建设》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在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信息化建设要继续围绕“数字福建”抓好三个重点:抓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应用为重点推进信息化;抓好信息产品的科研生产,集中

力量抓住关系国家安全和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核心技术,加大研究开发力度,推进产业发展;

2002年6月7日,主持召开“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确定抓好实现省直横向网全线开通等要事,加快“339”项目建设步伐;

……习近平亲力亲为的指导和推动,是强劲的动力,是巨

大的激励,“数字福建”各个项目建设在科学的轨道上迅速推进。

福建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就是其中之一。在习近平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2001年5月,依托福

州大学组建的福建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了。对习近平和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中心现任副主任柯

瑞英至今回忆起来仍感慨不已。【柯瑞英讲述】省里给资金、给政策,全力推进。省级财政当年就投入

1.4亿元专项支持“131”计划重点中的3个骨干项目,其中,支持我们中心3500万元。这在当时,可是很大一笔钱。这个专业是跨学科的,当时我们只有硕士生,省里给了宽松的人才引进政策,中心从中科院、北大、武汉大学等请了十多个院士专家,为福建带出了一批早期元老级信息化人才。

2002年1月16日,中心基本建成,习近平还专程前来察看,详细了解建设情况,指导中心业务工作。

按照习近平的要求,中心致力于信息资源的创新利用,打造有效连接信息资源拥有者和信息用户的“信息经纪人”。中心参与制定国际化标准5项、国内行业标准10项,完成“数字福建”工程项目54项。如今,中心已成为福建省“数字福建”大数据技术服务中心。

作为政务信息资源服务中心,福建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还负责福建省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运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创新设计了低成本、集约化、可持续的省域数字化建设体系框架,为从根本上解决信息烟囱、信息孤岛、数据碎片、数据死海等问题,提供了先导和示范;成果“数字省政务信息与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福建省数字办专职副主任陈荣辉向记者介绍了另一个典型项目——福建省政务信息网的建设。【陈荣辉讲述】统建共享是“数字福建”建设的最大亮点之一。习近

平总书记当年指示我们“要统筹,不要多头”。按照这一指示精神,“数字福建”的技术支撑单位省经济信息中心建立了金字塔型的业务架构,形成“一门户(省政府门户网站)、两整合(省直部门数据中心及信息中心整合)、三张网(福建省政务信息网、福建省电子政务外网、数字福建无线政务专网)、多平台(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省网上行政执法平台、省电子证照共享平台等)”的电子政务支撑与应用服务体系,拥有稳定、高效、安全、可靠的服务能力,服务范围覆盖全省,可以说在国内首屈一指,综合效益可观。

(下转第3版)

200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到中国电信福建分公司调研信息化建设。(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