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记者眼中的 西山路 - xjfzb.com file西山路 武运波 记者眼中的 2015/8/27...

1
□武运波 西山路 记者眼中的 2015/8/27 星期四 责任编辑 09 副刊 周末在家中陪孩子玩,顺手整理 孩子的各色图书。这才发现,小小的 孩子拥有的书几乎可以建起一个图 书馆,各种书籍形形色色,布书、折不 断的硬皮书、护眼的大图画书、填色 书、漫画书、婴幼儿画报……从出生 到上幼儿园,他的书居然装了三四个 纸箱。每天早上起床,常看到他在认 真地翻看图书,认真的样子像个小大 人。一旦发现我在注意他,他就会快 乐地跑过来,要求我给他念。妈妈念 的书、爸爸念的书、自己看的书,居然 还自己做了分类。 翻开装订精美的图书,鲜艳的色 彩,简单而不失生动的文字……我不 由用手轻轻抚摸,这样的书,是年幼 时的我无限向往的。 小时候,我们看的是小人书,巴 掌大小的书页,简单的文字,黑白的 绘画,就是这样的书对我也是非常稀 罕,谁家有一本小人书,就想方设法 去借来看,还不忘一再向书的主人保 证会好好爱惜,早早归还。上学后, 老师带我们来到学校的图书室,简单 的书架上也就几十本书,但已令人难 忘,天天盼着快到阅读课,能够去图 书室看书。 大约三年级暑假,一次爸爸去地 下室收拾出几本纸页已经有点儿发 黄的小说,于是我一头陷了进去。《说 唐》、《水浒》、《聊斋》……不少书还是 半白话半文言文的,就是这样也让我 迷于其中,整个假期窝在床上,靠在 窗台边将几本小说读了又读。之后 我在地下室发现了一小箱小人书和 各类小说,原来是爸爸的同事要举家 搬回口里送给爸爸的。怕我太入迷, 爸妈一次只准我拿两三本回房中阅 读。于是,家中的地下室便成了我最 爱的地方,三天两头跑一趟。地下室 光线昏暗,地下还不时出现地板虫、 蟑螂、蜘蛛之类我最怕的虫子,而一 旦拿起书来,不知不觉中我就做到了 视若无睹,平安相处。 与书相伴的日子是那样轻松快 乐,不知不觉时间便偷偷溜走,我已 小学毕业。逐渐地,家中的书籍已不 能满足我的阅读面,于是周末便约了 知心好友,一起去市里的书店“寻 宝”。当时家中仍不很宽裕,对于我 买学习的书父母一直很支持,但是如 果是买小说,我难免会有些不好意思 开口。于是,我便会经常在书店中徘 徊,不顾形象地坐在犄角旮旯的地上 捧读,还时不时得看看有没有书店员 工过来催赶;偶尔存了一点儿零花 钱,便急切地来到书店,拿着最喜爱 的几本书挣扎,哪一本都不舍得放 下,又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 现在看书早已不再是难事,可以 到免费开放的图书馆借阅,也可以到 各大书店、图书综合市场选购,还可 以网购,各色书籍齐全,分门别类清 楚,更可以购买电子书。与书相伴一 生,这个儿时奢侈的愿望现在很容易 就能实现! “老五,西山路在哪?西山在 哪?”8 月23 日,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 军总支队纪念馆,站在当年的乌鲁木 齐地图前, 10 岁的儿子晓宇找不到家 的位置和回家的路。 地图上,乌鲁木齐市区以西,是 大面积空白。 “当时,南梁坡以西是戈壁和荒 山。”现年 82 岁的张德珍说,解放前, 西山路是一条乡间马车道。1957 年, 西山路沿途的 104 团、耐火厂、原西山 煤矿等几家单位组织人,用了两年时 间,把西山路修成能通汽车的土马 路。1970年5月,西山路首次开通14 路公交车,结束了西山路片区没有公 交车的历史。 我与乌鲁木齐的亲密接触,始于 2002年。当年7月,我来到乌鲁木 齐,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租住于西 山片区。 当时,骑马山还是一座荒山,到 处是低矮、没有下水管道的平房,泥 泞的小路,十四五分钟才能等到一辆 14路公交车。公交车车况之差是有 目共睹的,车在运行的时候,能听到 车窗玻璃、门的各种响声,冬天车里 没有暖气,冷风从车窗、门缝里进入, 车里的温度和车外相差无几。当走 近兰新铁路和西山路的交叉点时,铃 声响起栏杆降落后,会有火车通过, 火车过去了,行人和车辆才能通过。 家住西山104团的许女士,在北 京路一家公司上班,由于路途较远, 当时没有从西山直达北京路的公交 车,她每天上班下班不得不“早出晚 归”,每天在路上晃荡两三个小时。 近年来,随着西山地区经济的不 断发展,各类开发商入驻置业,尤其 是房地产业主大量涌入,建筑群拔地 而起,居住人口急剧增加。政府加大 了对西山路的建设力度。 2014 年 10 月 31 日,乌鲁木齐 “田”字路二期工程—西山路立交 完工,明亮的路灯、干净整洁的路面、 白蓝相间的隧道墙体……通车后的 西山隧道迎接着来往车辆的通行。 这是一个沿线包含隧道、桥面道路、 BRT专用道的新通行道路,仅南北 方向的上下匝道口就有10个,桥面道 路限高 3.5 米,桥下加上 BRT 专用道 共为双向8车道,桥上为双向6车道。 西山高架二期起点为西外环路- 西山互通立交主线落地点,下穿兰新 铁路及兰新高铁桥桥区,下穿骑马山 路,然后逐渐起高架桥,至乌奎公路- 西山互通东侧主线落地。作为市规 划“环线加放射”快速路网组成部分, 西山路是中心城区向西的重要快速 通道,与乌奎高速相连。该道路也是 继苏州路、克南高架桥之后又一东西 向快速通道,不仅打通了乌鲁木齐市 向西的交通瓶颈,对完善乌鲁木齐快 速路网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在好了,十几路公交车通过 西山路,3 路公交车都能到单位。”如 今,许女士对自己的出行环境非常满 意。 从西山路最东面的外环路算起, 西山距离市中心重要商圈之一的西 北路商圈,仅四站路程,乘坐公交车 仅需要 5 分钟的时间。如果从靠近 最西边的兵团第十二师104 团算起, 西山距离西北路商圈的距离,也仅9 站路程,公交车程大约需要10多分 钟。距离市中心仅仅十多分钟的车 程,对于今天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的人 们来说,西山片区已经是十分难得的 栖息地了。 很多年前,我嫁到新疆,第一次 走进兵团团场,第一次见婆婆。 “不习惯吧,团场条件不好。”婆 婆握着我的手轻声说。“很好,很干 净。”年轻那会儿,不懂事儿,更不会 “说话”。 公公和婆婆都是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第八师职工,种着几十亩棉花, 抚养一对儿女。他们没想到,儿子长 大了领回了一个“外乡”姑娘,而这个 姑娘成了一名记者。 其实,在公公婆婆精心打理下, 家里的房子整洁干净。一栋平房,前 后两个小院。平房大概130多平方 米,四居室,土木加砖的结构,是公公 当年娶婆婆时一手盖起来的,冬暖夏 凉,每到收获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 园。 可以说,整个连队,就属婆婆家 的房子最规整舒服。公公也很爱惜, 经常翻修、加固。他还在门前种了两 棵榆树,大门两边的空地上,用红砖 铺成了“休闲区”,也曾是我儿子的 “建筑工地”。 现在来看,土坯房算不上富丽, 更谈不上堂皇,但在那时我和我孩子 的眼中,那是乐园和回忆。 转眼多年过去了,周围邻居纷纷 搬走,住进了团部的楼房。紧接着, 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等项目的实 施,婆婆家也接到通知:推倒旧房,搬 进新盖的楼房。 婆婆不太情愿,因为那是她住了 30 多年的家,有半生的回忆,难以割 舍。我公公劝她,不能总守着这里, 再说岁数大了,看病买药不方便。 去年,在团场的整体规划下,婆 婆搬进新家,紧挨着艺术活动中心, 隔一条街就是广场,婆婆很满意。 婆婆新家不到70平方米,虽然居 住面积远不如旧房,但楼层和布局不 错,适合老人居住。卫生间、厨房团 场统一装修成型,不需要改动。婆婆 购置了家具家电,精心布置后,宽敞 明亮。 上个月,去婆婆新家,她说,整个 连队全部搬迁到团部,所有职工都住 进了新楼房。在离新家不远的广场 上,正播放着好听的维吾尔族民歌, 许多老人正在跳维吾尔族舞蹈,“是 从石河子请来的老师,教的可好了!” 婆婆也加入了其中。 搬来之前,婆婆犹豫不决;搬进 新居,婆婆精神十足。 婆婆搬新居只是新疆新农村建 设的一个缩影。如今,在天山南北农 牧区,分散杂乱的土平房正在被集中 连片的砖瓦房甚至楼房取代。 一次去南疆采访,我曾站在高处 放眼望去,一片片红蓝石棉瓦房顶在 绿树青草映衬下,格外鲜艳。“你看, 现在这儿的环境卫生搞的多好,街道 就像城市的一样。”“环境变化太大 了。跟城市真真没啥差别!” 共享改革成果,享受幸福生活, 这就是新农村的“中国梦”。 □王维 婆婆搬新居 资料图 资料图 资料图 资料图

Transcript of 副刊 记者眼中的 西山路 - xjfzb.com file西山路 武运波 记者眼中的 2015/8/27...

Page 1: 副刊 记者眼中的 西山路 - xjfzb.com file西山路 武运波 记者眼中的 2015/8/27 星期四 09 副刊 责任编辑 周 蕾 年年 周末在家中陪孩子玩,顺手整理

武运波西山路

记者眼中的2015827 星期四责任编辑 周 蕾09 副刊 1051855

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

周末在家中陪孩子玩顺手整理孩子的各色图书这才发现小小的孩子拥有的书几乎可以建起一个图书馆各种书籍形形色色布书折不断的硬皮书护眼的大图画书填色书漫画书婴幼儿画报helliphellip从出生到上幼儿园他的书居然装了三四个纸箱每天早上起床常看到他在认真地翻看图书认真的样子像个小大人一旦发现我在注意他他就会快乐地跑过来要求我给他念妈妈念的书爸爸念的书自己看的书居然还自己做了分类

翻开装订精美的图书鲜艳的色彩简单而不失生动的文字helliphellip我不由用手轻轻抚摸这样的书是年幼时的我无限向往的

小时候我们看的是小人书巴掌大小的书页简单的文字黑白的绘画就是这样的书对我也是非常稀罕谁家有一本小人书就想方设法去借来看还不忘一再向书的主人保证会好好爱惜早早归还上学后老师带我们来到学校的图书室简单的书架上也就几十本书但已令人难忘天天盼着快到阅读课能够去图书室看书

大约三年级暑假一次爸爸去地下室收拾出几本纸页已经有点儿发黄的小说于是我一头陷了进去《说唐》《水浒》《聊斋》helliphellip不少书还是半白话半文言文的就是这样也让我迷于其中整个假期窝在床上靠在窗台边将几本小说读了又读之后我在地下室发现了一小箱小人书和各类小说原来是爸爸的同事要举家搬回口里送给爸爸的怕我太入迷爸妈一次只准我拿两三本回房中阅读于是家中的地下室便成了我最爱的地方三天两头跑一趟地下室光线昏暗地下还不时出现地板虫蟑螂蜘蛛之类我最怕的虫子而一旦拿起书来不知不觉中我就做到了视若无睹平安相处

与书相伴的日子是那样轻松快乐不知不觉时间便偷偷溜走我已小学毕业逐渐地家中的书籍已不能满足我的阅读面于是周末便约了知心好友一起去市里的书店ldquo寻宝rdquo当时家中仍不很宽裕对于我买学习的书父母一直很支持但是如果是买小说我难免会有些不好意思开口于是我便会经常在书店中徘徊不顾形象地坐在犄角旮旯的地上捧读还时不时得看看有没有书店员工过来催赶偶尔存了一点儿零花钱便急切地来到书店拿着最喜爱的几本书挣扎哪一本都不舍得放下又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helliphellip

现在看书早已不再是难事可以到免费开放的图书馆借阅也可以到各大书店图书综合市场选购还可以网购各色书籍齐全分门别类清楚更可以购买电子书与书相伴一生这个儿时奢侈的愿望现在很容易就能实现

ldquo老五西山路在哪西山在哪rdquo8月23日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站在当年的乌鲁木齐地图前10岁的儿子晓宇找不到家的位置和回家的路

地图上乌鲁木齐市区以西是大面积空白

ldquo当时南梁坡以西是戈壁和荒山rdquo现年82岁的张德珍说解放前西山路是一条乡间马车道1957年西山路沿途的104团耐火厂原西山煤矿等几家单位组织人用了两年时间把西山路修成能通汽车的土马路1970年5月西山路首次开通14路公交车结束了西山路片区没有公交车的历史

我与乌鲁木齐的亲密接触始于2002 年当年 7 月我来到乌鲁木齐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租住于西山片区

当时骑马山还是一座荒山到处是低矮没有下水管道的平房泥泞的小路十四五分钟才能等到一辆14路公交车公交车车况之差是有目共睹的车在运行的时候能听到车窗玻璃门的各种响声冬天车里

没有暖气冷风从车窗门缝里进入车里的温度和车外相差无几当走近兰新铁路和西山路的交叉点时铃声响起栏杆降落后会有火车通过火车过去了行人和车辆才能通过

家住西山104团的许女士在北京路一家公司上班由于路途较远当时没有从西山直达北京路的公交车她每天上班下班不得不ldquo早出晚归rdquo每天在路上晃荡两三个小时

近年来随着西山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开发商入驻置业尤其是房地产业主大量涌入建筑群拔地而起居住人口急剧增加政府加大了对西山路的建设力度

2014 年 10 月 31 日乌鲁木齐ldquo田rdquo字路二期工程mdashmdash西山路立交完工明亮的路灯干净整洁的路面白蓝相间的隧道墙体helliphellip通车后的西山隧道迎接着来往车辆的通行这是一个沿线包含隧道桥面道路BRT 专用道的新通行道路仅南北方向的上下匝道口就有10个桥面道路限高35米桥下加上BRT专用道共为双向8车道桥上为双向6车道

西山高架二期起点为西外环路-

西山互通立交主线落地点下穿兰新铁路及兰新高铁桥桥区下穿骑马山路然后逐渐起高架桥至乌奎公路-西山互通东侧主线落地作为市规划ldquo环线加放射rdquo快速路网组成部分西山路是中心城区向西的重要快速通道与乌奎高速相连该道路也是继苏州路克南高架桥之后又一东西向快速通道不仅打通了乌鲁木齐市向西的交通瓶颈对完善乌鲁木齐快速路网起到了重要作用

ldquo现在好了十几路公交车通过西山路3路公交车都能到单位rdquo如今许女士对自己的出行环境非常满意

从西山路最东面的外环路算起西山距离市中心重要商圈之一的西北路商圈仅四站路程乘坐公交车仅需要 5 分钟的时间如果从靠近最西边的兵团第十二师104团算起西山距离西北路商圈的距离也仅9站路程公交车程大约需要 10 多分钟距离市中心仅仅十多分钟的车程对于今天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的人们来说西山片区已经是十分难得的栖息地了

很多年前我嫁到新疆第一次走进兵团团场第一次见婆婆

ldquo不习惯吧团场条件不好rdquo婆婆握着我的手轻声说ldquo很好很干净rdquo年轻那会儿不懂事儿更不会

ldquo说话rdquo公公和婆婆都是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第八师职工种着几十亩棉花抚养一对儿女他们没想到儿子长大了领回了一个ldquo外乡rdquo姑娘而这个姑娘成了一名记者

其实在公公婆婆精心打理下家里的房子整洁干净一栋平房前后两个小院平房大概 130 多平方米四居室土木加砖的结构是公公当年娶婆婆时一手盖起来的冬暖夏凉每到收获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园

可以说整个连队就属婆婆家的房子最规整舒服公公也很爱惜经常翻修加固他还在门前种了两棵榆树大门两边的空地上用红砖

铺成了ldquo休闲区rdquo也曾是我儿子的ldquo建筑工地rdquo

现在来看土坯房算不上富丽更谈不上堂皇但在那时我和我孩子的眼中那是乐园和回忆

转眼多年过去了周围邻居纷纷搬走住进了团部的楼房紧接着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等项目的实施婆婆家也接到通知推倒旧房搬进新盖的楼房

婆婆不太情愿因为那是她住了30多年的家有半生的回忆难以割舍我公公劝她不能总守着这里再说岁数大了看病买药不方便

去年在团场的整体规划下婆婆搬进新家紧挨着艺术活动中心隔一条街就是广场婆婆很满意

婆婆新家不到70平方米虽然居住面积远不如旧房但楼层和布局不错适合老人居住卫生间厨房团场统一装修成型不需要改动婆婆购置了家具家电精心布置后宽敞

明亮上个月去婆婆新家她说整个

连队全部搬迁到团部所有职工都住进了新楼房在离新家不远的广场上正播放着好听的维吾尔族民歌许多老人正在跳维吾尔族舞蹈ldquo是从石河子请来的老师教的可好了rdquo婆婆也加入了其中

搬来之前婆婆犹豫不决搬进新居婆婆精神十足

婆婆搬新居只是新疆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在天山南北农牧区分散杂乱的土平房正在被集中连片的砖瓦房甚至楼房取代

一次去南疆采访我曾站在高处放眼望去一片片红蓝石棉瓦房顶在绿树青草映衬下格外鲜艳ldquo你看现在这儿的环境卫生搞的多好街道就像城市的一样rdquoldquo环境变化太大了跟城市真真没啥差别rdquo

共享改革成果享受幸福生活这就是新农村的ldquo中国梦rdquo

与书相伴

卢江

王维婆婆搬新居

资料图资料图

资料图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