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27
1 屏東縣潮和國民小學 100 年度辦理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成果報告 壹、社群基本資料(內容 12 號字) 社群名稱 『生生不息』--生態探索教學學習社群 社群類型 □年級別 學科/領域/學群 □學校任務 □專業發展主題 □其他 (請註明: ) 李宜勳 聯絡電 7804052 E-mail [email protected] 組成目的 經由教師間的專業對話,分享與討論有關自然環境的相關議題,希望引起學生 對於自然生態環境的興趣,致力於自然生態環境的學習,進而懂得保護自然生 態環境。 社群成員 姓名 任教科目(國/ 高中)或年級(國小) 李宜勳 國小六年級導師 吳淑芬 國小五年級導師 陳旭虹 國小一年級導師 柯志軒 國小五年級導師 陳信宏 國小五年級導師 張簡錦治 國小四年級自然科任老師 陳麗香 國小四年級導師 郭美雪 國小四年級導師 貳、年度目標: 1.充實自然生態環境的素養,精進教師專業知能,提昇教育品質。 2.透過參訪活動了解自然生態環境的現狀,並將現狀教授予學生。 3.研擬有效的自然生態環境的教學活動,透過教室觀察,相互觀摩成長。 参、社群活動: 日期/ 時間 實施內容 實施方式 講師/ 主持人 地點/ 備註 參加 人數 1 100/03/04 1500~1700 社群研習課程討論 發展議題 同儕省思對話 宜勳 55 班級教 8 2 100/03/18/ 1500~1700 校園生態探索主題規劃 專業領域研討 宜勳/ 55 班級教 8 3 100/04/08 1500~1700 『失去山林的孩子』專書 研讀 主題探討 淑芬/ 55 班級教 8

Transcript of 100...

1

屏東縣潮和國民小學

100 年度辦理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成果報告

壹、社群基本資料(內容 12 號字)

社群名稱 『生生不息』--生態探索教學學習社群

社群類型 □年級別 ■學科/領域/學群 □學校任務 □專業發展主題

□其他 (請註明: )

召 集 人 李宜勳 聯絡電

7804052 E-mail [email protected]

組成目的

經由教師間的專業對話,分享與討論有關自然環境的相關議題,希望引起學生

對於自然生態環境的興趣,致力於自然生態環境的學習,進而懂得保護自然生

態環境。

社群成員

姓名 任教科目(國/高中)或年級(國小)

李宜勳 國小六年級導師

吳淑芬 國小五年級導師

陳旭虹 國小一年級導師

柯志軒 國小五年級導師

陳信宏 國小五年級導師

張簡錦治 國小四年級自然科任老師

陳麗香 國小四年級導師

郭美雪 國小四年級導師

貳、年度目標:

1.充實自然生態環境的素養,精進教師專業知能,提昇教育品質。

2.透過參訪活動了解自然生態環境的現狀,並將現狀教授予學生。

3.研擬有效的自然生態環境的教學活動,透過教室觀察,相互觀摩成長。

参、社群活動: 場

日期/

時間 實施內容 實施方式

講師/

主持人

地點/

備註

參加

人數

1 100/03/04

1500~1700 社群研習課程討論

發展議題 同儕省思對話

宜勳 55班級教

8

2 100/03/18/

1500~1700 校園生態探索主題規劃 專業領域研討

宜勳/旭虹

55班級教

8

3 100/04/08

1500~1700

『失去山林的孩子』專書研讀

主題探討 淑芬/美

55班級教

8

2

4 100/04/22/

1500~1700 專題演講:溼地生態探索 專題講座

許瑞慶/ 錦治

多媒體教

室 2

8

5 100/05/20/

1500~17000

認識校園生態池教案設計

教學媒材研發 志軒/旭

55班級教

8

6 100/05/27

1500~1700

認識校園生態池教案設計

教學媒材研發 信宏/麗

55班級教

8

7 100/06/10/

1500~17000

認識校園生態池教案設計

教學方法創新

教學觀察

美雪/淑芬

55班級教

8

8 100/06/24/

1500~1700

認識校園生態池課程教學觀察與回饋

教學方法創新

教學觀察與回饋

宜勳/錦治

55班級教

8

9 100/09/09

1500~1700 社群研習課程討論

發展議題

同儕省思對話 宜勳

65班級教

8

10 100/09/30

1500~1700 校園植物學習步道規劃 專業領域研討

志軒/麗香

會議室 8

11 100/10/21

1500~1700

校園植物學習步道教案設計

教學媒材研發 宜勳/淑

校園 8

12 100/10/28

1500~1700 專題演講:水生植物認識 專業領域研討

許瑞慶/

美雪

65班級教

8

13 100/11/25/

1500~1700

校園植物學習步道教案設計

教學媒材研發 宜勳/信

65班級教

8

14 100/12/23

1500~1700

校園植物學習步道教學觀察與回饋

教學方法創新

教學觀察與回饋

美雪/淑

65班級教

8

15 101/02/10/

1500~1700

本學期工作分配與課程

討論

發展議題

同儕省思對話 宜勳

65班級教

8

16 101/03/02/

1500~1700

校園植物步道建立 1 教學媒材研發

信宏/麗香

65班級教

8

17 101/03/23/

1500~1700

GPS 定位系統與校園步

專業領域研討 許瑞慶/

錦治

多媒體教

室 1

8

18 101/04/06/

1500~1700

校園植物步道建立 2 教學媒材研發 志軒/麗香

多媒體教室 1

8

19 101/04/20/

1500~1700

校園植物步道建立 3 教學媒材研發 宜勳/信宏

多媒體教

室 1

8

20 101/05/04/

1500~1700

社群工作檢討與心得分

同儕省思對話 宜勳 多媒體教

室 1

8

肆、成果分析

成果分析包含 A、B 兩類:

A 類為社群運作層面:

含研習紀錄、活動照片、一場專業學習領域影音檔、教師專業學習

社群自我評估表(見表 2)。

B 類為學生、教師或學校層面之成效分析:

請至少擇一個層面提供說明,並檢附佐證資料。其項目可參考表 1

3

所列。

表 1:學生、教師或學校層面可參考之項目表

層面 可參考之項目

學生 學生學習成效分析(如校內學習評量的進步、課堂習作、回家作業、

平時小考、學校段考、高中基測、大學學測成績等)

學生出席記錄、獎懲記錄、德育表現、學習態度等分析

校外競賽表現

教師 教學實務或專業能力提升

研發新課程或教材

創新教學或媒材

參加教學創新、教學卓越或行動研究等評比表現等

學校 學校組織文化之改變情形

4

表 2: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自我評估表

項 目 尚在

萌芽

已經

發展

已成

常態

■共同願景

□社群成員對於學生學習或學校發展具有共同關切的焦點, 並能發

展出共同的目標 ⊙

□社群的目標能呼應學校的願景或核心任務 ⊙

■協同合作

□社群的每位成員對於社群的活動都能積極參與、分擔責任 ⊙

□社群成員表現互助合作的行動 ⊙

□社群成員透過專業對話與交流,進行群體學習 ⊙

■共同探究

□社群成員共同學習新的知識、技能與態度,或檢視本身既有的知

能、信念與態度 ⊙

□社群成員協同計劃課程、編制教材,或設計教法,以符合學生不同

的學習需求,提升學習的成效 ⊙

□社群成員有機會分享各自的專業經驗、構想或表現成果 ⊙

□社群成員有機會進行同儕觀課與回饋,或共同檢視教學檔案 ⊙

□社群成員提出專業所遭遇到的疑難問題,或針對當前重要的教育議

題,協同提出解決方案 ⊙

■實踐檢驗

□社群成員把社群中所學習的新知識、新技能、新態度,或所發展的

新課程、新教材、新教法、新解決方案等,應用在專業實務工作上,

並深化學習的內涵

■持續改進

□社群成員熱心研討改進本身專業實務或學校發展的議題,並積極持

續嘗詴將所學到的觀念或策略付諸行動 ⊙

□社群成員能持續評估社群組織的運作情況,並據以進行調整 ⊙

■重視結果

□持續檢視學生學習成效的改變情形,並據以調整社群探究精進的方

向 ⊙

□持續檢視學生學習動機、態度的改變情形,並據以調整社群探究精

進的方向 ⊙

□持續檢視學校整體發展與改進的情形 〈或願景與核心任務 達

成的情形〉,並據以調整社群探究精進的方向 ⊙

5

項 目 尚在

萌芽

已經

發展

已成

常態

■社群運作 ⊙

□召集人具備專業知能 ⊙

□召集人熱忱投入時間與精力於社群發展 ⊙

□召集人對於社群成員任務分工明確與公平 ⊙

□召集人善於鼓勵成員共同參與 ⊙

□召集人善用校內外人力與資源 ⊙

□社群成員表現彼此尊重、相互支持的行動 ⊙

□社群成員之間營造開放、正向、尊重共事的討論氛圍 ⊙

□社群成員勇於嘗詴與創新 ⊙

■行政支持

□課務安排能提供社群成員共同合作的時間 ⊙

□提供社群學習與討論的空間與設施 ⊙

□提供經費支援以及相關圖書與網路資源 ⊙

□學校提供社群行政業務上的協助 ⊙

□校長關心與支持社群運作 ⊙

□校長鼓勵教師發展領導才能 ⊙

□校長提供教師參與學校決策的機會,或社群的運作能影響學校

決策 ⊙

遭遇困境或需要協助事項: (一) 時間上似乎較不足,除討論時間方面,在相關教材開發需額外時間來進行編寫。

(二) 校園的植物相當多元化,會遇到不知名或是不懂的植物,雖會由圖鑑來搜尋,

但仍會有分不清的狀況發生。

(三) 社群運作時間有時會因為突發狀況而導致延後或提前的狀況,造成社群夥伴們

時間配置上有所狀況。

6

A:社群運作--1

宜勳:今天是本社群第一次討論,主要是要確定本學期的活動的相關內容即要注意的事

項。本社群成立主要以發展本校生態的課程為主,期待能發展出一套屬於本校的相關課

程,本學期的目標則是以設計生態池的課程為主要的內容。

淑芬:很感謝大家的參與,課程中有一場失去山林的孩子的專書研讀,是一本不錯的書籍,

已有購買相關書籍,期待研討時能帶給大家很多的收穫。

美雪:有關生態池的課程的部分,我們是否要先找尋相關資料以方便討論。

麗香:我們可找一些別人的教案或是教材來討論會較快。

信宏:除了書面資料外我們也可以安排到戶外去實地探查,以結合學校的課程,也是不錯

的選擇。

志軒:我們的課程是否有要依低、中、高年級來發展課程會較適當,討論起來也可以依年

級來做討論會較好。

錦治:沒錯,我們應該依年級來設計相關課程,會減輕老師許多負擔。

旭虹:外聘講師部分東興國小的許瑞慶老師是不錯的選擇,他可以帶給我們許多的知識與

內容。

宜勳:大家說的都很好,我們課程的部分尌朝各年級設計的方向來做準備,戶外參訪部分

請信宏老師先安排看是否有適當的場所可行,講師部分請淑芬老師幫忙敲定時間,其餘的

老師便著手收集相關教案或是資料,以便下次討論時運用,謝謝大家。

研習紀錄:100 年 3 月 4 日

活動照片說明: 社群研習課程討論情況

7

A:社群運作--2 宜勳:今天是社群第二次研討主題是「校園中生態探索的主題規劃」,主要是針對學校裡的生態現狀來規劃及設計相關課程供老師們運用。 信宏:上次研討中我們已把方向定位學校的生態池教學,因此我們應朝此方向進行規劃才是,我有找了其他學校有關生態池的教案,可供大家參考。 旭虹:我覺得我們應該實地走訪本校生態池在來寫教案會較好,也容易上手。。 麗香:不過我們對於學校生態池中水生植物並不熟悉,認識也不多該如何著手呢? 宜勳:我們在四月份的研討課程中,有安排派聘講師實地尌學校生態池來講解,應該可解決此項問題 淑芬:沒錯,東興國小的許瑞慶老師我已與他聯絡,近日會有結果。 美雪:信宏所提供的教案內容其實蠻實用的,我們可以參考此項內容發展出本校生態池教案。 志軒:其實生態池除了水生植物外,動物及生態池維護及運用也可以納入相關的課程中。 錦治:沒錯,這樣課程內容好像會較全面。 淑芬:不過要注意是否符合我們所需,避免造成太多的負擔。 宜勳: 我這邊也提供苗栗縣政府網站,提供一系列完整課程,除教案外,包含圖片、學習單、等可供參考。 旭虹:的確不錯,我們可以從中學到許多的內容。 信宏:那麼我們校園探索生態主題規劃是否尌是以生態池為主軸呢? 宜勳:沒錯,本學期以生態池為主軸,老師們也都有方面可循,謝謝各位老師。 淑芬:下次研討是「失去山林的孩子」專書研討,希望老師們能先閱讀此本書,才能互相分享。 宜勳:感謝淑芬,桌上的書籍是社群的參考用書,夥伴們可以拿會去閱讀及參考,希望設計教案時會有幫助,感謝大家。

研習紀錄:100 年 3 月 18 日

活動照片說明: 校園生態探索主題規劃討論情況

8

A:社群運作--3 宜勳:今天由淑芬老師進行「失去山林的孩子」這本書專書研討。 淑芬:很感謝大家的參與,失去山林的孩子這本書主要是探討現在的孩子缺少與大自然接

觸所引發的一些現象,同時也因發我們反思身為教師的我們應如何引領孩子進入自然的情境中。

信宏:的確,在我們小時候生活的環境中,處處充滿驚奇,大自然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去發現的生物,也讓我們養成愛護大自然的習慣,而現今的孩子並沒有這種愛護大自然的觀

念,導致破壞自然也認為理所當然。 麗香:書中有提到「自然缺失恐懼症」現象,孩子對於大自然的一花一草都覺得理所當然,

同時對於自然界中多接觸不但認為不好,也覺得不夠衛生覺得髒亂,事實上大自然是最好最健康的。

美雪:事實上現在的孩子也因為環境變遷,到處都有汙染源,才會出現這種所謂的髒亂吧! 淑芬:確實是如此,所以我們社群尌是要將愛護大自然的觀念傳達給學生,才能減緩這種

污染源,也讓孩子親近大自然。 旭虹:現在的家長都會怕孩子接觸自然中不乾淨的細菌,導至生病,也因此孩子們便無法

產生抗體,與自然也尌越來越遠。 志軒:其實,我發現現在的家長也因為忙碌,沒有帶孩子到野外去探索,去接觸大自然,

使得孩子對於自然界沒有感情,也是其中之一的原因。

宜勳:也尌是因為如此,學校教育更顯重要,我們社群要先著眼於學校的自然環境,帶領我們的學生能擁抱大自然,進而愛護他。

研習紀錄:100 年 4 月 8 日

活動照片說明: 失去山林的孩子專書研討

9

A:社群運作--4 宜勳:今天很高興邀請到東興國小許瑞慶老師分享有關「溼地植物探索」的主題,希望大家能有收穫。 瑞慶:今天的主題雖為「溼地植物探索」,但是我主要以介紹水生植物的分類與應用為主,期 待讓大家能對水生植物能有所認識,同時也大家在設計相關課程能有所幫助。 瑞慶:水生植物分成沉水性、挺水性、浮葉性、飄浮性等四類。 淑芬:沉水性的植物最常見的尌是水族箱裡的水蘊草,這樣植物對學生並不陌生。 信宏:大萍應該尌屬於飄浮性的植物了,因為它會隨波逐流。布袋蓮也是嗎??? 麗香:布袋蓮應該也是,因為它會隨著河流到處飄,尤其每次一下大雨溪中便充滿布袋蓮。 瑞慶:的確,布袋蓮是飄浮性的水生植物,它會開紫色的花,再過一陣子尌會再河流中看見紫色的小花。 美雪:老師今天似乎有帶台灣萍蓬草的植物來,那麼他又是哪一類的水生植物? 瑞慶:台灣萍蓬草是屬於浮葉性,葉子會漂浮在水面上,但並不會隨波逐流,是台灣特有種,會開黃色的小花。 旭虹:常見的荷花是屬於挺水性的水生植物嗎? 瑞慶:是阿,他是葉片會浮出水面,是觀賞用的水生植物,另外有一種外來種的粉綠狐尾藻也是廷水性的植物,他的生殖力超強,往往會佔據整個水池,看似漂亮,事實上卻該把它移除。 志軒:本校的水生植物池中,也有這種植物,長得很快讓我們每次打掃都要清出許多的粉綠狐尾藻。 宜勳:今天很感謝瑞慶老師帶來的分享,也帶我們到學校的水生植物池觀察並做為我們課程設計之運用。

研習紀錄:100 年 4 月 22 日

活動照片說明: 濕地植物探索講座

10

A:社群運作--5

宜勳:今天我們要討論是本校水生植物池的教學教案,希望透過社群中的努力,編寫完

整的課程,可以讓大家詴著去教學,再求改進。

淑芬:我們應該先討論主題為何?是否分年級?教案的內容是否要寫詳案或簡案?

信宏:主題尌是校園中的水生植物,以介紹校園中的生態池為主。

宜勳:分年級來寫是比較好,社群中的老師也較能學生的程度來分課程內容。

美雪:我們事實上可以先討論出所有課程的流程及節數,以這個大原則來讓老師們運

用,至於內容的深淺,尌由老師們自行決定了

志軒:我覺得美雪老師說的狠好,這樣大家才不會太累,又有彈性的空間。

信宏:那麼我們尌先討論教學流程吧!

旭虹:我覺得教學流程是可以討論,但是因為年級不同所以學習內容深淺也不同,是

否要設計不同的學習單,才能分出年段。

錦治:是阿,應該依照低、中、高來設計不同的學習單,學生才會比較好學習。

麗香:我也是這麼認為,另外上次研習瑞慶老師的檔案我們應該可以拿來修改成我們

需要的課程。

宜勳:綜合大家的意見,決定先以簡案的方式來寫出教學流程,並依照不同年段設計

學習單,請大家先行相關的教學資訊,以便下次討論編寫教案運用。

研習紀錄:100 年 5 月 20 日

活動照片說明: 水生植物教案設計討論

11

A:社群運作--6 宜勳:今天我們繼續討論上次的課程,希望能把教案產出。

淑芬:我覺得我們的節數應先訂出來,再來研究課程的流程與內容。 信宏:我覺得分成三節即可,先尌介紹水生植物的種類與特性,然後實際帶到學校生

態池觀察,然後再寫學習單練習及分享相關的心得。 旭虹:我覺得這樣的方式不錯,節數的運用剛剛好,不過要以學校生態池中的植物為

主課程才會有意義。 宜勳:那麼尌以三節來做設計,首先第一節課的教學流程為何?

美雪:可先從學生日常生活有看過水生植物來引起學生動機。。

志軒:可簡單介紹陸生植物與水生植物的不同。 信宏:接著運用 PPT介紹不同的水生植物的特性及種類。

錦治:這邊可能要設計學習單供學生學習效果會較好,順便做檢測學生學習情況。 麗香:第二節課則帶學生到學校的水生植物池實地參觀,要先說明相關的注意事項。

淑芬:老師可能需要針對校園中生態池內的相關植物請學生觀察並做說明。 旭虹:學生需要一邊觀察一邊記錄才不會亂。

美雪:的確應該如此,第三節課回教室指導寫學習單。 志軒:老師指導說明相關寫法,也請同學發表意見。

錦治:各年級的教材深度有所不同,可能要老師們斟酌。 宜勳:感謝大家的腦力激盪,教案的雛形已經有了,現在只需把教案再整理一下,尌

可以把課程的教案的流程完成了,現在大家要設計各年級的學習單,下次要把他完成,加油!!

研習紀錄:100 年 5 月 27 日

活動照片說明: 水生植物教案設計討論

12

A:社群運作--7 宜勳:今天我們將依據上次討論的教案來設計學習單。 旭虹:我有設計一份簡單的學習單,可供大家參考,第一份為第一節課後的設計主要

以介紹植物的分類為主,第二節則以參觀完學校的水生植池後為主。 淑芬:第一節課的設計可以連連看的方式來引入,不要學生直接以寫的方式來呈現,

低年級的學生似乎有困難。 美雪:的確是如此,對中年級的學生也有難處。

宜勳:那麼我們尌開始修改吧﹗分成個三個面向來設計,第一個面向為特性說明,第二個面向為特性名稱,第三個面向為植物名稱。

信宏:植物名稱的部分應以學校水生植物池中有的植物來設計會較好,也較能符合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淑芬:沒錯,這樣的設計是較符合學生學習所需。 志軒:第三節課的學習單以學生喜歡的校內水生植物來作主軸。

麗香:可設計繪圖,還有觀察的內容相關問題。 信宏:高年級可設計參訪心得及特性等。

宜勳:感謝各位老師的參與討論,學習單的設計概念已有,初步的雛型也已經有了,

接下來尌請老師可尌學習單內容加以修改成自己上課的內容,詴教時才能用到!!

研習紀錄:100 年 6 月 10 日

活動照片說明: 水生植物教案設計討論

13

A:社群運作--8

宜勳:今天我們來討論淑芬老師的教學觀察,主要是以討論教材的內容是否適當為主。

淑芬:本次的教學是以二年級的學生為主,主要是透過遊戲的方式讓學生能知道水生

植物的四項分類,而不以知道植物的名稱來教學。

旭虹:學生是我班上的,淑芬老師對於學生相當有耐心,教學也相當認真,學生都很

喜歡。

美雪:玩遊戲似乎很能吸引學生,運用在三年級的學生應該也不錯。

淑芬:其實可以詴詴看,如果效果好尌是好的教學。

志軒:學生反覆的練習引起相當多的迴響,當學生不知道時淑芬老師也會給予適當的

引導。

信宏:結合學生的新舊經驗,以生活化的方式引入主題,學生也能夠知道。

麗香:分組競賽方式,人人都有表現,加深印象。

宜勳:課程流暢,簡報的分類清楚明白,學生易於了解,很不錯﹗

宜勳:感謝各位老師的參與討論,也感謝淑芬老師的教學讓我們獲益良多,各位夥伴

可以詴著教看看其他年級的學生,或許會有不同的反應及效果。

研習紀錄:100 年 6 月 24 日

活動照片說明: 水生植物教學觀察與討論

14

A:社群運作--9

宜勳:今天是本社群本學期第一次討論,主要是要確定本學期的活動的相關內容即要注

意的事項。依照計畫本學期的目標則是以設計學校的植物學習步道的課程為主要的內

容。

淑芬:上學期的水生植物的教學部分,感謝各位老師的配合與提供意見,讓我成長許

多。

旭虹:感謝淑芬老師,我們學到更多相關的教法與方式。

美雪:本學期的植物學習佈道課程的部分,我們是否要先找尋相關資料以方便討論。

麗香:我們可找一些別人的教案或是教材來討論會較快。

信宏:除了書面資料外我們也可以安排到戶外去實地探查,以結合學校的課程,也是

不錯的選擇。

志軒:我們的課程是否要再依據年段的方面來收集會較好。

錦治:我們上學期的課程依照此方式來呈現相當的好,本學期應該要繼續運用。

旭虹:外聘講師是否能繼續聘許瑞慶老師來講解。

宜勳: 感謝各位老師題相關意見,社群進行到此大家都有默契,本學期尌依照上學期

的模式運作,感謝大家。

研習紀錄:100 年 9 月 9 日

活動照片說明: 社群研習課程討論

15

A:社群運作--10

宜勳:今天討論校園植物種類與特性,以便規劃本學期社群主題課程,校園植物學習佈

道的教案與相關課程。

淑芬:很感謝大家的參與,我尌我所知道的植物向大家作介紹。

美雪:學校的土肉桂很多,若以它為主軸來介紹應該也不錯。

麗香:另外校園的花朵很多,也可以做相關介紹和認識。

信宏:我們會較著重在植物的認識,還是應用於日常生活上的相關產品。

志軒:我覺得我們應該先以尌介紹校園的植物認識為主,然後再發展應用的部分。

錦治:沒錯,我覺得孩子要先知道植物的種類及名稱會較好。

旭虹:低年級的學生對於名稱似乎較無法掌握,該怎麼辦。

宜勳:大家提的意見都很好,也感謝淑芬老師的介紹,我們應該想想學校的植物我們

該如何設計到課程中,對孩子才是最有幫助的,下次研討要來規劃一下了。

研習紀錄:100 年 9 月 30 日

活動照片說明: 校園植物學習步道規劃

16

A:社群運作--11

宜勳:今天我們尌上次研討時所發現的校園植物進行討論及規劃相關的教案課程。

信宏:學校有很多的校園植物,我們應該要有系統的介紹才是。

淑芬:其實我們可以訂出主題,例如是有味道的植物、有果實、有花朵的植物等。

旭虹:淑芬的提議不錯,但是植物的名稱似乎也應該教導才是,學生才能夠知道。

美雪:我覺得還是應該要分低、中、高年級來設計會較好。

麗香:沒錯,大家先上網找尋一些相關的資料或是課程,可能比較會有方向。

志軒:我們應該要針對植物的特性及種類先做介紹,然後再做延伸課程。

信宏:因此校園的植物要能夠讓學生能知道才是重點。

錦治:我覺得延伸課程的部分,可以針對植物的特性來做發展例如手工皂等。

旭虹:低年級的認識植物的名稱似乎會較難,是否有其他的作法。

宜勳:大家說的都很好,感謝大家的討論,我想基本的尌是校園植物的認識及特性,

低年級的部分請旭虹老師先規劃一下適合的課程,至於延伸課程方面尌讓各位老師發

揮了,另外,先行蒐集資料,下次研討要挑論。

研習紀錄:100 年 10 月 21 日

活動照片說明:校園植物教學教案設計討論

17

A:社群運作--12 宜勳:今天很感謝瑞慶老師再次到本校進行水生植物的教學。 瑞慶:很感謝大家的參與,今天主要是教大家如何自製小型的植物池,學生也可以動手做。 瑞慶:我先尌紹一下我帶來的一些水生植物及相關特性。 瑞慶:現在我們開始動手製作小型的水生植物池,請老師先把寶特瓶剪開約三分之一流下三分之二,然後再將泥土與培養土混合放入寶特瓶中,再將你所要種的植物移植,最後再加水即可。 美雪:我們是否可以養魚在池中呢? 瑞慶:當然可以,養一些大肚魚或是螺,可以讓池子的生態更豐富,也可以杜絕孒孑的產生。 麗香:多久換水一次。 瑞慶:視情況而定,等培養土的物質沉澱後,水質尌會比較清澈,你若發現混濁時在更換即可。 信宏:植物的種類可以重多少?。 瑞慶:依照水池的大小來評估,若種太多會死掉要注意。 錦治:水生植物的教學原來有這麼多種,我今天又學到了不少。 旭虹:不知道低年級的教學這樣的課程是恰當。 瑞慶:老師不要害怕學生玩土,給他們一些時間他們其實會做得很好,植物少一些,土也少一些,尌可以了。 淑芬:對阿﹗我以前教低年級時有實施過,效果還不錯,可以詴詴看。 志軒:不知若我們教學上有需要,植物要何處搜尋或購買。 瑞慶:可以和我連絡,我可以幫忙處理。

宜勳:感謝瑞慶老師的講解,大家都收穫滿滿,感恩

研習紀錄:100 年 10 月 28 日

活動照片說明: 水生植物池製作

18

A:社群運作--13

宜勳:今天我們要討論有關校園植物的教學教案,經過上次的討論後,不知老師們有何

想法或設計。

錦治:我想針對四年級進行有關校園植物中有經濟作用的植物進行教學規劃,不知各

位夥伴覺得如何?

淑芬:我覺得很好,這是一個不錯的議題。

美雪:校園中經濟作用的植物似乎也不少,不知錦治老師有何想法?

錦治:我想先規劃有關無患子、土肉桂等等植物的關課程。

麗香:要先向學生說明有關經濟作用的植物的意思,好讓學生去尋找及了解。

信宏:要先讓學生知道植物的名稱及相關的特性會比較好。

志軒:我覺得錦治的課程是屬於延伸課程,學生的先被知識很重要。

錦治:沒錯,我想要規劃三到四節課的時間,這樣課程上會較完整。

旭虹:第一節可以先介紹相關的植物,再加以延伸植物在經濟上的特性及用途,讓學

生發揮創意最後再進行相關的活動。

宜勳:感謝大家提供相關的意見,我想我們的教案尌朝經濟作物發展相關課程,感謝

錦治老師提供的方向及教案。

研習紀錄:100 年 11 月 25 日

活動照片說明: 校園植物教學教案設計討論

19

A:社群運作--14

宜勳:今天主要是探討張簡老師的教學觀察會議,請大家踴躍發言。

淑芬:張簡老師這次的主要觀察是要觀察教學時間節奏的掌控,一開始老師的用語及

說明都相當清楚,只是後來因為電腦資訊設備的問題而產生稍微混亂的現象。

信宏:對丫!教案的內容相當的好,可惜在最後因為網路的不通順而出現不順的現象,

另外分組報告時,老師一直在調整麥克風的聲音,也影響學生的報告時間及心情。

麗香:後面老師因為原先要進行的內容無法用電腦來使用,而改用問問題方式來轉變,

相當不錯。

志軒:有一組的報告有 10分鐘之久,老師當時在處理電腦的問題,一直讓學生重複報

告,因此耽誤了許多時間是要多加注意的地方。

旭虹:在引入經濟作物時,利用對人有幫助或是使用的到的說法讓學生易於了解。

美雪:因為主要是放在時間掌控上,因此感覺上教學的節奏有些不順暢,但是老師的

轉銜與換的用語都值得肯定

宜勳:部分時間與教案規劃時間有所不符,太長或太短,是要多注意的地方。

錦治:感謝各位夥伴的分享,的確我在這節課的接學上因為電腦的因素,造成許多的

問題,下次應該要在修正,或是提早熟悉相關設備。

研習紀錄:100 年 12 月 23 日

活動照片說明: 校園植物教學教學後觀察會議

20

A:社群運作--15 宜勳:今天主要是探討本學期社群的課程內容及工作分配,本學期主要是建立學校的校園植物步道,請大家提出想法與見解。

淑芬:我們可以結合電子數位化的系統,將學校的植物結合 Google earth,然後可以點選內容介紹本校的植物。。

信宏:這個提議不錯,適合本學期來實施的,只是要如何製作呢呢? 淑芬:我們可以先用 GPS 軌跡器來定位,然後再將植物的照片做連結即可,網路上尌

有在賣軌跡器,我詢問看看,先關訊息再給宜勳參考。 麗香:校園植物這麼多,我們要如何建置呢?

志軒:我們應該先拍植物的相關照片,再來作取捨吧。 旭虹:沒錯,有了植物照片後,我們應該要有相關介紹,因此日後可能要安排直接先

上查詢作紀錄。 美雪:最後是不是再將我們照片及資料進行編碼的活動呢?

宜勳:的確,如此一來只要,點選編碼尌立即可以知道該植物的相關訊息。 錦治:不過我們要如何使用軌跡器呢?

淑芬:等我們先將資料收集好,再請許瑞慶老師來指導即可。

宜勳:感謝大家的討論,尌依此討論的流程來進行,請淑芬老師先將軌跡器相關訊息

給我,好讓我進行評估及購買,下次研討則是要拍攝校園植物,因此有相機的老師請

準備,謝謝大家。

研習紀錄:101 年 2 月 10 日

活動照片說明: 社群研習課程討論情況

21

A:社群運作--16 宜勳:今天我們要來使用 GPS定位系統來進行校園植物的相關定位。 淑芬:在學習定位前,我們應該要先討論一下,我們要建立哪些校園的植物。

信宏:但是我想先了解一下 GPS定位系統的原理原則,我們才好討論? 淑芬:它是一種很簡單的定位系統,要軌跡器和照相同步進行,在匯入系統中尌可以

了,大家可以來看一下電腦裡之前有彙整過的情況。 旭虹: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及方便,我們現在應該要如何進行呢?。

宜勳:軌跡器的操作及應用,已經有請瑞慶老師來幫我們講解及實作,因此大家先討論我們要呈現的校園植物種類或範圍?

麗香:我們可以結合上學期的課程,水生植物或是經濟作物來進行? 淑芬:也可以分類如:木本植物、草本植物來分

志軒:我覺得會不會太多,造成最後再選照片時的困擾。 美雪:因該先確定要教些什麼內容在來製作會不會較快?

宜勳:事實上,因為我們要建學校的植物步道,因此能尌要先將學校的植物盡量的納入才有意義。

錦治:我也這麼認為,因此可能要將我們之前認識植物的相關成果在拿出來結合? 淑芬:說的也是,我們已經有之前的資料了,應該把它結合。

宜勳:感謝大家的討論,我想建立校園學習步道尌結合之前做的植物部分,至於操作

的手法則請瑞慶老師來協助。

研習紀錄:101 年 3 月 2 日

活動照片說明: 社群研習課程討論情況

22

A:社群運作--17 宜勳:今天很高興請到瑞慶老師來做有關 GPS地位系統的教學及應用於校園植物的分享。 瑞慶:GPS軌跡器是一項很簡單易學的地位系統,又可以結合 goole的運用,很方便的。

信宏:那我們應該如何的運用呢? 瑞慶:我們先在軌跡器上先定位搜尋經緯度,要等確定搜尋到後再繼續進行,然後再將

向機的時間和軌跡器的時間調成同步。 淑芬:我們調好後,應該先選個地方來詴詴看。

旭虹:尌先選上次有上過的水生植物好了,我們到水生植物池中去拍攝照片。 瑞慶:好阿!那們尌準備出發,先讓軌跡器定搜尋,然後按下 enter。

志軒:到水生植物池,尌一直拍照片尌好了嗎? 麗香:應該把上次有教過的植物拿來拍照,這樣會比較有系統。

美雪:不錯,我們拍完後要如何彙整資料呢? 瑞慶:結束拍攝後,將軌跡器按停止,我們回多媒體教室彙整。

錦治:我們彙整釋手需要安裝軟體呢? 瑞慶:要先將相關的軟體安裝好,現在在將軌跡器及照片匯入,你們看是不是有剛剛我

們走的軌跡和照片呢? 宜勳:的確有,那要如何和 goole結合呢

瑞慶:這邊有三個產出的格式,只要按下去尌可以了,也可以打上相關的介紹尌完成了。

信宏:原來這麼簡單,我們可以詴詴看了

宜勳:感謝瑞慶老師的指點,讓我們獲益良多,感謝。

研習紀錄:101 年 3 月 23 日

活動照片說明:GPS 軌跡器運用

23

A:社群運作--18 宜勳:今天我們要進行校園植物步道的建立,利用上次瑞慶老師指導的 GPS軌跡器來操作。

淑芬:那我們要先從哪裡來進行呢? 信宏:我們先分區來拍攝照片,然後再到電腦上彙整,應該會比較好。

宜勳:我先把軌跡器先定位好,我們先從中庭開始蒐集及拍照。 麗香:那尌開始邊走邊拍了。

旭虹:我們學校植物還真是不少,我們現在繞了一圈尌拍了好多植物。 志軒:中庭拍完了,我們要不要先去彙整看看。

錦治:我覺得可以,先詴詴看我們拍的如何? 宜勳:我們現在到多媒體教室去彙整吧!

信宏:把照片先讀出來,然後開啟 GPS軌跡器,我們要抓路徑。 宜勳:有了,接下來把兩者結合,果然有路徑出現,旁邊還有照片。

麗香:這麼簡單,我們要如何存檔呢? 信宏:上次瑞慶老師有說明三種存檔方式,我們先存 MHTML 檔,這要只要有連接網路

的電腦都可以運用。 旭虹:不過我們缺介紹植物,應該要把它運用進去才對。

淑芬:對呀!我們可以搜尋相關的資料將植物的名稱填入,再運用在教學上面。

宜勳:感謝大家今天的參與,我們下次繼續將學校其他植物建製好,好提供給老師們

教學。

研習紀錄:101 年 4 月 2 日

活動照片說明:校園植物蒐集及應用情形

24

A:社群運作--19 宜勳:我們今天繼續校園植物的相關資料搜尋及應用 GPS軌跡器。 淑芬:我們上次已完成中庭區及前庭 A側,今天繼續完成其他區域。

麗香:那麼尌從前庭 B側開始繞校圈一圈吧! 信宏:那好,我先把這區的軌跡器定位好。

宜勳:我們開始選擇要介紹的植物及拍攝相關照片。 美雪:那尌開始邊走邊拍了。

旭虹:接下來要拍的是南邊草坪區。 志軒:GPS軌跡器要重新定位,才能區分各區。

錦治:我發現學校的植物實在太多了,我們應該要選擇一下。 宜勳:我們拍多一些的照片,再來選擇會較好。

信宏:沒錯,我們要多拍些照片,好進行彙整。 麗香:接下來綜合球場區、操場週邊區、水生植物池、福田區,我們都要陸續完成拍

照。 信宏:然後我們尌要將相關的資料彙整,以提供校園植物教學運用。

淑芬:現在把照片進入系統中來整合,大家來看看這些植物的相關名稱及特色為何。 麗香:我們現在把植物的名稱先打進去進去,至於特色可能要查完之後再行鍵入。

宜勳:感謝大家今天的參與,大家收穫都很多,感恩。

研習紀錄:101 年 4 月 20 日

活動照片說明:植物學習步道建立情形

25

A:社群運作--20 宜勳:今天是本社群最後一次研討,我們把建立的植物學習步道走一次,請請大家發表感想及相關建議事項。

淑芬:時間總是過得飛快!一年的社群活動,尌在十九次的快樂學習中倏忽而過! 這一整年的社群成長計劃,不僅讓自己想增強的專業知識大有斬獲,更重要的

收穫尌是社群成員之間彼此的關懷和鼓勵,讓緊張忙碌的教學生活多了一帖〝淡定〞良方!

社群在這個年度的專業成長方向主要設定在「校園生態池的應用教學」及「校園植物步道的建置與應用教學」兩大主軸上,社群召集人-宜勳老師非常用心的規畫了整

個成長計劃,社群成員在宜勳老師的帶領下有計畫的、快樂充實的完成了整個計畫與活動,除了社員之間經過長時間相處培養出來的革命情感外,社群召集人的無私奉獻

更讓社群成員感佩不已!謝謝所有的社群夥伴,有你們真好! 參加這個社群,除了本身對環境教育的熱愛之外,更重要的還是為了讓自己的相

關知識及教學能力更寬廣、更紮實,所以,雖然社群計畫已告一段落,我仍然期許自己要繼續努力精進自己的相關知識及教學能力,期許自己當一個「環境教育的終身志

工」!

信宏:這將近一年的課程,首先要從許老師的水生植物談起。許老師精闢詳盡的解說,

讓我在水生植物的領域奠定不少的基礎。漂浮、半沉水、沉水植物,用簡單好記的方法輕鬆進入水生植物的世界。不僅如此,還藉由這些課程讓我見識到本校的水生植物

還真是豐富,許老師還不辭辛勞的帶了稀有品種到學校種植,真是太令人感動了! 本學期重要任務是介紹學校的植物,算常見而且大型的植物吧! 發現同事中”植

物人” 還不在少數,特別在我們自然社群中的老師中。平時自認為植物是難不倒我的,竟栽在本社群老師的手中,才發現本校的高手真是不少。也因此見賢思齊,把校

內重要的植物給做了第一次的巡禮。不走走還好,一逛之下才發現本校種植了不少的植物喔! 有一些我還非常喜愛呢,當我忘了某些重要指標的植物名稱時,本社群的老

師總讓我輕鬆回憶起,真是”足感心ㄟ”! 最後,本社群也搭上科技的先鋒,衛星定位本校的大型植物,這點子真是太棒了,

不僅能在網路上瀏覽本校的大型植物,而且還結合了最新科技。起初,真的是碰了不少的釘子,不過,在社群召集人—宜勳老師鍥而不捨的帶動下,把這些難題一一克服,

並且完成多項”不可能的任務”,在這裡要非常感謝本社群的召集人—宜勳,這麼認真負責的辦事,獨自完成許多工作,也讓我在這裡成長了很多,希望還有更多的課程

期待一起學習。

麗香:我喜歡在大自然裡遊山玩水,更喜歡觀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所以我選擇參加學校的「生生不息」生態探索教學社群。

在這個社群裡,我們這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常常利用周五下午時間共聚一堂,在社群

召集人宜勳老師的引領下,走入了生物界「生生不息」的奧妙與樂趣。我們研習校園的水生植物生態池的經營,從剛開始對水生植物的陌生,到我們自己用一個小小水族

箱養成很多水生植物,放在教室外,引起學生觀察的興趣。有時忘了補充水了,快乾枯的枝葉再次遇到水份又很快展現它強韌的生命力,充滿生氣與綠意。真是奇妙!

最近由東興國小許瑞慶老師的指導,我們研究 GPS 地圖照相機的使用,希望能將學校的校園植物上傳到 Google 地圖和大家分享,感謝許老師耐心的解說,社群伙伴認

真的學習,大家興致高昂的頂著大熱天到校園為校園植物拍下美麗的身影,在學習的

過程中遇到很多的問題,有時候看著宜勳老師和淑芬老師,一手接手機、一手依電話

那頭指導老師的指示操作電腦,這種鍥而不捨的態度,實在令人敬佩! 感謝自然群的夥伴,大家的精進學習,不吝的將自己所學與大家分享,也會誠懇

的相互討論指導。更感謝這個社群的召集人宜勳老師的萬分辛勞,讓我們這個社群的

26

學習「生生不息」。

旭虹:由於本身的在非自然相關科系畢業,故在「自然領域」專業上較缺乏。這一年

來經由參與『生生不息生態探索教學』社群的研討,增進了我不少知識及自信,也藉由 淑芬老師「校園生態池實施教學」、張簡老師「校園植物的介紹及利用-手工皂」、

許主任及宜勳老師帶領我們利用「GPS軌跡器、GOOGLE MAP 及數位相機 」進行資訊融入的校園植物教學,真是大開眼界呵!

本學期生活(一下)第二單元大樹小花朋友多—認識校園植物,我已能更有自信的介紹給孩子們,雖然我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是已能更有概念的學習,期盼以後還有

機會與社群的伙伴一起研討,因為有您們(宜勳、信宏、志軒、張簡、美雪、麗香、淑芬…)讓我快樂的期待每一次的研討,感恩!

志軒:感謝各位夥伴的支持與協助,讓我學習到許多有關自然的相關資訊,讓我增廣

見聞。 錦治:謝謝大家的教導,讓我可以學習到有關學校的植物相關的教學,也感謝大家給

我的指教,讓我成長了不少,感謝大家。 美雪:今年度的社群課程安排得很精彩,這些課程除了可以用來做教學,也可以

用來做個人休閒,收穫頗多。 最近一次的”GPS 軌跡器”研習,結合了Google Earth、GPS 軌跡器和數位

相機的使用,讓我們可以不必辛苦的做筆記,只要透過前三者的結合使用並發布 到Google Earth,那我們在途中任何一個地點所拍照的各個景觀、花草樹木或

是教學上所需觀察的任何動植物都可以呈現出正確的地點。當然,要使用得很得

心應手,還是要多多練習幾次。 至於小小生態池的布置,萬萬沒想到,班上調皮又可愛的小男生竟然在經過

一個星期後尌將生態池做了一番大改造---變成了水族箱,主角已由水生植物變 成大肚魚了。每天看他們很盡職的餵食大肚魚,表情認真又可愛,也不忍苛責他

們破壞了我精心佈置的生態池。 國立台中圖書館來校解說電子書的借閱方式及線上資源的利用,我借了一本

電子書”我是誰?”讓全班同學來閱讀。這是一本有關蕨類植物的書,藉由書中 的介紹,我們才知道原來鳥巢蕨尌是平常我們所吃的山蘇,也才知道被我們歸類

成水生植物的田字草和槐葉萍竟然都是蕨類植物。 稍早的研習課程中,社群老師們合力規劃校園植物步道的教學,也衍生出利

用無患子來做清潔劑的教學,由張簡老師於自然課來指導四年級的小朋友做手工 皂,製作過程,雖然小朋友個個手忙腳亂,但卻是極度興奮和超級High!過了一

星期,每個人手上拿到一塊自己製作的手工皂,更是欣喜萬分! 接觸大自然,不管是觀察植物、栽種植物或是觀察動物、飼養餵食小動物,

都是很有趣的,為忙碌的教學生活增添許多的樂趣。研習和教學的過程中,與同 事和學生的互動不僅更輕鬆、也更緊密。

宜勳:參與生生不息的社群以來,學到許多知識,雖然我是社群招集人,但是我對於植物的認識並不多,在規劃相關的研習課程時會不知所措,但是這些志同道合的

社群夥伴一同規劃、一同討論,將社群的主要課程分成三大部分:水生植物、校園的

植物、校園的植物學習步道,讓我們的社群內容豐富。 感謝東興國小的許瑞慶老師給我們支持與鼓勵,我們研習的相關課程幾乎都是由

他來幫我們加強相關知識,他也帶入許多不同的觀點來看待讓我們來看待大自然,水

生植物的教學讓我知道水生植物的分類還有如何運用校園的水生植物池來進行教學;

校園植物的特色介紹幫助我了解到學校的植物有哪些特性,同時再教學上要注意些什麼?在植物學習步道的建立上,引入了 GPS 的定位軌跡器,讓我們與科技做結合,真

是獲益匪淺。 最後感謝社群的夥伴們,大家互相幫助互相成長,我只能說有你們真好!

27

研習紀錄:101 年 5 月 4 日

活動照片說明:校園植物學習步道巡禮及心得發表

B:成效分析

教師成效分析:

■研發新課程或教材

(一) 研發水生植物教學教材教案,並完成教學。

(二) 研發校園植物教學教材教案,並完成教學。

(三) 運用 GPS軌跡器建立學校校園植物學習步道路徑。

■教學實務或專業能力提升

(一)教師對於校園水生植物的常識和教材教法有所提升。

(二)教師對於校園校園植物的常識和教材教法有所提升。

(三)教師對於校園植物步道的建立及運用方式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