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薪資設計與管理

39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Chapter 9

Transcript of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Page 1: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第九章薪資設計與管理

Chapter 9

Page 2: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1. 瞭解薪酬的意義、目的與內涵2. 瞭解薪資設計與管理的程序步驟3. 熟悉職務與職能評價4. 瞭解薪資調查與薪資政策5. 熟悉薪資結構制度之建立6. 瞭解薪資制度之管理與應用

學習目標

2

Page 3: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一、薪酬、薪資的意義–「薪酬」 (compensation)• 是組織對於員工提供服務的報酬。

–「薪資」 (salary)• 以工作品質要求為主體的報酬而言。

–「工資」(Wage)• 以工作數量要求為主體之報酬而言。

第一節薪酬與薪資的意義、目的與內涵

3

Page 4: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二、薪酬、薪資的內涵:薪酬的種類1.內在精神報酬 (spirit reward)2.外在的財務性( financial)報酬• 間接薪酬• 直接薪酬 (本薪、獎金、津貼 )

3.非財務性( non-financial)報酬

第一節薪酬與薪資的意義、目的與內涵

4

Page 5: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 外在財務性報酬–間接薪酬 (將在第十章詳細介紹 )• 又稱福利 (benefit),含保險、福利措施、訓練補助。

–直接薪酬• 對員工擔任之職位績效表現,給予對應的財務報酬,分為本薪、獎金及津貼三種類型。

第一節薪酬與薪資的意義、目的與內涵

5

Page 6: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 直接薪酬–本薪 (base pay)• 又稱保障薪或底薪,包括年供給、職務給、職能給。

–獎金 (bonus)• 激勵性的給付,包括業績、年終、全勤、提案獎金。

–津貼 (allowance)• 又稱「加給」或「補助」,包括職務、專業、伙食、地域、交通、危險、夜班、房屋、環境、物價、超時、眷屬津貼、誤餐費。

第一節薪酬與薪資的意義、目的與內涵

6

Page 7: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7

Page 8: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三、薪資管理之目的–透過合理公平的制度,提供員工生活所需的收入,使其盡心在工作,以維持企業永續經營,包括:

1.內部公平2.外部公平3.組織公平4.個人公平

第一節薪酬與薪資的意義、目的與內涵

8

Page 9: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1.內部公平•員工的投入報酬一致,為「同工同酬」概念。

2.外部公平• 職位的薪資對外具有競爭性,又稱為外部競爭性。

3.組織公平•衡量產業特性、人才特質,決定薪資水準。

4.個人公平•個人的投入報酬是否能感覺到公平合理。

第一節薪酬與薪資的意義、目的與內涵

9

Page 10: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10

Page 11: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一、基礎• 願景使命策略、組織結構與職位體系

二、職務分析與評價• 產生職務說明書,達成內部公平重要程序

三、薪資調查• 訂定公司的薪資政策線,達成外部公平重要程序

四、薪資制度建立• 架設薪資核心結構,達成組織公平重要程序

五、薪資制度管理• 定期檢討制度的,達成個人公平重要程序,圖 9-2

第二節薪資設計與管理的程序步驟

11

Page 12: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 職務評價–以「職務」內容為評價標的。

1.排列法 (ranking method)2.分類法 (classification method)3.因素比較法 (factor comparison)4.點數法 (point method)

• 職能評價–以「人」為評價的標的。

1.技能檢定 (skill certification)2.職能評鑑 (competency assessment)

第三節職務與職能評價

12

Page 13: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一、評價因素 (compensable factors)–又稱報償因素或報酬因素,以評估各工作相對價值的依據,包括:• 知能 (Skills)• 職責 (Responsibilities)• 體能 (Efforts)• 工作條件 (Working Conditions)

第三節職務與職能評價

13

Page 14: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1.排列法 (ranking method)• 按職位對組織整體價值,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排序,再根據排序給予相對的薪資水準。

• 例如:小公司有:總經理、副總經理、秘書、工友共四個職位。按照他們整體價值,由高至低為:總經理>副總經理>秘書>工友。

二、職務評價法 (1/4)

14

Page 15: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2.分類法 (classification method)(1).決定職等的數量(2).撰寫職等說明書

– 所擔負的責任– 工作的複雜性– 應具備的技能或特性

(3).將各職位問卷和職等說明書描述做比較,決定適當的職等,從而決定這個工作的相對價值。 

二、職務評價法 (2/4)

15

Page 16: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3.因素比較法 (factor comparison)(1).選定評價因素,界定其意義。(2).依各評價因素對公司的相對重要程度決定權數。(3).根據各個評價因素,針對每個職位做垂直排序。(4).依排序與權數計算每個職位的總分 (請參考表 9-

1)。(5).依據各職位的總分決定職位的層級。

二、職務評價法 (3/4)

16

Page 17: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二、職務評價法

17

Page 18: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4.點數法 (point method)• 又稱「點數加權法」或「因素點數法」程序於下:(1).選擇具代表性的職務為標竿。(2).對標竿職務進行分析。(3).選擇評價因素通常使用的因素。(4).界定各評價因素之等級及定義。(5).確定每個評價因素的權重 (請參考 9-2)。(6).計算出標竿職務的總點數。(7).推廣並取得相關人員之認同。(8).運用到非標竿的職務。

二、職務評價法 (4/4)

18

Page 19: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二、職務評價法 (4/4)

19

Page 20: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1.技能檢定 (skill certification)• 用在高度技術職務,根據個人所擁有之技能水準定出其相對的價值,作為薪資給付之依據。

三、職能評價法 (1/2)

20

Page 21: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2.職能評鑑 (competency assessment)• 是評量相關人員所擁有之職能水準定出其相對的價值,作為薪資給付之依據。

• 目前有採用模擬練習之管理才能評鑑中心(assessment center),發展出相關的職能評鑑技術,可作為職能評鑑之參考。

• 各種評價法之比較 (參考表 9-3)。

三、職能評價法 (2/2)

21

Page 22: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三、職能評價法 (2/2)

22

Page 23: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一、薪資調查的功能1. 資料可作為職務評價之參考。2.有些企業會用調查資料作為修定薪資水準參考。3. 獲得福利資料可作企業福利政策參考。4. 資料可以反映出產業或區域之平均勞動成本。

第四節薪資調查與薪酬政策

23

Page 24: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一 )、薪資調查的方式1.非正式調查( informal survey)2.正式調查( formal survey)3.參考政府機構、商業調查機構的調查

(二 )、薪資調查的程序1. 確定負責薪資調查的人選。2. 選擇調查對象。3.爭取其他公司合作。4. 選擇代表性職務。5.決定調查內容。

第四節薪資調查與薪酬政策

24

Page 25: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二、薪酬與薪資政策(一 )、影響薪酬設計與管理的因素:

1.內在因素:包括職務的權責、工作的時間性等。2.外在因素:包括勞動市場、政府法令等。

第四節薪資調查與薪酬政策

25

Page 26: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二 )、薪酬政策之內容 :1.物質報酬與精神報酬的比例。2.薪資與福利的比例。3.固定薪資與變動薪資的比例。4.對內職位及人員的分配原則。5.對外市場競爭的薪資水準等項。

第四節薪資調查與薪酬政策

26

Page 27: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三 )、薪資水準政策1. 領先政策:企業薪資水準高於勞動市場一般水平。2.相稱政策:企業薪資水平相當勞動市場薪資水準。3. 落後政策:企業薪資水準低於勞動市場一般水平。4. 彈性政策:對不同職位使用不同的薪資水準政策。

第四節薪資調查與薪酬政策

27

Page 28: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一、薪資制度的建立程序1. 建立市場薪資曲線(market pay line)2.訂定薪資政策曲線( pay policy line)3.建立薪資結構,包括:• 薪等( pay grade)數目• 薪等幅( pay range)• 薪等幅重疊( range overlap)

第五節薪資制度之建立

28

Page 29: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 薪資制度建立七步驟Step1:建立內部資訊Step2: 實施薪資調查或蒐集市場上對應關鍵職務或標竿職務之薪資資料

Step3: 確認資料正確性,並依資料整理出關鍵職務或標竿職務之對應薪資

Step4: 確認組織薪資水準政策曲線Step5:決定薪等數目Step6:決定薪等幅 (range)Step7:決定薪等幅重疊部分

第五節薪資制度之建立

29

Page 30: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二、薪資結構的未來發展– 寬幅薪帶模式,好處如下:

1. 打破傳統所維護和強化的等級觀念。2. 引導員工重視技能和能力,並擴展個人視野。3.有利於職務輪換,培育新組織所需的跨職能人才。4.有利於管理人員之工作及人資人員的作業。5.有利於推動良好的工作績效。6.能密切配合勞動市場的供需變化。( 請參考圖 9-8、圖 9-9)。

第五節薪資制度之建立

30

Page 31: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第五節薪資制度之建立

31

Page 32: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第五節薪資制度之建立

32

Page 33: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薪酬要素 保健基準性薪酬 職務基準性薪酬 績效基準性薪酬 技能基準性薪酬

設計目的

維持薪資的外部公平性

維持薪資的內部公平性

激勵員工的工作動機

激勵員工的學習動機

薪酬基準

員工適當的保健需要

各項職務的相對價值

員工的績效表現

員工的技能程度

核薪依據

物價、生活水準、薪資調查資料

職務評價分數 績效評估分數 技能評鑑分數

理論基礎

公平理論(外部公平 )

公平理論(內部公平 )

期望理論學習理論

組織變革理論

配合措施

薪資調查系統 職務評價系統 績效評估系統 教育訓練系統 資料來源:諸承明、戚樹誠、李長貴 (1996), 薪資設計之文獻回顧與評論-建立 「薪資設計四要素模式」,人力資源學報,第六期,台北:中華民國人 力資源發展學會,頁 57-85。

薪酬設計的四個主要元素

Page 34: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薪酬設計理論要素與實務制度之整合性模式

資料來源:諸承明 (1997):〈台灣地區電子業與紡織業薪資設計現況之比較性研究-以「薪資設計四要素模式」為分析架構〉,《中原學報》, 25( 4), p.25-33。諸承明 (2001): 〈薪酬設計理論與實務之整合性模式-台灣大型企業實證分析〉 , 《人力資源管理學報》 , 1(1), p.1-25。

Page 35: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資料來源:諸承明  (2001):〈薪酬設計理論與實務之整合性模式-台灣大型企業實證分析〉。《人力資源管理學報》, 1( 1), p1-25 。

本薪結構與薪酬四要素之關係圖

Page 36: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一、法令遵循– 勞基法第 21條 (工資 )– 勞基法第 43條 ( 婚、喪、疾病請假之工資 )– 勞工保險條例 ( 勞健保之提撥 )–性別工作平等法 (薪資福利之差別待遇 )–所得稅法 (伙食津貼、加班費 )

第六節薪資制度之管理與運用

36

Page 37: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二、與其他制度之連結– 升遷與異動–績效管理–獎懲管理–組織規劃

第六節薪資制度之管理與運用

37

Page 38: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三、薪資的調整與預算編列(一 )、薪資調整

1.全公司生活指數調薪2.績效調薪3. 升遷異動調薪4. 試用期滿調薪5.特別調薪

(二 )、薪資預算編列• 一般在年度開始前,進行薪資支出預算概估工作。

第六節薪資制度之管理與運用

38

Page 39: 09.薪資設計與管理

• 薪酬的設計與管理,兼顧到四大公平,是一項大的挑戰。因此須善用各種職務與職能評價方法,達成內部、個人、組織公平,並運用薪資調查方式,取得具競爭力的外部公平。

結語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