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4日/星期三 -...

1
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 郭海平,男, 51 岁,毕业于山西省教育学院,中学历史讲师,中 共党员。1980年参加工作后在芮城县大王联校任教;1988年调入 县教师进修校, 1994 年任副校长; 2004 年任县教育局师资股股长; 2006 年任县教育局电教馆馆长; 2012 年 7 月至今任芮城二中校长。 多次被评为省、市、县模范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 2015 年 2 月 4 日/星期三 教育 · 专访 5 责任编辑 樊鹏举 / 校对 樊朋展 E-mail:[email protected] 一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郭烈霞, 芮城县七一示 范小学校长。 先后荣获“省 级学科带头 人” “省级教学 能手” “省级优 秀班主任” “山 西省教育教学 改革三晋名 师” “运城市好 校长” “中国作 文教学影响力 名校长”等荣 誉称号。 卓越的思想力、执行力、落实 力、服务力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驱动 力。作为校长,必须要借“力”发力, 才能形成助推学校科学发展的强大 合力。 校长要有卓越的思想力。思想 力是万力之源,对办学理念形成、管 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内 涵发展等诸多因素起着决定性作 用。校长要把理念引领作为办学之 魂。芮城二中以“培养健全人格、张 扬个性发展、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品 牌打造”为目标,坚持“一切为着学 生全面发展,一切为着教师专业发 展,一切为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教 育理念,秉承“人文化、科学化、精细 化、高效化”的管理理念,在办学探 索实践中走出了独特的发展之路, 成为芮城初级中学发展的标杆。校 长要把质量建设作为立校之本。芮 城二中利用“节点试”教研模式,构 建“分层、分进、分科”校本教研网络 体系,全面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整体 提升。校长要把内涵发展作为兴校 之要。芮城二中以“高标准要求,高 起点规划,高设施配备,高质量打 造”的战略思路为导向,形成了以硬 件为基础的环境文化、以学校管理 为保证的制度文化、以师生核心价 值观为导向的精神文化等,确保校 园文化覆盖学校每个角落、渗透教 育每个环节。 校长要有卓越的执行力。芮城 二中之所以能够发展成让社会满 意、家长放心、学生受益的品牌学 校,关键在于学校有较强的执行 力。敢在转变作风上求实效。校 风、教风、学风的转变关键在“火车 头”。作为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班 主任,一言一行都要给师生起引领 示范作用,敢在组织管理上求突 破。校长事必躬亲不可取, “替才开 路”方可行。芮城二中学校管理靠 的就是纵横交错的网络管理体制, 充分发挥三处一室多组(教导处、政 教处、总务处、办公室、教研组)和中 坚力量(年级主任、班主任、学科带 头人)作用,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 育质量不断向好发展。同时,把学 校管理工作融入社会、集体智慧与 力量,充分发挥学校工会、教代会、 家长委员会等职能作用,让教师、家 长、全社会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形成 科学管理教育教学活动网络。 校长要有卓越的落实力。习总 书记指出:“我们的成就,都是干 出来的。这里的关键,就是始终注 重抓落实。”芮城二中的发展之所 以卓有成效,重点是在“三化”建 设上增强了落实力。一是常规管理 规范化。通过对教师各种常规工作 进行管理,达到高水准而又稳定有效 的管理目标。我校以新课改目标为出 发点,以常规管理为抓手,全面提升 学校和教师实施新课改能力。二是过 程管理动态化。所谓的动态管理,就 是注重过程管理,关注教师工作过 程,进行全程监控、交叉评价、立体 考核。校长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位 教师,从教学态度、学科优势、业务 能力等方面捕捉闪光点,力争让每个 人感受到自己为学校发展的贡献力。 三是评价管理科学化。在学校诸多的 管理工作中,教师管理是最重要的环 节。科学、公平、公正评价教师工作 是实现教师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芮城二中重点加强教师管理三个档案 建设,促进教师评价管理工作科学 化,即建立师德建设档案,跟踪规范 教师行为;建立绩效考核档案,鼓励 教师优劳优酬;建立专业发展档案, 帮助教师自主成长。 校长要有卓越的服务力。校长作 为学校第一管理者,必须要增强服务 师生、家长、社会的意识。芮城二中以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统 领,积极营造良好育人生态环境和社 会氛围,给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 人生指向。建设校园绿色文明生态, 把校园绿化美化工程作为有力抓手, 开发环保校本课程进课堂,开展“建设 绿色文明校园”系列主题活动,积极投 身“四城联创”美丽芮城社会实践,建 设精致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尊 重学生自然成长生态,以吕洞宾道教 文化为载体,凸显校园文化特色,发展 学生特长优势,成立美术临摹、国学传 承、太极剑道、棋艺书法、体育舞蹈等 学生社团,坚持每周一次社团活动,真 正让民族传统与地域特色融进学生的 精神生活。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生态, 实施“骨干教师提升工程”和“名师培 养工程”,举办“教育大讲堂”,邀请教 育专家、名校名师为全校教师作学科 引领式专题报告,进一步提高教师专 业发展水平,全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 质量整体提升。 学生、教师、学校是一个发展的共 同体,校长要围绕这个同心圆,遵循教 育发展规律和师生成长轨迹,做好凝 聚“四力”推手,推动学校不断向前科 学发展。 (作者系芮城县第二中学校长) 链接: 芮城二中创建于1990年, 2000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初中。学校 总占地 48 亩,建筑面积 8100 平方米。 学校教学设施先进,功能室配备齐全, 配有高标准的实验室、图书室、会议 室、电子备课室等。学校现有教学班 27 个,在校生 1350 人,教职员工 131 人。其中,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4 人,市级学科带头、骨干教师 5 人,各 级各类教学能手 56 人。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创 新作文教学研究与实验先进学校” “全 国目标教学实验先进集体” “全国消防 安全教育示范校”“山西省文明学校” “山西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山西省 少年园林示范学校” “山西省义务教育 示范学校” “山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先进学校”“山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 体”“山西省优秀家长学校”等荣誉称 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县教育教学质 量先进单位。 凝聚“四力”助推学校科学发展 □郭海平 近年来,许多学校在教育教学 方式上尝试了多方面改革,但学生 素质并没有因为课程改革而有明显 提高。被动地接受知识和高强度的 习题训练、被扼杀的兴趣特长、被忽 略的情感发展及日复一日的埋头苦 读,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针 对这些普遍的问题和现象,我校于 2005 年提出了《“7+1 工程”的研究 实践》课题。“7+1”工程是以信息技 术应用为核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开展品格教育、“三位一体”写字教 学、主题阅读、绘本阅读、习作评价 和艺体“2+1”等课程,让每个学生 拥有一种好品格、一副好体魄、一项 艺术爱好、一笔好字、一肚子古诗 文、一副好口才、一手好文章。 —形成一种好品格。我校将 品格教育列入学校的课题研究范 围,重点突出四个方面:一是突出 课堂教学。邀请专业老师来校为孩 子和老师教授品格课。二是突出环 境创设。充分利用校园的文化长 廊、校园红领巾广播站等载体,时 时处处营造浓厚的品格教育氛围。 三是突出实践活动。在开展的各项 实践活动中,渗透忠诚、坚定等品 格。四是突出评价奖励。各年级各 班定期评选“品格之星”,每学期 评选校级“品格之星”,进行表彰 奖励。 —历练一副好口才。我校将 口语训练列入学校的课题研究,具 体通过四个途径:一是营造人际交 往浓厚氛围。在楼道、走廊张贴文 明提示语,校园内师生同说普通话、 共讲文明语。二是培养口语交际底 蕴能力。坚持每天一诵,低年级以 儿歌、绘本教材为主,中年级诵读经 典,高年级则是走进经典名著,让学 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三是搭建历 练口才多种平台。组织讲故事、演 讲、辩论等竞赛,组织学生走出校 园、走访社区等。四是建立口才提 升激励机制。定期开展“口才秀” “最佳小主持”评比等。 —书写一笔好汉字。我校十 分重视汉字书写训练,以提高学生 汉字书写能力。一是开发教材,强 化课题引领。组织写字教学方面经 验丰富的老师,编写了校本硬笔书 法教材。二是开设讲堂,加强师资 培训。利用每次例会前30分钟对 教师进行“三笔字”培训。三是深入 课堂,强化学生训练。将书法课纳 入课程,每周每班 1 节书法课,每天 下午30分钟写字时间。四是以评 促练,激发书写兴趣。每月进行一 次学生硬笔字检测,每学期进行一 次教师硬笔字和毛笔字检测,每学 期举行一次手抄报、黑板报、硬笔书 法竞赛等活动。 —能写一手好文章。我校提 出的习作评价课题研究,以档案袋 评价为载体,整合所有的评价资源,使 评价在课堂、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同 时展开。一是制定评分标准。从情感 态度及认识水平、思维品质、易读程度 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评价标准。二是 签订评价协议书。与教师、学生、家长 签订《档案袋评价协议书》,明确三方 的责任与义务。三是创新评价方式。 坚持长期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 方式。四是搭建展示平台。每学期都 根据各种节日、纪念日,或学校统一命 题,开展师生征文大赛。 —积累一肚子古诗文。结合语 文新课程标准,我校实施了绘本阅读 课题研究和主题阅读课题研究。主题 阅读主要采取了阅读教学课内化、课 程化、体系化、策略化、生活化的五化 策略,要求教师在课文教学的内容和 时间上做减法,在课内广泛阅读和大 量记诵上做加法。“绘本阅读”在“聆听 就是阅读”理念的支撑下,借助绘本图 书,依托网上资源,采用聆听的方式, 尝试“聆听阅读”的实验,完成 30 个经 典童话故事的阅读。 —练出一副好体魄。一是立足 课堂,激发兴趣。体育课上,根据教学 内容,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利用 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二是自主选择,主动发展。10 分钟的小课间活动中,尝试开展了“休 闲课间、快乐运动”活动。三是课外竞 赛,发展体能。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 样的体育项目比赛,让学生在竞赛中 掌握体育基本技能。 —学会一项艺术。 “学会一项艺 术”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是打 造学校特色品牌的重要途径。一是完 善课程设置。学校将学生兴趣活动纳 入课程体系,分为两个层次,即学科和 专长。学科课程在常态班授课,专长 课程由学生选择,实行走班制教学,每 周保证 6 课时的学习时间。二是成立 兴趣小组。成立了机器人、足球、小提 琴国画组等27个兴趣活动小组,确保 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 “探索有佳境,奋斗无止境。”“七 个一”工程的研究与实践,还在探索中 前进,在改革中完善,我们将在新的起 点上阔步前进,主动革新,大胆实践, 创造性地推动教育教学课题实践不断 走向深入。 (作者系芮城县七一示范小 学校长) 链接: 芮城县七一示范小学创建 于1979年,是山西省首批示范小学。 学校占地面积 80 亩,建筑面积 18370 平方米,现有教学班 44 个,在校学生 2369 人,专任教师 150 人。目前,学校 承担小学生习作能力评价研究、 “三位 一体”写字教学、“有效课堂教学模 式”、主题阅读教学、绘本阅读教学、品 格教育、艺体“2+1”教育 7 个省级课 题,先后编写校本阅读教材 24 本,编 辑印刷学生作品集3本,形成了独具 特色的教学体系。 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语言文字 规范化示范校、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 特色校、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基 地校、中国校园媒体百佳示范学校、国 家教师教研基金十二五规划课题实验 学校、全国素质教育榜样学校、全国 “注 · 提”实验先进单位、全国作文教育 示范校、山西省先进集体、山西省德育 示范校、山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 进学校、山西省红旗少先大队等30个 省级以上荣誉。 实施“七个一”工程 奠基孩子幸福人生 □郭烈霞

Transcript of 2015年2月4日/星期三 -...

Page 1: 2015年2月4日/星期三 - epaper.sxycrb.comepaper.sxycrb.com/hhcb/misc/2/2015-02/04/05/2015020405_pdf.pdf · 2015年2月4日/星期三 教育·专访 责任编辑 樊鹏举 / 校对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郭海平,男,51岁,毕业于山西省教育学院,中学历史讲师,中共党员。1980年参加工作后在芮城县大王联校任教;1988年调入县教师进修校,1994年任副校长;2004年任县教育局师资股股长;2006年任县教育局电教馆馆长;2012年7月至今任芮城二中校长。多次被评为省、市、县模范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

2015年2月4日/星期三教育·专访 5责任编辑 樊鹏举 / 校对 樊朋展

E-mail:[email protected]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郭烈霞,芮城县七一示范小学校长。先后荣获“省级 学 科 带 头人”“省级教学能手”“省级优秀班主任”“山西省教育教学改 革 三 晋 名师”“运城市好校长”“中国作文教学影响力名校长”等荣誉称号。

卓越的思想力、执行力、落实力、服务力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驱动力。作为校长,必须要借“力”发力,才能形成助推学校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校长要有卓越的思想力。思想力是万力之源,对办学理念形成、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等诸多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校长要把理念引领作为办学之魂。芮城二中以“培养健全人格、张扬个性发展、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品

牌打造”为目标,坚持“一切为着学生全面发展,一切为着教师专业发展,一切为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秉承“人文化、科学化、精细化、高效化”的管理理念,在办学探索实践中走出了独特的发展之路,成为芮城初级中学发展的标杆。校长要把质量建设作为立校之本。芮城二中利用“节点试”教研模式,构建“分层、分进、分科”校本教研网络体系,全面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整体提升。校长要把内涵发展作为兴校

之要。芮城二中以“高标准要求,高起点规划,高设施配备,高质量打造”的战略思路为导向,形成了以硬件为基础的环境文化、以学校管理为保证的制度文化、以师生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精神文化等,确保校园文化覆盖学校每个角落、渗透教育每个环节。

校长要有卓越的执行力。芮城二中之所以能够发展成让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受益的品牌学校,关键在于学校有较强的执行力。敢在转变作风上求实效。校风、教风、学风的转变关键在“火车头”。作为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班主任,一言一行都要给师生起引领示范作用,敢在组织管理上求突破。校长事必躬亲不可取,“替才开路”方可行。芮城二中学校管理靠的就是纵横交错的网络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三处一室多组(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办公室、教研组)和中坚力量(年级主任、班主任、学科带头人)作用,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向好发展。同时,把学校管理工作融入社会、集体智慧与力量,充分发挥学校工会、教代会、家长委员会等职能作用,让教师、家长、全社会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形成科学管理教育教学活动网络。

校长要有卓越的落实力。习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成就,都是干出来的。这里的关键,就是始终注重抓落实。”芮城二中的发展之所以卓有成效,重点是在“三化”建设上增强了落实力。一是常规管理规范化。通过对教师各种常规工作

进行管理,达到高水准而又稳定有效的管理目标。我校以新课改目标为出发点,以常规管理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和教师实施新课改能力。二是过程管理动态化。所谓的动态管理,就是注重过程管理,关注教师工作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交叉评价、立体考核。校长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位教师,从教学态度、学科优势、业务能力等方面捕捉闪光点,力争让每个人感受到自己为学校发展的贡献力。三是评价管理科学化。在学校诸多的管理工作中,教师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科学、公平、公正评价教师工作是实现教师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芮城二中重点加强教师管理三个档案建设,促进教师评价管理工作科学化,即建立师德建设档案,跟踪规范教师行为;建立绩效考核档案,鼓励教师优劳优酬;建立专业发展档案,帮助教师自主成长。

校长要有卓越的服务力。校长作为学校第一管理者,必须要增强服务师生、家长、社会的意识。芮城二中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统领,积极营造良好育人生态环境和社会氛围,给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人生指向。建设校园绿色文明生态,把校园绿化美化工程作为有力抓手,开发环保校本课程进课堂,开展“建设绿色文明校园”系列主题活动,积极投身“四城联创”美丽芮城社会实践,建设精致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尊重学生自然成长生态,以吕洞宾道教文化为载体,凸显校园文化特色,发展学生特长优势,成立美术临摹、国学传承、太极剑道、棋艺书法、体育舞蹈等

学生社团,坚持每周一次社团活动,真正让民族传统与地域特色融进学生的精神生活。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实施“骨干教师提升工程”和“名师培养工程”,举办“教育大讲堂”,邀请教育专家、名校名师为全校教师作学科引领式专题报告,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全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学生、教师、学校是一个发展的共同体,校长要围绕这个同心圆,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师生成长轨迹,做好凝聚“四力”推手,推动学校不断向前科学发展。

(作者系芮城县第二中学校长)

链接:芮城二中创建于 1990 年,2000 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初中。学校总占地48亩,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学校教学设施先进,功能室配备齐全,配有高标准的实验室、图书室、会议室、电子备课室等。学校现有教学班27 个,在校生 1350 人,教职员工 131人。其中,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人,市级学科带头、骨干教师5人,各级各类教学能手56人。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创新作文教学研究与实验先进学校”“全国目标教学实验先进集体”“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校”“山西省文明学校”

“山西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山西省少年园林示范学校”“山西省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山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山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西省优秀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县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凝聚“四力”助推学校科学发展□郭海平

近年来,许多学校在教育教学方式上尝试了多方面改革,但学生素质并没有因为课程改革而有明显提高。被动地接受知识和高强度的习题训练、被扼杀的兴趣特长、被忽略的情感发展及日复一日的埋头苦读,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针对这些普遍的问题和现象,我校于2005年提出了《“7+1工程”的研究实践》课题。“7+1”工程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品格教育、“三位一体”写字教学、主题阅读、绘本阅读、习作评价

和艺体“2+1”等课程,让每个学生拥有一种好品格、一副好体魄、一项艺术爱好、一笔好字、一肚子古诗文、一副好口才、一手好文章。

——形成一种好品格。我校将品格教育列入学校的课题研究范围,重点突出四个方面:一是突出课堂教学。邀请专业老师来校为孩子和老师教授品格课。二是突出环境创设。充分利用校园的文化长廊、校园红领巾广播站等载体,时时处处营造浓厚的品格教育氛围。三是突出实践活动。在开展的各项

实践活动中,渗透忠诚、坚定等品格。四是突出评价奖励。各年级各班定期评选“品格之星”,每学期评选校级“品格之星”,进行表彰奖励。

——历练一副好口才。我校将口语训练列入学校的课题研究,具体通过四个途径:一是营造人际交往浓厚氛围。在楼道、走廊张贴文明提示语,校园内师生同说普通话、共讲文明语。二是培养口语交际底蕴能力。坚持每天一诵,低年级以儿歌、绘本教材为主,中年级诵读经典,高年级则是走进经典名著,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三是搭建历练口才多种平台。组织讲故事、演讲、辩论等竞赛,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访社区等。四是建立口才提升激励机制。定期开展“口才秀”

“最佳小主持”评比等。——书写一笔好汉字。我校十

分重视汉字书写训练,以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一是开发教材,强化课题引领。组织写字教学方面经验丰富的老师,编写了校本硬笔书法教材。二是开设讲堂,加强师资培训。利用每次例会前 30 分钟对教师进行“三笔字”培训。三是深入课堂,强化学生训练。将书法课纳入课程,每周每班1节书法课,每天下午 30 分钟写字时间。四是以评促练,激发书写兴趣。每月进行一次学生硬笔字检测,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师硬笔字和毛笔字检测,每学期举行一次手抄报、黑板报、硬笔书法竞赛等活动。

——能写一手好文章。我校提出的习作评价课题研究,以档案袋

评价为载体,整合所有的评价资源,使评价在课堂、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同时展开。一是制定评分标准。从情感态度及认识水平、思维品质、易读程度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评价标准。二是签订评价协议书。与教师、学生、家长签订《档案袋评价协议书》,明确三方的责任与义务。三是创新评价方式。坚持长期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四是搭建展示平台。每学期都根据各种节日、纪念日,或学校统一命题,开展师生征文大赛。

——积累一肚子古诗文。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我校实施了绘本阅读课题研究和主题阅读课题研究。主题阅读主要采取了阅读教学课内化、课程化、体系化、策略化、生活化的五化策略,要求教师在课文教学的内容和时间上做减法,在课内广泛阅读和大量记诵上做加法。“绘本阅读”在“聆听就是阅读”理念的支撑下,借助绘本图书,依托网上资源,采用聆听的方式,尝试“聆听阅读”的实验,完成30个经典童话故事的阅读。

——练出一副好体魄。一是立足课堂,激发兴趣。体育课上,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利用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自主选择,主动发展。10分钟的小课间活动中,尝试开展了“休闲课间、快乐运动”活动。三是课外竞赛,发展体能。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项目比赛,让学生在竞赛中掌握体育基本技能。

——学会一项艺术。“学会一项艺术”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是打造学校特色品牌的重要途径。一是完善课程设置。学校将学生兴趣活动纳

入课程体系,分为两个层次,即学科和专长。学科课程在常态班授课,专长课程由学生选择,实行走班制教学,每周保证6课时的学习时间。二是成立兴趣小组。成立了机器人、足球、小提琴国画组等27个兴趣活动小组,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

“探索有佳境,奋斗无止境。”“七个一”工程的研究与实践,还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完善,我们将在新的起点上阔步前进,主动革新,大胆实践,创造性地推动教育教学课题实践不断走向深入。(作者系芮城县七一示范小学校长)

链接:芮城县七一示范小学创建于 1979 年,是山西省首批示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 80 亩,建筑面积 1837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 44 个,在校学生2369人,专任教师150人。目前,学校承担小学生习作能力评价研究、“三位一体”写字教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主题阅读教学、绘本阅读教学、品格教育、艺体“2+1”教育 7 个省级课题,先后编写校本阅读教材 24 本,编辑印刷学生作品集 3 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

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特色校、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基地校、中国校园媒体百佳示范学校、国家教师教研基金十二五规划课题实验学校、全国素质教育榜样学校、全国

“注·提”实验先进单位、全国作文教育示范校、山西省先进集体、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山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山西省红旗少先大队等30个省级以上荣誉。

实施“七个一”工程 奠基孩子幸福人生□郭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