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32
[ 社會 ] 全民退休保障特稿─ 一個社工學生的少許想法 [ 校園 ] 為何中大容不下職工宿舍 ? [ 文藝 ] 中大戲劇比賽劇評 [ 情色 ] 在馬賽克下探問─ AV 演員的秘辛 [ 生活 ] 與 WhatsApp 走過的日子 [ 教育 ] 法國現場:家課與教育均等機會 [ 性別 ] 在這荒謬中,我們都作了演員─ 反性傾向歧視議案及 議事堂內外的作為 2012 年 12 月號 免費取閱

description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Transcript of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Page 1: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 社會 ]

全民退休保障特稿─一個社工學生的少許想法

[校園 ]

為何中大容不下職工宿舍 ?

[ 文藝 ]

中大戲劇比賽劇評

[情色 ]

在馬賽克下探問─ AV 演員的秘辛

[生活 ]

與 WhatsApp 走過的日子

[教育 ]

法國現場:家課與教育均等機會

[性別 ]

在這荒謬中,我們都作了演員─

反性傾向歧視議案及

議事堂內外的作為

2012 年 12 月號 免費取閱

cover.indd 1 12/1/2012 10:24:28 AM

Page 2: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目錄

校園版

P3 三改四系列第三擊─資源與課程問題

P4~5 職工宿舍與逼遷事件概述

 為何中大容不下職工宿舍 ?

P6 在中大,挨餓的人們:關於中大內進行素食的二三事

P7 [ 反外判戰線 ] 勞工小故事

文藝版

P8~9 齒輪也有生命─淺談第六屆工人文學獎

P10~11 中大戲劇比賽劇評

生活版

P12 與 WhatsApp 走過的日子

P13 免費店

P14~15 專欄

性別版

P16~17 [ 交換經驗 ]同志遊行

P18~19 在這荒謬中,我們都作了演員─反性傾向歧視議

案及議事堂內外的作為

情色版

P20 在馬賽克下探問─ AV 演員的秘辛

教育版

P21 法國現場:家課與教育均等機會

社會版

P22~23 投稿:〈中大反 Starbucks 行動的根本硬傷〉及

回應

P24~25 高鐵沿線居民當災──以利為本的發展模式

P26~27 美國大選,你所不知道的六件事

P28~29 全民退休保障特稿─一個社工學生的少許想法

P30~32 [ 左翼 ] 不只關乎老年—退休金之金融化

編者的話 十二月,煙雨迷離。冬天沒有冬天應有的樣貌,社會沒有社會該有的模樣。唯獨中大景色不變,依舊盤坐在遠山之上。開學了兩個多月,dem beat 的 dem beat,讀書的讀書,拍拖的拍拖。那些晃動的臉孔,跟上年相似得幾乎分出不來。 熱鬧,但毫無生氣。 幸好這社會的議題還是層出不窮。這邊廂,香港久未提起的福利議題罕有地得到社會關注,歐洲上兩個世紀實施的全民退休金終於在立法會提上議程,但我們可愛的政府似乎對老人家「自力更生」的能力相當有信心,全民退休保障依然遙遙無期;那邊廂,高鐵的預言一一實現,地陷、沉降等問題一一湧現,倉促通過的後遺症正浮現出來。在遙遠的彼岸,美國總統大選跟中共政治局常委換屆相遇鬧得如火如荼;而在腳下的山頭,工友在首場冬雨下被校方的逼遷卻發生得無聲無息。 一切都脫了軌,但諷刺的是一切如常,每月如常地脫軌。 冬天是個好季節,讓人重新感受熾熱的體溫,感受這寒風下更見悲慘的世界。如若緊握著拳頭,你也能感受這股熱情跟力量吧?要視而不見,或是麻木,還是要奮鬥,這都是我們握在掌心的選擇。 借用習總數天前說的一句話, 「人間正道是滄桑,長風破浪會有時」 我們走著瞧。

2-7.indd 2 12/1/2012 10:23:28 AM

Page 3: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文:胡蘇

大學學制三改四以後,各大專院校學生人

數大增,各院校高層相繼推出多種政策緩

和人數增加對校園的壓力。繼上期探討了

飯堂情況以後,今期則探究一下三改四以

後,課程安排有甚麼改變和影響。

課 室 不 足? 調 動 不 能?

中大雖新建了康本國際學術園等新教學大

樓,但課室供應仍然緊張。在三改四以前,

由於課室充足,基本上大部分科目的導修

課都會由助教處理時間及地點,於課堂上

跟同學討論導修時間,避免同學因導修與

講課相撞以致不能修讀。但現今由於課室

緊張,現今的課程都必須早早就預定了上

導修的課室,統一調節,以免臨時沒有導

修課室,但結果則是更多科目與導修因時

間相撞,甚至是本科課堂的時間也相撞,

導致同學的選擇大幅減少。

舉例而言,歷史系的學士課程共有 15 個

(不包括畢業論文指導),但有 5 對的課

堂在時間上相撞,情況之嚴重可想而知。

另一個課室緊張的情況表現在調換課室

上,政治與行政學系的選舉研究課原本能

容納更多學生修讀,但最後註冊及考試組

卻說調換課室的行政程序非常繁複,很難

調換一間更大的課室,以致該課不能擴大

學生人數,課室的緊張及中央對課室的管

理明顯收緊不少。

導 修 減 少? 助 教 減 少?

這些只屬選課不便的問題,情況尚不算嚴

重,更嚴重的是改制致使教育資源進一步

被攤分,教育質素難免受到影響。其中一

個例子表現在社會科學及人文學科上,例

如政治思考課,於前年是附有導修課的,

但上年及今年卻因 334 的課程變動而取消

導修課,其中一主要原因便是人數的大幅

上升。導修作為供同學討論學習,助教同

輩間互相辯論交流的重要課堂,是不可或

缺的學習過程。

除了課室以外,助教的不足也是導修課減少

的最大原因,學生人數的大量增加,但各學

系卻沒有增聘足夠助教,結果便是以教育質

素下降的代價來換取資源投入的減少,最後

受苦的只是一眾學生。

DSE 課 程 設 計 失 當?

另一個教育質素問題出現在課程增減上,隨

著有大批文憑試(DSE)學制的同學進入中

大,由於他們課程深淺內容跟傳統高考(AL)

有別,以往根據高考課程難度設計的學科也

需有所改變,新增適合他們的課堂,讓他們

銜接以往的大學課程。

由於學制和銜接問題,相比高考制學生,他

們部分基礙知識不足,大家都知道不少文憑

試學生第一年都不許修讀一些課程。這聽下

來大抵是個合理安排,但不為人知的是,他

們扣除不能修讀的課程以後,剩下來的選擇

少得可憐,部分只能修讀12或是 15個學分。

學院既規定文憑試學生不能修讀 2 字頭或是

更高的課程,卻又未能開設足夠的 1 字頭課

程供文憑試學生修讀,實在令人無所適從。

更甚者,這年文憑試學生的課程安排也較以

往混亂和奇怪。以數學系線性代數為例,此

課程分為一、二兩個課程,高考學生能夠於

一年內修讀兩個課程,但文憑試學生卻只能

在一年級的上學期修讀第一部分,第二部分

卻只能在二年級的下學期修讀,一個相關扣

連的課程卻要相隔一年才能修讀,實在令人

摸不著頭腦。

DSE 選 科 慢 人 半 拍?

文憑試學生的厄運遠不止於此,他們明明也

是一年級新生,卻要讓座予高考新生,讓

他們比自己較早在 cusis 選科。我們都知道

cusis 不能承受過多的使用者,甚至連一屆

學生也能輕易令 cusis 崩潰,假若所有新生

於同一時段登入,恐怕 cusis 從此就壽終正

寢。雖說這不嘗是一件美事,但現況是文憑

試新生在本來選擇已不多的情況下,更要比

高考制學生遲一步選科,選擇進一步減少。 三改四系列

其 他 院 校 的 情 況

人數多了,課堂自然亦會多了,但影響的斷

不止中大,其他大學亦然。中大還好,早已

盤據山頭,有地有錢,尚有不少土地以興建

新的教學大樓和宿舍。但中大的情況尚且如

此,其他位於市區的院校的嚴峻處境就不難

想像了,其中不少本科生的課堂由於課室不

足需要調至晚上甚至週末,其他影響自不待

言。

緩 衝 期 下 的 體 諒 限 度

總括而言,同學都知道中大要經歷兩三年改

制的緩衝期,資源一時之間緊拙亦可以理解。

因此大多同學都體諒明白。但體諒亦非全無

限度,任由校方為所欲為亦忍氣吞聲的。

其中一絕不能妥協的則是教育質素下降,例

如導修課的減少,導修課在大學上擔當著促

進同學討論交流的角色,對於學習成效有很

大影響,縱使其他方面可以容忍,但對於教

育質素的維持,不論是學生還是校方都應對

此有些堅持,不能退讓。

如若校方觸及這些教育的相關底線,身為學

生的我們自當站出來維護我們的應有的權

利。同學若對課程設計有任何不滿和建議,

應不吝嗇向其學院建言。畢竟你我才是課程

的使用者,若有不滿卻收藏心中,永不會有

人知道,只有直抒胸臆,不平則鳴才是改善

現狀的方法。同學們若有有關課程影響的不

滿,學生報隨時在此充當大家的喉舌,歡迎

各系同學投稿贈言。

第三擊 ﹣資源與課程問題

校園

2-7.indd 3 12/1/2012 10:23:30 AM

Page 4: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上月報導工友被逼遷一事的同時,關心此事

的學生聯絡過工友後收集聯署,再先後與校

長會面、馮通副校長、許敬文副校長通電,

經過多番轉折,終獲於 11 月 27 日三方會面。

怎料,在會面的前天,其中一個工友收到上

司的警告,指對方若繼續「同啲學生搞搞

震」,則有可能不能再續約。

追原溯始。校方共有六幢員工宿舍,提供共

116 個 40-50 平方米的單位。現時康本國際

學術園的原址本為三幢松、竹、柏的職工宿

舍,前幾年則拆卸及改建成教學大樓。還有

蒙民偉樓旁的三座宿舍,其中一幢已於上年

4 月動工改成國際生舍堂第三座,今開學年

則供敬文學生入住。現時所指的職工逼遷事

件便是針對最後剩下的兩座宿舍的工友,已

有一百多戶遷出,現餘八戶。

這些工友為學校服務了十幾年或廿多年,已

住了職工宿舍十多年。他們並非自薦申請要

住校,而是學校要求他們住在職工宿舍,進

行深夜時份的緊急工作。當時的宿舍合約寫

明,工友不能享有「雙重福利」,即員工若

有宿舍福利(與其說是福利,不如說學校的

要求),則不能申請公屋。在入住宿舍後,

員工的薪金中則會被扣除 5%-7.5%,以作租

金之用。

上年年底,校方要求三座宿舍的工友要在今

年 11 月 30 日或之前遷出,一年的「限期」

好像很合理,然而校方實無考慮過工友的需

要。至今校方仍未做好完整的配套,未確切

成立夜更小組,加上學校沒有可隨時候召的

工友時,工友遷出後可能暫時仍須繼續夜間

工作。

第一,你可能會疑惑,大部分工友沒有住校,

而且一年搬遷期足夠,故此事可謂合理,但

別忘了工友住校的話就不能有雙重福利。這

是學校要求他們放棄了申請公屋的權利,所

以才沒有上樓。現時因為臨時政策變動,而

給工友一年時間搬出去,君知道現時家庭上

樓平均都要三年,他們如何有能力在短短一

年內上樓?只能先暫租貴價房子。若工友原

本能申請公屋,或者拒絕深夜候命,否則他

們可能早就住了,而不須像現在承受突然的

經濟負擔。

職工宿舍與逼遷事件概述

而且,宿舍合約本是每兩年一次續約,直至 03

年,校方與工友簽訂最後一份合約,它沒有指

明合約的限期,只指出如要工友遷出,校方則

會在 2 個月前通知。雖然如此,工友多年沒收

到通知,而租金則繼續在工友的薪金裡扣著。

但這代表工友一直不知道會何時被要求搬遷,

沒有當初兩年續約的合約保障,又不能申請公

屋,只能如坐針氈,坐立不安地等待。最後,

校方誠然在沒有諮詢工友的情況下,臨時獨斷

地只給一年時間。

第二,校方沒有考慮過工友要捱貴租和生活計

劃突變的負擔。現時香港的租金高昂,動輒佔

家庭開支三四成,工友難以負擔及失去預算。

又例如,有的工友的孩子已出國讀書,當時已

計劃好家庭開支該如何分配,現在只給一年通

知期(而沒有事先諮詢),這叫工友的家庭如

何面對這變動?

雖然,大部分工友已經遷出,但別忘了他們已

承受了以上的壓力,只是不敢作聲,硬著頭皮

出外租住。儘管仍有八戶工友未能遷出,但這

絕非這八戶的個別問題,而是整個搬遷安排不

當,以至於校方政策的問題。這一年間,曾有

工友把工友的聯署信交給校長,表達對搬遷的

憂慮,惜校方並沒有正面回應,指出這是行政

事務委員會(AAC)的最終決定,只交代了工

友們現在可以申請公屋了。工友也曾向幹事會

求助,可惜當時幹事會在資料不足的情況下,

以為此事校方安排恰當。

就這樣,直至 10 月 20 日,東方爆出相關新聞

時,其他學生才得知此事。隨即,以基層關注

組為主,一批關心此事的學生在詢問過工友意

見後,發起一連串行動。10 月底,他們曾去信

不同的部門,希望校方於七天內與求助工友會

面,解決數個月來一直未解決的住宿及工作安

排上的困難,可惜要求不果。11 月 5 日,他們

在網上及校內收集聯署,希望同學支持工友延

遲多一年搬遷期限及三方一同會面,五日內共

收到 1471 個來自市民、教職員、學生的聯署。

然後,學生先後與校長會面、馮通副校長、許

敬文副校長通電。同月 13 日,許敬文在電話中

承諾在 11 月內會與學生、求助工友見面,並不

會在會面前趕走工友。卻在同日下午,得知許

敬文副校長會於該星期四(15/11)要與受影響

工友單對單會面,聲稱要「了解工友情況」。

此舉實使工友承受極大壓力,試想像與校方單

對單見面時,對方是你的上司,他很大程度上

掌控著你工作的環境和資料,而工友的家庭負

擔又代表他不能隨便轉工。因此,當上司勸你

盡早搬走,你便難以拒絕,以免被秋後算帳,

比如在文首的例子。而且之前已有四名工友因

承受過上司給予的壓力,如因簽了聯署信而被

警告等,故面對繼續向校方的爭取時則表示退

卻。

學生及部分工友都認為此舉不妥當,故在當日,

學生一行三十二人與另外四名工友一同前往與

校方會面。過程中受到校方極大阻撓,但在學

生的堅持下,許應承與學生、求助工友會面。

最後三方決定在 27 日一同三方會面。27 日,

學校指職工宿舍會被建成學生宿舍,學生與工

友則要求校方兌現 15 日會上的承諾,須在中大

內尋找可以安置工友的空間。三方仍未達成共

識,須再約會處理。

所 謂 的 仁 慈

學 生 介 入 的 進 展

文:松

2-7.indd 4 12/1/2012 10:23:32 AM

Page 5: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自中大創校時期,已有職工宿舍(又稱初級

員工宿舍)落成,提供了百多戶單位供可以

隨時候召(on call)的員工居住。校長金耀

基曾表示,中大有充分理據為運作需要而提

供員工宿舍,而且其好處遠遠超過提供這種

居所的成本 [1]。

那為何後來中大卻要陸續拆除職工宿舍呢?

是因為在校園發展規劃和財務策劃中,使用

資源發生衝突時,先被犧牲的往往是工友。

我們都看到教學大樓、學生宿舍的需要,那

工友的呢?在此,本文將點出職工宿舍的重

要性,以及校方忽視基層工友福利的管治思

維。

晚上,每逢有爆水喉、漏電、被鎖門,以至

於自殺、偷竊等突發事件,都需要工友到場

處理,服務校內人士。而宿舍的存在與否會

影響 on call 服務的質素。工友已完成白天的

為何中大容不下職工宿舍?

工作時,晚上若有突發事故那怕那時工友在

睡覺也好,也得趕忙起床工作。如果工友並

非住校,提供服務的效率固然會降低。

那外判緊急候召工作又如何?工友表示,這

會使工作程序更加麻煩。本來一批 on call 的

工友就可以解決的事情,若把工作外判,外

判的工友又不熟悉校園的運作時,則又須找

比較熟悉的工友前來幫忙,最後則要麻煩幾

批工友處理同一件事。可見外判也無補於事。

而且,由於聘請夜更昂貴和困難,故校方一

般以隨時候召工友的方式來處理晚上的事

故。這代表學校有需要工友可以擔當 on call

的角色,然若工友住在校外,需要在半夜回

校處理事故,則須搭的士回校,處理事件後

或許都快天光了,那麼他要回家休息還是直

接在校等待上班?即使有金錢補償,工友也

會異常疲累,精神亦會有影響。所以,若學

校需要工友及時到場,以及顧及工友的健康

的話,讓工友住在職工宿舍則是最好的應對

方法。

校園發展總是拆卸職工宿舍的表面理由。先

前的松竹柏苑被建成康本教學大樓,然後蒙

民偉樓旁的職工宿舍第一座被改建成國際生

舍堂,接下來的兩幢職工宿舍也可能會改成

學生宿舍,以應付新書院學生的需要。然而,

在 11 月 22 日的 334 交通及校園發展分享會

會前,學校一直都沒有對蒙民偉樓旁的地方

的具體落實規劃 [2]。

那為何當初要急急腳趕走工友? 03 年審計處

檢討大學的職工宿舍政策時,建議各大學應

審慎檢討在運作上是否仍有需要提供職工宿

舍,因為即便是院校校園 24 小時的保安服

務,亦可由校外的承辦商(即外判)或當值

的內部保安員負責提供,這樣便不須設立職

工宿舍,更可以把單位出租到市場,省下一

筆:各大學共 447 的職工宿舍每年可以帶來

2 千萬的市值租金 [3]。

從其檢討報告可見,審計處繼續唯錢至上的

原則,赤裸的只顧著賺錢。它把員工的服務

量化,並利潤最大化,然後忽略了人的存在,

卻沒有想過工人會因外判制度而被剝削,工

友會因沒有宿舍而降低 on call 服務的質素

和效率。更可怕的是,它建議大學把宿舍出

租到市場,但這無疑會與大學提供宿舍的本質衝

突,且會和校園氣氛格格不入。

縱使當時金耀基校長認為值得保留職工宿舍,根

據 27 日會上財務處代表的說法,在審計處的報

告後,大學已計劃要慢慢取消職工宿舍。校方雖

沒有採納把單位出租的荒謬建議,但卻接受了審

計處背後的訊息:基層員工的福利可以削減或忽

略。校方可以取消職工宿舍,把工作外判;又可

以把工作外判,剝削工人、賺取利潤。

那教職員宿舍又如何?香港的大學裡,除非是海

外條款受聘的教職員,其他教職員的薪點都須達

到總薪級表第 45 點或以上(即每月約八萬月薪

或以上),才符合資格申請入住宿舍 [4],租金佔

他們薪金 7.5%。

想深一層,如果是按照「誰貢獻較多,誰就應有

更好的待遇」的話,工友為何不值得有更好的待

遇呢?按住宿的需要,教職員可能要上八半,但

on call 工友的需要則更大。按貢獻,教職員對校

園貢獻良多,但工友的付出難道也不是貢獻嗎?

深宵時份有甚麼意外發生的話,第一個出來幫忙

的就是 on call 的工友。

筆者並非指教職員絕對沒有住宿的需要,只是相

對於隨時候召的工友,他們也都需要宿舍。最後,

校方在沒有諮詢過工友的意見,便自行通知工友

離開,忽略工友的需要,這做法決不會是合理的

做法。

[1][3][4]〈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政府一般收入

帳目〉之「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院校--一

般行政事務」,香港審計處,二零零三年三月

三十一日。此為審計處審核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

的最新文件。

[2] 在李兆基樓一樓,有一個將來中大校園規劃的

建築模型,蒙民偉樓旁的地方會被規劃成教學設

施,是未有具體規劃安排的「可持續發展」用地。

後來在 334 諮詢會及 27 日三方會面時,才指出

這地會改成學生宿舍用途。

職 工 宿 舍 的 必 要 性

漠 視 基 層 員 工 福 利

員 工 的 階 級 想 像

文:松

校園

5

2-7.indd 5 12/1/2012 10:23:35 AM

Page 6: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有想過,不少同學沒法於中大的餐廳內找到他們能吃的食物嗎?

我說的不是中大餐廳提供的食品質素惡劣得使人食不下嚥(當然,

這也可能是事實),而是在說素食的同學根本難以在中大找到可以

吃的東西。

中 大 需 要 素 食 嗎 ?

近日,學生會幹事會做了一項關於中大餐廳提供素食的意見調查

[1],收回四百多份問卷,有一半受訪者都表示有素食的習慣,其中

多是出於健康及環保的考慮,但不能忽視的是,其中亦有約兩成是

因為宗教理由而食素,他們對素食的要求亦較嚴格。

另外,有超過一半受訪同學曾經試過想在中大的

餐廳買素食但最終沒有購買,而原因第一是因為

餐廳提供的選擇太少;第二多人選的原因,竟然

是因為(當天)餐廳並無提供素食讓同學選擇。

不難預測的是,差不多全部受訪同學都認為中大

的餐廳應該每天提供素食,其中大多希望每間餐

廳提供最少四款素食選擇。但可能會有嗜肉的同

學質疑:這些受訪同學的想法和要求合理嗎?

為 什 麼 選 擇 素 食?

在訪問同學為何食素時,得到不同的回應,但不

少都指出現時主流的食肉習慣其實很有問題。

「食素最初是因為環保,加上當時學了禪修,開

始不想食素。後來學佛和接觸多了關於食品安全

的資訊就更堅定了。」不少因為宗教、環保考慮

而選擇食素的同學如 Gordon 一樣都分享這些經

驗。當然,都有不少因為覺得大規模生產的肉食

不安全而轉食素。

但其實成為素食者亦不是一個容易作出的決定,

Gordon 續說:「其實一開始都不敢跟媽媽說,怕

為她煮食時添麻煩,又怕她因缺乏營養而反對,所以在家仍會食肉。

但後來感覺越來越差,覺得食肉好 Guilty( 內疚 ) ,所以就趁生日

跟家人說了。一開始遇上不少阻攔,例如親人以營養、味道、食物

選擇為由的反對,但後來和媽媽上了素食營養班後才得到她的支持。

讀至此,讀者可能會以為同學克服重重難關,終可安然食素,怎料,

校內亦嚴重缺乏對素食者支援。

不 能 吃 的 素 食

其實,中大也有一些餐廳有供應註明「素食」的食品,例如新亞 can

的北菇豆腐飯,先不談這些食物的味道是否可口,單講這些菜式是

否素食者可食用也成疑 [2]。

不少素食者亦會有不同的素食要求,例如全素食者不能進食晨興餐

廳有芝士的「素食 pizza」。即使是各餐廳提供的沙律,蛋素食者在

對醬料的選擇要特別小心。

中大餐廳多未能回應宗教素食者的需求。例如回教徒不可食任何一

家中大餐廳中的肉類,因為那些肉類全部沒有清真認證(Halal)。

而對於一般的素食同學而言,即使他們對素食要求較簡單,對餐廳

處理食物的手法和醬料的使用亦要小心,如湯飯的肉湯、生菜上的蠔油,

並不是每名素食者都能接受。

不如台灣有明確的素食類別標籤,中大的餐廳甚少作食物標籤,故不少素

食者在選擇食物時都要小心翼翼。

素 食 者 遇 上 的 麻 煩

正因如此,不少素食同學要自備飯盒。而住宿的同學若沒準備食物的話,

就只能在外頭吃完再回校,因為中大連合符素

食規格的零食都沒有供應,通常如薯片常灑上

有肉類成份的味素,使他們在中大根本找不到

能吃的東西。

除此之外,因為中大的飯堂沒素食供應,素食

的同學更是難以與朋友同桌吃飯,影響社交。

受訪同學和筆者提及過一次個人經歷:剛入學

時,他與一群朋友去本部coffee corner吃飯,

但因為那裡沒素食供應,唯有在對面 franklin

飯堂買一個素食漢堡,然後偷偷帶到 coffee

corner 跟朋友吃,還被當時的職員阻止。可

見,中大的飯堂缺乏素食供應對有素食習慣的

同學影響之大。

中 大 有 素 食 的 一 天,我 們 等 得 到 嗎?

雖然素食同學在中大面對的處境看似絕望,但

幹事會日前都就調查結果展開行動:他們將於

學生會褔利品部售賣素食小吃 [3],亦承諾會

於管理本部餐廳的膳食委員會促請餐廳提供更

多素食,和促請中大裡頭的百佳售賣清真食品

及素食。

當然,這也不能單靠學生會的努力,有素食習慣的同學亦要努力組織,繼

而向各飯堂、各個膳食委員會委員發聲。雖然有素食習慣的同學的訴求看

似仍未落實,但只要團結起來,勇敢表達自己的需要,離中大有素食供應

的一天也許越來越近了!

[1] 中大學生會:對中大餐廳提供素食的意見調查結果:http://goo.gl/

qXz6N

[2] 中大學生會對中大餐廳提供素食的意見建議:http://goo.gl/sHjDM

[3] 見幹事會 massmail

在中大 , 挨餓的人們:關於中大 內進行素食的二 三 事 文:橙

素食類別 素食要求 不能吃的食物例子

全素食者 不吃肉(包括家禽、魚及其副產品)

一般含有凝乳酶

蛋素食者 不吃肉 + 蛋製品 (Rennet) 的芝士……

奶素食者 不吃肉 + 奶製品 沙律醬、蛋黃醬、千島醬……雪糕、忌廉蛋糕……

不同種類素食者的要求

校園

2-7.indd 6 12/1/2012 10:23:37 AM

Page 7: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凍唔怕,熱唔怕,最怕……

文︰小冰

第一次看見雄哥,目光就被他身上破爛的牛仔褸吸引過去,一張張褐色的牛皮膠紙蓋著破口,偶見線頭從內裡跑出來,像一塊塊「創可貼」蓋著無數的傷口一樣。我好奇細問,才知道雄哥是個燒焊工人,這些破洞,都是焊接時濺起的點點星火燙穿的。也許是太常被燙穿,買一件新衣服不太划算吧?所以才要貼上一張又一張的「創可貼」。 「創可貼」的背後,就是雄哥需要從早上五、六點的清晨開始工作,至中午時分開始頂著烈日,在炎夏的毒辣下,長時間面對著灼熱的火光進行焊接。 「還不只這些!連襪子都會燒破!」雄哥也許感到我的錯愕,就拉拉他身上的破洞,遂指著勞工鞋子說。偶爾路經地盤,我們都會看見焊接工人拿著一面防護面具,焊接著鐵枝的接口處,卻從不知道這星火會燒破衣服,這灼目的光線會產生的大量紫外線,刺激並破壞角膜和視網膜,也從不知道工友們每天都要面對這種持續的侵害。 「有時候眼晴對著火太久,會痛和乾的要命,回家還要用鹽水和冰袋交替的敷貼著,才能緩著點。」他道,此時我才注意到雄哥深黑而浮腫的眼臉,深深的陷下去。 一時三刻,我找不到說話的詞,菜鳥如我既不能幫到雄哥,也只能在旁當一個聆聽者,著實慚愧。看見我沉默得慌,雄哥反倒安慰我起來了,「沒事。也習慣了,最近入秋,天氣轉涼,可以再多幹個幾個月。」他滿不在乎地說。

轉寒的恩賜我一楞下問這話兒是怎麼說,原來雄哥道,夏天時燒焊著實熱得受不

了,熱得一身汗不在話下,一不小心更很容易中暑,秋冬天氣涼爽,工

作環境自然是舒適得較多了。話至到此,我歪頭看看雄哥背包掛著一瓶

兩公升的大水瓶,空的。

有試過太辛苦,脫水中暑嗎?「唏!辛苦就不幹嘛!夏天太熱,七、八

月真的熱得幹不下去,隨便找幾份零散工做就算了。」對雄哥而言,太

辛苦他也寧可不幹,聽到這裡我笑了,其實雄哥也挺懂得收放,對自己

不錯的。

甜蜜的負擔細細想之下,這種收放也許是長年的辛勞而衍生的習慣,之於雄哥等工

友而言,每天或許就在等天氣轉涼,等較舒服的條件才去工作,否則是

做不長久的。想起了雄哥長年的勞動,我疑惑著他怎麼不去找一份舒適

一點的工作?

「(其他工作)錢不多嘛!」雄哥簡而言之,這麼辛苦還不過是為了賺

錢,供女兒唸書。原來雄哥女兒最近剛考上大學,頓時家裡的經濟負擔

大增,讓年事已高的雄哥也得咬著牙關出去繼續工作,之於他,這似是

個甜蜜的負擔,話語間,為了女兒,他所有的寄望,他是不以為苦的。

「這些(辛苦)有什麼關係,最重要『有糧出』!」雄哥不至一次的強

調。薪水不是一定有的嗎?雄哥說,這還不一定,很多時候,你要工作

兩個月才有機會拿得到頭一個月的薪水,像是最近,他已經被拖了廿二

天的薪水了。雄哥拿出他時常記帳的紅色小年曆指給我看,上面寫滿了

工作日期的筆記,密密麻麻的,卻有不少紅色標記著欠薪的情況。

「追糧」乃兵家常事「『屌!(公司)唔肯出糧咪等炒囉!』」雄哥說,「在職」員工被「

拖糧」行規上是不會立即告上勞工署,只有在完工離職後仍被欠薪,才

會去勞工署備案,換句話說,雄哥是明知道被人欠薪,明知道要再去勞

工署追討,都不得不繼續工作到完工為至。其他人也是這樣嗎?「『遲d

咪等埋一班人一齊上去追佢囉!』」雄哥中氣十足地說。

我心知道地盤外判工作,被拖糧早已不是鮮事,卻從未留意過之間的細

節,和工友明知被欠薪也要硬著頭皮幹下去的無奈。

「打電話厚面皮去討的、罵的、上勞工署、上法庭什麼都試過!」看著

他一臉淡然,我只感覺得無比諷刺—支付薪水本是天公地義,要用盡

方法,才可以得到自己應有的薪水。何以追討薪金的事宜,工友卻習以

為常得很?難道合理平等的待遇是如此奢侈?

[反外判戰線] 勞工小故事

���������.indd 1 1/12/2012 9:34:11

Page 8: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齒輪也有生命—— 淺談第六屆工人文學獎

「我是一顆齒輪/在資本主義的機器

下運轉/日以繼夜,夜以繼日/聞

說,有些金齒輪/長得漂亮,就能游

手好閒/但我,畢竟是鐵打的/耐

勞,也合該耐勞」(節錄自詩歌組得

獎作品余漢文〈齒輪〉)

工人,一般指向老闆出賣勞動力以換取生

活所需的一大群人,也是支持社會運作的

齒輪。但隨著經濟轉型,工人除了指傳統

理解的產業工廠工人,現在做保安、洗

碗、文職、其他服務性行業的,甚至性工

作者、無償勞動者(如家庭主婦)等等,

都可當是工人。就算大學生,有些要花時

間做兼職和暑期工幫補學費和家計,例如

做sales、沖珍珠奶茶、賣寬頻,都可以

說有當工人的時候。

工人文學獎(下簡稱工文獎),顧名思

義,就是關於工人的文學,組別不單涵蓋

詩歌、散文、小說、報告文學,也包括攝

影和錄像短片。工文獎已辦到第六屆,作

品主要來自香港,但也有台灣、大陸、澳

門、馬來西亞等其他地方的。瀏覽其網

站,看到辦工文獎的目的是「鼓勵工人寫

作和發聲,同時推動社會正視工人的生活

和處境」、「提昇工人階級意識」、「確

立工人文學的價值」。

我們的生活裡有那麼多工人,每天花上至

少三分一的時間,為口奔馳,而基層工

友,更多要面對惡劣的工作環境,以及不

足的勞工福利及保障。可是,香港近年主

流文學都不太重視對勞動階層的書寫。在

香港這發達資本主義城市,推動工人文學

發展,其實有甚麼重要性?

擦 身 而 過 的 勞 動 者

對於一般人及喜愛寫作的人來說,也許比

賽主題不是特別吸引,獎金不是特別多

[1],但為何仍有工人,以及非工人的人

去參加工文獎?

聽了幾個得獎者的說法,本身未必是工

人,但都因為身邊一些深刻的的人和事,

驅使自己透過書寫去整理經驗,再跟別人

分享。喜愛文學創作、家庭背景不錯的方

頌欣(新詩和散文組得獎者),以前當跨

國公司的中高層管理,坐office嘆冷氣,

近年轉職土地測量師,常要走到街上和出

入工程地盤。她的得獎詩作〈舉牌〉,

寫了一個她上地盤安全堂時認識的地盤工

友,道出他人的困境:

「汗水掛在烈日的下巴,一一陳述/生

活,他的工作換了又換/沒有什麼合約

保障/後來上安全訓練課程/他要在眾

人眼前/導師問誰要閱卷/他舉起自己

的名牌/僅會寫的中文字/只好以老花

為自己辯護/來換取羞恥的緩刑。」

另一得獎者林紀善(新詩和小說組),是

中大學生,寫了一篇叫〈聲沙〉的超短篇

小說,關於一個保險經紀,因工作常要接

電話和說話說個不停而心煩氣燥,在家裡

也是這樣,但有一次因一場大感冒不能說

話,「口停手停」,意外地經歷了一天的

寧靜,留意到家裡平時聽不見的聲音:

「這天他坐在家裡沙發看報紙,附近中

學的下課鈴悠揚地響起;坐著坐著就是

黃昏時候,鄰家電視奏起國歌,六點晚

間新聞開播了,他托了托老花眼鏡,耳

中傳來細碎的鎖匙聲,他回頭一看,是

他小兒子拿著羽毛球拍回家來,孩子叫

他一聲,放下球拍就去了沖涼。」

問她為何作為大學生,會想寫投稿寫工友

的故事,才知原來故事改編自她家中真

實發生的事。她父親就是當了很久保險經

紀,但一直都是最底層的經紀,賺到的錢

會被大經理抽佣抽掉,「雖然是大學生,

但身邊有很多工人,父母就是早出晚歸的

打工仔女。因為身邊有很多工人,耳聞目

及,積累了一些故事,也就想寫出來。或

者是自己想像力不足的問題,將父母擺去

工人的位置去想,是我暫時能夠最有細節

地思考工人處境的方法。」

其實,佔了我城人口一大部分的工人,從

來不是我們無法觸及完全無法想像的人。

他們的作品就讓我們看到,一種對現實生

活裡容易接觸、卻又容易忽略的人事物,

所作的細緻觀察。

日 常 壓 迫 的 重 量

然則,這些看似瑣碎、平淡的故事,其實

在反映非常嚴重、牽連極廣的社會問題。

〈聲沙〉裡面當底層保險經紀的父親,因

為隨時候命,實際工時相當長,「手提電

話有三部、長開,一部充電一部待用。

文:熙

文藝

p8-9 finalize.indd 2 2012/12/1 �� 08:35:37

Page 9: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詳情可瀏覽工人文學獎網站: http://www.workerliterature.hk/

半夜三更都有人打電話給他,爆水

喉、漏水、爆竊、入院、撞車……總

之和保單有關、和領取保費有關的事

都會找到他頭上。」密集工作帶來的

焦躁不安,除了影響個人,也會帶到

其他生活場所,例如影響家庭的關

係,產生不必要的疏忽:「就算有時

是他要考會考的女兒要專心溫習,要

他把聲音收細,他也是這樣說,並且

越發大聲起來:『我用把口搵食!養

你養到咁大個人!……』」時間就是

生命,但當許多打工仔女為了生存,

被逼把大部分生命交給公司、老闆,

而非留給相當重要的、需要時間慢慢

用心經營的親密關係及公共生活,這

個社會大部分人,還有甚麼自主、與

別人好好相處的可能?

詩歌組的得獎者朱啟章,現在當中學

老師,算是工人,其長詩〈沉重的肉

身〉,花了千字書寫自己整個人生和

身邊的人,他做過工廠啤工、保安員

及派卡收數員,部分內容提及做老師

之苦。他說,書寫和發表作品,既是

一種工作感受的抒發,也是一種對社

會問題的控訴。我們讀中小學時,天

天都見老師,但怎想到,做老師也可

以有工傷:「可能因為講得多野……

同樣是做老師的阿姨建議我,一感到

聲沙就不要再說話,叫學生做自己的

東西。但我教中文,都不可以堂堂作

文吧,都要教書,因為要考試,被迫

都要講,愈講(喉嚨)就愈差……」

「我的聲音沙啞,看醫生,醫生

說/是職業病,冇得醫,用咪,/

不要唱卡拉ok。不藥而癒了。/兩

年前,聲音又沙啞,沖花旗蔘,/

竟見效。今年又走音,花旗蔘/天

天喝,不見效。」

甚至,「工殤」?

「據說,有同工/深夜二時睡,早

上六時起床,/每天只睡四小時,

現在還未死?/奇蹟。我的舅父也

是教師,/某年一月三日早上,他

推窗,/從十二樓跳下,一命嗚

呼。/當時教局常任秘書范椒芬

說/若教改令教師自殺,為什麼/

只得兩個?現在她捲土重來,/人

之患,能不心寒?」

不論是〈聲沙〉裡因工作習慣而起的

細碎家庭爭執,還是〈沉重的肉身〉

裡的教師喉嚨沙啞、甚至因工作壓力

太大而跳樓的問題,這類生活經驗被

書寫出來,就有了重量;它們就不再

是普通的發牢騷,而是一種反省,帶

出一些特定時空及社會體制裡,我們

需要認真面對的問題。

「我不是/李卓人,也不是工黨,

但/我是一個賣喉嚨的人,我/有

權為工人發聲。」

書 寫 、 傳 播 之 必 要

眾多參賽作品,訴說不同工種、家

庭、社區的故事,都指向一個工人共

同面對的現實:活在同一個愈有錢愈

有權有勢、衣食住行樣樣貴、工作時

間遠多於閒暇的地方,我們的生活愈

來愈困難。這,顯然不是個人的問

題,而是社會整體的問題,非訴諸個

人努力就可以解決。有許多受壓迫者

的經驗,有被疏理、反省、廣泛傳播

之必要;不是要賣「慘」,而是如實

地反映工人的生活狀況,讓受壓迫者

覺得大家「坐埋同一條(爛)船」,

有合力改變社會的需要。

魯迅的弟弟、同為作家的周作人,在

1918年、中國社會動盪時發表了一

篇叫〈人的文學〉的文章,提出好的

文學,就是所謂「人的文學」,希望

文學創作可「對於非人的生活,懷著

悲哀或憤怒」,繼而建立人的理想生

活,即「利己而又利他,利他即是利

己的生活」。[2] 在不少勞動者過著

非人生活的香港,工人的處境該是文

學重要的題材。

可是,工人文學在香港,仍只是一把

很小的聲音,而且就我所知,除了工

文獎委員會及一些草根媒體組織,其

實香港的文化藝術界,也普遍不太重

視基層文藝的培育。再者,很多時候

我們習慣把很多敘述和傳播的工作,

都交了給大眾媒體,但追求快速、新

鮮、有商業利益考慮的主流傳媒所說

的故事,又可以有多細緻、有血有

肉,且具批判的力量?

基於以上種種問題,辦工文獎,在香

港推動由勞苦大眾作為主要寫作主體

及書寫對象的工人文學發展,就有其

重要性了。

聚 沙 成 塔 之 難

但在香港搞工文獎,其實很不容易。

今屆工文獎共有229名投稿人,比去年

的222人相差不遠。出席頒獎禮時,聽

到一個評審說比賽其實較傾向「工人

自己執筆講自己的故事」,但當日接

觸到的得獎者,有好一部分是學生,

有些是文藝工作者、專業人員等職

業,似乎甚少基層工友。

非工人或中產工人發表作品,固然值

得欣賞。然而,鼓勵一些基層工友—

社會裡最無權無勢的一群—於高官和

大商家愈來愈橫行無忌、階級矛盾日

益明顯的時勢,書寫自身經驗及想像

改變現實的可能,既是一種自我充

權,也讓大眾正視「工人」這一受壓

迫的群體,推動工人運動的發展,始

終更為重要。

但當然,可以想像,辦工作坊、座談

會和比賽,讓草根階層嘗試抽時間

接觸較嚴肅的文藝,在香港這個工時

長、工資低、勞工保障不足,而且很

多人都不覺得自己是「工人」的地

方,固然困難重重;畢竟培養興趣和

掌握文學技巧,也需要足夠的時間、

資源等社會條件,而且向工友推廣工

人文學,必須花上不少人力物力。

再者,嚴肅文學本身在講求功利和即

食文化的香港,就已不太受重視。訪

問另一小說組得獎者陳俊傑的時候,

他熱衷於描寫草根階層的寫實主義文

學,說文學可以讓人在社會認真表達

不同意見,但也感到文學似是個「面

臨死亡的行業」,很希望文學可以被

普及。

這些現實阻礙,反映文藝發展和社會

體制、氛圍委實不可割離,也提醒了

我們:講故事,以及在現實中推展故

事,有同步進行之必要吧。

[1]冠軍得獎者可獲獎金港幣二千元正,亞軍可獲獎金港幣一千五百元正,季軍可獲港幣一千元正,建議主題獎可獲獎金五百元正。[2]原載於《新青年》第5卷第6號,1918年12月。

9

p8-9 finalize.indd 3 2012/12/1 �� 08:35:37

Page 10: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在開心/唔開心之外……-評崇基劇社《心照》

絕望是一種情緒-評新亞劇社《小城,晝夜不再》

中大戲劇比賽劇評

類似中世紀教廷的「宮廷」極權統治下,主角無故被監禁。

追問下才得知他在「義務運動」(表面是服兵役,實際目的

是揪出並剷除宮廷內有異心的人民)時,起憐憫之心,放走

異國人女子,後來才揭發她是金手指。主角一直拒絕認罪,

可是妻子和朋友在宮廷不斷騷擾下,放棄對主角的信念,為

求解脫,極力勸主角認罪,間接把他推上處刑台。生無可戀,

主角終選擇認罪,接受死刑。

體制(宮廷)的龐大突顯了人的渺小。當主角妻子拿起白色

婚紗,憶及新婚時,一幀幀美好圖景浮現,試圖抗衡黑色服

裝和氣氛的壟斷。惜希望和愛的象徵符號,在宮廷的暴力下

頃刻被黑色淹沒。體制的無情,倫理的崩壞,愛人的叛離,

呈現冷酷異境的景象,指向不能被改變的局面。《小》似乎

有意對照當下社會的情況,劇中失敗主義的氣氛令筆者思付:

我們真的「絕望」?又,「絕望」在各種思考裡有甚麼位置?

「絕望」描述不能扭轉的局面所帶來的失落。換言之,是基

於形勢判斷而衍生的情緒。問題是,形勢判斷誰說了算?看

似無懈可擊的物理定律都可被證為錯或不足時,人的主觀判

斷有多絕對?大至歷史長河,封建制維持了上千年,資本主

義社會不過區區數百,且群魔亂舞,亂局頻仍,渺小的人憑

甚麼斷定「歷史的終結」?小至個體的決定,人與人的溝通

也好,空槍考試也好,安居置業也好,反動的「絕望」統攝

我們的情緒,虛妄地認定現實無法改變,名正言順 hea 過一

切,扼殺生活和生命的無盡可能。絕望很多時候是一種情緒,

一種對客觀形勢的意志展現,未必是真相。

《小》簡化了的對立關係(宮廷/人)好像便於理解和討論,

但卻導致非黑即白,犧牲對立以內/外的可能性--單槍匹

馬向體制挑機是螳臂擋車。可是,體制/人的對立中,「人」

不單指個人,更指人與人的連結。不同處境中,體制的安排

促成不同的命運共同體,形成面向壓迫有力的抗爭主體。觀

乎歷史上當權者大大小小的讓步、甚至革命,大多在赤裸的

權力和政治角力中,由下而上爭取得來。一句到尾,團結就

是力量,未必完全絕望。

再進一步,絕望意味行動的缺席嗎?這進入了類似崇基劇社

一文的討論(唔開心就唔理/你認為絕望就咩都唔做)。主

角眾叛親離,逃不得,情況夠絕望嗎?試想像,若主角臨終

前,在刑台上豪言壯語預言宮廷的衰落,數盡它的惡行,為

種種不公發出注定不果的哀嚎。他的言論不為改變,只為一

種對不公義的宣洩、自我存在的呈現和意志的實踐,絕望的

處境無關宏旨。

社會改變、人倫關係、競技比賽不也如此嗎?面對咫尺天涯

的心儀對象,被動和消極的等,只會繼續形同陌路。唯有主

動出擊,關係鏈的建立和延伸才得以可能。我們不因有希望

而行動,卻因行動而可能有希望。

阿晴撞車失憶後,靠一張張訴說她故事的相片,把記憶重

組,但卻有一張相片不知所蹤。阿晴的朋友因懼怕她觸及

過往與舊情人不快的回憶,極力阻止她尋找相片。相片和

伴隨的記憶失而復得後,她因友人的勸告,恍然大悟,拋

下一句:「與其留戀過去片段,耿耿於懷,不如由佢?」

《心》有意無意販賣一種想法:唔開心本質上差、壞、次等,

因此面對過去的不快,應拋諸腦後;將來的,便避之則吉。

這種講法忽略一個基本事實,每次事件(或事件的累積)

帶來的快樂和不快有其發生的脈絡和歷史,在人的角度看

叫記憶。缺少它們,我們無法判別事情快樂或不快的程度,

面對同一狀況,也只會重蹈覆撤。譬如,舊情人極大的打

擊,令你成長,對愛情改觀,認為以往喜愛的相處方式看

似美好,實際上為分手留下伏筆,使有所經歷的你對那種

相處反感。在新一段戀情,對方用同樣的相處方式對待你,

若缺乏不愉快的經歷,你不但不會反感,甚至可能樂在其

中,同一個故事恐怕只會以類似的方式再發生。

用劇中的例子,阿晴男朋友出軌的前因隻字未提,令觀眾

難以進入阿晴的內心,更別說理解她的行動。若果,多年

來因山盟海誓,矢志不渝築起的堡壘,原來由一個個美麗

與不美麗謊言和誤會堆疊而成,那麼,堡壘瞬間崩塌後,

阿晴是否能毫髮未傷,走出廢墟?面對過去的沉重,她又

是否能在劇末輕巧地讓一切隨風?反過來說,如果大家柴

娃娃對待關係,出軌無關痛癢時,文首的引用裡對過去的

留戀,也無從說起。

云云考量事情的基準中,開心與否只是其中一組概念,它

往往被賦予最重要的位置,卻同時被去除掉最多內容和層

次。「最緊要開心」的講法無視了人與其他人或事物的關

係、那些關係的歷史和積累的情感與重量。在足球,身為

多年阿仙奴球迷,明知領隊雲格一天不辭職,一天也沒機

會染指聯賽冠軍,而且每星期比賽例牌鳩衝鳩傳,成績令

球迷失望多年。明知結果很可能失望,但我還會繼續追看

直播賽事。又如在朋友關係上,多年來感情深厚,情同手

足的莫逆之交,因朋輩而誤入歧途。眼看他踏上不歸路,

即使需要在生理和心理上付出極大代價,例如金錢的額外

支出、精神上的煎熬,你會因為牽涉的付出、伴隨的痛苦

和不快而輕言放棄嗎?

《心》雖在劇場語言有作嘗試,但結尾茅塞頓開式的「別

留戀傷痛,珍惜眼前人」形成偽對立,停留在淺層的內容

封閉了觀眾思考的空間。然而,過份簡單的劇情處理,卻

無心插柳再現了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作選擇時,焦點的錯置。

於是,文本的敗北造就逆向閱讀的可能,間接地給予觀眾

反省的機會:撞車前,阿晴在分手邊緣,面對「箍煲」與

否的抉擇,除了過往是否開心,將來會否開心外,有其他

考慮因素嗎?樣貌討好、開心或唔開心如何發生、雙方對

愛情的理解、對未來生活的想像、過去的重量等等,因人

而異。當我們不了解自己對愛情的理想圖像,便無法回答

這問題。推而廣之,當有人再跟你說「最緊要開心」,在

輕易和應前,應想清楚在開心/唔開心之外,事物對自己

的真正意義吧。

10-15.indd 10 12/1/2012 10:23:39 AM

Page 11: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當我們在談論自私時-評聯合劇社《聖安多尼》

環境決定我們,那又如何?

-評逸夫劇社《罪犯的房間》

未夠秤的情侶你情我願發生性行為,男方卻被判強姦。多

年後,他們設局報復案中的審判官 A 和當年責備女方的姐

姐 B --不知情下,A、B 與完全不相干的 C 被先後鎖進

密室。在精心設計的局中,A 受引導,強姦了 B、槍殺了 C。

此時,密室的門終於打開,他們才驚覺這是報複,A 的所

作所為早被他背上刻上的「命運時間表」預示。鬧劇過後,

B 告知 A,時間表最後一天的預言是上吊,吊頸繩結這時

徐徐落下 ......

房間是環境的隱喻,它的條件彷彿決定人的行為。進入房

間初期,A 正氣凜然,在 C 進入房間時保護了 B。食物的

不足,無處宣洩的情慾,溝通的失效,一步一步把他推至

情緒失控,往常的道德標準被拋棄。好像無論誰代入了 A

的處境,都會變成一個自私、強姦、殺人的「罪犯」。

劇中一再提到一個符號--拉刻西斯的紋身,為環境決定

人的命運増添必然的意味。拉刻西斯是其中一個命運女神,

負責決定生命之線的長度和波折。命運和決定論的邏輯的

潛台詞是:不論 A 做甚麼,最終都會變壞和自殺。它們直

接把過程(環境的重要性)跳過,斷言結果會發生,一切

都被預先上演。這與環境決定人的行為有根本分別。

不論以命運、決定論,還是環境完全決定人的行為的角度

理解世界,筆者認為都不可取。當所有行為、事件早被種

種因素完全決定,自由意志無立足之地,我們就無從得到

價值判斷的基準。若果 A 的惡行是必然,觀眾就很難把罪

壓在 A 身上;抑或,觀眾對 A 的反感或同情是另一個命中

註定的「必然」?環境常是人劣根性的催化劑。我們不必

否定食色性也等人的原始欲望,也不必無限上綱,認定人

必然自私。現實世界遠比房間的設定複雜,人的自由意志

應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罪》和新亞劇社的演出《小城,晝夜不再》不約而同訴

說一個不能扭轉、環境主宰一切的局面。兩個演出中,

《小》描繪絕望的狀態,價值取向較清晰;《罪》雖然沒

花太多筆墨為反方發聲,但也沒有對正方的明顯表態。

《罪》的主角 A 好像可以選擇上吊,《小》的主角也好像

可以選擇認不認罪。

除了消費戲劇的張力外,我們是否絕望、環境是否決定我

們、兩個結局主角的下場對觀眾的意義和思考的空間在

哪?例如,A 是否上吊、是否被環境決定,只是給觀眾的

情緒一條出路,有的認為他上吊罪有應得,活該;有的認

為他無辜,即使有錯,也罪不至死。情緒蓋過真正的問題:

環境決定我們、現實經已絕望,那又如何?普通人每天仍

要跟決定我們的環境和「絕望」的現實搏鬥,每天仍要做

種種選擇,哪怕認為自己有真正的選擇是多麼天真。想真

正與觀眾展開對話的話,問的應該是:我們為甚麼下某些

決定?背後是怎樣的邏輯?這種邏輯又有甚麼問題?

教徒 Anthony 曾努力滿足父母期望,想他們開心而結婚,

婚後對妻子無微不至,表面上面面俱圓。然而,一切都因

他的同性戀戀情出現變數。婚姻、父母和信仰對同性戀者

Anthony 的期望和落差而導致的幾次口角和情緒失控,組成

了劇情的上半部分。

聯合劇社的官方宣傳形容《聖》是一個太愛自己的故事--

「希望他留在你身邊,是因為你太愛他,還是你太愛你自

己?」。按這樣的描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可有可無,反映結

構鬆散。前半部交代 A 跟妻子和 A 跟父母的關係,他們不但

在後半部分完全消失,而且關係發生衝突時,進行的形式和

節奏幾乎一樣--雙方像教科書的優點缺點般拋出各自論點,

論點間缺乏真正對話、大家自說自話一輪後便情緒爆發--

從中看不到 A 失落的情緒如何一步步累積,導致最後的崩潰。

故虛浮的信仰、偽裝的家庭和破損的婚姻不見得對理解主旨

有太大幫助,只看劇後半部分(Anthony 為男朋友放棄家庭

和婚姻,但被負心男朋友拋棄)影響也不大。重要的是,「作

者」對詮釋劇本時,前後的割離正好反映了對自私狹窄的理

解,劇中的自私只停留在「佔有重於對方意願」的層次。

自私是為自己打算,犧牲別人,只圖個人利益的行為。自私

程度因應犧牲別人的多少和背後的動機來衡量。例如,極飢

餓的人不跟朋友分享食物,為自己打算的動機可以理解,而

且沒怎麼犧牲別人,這就不算自私了。

回到文本,Anthony 在跟男友的關係自私在哪?若愛情的內

容在他的想像中,包括與對方一起生活,有性有愛,那麼留

住男朋友談得上自私嗎?只有當他想像中的愛情與對方的產

生衝突,而他又選擇無視對方的意願才算自私吧。可惜(?),

Anthony 的男友不領情,他想自私也自私不了。

Anthony 擅自為愛慕他的女孩子(他的妻子)決定一種生活

方式,斷定女方會從婚姻中得到她想像中的幸福,才是最可

惡的地方。先不論婚姻失敗的打擊,她對婚姻和 Anthony 有

多愛自己的誤判,耗掉的青春和時間,是一去不返的生命,

Anthony 憑甚麼為了自我感覺良好、哄家人開心,為對方定

義何謂理想生活,浪費她的生命?自私表露無遺,但「作者」

沒有發展這裡的自私,將自私局限在愛情關係中,直接導致

前後兩部分的分離。

心水清的讀者可能發現,「自私」很容易變成不喜歡對方的

代名詞。人多少為自己打算,而自己的利益因別人的決定

受損時,「自私」就變成很方便的武器。例如,我們批評

Anthony 想留住男朋友自私,其實可以倒過來說,他男朋友

才自私,竟無視 Anthony 的付出,為缺乏新鮮感而分手。責

怪對方自私時,為了自己的「自私」和為了對方的「無私」

處於失衡狀態,糾纏於誰自私永無止境,真正的問題不是誰

自私或不,而是雙方可以如何協調,令狀態從回平衡。

11

10-15.indd 11 12/1/2012 10:23:41 AM

Page 12: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文:觀棋

起初,你裝 WhatsApp 是因為朋友推介,他們

總是興奮地向你推銷 Whatsapp 的功能:多人

聊天,可以發送圖片、影片、音訊,更重要

是完全免費。你也被這些好處吸引,於是就裝

了。

你雀躍地嘗試各種新功能。在街上拍到有趣的

照片,立即就分享給朋友,又時不時傳送自己

的位置,等待對話框上出現標示自己位置的小

地圖,有時無聊還可以錄下自己「扮鬼扮馬」

的聲音,讓朋友捧腹大笑。本來是在遠距離外

的朋友,卻隨時隨地可以與他們有各種互動,

這些互動比只能傳送文字的短訊有趣多了,還

要是完全免費。

不過當中最好用的,還是 WhatsApp 群組,簡直就

是解悶的恩物。

在以前只有短訊的年代,雖然也會在悶時與朋友傳

短訊,但始終是單對單,要顧忌有否回應對方「說

話」、會否導致「dead air」等,而且還要等待對

方回應。多人聊天則沒有這些顧慮,悶時可以隨便

打幾句訊息,沒多久就會有人接下去,交流也快多

了,省卻了思索訊息內容的煩惱和等待的苦悶,而

且幾個人說話,大家有不同的事可以分享,比起單

對單只跟一個人說話沒那麼單調。

不久,你推薦 Mary 也使用 WhatsApp,WhatsApp 對

你的誘惑更大了。

漸漸地,你越來越少用短訊,卻開始離不開

WhatsApp。

一旦你覺得悶,第一時間就會想起WhatsApp。

上課時教授的話聽不進耳,你會在 WhatsApp

groups 上找人聊天,不知不覺就會聊到下課;

乘車時,一上車就立即上線查看新訊息,回

覆,然後等人回覆。而且,WhatsApp 打字時還

會顯示「typing」,這令你一見到「typing」,

就會忍不住盯着螢幕,直至收到訊息為止,如

果「typing」消失卻沒任何訊息出現,你會有

點失落。

WhatsApp 還給予你一種與朋友維繫關係的

安全感。在短訊年代時,你也會害怕不時常

與 WhatsApp 走過的日子

與朋友傳短訊的話,關係就會疏遠。不同的是,

WhatsApp 群組加快了朋友圈子內的消息交流,哪個

拍拖了哪個失戀了,一在群組上傳出,整個圈子都

會知道,而你深怕錯過這些八掛,令你在圈子中成

為落伍者。不僅如此,正因為用 WhatsApp 交流比

短訊更方便、互動更多元化,隨時隨地都可以有媲

美面對面的交流,使交流來得太容易,反而增加了

「不用 WhatsApp 會與朋友疏遠」的焦慮。其實你

清楚關係不是只靠訊息維繫,但你還是無可避免地

想在 WhatsApp 尋找安全感。

不過,這一切都不及「孖剔」和「上次上線時間」

來得邪惡。

自從 Mary 裝了 WhatsApp 後,你不時傳一

些問候的短訊給她,等到對話框出現「孖

剔」的圖示,代表對方已接收訊息,然後

你會盯著螢幕,期待出現「typing」的字

樣。不過,你的期待總是得不到回應,這

時你會心想:或許 Mary 在忙,沒空查看短

訊,可是她的「上次上線時間」卻不停更

新,徹底把你擊沉。最後,她可能在晚上

隨便回你一句,或是乾脆不回應。儘管如

此,你還是無可救藥地在明天繼續傳短訊

給她,然後一直盯著螢幕,盯著「孖剔」,

盯著她的「上次上線時間」。

雖然你未至於連吃飯時都在用 WhatsApp,

但你知道自己病得不輕了。

後來,你卻突然少用 WhatsApp 了。

你當然沒有跟人說,那是因為 Mary 告訴你她

交上男友了,而這消息還是透過 WhatsApp 傳

給你的。你想一個人靜下來,暫時不想面對

WhatsApp,提醒你之前傳給 Mary 的所有訊息

都是無用功。

這時,你才注意到 WhatsApp 群組有多煩厭。

正是因為隨便打訊息都有人回應,所以其訊息

量遠比短訊頻密,上課時有新訊息、吃飯時有

新訊息、開會時有新訊息,總之就是無時無刻

都不停有新訊息,要不是你關掉訊息通知,你

根本沒有靜下來的機會。不僅如此,當你在群組

上傳了一句訊息,要傳下一句的時候,螢幕上已

經多了好幾頁新訊息,結果你的訊息只好可短則

短,否則根本不能好好說話。這一切,都減少了

你用 WhatsApp 的意欲,你甚至開始乾脆不看某

些訊息,留給自己一個空間,即使你還是會維持

上線狀態。

可是,「孖剔」和「上次上線時間」又再次出賣

了你。朋友開始責怪你:為何明明上線卻不回

覆?為何明明收到短訊卻不查看?不上線更是不

行,他們會怪你:為何明明裝了 WhatsApp 也不

用?你很想跟他們說:請給我空間靜一靜吧!

你沒有理會他們。少用 WhatsApp 後,你發現

其實悶時還是有很多事可以做的,不一定就要

靠 WhatsApp 解悶,比如乘車時,你可以看書,

或是看窗外的風景,或是思考一下如何忘掉

Mary。沉悶的時候不正是思考的最佳時間嗎?如

果連這些時間都被佔去,不就會疏於思考嗎?

想到這,你決定關掉手機的網絡功能,閉上雙

眼,讓你在這兩小時的車程中不受任何打擾,自

己一個人靜一靜。

但是下一秒,你還是重新上線了,因為你想起下

次小組報告的內容是在WhatsApp Group上討論。

與此同時,新訊息又再洶湧而至。

生活

12

10-15.indd 12 12/1/2012 10:23:42 AM

Page 13: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文:小武

我們的餐廳最多可以坐上三十人,未來的目標希望可以有六十個坐位,多做一點生意。

可惜擴充的工程遲遲未能開始,原因很大部份是因為資金不足。怎樣才能夠用幾千蚊就

可以把要修葺完成呢?單單是所需的餐具與桌椅也不夠買,一想到這裡我就覺得頭痛。

我問扁扁:「你知唔知邊度有人搬屋有傢俬唔要呢?」她答:「搬屋就唔知,不過我地

可以去『無莊青年公社』度睇下。」我本身也不知道是什麼來的,但見扁扁這樣很順口

就說出這麼長的一個名來,應該是不應該唔知的蒲點吧?為免掃興,唯有扮知,我答:

「都好喎!」

「無莊青年公社」(下稱公社)位於葵涌的一個工廈單位,那裡堆滿了別人不要的各種

東西。那一晚,我們一進去就見到KY。他帶著剛回收回來的佛珠頸鏈,整體也和豪鬼

那條很像,是這裡的管理員。公社裡面其實有點像那些舊式的夜冷鋪,很多看似是同類,

但又其實不應該是同類的東西放到一堆又一堆,還養了很多貓。「你o

係呢度見到咩都

可以攞,你有咩唔要都可以拎上黎,或者叫我地去拎,全部都唔使錢。」KY如大老細

般說著。他帶我們行了公社一轉,介紹著他們的運作模式,解釋為什麼要搞公社「我唔

想見到果D仲有用o既嘢要掉,好浪費。」他拿起一個剛收回來的水晶花樽,再說「有

用o

既嘢應該要比一D需要o

既人。呢個你要唔要呀?」我:「唔要。唔要。」K:「唔

使錢都唔要!搞錯!好靚架!」我「……」

可能是因為真的太多嘢,扁扁很快就唔知睇嘢睇咗去邊。KY很快又拿起了三把海綿刀

在扮卓洛,我亦只好找了張待人認養的沙發躺著看「二手漫畫」。突然間,公社的另一

位管理員YR至電KY說正車著很多回收東西回來,極需搬運人手。我和扁扁便仗義相

助,灑下我唯一覺得可貢獻公社的汗水。「哇!好X多靚嘢呀。D有錢佬一搬屋就連條

底褲都嫌重。」YR一下車就說。

我們把東西運回公社,發現裡面有一支紅酒。我便提意讓我在公社煮餐晚飯,然後一起

喝了那支酒,大家一致贊成,我們便過了很開心的一晚。

無莊青年公社

無莊青年公社地址 : 葵涌打磚坪街 49-53 號華基工

業大廈第二期 2樓 B室

詳細資料:

ht t p s : / / w w w . f a c e b o o k . c o m /

NYCFreeSpace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生活

10-15.indd 13 12/1/2012 10:23:46 AM

Page 14: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 心 湖 淬 筆 】 尤里安。鬻文之徒,蝸居中。

L a n d a n d F r e e d o m 不到一年前,輿論還是認為梁振英熱愛以福利拉攏基層民心,這種比肥皂泡更脆弱的幻想頃刻爆破。設資產審查限制老人家申請生活津貼不消說,連他自稱「重中之重」的房屋政策也乏善足陳。近日政府宣佈抬高居屋買家入息上限,又將置安心單位七折減價當成居屋發售,終究無干草根民生 —— 全港有一半家庭月入不到兩萬一千元,要他們買貴到四、五百萬的一間居屋,把全部人工吐出來也不夠供樓。上車云云,這些春秋大夢跟大部份香港人毫無關係,不值得費神。 值得深究的是分配。住屋匱乏的五、六十年代是博物館陳跡,早在世紀之交,香港永久性住宅單位的數目已經超越家庭住戶總數,到今年第一季,差距累計逾 23 萬。23 萬個單位,按房委會現時興建公屋的龜速進度去建造,大概要等十六年,剛好夠楊過再等小龍女一次。但要是能把這堆漫山遍野的剩餘住屋釋放出來,別說劏房板房棺材房問題可以瞬間解決,公屋亦不必再興建,政府和地產商也沒藉口搶人農地搞甚麼發展新界東北。 只是,釋放剩餘住屋重新分配,必然觸犯香港文化最大的禁忌:私有產權。政府施點小恩小惠偽裝扶貧,有議員就嚷著「大市場小政府」原則受損,

特首更專誠向香港總商會保證不搞「社會主義」,要是動用政府公權力來一次土地改革,豈不是滿城風雨?別擔心,這是絕對不會發生的,不要忘記內地高官巨賈在香港購置多少豪宅,小小的一個特區政府招惹他們不起。但另一個層次的「別擔心」是,土改在開埠之初就發生過,我們百多年來都活在它的影響之下。 1841 年五月,南京條約還沒簽訂,港英政府尚未誕生,佔領香港島的英國駐華商務總監義律急不及待著手賣地。有買賣,就得先界定誰擁有土地,於是他在 Public Notice and Declaration 裡 如 是 說:

"It is distinctly to be understood, that all natives, in the actual occupancy of lands, in cultivation, or substantially built upon, will be constrained to establish their rights, to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land officer, and to take out titles, and have the same duly registered." 「Actual occupancy of lands」,意謂在土地上實際耕作、居住的人。此一界定無異顛覆「地主」概念,大地主鄧氏的田產被英國官僚一筆勾銷,同時種下了數十年後新界原居民武力抗英 —— 若非土地被徵收,他們不少也是九龍和香港島的「原居民」—— 的遠因。踐踏地主,重分地權,才是這個「自由

港」的黎明。「自由港」不抽關稅,不靠賣地焉能維持殖民地財政。大市場小政府,可以休矣。 誠然,英國在香港的「土改」沒安甚麼好心。1843 年一月,半年後成為首任港督的砵甸乍接到英國政府命令:不得將任何土地作永久渡讓,當事人要保有土地只可向王室租借。由是,傳統的永業權從此消失,土地一律收歸公有(或曰官有)變作官地(crown land)。這麼大手筆的土地「國有化」,帝國主義一樣辦得到,大市場小政府又一次可以休矣。以武力與法律把戲巧取豪奪回來的土地畢竟不是尋常百姓可以從政府手中分享,他們沒錢參與拍賣,也不懂拍賣過程的英語,結果買主不外東亞洋行,或是大陸富商。資本主宰土地,政府從中漁利,一百六十多年以來如是,詭異的倒是我們經歷了一百六十多年竟還相信自己可以擁有「家」的私有產權,「置業」真的那麼理所當然。不說遠的,當市建局來收樓的時候,我們的私有產權在哪裡?萬一哪天淪落到露宿街頭,我們連在食環署魔掌裡保住衣物甚至生命的權利也沒有。 我們有的,純粹是國家與資本搶地分贓的鐵律。 假如私有產權並非命定,土地改革並不陌生,住屋問題的答案恐怕就不是復建居屋、首次置業貸款、白表免補地價之類,而是將已生產過剩的住屋合理分配。市民能否掌握分配的權力,能否動用這權力落實為市民而做的分配,恰是社會尚未敢觸碰的關鍵。

【樂地漫步】ahko,創作漫畫十多年,依舊樂此不疲。

10-15.indd 14 12/1/2012 10:23:47 AM

Page 15: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 如 是 我 聞 】

李維怡,19 歲開始參與基層社會運動,關心人民如何可以自主的問題。近十年主要從事藝術培育、各種基層平權運動,及與基層民眾一起搞紀錄片及媒體創作,現為錄像藝術團體影行者之總監。書寫出版結集有小說/詩/畫結集《行路難》(2009) 和《沉香》(2011),及友人合集《走著瞧》(2010)。

媒體解讀 abc ( 二 )

按:上回提到,如果大家仍相信邊緣的、弱勢的議題不等於無重要性或對社會無意義,那麼這類議題是否無出路呢?無標準答案,但可分享一下所見所聞。

另類新聞媒體簡介

觀察現時網上有意識地傳播另類訊息的媒體,大致可以分幾類,現稍作簡介,希望大家循著這些線索,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訊息,自行判斷。(以下主要介紹有報導形式的另類媒體,暫不包括以評論為主的網頁)

一)公共媒體平台

香港的〔香港獨立媒體〕、韓國的 Ohmynews、國 際 性 的 independent media centre ( 簡 稱indymedia.org)、亞洲性的 engage media 都大致上是屬這一類。這類媒體強調公民媒體、公民記者,鼓勵將訊息報導去專業化和普及化,是一種媒體民主化運動。平台上有特定的發放言論守則,只要肯遵守這些守則,就人人都可以申請一個戶口,進行報導或評論。由於是開放平台,議題傾向廣泛。這種平台強調平等開放,故非常依靠各公民記者努力供文,否則,很容易因沒有報導而癱瘓。因此,部份平台還是會採取編輯組及特約記者的編制,確保平台維持運作,

二)主題化報導

香港的〔草根.行動.媒體〕和〔舊區更新電視台〕、台灣的〔苦勞網〕和國際性的 LIBCOM 便大概屬這一類。這些平台是有特定群體去提供報導,主題和立場相對第一類是收窄了,但是可以較專注和深入地報導如勞工、市區重建等的議題。

三)立足社群、面向世界

這是指以特定社群抗爭報導作基礎的網站,較顯著的例子有墨西哥原住民自治抗爭的網站。這個 chiapas 是登記在國際 indymedia 群體下面的http://chiapas.indymedia.org/。這個網站以自治社區和支持自治社區的國際社群為對象,除了向外間關注的朋友報導自身的發展狀況,亦不時以社會運動的立場去向自己的社群報導其他地方的新聞。這個媒體除了文字還有網上電台,發展得好完善。

另一個有趣的例子是一群德國勞工運動份子在印度的血汗工廠區搞的〔法裡達巴德勞工報〕(Faridabad Majdoor Samachar)和〔古爾岡勞工

新聞〕(Gurgaon Workers News)。一群德藉朋友與當地勞工們進行了大量深入訪談,之後,一方面把訪談剪輯成片廣為傳播,架設網站持續報導他們的情況及發展,呼喚國際勞工運動的連結。另一方面,媒體也會評論運動發展的情況,和勞工的運動產生對話,身處運動之中但也保持著一定程度的獨立性。

印刷媒體、在地接觸與互聯網並用

例如〔香港獨立媒體〕每年七一都會印製特刊,把編輯部認為的香港大事向市民廣傳,也會時常搞討論會。〔苦勞網〕曾帶著他們製作的書《工運年鑑》走訪各勞工團體討論運動方向。〔草根 . 行動 . 媒體〕和〔舊區更新電視台〕的影片報導會每月在舊區街頭見得到,也會鼓勵報導人員作深入的參與式報導。德國朋友在印度的媒體工作,除了互聯網,還包括與當地工友以當地語言定期製作勞工報。

互聯網雖普及,但大量第三世界的人民,或者第一世界城市如香港的基層市民仍未能觸及。同時,互聯網也很容易容讓大家只坐在電腦面前「關注」,效果變成了和主流媒體一樣的「冷媒體」。故此,若要將另類媒體訊息普及化,達到連結而不是隔絕的「暖媒體」,那麼,在地接觸和印刷媒體仍有不可或缺的角色。

自從互聯網普及化,媒體便從需要大量金錢運作的狀態下解放出來,一般平民也可以自己做媒體。可是,也因普及化,商家也很快就盯上互聯網。故此,現時互聯網上雖存有大量另類媒體的聲音,可是,充斥著的卻仍然是主流的訊息。互聯網的挑戰,一方面在於作者們要堅守原則不隨波逐流;二就在於讀者的主動性:只要你主動去找,還是會找得到各種非主流的訊息。

【 左 翼 風 情 畫 】

陳明,畢業後在主流報章做編輯,目睹景況光怪陸離。本來以為醜惡都在意料之中,然而總見到鬼影幢幢,階級政治不彰。嘆息。

傳 媒 自 我 審 查 根 源 CCTVB 事事旦旦、中聯辦干預 dbc、亞視公器私用反發牌,種種事件都不難見到香港的新聞自由好像日漸萎縮。就如亞視王征所批評的三份報章:信報、明報和蘋果日報之外,再加上港台幾個節目,眼下敢言的傳媒,好像沒有多少。作為行內人,也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傳媒內部許多立場早已明示暗示,一錘定音;自我審查,根本已是行規。 也許題材經過審查、事實經過裁剪,在新聞工作中是無法避免,但所謂自我審查,是編輯記者刻意引導讀者,迎合老闆的立場。建制報章的傳媒工作者之所以甘於聽命,不用問,都是生計使然;但即使某些傳媒有所謂編輯自主,也不無壓力;明報的于品海也曾罵手下揭發自己的醜聞時「養狗咬主人」。

何況,傳媒老闆的目的是賺錢,不靠北京,便要仗仰大財團的廣告(讀者往往只是獲得廣告的工具),故此所謂敢言的傳媒並非沒有自我審查,而辛辣的評論、揭秘的新聞,有時只是不同老闆後台間的指罵而已。即使有人提倡大財團的競爭會帶來高質新聞,但現實中的傳媒業,不也老被跨行業的巨獸壟斷嗎?看看台灣的旺中集團、梅鐸的新聞集團便知。如此看來,香港的新聞自由也許沒有萎縮,只是洗牌而已 -- 紅色也好,「本地」也好,怎樣洗都是資本家的。 如果一定要說中共亂港令新聞自由萎縮,那麼只是反襯出資本主義下的新聞自由,本來就不比極權體制好得多少。極權國家有真理部,資本主義有資本家。共通點是都有終極權力決定傳媒要有怎樣的意見,要誰消音就消音;而資本家之所以有這樣的權力,就是由於資本主義提倡的私有產權。中聯辦干預 dbc,靠的不是飛彈,而僅僅是黃楚標李國章的股份。 新聞自由對大家來說那麼寶貴,然而絕大多數傳媒卻由私人擁有,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資本家也許很懂得賺錢,卻不見得有甚麼慧根去處理新聞,提高質素,反而很可能會為了賺錢而嘩眾取寵,造假

吹噓。可是這就如資本主義的其他部分一樣,老闆的獨裁不容否定。 但也請別神聖化傳媒工作,我對此總感到敏感不安。我明白那些動人心弦的價值:要求真相、捍衛第四權監察政府又或者要成為大公無私的良心公器等等。這些都是應份的。但高唱這些價值自我審查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編採能夠自主嗎?問題不是有一大堆新聞工作者道德敗壞了,而是有種非常實在的因素在干預新聞工作者持平、忠實的判斷,以及阻礙重要訊息的公布。必須說,這因素就是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 資本主義不是所有問題的原因,但肯定是一個既重要而又被忽略的原因。任何有志於新聞業的人,都應把資本主義的影響,放回我們分析新聞工業的視野內,而不是視作自然。此後,我們也許能夠再追問,可否進一步憧憬一種社會,讓沒有老闆上司的新聞工作者自行組織起來,以便更貼近那些大家追求的價值呢?

15

10-15.indd 15 12/1/2012 10:23:48 AM

Page 16: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交換經驗之

香港同志遊行2012

我 係 同 志

文:[性/別關注組] Gladys

我對同志遊行的記憶,離不開扯旗。

上年扯一枝巴士般大的彩虹旗,見證了整列隊伍Rainbow

Shower的過程[1],好不震撼。今年扯的是性/別關注組

旗,雖然只有三呎乘五呎,卻標誌著我首次與同學結伴參與

遊行。我們一行十多人,一邊揮舞彩虹旗幟,一邊吹著肥皂

泡,浩浩蕩蕩的走畢全程。能聚集一班關心性/別議題的同

學,很是令人鼓舞。

當天更鼓舞的,不少得何韻詩的宣言。我細心地聆聽他的演

說,和在場的觀眾一樣,預料他即將「出櫃」,但我沒有高

聲叫喊,反而屏息靜氣,不想錯過每一字、每一句。他滔滔

不絕,鋪排表白,卻仍未道出重點。那時我開始著急,心暗

裡催促,又以快要跳出來的頻率「怦怦、怦怦」地跳動,熾

烈地期待那句說話。

「我──係──同──志!」終於,宣之於口。

我下意識地用力高呼,很想大蹦大跳,很想擁抱身邊人以抒

發亢奮情緒。在我身旁有兩位友人,只見他們站得筆直,目

光茫然,冷靜地拍掌。這樣的反應使我卻步,不好意思以洋

溢的熱情打擾他們的氛圍。及後遇到投入同志運動的朋友,

不待我行動,他們已衝過來緊緊擁抱我。當中有人哭了,大

家的心情也尚未平復。面對同一事件,那種平靜與激動的情

緒反差令我格外深刻。

不久,大會帶領群眾喊叫口號:「我係同志!」

「我係同志!」──每年的指定話語。

以往總覺得這樣呼喊很奇怪,當天我卻毫不避諱地高呼,把

壓抑已久的一句說話盡情釋放。

異性戀主導的框架下,其他性向小眾在邊緣徘徊太久,彷彿

從來都沒辦法理直氣壯地宣告身分。這次我借用群眾的掩護

大聲疾呼,往後要有多少衝擊才能逼出那勇氣再做一遍?有

時候別人理所當然地以為我喜歡異性,我卻瞻前顧後,沒力

氣吐出一句澄清,只由得誤會繼續。有口難言、欲語還休的

悶氣,哽塞咽喉,久久不能宣洩。

就算衝破了自己的關口,障礙也並未停止。猶記得上年遊行

親耳聽到有人說髒話,嘲諷我們竟敢顯現於街頭。甚或是家

父,儘管我已多番說明,他仍視非異性戀關係為變態,更指

責我參與遊行為「搞埋晒啲唔三唔四嘅嘢」。即便我們沒做

錯任何事,在一些人眼中,我們本質上就是低劣的,未有資

格要求什麼。倘若主動爭取權利,更是「罪加一等」,自取

其辱。打從確認性向身分的一刻開始,這些壓力就莫名地跟

隨著我。

有時候聽到一些人說歧視和壓抑並不存在,我不禁反問:那

我的感受應如何理解?

[1] Rainbow Shower指遊行人士在高舉的彩虹大旗下走過

文: W.A.L.K

2012年11月9日 星期五 天氣:晴

今天跟爸媽吵了一架。不,嚴格來說,是被爸媽罵了一頓。

原因是我告訴他們我打算去參加明天下午的同志遊行。

「什麼?!你還要不要臉啊?」正在給弟弟餵飯的媽媽音調

瞬間提高了八度。我一愣:怎麼就不要臉了?未待反應過

來,又一浪高聲的怒斥拍打了過來:「這麼噁心的事你也去

做?!一個女兒家,好去不去去同志遊行?!你名聲還要不

要了?!」如此地激動,令我心裡不由得一陣緊張,生怕要

挨巴掌。「和我名聲有什麼關係?」「明明就不是同性戀,

摻和什麼?你要人家以後怎麼看你?」連在房裡看戰爭片的

爸爸也衝了出來,張嘴就一句「你沒腦子啊?」,然後不斷

地催促我打電話推掉原本答應出席的遊行。

高亢的語調,帶歧視意味的言辭,不容半點分辯的權威。自

知無僥倖的可能,只得照爸爸要求的去做。掛電話的那一

刻,滿腔的無奈。

從小受到課本和身邊人的言傳身教,對愛情的詮釋,我從未

跳出過傳統的男女之愛,遑論支持那些所謂「非傳統」的戀

情。直至某次見到住男宿的朋友們談論他們都算有點認識的

一個宿生。

八九個男生對著他Facebook相片裡的女生「嘖嘖」地讚不絕

口,說他怎麼就這麼好運女朋友這麼漂亮。看著一張張的他

和他「女朋友」「恩愛」的照片,原本因八卦而興奮的我卻

開始沉默:不是戀人,而我卻搞不懂為什麼他們要擺出這些

常見於戀人之間的pose,並鋪天蓋地地放上網。恍神間似是

聽到男生們轉移了話題,討論起中學時身邊的同性戀者們。

一個朋友評論道:「好噁心!」

那個瞬間我才意識到他為何更換了原本是和男友合照的Pro-

file Pic.,並在Facebook上放這麼多他和女生摟摟抱抱親親的

照片。身邊朋友對他的性取向竊竊私議已非兩三天的事,箇

中的排斥連我這旁觀者都能感受到。而他,若非如此,又如

何能在這壓抑的狹小空間裡自處?我甚至能想像他曾在按下

「+Add Photos」前做出大量思考、權衡和掙扎,最終放棄。

我們總是為小說裡主角想愛不能愛的故事黯然傷神,卻經常

是阻撓著現實中的戀人們在一起仍不自知。僅僅因為他們愛

上了同性。

不過是愛情,何來優劣之分?我握著手機坐在床上想了好

久,沒懂。

但至少我知道當初父母不贊成我進女校的原因了。

性/別

16

p16-17.�finalizeindd.indd 2 2012/12/1 �� 08:35:51

Page 17: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冷 靜 與 熱 情 之 間文:熙

遊行之前的一星期,其實心裡盡是困惑和憤怒:

一、非常卑微的、「促請政府開展性傾向歧視條例公眾諮詢」的動議,因分組點票的立法會裡面,功能組別未過半數贊成票而被否決。一碰到敏感的性別議題,就連諮詢都不容許。「民主」這東西,只是交給一眾尊貴的議員的話,就如玻璃般脆弱。

二、無聊click入今屆同志遊行的網站,竟發現今次遊行有受超大型跨國投資銀行Goldman Sachs(高盛)的贊助。我第一個反應是:wtf?記得以前看過的紀錄片《呃錢帝國》Inside Job (2010),談及金融海嘯的因由,裡面提及高盛不單有很多商人滲透了美國政府高層,亦有兜售一些連投行內部人士都認為是「垃圾」的金融衍生產品,有份促成金融危機,害到不少窮人家破人亡(當中也一定會有同志吧)。這時我想,同志遊行真的如此缺乏經費,要接受高盛的「污糟」錢嗎?* *

*帶著這些困惑,走到街頭。

遊行當日,我頭戴華美的黑紗帽,身邊有報社朋友揮動彩虹旗banner。有同志朋友只穿內褲上街,笑說衣著上「今日冇人會到贏我!」。跟幾個好友挽手同行,途中也碰見些久違的朋友盛裝出席。路上擦身而過的,有令人驚呼sexy的羽翼壯男,也有些穿得如皇后般的老年同志,手執「勞碌一生被歧視」的口號板。跟一班「驕傲做自己」(起碼在這一天)的同志參與以往只能從影片、書本認識的pride parade,踏在色彩繽紛的軒尼詩道上,真的很興奮。

到達遮打花園,一個人靜下來的時候,又突然覺得不知如何是好。

一方面知道同志遊行要用嘉年華式去展現多元、自信的性別風景,對抗平日大眾對性小眾的污名化,甚有「打氣」的作用。也知道今屆大會主題包括爭取「同志平等工作間」,保障同志在職場上不受歧視,所以建議dress code是各行各業的工作服。但另一方面,遊行其間所見到的一片片彩虹、所感受到的溫暖和歡樂,卻無法處理我對反性傾向歧視諮詢議案被否決的憤怒及無奈。不知道,那些每天在校園、職場或社區飽受歧視的同志,今天有多少走了出來,可以跟我們一起分享自信和快樂?何韻詩可以對別人大聲驕傲地說:「我—是—同—志!」,但你生活裡的同志教友、老師、校工呢?在遮打花園如此想著想著,無法投入台上的歌舞表演。又想,遊行之後的日子,大家可以如何在這個連諮詢都無法展開的地方,繼續爭取同志平權的立法?很多東西我都未想透。朋友跟我說,夜晚有個閉幕派對。我說,很累,我不去了。

認識一些同運朋友,都知道民間團體籌款真的很不容易。事前的宣傳,以及當日遊行的精美場刊、舞台、音響器材、表演嘉賓等東西通通都是錢。遊行後看報紙知道原來高盛有對員工的同志友善政策,今次遊行也有些員工出席。如此,就有點理解為何大會會接受他們的贊助,但又真的很不願意見到,同志遊行須得到壓迫勞苦大眾的有錢佬的「支持」,去爭取公義……* *

*舞台拆下,濃妝卸下,四千人散去,軒尼詩道又絡繹不絕。其中一輛巴士,貼了長長的纖體廣告,駛過另一輛,銀行廣告叫你借多啲錢。

服 飾 的 悵 惘文:覃俊基

遊行我去得多了,但 Pride Parade我是第一次去。性別的壓迫,可是一種最生活最細致的壓迫,畢竟只要與人相處,性別的種種就必須顯現,而壓迫就在見於種種的地方,偏偏這些鉅細無遺的壓迫,留意在意的人又偏偏太少。話雖如此,我一向都只是去五月十七日的國際不再恐同日,今年因為希望在性別議題上加入階級視野,所以也就特地去了Pride Parade派單張。

Pride Parade是一個與別不同的遊行。與其說是遊行,不如說是巡遊。諸多反對性別壓迫的朋友同志們,都會穿起華麗特別的服飾,以公開宣示不接受很多既有的性別定型。在這個以服裝作表達形式的抗爭場合,你會見到男性會化濃裝穿華麗裙子,女性以最中性的形態出現,也會見到很多光怪陸離的裝扮,例如只穿一條底褲由維園走到金鐘。

一片燦爛,但其實我真的很討厭。

我不是討厭那些服飾,或覺得一定要緊隨某些性別定型,而是對於以服飾表達自己,一直都感到異常的煩厭。要說紅粉骷髏,未免太高。但皮相畢竟只是皮相。頭髮只要不蓋住視線就可以,衫正穿反穿也差不多。我也自然沒有甚麼場合的概念,紅事白事,也是如此。在有判斷的勇氣以後,我都相當執於不用打扮自己這一點。

這裡自然有反叛的傾向。用回佛家的說法,這確實就是執。因為這真是一個太重視外表的社會。不執,我覺得我會瘋掉。這個世界真的還有很多事值得做,Why fucking bother?

是的,說到底,我也是懶。沒必要的,我沒興趣勞動。

我理解到Pride Parade中以服飾作抗爭的必要:同志們需要有一天可以驕傲地穿起代表自己的服飾,公開宣示deviant的sexual practice,讓公眾直接接觸到這些被埋藏壓迫了的真實。它們就是在這種最速食,最深入民心的表達方法上被打壓。更重要的,是這一切必須要快,因為歧視者比常人更欠耐性。  

如果,我隨便在街上派一下單張,別人也會注意,然後仔細閱讀,被說服,那就好了。又如果,我們可以不再那麼執於外表作為表達自己的方式,那也很好。我知道,這些都是必要之惡,就如遊行。但我真的不喜歡。如果社會不是這樣,可以讓我們細探甚麼是表達,怎樣才是溝通,或許我的自言自語就不顯得乖戾。

photo by Joey Kwok

p16-17.�finalizeindd.indd 3 2012/12/1 �� 08:35:52

Page 18: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雖然我們早就習慣生活在荒謬中,但生而為香

港人,每天總有新的劇目,使得我們的心不

至麻木。如果我們只是觀眾,這種荒謬,以至隨之

而來的苦難,我們的罪名最多只是冷漠而已。但現

實往往不允許我們獨善其身;你安坐的觀眾席,卻

原來可能是舞台;不經意間,我們都成了演員,甚

或編導,來上演一幕荒謬。

別誤會,這不是恐嚇。這種投入是不自覺的。一個

不經意的眼神,也許已構成你當演員的資格了。幻

想一下,當你一覺醒來,世界還是這世界,但周遭

的人卻有種無可名狀的怪異。這或者只是閃縮的眼

神,甚至是嘴角牽動了一下,卻足以告訴你不屬於

這個人群。

或者我太隱晦。我只想你想像一下,當你愛上同

性,這種壓迫便如影隨形;即使你掩飾得夠好,亦

要在惶恐中度日。

那無所逃的醜惡

所以就引出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怎樣才算歧視?開

口罵人才算歧視?「怒睥」算不算歧視?法律似乎

為我們劃了一條界。根據反歧視法的定義,歧視有

直接和間接之分。直接歧視比較赤裸,若因某些身

份而有差別待遇,則構成直接歧視,例如「華人與

狗不得內進」。間接歧視即謂「某些規定明顯不利

某些身份的人」,如招聘保安員時要求六呎身高,

此規定明顯不利女性。界線分明不代表問題解決,

可怕的是界線外的氛圍。即使我們通通都沒有法律

上的歧視,亦不代表同志活得跟異性戀者一般自

在。

先不論那些氛圍,就只論歧視,情況就已經夠駭人

了。歧視好像離我們很遠,但對同志而言,這卻是

無日無之。比如說工作空間的歧視,曾任職公立醫

院醫護助理的同志Alan,在表明性傾向後,隨即

被同事多番騷擾[1]。有人在病人面前呼他做「妖

在這荒謬中,我們都作了演員--反性傾向歧視諮詢議案及議事堂內外的作為文:潘朵拉

性/別

人」,又到同志網站搜尋其交友及討論歷史。同志

伴侶要一起生活亦困難重重。有一位名叫基斯的白

人男性,跟伴侶租住房屋[2]。業主看見是兩位

男性,便拒絕租給他們。這些例子不一而足,那些

默默忍受的更是難以估計。

反歧視法固然不是萬靈丹,但僅就以上這些例子,

倒還在它的範圍內。雖然性傾向的反歧視法尚未

立法(而且還沒有諮詢),但借鑒其它反歧視法,

我們可以合理地預期它的保障範圍:教育、社會服

務、就業、租用買賣、接受商業服務等。若有此

法,基斯的遭遇或者便能得改善,但Alan卻未必。

這涉及歧視及言論自由的衝突。以「殘疾歧視條

例」為例,只有當「藉公開活動煽動對殘疾人士或

某類殘疾人士的成員的仇恨、嚴重的鄙視或強烈的

嘲諷,而所採取的手段包括威脅對該殘疾人士的身

體或其處所或財產、或其可以到達的處所或可獲或

享用的財產加以損害」時,才可能構成歧視。若性

傾向歧視法沿用此例,則普通針對同志的言論不會

因言入罪,如此,亦可證逆向歧視[3]之為謬

論。

若果你認同Alan和基斯不應受這種待遇,你自會看

見反歧視法的必要。退一萬步來說,即使你還有疑

慮,深怕「魔鬼在細節」,亦應該有個機會讓你我

仔細思量,發掘你心中的魔鬼。如此說來,諮詢作

為激發討論、讓那些牛鬼蛇神現形的平台,理應是

無可反對的。

是無知還是無恥?

觀乎上月初立法會何秀蘭動議就性傾向歧視立法諮

詢,結果被否決,就可得知香港在這議題上走得多

慢。前面已經說過,即使為歧視劃界,亦只能排除

最赤裸的歧視;距離真正的平權,即將同志視作等

同於異性戀者,還有漫漫長路。然而,反歧視法還

沒有訂立,連諮詢議案也不被接納,就等於連申辯

的機會也不給予,直接判死刑。

p18-19.finalizeindd.indd 2 2012/12/1 �� 08:36:03

Page 19: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19

網民自製的圖片>

既然諮詢議案聽來沒有多少殺傷力,那麼議事堂那

幫人要反對,總該有些有力的說法吧?但細想他們

反對的理由,卻大多語近無稽。如政制及內地事務

局局長譚志源稱,由於社會上有分歧,若立法恐怕

會惹起社會分化對立,故現時只宜自我規管及教育

云云。譚局長似乎誤會了。現實是有人反對立法,

如明光社之流,更強調自己有歧視同志的自由。正

是這些反對立法的人,他們的存在正說明歧視的存

在,使得諮詢如此必要。

如此,考慮是否立法,除了顧及民意,更要思及道

義上的理由。道義上,每個人理應有權愛上任何人

而不被歧視;這看似基本,但事實上我們正在違逆

這基本。更何況,連諮詢都還沒有,譚局長竟能未

卜先知,預知主流民意所向?

至於在最低工資一役揚名立萬、為老闆發聲不遺餘

力的張宇人,這次又有新猷。他敏銳地指出,反歧

視法一旦通過,同志伴侶將獲得如異性戀夫婦一般

的福利(?),變相增加開支,更可能引誘同性朋

友假扮同性戀謀福利。張議員思緒之跳躍靈活,令

人拜服。根據他的思路,有人會願意背負作為同性

戀者這身份,受盡歧視和白眼,只是為了僱主的卑

微福利。我相信在現今的社會氛圍下,即使是真正

的同志伴侶,恐怕亦不敢為這福利公開同志身份。

況且,反歧視法並不等於平權;你保障他們不被歧

視,不代表他們一瞬間便擁有異性戀者的一切權

利,例如婚姻權。反歧視法只是防禦性的措施,使

被歧視的不至於連基本權利也不保。至於平權,則

要在反歧視法的基礎上補足。這還有賴張議員多些

爭取,少些阻撓。更何況,在這種關乎人權的議

題,利益不應是唯一的考量。

梁美芬亦不讓張議員專美,另創「無歧視論」,與

「扮gay論」相輝映。她聲稱同志團體在政治上很

活躍,亦可自由表達意見,絕非弱勢。作為一個團

體時,同志們當然可以自由表達,向一個團體叫陣

畢竟麻煩。但當同志作為個人時,他們真可以亳無

顧忌暢所欲言嗎?很容易想像,更多的必會是壓抑

與沉默。

在這旋渦中 誰能抽身?

我容或拆解得不夠徹底,但如果你足夠敏銳,或者

能看出其實他們已將討論焦點由「應否諮詢」轉向

「應否立法」。這等於將原來屬所有人的發言權,

收歸到議事堂的持份者手上。就這樣,民間原來可

以發生的討論消失了。這固然是一個互為因果的過

程:政府和議事堂被一群保守而脫離社會的人把

持,則它自然不會走在社會前,藉立法以導正社會

風氣;社會彌漫著歧視同性戀的氣氛,亦不會凝聚

足夠壓力迫使政府立法。

如是者,譚局長眼中可透過「自我規管及教育」解

決問題,實在是一美麗的幻想;這種「願者上釣」

式的回答,無異於推卸責任。我們中的大部份都沒

有察覺自己壓迫者的角色,還自以為「好公道」。

這一試便知,你有沒有說過如下的說話:「我唔鍾

意佢地啫,我夠可以唔鍾意你啦,咁都叫歧視?」

、「我喺街度見倒一男一女咀都會望多眼啦,我唔

係特登望到眼甘甘咖。」……

本來,諮詢作為激發討論的方法,或者便能讓我們

反思平日種種態度。但我們既然失去了這機會,則

荒謬只怕還得演下去。

[1]〈同志醫護:受盡歧視〉,新浪新聞

[2]〈同志伴侶租樓被拒 鄰居不理睬 途人指罵〉,《看得見的

真相-  香港同志平權報告》

[3]逆向歧視(英文:reverse discrimination)是指歷史上的弱

勢群體的成員(如有色人種、婦女、少數族裔等)得到相對優惠的待

遇,而以歷史上的強勢群體的成員(如白人、男子、主流族裔等)的

利益為代價。就現時同志平權的語境說來,此詞意指反歧視法將會使

對同志平權持反對意見,未能接受同性戀的人被迫在反歧視法的框架

下行事,例如與同性戀同事合作。亦有人用逆向歧視來指言論自由被

反歧視法收窄,因為他們認為反歧視法將禁止人發表反對同性戀的言

論。

p18-19.finalizeindd.indd 3 2012/12/1 �� 08:36:03

Page 20: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在馬賽克下探問|AV演員的秘辛

文:直豎拇指

說起AV,有些人會突然泛起類近思春的笑容;有些人

則聯想到發洩性慾的工具;另一些人想起一堆肉團

在床呀浴室呀廳呀郊外呀禁室呀泳池呀之類的地方做愛。不管怎麼樣,AV對某些人而言最討厭的,或許是馬賽克-它遮蓋了他們極欲看見的真實。除此之外,人們似乎未必看到的是,原來,AV有另一層馬賽克,掩蓋了AV演員幕後的真實。 AV男優和女優,在片中似是主動和被動的兩極。但是,不論在工作狀況、片酬和社會地位而言,則極有相同之處。我們就在這裡,揭開這層馬賽克,探問當中秘辛。

鏡 頭 下 的 「 花 絮 」 相信有不少男生,也有嚮往過當AV男優的生活:能跟很多漂亮的女優做愛。最重要的是,做完愛還有錢收。但說這些夢話還言之尚早,AV男優,可不好當。一般而言,拍攝一套影片需要一至兩個工作天,每天要連續拍八至十幾個小時。在拍攝期間,若男優感到快要射精,便須停止拍攝,休息一下,到開始拍攝時,又要馬上令小弟弟勃起,進入狀態。在十幾小時內不斷「起機」和「降落」,可謂痛苦萬分。 除此以外,若大家有看過一定數量的AV,應該會見過,當演出「狗仔式」[1]體位時,男優時常抬起女優一條腿猛烈抽插。這其實是為了令鏡頭捕捉到最佳效果。如此一來,就像一邊捧著重物,一邊做劇烈運動般,能夠不辛苦嗎? 畢竟男優是一份職業,可不是開玩笑的。以「火車便當式」體位[2]出名的「巧克力向井」,是個頂級男優沒錯,但就因為要弄這噱頭,弄得他腰部長期劇痛,要在醫生指導下練習健行,才逐漸康復[3]。 那麼當女優的話,該會舒服多吧?只須躺在床上,任由男優擺佈就可以了。事實並非如此。有家叫「東京熱」的片商,其大部份影片,都是些「重口味」並且高難度的片種。相信沒有什麼女優喜歡被人連續中出和顏射[4],身體極度疲累卻要裝爽吧。更遑論要女優拍攝諸如深喉[5]的畫面,試想想,被一個又腥又臭的東西,像扣喉一般直達喉嚨,連眼淚都流了出來,呼吸極度困難,滋味可想而知。 那為什麼東京熱還有這麼多類似片種?須知道女優會不會接拍大型片商的影片,跟AV事務所很有關係。事務所跟片商談好了,就用各種威迫利誘的方式,加上大多女優都是因生活所迫而下海(當然,富裕如小澤圓,則是例外),令女優半推半就地接拍影片。不然的話就別想紅了。於是,即使拍這些片種多麼辛苦,女優還是要拍下去。 做AV女優,對身體的負荷還是很大的。大家都聽過蒼井空的大名吧?在AV界可謂叱吒風雲的蒼井空,就是因為服食過量避孕藥、多次刮宮導致不育。這就呼應了東京熱的說法:女優,是「餌食」[6]。餌食者,即在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原來連薪金都只是表面風光…… 在上文了解到這些男優女優工作的辛勞後,轉而看看他們能賺多少錢。身份最低微的,在影片中只旁觀自慰的「汁男」,其片酬可謂眾說紛紜,但大概不會超過一萬日圓(約港幣一千元)。就算是有名的頂級男優如加藤鷹,片酬也不過是十萬日圓(約港幣一萬元)。 女優的情況比較複雜。女優的經紀公司,是會在片酬中抽取佣金的。初出道與有名的頂級女優,抽佣的比例當然不同,但平均而言,有大概三至四成左右。所以其實到女優手上的錢,並不如想像中多。頂級有名如蒼井空、松島楓等女優,抽佣後的片酬固然仍然十分可觀,但能達到這個級數的女優沒幾個人。據AV寫實故事《沒有名字的女人》的作者中村淳彥所指,有六至七成的女優,抽佣前的片酬都是約一萬五千港元左右。

開 放 又 不 開 放 的 社 會 日本AV業發展蓬勃,讓人認為日本在性的方面十分開放。但其實這十分表面。有日本媒體曾做調查,結果顯示,一般男人也很難接受自己的妻子曾是AV女優。有二十年經驗的資深男優劍崎更說:「家人無法接受我的工作,親友的婚喪喜慶都不通知我;貸款買房子,在銀行資料上寫我的工作就被退件。」[7]至於女優,就有一個因其AV女優身份曝光,而被華航開除的空姐長瀨茜。一般女優演出壽命只有一至三年,引退以後,由於飽受歧視,雖不情願,也只能繼續在風俗界打滾。例如曾紅遍港台的夕樹舞子,引退後就是以跳脫衣舞為生。 日本是成人影片業的世界龍頭,與此行業相關的公司,利潤極為可觀。這樣與其說是日本的性文化開放,不如說是為了賺更多的錢。AV內呈現的開放,與社會普遍人民的想法,有很大距離。AV男優和女優,對經紀公司、事務所和片商來說,只是賺錢的工具,賺不了錢,就扔掉。坊間有很多女優,拍了幾部片子就宣佈引退,也就是因為她的片子不好賣。一旦男優女優患病,也沒有人會擔當醫藥費的,都得靠自己。可想而知,對於這些公司來說,他們關注的,並非性開放,也並非男女優的待遇,而是利潤。

[1] 女性跪趴在床,把臀部抬起,男性從後插入[2] 即讓女優雙腿夾緊自己腰間,自己以雙手托起女優臀部固定,上下搖動抽插。此一動作像在火車叫賣便當的人,故名「火車便當式」[3] 壹週刊專訪:巧克力向井[4] 中出:不戴安全套,直接把精液射進子宮裡;顏射:把精液射在臉上[5] 即把於口交時把陰莖吞入口中,直達喉部。[6] 「餌食牝」,為東京熱的影片系列[7] 〈日本AV女優產業的背後〉

20

p20.indd 1 2012/12/1 �� 07:05:23

Page 21: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在法國,一個漫長的教育議題一直被爭辯——到底家課是否必

須的?

早於今年3月,一群家長曾發起為期兩星期的「杯葛家課」運動,

原因是認為家課不單無助學習,並製造父母與子女對立,且鞏固

教育不平等性。他們的三項質疑,事後被證明是討論法國教育問

題的主軸。

本年 10 月,法國總統奧朗德宣佈了一項使世界議論紛紛的教育

改革措施——廢除學校的家課制度。「若我要重新定義『教育政

策』,我會把其定性為『社會政策』。」他續指,「工作應在學

校裡完成,而不是在家」。原因是有較好家庭條件的學生在做家

課時將獲得較多的父母支援,這對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生來說,是

不公平的。他的教育部長 Peillon 續指:「我們希望看見一個公

義的社會,致使每個學童都有同等的成功機會。」法國政府建議

增加半天上課天,延長每天上課時數一小時,並增聘六萬名教師,

以協助學生在學校完成功課。

其實,法國只是全球教育討論家課去留的浪潮中,一個剛巧近來

比較顯眼的國家。關於家課的去留,會是一個大家將要面對的問

題。

英 美 媒 體 觀 點 與 意 識 形 態

雖然本港媒體對此事不怎熱情,但此議案卻惹來西方強烈輿論,

甚至大肆抹黑 [1]。英美媒體爭相指出,法國學生早在國際學生

評估 (PISA) 中敗陣給歐盟其他成員國的學生,倘若如今再廢家

課,將使法國學生的國際競爭力削弱。而增聘六萬名教師,更無

疑是「天荒夜譚」的社會沉重負擔。但為何不問政策潛在意義與

成效,就立刻認為任何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均是不合理的?政府

積極參與教育工作,變相減低家長要付出的教育子女成本,為何

會是「沉重的社會負擔」?這些,通通都是反駁者有待回答的問

題。

英美媒體的潛台詞是,教育本質上應該是產業性,並具備商業競

爭性的,而且教育的運作必須符合經濟原則的。但我們的社會又

該順應這種教育觀嗎?

教 育 均 等 機 會 與 社 會 流 動

現在很少人會質疑教育與社會流動間存在關係的說法。社會流動

(social mobility) 是一個社會學詞彙,意指一個人能夠在社會

階級中爬升的機會。如果某個勞工階層的家庭注定要經歷跨代貧

窮,則該社會的社會流動是低的。而往往教育常被視為關鍵的社

會流動因素——因為在這 Paper Society 中,學歷多寡幾乎直接

影響你薪金的多寡,以至生活條件的優劣。而教育制度到底是否

開放,接收良好教育的機會是否均等,則成為某種測量社會流動

性的重大指標之一。然而在教育愈漸成為一種競爭產業,教育機

構以經濟進帳作為決策考量點的日子中,教育亦愈來愈無法擔當

作為某種促進社會流動的媒界了——因為教育不再需要有社會責

任,不再需要顧及窮家子弟的學習機會。

以香港為例,大專生中出身自基層家庭的佔

非常少數,近來愈來愈多社會研究亦均發現

高等教育機會其實並非平等地對所有階層的

人開放。雖說大家均可透過考試制度晉身大

學,但每人的家庭條件(如能否提供補習費

用、出國交遊機會,以至家庭穩定與否對學

習情緒的影響)均影響你能否入讀大學,個

人的努力顯然不能必然地保證什麼,這點相

信不難理解。

家 課, 又 與 社 會 流 動 何 干?

但讀者大概較難想象的是,到底家課存在與否,又如何構成上述的

差異?可以想象,中學往往因要符合教學進度,而不會特別為個別

落後學生減慢步伐。此時,家課作為某種課後彌補方案,期望學生

能透過做練習來理解課題,並返軌道。問題是,在課後的學習過程

中,課題輔導員的空缺,這個真空便得由孩子想辦法去填補,而家

庭通常正是協助填補的角色——要麼家長親自上陣輔導,要麼付錢

讓孩子去補習;兩者要求的,都是家庭條件良好的環境(要麼父母

有知識或有財力)。而既然家課是作為某種考試前的訓練,而考試

又是影響個人升學可能的決定性因素,一旦在訓練的過程中出現差

距,差距則會累積,然後擴大。不平等就是在這些細微的影響下發

生。

家課於學習有多大關連,學界始終沒法達成一致結論,但這都不重

要,因為在目前的教育系統與經濟體制緊扣連的前提下,家課始頗

大程度上是作為某種奪取佳績和跨過篩選的工具,而並非只是學習

的途徑。倘若教育始終以作為某種培訓人力資源投入勞動市場的工

廠的形態出現,家課就無可避免地成為生產線上的「檢測點」。這

情況下,家課將無可避免地以殘酷的面貌出現在師生與家長面前,

給予他們巨大壓力,並成為置三方於對立面的假想敵。

廢 了 家 課, 社 會 就 平 等?

不過,即使大家理解家課帶來的教育機會不均,也難以理解單廢

家課,是否有那麼大的作用。答案當然是不行。奧朗德此舉雖提出

了重要的引入點讓人重新反思教育與社會機會平等的關係,但家課

變動本身根本沒有撼動建制上本來的經濟資源分配不公。可以想

像,即使家課廢除了,富家子弟依舊可透過進行私補或興趣班等增

值自己,以別的方法抬高身價,以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一旦社會資

源依舊沒得到公義的分配,廢除家課一類的小修小補,根本無以真

正實現社會機會平等。

所以,奧朗德的建議雖本意良好,而且其勇敢的嘗試是應該予以

稱讚的。但事實要道出的是,倘若不把教育與社會體制視為整體地

去進行改變,如此小修小補也是沒可能達致所想果效的。

可 是, 廢 除 家 課 於 學 習 無 害 嗎?

其實近來包括美國、德國、加拿大等亦愈來愈多地區進行過相關

的實驗,開始逐步或有限度地廢除家課,法國更自 1956 年起禁止

小學派發家課,而所獲反應一直不俗。近來學界做過關於家課的研

究亦無法指出家課於學習成效的必然性,只強調家庭環境在學習成

效上扮演極重要角色。反映此一議題其實還有很大探討空間。

其實,相關討論正在環球變得熱熾。本年 10 月,挪威亦曾有學生

發起萬人罷課遊行,要求廢除功課,原因同指家課複製階級不平

等、於學習無效,以及不必要地侵蝕個人的閑暇時間。類似的示威

近來也同樣在日本出現。顯然,家課制度,並不必然是唯一可行的

學習模式。

看看世界,然後或許,我們可以得出關於教

育的另一個圖像。

備註

[1] 有關廢除家課的報導,英美傳媒的偏頗

可謂令人膛目。英美傳媒一向都對歐州的福

利社會抱以負面的態度。其中最常見的抹黑

就是將之稱為「社會主義」。比如這次就是

「社會主義總統」推行的「社會主義政策」

首先,這政策不過是對於現下的不平等稍作

處理,與社會主義所主張的根本性政治改革

完全不同。更加要留意的是,這是自冷戰以

來英美對社會主義理想的抹黑。如果稍為閱

讀一下歷史,便會理解到社會主義從來都是

解放貧苦大眾的口號。

法 國 現 場:功 課 與 教 育均 等 機 會 文: 說 著 流 利 法 語 的 M a t t h e w w t h

21.indd 1 12/1/2012 10:24:00 AM

Page 22: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中大反Starbucks行動的根本硬傷文:何家幹

中大反Starbucks行動有一個嚴重的硬傷,那就是無視一個最基本的事實:即Starbucks

和Fairtrade不但不是對立物,還是相輔相成的經濟夥伴。在2009年9月,Starbucks

在英國和愛爾蘭的咖啡店開始全綫採用Fairtrade咖啡,成為當年全球最大的Fairtrade咖啡

買家[1]。與此同時,Starbucks,Fairtrade,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就是那個收取Star-

bucks贊助,協助制定C.A.F.E.採購標準的機構)和African Wildlife Foundation合作,成為

Starbucks Shared Planet「道德採購承諾」的背書者,使Starbucks自定的C.A.F.E.標準,具有

和Fairtrade認證同等的地位[2]。2012年4月,Starbucks率先捐出1百萬歐元,協助Fairtrade

International建立小農信貸基金[3]。

簡言之,將Starbucks和Fairtrade說成是地獄和天堂的對立,只是中大反Starbucks運動的一

廂情願而已。

另外,Fairtrade在2011年首次公佈的數據顯示,Fairtrade產品在發達國家的總零售額,

只有約1%左右轉化為交付代理農民和農業工人的營銷合作社(即不是種植者)的「特惠

金」[4]。而往往被宣傳為「社會發展津貼」的「特惠金」的最大開支項目,是商業和技

術投資[5]。也不要忘記,Fairtrade營銷合作社的基本單位,是本身有一定經營條件和生產

規模的富農,而被這種合作社雇傭的外來移工,並不在Fairtrade的任何分紅範疇之內[6]。

實際上,Fairtrade和扶貧並沒有直接關係,而是一個營銷的機制。它的賣點,就是讓發達

國家的消費者,以為他們付出的售價,有相當一部分會成為落後國家種植者的補貼。當

然,和所有售賣認證的機構一樣,Fairtrade也是向零售商徵收「牌費」的。而「牌費」的

主要用處,就是……推廣Fairtrade品牌[7]。

歸根究底,在發達國家消費者操控的買家市場之內,落後國家的咖啡種植者,往往只能

被動地接受前者所施加的「公平」和不公平。憑藉「良心消費」的號召,Fairtrade已經成

為全球咖啡市場上擧足輕重的特大型營銷商,為出售其認證產品的資本家創造了幾十億

歐元的銷售額[8]。說白了,Fairtrade和Starbucks一樣,都是一門生意。兩者不相伯仲,根

本就沒有任何「道德上」的差異:除了Starbucks之外,全球最大的Fairtrade認證產品的買

家之一,就是勞動人權重災區的WalMart[9]。當然,Fairtrade從來也沒有批判這個或那個

大買家的劣行。

如果要真正「脫貧」就必須努力關注和支援世界各地的工人運動,促進勞動者反對資本

的聯合鬥爭。以所謂公義和良心為由,支持這個資本家去反對那個資本家,甚至乎像中

大反Starbucks行動一樣,一廂情願地虛構「良心資本家」和「壞心腸資本家」之間的對

立,到最後除了無補於事之外,還只能自欺欺人、淪為某資本集團的宣傳工具,煽情地

高舉杜撰的“道德選擇”,撕裂同為消費者和生產者的勞動人民。

1. ‘Starbucks Serves up its First Fairtrade Lattes and Cappuccinos Across the UK and Ireland’, Fairtrade Foundation press release, 2 September 2009. http://www.fairtrade.org.uk/press_office/press_releases_and_statements/september_2009/starbucks_serves_up_its_first_fairtrade_lattes_and_cappuccinos.aspx2. 同上3. ‘Introducing the Fairtrade Access Fund’, Harriet Lamb (Chief Executive Fairtrade Foundation), posted on starbucks.co.uk, 23 April 2012. http://starbucks.co.uk/blog/introducing-the-fairtrade-access-fund/11934.(a) 總零售額數字來自: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Supplement to Annual Review 2010-11, 2010 Financials and Global Sales Figures, Fairtrade International (2012), p.2. http://www.fairtrade.net/fileadmin/user_upload/content/2009/about_us/FLO_Annual-Financials-Sales_2010.pdf(b) “特惠金”總額數字來自:Monitoring the scope and benefits of Fairtrade, Third Edition 2011, Fairtrade Labelling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 (2011), p. 46.http://www.fairtrade.net/fileadmin/user_upload/content/2009/resources/Monitoring_the_scope_and_benefits_of_Fair-trade_2011.pdf5. 4(b), p.53. 6. 例見:’The Problem with Fair Trade Coffee’, Colleen Haight, 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 Summer 2011. http://www.ssireview.org/articles/entry/the_problem_with_fair_trade_coffee ‘The Brawl Over Fair Trade Coffee’, Scott Sherman, 22 August 2012, www.thenation.com.http://www.thenation.com/article/169515/brawl-over-fair-trade-coffee?7. 例見:Annual Report and Financial Statements for the year ended 31 December 2011, Fairtrade Foundation, p.15. 英國Fairtrade在2011年收取了825萬英鎊的牌費,其中193萬2千英鎊用於“認證和牌照”(23.4%),217萬5千英鎊用於“營銷和產品開發”(26.4%),283萬4千用於“生產者和產品支援”(34.4%),349萬1千用於“公衆教育和認知”(42.3%)。即除兩成左右的認證行政費用之外,其餘主要用於推廣Fairtrade認證產品。http://www.fairtrade.org.uk/includes/documents/cm_docs/2012/2/2011%20Annual%20Report%20and%20Accounts%20-%20FINAL%20FULLY%20SIGNED.pdf8. 同4(a)9.(a) ‘Fair Trade’ section on Walmart website. http://corporate.walmart.com/global-responsibility/environment-sustainability/fair-trade(b) ‘Wal-Mart Launches Exclusive Sam’s Choice Line of Organic, Rainforest Alliance and Fair Trade Certified Coffees: Retailer Answers Coffee Drinkers’ Demands for Guilt-Free Gourmet Taste’, 1 April 2008. http://news.walmart.com/news-archive/2008/03/31/wal-mart-launches-exclusive-sams-choice-line-of-organic-rainforest-al-liance-fair-trade-certified-coffees(c) ‘USAID, Walmart, Fair Trade USA and SEBRAE-Minas Gerais Announce Winners of the 2010 Fair Trade Certified Cupping Competition in Brazil’, 9 November 2010. 美國政府、Fair Trade USA、Walmart和巴西半官方支援小企業組織合作舉辦咖啡比賽: http://www.fairtradeusa.org/press-room/press-release/usaid-walmart-fair-trade-usa-and-sebrae-minas-gerais-announce-win-ners-2010-

投稿

p23-24.indd 2 2012/12/1 �� 08:32:48

Page 23: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冬意漸濃,Starbucks一事看似已隨秋風遠去,告

一段落。Starbucks的產品亦「成功」進駐中

大。然則,我們是否就這樣「既來之,則安之」?

我們應怎樣對待Starbucks,以至整個被大企業壟斷的

生產鏈?誠然,在是次事件中,「中大反Starbucks行

動」在論述和宣傳手段上確有其不足之處,以至同學

們未必能充分了解我們的行動及背後的原因。所以,

我們希望藉此機會解釋立場,回答不同人士的批評,

以及釐清某些誤解。

Fairtrade確有其問題不少人認為我們「將FairTrade與Starbucks視作天堂與

地獄的對立」。必先釐清的是,「中大反Starbucks

行動」一直都沒有吹捧Fairtrade認證為一個優良的認

證。正如何家幹所言,Fairtrade的確有其不足之處。

譬如,某些Fairtrade認證機構為了打進主流市場而作

出妥協[1];又,「和所有售賣認證的機構一樣Fair-

trade也是向零售商徵收『牌費』的。而『牌費』的主

要用處,就是……推廣Fairtrade品牌」;甚至與企業

合作,「憑藉『良心消費』的號召,Fairtrade已經成

為全球咖啡市場上擧足輕重的特大型營銷商,為出售

其認證產品的資本家創造了幾十億歐元的銷售額」;

其對象層面只針對農民,無法保障在生產鏈中間那些

被剝削的工人。

Fairtrade是獨立機構然而,Fa i r t r a d e始終是一個獨立認證機制,而

C.AF.E.只是依附在Starbucks下的產物。這表示Starbucks

能隨時掌控對產品的認證方法,並保持其生產鏈的穩

定,甚至利用這個自行定下的認證方法作一些漂綠

工程。Fairtrade固然有其自身的問題,但始終比透明

度更低的C.A.F.E.好。「中大反Starbucks行動」希望以

Fairtrade作一對比,使同學們能夠明白C.A.F.E.其實只

是一些自訂的認證方法,對Starbucks的約束力很低,

亦只是Starbucks形象工程的一部分。

Fairtrade的好處首先,在Fairtrade認證機構規定農民一定要組織合作

社。而C.A.F.E.認證就沒有這種規定,它只是「建議」

農民組織合作社。雖然,何家幹提到「Fairtrade營銷

合作社的基本單位,是本身有一定經營條件和生產規

模的富農」。但是,究竟這些「富農」是多富有呢?

不少產品的原產地是在第三世界國家,所謂「富農」

中大反Starbucks行動回應

其實只是相對於當地的農民而言,而不是真的指他們

很富有。他們在整個生產鏈上其實仍是受壓迫的一

群。組織合作社,至少能增加這些農民的議價能力。

其次,Fairtrade為原材料制定「Fairtrade最底價」。當

原材料的價格低於市價時,Fairtrade認證規定企業必

須給予農民「Fairtrade最底價」,保障他們不會因為

市場價格波動而虧損,而C.A.F.E.認證並沒有所謂「最

底價」,表示這些原材料的價格隨時受市場波動。它

並不能保障農民的基本生計。

以Fairtrade為起點在整個公平貿易運動中,消費的確只佔很少部分。只

依靠消費來扭轉整個被大企業壟斷的生產模式,幾近

不可能。假如在消費以外不作出某些實際的行動來抗

爭,所謂「公平貿易運動」只能算是紙上談兵。然

而,在香港,消費者普遍不會關心產品背後的歷史,

更遑論在生產鏈上被受壓逼的工人和農民了。何家幹

所說的「關注和支援世界各地的工人運動,促進勞動

者反對資本的聯合鬥爭。」對於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

活的香港人來說根本是不能想像的事。能使香港人購

買Fairtrade產品,正正是讓他們建立這種意識的第一

步,具有重要的意義。

此外,Fairtrade認證機構規定農民一定要組織合作

社。普遍香港人以為只有資本主義制度才是最可行的

經濟模式。透過購買Fairtrade產品,能令更多香港人

認識合作社為何物,正正能帶給香港人一種除資本主

義外,對另類經濟模式的想像。

當我們購買Fairtrade產品時,絕不只是心靈上的慰藉

和象徵,而是確實在幫助當地的農民。產品的「Fair-

trade最底價」在某程度上的確能改善第三世界國家

的農民的生活。非洲國家農民所得到的基礎教育、社

福保障等,在有Fairtrade認證前,根本是無法想像的

事。

總結「中大反Starbucks行動」希望達到的是喚起同學「良

心消費」的意識,至少在購買一件產品前,能想想背

後代表的是甚麼一回事。另外,我們希望同學能以「

良心消費」作為一個起步點,關注大企業剝削工人的

事,繼而能像外國的消費者一樣,組織消費者聯會,

向企業施壓。甚至在「消費者」這個身份以外,和生

產鏈上的工人一起站在同一陣線,對抗大企業和整個

不公義的生產制度。

[1]:Transfair USA認證本來要求企業必須購買20%的Fairtrade產品,才會給予他們認證,但今年Transfair USA將此標準降至10%。

文:陳詠言

23

p23-24.indd 3 2012/12/1 �� 08:32:49

Page 24: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24

情況就像電影般超現實。試想像某天凌晨,睡夢中的你突然聽到擾人的吱吱聲響,甫下床就感覺到地板

震動,抬頭一看家中四周的牆壁裂痕顯現,心中大驚。你正打算出門看個究竟,發現門框也震至變形了。踏出大廈,路面到處都是陷落的小塊,回頭一看,大廈外牆也有裂痕,一副末日般的景象-但這不是災難片橋段,而是大角咀居民面對的真實困境!

零九年反高鐵運動阻止立法會倉促通過高鐵工程,正因政府草率規劃,忽視工程對沿線居民以及市民帶來的長遠影響,當年早已指出高鐵方面無視工程將會為葵涌、大角咀帶來的地陷危機,以及對鄉村(牛潭尾、八鄉一帶)造成的破壞。昔日預言,兩年間一一應驗。

大角咀

居 民 擔 心   隨 時 冧 樓

大角咀就是隧道鑽挖工程中首當其衝的犧牲品。高鐵隧道在其中十九幢舊樓地底三十米穿過,受影響住戶約有三千。九月底開展的鑽挖工程,通宵動工,居民已經冇覺好瞓,醒來見到樓崩地裂還要擔驚受怕,住在中興樓的陳太指,最擔心就係安危,而且大廈變成危樓,日後想賣樓搬走都唔得!地下商戶關鋪亦甚艱難,因為地面下陷令門框傾斜。街坊人心惶惶,直言「唔死人都唔會有人關心」,控訴港鐵漠視居民安危。

黑 箱 規 劃   居 民 消 音

高鐵工程會穿過自家地下一事,大角咀居民是在行政會議通過高鐵計劃前兩日才被媒體「通知」的。及後的居民大會上,面對港鐵人員一副生米煮成熟飯的態度,大家才知高鐵事在必行,幾千住戶根本無權置喙。除了幾場無人知曉的諮詢會,港鐵和政府沒有足夠宣傳讓受影響住戶知悉此事,一如市區重建等發展項目,當局的著眼點只在效率,從未交出誠意與小市民溝通。直到近來隧道施工,居民多番投訴,港鐵公司施工照舊,只道破壞未必是工程所致,對市民所急闊佬懶理!由工程規劃至施工,居民聲音和福祉從未得到重視,到底高鐵發展,是為誰而發展呢?

草 根 索 償   困 難 重 重

居民對發展無力說不,索償更難以取得。想索償,業主必須按《鐵路條例》主動向法庭申請,賠償金額交由法庭裁決。對忙於打工搵食的基層而言,即使有法援不用為律師費籌謀,上庭申索的時間成本(長期請假隨時被老闆解僱)成為奪回應有補償的極大障礙。當初高鐵環評沒有清楚測量工程影響便獲政府部門通過,已屬一大錯失。現在政府理應補救錯失,著手監察工程,並設專責小組協助居民申索。

牛潭尾

地 下 水 乾 涸   奪 魚 農 生 計

位於元朗南生圍東北面的鄉村牛潭尾,工程造成的破壞更為嚴重。尚未鑽挖隧道,高鐵的通風樓(註一)工程開展年餘,已抽盡牛潭尾六百戶村民賴以維生的地下水,以便灌入英泥為通風樓打好地基,村內三十多戶靠優質地下水養殖食用魚及錦鯉的村民因而損失慘重。養淡水魚的周生,近日魚池乾塘,年屆六十才失去唯一的搵食工具,而且他一家人長期飲用地下水,事件近乎斷絕他家以及全村的食水供應。老人家以農維生幾十年,工程變相逼迫他們村民放棄農耕生活,形同滅村。

生 活 大 改 變   菜 農 臨 失 業

位於牛潭尾的攸潭美村三面環山,超過七成環境為植被覆蓋。有約百農戶在牛潭尾種菜種果園,現下缺水灌溉,植物多有枯萎,長此下去,亦即趕絕農民生計。多數村民喜好種植,一則種菜自用,一則閒情寄託。日後無法種植,生活開支又添一筆;以園藝作生活寄託的老一輩就頓失所依,陪著他們出生長大的自然景觀勢將消減。面臨失業,漁農處竟然建議農戶接受職業再培訓,周生無奈慨嘆:「我地都幾十歲人啦,你話仲可以轉咩行吖!」

危 坡 上 動 工   村 屋 恐 倒 塌

另一方面,通風樓選址於有近六十間村屋的斜坡旁,但該斜坡已早於數十年前已被列為「危險斜坡」,這完全是草菅村民性生命安全的做法!如此粗疏的規劃竟然獲批實屬離譜。自從前年施工,鄰近村屋陸續出現結構問題,定居攸潭尾村內數十年的黃先生,屋子的護土牆便見裂紋乃至向前傾斜。眾多村民日夜被噪音滋擾,兼且擔心家人安全,生活大受困擾。高鐵方面一直不處理此問題,只在動工前為部分牆壁做加固,然而村屋結構仍然受損嚴重。

港 鐵 瞞 沉 降   諮 詢 無 人 知

叫村民更為氣憤的是,高鐵顧問公司在環評報告中將鑽挖通風樓的沉降危機評估為低,又在環評小組會上隨口說出99.8%不會有事(世事如此玄妙,那0.2%發生了)。而有關方面從未就此向受影響的村民解釋,亦不曾提起斷水危機。直至去年六月,牛潭尾二村的數十個魚農戶才知道工程會使地下水沉降,港鐵才派出工程判頭「知會」村民有關事宜,死撐工程冇影響,好安全!由此至終沒做過真正諮詢(只有六場沒村民知道的偽諮詢會),這還不叫蓄意隱瞞?

監 測 出 古 惑   卸 責 避 賠 償

高鐵這類大型基建工程所做的安全監測範圍廣大,運輸局不會仔細監察,港鐵要在數據上鑽空子,證明工程施工期間一樣「冇影響,好安全」實在易如反掌。獨立媒體記者到牛潭尾村考察,發現不少監測傾斜度的儀器都被故意設置在一些荒廢屋垂直一邊的牆上。如此收集數據的方式明顯可信性不高,但港鐵就借此逃避賠償和向村民交代。

高鐵沿線居民當災|

24-25.indd 2 2012/12/1 �� 12:01:17

Page 25: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25

環 評 條 例 寬 鬆   署 長 淪 橡 皮 章

無論是大角咀樓崩地裂,牛潭尾地下水乾涸,八鄉(註二)的水道污染都指向高鐵環評有重大問題,隱瞞工程造成的破壞。

香港的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從架構上已有嚴重問題。大型基建的環評必先交由環諮會審議,再由環保署署長批核,取得環境許可證,才可動工。驟聞似乎這個機制有雙重審核,尚算嚴格。然而署長一權獨大,掌有審批權。負責審議環評的環諮會,其性質只屬提供諮詢、建議,並無實際權力。縱使環諮會不建議開發某工程,環保署署長仍可批准。而且環諮會是由政府委任,一般市民只可有限度參與,欠缺透明度。兼有寬鬆的環評條例幫忙之下,粗疏環評要通過實在容易。而且,環評是由項目倡議人付款委託顧問公司做的,利益瓜葛昭然若揭。就高鐵一例而言,港鐵當然期望工程上馬,顧問公司自然傾向為客戶的工程上馬度身訂做其環評,哪來動機去做一個全面評估?

環評條例本身就有先天缺陷,法律文件中空隙處處,方便顧問公司利用而作出失實評估。條例的寬鬆要求下(註三),整個高鐵環評都只考慮施工地點500米範圍內的影響,然而水文改變(地下水流)、地下噪音,就能影響以公里計的範圍。對鄰近社區造成的影響,這份環評都可「合法地」置諸不顧!

就這樣,環保署長照樣於零九年九月批出高鐵的環境許可證。於發展商而言,做環評不是為了保護環境,不過是要計劃早日通過的無謂工夫,一切對環境對人的影響破壞,先動工再說吧。

利 字 當 頭 的 香 港 發 展 思 維

高鐵工程669億的肥水流入發展商的口袋中,而沿線居民則要為此埋單-大角咀住戶日夜擔心冧樓、牛潭尾及八鄉農戶損失慘重。其實,無論是廣深高鐵抑或台灣高鐵都有地下水抽乾、地陷等問題出現,試問早就參照各國例子的港鐵、政府怎會不清楚?

以上談到的居民當災,逃避賠償,環評鬆手,通通都是利益為先的香港發展模式的必然結果。這並非只關乎高鐵,任何大型基建、市區重建乃至香港房屋政策皆在同一發展邏輯底下操作,君不見本來基層聚居的舊區陸續發展成私樓豪宅,地產商賺盡,基層則要搬離居住多年的社區;以至政府控制公營房屋的興建量,使私樓價格居高不下,同樣是資本家得益最大,市民就捱貴租買貴樓。

我們見到的是整個政經制度皆向商家傾斜。政府為保財源早日落進發展商口袋,犧牲小市民的利益在所難免,總之工程要盡快上馬。而對弱小市民而言,他們根本沒有資本、權力抗衡發展機器。明報報道指出有街坊表示受到警告或壓力,要求別再就高鐵事件發聲,也不願上鏡受訪。

同 類 情 況 未 來 勢 將 重 演

這種管治思維一直操縱著整個香港發展過程,在未來亦會再次展現。今年四月蘋果日報揭穿港鐵早已計劃高鐵二期的羅湖走線(高鐵一期的環評中,已於牛潭尾雞公山內預留二期通道)。走線涉及地點擴至麒麟山一帶、天巒、古洞北、塱原濕地、羅湖一帶。上述災禍很可能再次降臨在另一批市民身上。一片風聲鶴唳的觀塘重建計劃,將扎根幾廿年的商戶街坊連根拔起。公屋也只會在遠離市區的「新發展區」興建,的保障地產商利益。商家利益為重的發展模式,仍然不斷運行。(註一:鐵路隧道相隔一段距離便需要設置通風樓,主要作用是隧道內外的空氣互相交流,以保持鐵路系統空氣流通。通風樓亦可作為緊急救援設施。)

(註二:高鐵在八鄉曾屋村的地盤動工後,溢出的污水流往農田水道,蔬菜收成都沾有強烈電油味,因而滯銷,菜農生計大受影響。)

(註三:資料取自OXRA網站,http://oxra-2009.blogspot.hk/)

有關大角咀地陷,請看明報報導,街知巷聞﹕大角嘴地動樓搖有關牛潭尾地下水乾涸,請看香港獨立媒體的牛潭尾系列

以利為本的發展模式

文:鍾懶

24-25.indd 3 2012/12/1 �� 12:01:17

Page 26: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文︰ Jeffrey

很有趣,香港人對美國選舉的關注,似乎多過自己特區的選舉。

哎明白明白,香港只得一個中央委任的狼振英。看看美國的政治人物,都是從心底裡散發領袖的味道的。羅姆尼又好,奧巴馬又好,在香港人眼中,就是擁有一種香港政壇人物沒有的魅力。不論是台型、演講、辯論,香港有誰能匹敵?

不過,正如世界各地許多事情一樣,美國大選亦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冷知識、小道新聞,甚至……公開的秘密,但香港卻沒多少人知道。

大 秘 密 之 一 ︰ 投 票 率

投票率,投票者佔全部有資格投票者之比例也。一般的想像是,先進民主國家如美國,投票率應該相當高。事實上,2012 年的投票率只有 57.5%,比 2008 和 2004 年大選還要低。根據推算,有投票權的人口是 1.7 億。其中大概有 9300 萬人是沒有投票的,包括有資格成為選民但沒登記的人,。

是不是有點驚訝?有此權利卻不行使,原因通常有兩個。第一,兩個候選人都看不上眼,連廢票也不造了。第二,對選舉不關心,誰當也一樣。有些人甚至再極端一點,連註冊成為選民也不幹。然而根據數字,不投票者多為低下階層。以 2008 年大選為例,薪金愈高,投票率也愈高(下圖)。基本上重點只有一個,就是覺得誰當總統,也不會特別注意低下階層的利益。

美國有一篇評論這樣形容︰「對於勞動人民,他們的選擇只有羅姆尼(前投資銀行家)或奧巴馬(證實維護金融權貴者)[1]」。美國的中產和有錢人還會留意候選人會否加減稅,但如果收入微薄的清潔大姐、低技術勞工、貧苦大眾,你可以怎麼選?說穿了,這次選舉是中產和有錢人選總統罷了。

講真,如果你生於基層,有份投梁振英唐英年何俊仁,你覺得哪一個能真正幫助你?老闆欺壓,屋租高昇,誰可以救你一命?

大 秘 密 之 二 ︰ 選 舉 經 費

一次選舉所牽涉的費用,是億億聲的。除了印選票、聘用工作人員外,最大部分的支出是候選人的宣傳費。奧巴馬就花了 4億在宣傳上。羅姆尼也不輸陣,用了 4.9 億美元。

錢從何來呢?原來候選人可自行籌募經費,接受獻金等等。奧巴馬所屬的民主黨,今年就籌了 6.4 億美金。羅姆尼的共和黨就略少,但也有 5.5 億美元。大家都知道,錢,對於選舉來說有多重要。光是在宣傳上,有錢就代表多上鏡,多點人認識你。即使當年出名節儉的林肯總統,也得借助黨派的財力來參選。因此,如果你是窮人一個,光賣理念理想,但沒有金錢的支持,是根本沒可能當選的。畢竟,宣傳就是讓別人認識你,捐獻就能像雪球般越滾越大。

另外,美國對籌募經費有一套嚴格的司法制度,叫 Campaign Finance Law,由一獨立的 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 執行和監管。例子有「每個美國人最多只能捐獻 2500 美元給每個候選人」「社福機構必須以福利作為募捐的首要目的,而非政治利益」等等。但是,捐款的機構仍然可以利用不同的途徑,投入大量資金,為總統候選人宣傳。

大 秘 密 之 三 ︰ 候 選 人 身 家

大家都知道,香港的高官們身家有多豐厚吧。美國總統候選人究竟有多少身家呢?

答案是,不確定,只有一個範圍。上面提過的 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基本上只要求候選人提供一個自己資產數額的範圍,而不需要候選人自行申報或調查。若然小記去參加大選,而身家只有 100 元,那麼只提供「50到 200 元」或者「1元到 1000 元」就可以了。

好吧好吧,聽著好像很荒唐,但資產一類東西又真的很難計得清楚。觀乎 2012 年 16 名候選者,最富有的就是羅姆尼,身家介乎 8500 萬到 2.6 億美金。奧巴馬就排第三,身家為 280萬到 1180 萬美金。

順便一提,美國史上最有錢的總統候選人,是 1992 與 1996年參選的 Ross Perot,坐擁 35.8 億美元資產。第二位是著名的財經雜誌《福布斯》創辦人的兒子 Steve Forbes,在 1996和 2000 年參選時,擁有 4.5 億美元資產。總之,參選總統的人不是「有錢」,就是「極度有錢」。

美國大選, 你所不知道的

26-27.indd 26 12/1/2012 10:23:55 AM

Page 27: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大 秘 密 之 四 ︰ 總 統 相 似 度

明星去整容,有時會被雜誌譏笑,拿另一位明星作比較。所謂「整黎整去,咪都係又果種鼻果種眼」,整容後大家樣貌都差不多,就會出現相似度 xx% 的說法。一般人可能認為,奧巴馬與前總統布殊十分不同。事實上,兩人的政策相似得很,甚至有人稱奧巴馬為「布殊2.0」「George W. Obama」。例子眾多,在此選兩個比較為人垢病的來談談。

外交方面,當年布殊向伊拉克宣戰,指對方擁有大殺傷力武器。最後甚麼都找不到,美軍繼續留在當地。其中發生過甚麼做過甚麼,誰都不知道。奧巴馬上任後,曾答應撤走駐伊美軍,更列出時間表。結果呢,記者發現撤走人數比公佈的少,亦不及時間表所述的準時。在奧巴馬上任前的五年期間,美國對巴基斯坦發動了 44 次的無人機轟炸,而他上任之後,轟炸次數已急升至超過 250次,攻擊目標更擴至阿富汗、也門和索馬里等國家。哦……本來還以為奧巴馬不太好戰,原來是個騙局!!

另一個是處理金融問題的方針。美國的金融問題眾所周知,華爾街可以稱得上危機處處。布殊在位時經濟惡化,令美國金融面臨極大困難。其中企業間相互借貸、高風險投資等,是完全沒有監管的,亦間接造成 2009年金融海嘯。奧巴馬上任時曾表示整頓華爾街、各間銀行和大型企業。然而四年過去,情況沒多少改善,依然是錢滾錢的運作。經濟問題與民生息息相關。整體而言,奧巴馬只是令人民生活好過了一點點,但面對龐大的金融問題,卻沒下過決心改變。

大秘密之五︰羅姆尼的新世界

奧巴馬大家聽得多,對羅姆尼多數不認識,更不用提了解他的政策吧。現在就簡單介紹美國人最關注的稅務問題。

羅姆尼政策其中一個亮點,就是減稅。他提議降低所有層級納稅人所得稅率 20%,並廢除投資所得稅、房地產稅。削減企業稅率,從 35% 減至 25%。乍聽之下似乎十分吸引,然而方案一出,即引來低下階層指責,認為羅姆尼只顧中產和大財團利益,因中產享有較多稅項優惠。而且,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 Kruyman曾撰文,質疑羅姆尼的方案是否可行。減稅後能否維持政府開支,也是一個問號。

羅姆尼亦曾有一次私人籌款活動中失言。他被問及有何致勝策略,就趁機批評美國太多人「不交稅」。他指47% 的美國人認為政府有責任照顧他們,而「我的工作不是為這些人憂慮」,因為這些「不繳所得稅(income tax)」的人,「我永遠無法說服他們應為自己負責,照顧自己的生活」。此番話顯然是把享有福利的美國人視為懶人,亦覺得政府無須為他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這與香港政府的「綜緩養懶人」何其相似。把經濟需要簡化為個人問題,無視每個人的工作能力和社會的結構性問題。羅姆尼可算得上又一個「何不食肉糜」的白痴。

大 秘 密 之 六 ︰ 財 政 懸 崖

這是影響美國以後數年財政的重大問題,選舉時這議題亦有不少激烈辯論。

簡單而言,美國一直受財政赤字困擾,政府一直希望透過減少開支,增加收入來解決。前總統布殊曾在 2001 和 2003 年,因應當年經濟的危機,大幅寬減稅項以刺激經濟。期望能為大財團帶來更多收入,以便創造職位,帶動全國經濟。這次寬減的限期是 2010 年。

奧巴馬上任後提出限期延至 2012 年並獲通過。也就是說,如無意外,2013 年各項稅率應該會大增,哎不對,是回復原狀。同時,美國國會亦會啟動減赤字機制,財政支出將會大大緊縮。因此,財政赤字理應會如懸崖般陡然直線下降。

這聽起來沒甚麼大不了的事,減赤本來就是政府的責任嘛。但是,美國國會預算局的報告顯示,若美國跌入財政懸崖,失業率將升至 9%以上。白宮曾發出報告警告說,跌下懸崖將導致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減少 1.4%。也即是說,美國會陷入財政危機。此外,不少美國國民擔心生活將大受影響。一般而言,要低下階層多繳稅,是最最辛苦的,亦可能意味生活質素下跌。對於富裕的商界,影響則不過爾爾。而且大家都知道,大財團是可以透過會計手法,逃避繳稅的。這在會計圈子內是不爭的事實。可以說,加稅苦的只是基層。對中產和富人的影響,壞極有限吧。

雖然奧巴馬有不少措施減低懸崖的影響,但效果未明,美國國民仍活在「加稅」「社會福利減少」的陰影下。反觀我們的香港。每年庫房收益數百萬港元,比美國穩健許多。不過社會福利開支長期處於低水平,連美國這福利少到不行的國家,都比不上 [2]。當美國仍在煩惱,要加稅來維持日常福利開支時,我們是否要想想,香港的福利是否足夠?香港明顯不是沒社會問題,但美國那怕要加稅,也要維持國民的福利。作為國際大都市的香港,有盈餘有收入,投放在社會福利的資源卻少之又少。是不是有點不該?

[1] 奧巴馬政府從沒認真監管金融機構運作。出自 World Socialist Web Site, 16/4/2012

[2] 近年美國的社會福利開支佔國家生產總值 21%,香港只有15-17%

美國大選, 你所不知道的

六件事

26-27.indd 27 12/1/2012 10:23:57 AM

Page 28: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文:報社社工

28

香港是個很有趣的地方。本應是最貼身的事,港人卻似乎不太在意。

放心,這裏不是在賣內衣褲廣告,小記想講的是—經濟福利制度。

可不是嗎?世界各國的左右兩派—社會主義與自由主義—爭議不斷,黨派之間勢成水火。除了極權國家以後,恐怕香港是唯一一個對經濟和福利制度,最少討論的地區了。

最近長者生活津貼(本名特惠生果金)被罵得體無完膚,被社會冷待的全民退休保障亦重獲關注。這是在香港鮮見的討論,亦是小記樂見的。「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下稱聯席)與及「青年撐退保聯合陣線」(下稱陣線),在十一月舉辦了多次活動,希望全民退保得到社會廣泛討論和認可。

長 者 日 遊 行 隨 想

小時候想,只有自己儲錢,就可過著舒適的退休生活。現實卻是殘酷的,多少老人家要朝夕拾紙皮為生?多少長者活在貧窮之中?身為社工學生,上課也好,系會活動也好,都在反覆提醒我們社會的不公義。二年級的課程開始深入討論社會政策,全民退保亦是課題之一。課堂上與同學討論,大家都會視福利為公民權利,而非政府對人民的施捨或恩惠。可以說,全民退保是得到不少社工學生支持的。

正好,社工學生聯會(九所院校社工學生組成的聯會)亦號召同學上街,就帶着一腔熱誠遊行去了。

這次遊行是從修頓球場,遊行到新政府總部。想來以老人家的體力,要他們從維園出發也太不人道了吧。天下著毛毛雨,氣温不高,甚至不時會有陣風吹過。對比之下,遊行人士可謂精神飽滿,熱情如火。有些婦女團體在向旁人解釋立場,亦有政黨拉起橫額,準備道具。遊行未開始,戰火已經燃起。相信遊行開始後的呼喊聲,一定更鏗鏘有力。

球場中間是數十張輪椅,上面各有一名長者。有百餘名青年義工,協助這些行動不便的長者,為他們推輪椅,完成整個遊行。認真的問一句,香港有多少次遊行,有這麼多的長者參加?他們大都年過七旬,遊行一次需要他們多少體力?望着他們枯瘦的軀體,彷彿也能看見內心潛藏的堅持和信念。許多青年團體亦參加了遊行,是極為重要的一點。不少言論指,全民退保會加重年青一代的負擔,因而不會贊成退保。然而,這次遊行除了陣線以外,還有社工學生聯會、中大學生會等年青一輩,正正反駁了這說法。我們一眾社工學生都在背囊貼上一張印有長者笑容的大頭照,寓意年輕人一同撐長長者。

約十時半,遊行開始。「黑頭人撐白頭人」「我要全民退保,為何依家影都冇?」此起彼落。亦有人唱著團結歌,象徵所有人不分年齡不分彼此,爭取港人退休後的基本生活保障。社工學聯身後的是一婦女團體,一位中年女士以不太標準的廣東話喊著。「婦女家務勞動,希望政府認同」,真是一針見血,點出了現時社會不重視家庭主婦的付出。以現時的政策,根本沒有保障過香港60萬家庭主婦的退休生活。她們為自己的家庭勞碌一生,從不求回報。香港如斯發達都市,竟沒有完整的制度保障她們的老年生活。這已不算是忽視,而是一齣悲劇。

走著走著,輪椅上的老者拿著一塊塊標語,拿著拐杖的在義工照料下走著。他們衰老的臉龐,沾了不少汗水。大概路程雖短,但對年邁者始終是體力上的負擔。一班老人家走上街頭,為的不只是自己,還有許多活在貧窮中,但生活無所依靠的長者。今天,香港每三個長者就有一個貧窮,位列世界之最,超過10萬長者需要靠拾荒來維生[1]。政府的長者生活津貼又審又查,也只不過是每年為庫房節省30至60億。然而香港的外匯儲備有23000億,每年光是利得稅已有900億。香港,真的窮得只剩下錢嗎?是不是開玩笑?

走到金鐘,望見新政府總部那扇「常開的門」,心裡已是罵聲大作。或許政府認為現時的社會安全網已經足夠,但事實卻差得遠了。一個獨居長者,他有可能不知道自己有甚麼福利,如何去申請,怎麼處理資產,手續如何等等。這些被忽略的一群,不能靠社福機構去逐一找出來並協助。既然要這麼轉折,全民退保不是節省人力物力,方便得多嗎?而且,聽不少在社福機構工作的師兄師姐說,告訴老者他們不合資格的一刻,總是無奈中帶點不平。明知老者有迫切的需要,但在制度下卻被拒諸門外。老者臉上的失望和錯愕,是他們記象最深的神情。

到達終站,大會安排老人家安頓好,其他團體再慢慢入場。之後,就由各團體和嘉賓發言。內容大概都是十分支持和有決心要為廣大市民爭取吧。其中極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全民退保與長生津的比較。大家都知道,長生津的開支基本上由稅收支撐,隨著人口老化,將會在未來十數年大增。政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將來如何維持津貼提出可靠的方案。整個長生津可謂建在浮沙上的宮殿—看似華麗,卻隱藏重大危險。全民退保是以預先儲蓄的方式,由政府、僱主、僱員三方供款,跟稅收相比之下,絕對穩定得多。而且,個人的退休問題將轉化為整個社會的問題,令個人可能承受的風險大大降低。這從社會保障(social security)的角度看,是十分可取的。

之後有老人團體帶長者的心聲。現時物價高居不下,一個月一千零九十元的生果金,真的只能「買生果」,不會是維持長者生活的支柱。社會長期忽視老人生活需要,造成了多少眼淚?多少酸楚?根據社會服務聯會的數字,讓老人能有尊嚴地過著基金生活,至少要每月三千元。長生津金額只有二千二百元,非但不足夠生活,還需要資產審查。這對於長者而言,是一種精神上的壓迫。他們可能需要轉移資產,才有資格領取。政府常說「資源要給最有需要的人」,但由此衍生的擔憂和心理壓力,能以金錢來衡量嗎?政府能夠賠償老人家的精神損失嗎?

全民退休保障特稿 —

p28-29.indd 2 2012/12/1 �� 08:31:30

Page 29: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29

要拆解資產審查的弊端,綜緩就是最好的例證。要知道審查本身已有其指向,通過審查已代表了老人家默認自己是「需受助的一群」。而社會上對綜緩有太多標籤,像是申請綜緩就等於「沒用」「社會寄生蟲」。樂施會的調查發現,香港有16萬合資格而未有申領取綜援的長者。看看這個社會,已迫得老人家放棄生活所需,要的只是尊嚴,不希望被社會標籤。當我們還在大言炎炎的要求綜緩人士自力更生,別當社會負累,又有多少人了解老者的難處?多少人忽視長者的需要?老老實實,如果香港是關心老人福利的,今天怎會有這麼多老人家出來遊行?該不會以為他們是散步來著的吧?

集會完結後,社工學生們邀請了長毛分享。詳細情形已忘掉了,但一件事卻很深刻。長毛說,他在立法會拉布,被不少人罵得狗血淋頭,指他不顧老者死活,拖累長者連二千元也遲遲拿不到。長毛臉上笑著,語聲卻有點無奈,有點失望。事實上,拉布就是一種爭取公眾注意的手段。長毛不是不關心長者,而是認為長者認享有更完善更能活得有尊嚴的福利—全民退保。若然只著眼於眼前,讓政府通過了長生津,那將會是一次退休保障制度的大倒退。在這些位置,退讓是不可能的。長毛一番慷慨激昂的話,令在場的社工同學,以至旁邊的大叔師奶,都站起來用力鼓掌。小記衷心祝福這位「一生為民」的議員,終有一天能為香港帶來改變。

除了這次大型活動,亦有很多支持退保的小型活動,例如陣線在十一月十六日晚立法會外的集會,二十三日晚在西洋菜街直播立法會會議的討論會。這些朋友為的不是自己,而是為全體香港人爭取一個退休後的安穩生活。陣線其中一名核心人物,就是小記的三年級師兄。每次讀到與陣線有關的新聞,都會見到他的身影。有時難免自忖,為何不能夠像他一樣堅強,為長者的未來戰鬥,為應得的權利抗爭?

看到這裏,或許你會慚愧,或許你會嗤之以鼻。不過小記必須提醒大家一句,除非你打算工作到死前一刻,否則規劃自己退休後二十年的生活[2],是inevitable的。

就如Brad Pitt、長毛所說的一樣。

大 城 小 事

順嫂,68歲,丈夫剛過身兩年,家住公屋。育有一兒,還在讀大學。由於資產審查,未能領取生果金,要多等兩年才合資格。順嫂為典型家庭主婦,沒有供強積金。現在只能靠丈夫生前的十萬儲蓄,維持生活開支。但租金水電煤,加上兒子的支出,每個月至少要兩萬多元。再過幾年,就只能靠兒子養了。

在這段尷尬時光,順嫂本來想去工作,但因身體健康不佳,難以長時間工作。結果找了很久,只有一份清早的打掃工作。這意味著順嫂每天要五時多起床,工作至中午就下班,立刻就得去菜市場買東西,趕在兒子七時回家前預備晚餐。自己卻經常連午餐也吃不了。兒子看在眼內,卻未能幫甚麼忙。晚上在房間温習,瞥見母親在椅上咳嗽連連,不禁悲從中來,走出去與母親抱個滿懷。兩人,都哭了。

這個兒子,就是我。

五分鐘內理解老年貧窮與退休保障

一.這樣給福利,豈不會令香港庫房沒錢?人口老化的問題不是很嚴重嗎?

香港庫房非常充裕。外匯儲備23000億,財政儲備6000億;稅收方面,利得稅每年900億—還未算最多的賣地收入。而長生津審查與否,不過是差30到60億。

二.老人貧窮問題有多嚴重?

在已發展國家中,老人貧窮率通常是10%-20%。而香港則是33.4%,即三個老人一個貧。實際數字大概是29萬。

三.審查不是很合理嗎?有錢人為甚麼還要拿津貼?

理論上來說是這樣的。但審查的結果卻往往是令到真正有需要的人拿不到福利。最簡單的道理就是審查繁複,很多老人家往往處理不了。但更重要的卻是福利理論中所謂的「標籤效應」。如果實施審查,那長者們就要向政府證明自己真的窮得要人幫忙,又或其子女也要承擔這種「惡名」。不要低估這些標籤,現下有三分之一的長者合資格也有需要申請綜援,但也沒有申請。原因自然在於不想被標籤成「綜援人」。

四.全民退休保障都有多普及?

有實施全民退休保障的國家多到數唔哂:英國、美國、法國、捷克、希臘、匈牙利、土耳其、冰島、挪威、美國、澳洲、德國、芬蘭、日本、新加坡、南韓、台灣……我沒心機再查了。

[1] 聯席提供的資料

[2] 香港人平均壽命為82.5歲

全民退休保障特稿 —

一個社工學生的少許想法

p28-29.indd 3 2012/12/1 �� 08:31:30

Page 30: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蕭條時,工人的血汗錢因銀行倒閉付諸東流,連少數有行業退休金的工人也因公司破產而面對同樣的命運。私營退休保障的失敗漸成社會共識,羅斯福終於在1935年成立社會保險制度—美國第一個覆蓋全民、進行財富再分配的政策。戰後,美國在國外面對蘇聯社會主義制度挑戰,國內又面對因勞動力短缺而談判籌碼大增的工人階級,迫不得已進一步擴闊退休保障,如在1950年把黑人納入社會保險。

退休金的分類 在這裡不妨簡單介紹一下退休保障的分類方法。按供款方法,退休金可分為 Pay As You Go(PAYGO)和Pre-fund-ed;而按計算方法,退休金可分為Defined Benefit(DB)和Defined Contribution(DC)。

注意這個分類並無界定供款是從工人、僱主還是政府而來,PAYGO和Pre-funded的分野只在有否預先設立一個基金儲錢。而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提出的計劃,正是一種半

Pre-funded的制度:政府先拿出一筆錢讓現時的老人即時受惠,待基金達到一定的金額後,就不需政府額外補貼。

香港的強積金,正是一種Pre-funded的DC退休保障。 回到歷史,二戰後所有西方國家均設立了PAYGO的政府安全網,雖然寡婦、工作紀錄不全者往往被排除在外,但基本上可算是達到全民保障。由於PAYGO的國家保障或所謂「第

實在不明白為何關注全民退休保障的人少之又少,只要稍微想像自己一兩年後的景況,就難以逃避這些迫在眉睫的經濟壓迫:即使撇除償還學生貸款及租金,工資中還有兩大開支—強積金和家用。青年人一方面要供養父母,一方面要供強積金,正是受著退休保障問題的雙重壓迫。父母要依靠子女過活,不就是證明了政府保障和強積金都少得可憐,完全不能支撐長者生活嗎? 如此重要的議題被忽視叫人納悶之餘,輿論對退休保障的討論亦貧乏得令人驚訝—要不是直指現行制度失效,就是危言全民退休保障會令政府陷入財政危機。他們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金額龐大的退休金注定它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有見及此,儘管左翼學會眾人都是金融門外漢,仍希望拋磚引玉,嘗試從三個面向討論退休金:(一)退休金的歷史,其出現、演變及金融化和資本主義的關係;(二)退休金在金融市場無遠弗屆的影響力;(三)較為理想的退休保障運作方式。

(一)退休金超簡史

最早的退休保障 早期的退休保障文化上可分為兩種傳統:清教和巴洛克。清教傳統強調老年保障依靠個人的節儉和努力;巴洛克傳統則強調國家家長式的作風,退休保障對社會和諧的作用。 清教傳統下,英國在1601年成立貧窮法,在地區層面向地主、佃農抽稅,救助無地無業的老人。但如果老人被認為年輕時不勤力,或品格有問題,如嗜酒、不上教堂等,就很可能不獲援助。巴洛克傳統下,法國波旁王室為全體海軍及家屬提供優厚的退休金,除炫耀龐大的財力外,亦能保持軍人忠誠,維繫社會穩定。

階級鬥爭與全民退休保障 早在法國大革命已出現全民退休保障,即所有國民到法定年齡均可領取養老金。可惜推行不過數星期,就隨著雅各賓政權倒台而終止。19世紀,民主運動的壓力迫使專制國家把保障由少數政府要員擴大至更多公職人員,但廣泛平民能享有的退休金,則到世紀末才在德國出現。 當時德意志帝國正面對日益壯大的社會主義勢力,俾斯麥想向工人階級展示爭取社會保障不一定要透過革命,專制政府亦能提供優良的福利。他相信哪怕退休金多麼微薄,有退休保障的工人比起對未來完全不確定的工人,更易滿足現狀、更易被管治。初時的退休金設有資產審查,金額為平均薪酬的20%(香港將通過的長者生活津貼,金額只有入息中位數的16%)。參考德國的例子,丹麥、紐西蘭和英國也在1900年前後各自設立了全民退休保障。 如果沒有工人階級的鬥爭,統治者絕不會平白地提供福利。如在美國,鐵路工人和煤礦工人在兩戰期間就透過不少工業行動爭取行業退休金。不過,當時只有7.5%的工人有僱主提供的退休金,絕大部份的工人仍是老無所養。大

計算方法 特性

Defined Benefit 退休金與薪酬和年資掛勾,保證有一定金額的退休金。好處是工人不用承擔投資風險。

Defined Contribution 退休金與投資回報掛勾,並不保證有一定金額的退休金。儘管工人轉工時可帶走退休金,但要自己承擔風險。

按計算方法分類

供款方法 特性

Pay As You Go 退休金取自現時稅收或供款。好處是可即時提供保障和不需處理龐大的基金,但易受人口老化影響。

Pre-funded 事先準備一個基金,未來才派發儲起的退休金。好處是更能承受人口老化的壓力,但要過一段時間才能提供保障。

按供款方法分類

30

中大左翼專題︰不只關乎老年— 退休金的金融化

文:kenef

P30-32.indd 2 1/12/2012 7:28:31

Page 31: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一條支柱」的退休金,往往只有原來薪酬的兩三成,難以支撐長者生活。不同國家分別設立了不同形式的「第二條支柱」:英美透過免稅鼓勵企業為員工提供退休金,而德法的第二條支柱則介乎公私營之間。 Pre-funded的退休金必定會面對通漲的問題,所以一般都會投資金融市場,期望回報能抵消通漲。因此,Pre-fund-ed和私營的退休金,都有投資金融市場的傾向。

經濟危機下的金融化 70年代,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落幕,經濟衰退,失業率飆升,工資不升反跌。在這背景下,有種論調開始出現:人口老化令全民退休保障「爆煲」,要削減政府退休金。無可否認,壽命延長造成的人口老化的確是大趨勢,但隨之而來的經濟壓力很多時候都被人刻意放大,作為支持退休金私營化的理據。 人口老化的影響其實沒想像中那麼大。首先,年輕人口的移民能緩和人口老化。其次,生育率的下降減少了政府在教育和兒童保健的開支,某程度抵消了退休金開支的增加。還有,生產力的提升令每個工人能創造更多財富,所以每人能支撐更多老人。再說,如果經濟好景,PAYGO制絕不會「爆煲」。因為PAYGO的收入和稅收有關,所以失業率高企和低薪正是PAYGO失效的主因。有些人說國營退休金造成經濟衰退,完全是本末倒置。 另外,僱主退休金的情況亦不惶多讓。資本家起初的如意算盤是以DB退休金吸引技術勞工,但當退休工人比現時僱員還要多時,基金開始入不敷支,經濟危機亦加速DB退休金的崩潰,企業紛紛轉向DC。雖然DC制下工人轉工時可帶走退休金,但風險卻由老闆轉到工人身上,工人隨時血本無歸。 要金融化退休金,第一步就是要削減政府保障。在80年代,英美兩國都向本來就很脆弱的政府保障開刀:戴卓爾把退休金金額和工資脫勾,美國社會保險則提高了女性的退休年齡。在歐洲,縮減國家退休金往往引起工人階級最激烈的反抗,這在近年的緊縮政策中可見一斑。而成功推行強積金的例子,就包括被稱為「新自由主義實驗場」的智利,東歐後共產國家等,當然,也少不了我們香港。高舉自由市場下,三地工人階級的苦況,相信也不用我多說。

(二)退休基金無遠弗屆的影響力

退休金的特性 退休金先天的一些特性,使它在金融市場中佔有重要的地

位。首先, 退休基金的金額非常龐大,而且十分穩定,以致它有無法被忽視的影響力。拿強積金為例,不要小看供款只佔工資的10%,當全港250萬工人一起供款十年,其總額已高達4000億港元,而政府的財政儲備才6000億。在退休基金發展成熟的美國,某些退休基金的金額已比跨國企業的市值高,如美國加洲公務員退休基金的金額高達1792億美元,麥當勞市值才1000億。據統計,在英美兩地,退休基金掌握著市場25-50%股份。

退休金的影響力 退休金名義上是屬於工人,但實際上除了選甚麼基金外,他們對退休金根本沒有話事權。金融機構在吞食巨額行政費之餘,亦利用龐大退休金帶來的實力為自己牟利。雖然基於分散風險的原則,退休基金一般只會持有不同大公司的幾%股份,但只要有幾位不滿意公司表現的大基金經理聯手,就能夠撤換公司管理層。不過,金融機構實際上盡量都不會撤換管理層,一來另覓行政總裁(CEO)很麻煩,二來他們也不太想開罪公司,因為大企業始終是他們的目標顧客。金融機構的其他業務如併購、發行股票、貸款等賺的往往比退休基金多,所以他們會借助退休金的財力,時而威脅CEO,時而鼓吹併購,時而乾脆換人,總之就是去為自己謀取更大的利潤—不要忘記金融機構都有自己的股東,他們同樣面對利潤最大化的壓力。

保守亦進取的短視投資 這種壓力在基金經理的薪酬結構上展現:他們的薪酬既和管理基金的多寡有關,亦跟投資表現掛勾。如果基金經理在頻繁的評估中表現不好,就會失去基金管理權。愈是進取的基金,對投資經理的要求和壓力就愈大。因此,他們基本上會採取穩健的投資方式,如投資大企業為主。他們亦喜歡選擇資金流動性較高的投資,萬一表現不好時也可即時賣出,這導致退休金傾向投資金融而非實體生產,投資大企業而非小企業。如此,造成了退休金既進取又保守的投資方式。 這種投資之所以是進取、投機,是因為投資經理在企業股價再創新高、超越實際價值時仍繼續盲目地購入。因為人人也不想表現落後於別人,股價上升引起的羊群效應會繼續推高股價,因此極容易造成泡沫,令經濟更趨不穩。

這種投資的保守之處,則在於他們只投資食老本的大企業,不投資要較長時間才有回報的新公司。80年代以降,傳統工業大亨也逐漸轉向發展利潤較高的金融業,如通用電氣四成的利潤就來自旗下的金融活動。同時,相對有一定風險、需較長時間才能獲利的研發部門,則獲發較少資源,以致近二十多年來大部份新技術的發展,不是來自政府部門或大學,就是來自中小型的新企業。大企業並不怕因技術落後而被市場淘汰,反正他們有雄厚的財力併購而獲得新技術。這種投資方式無疑令小公司更難募集資金,亦令長期投資才有回報的項目如新科技、基建等得不到足夠的投資。

資本主義中新的異化 我們或者可以把退休金的金融化,理解為現階段資本主義中新的異化。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中的異化,就是工人失去對生產資料的控制、被自己勞動的產物,即商品壓迫。在金融資本主義中,工人階級除了沒有生產資料的控制權,更失去了對存款、積蓄的控制,甚至反過來被自己的退休金壓迫。

資本主義本來就有金融化的趨向,我們無須誇大退休金對

31願意花費669億為資本家起高鐵……

P30-32.indd 3 1/12/2012 7:28:31

Page 32: 中大學生報2012年12月號

資本主義的影響。同時,我們亦不能忽視現時的退休金制度把極多的社會資源用作炒熱金融市場的燃料,這的而且確正在改變資本主義的生態,令經濟危機更易爆發,波及的幅度更廣,造成的破壞更大。危機一旦爆發,受害最大的永遠是世界各地的勞動者。 退休金本來就是工人階級的財富,其實完全可以用在其他地方,減少流入金融市場之餘,亦可發展有利工人階級的社區建設。正是因為我們失去了對退休金的控制權,才令到這些選擇不能實現。

(三)較為理想的退休保障 認識所限,或者我們不能提供仔細的退休金改革藍圖。但一些簡單的問題,我們還是有基本答案。

DB還是DC?

對於工人來說,DB一定比DC好。因為DB退休金起碼有一定保障,DC則要工人自己承擔風險。要一個朝九晚五的工人了解金融市場運作、並為自己的退休金作出明智投資選擇,根本就不合理。

有人會話DB的問題是通漲抵禦力弱,但其實我們也可以設定一個隨通漲上升的DB計劃。一般DB之所以不能抵禦通漲,其實只是資本家不願增加開支、為工人提供足夠保障。

私營還是公營? 退休金的市場非常龐大,而且每次交易都能帶來長期利潤,所以退休金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金融機構的廣告開支自然不會少。相比之下,公營退休金至少管理費會較為便宜。一來政府能在收稅同時收取供款,不需太多額外的行政費。二來國家退休金不需要競爭,減省了很多廣告、市場營銷的開支。 此外,不論國家實際上如何偏袒資產階級,它名義上也是為全民服務,也不能在營運社會保障時把利潤最大化。另外,金融海嘯才歷歷在目,龐大的金融機構也會倒閉,退休金可以一鋪清袋。雖然國家退休金可能最終也是投進金

融市場,但至少國家可用稅收補貼。

重奪控制權—退休金民主化的可能 即使我們認同公營退休金略為優勝,我們仍要處理退休金如何使用的問題。國家管理的退休金仍可以投資進金融市場,又或者像戰後的日本投進國內工業、基建,但終究也是為資本的利益,而非勞動者的需要服務。以現時工人階級的力量,固然難以立時把退休金的控制全權由財務公司、政府官僚手中奪回來,但這不代表我們要默默承受工人的血汗錢只能用來擴大金融資本。當我們理解到退休金的力量如此強大時,退休金其實可以有許多可能性。 近日立法會又談起回購領匯,有資本家狂言回購領匯「有如北韓」。屬於人民的財富理應為人民服務,為甚麼不可以用公營退休金集中購買領匯的股權呢?即使難以實現人民直接操控領匯,但至少可以設定一些制約,譬如某些租金的限制,令小店能夠生存,貨物價格不會急升。不能瘋狂加租,領匯當然是賺少了,但長期回報也未必會比投資波幅大的金融差,所以也不會犧牲供款人的利益。

結語 上述當然只是一些短期改革的建議。長遠來說,唯有工人階級組織起來,才能解決退休金根本的問題。終究在資本主義中,工人階級創造的財富,絕大部份都被資本家奪去。老土也要再說,現在爭取三千元的全民退休保障,其實也只是拿回丁點餅碎。 歷史上,世界各地的工人都組織起來爭取退休保障,因為他們知道,安享晚年本來就是他們應得的權利。時至今天,我們看到歐債危機下資本家銳意削減退休保障,工人階級仍然繼續奮起抵抗。讓我們都記住,退休保障在資本主義中是一個重要的戰場,除了因為要向貢獻一生的勞動者致敬,更是因為他擁有龐大的社會力量,而扭轉它的方向將可帶來很多改變社會的可能。

中大學生報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號出版資料

出版:第四十二屆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出版委員會「鳴」地址:香港中文大學范克廉樓307室電話:2603 6404電郵:[email protected]

編輯/作者:梁傑城、謝欣然、蘇子權、陳嘉莉、王典皓、張立邦、陳雋熙、周松齡、張雋熙、陳進多、王翎琪、陳晞朗、覃俊基客席作者:楊穎仁、李維怡、ahko、陽少、雞、kenef、陳明、鍾穎、言仔、gladys、小冰鳴謝:Gordon、Joanna、工人文學獎委員會、林紀善、陳俊傑、朱啟章

設計:黃衍仁及其他承印:唯美印刷製作有限公司 ( 9732 8385 )廣告聯絡:飛 6684 3120,邦 6704 9101

32

延伸閱讀:

1. Robin Blackburn, Banking on Death: Or, Investing in Life: The History and Future of Pensions2. Robin Blackburn, Age Shock: How Finance Is Failing Us

卻連餅碎也不願給老人!

P30-32.indd 4 1/12/2012 7: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