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28
航保科技前沿 航保科技前沿 2015第1期(总第1期) 交通运输部 东海航海保障中心

Transcript of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Page 1: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航保科技前沿航保科技前沿

东海航海保障中心

2 0 1 5第 1期 (总第1期 )

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

《航保科技前沿》

Page 2: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出版:2015年5月20日 制版印刷:上海海图中心

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

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团委

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筹)

2015年第1期(总第1期)

目 录CONTENTS

[综合展望]

01 E-航海国际前沿动态:海上安全委员会关于《E-航海战略执行计划》的决议

01 IMO航行、通信与搜救分委会(NCSR)第2次会议要点快报

02 极地守则的环保方面规定预计在今年五月通过

0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动全球拓展计划

03 卫星宽带的普及和应用

04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

05 欧洲航天局(ESA)通过卫星扩大海上交通监控

06 NOAA利用高频雷达观测表层海流—E-航海在表层海流数据检测方面的应用

06 美国研发无人驾驶船将实现海上自主追踪

07 克拉运河简介

08 海上移动助航软件正式上线

08 DP(船舶动态定位)技术对于航海保障事业的展望

09 ISO9001预期2015年9月发布更新版本

[航标科技]

11 AIS信息服务平台上线运行 公众可免费获得船舶实时动态数据

11 AIS特定消息的应用

11 AIS基站播发DGNSS台站差分信号可行性

13 AIS航标管理系统的拓展设计

13 云计算在航标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14 航标云计算应用内容简述

14 西班牙塑料技术建新型高品质灯塔

Page 3: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15 太阳能源发展新发现

15 我国自主研发岸基雷达监视溢油系统测试成功

16 我国研发水面浮油回收新技术

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

[测绘科技]

17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相关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

17 无人机在测绘中的应用

17 无线网络的海洋传感数据实时传输系统

[通信科技]

19 国际电联与欧洲电信标准协会达成移动无线电接入网能源效率状况测量标准

19 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详细复审达成初步概述

20 无源雷达系统借助移动通信基站监测恐怖嫌疑船只

20 NAVDAT是传统通信向现代化综合通信转型高速公路

[海图科技]

22 长江电子航道图正式投入使用

[行业背景]

23 航海保障领域值得重点关注的行业网站

Page 4: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综合展望

航保科技前沿 1

E-航海国际前沿动态:

海上安全委员会关于《E-航海战略执行计划》的决议

第 94 届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MSC)于 2014 年 11 月 17 日至 21 日召开,会议通

过了《E- 航海战略执行计划》(简称:SIP),该计划包括一份框架性文件以及一份任务指南,

这些任务在不久的将来都将付诸实践以落实以下五个优先的 E- 航海解决方案。

  1、优化、协调、实现用户友好的驾驶台设备;

  2、实现记录报告标准化、自动化;

  3、提高驾驶台设备以及航海信息的可靠性、恢复性以及完整性;

  4、经由通讯设备获得,并在图像中显示的可供使用的信息的整合、加工与呈现;

  5、优化 VTS 服务组合(不仅仅限于 VTS 站台)

若干任务被确立为 2015 年 -2019 年 E 航海战略的发展执行任务,同时,海上安全委员会

批准了保证测试平台报告协调一致的指导方针,旨在统一向本组织上报测试结果的形式。

译自 IMO 网站 2015 年 1 月 19 日文,上海航标处 孙玮 供稿

IMO航行、通信与搜救分委会(NCSR)第2次会议要点快报

国际海事组织(IMO)航行、通信与搜救分委会(NCSR)第 2 次会议于 2015 年 3 月 9 日至

3月13日在英国伦敦召开,共有81个国家、1个联系会员(中国香港)、2个联合国专门机构(ITU

和 WMO)、7 个政府间组织和 26 个非政府间组织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船级社参与中国组团出

席了本届会议。

会议主要讨论了下述议题:

1. 多系统船载导航接收机性能标准。会议认可多系统船载导航接收机的性能标准,拟于

MSC95批准,该性能适用于组合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接收机,用于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数据。

2.E-Navigation 战略实施计划。会议认可 E-Navigation 软件质量和以人为本设计指南,拟

于 MSC95 批准,整合了可用性测试、考核与评估指南和 E-Navigation 中软件质量保证指南这

三份草案。

3.GMDSS 详细复审初步概述,即对有关 SOLAS 公约第 IV 章修订。

4. 船舶定线制和船舶报告制。会议批准了由澳大利亚提交的关于在珊瑚海西南海域新建一

条双向航道和一个避让区文件,由美国提交的关于在阿留申群岛设立五个避让区的文件,以及

由秘书处提交的关于未来船舶定制和船舶报告制的提案模板。

5. 认可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组成部分,但大会并未对此深入讨论,

仅要求欧盟保证未来在欧洲水域航行船舶不强制要求配备 Galileo。

6. 认可铱星移动通信卫星为 GMDSS 提供服务。会议对此表达多种意见,如在进行船通信

Page 5: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综合展望

航保科技前沿2

时需要考虑不同卫星系统的互用性;铱星的认可不应该导致额外的成本和负担等等,最后同意

待由 IMSO 专家对提交报告再审议。

摘自 CCS 整理,上海航标处 高紫昂 供稿

极地守则的环保方面规定预计在今年五月通过

由于海冰减少,北极航行变得更加普遍,IMO 正在制定极地守则,以解决极地水域的船舶

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IMO 在 2014 年 11 月的第 94 届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会议上

通过了船舶在极地水域航行的国际守则(极地守则),以及海上生命安全(SOLAS)等国际公

约的相关修订,并使其强制执行。根据 IMO 的 Heike Deggim 在经济学家杂志上对正在挪威首

都奥斯陆举行的 2015 北极峰会的最新情况介绍,该守则有关环保方面的规定预计将在今年五

月通过。如果该守则生效的话,届时所有通过极地水域的船舶将被强制执行该极地守则。

译自 IMO 网站 2015 年 3 月 13 日文,上海航标处 马甲林 供稿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动全球拓展计划

3 月 30 日 21 时 52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首颗新一代

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颗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

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

这次发射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 17 颗北斗导航卫星。它将开展新型导

航信号体制、星间链路等试验验证工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建设提供依据。

与过去发射任务相比,这次发射首次在运载火箭上增加了一级独立飞行器,即远征一号上

面级。这个被形象地称为“太空摆渡车”的独立飞行器,可在太空将一个或多个航天器直接送

Page 6: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综合展望

航保科技前沿 3

入不同的轨道。这是我国首次采用这项技术执行中高轨航天器发射任务。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表示,2015年我国还将发射3到4颗北斗导航卫星,

构成一个完整的试验体系,北斗导航卫星再次进入密集发射期,2020 年前后完成全球组网。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绍,新一代导航卫星是相对目前在轨提供区

域服务的北斗导航卫星而言。目前我国已攻克北斗系统卫星组网的全部核心技术,预计在 2020

年前后实现 5 颗地球静止轨道和 30 颗地球非静止轨道卫星全球组网,实现全球区域覆盖。

杨长风表示,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将实现技术突破,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建

设提供依据,除了寿命由 8 年延长到 10 到 12 年外,在功能、性能上将有较大提升,可为全球

用户提供更高精度的卫星导航服务。

“下一代全球覆盖导航卫星从性能指标上要比现在在轨运行的这个系统性能提高1到 2倍,

最高精度会达到 2 到 3 米。”

由此,以往主要依赖于外国卫星系统的格局将极大程度扭转,并且我中心若依据此尽快推

进给予北斗系统的建设和开发将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摘录整理自航标助航网,研发中心(筹)、航标导航处 供稿

卫星宽带的普及和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随着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宽带网络已经成为信息获取和信息共享的主要

媒介。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宽带大国,但在地域辽阔的国土上,由于通信线路布局的限制,

还有太多地面网络覆盖不到的地区,特别在农村宽带需求远未得到满足,而通过卫星上网的方

式来实现互联网接入,是一种较为实用和经济的通信方式补充。

卫星宽带通信现行的主流频段为 Ku- 频段(11-14 GHz),Ka- 频段(20-30 GHz),而由

于 Ku- 频段受卫星轨道以及信息承载能力的限制,利用系统控制点波束技术(卫星下行波束照

射面积数百千米)和频分复用技术的 Ka- 频段卫星通信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追捧,越来越多

的国家把注意力和研究重心放在 Ka- 频段宽带卫星通信的开发运用上。它的主要优点如下:

可以利用的频带更宽。可为千兆比特级宽带数字传输、高清晰度电视 (HDTV)、卫星新闻采

Page 7: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综合展望

航保科技前沿4

集 (SNG)、VSAT( 卫星微型地球站 ) 业务、直接到户 (DTH) 业务及个人卫星通信等业务提供一种

崭新的传输手段。如 Eutelsat Communications 已经启用的 KA-SAT 卫星服务的下载和上传速度

可达到 10Mbps 和 4Mbps。

由于频率高,卫星天线增益可以做得比较大,从而可以让用户终端天线做得更小更轻,这

有利于灵活移动和使用;

运用多波束技术和相控阵技术,可以让卫星上的天线灵活地改变指向,以满足对多点通信

和星上交换的应用需要。

卫星宽带服务虽然在与光纤通信的较量中不占优势,但在包括应急通信、海洋通信等普通

的光纤通信无法普及的领域,卫星宽带通信服务还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随着应用成本的不断降低和实用性的不断提高,卫星通信必将在通信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1]王余涛 《国外卫星宽带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2]百度词条——Ka-波段)

上海通信中心 吴哲锬 供稿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利用地面基准站网接收导航卫星信号并计算北斗导航信号的修正信息,

利用天基或地基播发服务系统将该信息实时播发给用户接收机。北斗导航信号修正信息的实时

播发可大幅提升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的精度、可靠性、可用性、完好性等性能。“广域精密差分

系统”通过卫星播发北斗导航信号修正信息,实现广域(洲际)分米级定位和米级导航能力,

采用的地面基准站间距为 1000km 左右。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地面基准站间距为 50-300km,利用地面通信系统播发导航信号

修正信息用于辅助定位和导航,可为高端接收机用户提供厘米级至亚米级精密导航定位,可辅

助普通大众终端接收机实现米级精度的导航与定位。从功能上划分,本系统主要由广域米级实

时伪距差分服务系统、广域分米级实时定位服务系统、区域厘米级实时精密定位服务系统、终

端性能辅助服务系统四部分构成。开展本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国家的基准站网和移动通信网

等基础设施优势,通过服务系统播发导航修正信息将大幅度提高北斗终端的定位精度、灵敏度

和定位速度等,增强北斗接收机的位置服务能力,使其与 GPS 的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因此,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开拓北斗精密定位服务的重要设施,是提高北斗系统定位精度和竞争力的

必要手段。

海事测绘处 孙东礼 供稿

Page 8: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综合展望

航保科技前沿 5

欧洲航天局(ESA)通过卫星扩大海上交通监控

内容摘要:欧洲航天局(ESA)通过卫星扩大海上交通监控 : 欧洲航天局将从 2018 年起提

高对海船的识别和跟踪。现有的海上交通管制以无线电通信为基础,信号传输存在地域限制。

依靠卫星则可记录船舶身份和位置,之后将信息传送至地面站点进行处理和发送。

欧洲航天局根据之前在英国航展上同卢森堡的 LuxSpace 和加拿大的 exactEarth 所签署的

公私合伙关系协议,将从 2018 年起提高对地球上任意地点的海船的识别和跟踪。

现有的海上交通管制,是以无线电通信为基础,受限于沿海地区,一些近岸地区甚至收不

到信号。该系统原先是为了避免船舶碰撞而开发的,而今它还负责跟踪船舶、防止环境污染,

为危险品运输提供帮助以及提供常规监测。

国际海事组织(IMO)要求大型船舶和所有客船,无论型号,必须载有自动识别系统(AIS)

设备,由此向其他船只和岸站传输航向、航速以及船舶识别和位置信息。

虽然 AIS 全球通用,但其存在一个主要缺陷。地球的曲率导致 AIS 使用的水平范围仅限于

离海岸 74 公里内。这意味着由船舶信标所发出的 AIS 交通信息只能在沿海区域或船对船的基

础上才得以接收。

卫星则可以解决该问题:卫星记录船舶身份和船舶位置,之后将信息传送至地面站点进行

处理和发送。

欧洲航天局正同欧洲海事安全局一道推广“卫星 - 自动识别系统”(SAT-AIS)的使用,

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特别是那些政府部门,比如口岸管理机构。

摘自国际海员服务中心网 2014 年 7 月 23 日文,上海航标处 徐军 供稿

Page 9: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综合展望

航保科技前沿6

NOAA利用高频雷达观测表层海流—

E-航海在表层海流数据检测方面的应用

目前,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官网上可以查询到通过高频雷达探测的沿岸水

域接近实时的表层流和潮流预报。

作为 NOAA 操作性海洋学产品与服务中心(CO-OPS)与 NOAA 领衔的美国综合海洋观测系统

(IOOS)合作的产物,该网页可以对商船和娱乐性船舶航行重要区域提供广阔空间覆盖的表层

流预报。

传统上,用放置在水中的仪器来观测某一地点的流速和流向。而现在,利用安装在接近水

域边缘的高频雷达传感器,可以测量大范围沿岸表层流。该高频雷达传感器的具体信息参见

http://tidesandcurrents.noaa.gov/hfradar/

如今在纽约港、切萨皮克海湾和旧金山海湾进行操作,可以利用该网页提供交互式地图和

根据时间绘制的表层流曲线图。同时该网页完善 NOAA 的物理海洋学实时系统,该系统为全国

范围内通航量大的沿岸水域提供了对航海安全重要的海平面、海流和气象观测等信息。

该产品同样也将有益于搜救行动、溢油反应、赤潮监测、水质和生态系统评估以及渔业管理。

摘自大连海事大学国际公约研究中心 2015 年 3 月 18 日文,上海航标处 孙玮 供稿

美国研发无人驾驶船将实现海上自主追踪

美国最新研发的这种未装备武器的无人驾驶船只被称作反潜艇追踪无人驾驶船(ACTUV),

它的目标是使用激光探测器、雷达和声纳来追踪潜艇。这种船的设计使用了一种三体船的形状,

在船身两侧各有一个海鸥一样的“翅膀”接触水面,因此当它高速行驶的时候看起来就像是在

Page 10: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综合展望

航保科技前沿 7

海面上飞行。人类驾驶员能够远程操控它离开港口,但是当它开始巡航并且追踪潜艇的时候,

它自己的智能大脑就能够开始负责各种工作。

海上巡航理论上能够持续 60 至 90 天时间而不需要任何人类控制或者维护。ACTUV 一般能

够在 51 至 61 公里每小时的狂风条件下生存。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在 2012 年

8月授予科学应用国际公司5800万美元的奖金,目的在于资助这种无人驾驶船只的建造和测试。

DARPA 希望这种无人驾驶船只能够在 2015 年中旬之前就开始进行海上巡航。

这种无人驾驶船使用激光探测器、雷达和声纳来追踪潜艇。

美国宇航局的喷气推进实验室和卡内基梅隆大学都参与到了船的大脑软件的研究工作中。

美国国家工商管理局也征募俄亥俄州钢铁厂和造船厂来帮助无人驾驶船只的设计、制造和试航

工作。这样一种无人驾驶反潜艇追踪船只将成为未来众多为美国海军工作的最不知疲倦的机器

人之一。

摘自国际海员服务中心网 2014 年 6 月 27 日文,上海航标处 徐军 供稿

克拉运河简介

克拉地峡是泰国南部的一段狭长地带,北连中南半岛,南接马来半岛,东临泰国湾(暹罗

湾),再向东是南海、太平洋;西濒安达曼海,向西进入印度洋;南端与马来西亚接壤。拟议

中的克拉运河,全长 102 公里,400 米宽,水深 25 米,双向航道运河,横贯泰国南部的克拉地

Page 11: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综合展望

航保科技前沿8

峡。运河开通之后,船舶可由中国南海经泰国湾,再穿过运河,进入安达曼海,直出印度洋,

不必走马六甲海峡,绕道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航程至少缩短1100公里,可节省2-5天航行时间,

大型油轮每趟航程预计可节省 18 万英镑左右的费用。

这条运河修成后,将给我国带来重要的经济价值。

解放以前,上海是亚洲的航运、物流、贸易和金融中心。后来由于巨型船舶的使用和国家

政策的变化,上海港的重要性下降;而新加坡依靠马六甲海峡的特殊地理位置,成为重要的中

转港,取代上海港成为亚洲第一大港乃至世界第一大港。

上海距离日、韩、朝距离相近,相比在新加坡中转,大船可以走更远的距离,运费相对于

小船转运会降低。如果克拉运河通航,依托洋山深水港和上海自贸区政策,去往中、日、韩、

朝的货物不会再选择新加坡中转而会选择上海。航运带来物流,物流带来贸易,贸易带来金融,

上海港的复兴壮大将继续引领长三角地区的发展。

日前,中央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克拉运河的通航,将极大助力于“21 世纪海上丝绸之

路”建设。

上海航标处 张翔 供稿

海上移动助航软件正式上线 

1 月初,由东海航海保障中心联合上海海事大学共同开发的海上移动助航软件“海 E 行”

正式上线,将为航海用户提供电子海图浏览、航线绘制、海上定位及导航、航迹查询等服务。

“海 E 行”是一款专门针对小型渔船、低配非公约船舶及个人用户设计开发的海上移动助

航软件。目前,我国仍有相当数量的船舶未配备电子海图,完全依靠纸质海图航行,“海 E 行”

软件依托“云服务”平台,能够提供我国沿海 500 多幅电子海图,进一步降低了电子海图的使

用成本,使电子海图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推广。

“以往我们服务的重点更多的是港口航运企业、中大型船舶,由于成本关系、船员素质等

原因,造成许多沿海低配小型船舶不能享受到这些服务。‘海 E 行’软件进一步拓展了我们的

服务范围,让更多小型渔船、低配非公约船舶能够免费享受到船舶定位助航服务,进一步实现

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刘嘉华说。

据悉,这款海上移动助航软件上线后,还将推出更多服务功能,如自动航线推荐、航行警

告发布、报港提醒、台风路径集成等功能。

摘自中国交通新闻网 2015 年 01 月 06 日文,上海航标处 慕嘉 供稿

DP(船舶动态定位)技术对于航海保障事业的展望

Dynamicpositioning(DP)动态定位系统是一个成熟的技术。它是基于 1960 年代到 70 年

代油气勘探工业的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目前已经有超过 1000 艘以上的动态定位的船舶。

动态定位系统由推力器、计算机控制系统、位置参照系统、动力系统等组成。动力定位系

统首先在海洋钻井船、平台支持船、潜水器支持船、管道和电缆敷设船、科学考查船和深海救

Page 12: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综合展望

航保科技前沿 9

生船上得到了应用,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计算机对采集来的环境参数(风、浪、流),根据位置

参照系统提供的位置,自动地进行计算,控制各推力器的推力大小,使船舶保持艏向和船位。

目前我国航保事业当中 DP 技术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已知配备 DP 系统的船舶为海

巡 01。

动态定位技术对于航海保障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体现在:

  1. 水道精确测绘,对于水流比较大的水道,通常测绘船舶无法做到地理上的精确航行,

测绘航行总会受到风流的影响。DP 技术的使用会彻底弥补现有测绘船舶在测量中的不足,也会

大大提高水道测量精度。

  2. 水下精确搜寻,DP 技术可以提高船舶和潜水器水下搜寻的精度,在清理海床上的碍

航物,水下考古搜寻,搜寻飞机残骸,以及搜寻水雷等特殊要求的工作中,DP 技术可以起到很

好的作用,极大的提高搜寻效率。

  3. 精确化定位标铺设,目前航标铺设精度一般要求不高,但是随着未来航运以及海工

技术的提高,精确化已是大势所趋,未来我国可能出现的海工设备,比如移动海上火箭发射平台,

动态自定位航标,自定位移动浮泊等设备对精确化布设有着极高的要求。而精确布标业务则会

成为精确布设的保证,这项业务会成为业内争夺的重点,也是未来海工设备的重要保障。而 DP

技术则是精确布标的基本保障。

在接下来几年的综合航保船的设计建造中,应加大对 DP 船载系统的投入,使这项新技术

能进入航海保障的日常工作中。同时应加大与船级社,设计院和海工企业合作交流,参与 DP

系统的研发以及技术改进。在新船的建设中吸取成熟经验。用较短的时间达到业内水平。

未来航海保障中,DP 技术会和北斗系统高度结合,在亚洲沿海形成一种新的技术标准并且

在各个海工领域得到应用,因此,投入 DP 系统研究,提高 DP 设备的国产化水平,加大对 DP

人才的培养更应该是当下航海保障事业的一个发展方向。

DP技术的发展壮大会协助中国海事走出沿海,进入深蓝。为祖国海事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上海航标处 苑海博 供稿

ISO9001预期2015年9月发布更新版本

世界上最主要的质量管理标准- ISO9001 目前处于国际标准最终草案阶段(FDIS),预期

将于 2015 年 9 月发布更新版本,这一新标准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据悉,ISO9001:2015 标准的 CD 稿(委员会草案)取消了质量手册、文件化程序等大量强制

性文件的要求,合并了文件和记录,统一叫文件化信息;通篇未出现‘记录’这一术语,全部

用(活动结果的证据的)‘文件化信息’来代替。 新版标准还有许多变化引人注目,如增加

了反映当今质量管理在实践和技术方面的一些先进理念和好的方法;取消了预防措施;标准更

加重视相关方的要求;将采购和外包的控制合并为‘产品和服务的外部提供控制’;首次提出

了知识也是一种资源,也是产品实现的支持过程;标准完全重新格式化,与附件 SL 对接,其

中“货物与服务”替代“产品”,更强调“风险和机会”,明确要求“计划”应当考量风险,

并对相关的风险采取措施等。

为确保新版标准顺利过渡,IAF( 国际认可论坛 ) 日前正式发布了《ISO9001:2015 版转换实

Page 13: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综合展望

航保科技前沿10

施指南》。《指南》简单介绍了新版标准的主要变化情况,提出了组织、认证机构及认可机构

顺应标准变化的相关建议及指导意见。 IAF《指南》明确新版标准转换期限为:在新版正式发

布日后 3 年内转换完毕。对正在使用 ISO9001:2008 的组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尽快进行新老

标准在组织内应用的差异分析 ; 建立转换实施方案 ; 对所有涉及管理体系有效性的部门进行培

训或告知其标准变化 ; 按照新版标准更新现有管理体系,以确保体系持续符合新标准的要求,

并保持有效性 ; 使用新标准时,请联系现有提供服务的认证机构,进行转换的相关安排。

厦门航标处 叶先游 供稿

Page 14: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航标科技

航保科技前沿 11

AIS信息服务平台上线运行 公众可免费获得船舶实时动态数据

2 月 4 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信息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标志着我

国沿海及内河船舶实时动态权威数据正式对社会开放。社会公众可免费通过平台了解航行于我

国沿海和内河水域船舶的实时动态数据。

初步估算,社会公众可通过平台掌握日均3.5万艘船舶的动态数据,了解船舶交通流密度,

并可按需以单船或组合方式查询船舶相关信息,包括船舶实际位置、航速等。同时,平台还集

成了船舶劳氏数据信息、港口基本信息、潮汐预测信息、气象信息等综合数据,为用户提供综

合服务。

该平台首创了陆海图叠加技术,实现陆域和水域的平滑融合,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

务,如自组船队进行跟踪管理,并将用户关注的船舶动态自动以邮件或短信方式发送提醒服务。

该平台还开发了方便、快捷的船舶及港口信息和船舶历史轨迹等方面的统计分析功能,可根据

用户需求自动生成统计报表。

摘自交通运输部网站 2015 年 2 月 5 日文,上海航标处 马程 供稿

AIS特定消息的应用

国际航标协会已经着手开始收集使用 AIS 区域中 AIS 所发出的二进制的特定消息,并已经

着手维护一组已经使用 AIS 特定消息的区域,并在这些区域收集 AIS 二进制信息。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需要这些信息的组织或个人提供服务。并且通过这种方式 , 国际航标协

会成员和其他国家航标当局可以利用现有的应用程序和设备设施,从而避免开发新应用程序或

安装新设备来获得 AIS 二进制信息。而且所得到信息的误差率很小。

这种信息收集和服务的提供总共分为两个过程:

1. 即海事管理部门需要通过网站进行注册并提交。

2. 在通过国际航标协会的认可和支持后 , 收集并发布在网站上。

搜集建立完成后,海事管理部门或信息提供者可以在网站上申请一个帐户,凭此来访问网

站,获取信息。

作者注:这些收集并发布的信息没有被官方认可,并没有一个权威DAC / FI组合,仅作参考。

温州航标处 王永超 供稿

AIS基站播发DGNSS台站差分信号可行性

AIS 系统的成功与其开始制定的完美的设计方案及良好的性能标准是分不开的,为了提高

AIS 的整体效能,ITU(国际电信联盟)在建设初期就考虑到 GPS 差分问题,规定报文 17 作为

DGNSS 广播二进制信息。也就是说如果 AIS 基站连接可以输出 DGNSS 信息的 GPS 接收设备时,

Page 15: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航标科技

航保科技前沿12

AIS基站可以接收并处理DGNSS差分信号,并通过AIS基站播发17号报文(GPS差分信号报文),

CLASS A 型船载 AIS 终端接收后,会自行差分,使 AIS 船载终端的 GPS 信息精度提高。

从 AIS 数据库中分别搜索播发前后 10 分钟的数据,并对这两段数据进行回放分析,查看使

用 AIS 船舶使用 MSG17 号报文的情况。经过对比,发现一些船舶的定位精度在 MSG17 报文播发

前后,分别由低精度变成高精度。

定量分析,选用一个船台 AIS 设备,测试分两步,首先断开 VHF 天线,使其不能接收

MSG17 号报文,记录 VDO 输出报文 45 分钟,此数据为未经 MSG17 报文差分数据。记录完毕后,

接上 VHF 天线,等待 MSG17 号报文接收成功后,开始记录 VDO 输出报文 45 分钟,此数据为经

过 MSG17 报文差分后的数据。对采集的这两段数据进行逐条解析。

把记录下来的数据通过软件分析,对所有记录的坐标点进行描点和误差均方差计算。具体

数据分析结果见下图:

均方差对比表

未差分 差分后

纬度均方差 1.24 米 0.92 米

经度均方差 1.33 米 0.88 米

未差分输出数据

未差分输出数据

宁波航标处 苏建 供稿

Page 16: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航标科技

航保科技前沿 13

AIS航标管理系统的拓展设计

基于AIS系统,设计一个嵌入式软件,实现航标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避免船舶碰撞航标,

保障航道安全。功能模块包括:用户管理、系统管理、航标管理、作业管理、故障监控、数据

备份等。系统架构主要有 Web 服务器页、GIS 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Web 服务器主要负责有

线用户的身份认证及功能实现;GIS 服务器负责提供系统所需的海图信息,并对相关的地理信

息运算提供支持;数据库服务器,是整个系统的数据中心,既作为 AIS 航标信息数据的数据库,

同时作为系统事件日志数据库,还需实现数据初步分析查询功能。 系统将综合实现航标管

理人员信息管理、部门管理、航标动态管理、航标维护日志管理、航标船舶管理与调度以及航

路航迹管理等。

连云港航标处 王永涛 供稿

云计算在航标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我国目前建设了许多比较成功的航标信息化系统,比如航标业务运行管理系统、助航信息

发布平台、航标效能评估平台等。这些系统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航标部门的工作效率。但是依

然会存在业务数据独立封闭,共享效果不足,航标信息系统资源利用率不高,平台信息重叠等

缺陷。

2015 年,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积极开展港航大数据实验室建设,2 月 28 日完成了航运

大数据实验室基础硬件实验环境的安装和配置,搭建了基于 XenServer 的私有云计算环境。该

实验环境由 4 台服务器和一个磁盘阵列组成,拥有 10T 的数据存储能力,并配备了 20M 的专用

光纤线路带宽资源。

据研究中心航运信息化研究室介绍,接下来实验室将在私有云环境基础上实现基于 Hadoop

和 MapRaduce 技术的大数据分布式存储环境,从而为航运数据的存储和挖掘提供良好的实验条

件。

在云计算的应用在不断成熟的今天,云计算为航标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航标

信息系统的云计算应用满足了航标行业从生产、使用到运行维护管理和服务的各个节点部门的

IT 信息服务与管理需求,通过建立资源高度整合、多借点、高集成化、绿色智能的数据中心,

应用分布式计算、智能资源分配与管理、虚拟化、物联网数据感知技术、网络通信、统一语言

开发等技术,为航标各个部门提供一个使用环境统一、软件服务灵活、资源丰富、安全性高的

信息交互式服务。

总之,随着云计算技术不断引入航标信息化建设中去,云计算必将对航标信息化建设起到

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海航标处 谢奎 供稿

Page 17: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航标科技

航保科技前沿14

航标云计算应用内容简述

一、云计算框架组成

目前通用云计算主要可以基础架构即服务 (IAAS)、平台即服务 (PAAS) 及应用云服务(SAAS)

描述。

IAAS 层:航标信息化系统的 IAAS 层除了应该包括传统云系统的 IT 资源优化、高度集成的

数据中心外,还应该包括物联网感知技术的应用,通过航标遥测遥控、视频监控、航标定位技术、

潮高潮流测量技术的应用,将整体的信息以统一的数据格式实时录入到航标的 IAAS层结构中。

PAAS 层:航标信息化系统云计算应用的 PAAS 层架构应结合目前国际海事统一认可的框架

理念,构建e-Navigaiton下的数据标准模型、应用请求架构与认证、数据安全保障与交换机制。

提供实时的平台语言开发环境、通用组件与更新的数据库。

SAAS 层:航标信息系统云计算应用的 SAAS 层建立在 PAAS 层的基础上,通过 PAAS 层架构

好的开发语言、数据标准、通用组件与数据库,根据航标各部门需求灵活开发各类应用类的软

件服务。

二、航标云计算服务内容

整体的应用服务可以分为三个方向:

(1) 内部管理:面向海事局、航海保障中心、航标处等相关的航标管理部门,提供业务数

据操作与管理、基础数据存储、内部通信等服务。

(2) 对外信息发布:对外信息发布主要面向航标业务相对单位或个人,向航海者、游艇、

以及对航标信息有需求的单位或个人提供航标类助导航信息。

(3) 扩展服务:扩展的服务应用主要是考虑到内部管理与对外信息发布之外的应用服务。

摘自《中国水运 ( 下半月 )》 2014 年 09 期,福州航标处 郑斌 供稿

西班牙塑料技术建新型高品质灯塔

在建筑工业中发展和使用树脂基复合材料对减轻

建筑物自重,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改革建筑设计,

加速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等都

十分有利。

西班牙塑料技术研究所 (Aimplas) 协助巴伦西亚

新建了一座新型复合材料灯塔,这将进一步突出复

合材料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灯塔包含由碳纤维制成的几厘米厚的管状型材,

支撑一系列玻璃纤维地板及其支柱,围绕着一根中

心管。通过中心管,楼梯可连接到灯楼的上部。所

有结构均由复合材料制成。

Page 18: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航标科技

航保科技前沿 15

Aimplas 已向各目经理提供技术援助,并确保建筑承包商满足品质控制规划。

Aimplas 发言人 Enrique Diaz 说道:“灯塔的结构主要由 8 根 31 米高的碳纤维增强环氧管

型材组成。这些环氧管形成了一个直径 250 毫米的圆截面。” 

“8 根管材的连接和横向固化通过一个双重系统得以实现。一方面,由玻璃纤维增强管状

型材制成的直径为 190 毫米的 4 个横向吊环 ( 八边形 ) 被放置在灯塔的不同层级 ( 每隔 6 米 )。

另一方面,5 块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面板分布在灯塔各个高度的位置。”

Aimplas 说道,这座灯塔是唯一一座由传统材料制成的圆顶的灯塔 ( 建筑物顶部小结构 )。

摘自中国塑料机械网 2014.11.05 文,上海航标处 钟韬 供稿

太阳能源发展新发现

我国在灯塔、灯桩和灯浮标上广泛使用太阳能供电系统。它的高效和稳定保证了航标的正

常工作。但是从目前太阳能发展的情况来看,即使在非常高效的材料下进行光电转换,它的

光能转化效率仍然很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试制出

了由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和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层叠而成的串联结构的太阳能电池。虽然转换

效率还不够高,只有 13.7%,但双方制定了转换效率达到 29%的目标,“最终还有可能超过

35%”(论文)。如果目标得以实现,这有可能成为转换效率高且制造成本低的太阳能电池。

这使得在航标应用中降低成本和保证更可靠地太阳能源供应成为可能。

摘自日经 BP 社 2015 年 3 月 27 日文,温州航标处 王超 供稿

我国自主研发岸基雷达监视溢油系统测试成功

海上溢油做为 IMO 的职责管辖范畴,不仅破坏海洋环境,污染航道,毒害海洋生物,还给

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由于海上溢油缺乏足量的有效的海洋信息反馈,具有检测精度难,

处理难度大的特点。现在这一局面有望得到改观 : 我国自主研发的岸基雷达监视海面溢油系统,

在烟台市长岛县已经测试成功,可通过改造现有岸基雷达实现对海上溢油的监测 , 利用岸基雷

达监视海上溢油,弥补了我国在海上溢油检测方面的不足,同时该系统作为船舶、航空、卫星

等监视海上溢油手段的重要补充,对提高中国海上溢油综合监视监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据悉,该系统可通过共享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雷达原始视频信号,实现用一部雷达监视船

舶和溢油两套系统的同步运行,且互不干扰,岸基雷达溢油监测系统是一种有效、快速、准确、

经济的高科技溢油监测手段,经快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不仅能及时发现溢油污染事件,快速

确定地理位置和污染面积扩散趋势,缩短反应时间,为海上溢油处理争取时间,提高溢油监测

的现场工作效率。

摘自中国新闻网 2014 年 09 月 15 日文,上海航标处 茹斌 供稿

Page 19: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航标科技

航保科技前沿16

我国研发水面浮油回收新技术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俞书宏、丁航等学者基于新的研究思路,近期成功设计出

一种新型浮油收集设备,能在水面上连续、高选择性地收集浮油,有助于降低海洋石油泄漏事

故的破坏性。目前,该成果被国际化学界权威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评选为“热点论文”。

近年来,国内外发生多起石油泄漏事故,对海洋生态与环境形成巨大威胁。传统撇油器处

理黏度大的重油很有效,但难以清理扩散面积大、油层薄的“浮油”。而采用分散剂、微生物

富氧化以及燃烧等方法,可能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二次破坏或污染。

中科大化学与材料学院俞书宏教授研究组、工程学院丁航教授研究组近年来展开合作,提

出一种将经过疏水纳米二氧化硅处理过的疏水亲油海绵与自吸泵相结合的新思路,成功设计出

一种新型浮油收集设备,可以在水面上连续且高选择性地收集水面浮油。

研究人员利用流体力学理论模型,证明了该设备的工作原理:海绵在自吸泵的作用下,油—

空气和油—水界面的毛细管压会根据负压变化自发调控,使油—空气和油—水界面像保护膜一

样阻止水与空气进入海绵内部,只有水面浮油在负压的作用下流入到海绵中并被抽走。

据介绍,这种设计方案的另一大优点是成本低廉,在实际应用中可形成一张“浮油收集网”,

由浮油收集船拖曳,像捕鱼一样收集水面上的浮油。这种材料还可折叠,作为油轮和海上钻井

平台的日常应急设施,以便快速处理低黏度油品或密度比水小的碳氢化物泄漏事故。

摘自人民网 2014 年 7 月 16 日文,上海航标处 徐军 供稿

Page 20: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测绘科技

航保科技前沿 17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相关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

我国似大地水准面的确定已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建立了

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有丰富的基础资料与成熟的技术积累。在此基础上,使用现有东海

海区水域长期验潮站和短期验潮站的潮汐基准面资料及周边 CORS 站、高等级的 GPS 控制点、

水准点等资源,结合国家空间坐标基准框架,综合利用 GPS、水准、潮汐、海洋重力及卫星测

高等资料,建立高精度东海海区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格网模型,将水文站的水准点纳入到国家空

间坐标基准框架内,能够实现深度基准与国家陆地高程基准的统一,并将陆地基准传递到东海

海区水域的海岛上,实现陆海测绘基准的统一。

该技术的应用,可在东海水域提供高精度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建立国家高程基准与海洋

深度基准的转换关系,实现陆海高程基准的统一与跨海传递;可为用户提供正常高信息,实现

GPS 真三维测量,从而在测区内实现无验潮的海测作业模式奠定基础;并为海事测绘拓展沿海

岛礁地形图测绘、GNSS 海上定位、水下地形测量等非传统领域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海事测绘处 周佳 供稿

无人机在测绘中的应用

无人机航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低廉的人力、物力、经济成本;其次,

具备及时性和灵活性,可以快速、机动、灵活地对目标区域进行观测;第三,高效的应急反应,

可以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和灾难环境中完成任务;再者,无人机可在云层下低空飞行,有效地

对人机航测中因云层遮挡等影响而留下的漏洞区域进行补充航拍;最后,无需机场起降,可实

现全国分布式布局。

无人机在测绘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机载遥感设备 , 如高分辨率 CCD 数码相机、轻

型光学相机、红外扫描仪,激光扫描仪、磁测仪等获取信息,用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

并按照一定精度要求制作成图像,可提供综合地理、资源信息。正确、完整的信息资料是科学

决策的基础。无人机测绘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勘探、海洋环境监测、

土地利用调查、水资源开发、农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农业作业、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城市

规划与市政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护与监测、公共安全、国防事业、数字地球以及广告摄影等领域,

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海事测绘处 施玮 供稿

无线网络的海洋传感数据实时传输系统

探索与开发海洋资源对人类有着重大意义,而海洋数据的获取又是探索和开发海洋的前提,

如何准确、高效和实时地获取海洋传感数据已成为海洋探测的关键问题。目前用于海洋数据获

Page 21: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测绘科技

航保科技前沿18

取和传输的方式主要有有线传输、水声通信、基于移动网络的 GPRS 通信和卫星通信等方式,

但是由于他们各自的局限性,均无法同时满足数据传输的高效率、实时性、低功耗和低成本的

要求。

基于无线网络的海洋传感数据实时传输系统是一套新的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水下通过感应

耦合方式将部署在水下的海洋传感设备数据进行提取,通过一条包塑钢缆将挂在其上的传感器

所采集到的数据一次传输到数据采集板进行处理和存储。水上使用 FGR2 无线模块组件无线网

络,依托 FGR2 模块高速率、远距离、抗干扰等优势完成数据的实时远距离无线传输。同时,

通过 FGR2 模块组成的无线网络,把所有节点组到一起,网内主节点可以通过网络协议依次获

取多个浮标的数据,并可以控制实现海洋传感数据的准确获取与传输,以达到海洋数据获取的

实时、高效、低功耗和低成本的目的。

摘自《信息网络安全》杂志 2015 年 02 期,测绘中心 彭淑婷 供稿

Page 22: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通信科技

航保科技前沿 19

国际电联与欧洲电信标准协会达成

移动无线电接入网能源效率状况测量标准

2015 年 3 月 17 日,日内瓦·国际电联与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就一项测量移动无线

电接入网能源效率状况的标准达成一致。无线电接入网(RAN)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部分。

它具体地实现某一个无线电接入技术。概念上说,它存在于一个设备(例如,一个移动电话,

一个计算机,或任何被远程控制的机器)之间,并提供与其核心网之间的连接。

该标准首次定义了用于实时无线电接入网的能源效率度量及测量方法,为评估其性能提供

了通用参考。该标准的应用将有助于统一此类评估所采用的方法,同时也为解释相关结果奠

定了共同基础。有关“电信网络能源效率测量和度量”的新标准 --ITU-TL.1330 建议书—是

ITU-T 第 5 研究组与 ETSI 环境工程技术委员会合作、并与第三代合作伙伴关系项目(3GPP)以

及协会(GSMA)联络而开发制定的。ITU-TL.1330 说明,一网络中设备的优化能源效率并不能

确保网络整体的优化能源效率。该标准对 RAN 进行了更为全面的审视,综合考虑复杂网络中相

互连接的设备因相互作用而对能源效率产生的影响。该标准的范围包括无线基站、回传系统、

无线电控制设备到及其他基础设施无线电设施。所涵盖的技术包括 GSM、UMTS 和 LTE(包括

LTE-Advanced)。ITU-TL.1330 提供了一种聚焦于“部分”网络性能、继而推断估算“整体”

网络能源效率状况的讲求实效的测量方式。它利用拓扑结构、地理或人口范围定义总体网络,

从而对一运营商、一国以至于一个大洲的网络能源效率情况进行估算,或按城乡区域的覆盖状

况对相关网络进行估算。这些估算结果纳入一“评估报告”中,报告形式由该标准详尽规定。

摘录整理自人民邮电报 2015 年 3 月文与维基百科,上海通信中心 魏信文 供稿

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详细复审达成初步概述

国际海事组织(IMO)航行、通信与搜救分委会(NCSR)第 2 次会议于 2015年3月13日结束。

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审查和现代化是本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IMO 主持的该

项工作影响深远,诸如 SOLAS 公约与 STCW 公约的修订、全球海上搜寻与救助系统软硬件设施

的改造、船舶遇险与安全设备配备的换代、船员教育与培训体系大纲的更新等。本次会议,秘

书处报告了国际民航组织和国际海事组织搜救联合工作组第 21 次会议有关 GMDSS 审查和现代

化问题的审议进展。

会议就 GMDSS 详细复审初步概述达成例如如下的共识:

1、原则上同意通信工作组草案中给出的定义提出 A3 海区的定义,但需考虑以下问题:HF

配备要求、利用 HF 播发、MSI、过渡期安排、岸基当局的义务、GMDSS 总计划等;

2、由于 A3 定义中可能新增其他卫星系统,会议同意优先制定不同卫星系统互用性的定义,

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讨论;

3、为保护 GMDSS 完整性,可能有必要制定人员落水装置和设备的性能标准并审议人员示

Page 23: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通信科技

航保科技前沿20

位标(PLB)作为救生筏或人员所携带的无线电设备的优缺点;

4、关于 VHF EPIRB 会议同意在公约中删除 VHF EPIRB;

5、 MF/HF 通信系统由于卫星系统受到太阳耀斑的影响,有必要作为重要的备用系统。但

考虑到 MF/HF 岸站的相关信息并不可靠,缔约国政府应当在下次于 2015 年 10 月召开的 IMO/

ITU 联合专家组下次会议上更新这些信息;

6、建议邀请SOLAS公约缔约国政府提交在A3海区航行的遇险船舶应用NBDP的信息和数据,

进一步评估对 GMDSS 完整性的影响。

摘自大连海事大学国际海事公约研究中心 2015 年 3 月 21 日文

上海通信中心 魏信文 供稿

无源雷达系统借助移动通信基站监测恐怖嫌疑船只

当今欧洲已经研发出一种无源雷达系统,可借助普通移动通信基站,定位海岸附近的小型

船只。

为防恐怖袭击,机场通常会受到严密监控。那么,海港和沿海地区又如何防范可能的恐怖

袭击呢?欧洲海洋安全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无源雷达系统,可借助普通移动通信基站,定位海

岸附近的小型船只。

弗劳恩霍夫通信、信息处理和人机工程学研究所报告说,恐怖分子很可能借助快艇向陆地

偷运炸药,该研究机构最新研发的无源雷达系统可有效防止类似事情发生。

一般来讲,普通雷达系统会先发射电磁信号,再接收反射信号,从而实现对物体的定位。

最新研发的雷达系统则采用无源相干定位技术 (PCL),无需发射信号,而是依靠移动通信基站,

通过接收物体反射的移动通信电磁辐射完成定位。

这一技术已在欧洲沿海某地区试验成功。研究人员借此准确定位了 4 公里外一艘几米长的

快艇。

目前在国内相关的技术研究及应用尚属空白。此系统有潜力为安全通信方面的综合主动监

测提供提供技术支持。

信息通信处 王翔 供稿

NAVDAT是传统通信向现代化综合通信转型高速公路

NAVDAT 是下一代、数字化的 NAVTEX 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岸基海上数字广播系统。NAVDAT

采用最新数字传输技术,具有 GPS 和 MMSI(水上移动识别码)功能,能对指定区域、指定船队

或船舶,在 500kHz 上播发海上安全信息(MSI)和提供其他信息服务,其数据传输速率是现有

NAVTEX 系统的 360 倍。NAVDAT 系统联网播发,可实现 A2 海区的覆盖,NAVDAT 能解决岸 - 船数

字广播,播发文本、图像、声音等多种文件,实现海图改正信息等航行相关安全信息的快速推送,

并提供数字接口,实现与船舶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

进入 21 世纪以来,航海通信和导航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海事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

Page 24: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通信科技

航保科技前沿 21

使海上和陆地间不在显得那么遥远,Inmarsat 多种类型的移动站,为不同用户提供了各种类型

的服务,并伴随着 IT 事业的迅速发展而发展。海事卫星业务已从单纯的单传和电话,向话音、

数据、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业务发展,卫星宽带接入、卫星远程教育、卫星远程医疗等技术正

兴起,Internet 互联网业务使海事卫星通信能够提供更新的增值服务,不断满足用户的业务需

求,发电邮、网络通信非常便捷。船舶保安警报系统(SSAS)、航行数据记录仪(VDR)和传

播自动识别系统(AIS)的开发和使用,进一步保障了船舶的航行安全,也完善了 GMDSS 系统。

但是,由于原有的通信道路资源不堪重负,在信息化大量需求的情况下,NAVDAT 应运而生,可

以提供更宽的通信传输速率,更远的数据通信距离。

随着世界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 GMDSS 将进一步完善和更大程度上

保障海上人命和船舶安全。

信息通信处 王翔 供稿

Page 25: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海图科技

航保科技前沿22

长江电子航道图正式投入使用

从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获悉,历时 5 年研发的“水上导航系统”长江电子航道图 1

日正式投入使用,这意味着古老的长江水运迈进信息化时代。

据了解,长江电子航道图用数字化形式将长江航道的水深、航标、桥梁、港口码头、水工

设施等信息快速、直观展现在行船者眼前,为船舶航行提供参考。其最大特点是通过船载显示

终端,实现类似于车载gps的船用导航服务。点击屏幕,船舶的位置、航线、航向、航速

一一显示出来,当船舶偏离航道或者遇到障碍物时,系统会提前预警。

相关研发人员介绍,这一“水上导航系统” 的主要功能,可以用航道信息服务、助航导

航服务、辅助决策服务、管理监控服务四点来概括。“功能不断完善的长江电子航道图是继雷

达之后,船舶导航科技上又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

“在这些功能的基础上,未来长江电子航道图将利用智能传感器、射频识别、无线传感网

络等手段,从空中、水面、水下实现对航道要素信息全方位透彻的获取,同时,基于航道演变

的模型将计算出高分辨率的航道水位、水深、流速、流态,全方位实现对航道通航要素信息的

精细感知。”

摘自交通运输部网站 2015 年 01 月 14 日文,海图中心 朱晓华 供稿

Page 26: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行业背景

航保科技前沿 23

航海保障领域值得重点关注的行业网站行业背景 

航海保障领域值得重点关注的行业网站 

国际组织与各国海事管理部门 

IMO 国际海事组织  http://www.imo.org/Pages/home.aspx 

IALA国际航标协会  http://www.iala‐aism.org/ 

IHO  国际海道测量组织  http://www.iho.int/srv1/index.php?lang=en 

ICS国际航运公会  http://www.ics‐shipping.org/ 

英国海事与海岸警卫署  https://www.gov.uk/government/organisations 

/maritime‐and‐coastguard‐agency 

北方灯塔管委会  http://www.nlb.org.uk/ 

美国海岸警卫队  http://www.uscg.mil/default.asp 

http://coastguard.dodlive.mil/ 

澳大利亚海事局  http://www.amsa.gov.au/ 

日本海上安保厅  http://www.kaiho.mlit.go.jp/ 

新加坡海事与港口管理局  http://www.mpa.gov.sg/ 

航标助航专业资讯 

航标助航网  http://www.aton.gov.cn/ 

中国涂料网  http://www.chinacoatingnet.com/ 

全球节能环保网  http://www.gesep.com/ 

海事测绘专业资讯 

美国国家大气和海洋管理局  http://www.noaa.gov/     

美国海洋地质调查局  http://woodshole.er.usgs.gov/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  http://www.whoi.edu/ 

加州大学海底图像实验室  http://seafloor.otterlabs.org/index.html 

纽布伦斯威克大学海洋测绘小组  http://www.omg.unb.ca/ 

中国测绘标准网  http://www.csms.org.cn/     

中国测绘网  http://www.cehui8.com/ 

上帝之眼  http://www.godeyes.cn/index.html 

Page 27: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行业背景

航保科技前沿24

航标导航处、海事测绘处、信息通讯处 联合供稿

通信信息专业资讯 

国际电联  http://www.itu.int/zh/Pages/default.aspx 

中国工信部  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index.html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  http://www.cmdi.chinamobile.com/ 

行业综合类信息(中文) 

中国水运网  http://www.zgsyb.com/ 

中国航海学会  http://www.cinnet.cn/ 

中国海事服务网  http://www.cnss.com.cn/ 

国际海事信息网  http://www.simic.net.cn/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http://www.sisi‐smu.org/ 

大连海事大学国际公约研究中心  http://imcrc.dlmu.edu.cn/ 

国际海员服务中心网  http://www.issconline.com/ 

中国船级社  http://www.ccs.org.cn/ccswz/# 

海事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http://kjpt.msa.gov.cn/default.aspx 

中国船舶在线  http://www.shipol.com.cn/ 

中华航运网  http://www.chineseshipping.com.cn/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http://www.beidou.gov.cn/ 

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协会  http://www.cuasat.org.cn/ 

航标导航处、海事测绘处、信息通讯处 联合供稿

Page 28: 航保科技前沿 - dhhb.org.cn

航保科技前沿航保科技前沿

东海航海保障中心

2 0 1 5第 1期 (总第1期 )

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

《航保科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