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年指考 趨勢預測 - nani.com.t代為止,因而目前命題內容以102~104...

24
1 地理考科 1 前言 指考的命題來源為高一、二的地理必修課程及高三的選修課程。根據大考分發委員會的統計 101 年至 105 年中,每年的大學招生總額介於 10.210.3 萬名之間,但不同管道的錄取名額卻 有了大幅度的調整。其中繁星推薦比例由 8%增至 15%,個人申請由 41%增至 55%,考試入學則 51%下降至 30%。意即考試入學的比例在 5 年之中,已由大學 12 的名額占有率下降至目前 13 - 由於學測成績已是多數校系採計的入學門檻,加上參與指考之考生漸減,錄取員額與錄取率 反而升高,為免多科重複考試,也避免招生不足之窘境,許多大學科系的指考採計科目已由 56 科降為 23 科不等。依據 105 年大學入學考試簡章統計,所有類組 1,845 個校系之中,採計地 理科者僅 338 個科系,約占總數的 18%,與歷年平均占 30%之比例差距甚大。這 300 多個採計 地理的校系,多以強化全人完整教育的名校一類組科系為主,其次為著重空間應用的相關科系, 如工商企業管理、國際貿易、觀光旅遊、資訊管理、政治外交等。但也同時發現到:某些三類組 的自然科系如分子生物科系、醫藥檢驗、醫療器材設計等,在 3 個僅有的採計科目中捨數乙而就 地理之現象,與空間特性為疾病擴散的主要因素,並呼應環境資源特性有關,這也證明了地理在 未來應用領域中的實用性與重要性。 此外,面對未來學測、指考二試合一的趨勢,指考無論就難度、內容取材及命題內涵與形式 皆作了一些調整,以便漸進式的銜接與合併。學測以高一、二教材為主,指考雖取材自三個學年 ,但自 100 年以來,便縮減了高三教材的比例,使高一、二、三跳脫教學時數的比重分配,各占 13 份量。未來更逐漸傾向以高一、二的基礎知識為主,即使涉及高三應用地理,也是由高一 、二基礎概念延伸而來,且著重各項生活應用操作,如地質災害的判讀與預防、天氣圖的判讀與 因應、古今地圖的比對以明其變遷,在地景上也更為強調文化景觀深度與內涵的塑造。這些調整 除了因應二試合一的未來趨勢之外,也與 107 年新課綱的草案內容、方向大致相同。未來高三選 修課程的考試方式,有可能加強高一通論、高二區域的深度與廣度,也有可能單獨命題,成為某 些特定校系二階段的篩選標準。 就課綱與跨領域的層面而言,102 年起便依據 99 課綱命題,將持續到 109 年新課綱全數替 代為止,因而目前命題內容以 102104 年之試題最具代表性。此外,104 年的指考與學測又有 一項跨領域合科的新嘗試,也符合未來學校因應地方環境特色與就業需求,設計校本位課程的趨 勢。因此未來地理科的教學與評量,不僅要掌握現下的空間分布、要素關聯與區域特性,對於過 去時空建構的緣由與特色,以及未來區域計畫的方向與目標,均須相互連結。此外,未來地理個 歷史科 朱詩堯老師 趨勢預測 地理考科 周梅英老師 年指考 105

Transcript of 105 年指考 趨勢預測 - nani.com.t代為止,因而目前命題內容以102~104...

  • 1 地理考科

    1 前言 指考的命題來源為高一、二的地理必修課程及高三的選修課程。根據大考分發委員會的統計

    ,101 年至 105 年中,每年的大學招生總額介於 10.2~10.3 萬名之間,但不同管道的錄取名額卻有了大幅度的調整。其中繁星推薦比例由 8%增至 15%,個人申請由 41%增至 55%,考試入學則由 51%下降至 30%。意即考試入學的比例在 5 年之中,已由大學 1∕2+的名額占有率下降至目前的 1∕3-。 由於學測成績已是多數校系採計的入學門檻,加上參與指考之考生漸減,錄取員額與錄取率

    反而升高,為免多科重複考試,也避免招生不足之窘境,許多大學科系的指考採計科目已由 5~6 科降為 2~3 科不等。依據 105 年大學入學考試簡章統計,所有類組 1,845 個校系之中,採計地理科者僅 338 個科系,約占總數的 18%,與歷年平均占 30%之比例差距甚大。這 300 多個採計地理的校系,多以強化全人完整教育的名校一類組科系為主,其次為著重空間應用的相關科系,

    如工商企業管理、國際貿易、觀光旅遊、資訊管理、政治外交等。但也同時發現到:某些三類組

    的自然科系如分子生物科系、醫藥檢驗、醫療器材設計等,在 3 個僅有的採計科目中捨數乙而就地理之現象,與空間特性為疾病擴散的主要因素,並呼應環境資源特性有關,這也證明了地理在

    未來應用領域中的實用性與重要性。 此外,面對未來學測、指考二試合一的趨勢,指考無論就難度、內容取材及命題內涵與形式

    皆作了一些調整,以便漸進式的銜接與合併。學測以高一、二教材為主,指考雖取材自三個學年

    ,但自 100 年以來,便縮減了高三教材的比例,使高一、二、三跳脫教學時數的比重分配,各占1∕3 份量。未來更逐漸傾向以高一、二的基礎知識為主,即使涉及高三應用地理,也是由高一、二基礎概念延伸而來,且著重各項生活應用操作,如地質災害的判讀與預防、天氣圖的判讀與

    因應、古今地圖的比對以明其變遷,在地景上也更為強調文化景觀深度與內涵的塑造。這些調整

    除了因應二試合一的未來趨勢之外,也與 107 年新課綱的草案內容、方向大致相同。未來高三選修課程的考試方式,有可能加強高一通論、高二區域的深度與廣度,也有可能單獨命題,成為某

    些特定校系二階段的篩選標準。 就課綱與跨領域的層面而言,102 年起便依據 99 課綱命題,將持續到 109 年新課綱全數替代為止,因而目前命題內容以 102~104 年之試題最具代表性。此外,104 年的指考與學測又有一項跨領域合科的新嘗試,也符合未來學校因應地方環境特色與就業需求,設計校本位課程的趨

    勢。因此未來地理科的教學與評量,不僅要掌握現下的空間分布、要素關聯與區域特性,對於過

    去時空建構的緣由與特色,以及未來區域計畫的方向與目標,均須相互連結。此外,未來地理個

    歷史科文/ 朱詩堯老師

    趨 勢 預 測

    地理考科 文/ 周梅英老師

    年指考105

  • 南一大考教學誌 2 指考特輯

    案的探討與學習,不僅須統整各冊精神內涵,也須縱橫聯結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等科目,才

    能對議題建立完整的認識。 指考與學測在形式上的不同,在於有 1/3 的非選擇題,考驗學生統整、歸納、辨析暨表達能力。也因此其評量目標層次與難度均較學測提高許多,老師在設計題目或掌握破題關鍵之時,必

    須進行各冊融合與統整,甚至進行跨領域的延伸,結合史、地、公民與社會各科,強調「由做中

    學」的實驗、實作精神,以議題為取向,如此也可與 107 年的新課綱無縫接軌,繼續培養兼具時空價值觀、全方位知識與技能的人才。 2 近五年指考試題分析(100~104 年) 由於 100 年起奠定了三個年級均等的配分比例,102 年起又悉以 99 課綱命題,因此 100~104 這 5 年的命題趨勢已然形成明顯的既定模式。針對這 5 年來的命題進行分析,將具有實質的參考過去、預估未來的意義。在此歸納各冊取材來源,以各題之破題關鍵出處為依據進行統計,

    得各冊單元的配分模式如表 1。 表 1 100~104 年指考各冊領域題數與占分比例一覽表

    類別 系統地理 區域地理 應用地理

    科目 自然地理 通論

    人文地理 通論

    臺灣 地理

    中國 地理

    世界 地理

    資源與 災害

    空間 規劃 全球化

    100 7 14% 12 24% 6 12% 2 4% 8 16% 7 14% 7 14% 1 2% 101 15 30% 5 10% 4 8% 3 6% 10 20% 7 14% 2 4% 4 8% 102 9 18% 6 12% 8 16% 2 4% 10 24% 7 14% 2 4% 4 8% 103 9 18% 5 10% 5 10% 3 10% 6 12% 7 14% 5 10% 8 16%104 10 20% 6 12% 5 10% 2 4% 14 28% 5 12% 1 2% 5 12%題數 50 34 28 12 60 33 17 22 配分 100% 68% 56% 28% 100% 68% 34% 46% 平均 34% 37% 29%

    由表中統計可知:在 100~104 年的指考之中,以教材分量而非教學時數作為配分依據,呈現三個年級各占 1∕3,甚至偏重高一、二教材內容的局面。當然也與應用地理是系統、區域的延伸,其研究方法雖嚴謹,難度相對也較高,但解題關鍵仍然在於高一、二的基礎概念有關。當

    然,考題也須盱衡當前國內外局勢,方能適度的解讀與因應,該議題所涉及的時空背景自然也成

    為命題焦點,依此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的完整鋪陳,無法任意剪裁分割或移轉分配,也造成偏重

    某些區域或通論的現象。例如:探討小區域時使用到 GPS、GIS 等工具,大區域時須善用不同投影法或比例尺(時距、GDP 等)之各式地圖,也無形中聚焦到某些區域及其所揭示的若干概念,這也是試題偏重高一、二教材的主要原因。 分冊探討這 5 年間,三個年級的試題分配狀況,簡要說明如下: 高一的通論地理為必修的基礎性知識,著重各地理要素的整合,無論是新舊課綱、學測指考

    ,皆占有重要分量。這些基礎知識也須與區域結合,應用在本土之上,也擴充了臺灣區域的出現

    比例。例如:臺灣春旱的發生與前一年夏季的颱風過少、累積雨量不足有關(104 年第 10 題),馬達加斯加島的農業型態與其位置所塑造的氣候、水文特質有關(104 年第 20~21 題)。再由克里米亞、黑鈣土區為起點,探討氣候、水文、地形、土質、植生各要素的交互作用並判別其生活

    方式(103 年第 24 題、102 年第 2 題),由 GIS 實際判讀蘭陽平原的地形與災害(102 年第 23~24 題)等,皆可作為參考。

  • 3 地理考科

    人文通論偏重產業、人口、都市及自然要素間的相互關係,如由美國大都會帶判斷不同的環

    境災害(104 年第 4 題),以地圖要素判讀不同國家所在位置及民族文化特色(104 年第 14~15題),高科技產業應用在何種傳統工業以提升其附加價值(103 年第 33~34 題),由表格統計資料判斷人口與都市化的關係(102 年第 27~28 題)。當然,人文要素的重要理論原則,也須藉助區域的例子解讀,使得解題關鍵又轉移到區域地理,因此降低了人文通論的比重。例如:火山作

    用發生在臺北大屯山區(104 年第 11 題),地形、氣候、農業等要素交互作用,也正負面展現了非洲的生活方式與困境(104 年第 20、21、23 題),類似例子在 5 年之中不勝枚舉。因此跨要素與跨冊,已成為解題的重要技能。 在高二的區域地理上,因應著全球化浪潮的出現,世界各國與臺灣、中國地理的取材比例出

    現 4:2:1 的態勢。在世界區域的選擇上,多著眼於政經環境對臺灣社會造成的直接、間接影響,如經濟合作協定的簽署、歐美國家先後發生的金融風暴、西方國家與伊斯蘭世界的對立,都與

    臺灣的國際定位、經濟發展,具有程度深淺不一的關聯與影響,也成為重要的命題來源。有些縱

    使無立即性的影響,受到全球互動日益頻繁的牽連,也成為重要議題,如水資源不足引發的糧食

    價格上漲,石油價格波動,全球極端氣候的生成與傳染病的擴散,也值得注意。 此外,自訂定一綱多本以來,區域地理無論是教學或評量,都已打破了傳統上百科全書式的

    籠統敘述,轉為主題式的個案演繹。在研究某區域的主題個案(case study)時,除了必須掌握脈絡與相關要素的交互作用以外,主要用意仍是冀望透過舉一反三,可收借他山之石未雨綢繆防患

    於未然之效用。研究過程中也可建立學生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抽絲剝繭的分析能力,以及開闊的

    世界觀。例如:美國、巴西等國生質能的開發、新加坡的勞工政策、以色列利用滴灌解決水資源

    不足、日本透過監測阻止海岸後退等。對於民族衝突與爭端的來龍去脈,亦可抱持同樣的客觀態

    度與科學方法進行。 就尺度而言,較大區域如各大洲與國家,可透過全球分布圖、國際組織研究報告,在社會、

    經濟、文化等層面進行相互比較,以彰顯各區之獨特性,並了解互補、交流帶來的正負面影響。

    如各大洲水資源的供需狀況(103 年第 37~38 題),糧食生產類別(102 年非選擇題第三題),世界各大區域糧食增產、減產之比較分析(101 年非選擇題第二題),咖啡原料來源的四種不同類型國家及都市發展型態(100 年第 25~26 題),不同國家就業人口比例、貧富差距的判斷(100年第 34~36 題),以不同能源消費結構判斷該國的自然與政經背景(103 年第 5 題、99 年第 31~32 題)等,均可藉由綜合研判了解主題項目下的個別差異。 臺灣在區域地理考題中所占比例很高,且往往結合各冊、各章節,無所不包,深度、廣度皆

    隨著時代更迭屢有突破。這些題型不僅須就當前環境進行分析,也常利用古地圖判斷歷史沿革及

    型塑過程,以了解地方特色建立的過程與內涵。例如:以臺灣為中心,在不同方位、距離下看世

    界(104 年第 14~15 題),北港鎮歷經清代、日治的地形、聚落沿革所呈現的面貌(104 年非選擇題第三題);在等高線圖中找出人工修建的圳道(103 年第 22~23 題),某聚落 80 年間的變化(100 年非選擇題第三題)等。其他如發展已久、仍不斷推陳出新的樟腦、茶葉、製鹽、養殖等傳統產業,不斷因應內外在環境變遷,提高技術,提升其地位與附加價值,這些事例適足彰顯出

    人與環境之間「既創造又協調」的生活態度與價值觀。 中國地理近年的比重愈益降低,偏重經濟發展、人口、都市、資源與環境災害等課綱擬定之

    議題。由於中國發展速度極快,景觀面貌不斷更新,仍須縝密觀察。如「一帶一路」方針下,渝

    新歐鐵路的建設可能帶來中國對世界的何種影響(104 年第 24~25 題),「新東北現象」的因果關係(104 年第 26~27 題),蒙古沙塵暴的擴散(103 年非選擇題第二題),人口結構分析(102年第 12 題),水資源的區域調適(102 年第 33~35 題)等,不僅呼應課綱,也與當前局勢相關。

  • 南一大考教學誌 4 指考特輯

    高三應用地理以資源與災害課題所占比例最高,與全球化、區域規劃呈現了 3:1.5:1 的態勢。資源涵蓋水、糧食、能源等議題,加上直接、間接因開發過度導致的環境災害,攸關國計民

    生,是世界及各個國家最為關注的部分,因此取材範圍最廣,所占比例也最高。 次為全球化與區域結盟,不僅聚焦於歐盟、東南亞國協這些重要的國際組織,也因開發新興

    市場之需,觸角伸及三大板塊接觸帶或以外的地區。例如:104 年指考討論如何針對印度的文化背景開拓商機(第 16~17 題機車製造至印度投資),臺紐貿易協定訂定可能發生何種影響(第26~27 題),石斑魚至越南、柬埔寨養殖(第 33~35 題),及外籍勞工進入臺灣締造了跨國社會空間(非選擇題第一題)等。105 年學測出現臺灣積極加入的 TPP 組織,後續發展也值得注意。同組織內不同會員國與不同組織間既競爭合作的關係,也一直都是重要的取材來源,例如:處在

    獨立國協與歐盟之間的烏克蘭發生的衝突爭端(103 年第 25 題)、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後東協資金動向的改變(103 年第 35~36 題)。即便如成員國較單純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其影響力也可伸達國協,造成另個國際經濟組織的範圍變動。 空間規劃試題在 5 年中漸次減少,與高中生接觸範圍局限有關,題材的選擇上也多以鄉土、社區為主,或與全球化浪潮衝擊下,「在地化」的發展結合。例如:嘉義縣梅山鄉的社區營造(

    104 年第 12~13 題),「廍」的分布特徵(104 年第 28~30 題),台鹽傳統產業轉型(103 年非選擇題第一題),苗栗福菜節(102 年第 30~32 題),古坑咖啡節(100 年第 2 題),金門在角色轉換後的因應與調適(100 年第 15~16 題)。其中以中國為例者亦不乏其例,如東北的生態農業(103 年)、長江三角洲的區域規劃(101 年)等。

    3 近五年指考命題趨勢 觀察 100~104 年這 5 個年度的地理指考試題,可歸納其命題趨勢如下:

    一、整合性更為強烈:自然、人文要素的整合,通論與區域的整合、通論與應用的整合、區域與

    應用的整合,顯示對地表空間的認識是整體、全面的景觀意象,而非局部、片面的零碎知識

    。舉例來說,「地形圖的判讀+GIS 的分析方法+自然環境的研判+社區特色的營造」這類

    的結合,在近 5 年的試題中極為常見。

    跨冊整合的型式

  • 5 地理考科

    二、注重歸納、表達能力:指考非選擇題占了 1∕5,考驗學生的判斷力、歸納與表達能力。近5 年受限於閱卷的人力、時間、評分客觀性,不見繪圖、製表能力的相關試題,仍以文字敘述為主,但圖表能力與邏輯演繹、概念建立有關,仍不容輕忽大意。

    三、重視圖表的判讀:概念在題目的呈現上不局限於文字,而以圖表、照片呈現更為直接有效

    ,因此圖表照片的判讀,已成為資訊化社會下的必備能力。近 5 年指考試題中,含圖表照片的題數占總題數一半以上,已是常態。由於經建版地形圖的座標影響到位置讀取,又須

    經疊圖明瞭其變遷,因此宜多做前後各版的讀圖練習,以加強判讀能力。 四、強化高層次的分析應用能力:指考在深度、難度、廣度上都有加強的現象,由基礎的記憶

    、理解層次出發,進入高層次的應用、分析,再以宏觀角度對區域議題進行評鑑,對政策

    擬定的利弊得失也須具備正確的見解。但較具創造性的題目在設計上殊為不易,如何突破

    也有待觀察。 五、與地理相關的時事議題:近年各屆試題,時事議題所占比重甚大,尤以 101 年為最高(表 2

    )。環境議題如福島災變、屈公病擴散,產業議題如 iPod 問世,政治議題如俄羅斯與烏克蘭之爭、中國改由陸上運油避開麻六甲海盜威脅,經濟議題如東南亞金融風暴、歐債危機

    ,區域組織議題如克里米亞處在哪兩個國際經濟組織的接觸地帶等,由 8~34%不等,平均每年占分 20%,與地理知識的應用習習相關,可多參考不同尺度、不同面向的相關議題,以加強這方面的應考能力。

    表 2 100~104 年指考時事議題的類別統計

    年度 時事議題 比例100 登革熱擴散、日本福島災變 10%

    101 暖化效應、非洲 2011 年饑荒、蘇花改、長江三角洲 2010 年區域規劃、歐盟東擴、iPod 問世、東協與 AFTA

    34%

    102 臺灣至美國灣區招商、麻六甲海峽的海盜威脅、俄國烏克蘭的紛爭、印度資訊

    業、歐債危機 14%

    103 亞洲金融風暴、西尼羅熱等傳染病擴散與暖化效應、俄國烏克蘭的紛爭(克里

    米亞問題)、中埔檳榔業轉型、台鹽轉型、臺灣 LED 產業外移 26%

    104 臺灣春旱、渝新歐鐵路計畫、臺紐貿易協定、石斑養殖業外移 14% 4 105 年的準備方向 一、通論地理與區域地理的融會與整合:了解一地須從環境著手,並注意理與地的關聯,舉凡

    自然、人文各項要素間的關聯,皆須掌握脈絡並做相關延伸。 二、加強讀圖能力:常考的地圖種類如電子地圖、衛星影像、Google Map,可了解聚落沿革的

    臺灣堡圖、經建版地形圖,皆可多加利用。座標轉換如 10 進位與 60 進位法,TM2 法,加上自設簡易座標等,對於了解位置與景觀均有幫助。經建版地形圖第四版之中,圖例也作

    了若干轉換修正,須適時更新或注意標示。其他地圖要素如方向標、投影法、比例尺意義

    (如高緯度的極區方位圖、時距為比例尺的時空收斂圖),也須注意比對以免失誤。

  • 南一大考教學誌 6 指考特輯

    2003 年前經建版地形圖圖例 2007 年後中小比例尺地形圖圖例

    不同時期土地利用圖例之比較

    三、透過簡單的計算了解概念:計量本身雖非重點,卻可使概念得證,因此仍須加強重要數值

    模式以加強考生對某些概念的認識,例如:邱念圈、韋伯等費線、中地的間距與範圍、區

    位商數、等級大小法則等。透過這些模式的結果進行分析,也可作為空間分布的判斷依據

    。世界各大洲水資源透過公式進行解讀(103 年第 37~38 題),即為一例。 四、熟習 GPS、GIS 的應用:GPS(全球定位系統)有助於定位,而位置對於環境的研判最具

    指標意義,因此 GPS 的使用可多練習。GIS(地理資訊系統)已成為政府各單位或民間機構常見的資料系統,可透過疊圖、環域、地勢、路網等分析途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

    是空間規劃的重要依據,亦可藉助幾個官網,如中央地質調查所進行判讀練習。 五、由文化、經濟的角度了解區域特性:文化角度包括民族、語言、宗教、制度、生活方式;

    經濟層面可由三大板塊「核心→邊陲」的方向著手,由自然環境、單元主題、HDI 表現等資訊,建立區域印象並掌握區域特色。同一個區域因著相同的自然環境或歷史背景,可能

    有諸多的共同性,但是也因某些因素造成彼此間的差異、隔閡甚至對立,此種例子最常見

    於東南亞、拉丁美洲、非洲等區域。其他如金磚四國、歐豬四(五)國的比較,也可多作

    模擬練習。 六、關注時事,解讀相關統計圖表:時代的改變使得環境、政治、經濟、產業……發生急劇的

    變化,須透過時事資料進行分析,以明其因果關係,並作為擬定對策之參考。2015~2016年間發生的議題,包括環境災害議題如臺灣的極凍降雪天候、臺南震災引發的土壤液化問

    題、熱帶國家登革熱與茲卡病毒肆虐等。此外臺灣已通過《國土計畫法》,將進行不同功能

    分區,俾將土地用做最適宜的使用並避免環境災害的發生。政治議題如伊斯蘭國擴張勢力

    對於周遭國家造成的衝擊,中東難民大量湧入歐洲造成的正負面影響,俄羅斯與烏克蘭因

    克里米亞爆發的衝突與解決。油價在新一波政治角力下,成為一種策略,在浮動之中不斷

    下跌,顯示產油國與消費國政治的糾擾。經濟議題如 TPP 的簽訂、東亞板塊雙邊、多邊貿易協定組成的新架構,三大經濟板塊間的互動,新興市場的未來動向等。國際移動如臺灣

    、新加坡、德國引進的外籍勞工或收容的難民,外資(FDI)在不同區域的流動,高科技產業的國際分工動態等,均廣受矚目。

    七、透過個案增強應用能力:本版課文與活動中的個案,皆取自世界各國的重要個案,以簡單

    扼要的文字敘述為主、圖照判讀演繹為輔,使學生循序漸進了解議題,並在整理、分析後

    ,找出解決之道並提供借鏡與參考。考生可就各單元所附之活動一一演練,不僅可掌握課

    綱的概念主旨,也可切實達成評量目標。

  • 7 地理考科

    5 結語 無論就應考或生活層面所需,地理在今日地表空間之中,皆扮演著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善

    用地理知識,內可促進經濟發展、環境和諧,外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指考的各項評量目標無

    非是對教學目標肯定與量化的一種方式,根本上仍以適當、正確的教與學,回歸到課綱、概念精

    神,切合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教學宗旨為主。課綱、教學、評量三者間關係密不可分,教學過程中

    解讀課綱概念,再以評量印證教學成效,可收相得益彰之效。 準備指考時,除了可自章節活動中培養能力之外,歷屆試題與模擬演練也有助於了解指考的

    趨勢與方向。文後所附之模擬試題,可供參與指考的師生做為命題或應試之參考。

  • 南一大考教學誌 8 指考特輯

  • 9 地理考科

    105 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模擬試題

    地理考科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80 分鐘

    題型題數:選擇題共 38 題

    非選擇題共三大題

    作答方式:請將答案填入後面之答案欄中

    ◎註:1. 選擇題答錯不倒扣

    2. 此份試題本為模擬指定科目考試之測驗形式,

    作答方式仍以未來實際之測驗之形式為準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

    教師用

  • 南一大考教學誌 10 指考特輯

    壹、單選題(占 76 分)

    說明:第 1 至 38 題,每題選出一個最適當的選項,作答於「選擇題答案區」。每題答對得 2分,未作答、答錯或劃記多於一個選項者,不給分亦不扣分。

    B 1. 美國的地震災害發生最頻繁的區域,除了西海岸舊金山 ── 洛杉磯大都會帶之外,也包括了

    中部的密蘇里州、阿肯色州、田納西州、肯塔

    基州、伊利諾州等地,如右圖。圖中「乙區」

    一旦發生地震災害,延伸範圍極廣,災害程度

    也往往極為嚴重。請問:其原因應與下列何項

    因素最有關係? (A)海洋板塊擠壓大陸板塊 (B)斷層活動擴散至沖積層 (C)火山地帶噴發活動頻繁 (D)氣團行經且交會為氣旋

    D 2. 右圖為東亞地區某日之天氣圖,圖中等壓線之單位為百帕。由圖中等壓線之分布可判斷得知,臺灣當時的天氣

    可能造成下列何種災害? (A)颱風 (B)梅雨 (C)沙塵暴 (D)寒害

    C 3. 臺灣國土計畫法已於 2015 年 12 月 18 日通過。該計畫通過後,依循縣市國土計畫與國土功能分區等步驟,便可逐步實現國土合理規範與利用的目標。請問:國土計畫法的訂定實

    施理念,下列何者正確?(甲)都市土地不足,可擴張至農業區或國土保育區;(乙)主要目標在於開發利用土地,增加政府與民眾的資產,以促進經濟發展;(丙)國土計畫法實施後,可取代現行的區域計畫法;(丁)國家公園的設定,不列入國土計畫法的規劃範圍;(戊)全民皆可參與監督,並訂定明確的獎勵、訴訟、補償救濟機制。 (A)甲乙 (B)乙丁 (C)丙戊 (D)丁戊

    C 4. 右圖所示為某種地理景觀在歐洲(含歐俄)之空間分布。依據其分布特徵,可判斷

    圖中甲、乙兩者分別代表下列哪兩種景觀

    類型? (A)大陸性與海洋性氣候 (B)冰河侵蝕區與冰積區 (C)春小麥與冬小麥作物 (D)東方正教與羅馬公教

    ( 1.美國中部各州位於北美大陸板塊中央,因斷層作用,加上地質上屬於密士失必河下游的沖積層,構造軟弱,易擴大地震效應造成嚴重災害)

    ( 2. 北方冷高壓盤據並向南延伸,籠罩在中低緯度區上空,易發生寒害,故選(D)。由於高壓盤據在亞洲大陸內部,非春季或夏季,不致發生颱風或梅雨;又因大陸冰封,無沙塵來源,亦不致造成沙塵暴)

    ( 3.國土計畫實施後可取代現行 之區域計畫,民眾得以參與監督,並訂有確切的法令依據,故(丙)(戊)正確。國土功能區的劃分目的在於合理利用土地,因此都市用地不可挪用農業區或保育區,故(甲)不正確;國土計畫已由過去的「開發利用,增加資產」心態轉變為「保育及永續發展國土資源」,故(乙)不正確;國家公園為領土中的重要功能區,應妥為規劃,故(丁)不正確)

    ( 4.「甲」區與「乙」區主要差異在於緯度與冬溫 高低,因此為春麥與冬 麥之別,故選(C)。「甲 」、「乙」各跨越海洋與 內陸,也同時涵蓋多個 宗教區,故(A)(D)不正 確;冰河時期的冰河前 緣已伸達歐洲中部,且侵蝕、堆積地形交錯分布,並無地帶性差別,(B)不正確)

  • 11 地理考科

    A 5. 亞洲某新興市場國家:「重視家庭享樂,主要休閒活動為影音娛樂,因此電影事業的生產量與消費量均極可觀。2015 年電影投資額高達 80 億美元,放映之電影場次更高達 520 億次,因此對數位影音設備的需求甚殷,成為一廣大的市場。據分析,此種現象與該國居民

    眾多,得以在電影中暫時忘卻社會身分與職業所帶來的限制,因此對於電影普遍熱愛。」

    請問:敘述中該國是指下列何國? (A)印度 (B)印尼 (C)越南 (D)菲律賓

    A 6. 為強化臺灣經濟成長,國發會於 2016 年 1 月提出產業升級,促使產業由「價格競賽」轉為「價值競爭」,出口由「中間財」轉為「系統性商品與服務」,並引導國內外資金及政府

    資源投入,開發亞洲新興市場。其中由「中間財」轉為「系統性商品與服務」可獲得的最

    大好處為何? (A)提高生產過程中的獲利率 (B)促成企業聚集以減少生產成本 (C)自動化以減少勞工成本支出 (D)促成國際合作並開發新市場

    B 7. 高雄美濃地區於 2016 年 2 月 6 日凌晨 3:57 發生芮氏規模 6.4 之地震,震央區域所釀災害並不大,卻造成 35 公里外,臺南永康地區高樓倒塌、傷亡慘重的災情。請問:重災區由地質史觀之,屬於何種地形? (A)數個活斷層的交會帶 (B)湖、海沖積的泥岩區 (C)斷層陷落的構造盆地 (D)河川下切形成的河階

    D 8. 右圖為歐盟 2015 年統計發布:某地理要素之空間分布。圖中顏色「深到淺」代表該項數

    值「由高到低」。請問:該項數據最有可能為

    下列何者? (A)都市化程度 (B)觀光收入 (C)平均所得 (D)國民失業率

    A 9. 東南亞、南亞諸國位於東、西方文化接觸帶,因此各國之間及國內各區域的民族、語言

    、宗教、文化往往具有極大差異。關於這些國家、區域的文化景觀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甲)印度主要民族為歐洲語系之一員;(乙)印尼是世界最大的穆斯林國家;(丙)越南以單一民族為主,信仰大乘佛教;(丁)菲律賓受殖民主義影響,信仰基督教新教;(戊)印尼、馬來西亞深受印度教體制習俗影響。 (A)甲乙丙 (B)甲乙丁 (C)乙丙丁 (D)丙丁戊

    ( 7.永康地區位於臺南市,過去為海埔地中之潟湖,陸化之後,泥岩軟弱,支撐較差,易傳遞震波並加大震度效應)

    ( 9.印度雅利安人占 72%,屬印歐語系,故(甲)正確;印尼 2.5 億人口中,87%為穆斯林,為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教國家,故(乙)正確;越南漢化頗深,以大乘佛教之建築與信徒居多,故(丙)正確;菲律賓受到西班牙殖民影響,天主教徒占 80%以上,故(丁)不正確;印尼、馬來西亞均為伊斯蘭教國家,故(戊)不正確)

    ( 6.「中間財」指的是產品加工製造過程中的利潤,較諸上游的品牌研發與設計,下游的行銷與服務皆低,若能囊括整個流程,將大大提高獲利率,故選(A)。(B)為聚集經濟,(C)為自動化生產,(D)為國際分工鏈概念,與該宗旨不符)

    ( 5.印度人口高達 12.5 億,且實施種姓制度,對階級與職業有嚴密箝制,只有電影得以暫時拋卻現實,帶來歡樂,因此電影事業發達)

    ( 8.由於德國等核心區域該項數值較低,邊陲地帶特別是外債較為沉重的南歐國家較高,故為失業率。其餘都市化程度、觀光收入、平均所得應與經濟發展程度呈正比,皆不正確)

  • 南一大考教學誌 12 指考特輯

    A10. 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總計有汶萊、智利、紐西蘭、澳洲、新加坡、美國、秘魯、越南、馬來西亞、墨西哥、加拿大、日本、臺灣、韓國等 14 個國家加入談判或表達加入意願。請問:就此 14 個國家而言,屬於何項區域經濟組織的成員國最多? (A)亞太經合會 (B)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C)東南亞國協 (D)東北亞經濟圈

    11-12 為題組 下圖為世界糧農組織 2015 年統計某物產之國際貿易流向圖,圖中箭頭代表流向,線條粗細代表

    貿易量大小。請問:

    C11. 該項物資最有可能為下列何者? (A)鐵礦 (B)石油 (C)大豆 (D)稻米

    D12. 圖中乙、丙兩國與丁國之間互補關係的建立,主要基於何項地理條件的差異? (A)工業發展程度 (B)雨量多寡差異 (C)地質新舊不同 (D)生長季節不同

    13-15 為題組 右圖為某地區之輪廓及經緯度位置。請問:

    D13. 該地有雨林、草原兩種不同的自然景觀,造成此種不同景觀的主要因素為何? (A)地勢高低差異 (B)日照時間長短 (C)洋流性質不同 (D)東北信風強弱

    D14. 該地最常見的生活方式與農業景觀,最有可能為下列何者? (A)機械化耕種的小麥田 (B)棉花田與棉紗紡織廠 (C)漁港處處,總漁獲量高 (D)香蕉、咖啡之熱帶農園

    (10.在 14 個國家中,除汶萊之外,皆為亞太經合會之成員國,故選(A)。其餘美、加、墨屬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日、韓屬東北亞經濟圈,汶萊、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屬於東南亞國協,會員國數皆未超過 APEC)

    (12.由於南北半球生長季節不同,因此(乙)巴西與(丙)阿根廷的夏季作物,可供應中國冬季的需要,故選(D))

    (11.由於輸出地為美國中部大平原、巴西高原、彭巴草原,為混合農業經營區,產大豆、玉米、小麥等作 物,故為(C)。石油產自 OPEC 國家,鐵礦產自古 老盾地,稻米主產於季風亞洲,皆與圖形所示不符)

    (13.該區介於赤道與北回歸線之間,夏季日射帶北移,全境籠罩在赤道低壓帶下,炎熱多雨;冬季吹東北信風,東側迎風側多雨,西側乾旱,使東側為雨林,西側為莽原)

    (14.中美洲地峽與西印度群島因氣候溼熱,加上殖民影響,熱帶栽培業發達,以香蕉、咖啡、甘蔗為主要作物)

  • 13 地理考科

    B15. 造成該地區地形破碎,成為群島或狹窄陸地的原因,與下列何項因素最有關係? (A)冰河侵蝕 (B)陸地沉降 (C)火山地震 (D)全球暖化

    16-19 為題組 下圖為土壤生成過程中的四個主要階段,請問:

    B16. 由該圖可知,土壤在形成過程中,先後歷經了何種作用?○1 物理風化作用;○2 化學風化作用;○3 洗出作用;○4 溶蝕作用;○5 鈣土化作用;○6 澱積作用。 (A)○1 ○2 ○5 (B)○1 ○3 ○6 (C)○2 ○3 ○4 (D)○3 ○5 ○6

    D17. 由該圖可知,土壤層次的生成順序,以下列何者最為正確? (A)腐植質層→表土層→底土層→母質層 (B)母質層→腐植質層→底土層→表土層 (C)母質層→底土層→表土層→腐植質層 (D)母質層→腐植質層→表土層→底土層

    B18. 若土壤分層作用最後形成的完整剖面,土質鬆軟,有機質:礦物質:水:空氣=5%:45%:25%:25%,則該土壤最有可能分布於下列何處? (A)亞馬孫盆地 (B)烏克蘭草原 (C)恆河三角洲 (D)澳洲中西部

    A19. 若土壤為充滿水的砂質土壤,受到外力反覆震盪而壓縮,將擠壓孔隙中的地下水,導致水壓升高,因水分不易從地底排出,頓使土壤失去支撐力,造成地層下陷、房屋傾倒。臺灣

    何地的土壤最容易面臨此種問題? (A)濁水溪沖積扇 (B)埔里盆地中央 (C)桃園台地河階 (D)清水斷崖海岸

    20-21 為題組 科學家將西元 850~1800 年間颶風的威力與頻率與 1970~2005 年間作比較,發現工業化以前超級風暴的襲擊頻率是 500 年一次,近年則是 25 年一次,海平面也較過去上升了 1.24 公尺。極端氣候的來臨,也使得美國中部平原區,冬季暴風雪與冰風暴的頻率明顯增加。請問:

    (15.由於北美洲陸地向南沉降,使得東部古老山嶺沉降為西印度群島,中部大平原沉降為墨西哥灣,西部高山沉降為中美地峽)

    (16 土壤為岩石進行物理風化的結果,之後經 A 層的洗出作用,使礦物質、有機物澱積於 B 層,故選(B))

    (19.充滿水的砂質土壤最易生成於沖積扇、三角洲的前端,因土質鬆軟,地下水位高於地面,地震時最易造成土壤液化現象)

    (17.底岩風化為土壤母質後,因有機物生長,最早形成腐植質層,之後礦物質與有機物經雨水洗出形成表土,澱積作用形成底土,故選(D))

    (18.該比例土壤近似中性,應為軟黑土,主要分布於雨量適中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區,故為(B)。其餘(A)為氧化土〔酸性〕,(C)為沖積土〔尚未形成完整剖面〕,(D)為漠鈣土〔鹼性〕,皆不正確)

  • 南一大考教學誌 14 指考特輯

    A20. 敘述中所指的颶風結構應如下圖中何者所示? 甲 乙 丙 丁

    (A)甲 (B)乙 (C)丙 (D)丁

    B21. 美國冬季暴風雪與冰風暴的發生,受到諸多因素影響,例如:(甲)極地大陸冷氣團與赤道海洋暖氣團交會;(乙)大西洋與太平洋的熱帶暖氣團交會;(丙)山脈南北向排列,氣團行進暢通無阻;(丁)東西兩側的洋流交互作用。上述正確者為何?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22-24 為題組 右圖是依據地表某地測站之氣候統計資料繪製而成。請問:

    A22. 該都市最可能為下列何地? (A)諾里爾斯克(69°20'N, 88°13'E) (B)埃爾斯米爾(79°50'N, 78°00'W) (C)烏斯懷亞(54°48'S, 68°18'W) (D)安克拉治(61°13'N, 149°54'W)

    B23. 承上題,該地所具有之自然環境特徵如:(甲)土壤氧化作用盛、淋溶作用微弱;(乙)冬夏氣溫相差懸殊;(丙)降雨量 200mm 上下,遠高於蒸發散量;(丁)坡度大,利於排水;(戊)腐植質的分解速度大於礦物質。其中何者是正確的?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戊

    A24. 該氣候區之下的自然植被,多以下列何者為主? (A)針葉林 (B)闊葉林 (C)草原 (D)漠地植物

    25-27 為題組 右圖為世界能源組織於 2014 年時,針對 1973 與 2012 年間,世界能源消費結構與已開發國家之差異進行比較。請問:

    D25. 根據圖中資料判斷,在 1973 年至 2012 年間,已開發國家的能源結構所發生的變化,以下列哪一項推論最為正

    確? (A)石油消費量的下降幅度大於世界 (B)煤炭消費量的下降幅度小於世界 (C)天然氣消費量的增加幅度小於世界 (D)非化石性燃料的增加幅度大於世界

    (20.颶風為強烈熱帶性低氣壓劇烈旋轉所成,其中央為低壓,氣流自外至內行進時,因北半球向右偏向,呈逆時針方向旋轉上升,與甲相符)

    (22.由於冬季氣溫低下,應為寒帶,但夏季月均溫>10°C,屬極圈附近內陸之副極地氣候,與俄羅斯西伯利亞中部的諾里爾斯克(Norilsk)最為相符。其餘埃爾斯米爾地近 80°N,為苔原氣候;烏斯懷亞位於南半球,安克拉治位於阿拉斯加南部,受阿拉斯加暖流調劑,為溫帶海洋性氣候,皆與該圖特徵不符)

    (23.副極地氣候年溫差居所有氣候類型之冠,雨量雖少,但蒸發微弱,多為有效降水量,故(乙)(丙)正確。低溫造成氧化作用弱,微生物分解緩慢;氣候類型無法判斷坡度,且西伯利亞中部地勢平緩,故(甲)(丁)(戊)不正確)

    (24.由於氣溫低,有效降水量多,故以針葉林為主要植被類型)

    (21.氣旋生成主因為極地大陸冷氣團與赤道海洋暖氣團交會,又不受地形阻擋所致。由於山脈南北延伸,東西氣流不易交換,故(乙)(丁)不正確)

    (25.世界石油的減少幅度=|(40.7-48.2)|∕ 48.2×100%=15.6%,已 開發國家石油的減少幅 度=|(47.6-56.3)| ∕56.3×100%=15.4%,故(A)錯誤。煤炭世界減少約 1∕3,已開發國家減少了 2∕3,故(B)錯誤。已開發國家的天然氣使用比例增加,世界不變,故(C)錯誤。其他能源的使用比例,世界約增加 1∕3,已開發國家增加 1∕2,故(D)正確)

  • 15 地理考科

    D26. 自 1973 年至 2012 年間,已開發國家能源結構產生極大變化的主要原因,與下列何項因素最有關係? (A)化石性燃料減產,使價格攀升 (B)消費國對產油國實施經濟制裁 (C)產油國家政治動盪,戰亂頻仍 (D)溫室氣體過多,造成氣溫上升

    C27. 預計此種消費結構的變化,可能對下列哪一個高度工業發展國家,產生最大的經濟衝擊效應? (A)日本 (B)法國 (C)俄羅斯 (D)土耳其

    28-29 為題組 下表中甲~丁為歐洲內部不同區域的四個國家,在 2015 年人類發展指數(HDI)、預期壽命、GNI、以及主要貿易出口品上的統計。請問:

    國家代號 HDI 預期壽命 GNI 出口品 甲 0.916 80.9 39,568 電腦、醫藥用品 乙 0.907 82.2 45,636 紙張、鋼鐵製品 丙 0.843 77.4 23,177 運輸工具、機械 丁 0.830 80.9 25,757 酒、食用油、橡木

    D28. 「甲→乙→丙→丁」等國按序最有可能為下列何者? (A)法國→冰島→保加利亞→塞浦勒斯 (B)芬蘭→德國→匈牙利→希臘 (C)挪威→英國→捷克→義大利 (D)愛爾蘭→瑞典→波蘭→葡萄牙

    A29. 依據表中資料統計,可知何國的教育指數可能為四者中最高? (A)甲 (B)乙 (C)丙 (D)丁

    30-31 為題組 右圖為地表某區之衛星影像,圖中的經緯線已經過處理

    。請問:

    A30. 圖中「甲」所示為某水利工程,該水利工程的建立,主為達成何種目的? (A)變更河川流向使之通往外海 (B)避免在解冰期發生冰水氾濫 (C)調節區域之間的乾旱與洪患 (D)利用冰蝕地形降低運輸成本

    C31. 對於圖中「乙」區所具有之傳統生活方式描述,下列何者正確? (A)廣袤草原上騎馬奔馳 (B)灌木叢中摘葡萄釀酒 (C)山間谷地種植大小麥 (D)濃密森林中伐木游耕

    (27.高度工業化國家之中,以俄羅斯為主要石油生產輸出國,故石油消費量的減少或價格降低,對該國經濟影響最大。其餘日本為石油進口國,法國能源消費以核電為主,土耳其既非高度工業國,也非石油生產國,故皆不正確)

    (29.甲、乙二國 HDI>0.90,發展程度較高,但兩者相較之下,甲國的預期壽命與 GNI 均低,故可知其 HDI 居冠主由教育指數高所導致。【註:2015 年各國教育指數列舉如下:甲 0.902,乙 0.813,丙 0.778,丁 0.655】)

    (31.乙區為高加索山,雪水流灌於谷地之中,提供灌溉,可種植糧食作物,自古即為歐亞兩洲往來必經之地)

    (26.由於1996 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認為二氧化碳濃度過高,須削減排放量,遂訂定京都議定書,由已開發國家簽署認同,使得已開發國家的煤炭、石油使用比例大減,排放溫室氣體較少的天然氣與非化石性能源增加,故為(D))

    (28.電腦、醫藥以愛爾蘭最有名,鋸木造紙以北歐最具盛名,酒與食用油當指南歐國家的葡萄酒與橄欖油,依此組合,以(D)最有可能)

    (30.窩瓦河為歐俄最長也最具航運之利的河川,但注入裏海,未能與外海相通;建立運河之後可與頓河下游相通,出黑海甚至地中海,故選(A)。窩瓦河自高緯流向低緯,不致發生解冰期氾濫,兩流域間亦無乾旱、洪患之災,運河位址選在兩河川距離最接近處,並非考量冰蝕地形,故(B)(C)(D)不正確)

  • 南一大考教學誌 16 指考特輯

    32-33 為題組 右圖為臺北盆地某種天然災害的潛勢分布圖。請問:

    C32. 該種災害最有可能為下列何者? (A)地震 (B)乾旱 (C)土石流 (D)土壤液化

    D33. 甲區自從 2005 年完成某防洪工程設施後,成功有效的解決了北北基歷來每遇颱風動輒造成洪患的

    災情。該工程設施應指下列何者? (A)將蜿蜒的河道進行截彎取直 (B)河畔設立堤防與機電抽水站 (C)上游山區設立攔砂壩、梳子壩 (D)上游近海處設立分洪隧道

    34-35 為題組 右 表 為 歐 盟 針 對 世 界 主 要 地 區

    2011~2016 年之 GDP 成長率統計。請問:

    C34. 依據表中所獲得之推論,下列哪些是正確的?(甲)2016年成長率最高的兩國,其人

    口數量最多;(乙)石油生產國的 GDP 不斷下跌;(丙) 2015 年巨幅下降該國,與油價劇跌有關;(丁)日本最嚴重的負成長與天然災害有

    關;(戊)撒哈拉以南非洲因資源貧乏,成長緩慢。 (A)甲乙丙 (B)甲乙戊 (C)甲丙丁 (D)丙丁戊

    B35. 由各區域之主要國家與區域組織之間的關聯,可以看出何國對於各經濟板塊或區域經濟組織有明顯的帶動影響作用? (A)日本 (B)中國 (C)印度 (D)巴西

    (32.由於災害潛勢區位於河川上游,由山地進入平原地帶,因此最有可能爆發土石流)

    (34.2016 成長率最高之國家為印度、中國,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兩國,故(甲)正確。西亞北非等石油生產國成長率仍高,故(乙)錯誤。2015 巨幅下跌者為俄羅斯,與油價下跌有關,故(丙)正確。日本 2011 年因福島核災,經濟負成長,故(丁)正確。非洲不僅成長快速,且資源豐富,故(戊)不正確)

    (35.中國與亞洲成長幅度一致,且中國成長率高於亞洲整體,顯見中國的高經濟成長帶動了亞洲經濟成長,故選(B)。日本、印度、巴西的成長,整體或局部皆低於經濟組織,一致性較低)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美 國 1.6 2.3 2.2 2.4 3.5 3.2 日 本 -0.5 1.8 1.6 0.4 1.3 1.3

    亞洲(日本除外) 7.5 6.3 6.2 6.2 6.4 6.5 中 國 9.4 7.8 7.6 7.4 7.1 6.9 印 度 7.9 4.9 4.7 6.0 6.6 7.1

    拉丁美洲 4.5 2.9 2.8 1.0 1.5 2.5 巴 西 2.7 1.0 2.5 0.2 0.7 1.8

    西亞北非 2.7 3.5 1.8 2.7 3.3 3.8 獨立國協 4.8 3.4 2.1 0.5 -2.3 1.0

    俄羅斯 4.3 3.4 1.3 0.5 -3.5 0.2 撒哈拉以南非洲 4.4 4.4 5.9 4.1 5.2 5.2 歐盟候選國 8.0 1.9 3.9 2.5 3.4 3.8 世界(含歐盟) 4.1 3.3 3.3 3.3 3.6 4.0

    (33.甲為基隆河,上游山區雨量過多造成山洪暴發,水位暴漲,在瑞芳設立員山子分洪道後,可將洪水引注東海,解除水患威脅,故選(D)。其餘(A)會加快流速,(B)為治標之計,(C)為防制土石流之工程,皆未能有效解決洪患)

  • 17 地理考科

    36-38 為題組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發現,近年來屈公病、出血型登革熱、西尼羅河病毒、瘧疾、茲卡病毒

    均有向高緯度地區蔓延,且加深嚴重程度之趨勢。請問:

    D36. 下列何地所具備之自然環境條件,最「不」可能成為這些疾病的發源地? (A)加勒比海島嶼 (B)印度半島東部 (C)西非幾內亞灣沿海 (D)西北非馬格里布國家

    A37. 以疾病的發源地為中心,觀察不同時期向外擴展的方式、速度及影響的範圍,適用於下列何項地理資訊系統的分析方法? (A)疊圖分析,環域分析 (B)環域分析,地勢分析 (C)地勢分析,路徑分析 (D)路徑分析,視域分析

    D38. 這些疾病擴大了傳染範圍的主要原因,可能與下列何項因素最有關係? (A)熱帶雨林地區成為重要觀光景點 (B)海平面上升,洪患範圍增大 (C)聖嬰現象加劇,氣候反常 (D)氣溫上升,病媒蚊生存空間增大

    貳、非選擇題(占 24 分)

    說明:共有三大題,每大題包含若干子題。各題應在「答案卷」所標示大題號(一、二、三

    )之區域內作答,並標明子題號(1、2、……)。作答務必使用筆尖較粗之黑色墨水的筆書寫。每一子題配分標於題末。

    一、下圖為 UNDP 在 2015 年針對東亞、南亞、撒哈拉以南非洲、歐洲、拉丁美洲、中東(西亞北非的阿拉伯世界)等六個地區所做的經濟發展程度比較圖。圖中樹的高度代表 HDI,樹幹寬度代表平均每人收入,樹葉多寡代表教育指數,顏色深淺代表健康指數(預期壽命),如

    右下角之圖例。請問:

    1. 圖中何者最有可能是阿拉伯世界?請寫出圖中代號。 (2 分) 2. 承上題,說明上一小題的判斷依據為何? (2 分) 3. 「甲」、「丁」兩者的都市化程度均高,但「甲」區為透過高度工業化所得之結果,「丁」

    區與之不同,故一般學者常稱之為「偽都市化」。敘述中「丁」區都市化程度較高的原因

    ,與當地行之已久、未能改善的何種制度有關? (2 分)

    (36.由於這些傳染病皆由病媒蚊引起,而病媒蚊主要分布於熱帶潮溼地區,(A)(B)(C)皆屬於熱帶雨林或季風氣候,皆有可能成為這些傳染病的源地。西北非在四者之中,緯度較高,屬於亞特拉斯山區與撒哈拉沙漠,可能性較低)

    (37.將不同時期的傳染病擴散圖「疊合」,可看出不同時期的差別;此外,由中心點向外設定「環域」,可看出其影響範圍與傳播方式)

    (38.全球暖化造成氣溫上升,利於病媒蚊繁殖,使得原先局限於熱帶潮溼地區的疾病向高緯度地區延伸,故選(D))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 南一大考教學誌 18 指考特輯

    4. 「丙」區與「己」區在地緣位置上雖然相連,卻被劃歸為不同類別的文化分區。兩者間之天然界限為何?「己」區所具有之豐富礦產又與何項地理條件有關? (2 分)

    答 :1. 丙。 2. 平均每人收入最高,但 HDI 僅居第四。 3. 大地主制。 4. ○1 撒哈拉沙漠;○2 地質古老(古老結晶岩,古老盾地)。 二、右圖為石碇鄉局部

    地區 1:25,000 之經建版等高線地形

    圖 。 圖 中 座 標 (

    320500, 2768100)所在點為基隆河、

    新店溪上游景美溪

    之分水嶺,地名稱

    為「分水崙」,由

    觀音山向東南方向

    延伸的黑色虛線為

    古道。請問: 1. 分水崙的海拔高

    度約多少公尺? (2 分) 2. 地質專家分析由

    於東、西兩側河川特性具有很大不同,可能發生襲奪現象。若襲奪現象發生,則東、西兩

    河之中,何者為搶水河?又與該河所具有之何項特性有關? (2 分) 3. 就古道所經之剖面來看,分水崙所處位置為何種地形? (2 分) 4. 圖中區域最有可能位於臺灣哪一座山脈之中? (2 分) 答 :1. 321~329 公尺。 2. ○1 西側為搶水河;○2 因其為低位河,且坡度較陡。 3. 鞍部。 4. 雪山山脈。

    ( 1. 圖中等高線首曲線之間距為10公尺,計曲線為50公尺,依此推斷分水崙所在位置高度應>320 公尺但<330 公尺)

    ( 2. 由於西側景美溪為坡度較陡的低位河,極可能襲奪東側坡度較緩的高位河(基隆河)上游) ( 3. 古道上,分水崙兩側皆為山峰,成為兩山之間較為低平的谷地,稱為鞍部) ( 4. 若以座標判斷:縱軸座標代表該地與赤道間的距離,分水崙距赤道 2,768km÷111km=24.9°N,應

    為雪山山脈。若以文中敘述判斷亦可,石碇鄉位於新北市與宜蘭縣交界山區,為雪山山脈分布地)

    ( 1. 甲發展程度最高,為歐洲;丁的發展程度次之,為拉丁美洲;乙因包含範圍廣闊,整體發展居第三,為東亞;丙平均每人收入雖高,但健康、教育水準落後,應為中東;己最為落後,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戊略超過非洲,為南亞)

    ( 2. 中東地區因盛產石油以致創造了豐富的外匯收入,但發展程度受限於教育、醫療不發達,因此平均收入雖高,HDI 卻不高)

    ( 3. 歐洲殖民時期在中南美洲實施大地主制,使得鄉村地區佃農極為貧困,在強大的推力之下移向都市,使都市化程度異常升高,並非都市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所造成,故稱為「偽都市化」現象)

    ( 4. ○1 「丙」為西亞與北非構成的伊斯蘭文化區,「己」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兩者界線在撒哈拉沙漠。○2 因非洲地質古老,屬於結晶岩盾地,故起伏平緩,礦產豐富)

  • 19 地理考科

    三、右圖為美洲地區茲卡病毒肆虐的主要、次要分布地區及

    巴西旅客足跡所到達的市鎮分布圖。請問: 1. 茲卡病毒全年肆虐最廣闊的地區,屬於哪兩種自然景

    觀帶? (2 分) 2. 承上題,茲卡病毒在該景觀帶肆虐最為嚴重的原因,

    與哪兩項人文因素最有關係? (2 分) 3. 2014 年 9 月~2015 年 8 月間,造訪巴西的遊客依人

    數多寡列如下表。依據中地理論,巴西提供旅遊資源

    之地點為中地,則這些來源國共同構成的區域可稱之

    為何? (2 分) 國家 美國 阿根廷 智利

    觀光人數 2,767,337 1,314,694 614,687 國家 義大利 葡萄牙 法國

    觀光人數 419,955 411,407 404,525

    4. 依據觀光業發展的條件,表中這些國家構成巴西觀光業的主要客源,主觀條件為巴西豐富的觀光資源,客觀條件與這些國家具有的何項特性有關?寫出兩項即可。 (2 分)

    答 :1. 熱帶莽原、中緯度常綠闊葉林。 2. 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3. 商圈(商品圈)。 4. 距離接近,經濟發展程度高、文化內涵相似。

    ( 1. 全年肆虐地區主要分布於巴西高原,為熱帶莽原氣候與夏雨型暖溫帶氣候分布地,故為莽原及常綠闊葉林)

    ( 2. 由於巴西人口、都市主要集中於東南部,交通便利,觀光旅遊業發達,因此病毒擴散快速) ( 3. 中地理論中,提供商品與服務者稱為中地,生產者維持營運的基本範圍稱為商閾,消費者願意

    接受服務的範圍稱為商品圈) ( 4. 表中美國、阿根廷、智利均位於美洲,地緣位置接近,故距離為首要因素。義大利、葡萄牙、

    法國經濟發展程度高,且均為拉丁民族、拉丁語國家,宗教、文化習俗接近,故前往巴西之遊客極為眾多)

  • 南一大考教學誌 20 指考特輯

    答 案

    壹、單選題

    1. B 2. D 3. C 4. C 5. A 6. A 7. B 8. D 9. A 10. A

    11. C 12. D 13. D 14. D 15. B 16. B 17. D 18. B 19. A 20. A

    21. B 22. A 23. B 24. A 25. D 26. D 27. C 28. D 29. A 30. A

    31. C 32. C 33. D 34. C 35. B 36. D 37. A 38. D

    貳、非選擇題

    一、 1. 丙。 2. 平均每人收入最高,但 HDI 僅居第四。 3. 大地主制。 4. ○1 撒哈拉沙漠;○2 地質古老(古老結晶岩,古老盾地)。

    二、 1. 321~329 公尺。 2. ○1 西側為搶水河;○2 因其為低位河,且坡度較陡。 3. 鞍部。 4. 雪山山脈。

    三、 1. 熱帶莽原、中緯度常綠闊葉林。 2. 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3. 商圈(商品圈)。 4. 距離接近,經濟發展程度高、文化內涵相似。

    指定科目考試模擬試題 地理考科

  • 21 地理考科

    解 析

    壹、單選題 1. 答案 B

    概念中心 北美洲自然環境對土地利用方式的影響 解析 美國中部各州位於北美大陸板塊中央,因斷層作用,加上地質上屬於密士失必河下游的沖積層

    ,構造軟弱,易擴大地震效應造成嚴重災害。 2. 答案 D

    概念中心 能由天氣圖認識天氣系統中的各項氣候特徵 解析 北方冷高壓盤據並向南延伸,籠罩在中低緯度區上空,易發生寒害,故選(D)。由於高壓盤據在亞洲大陸內部,非春季或夏季,不致發生颱風或梅

    雨;又因大陸冰封,無沙塵來源,亦不致造成沙塵

    暴。 3. 答案 C

    概念中心 能了解臺灣區域計畫的特色 解析 國土計畫實施後可取代現行之區域計畫,民眾得以參與監督,並訂有確切的法令依據,故(丙) (戊)正確;國土功能區的劃分目的在於合理利用土地,因此都市用地不可挪用農業區或保育區,故(甲) 不正確;國土計畫已由過去的「開發利用,增加資

    產」心態轉變為「保育及永續發展國土資源」,故 (乙)不正確;國家公園為領土中的重要功能區,應妥為規劃,故(丁)不正確。

    4. 答案 C 概念中心 能認識不同的農業系統所相應的農村景觀 解析 「甲」區與「乙」區主要差異在於緯度與冬溫高低,因此為春麥與冬麥之別,故選(C)。「甲」、「乙」各跨越海洋與內陸,也同時涵蓋多個宗教區

    ,故(A)(D)不正確;冰河時期的冰河前緣已伸達歐洲中部,且侵蝕、堆積地形交錯分布,並無地帶性

    差別,(B)不正確。 5. 答案 A

    概念中心 能解釋種姓制度對印度社會、經濟各層面的影響 解析 印度人口高達 12.5 億,且實施種姓制度,對階級與職業有嚴密箝制,只有電影得以暫時拋卻現

    實,帶來歡樂,因此電影事業發達。 6. 答案 A

    概念中心 能了解高科技知識產業的生產特點 解析 「中間財」指的是產品加工製造過程中的利潤,較諸上游的品牌研發與設計,下游的行銷與服

    務皆低,若能囊括整個流程,將大大提高獲利率,

    故選(A)。(B)為聚集經濟,(C)為自動化生產,(D)為國際分工鏈概念,與該宗旨不符。

    7. 答案 B 概念中心 能認識臺灣各區域之特色

    解析 永康地區位於臺南市,過去為海埔地中之潟湖,陸化之後,泥岩軟弱,支撐較差,易傳遞震波

    並加大震度效應。 8. 答案 D

    概念中心 能分析歐盟內部的區域發展差異 解析 由於德國等核心區域該項數值較低,邊陲地帶特別是外債較為沉重的南歐國家較高,故為失業

    率。其餘都市化程度、觀光收入、平均所得應與經

    濟發展程度呈正比,皆不正確。 9. 答案 A

    概念中心 能了解東南亞殖民歷史及其影響與印度的多元文化 解析 印度雅利安人占 72%,屬印歐語系,故(甲)正確;印尼 2.5 億人口中,87%為穆斯林,為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教國家,故(乙)正確;越南漢化頗深,以大乘佛教之建築與信徒居多,故(丙)正確;菲律賓受到西班牙殖民影響,天主教徒占 80%以上,故(丁)不正確;印尼、馬來西亞均為伊斯蘭教國家,故(戊)不正確。

    10. 答案 A 概念中心 能了解區域結盟的成因與影響 解析 在 14 個國家中,除汶萊之外,皆為亞太經合會之成員國,故選(A)。其餘美、加、墨屬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日、韓屬東北亞經濟圈,汶萊、新加坡

    、越南、馬來西亞屬於東南亞國協,會員國數皆未

    超過 APEC。 11. 答案 C

    概念中心 能了解不同地理區如何解決糧食供應問題 解析 由於輸出地為美國中部大平原、巴西高原、彭巴草原,為混合農業經營區,產大豆、玉米、小

    麥等作物,故為(C)。石油產自 OPEC 國家,鐵礦產自古老盾地,稻米主產於季風亞洲,皆與圖形所示

    不符。 12. 答案 D

    概念中心 能了解不同地理區如何解決糧食供應問題 解析 由於南北半球生長季節不同,因此(乙)巴西與(丙)阿根廷的夏季作物,可供應中國冬季的需要,故選(D)。

    13. 答案 D 概念中心 中南美洲自然環境的多樣性 解析 該區介於赤道與北回歸線之間,夏季日射帶北移,全境籠罩在赤道低壓帶下,炎熱多雨;冬季

    吹東北信風,東側迎風側多雨,西側乾旱,使東側

    為雨林,西側為莽原。 14. 答案 D

    概念中心 能說明中南美洲殖民式經濟的特質 解析 中美洲地峽與西印度群島因氣候溼熱,加上

  • 南一大考教學誌 22 指考特輯

    殖民影響,熱帶栽培業發達,以香蕉、咖啡、甘蔗

    為主要作物。 15. 答案 B

    概念中心 中南美洲自然環境的多樣性 解析 由於北美洲陸地向南沉降,使得東部古老山嶺沉降為西印度群島,中部大平原沉降為墨西哥灣

    ,西部高山沉降為中美地峽。 16. 答案 B

    概念中心 能認識土壤化育及環境的關係 解析 土壤為岩石進行物理風化的結果,之後經 A層的洗出作用,使礦物質、有機物澱積於 B 層,故選(B)。

    17. 答案 D 概念中心 能認識土壤化育及環境的關係 解析 底岩風化為土壤母質後,因有機物生長,最早形成腐植質層,之後礦物質與有機物經雨水洗出

    形成表土,澱積作用形成底土,故選(D)。 18. 答案 B

    概念中心 能認識不同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解析 該比例土壤近似中性,應為軟黑土,主要分布於雨量適中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區,故為(B)。其餘(A)為氧化土(酸性),(C)為沖積土(尚未形成完整剖面),(D)為漠鈣土(鹼性),皆不正確。

    19. 答案 A 概念中心 能辨識容易發生崩塌、土石流災害的區域 解析 充滿水的砂質土壤最易生成於沖積扇、三角洲的前端,因土質鬆軟,地下水位高於地面,地震

    時最易造成土壤液化現象。 20. 答案 A

    概念中心 能認識季節變化及氣壓分布形勢的關係 解析 颶風為強烈熱帶性低氣壓劇烈旋轉所成,其中央為低壓,氣流自外至內行進時,因北半球向右

    偏向,呈逆時針方向旋轉上升,與(甲)相符。 21. 答案 B

    概念中心 能解釋北美洲自然環境對土地利用方式的影響 解析 氣旋生成主因為極地大陸冷氣團與赤道海洋暖氣團交會,又不受地形阻擋所致。由於山脈南北

    延伸,東西氣流不易交換,故(乙)(丁)不正確 22. 答案 A

    概念中心 能認識氣候分類意義 解析 由於冬季氣溫低下,應為寒帶,但夏季月均溫>10°C,屬極圈附近內陸之副極地氣候,與俄羅斯西伯利亞中部的諾里爾斯克(Norilsk)最為相符。其餘埃爾斯米爾地近 80°N,為苔原氣候;烏斯懷亞位於南半球,安克拉治位於阿拉斯加南部,受阿拉

    斯加暖流調劑,為溫帶海洋性氣候,皆與該圖特徵

    不符。 23. 答案 B

    概念中心 能解釋高緯度地區自然環境對發展的限制 解析 副極地氣候年溫差居所有氣候類型之冠,雨量雖少,但蒸發微弱,多為有效降水量,故(乙)(丙)正確。低溫造成氧化作用弱,微生物分解緩慢;氣

    候類型無法判斷坡度,且西伯利亞中部地勢平緩,

    故(甲)(丁)(戊)不正確。 24. 答案 A

    概念中心 能解釋高緯度地區自然環境對發展的限制 解析 由於氣溫低,有效降水量多,故以針葉林為主要植被類型。

    25. 答案 D 概念中心 能了解世界主要國家能源消耗的類型 解析 世界石油的減少幅度=|(40.7-48.2)|∕48.2×100%=15.6%,已開發國家石油的減少幅度= |(47.6-56.3)|∕56.3×100%=15.4%,故(A)錯誤。煤炭世界減少約 1∕3,已開發國家減少了 2∕3,故(B)錯誤。已開發國家的天然氣使用比例增加,世界不變,故(C)錯誤。其他能源的使用比例,世界約增加 1∕3,已開發國家增加 1∕2,故(D)正確。

    26. 答案 D 概念中心 能了解人類活動及溫室氣體排放量的關係 解析 由於 1996 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認為二氧化碳濃度過高,須削減排放量,遂訂定京都議定書,

    由已開發國家簽署認同,使得已開發國家的煤炭、

    石油使用比例大減,排放溫室氣體較少的天然氣與

    非化石性能源增加,故為(D)。 27. 答案 C

    概念中心 能討論能源消耗及國際政經關係 解析 高度工業化國家之中,以俄羅斯為主要石油生產輸出國,故石油消費量的減少或價格降低,對

    該國經濟影響最大。其餘日本為石油進口國,法國

    能源消費以核電為主,土耳其既非高度工業國,也

    非石油生產國,故皆不正確。 28. 答案 D

    概念中心 能分析歐盟內部的區域發展差異 解析 電腦、醫藥以愛爾蘭最有名,鋸木造紙以北歐最具盛名,酒與食用油當指南歐國家的葡萄酒與

    橄欖油,依此組合,以(D)最有可能。 29. 答案 A

    概念中心 能區別依據人類發展程度指標所劃分出的世界 解析 甲、乙二國 HDI>0.90,發展程度較高,但兩者相較之下,甲國的預期壽命與 GNI 均低,故可知其 HDI 居冠主由教育指數高所導致。【註:2015 年各國教育指數列舉如下:甲 0.902,乙 0.813,丙0.778,丁 0.655】。

    30. 答案 A 概念中心 能解釋高緯度地區自然環境對發展的限制 解析 窩瓦河為歐俄最長也最具航運之利的河川,

  • 23 地理考科

    但注入裏海,未能與外海相通;建立運河之後可與

    頓河下游相通,出黑海甚至地中海,故選(A)。窩瓦河自高緯流向低緯,不致發生解冰期氾濫,兩流域

    間亦無乾旱、洪患之災,運河位址選在兩河川距離

    最接近處,並非考量冰蝕地形,故(B)(C)(D)不正確。 31. 答案 C

    概念中心 能了解俄羅斯的自然資源及能源開發 解析 乙區為高加索山,雪水流灌於谷地之中,提供灌溉,可種植糧食作物,自古即為歐亞兩洲往來

    必經之地。 32. 答案 C

    概念中心 能辨識容易發生崩塌、土石流災害的區域 解析 由於災害潛勢區位於河川上游,由山地進入平

    原地帶,因此最有可能爆發土石流。 33. 答案 D

    概念中心 能透過個案認識洪患防治的方法 解析 甲為基隆河,上游山區雨量過多造成山洪暴發,水位暴漲,在瑞芳設立員山子分洪道後,可將

    洪水引注東海,解除水患威脅,故選(D)。其餘(A)會加快流速,(B)為治標之計,(C)為防制土石流之工程,皆未能有效解決洪患。

    34. 答案 C 概念中心 能了解能源消耗、自然災害、全球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解析 2016 成長率最高之國家為印度、中國,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兩國,故(甲)正確。西亞北非等石油生產國成長率仍高,故(乙)錯誤。2015 巨幅下跌者為俄羅斯,與油價下跌有關,故(丙)正確。日本2011 年因福島核災,經濟負成長,故(丁)正確。非洲不僅成長快速,且資源豐富,故(戊)不正確。

    35. 答案 B 概念中心 能了解區域結盟的成因與影響 解析 中國與亞洲成長幅度一致,且中國成長率高於亞洲整體,顯見中國的高經濟成長帶動了亞洲經

    濟成長,故選(B)。日本、印度、巴西的成長,整體或局部皆低於經濟組織,一致性較低。

    36. 答案 D 概念中心 能理解不同疾病有其起源及擴散途徑 解析 由於這些傳染病皆由病媒蚊引起,而病媒蚊主要分布於熱帶潮溼地區,(A)(B)(C)皆屬於熱帶雨林或季風氣候,皆有可能成為這些傳染病的源地。

    西北非在四者之中,緯度較高,屬於亞特拉斯山區

    與撒哈拉沙漠,可能性較低。 37. 答案 A

    概念中心 能了解如何利用 GIS 監測及管理疫情 解析 將不同時期的傳染病擴散圖「疊合」,可看出不同時期的差別;此外,由中心點向外設定「環域」

    ,可看出其影響範圍與傳播方式。 38. 答案 D

    概念中心 能認識傳染病及環境的關係 解析 全球暖化造成氣溫上升,利於病媒蚊繁殖,使得原先局限於熱帶潮溼地區的疾病向高緯度地區

    延伸,故選(D)。

    貳、非選擇題 一、1. 答案 丙

    概念中心 能區別依據人類發展程度指標所劃分出的世界 解析 甲發展程度最高,為歐洲;丁的發展程度次之,為拉丁美洲;乙因包含範圍廣闊,整

    體發展居第三,為東亞;丙平均每人收入雖高

    ,但健康、教育水準落後,應為中東;己最為

    落後,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戊略超過非洲,

    為南亞。

    2. 答案 平均每人收入最高,但 HDI 僅居第四。 概念中心 能區別依據人類發展程度指標所劃分出的世界 解析 中東地區因盛產石油以致創造了豐富的外匯收入,但發展程度受限於教育、醫療不發

    達,因此平均收入雖高,HDI 卻不高。 3. 答案 大地主制

    概念中心 能分析中南美洲政治經濟危機形成的背景 解析 歐洲殖民時期在中南美洲實施大地主制,使得鄉村地區佃農極為貧困,在強大的推力

    之下移向都市,使都市化程度異常升高,並非

    都市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所造成,故稱為「偽都

    市化」現象。 4. 答案 ○1 撒哈拉沙漠;○2 地質古老(古老結晶

    岩,古老盾地) 概念中心 能比較不同文化區的主要特色 解析 ○1 「丙」為西亞與北非構成的伊斯蘭文化區;○2 「己」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兩者界

    線在撒哈拉沙漠。又因非洲地質古老,屬於結

    晶岩盾地,故起伏平緩,礦產豐富。 二、1. 答案 321~329 公尺

    概念中心 能利用等高線圖量測高度與坡度 解析 圖中等高線首曲線之間距為 10 公尺,計曲線為 50 公尺,依此推斷分水崙所在位置高度應>320 公尺但<330 公尺。

    2. 答案 ○1 西側為搶水河;○2 因其為低位河,且坡度較陡。 概念中心 能了解地形營力及其形塑地形之間的關係 解析 由於西側景美溪為坡度較陡的低位河,極可能襲奪東側坡度較緩的高位河(基隆河)

    上游。

    3. 答案 鞍部

  • 南一大考教學誌 24 指考特輯

    概念中心 能繪製地形剖面圖並了解視域意涵 解析 古道上,分水崙兩側皆為山峰,成為兩山之間較為低平的谷地,稱為鞍部。

    4. 答案 雪山山脈 概念中心 能依據臺灣地圖座標系統舉例說明位置,並認識臺灣陸域景觀的多樣性。 解析 若以座標判斷:縱軸座標代表該地與赤道 間 的 距 離 , 分 水 崙 距 赤 道 2,768km ÷111km=24.9°N,應為雪山山脈。若以文中敘述判斷亦可,石碇鄉位於新北市與宜蘭縣交界山

    區,為雪山山脈分布地。 三、1. 答案 熱帶莽原、中緯度常綠闊葉林

    概念中心 能認識不同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解析 全年肆虐地區主要分布於巴西高原,為熱帶莽原氣候與夏雨型暖溫帶氣候分布地,故

    為莽原及常綠闊葉林。 2. 答案 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概念中心 能理解不同疾病有其起源及擴散途徑 解析 由於巴西人口、都市主要集中於東南部,交通便利,觀光旅遊業發達,因此病毒擴散

    快速。

    3. 答案 商圈(商品圈) 概念中心 能了解零售業區位及其變遷 解析 中地理論中,提供商品與服務者稱為中地

    ,生產者維持營運的基本範圍稱為商閾,消費

    者願意接受服務的範圍稱為商品圈。 4. 答案 距離接近,經濟發展程度高、文化內涵

    相似。 概念中心 能了解觀光業商圈特質 解析 表中美國、阿根廷、智利均位於美洲,地緣位置接近,故距離為首要因素。義大利、

    葡萄牙、法國經濟發展程度高,且均為拉丁民

    族、拉丁語國家,宗教、文化習俗接近,故前

    往巴西之遊客極為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