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下段一8年級自然科試卷

3
1 桃園縣立大有國民中學 103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評量試卷 年 級 考 試 科 目 自然 命 題 範 圍 第 1、2 章全 作 答 時 間 45 分 班 級 姓 名 座 號 分 數 單選題:100%(1-20 題,每題 3 分;21-40 題,每題 2 分) ※請以電腦閱卷答案卡作答※ ※試題共 3 頁※ 1. 36公克的水有多少個水分子? (原子量:H=1O=16() 1 () 2 () 6×10 23 () 1.2×10 24 2. 在密閉容器內置入 20 公克碳酸鈣水溶液及 20 公克 鹽酸水溶液,反應後會生成氯化鈣水溶液以及二氧化 碳氣體,此時容器內物質的總質量為多少公克? () 20 () 30 () 40 () 50 3. 下列何種物質,燃燒後的生成物之水溶液可使藍色石 蕊試紙變成紅色? ()()()()鈉。 4. 冶煉鐵礦時,加入煤焦的作用是什麼? ()還原劑 ()氧化劑 ()催化劑 ()除去 鐵礦中的泥沙。 5. 博物館內收藏很多秦漢時代的銅器,卻很少見到較晚 期的宋朝鐵器,這可能與銅和鐵的何種性質有關? ()硬度及熔點 ()顏色及延展性 ()導熱及導電性 ()活性及表面生成物。 6. 已知甲元素的原子量為 24 ,甲元素原子和乙元素原子 的重量比為 2 3 ,則乙原子和碳原子的重量比為多少 ?(已知碳的原子量為 12() 11 () 31 () 34 () 437. 一般食品包裝內含有抗氧化劑以減緩食物的氧化,其 成分可能是下列哪一項物質? ()矽膠 ()石灰 ()鐵粉 ()硫酸銅。 8. 氫氧化鈉的化學式是 NaOH ,現有氫氧化鈉 40 公克, 試問為多少莫耳? (原子量:H1O16Na23() 0.5 () 1 () 2 () 39. 鋼鐵工廠將生產的鋼板鍍上一層鋅,以作為防鏽之用 ,關於防鏽作用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鋅的氧化物結構緊密,能隔離鐵與氧接觸,所以 能防鏽 ()鋅能與鐵結成合金,降低鐵的活性,故 不易生鏽 ()鋅對氧的活性比鐵小,不易被氧化, 所以能防鏽 ()鋅對氧的活性比鐵小,氧化物易被 還原,故不易生鏽。 10. ABCD 代表四種不同的元素,AOBOCO DO 則代表它們的氧化物,兩兩反應所得結果如表 所示,「ˇ」表示有反應,「╳」表示無反應,則 ABCD 四元素的活性最小為何者? () A () B () C () D A B C D AO ˇ ˇ BO ˇ CO ˇ ˇ ˇ DO 11. 1 莫耳氮氣和 1 莫耳氧氣,哪一個分子數較多? ()氮氣 ()氧氣 ()一樣多 ()不同的氣 體,無法比較。 12. 金屬錫可由錫礦中的 SnO 2 與煤焦反應而得,其反應 式為:SnO 2 2C Sn2CO,則此反應的氧化劑為 何? () SnO 2 () C () Sn () CO13. 關於化學反應式:2H 2 O 2 2 MnO 2H 2 OO 2 的敘述 ,何者錯誤? () H 2 O 2 是反應物 () MnO 2 是反應物 () H 2 O 是生成物 () O 2 是生成物。 14. 下列何種物質既宜鑄造又宜鍛接? ()生鐵 ()熟鐵 ()鑄鐵 ()鋼鐵。 15. 化學反應式的係數,可以代表參加反應的反應物及生 成物之間的何種比例? ()原子數比 ()質量比 ()重量比 ()分子數比。 16. 將反應式 CH 3 OHO 2 CO 2 H 2 O 平衡後,請問若 2 莫耳的 CH 3 OH 欲與 O 2 完全反應,需供應多少莫耳 的氧氣? () 6 () 3 () 4 () 1 17. 24公克的鎂完全燃燒,可產生多少公克的氧化鎂? (原子量:Mg=24O=16() 10 () 12 () 24 () 40

Transcript of 103下段一8年級自然科試卷

  • 1

    1 0 3

    12

    45

    1001-20 3 21-40 2

    3

    1. 36

    H=1O=16

    () 1 () 2 () 61023 () 1.21024

    2. 20 20

    () 20 () 30 () 40 () 50

    3.

    () () () ()

    4.

    () () () ()

    5.

    () ()

    () ()

    6. 24

    23

    12

    () 11 () 31 () 34 () 43

    7.

    () () () ()

    8. NaOH 40

    H1O16Na23

    () 0.5 () 1 () 2 () 3

    9.

    ()

    ()

    ()

    ()

    10. ABCD AOBOCO

    DO

    A

    BCD

    () A () B () C () D

    A B C D

    AO

    BO

    CO

    DO

    11. 1 1

    () () () ()

    12. SnO2

    SnO22C Sn2CO

    () SnO2 () C () Sn () CO

    13. 2H2O2 2MnO

    2H2OO2

    () H2O2 () MnO2

    () H2O () O2

    14.

    () () () ()

    15.

    () () ()

    ()

    16. CH3OHO2 CO2H2O

    2 CH3OH O2

    () 6 () 3 () 4 () 1

    17. 24

    Mg=24O=16

    () 10 () 12 () 24 () 40

  • 2

    18. 2MgCO2 2MgOC

    () Mg CO2 () Mg

    CO2 () Mg CO2

    () CMg

    19.

    () ()

    ()

    ()

    20. Fe2O33CO 2Fe3CO2

    () Fe2O3 () CO () Fe () CO2

    21.

    () () () ()

    22.

    () () () ()

    23.

    () 2Fe2O33C 4Fe3CO2

    () 2COO2 2CO2

    () 2CO2 2CO

    () CaCO3 CaOCO2

    24. A 8 B 20

    2AB 3CD D 10

    C

    () 13 () 17 () 18 () 20

    25.

    () NaPbO () AlFe2O3 () CMgO

    () FeCuO

    26. 2Als6HClg 2AlCl3s

    3H2g 0.6 2

    27

    35.5

    () 26.7 () 40.1 () 80.1 () 13.4

    27. () 61023 H2SO4 () 0.5 Na2CO3

    () 1.21024 H2() 0.2 C6H12O6

    () () () ()

    28. ABCA28 B

    2

    A3B 2C C

    () 17 () 30 () 34 () 60

    29. AB

    94 43 12

    ABC

    3A24B 2 CC

    () 33 () 100 () 113 () 226

    30. HCl HCl

    NaClH2OCO2

    () NaOH () CaCO3

    () Na2CO3 () Na2SO4

    31. CH4O2 CO2H2O

    CH4O2 CO

    H2O

    () 41 () 23 () 32 () 43

    32.

    ()

    ()

    ()

    ()

    10 30

    40

    3334

  • 3

    33.

    () ()

    () () 1

    34.

    ()

    ()

    ()

    ()

    3536

    1a NaOHH2SO4 Na2SO4 b H2O

    2 CaCO3 c HCl d CaCl2CO2H2O

    3x NaN3 y Na z N2

    35. 12abcd

    () 4 ()6 () 7 () 10

    36. 3xyz

    () xy4 () yx1 () xyz3

    () xyz6

    3738

    37.

    () ()

    () ()

    38.

    () ()

    ()

    ()

    H1C12O16Na23

    Ca40Cl35.5

    3940

    () CH4

    () Ca(OH)2

    () H2O2

    () Na2CO3

    39.

    () ()

    () ()

    40.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