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感覺與知覺

108
楊政達 104/3/18

Transcript of 0312感覺與知覺

楊政達

104/3/18

本研究名稱是「探討空間不確定性對於登錄特徵策略選擇的影響(新版本)」,研究目的是探討

參與者在注意一個目標特徵(顏色、形狀或紋路)時,是否與作業無關的特徵資訊也會一併被處理。本實驗需要歷時約1小時(每小時加1分)。1小時全程參與的同學可加1分。感謝您,同時也

期待您的來信!

參與報酬:加分,1小時1分 參與地點:成功大學社會科學院大樓 心理系 北棟5樓540室 參與人數 :20人(舊版本受試者亦可前來參加) 條件限制

1.年滿18歲,30歲以下,性別不拘,矯正後視力正常者。

2.需積極參與實驗,做實驗時需精神狀況良好,請勿打瞌睡。

3.慣用手為右手(右利手)。

4.需配合預約實驗之時間確實出席者佳。

5.有選修本學期之通識心理學課程者優先。

參與時間:彈性,依研究人員與您預約的時間而定 報名方式:[email protected] 林柏賓先生 標題請寫:「應徵心理學實驗受試者」 信件主旨:「應徵心理學實驗受試者--您的姓名」 內容格式:請您寫上以下基本資料

1.姓名:

2.聯絡電話:

3.年齡/性別:

4.是否有選修通識心理學:

※ [備註] 1. 請確認符合限制條件。

2. 會依來信的先後順序排定時間,手機也請您隨時保持開機。

3. 會以e-mail個別回信,回信跟您確認完成才算報名成功,謝謝。

一個少女?

一個老太太?

為什麼會有不同的解讀? 背景知識不同

接受器激發程度的不同

錯覺現象 知覺並不是真實的反映外在世界

EX:

Dragon optical illusion

Ames room 2

感覺:個體靠感覺器官覺察到刺激的存在(訊息)的歷程。

例如:眼睛視覺;耳朵聽覺;鼻子嗅覺等等。

知覺:不僅覺察到刺激(訊息)的存在及其重要屬性(特徵),經腦的統合作用,將感覺所傳來的訊息加以選擇、組織並做出解釋的歷程。

接收外界訊息的細胞

知覺研究的基礎

視感覺

視知覺

注意力

Fechner (1801-1887)

心理物理學 (psychophysics)

探討物理刺激和經驗的關係

S = k Log I

閾限 (threshold)

絕對閾

刺激要被偵測到至少需具備的強度

差異閾

讓我們感受到兩種刺激不同的最小差異值

下意識知覺

有些刺激強度低於絕對閾值,但還是會默默影響

最小可覺差 (just-noticeable difference, JND)

區辨兩種刺激強度時所需的最小差別量

但隨著刺激強度差異,最小可覺差是會改變的

韋伯定律 (Webber’s law)

差異閾與刺激強度的比值為一個恆定常數,換句話說差異閾與刺激強度成正比。

信號偵測理論 (signal detection theory)

人對於訊號的知覺並不是全有全無的

信號偵測理論

信號(signal)和雜訊(noise)共存

敏感度 (sensitivity)

偏誤 (bias)

判斷信號存在

是 否

信號存在

是 正確偵測Hit

遺漏Miss

否 假警報False alarm

正確拒絕Correct

Rejection

光源是電磁波的一種

振幅 (amplitude)

頻率 (frequency)

波長 (wave length)

和頻率成倒數關係

角膜 (cornea)

虹膜 (iris)

瞳孔 (pupil)

視網膜 (retina)

中央凹 (fovea)

細胞最密集的地方

視神經 (optic nerve)

盲點

準備一張白紙方法:閉上右眼並凝視著右邊的黑色十字。前後移動,當左方的圓點消失時表示它正落於您的盲點上。(通常在相距20公分左右時會出現)

在視網膜進行transduction的歷程

這些細胞的軸突會匯集為視神經

桿狀細胞

對光敏感

黑白的知覺

到處都有除了中央凹附近

錐狀細胞

色彩的知覺

聚集在中央凹附近

調節(accommodation)

讓眼可以聚焦處理某一特定距離的物體

填補 (filling-in)

雖然有盲點但我們並不會覺得視野有個洞,因為腦會進行填補的動作

我們會調整自己以適應環境的刺激

如:進入電影院、在 Pub 聊天

光適應 由暗處走到光亮處

暗適應 從光亮處走到暗處

沒有桿細胞和錐細胞的老鼠依舊會有circadian

behavior

一旦移除眼睛後就沒有了,顯示眼內其他的細胞會影響這個歷程

這個歷程與褪黑激素(melatonin)的多寡有關係

Berson等人(2002)

神經節細胞(ganglion cell) 也會對光有所反應,可能與circadian behavior有關係

色彩的組成

色調 (hue)

不同波長有不同的色調

飽和度 (saturation)

顏色的純度

亮度 (lightness)

光波的振幅,越強的看起來越亮

色彩的混合

相加成:發射光(電視)

相減:反射光 (畫)

我們如何看到不同的顏色

三色論 (Trichromatic theory):color matching exp

色彩相對歷程論 (opponent process theory)

紅綠、黃藍、黑白

可用來解釋後像(afterimage)

雖然色彩視覺在視網膜及視丘就已經完成,但大腦皮層會進行最後的整合

若感光素生成異常、缺乏某類錐細胞、V4受損都會造成色盲的現象

常見的狀況

近視Myopia (nearsightedness)

遠視Hypermetropia (farsightedness)

散光Astigmatism

白內障Cataract

視網膜病變Macular degeneration

視覺皮層的特性

在初級視覺皮層(primary visual cortex)細胞對於不同的知覺屬性有特定性 方向

運動方向

完型組織定律 接近法則 (proximity)

XXX XXX vs. XX XX XX

連續法則 (continuity)

_ _ _ _ vs. _ _ _ - - -

相似法則 (similarity)

XXXxxx

閉合法則 (closure)

Good form

[ ] vs. [ _

知覺恆定 (perceptual constancy) 大小恆定 (size

constancy) 對於同一個物體在不同距離會有同樣的表徵

除了恆定規則也跟周遭的刺激大小有關係

知覺恆定 (perceptual constancies) 形狀恆定 (shape constancy)

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個物體仍然能對形狀有相同的表徵

照片中大小恆定知覺會被破壞

知覺恆定 (perceptual constancies) 顏色恆定 (color constancy)

在不同的光源下依舊能區辨不同的顏色

2D的訊息如何被轉換為3D?

判斷距離 如何將2D的訊息轉換為3D?

固定線索 (static cue)

如:雙眼線索雙眼視差 (binocular disparity)

單眼線索相對大小(relative size)

動態線索 (motion cue)

如:動態視差 (motion parallax)

似動現象(apparent motion)卡通的原理

雙眼線索 (binocular cue)

雙眼視差

(binocular disparity)

幅驟作用

(convergence)

個人在注視近距離物體時,兩眼球必須轉動,才能使視線聚合於物體上,進而產生深度知覺,這種現象稱為輻輳

單眼線索 (monocular cue)

常被運用到繪畫技巧之中 直線透視

紋路梯度

相對大小

重疊

平面高度

明暗

清晰度

直線透視的原理,係將平行線近距離的間隔放大,遠距離的間隔縮小,及遠處兩平線相交於一點

當許多同類物體構成一大片平面景觀時,愈靠近觀察者,這些物體的紋路愈清晰,物體也愈大。反之,愈遠離觀察者,這些物體的紋路愈模糊,物體也愈細小

當有許多同類物體同時出現時,較大者會使人產生近的知覺,較小者則使人產生遠的知覺。由此物體特徵所產生的深度知覺,係利用相對大小的原理

在重疊的畫面中,全部顯露出來的物體,看起來距離比較近,被遮蓋的物體看起來比較遠,以任何一隻眼睛來看,都可以產生深度知覺

在同一平面上,置於高處的物體,看起來比較遠;物體置於低處,看起來比較近;這種深度知覺是利用平面高度的原理

當兩件物體具有相同大小,而且觀察者之間的距離相等,只有明暗程度不同時,觀察者會將比較陰暗的物體看成遠一點,對明亮的物體則看成近一點

在同一平面上,物體結構的清晰度也可以構成深度知覺的單眼線索

不同物體同時出現在平面上時,較遠的物體其結構較為朦朧

動態視差 (motion parallax)

因為觀測者本身的移動而造成不同遠近的物體有移動速度的差異,使觀測者從而判斷物體間相對遠近

動態線索除了提供距離的資訊之外,也能提供位置改變的訊息。

動景效果(phi phenomenon)

刺激於不同時間點出現在不同位置會讓人有個錯覺認為這個東西從A移動到B

引起動態知覺經驗的物體本身為靜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ixUacgIOk&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8TFi6qvPbc&NR=1

除了知道物體的形狀及位置之外,最重要是我們要能夠辨認那些物體是什麼

“Where” pathway –頂葉

“What” pathway –顳顬葉

Bottom-up processing

有時候會有特別的現象,例如聯覺 (synesthesia)

聽聲音會出現顏色

食物會有顏色

等等…

Matthew James Taylor’s story

Top-down processing

知識會影響知覺 在吵雜的環境中比較容易聽懂母語

白色的東西會覺得比較輕

橘色的oreo吃起來會有南瓜味嗎?

支持的證據

臉孔失認 (prosopagnosia)

Fusiform face area (FFA)

在Fusiform area有個區域對人臉特別敏感

反對的證據

專家在處理他們專門的訊息時也會激發FFA這個區域

透過注意力(attention)來選擇

注意力是只專心在某特定訊息的一個過程

選擇注意力

選擇性注意某些訊息

動一動!體驗心理學經典實驗!

I. Congruent condition II. Incongruent condition

反應時間較短 反應時間較長,因為對字義的處理干擾了顏色辨認

從你的親自體驗,你覺得哪一種實驗情境比較難作答?比較容易叫錯色名?或需要花比較多心理避免錯誤?

史楚普效應〈Stroop effect〉

知覺凸顯的(salience)

與目的有關的(goal)

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

一次只能注意一個地方

過濾訊息的限制

M

Q

A

P

X

U

distractor

target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 2 3 4 5 6 7 8

Lag

Targ

et

accu

racy (

%)

Subliminal priming

NURSE

DOCTOR DENVER

related target unrelated target

From Y. Hong, M.W. Morris, C. Chiu and V. Benet-Martinez, "Multicultural Minds: A Dynamic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Culture and

Cogni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 709-720, 2000. Copyright © 2000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最後再來看看這個!

Mighty Optical Illusions

推薦random illusion選項

網址 http://www.moillusions.com/

截止上傳時間:2014.03.24晚上12點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