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松 小王子 的领悟 - chinateacher.com.cn€¦ ·...

1
老师,您像天使一样美丽智慧。您总是面带微笑,和蔼可亲。您不仅教会了 我们许多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浙江省温州市城南小学 刘怡杉 指导教师:宋若丹 童心绘师 主编:马朝宏 电话:010-82296738 执行主编:宋鸽 010-82296728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教师成长 教师成长 2018年3月21日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9 周刊 小王子离开他的 B612 后,四处游 历见识,心情一直不错,也不怎么挂念 他的玫瑰,直至来到地球,偶然途经一 个大花园,见到里面开满五千朵灿烂 的玫瑰,他一下子崩溃,经历人生最大 一场危机。这是全书最戏剧性的一 幕。没有这一幕,就没有紧接而来狐 狸的出场,而狐狸的主要任务,是要帮 助小王子走出危机,步向真正的成长。 …… 五千朵玫瑰的出现,导致小王子 不得不面对三大挑战:他自己的认同 问题,玫瑰的认同问题,以及基于什么 理由继续去爱玫瑰的问题。这三个问 题,最终归结为同一个问题:在理解自 我及理解爱情上,“独一无二”的意义 何在?小王子要解决他的危机,就必 须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狐狸就是这时候出现的。” 这是第二十一章的第一句话。“这 时候”指的是小王子身陷危机的当下, 而狐狸的出现,显然是要来拯救他,方 法则是教晓他“驯服”的道理。 什么是驯服呢?狐狸说,驯服就 是建立关联(ties)。这是什么意思呢? 狐狸给了一个很具体的说明: 对我来说,你还只是一个跟成千 上万个小男孩一样的小男孩而已。我 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 说,我还只是一只跟成千上万只狐狸 一样的狐狸而已。可是,如果你驯服 我的话,我们就会彼此需要。你对我 来说,就会是这世上的唯一。我对你 来说,就会是这世上的唯一…… 狐狸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驯 服”“彼此需要”和“世上的唯一”。 狐狸很聪明,他知道小王子十分 在乎“独一无二”,所以他并不打算直 接否定这个概念,而是赋予它另一重 意义。如果小王子接受这个新诠释, 他就可以不再被原来那个旧观念所 困,并因此既能够重新肯定自我,也可 以重新肯定他对玫瑰的感情。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通过驯服, 小王子就可以对自己说:没关系,即使 我的玫瑰只是万千玫瑰的其中一朵, 即使在外人看来她们没有任何分别, 但因为她是我的玫瑰,得到我的悉心 照顾,并建立起彼此需要的关系,她于 我就是世上的唯一? …… 狐狸说,小王子啊,你要明白,生 命中真正重要之事,并非单从外在的 观点去看她有多么与众不同。就算一 朵花真的独一无二地存在于世界上, 如果她和你没有产生任何联系,没有 建立任何感情,她的“唯一”于你又有 何意义? 重要的是,你找到你真正在乎的 人,然后用心去发展你们的关系。要 建立这样的关系,你要用心,要愿意投 入时间去关心和聆听对方,了解对方 的需要;你要找到彼此相处最恰当的 方式,同时也要承担起照顾对方的责 任,以及愿意承受因爱而来的眼泪。 是的—狐狸继续说—我不是 独一无二的,因为你知道这个世界还 有成千上万的狐狸,你也不是独一无 二的,因为我也知道这个世界还有成 千上万的小男孩,但如果我们彼此驯 服,我们就会在我们的关系里体会到 另一种意义的独一无二:我们一起走 过的路,我们的共同记忆,我们的生命 因为这样的相遇而带来的改变,都是 不可重复,也不可取代的。 小王子啊,这种感受,只要你投入 其中,自会明白。 举例说吧,你看到那边的麦田 吗?我不吃面包,麦子对我毫无用处, 我对麦子也毫无感觉,但只要你驯服 了我,那么以后只要风吹麦子,我就会 欢喜,就会想起你金黄色的头发。在 此意义上,你之于我,就是此生无可替 代的唯一,因为是你而不是别的成千 上万的男孩,走进我的生命。 小王子听完这番分享,终于可以 放下之前那种对“独一无二”的执着, 并明白他对玫瑰的爱,不是由于玫瑰 是世上唯一,而是因为两人彼此驯服, 互相照亮了对方的生命。 如何证明小王子真的懂得了这个 道理?狐狸很有智慧,他在和小王子 告别之前,特别叮嘱他再回去玫瑰园 一次。于是,我们读到小王子向五千 朵玫瑰说的一番话: 你们很美,可是你们是空的,没有 人会为你们而死。当然,我的那朵玫 瑰,普通路人会觉得她跟你们好像。可 是光她一朵,就比你们全部加起来都重 要,因为她是我浇灌的。因为她是我放 进罩子里面的。因为她是我拿屏风保 护的。因为她身上的毛毛虫,是我除掉 的。因为我倾听的是她,听她自怨自 艾,听她自吹自擂,有时候甚至连她沉 默不语我都听。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因为她是我的玫瑰,所以她于我, 就是宇宙的独一无二。 这,就是小王子的领悟。 (选自周保松《小王子的领悟》,上 海三联书店 2018 年 1 月第 1 版) 小王子 的领悟 家喻户晓的文学经典《小王子》,是圣埃克絮佩里奉献给世人的 珍贵礼物。对于孩子,它是永远的童话;对于成人,它是深长的哲思, 不啻温暖的教科书。 香港中文大学的年轻教授周保松,也是《小王子》的虔诚读者。 《小王子的领悟》是他的阅读札记;是文本解读,还是哲学反思和道德 论证。 选文是该书的第四章(本书与该章同题)。这一章的内容是:狐 狸帮小王子明白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真正重要的关系是相互“驯 服”和彼此需要。在人生哲学的层面上,这是让人感动和 让人深思的认知。 《小王子》中,给我们这样沉甸甸的认知的内容,还有 许多。周保松的“领悟”,或许会让我们产生重读《小王 子》的兴趣,也觉得有重读的必要。 (任余) 随看 随想 周保松 每周推荐 教师的幸福 李瑞婷 且行且思 梦回南三楼 夏良才 关键人物 恢复高考那年,我有幸来到了位于武昌 喻家山下的这座学府—华中工学院。在南 三楼一层进门左侧的一间教室里,李诚能教 授给我们开设了《政治经济学》一课。一次, 他讲道:“我年轻的时候,就是擂功(用功)擂 狠了,结果未老先衰。有一次坐公共汽车,刚 一上车,有位年轻人起身让座,其实我只有 47 岁,但那时已是满头白发了。”当时我们听后 笑了,但是之后想起来未免觉得有些心酸。 那时,47岁的李诚能老师晚婚晚育,两 个年幼的女儿尚在上小学。妻子在校外关 山医院上班,早出晚归。他既当爹又当妈, 还要教书,并在系里掌管事务,非常辛苦。 我们常常看到李老师骑着一辆破旧自行 车,一前一后载着两个女儿,车把手上还挂 着一捆白菜萝卜。 我留校当老师的时候,华中工学院更名 为华中理工大学(后合并成现在的华中科技 大学),新成立了经管学院,分经济系和管理 系,李诚能老师是第一任经济系系主任。张 培刚教授开办研究生班的时候,李老师推荐 我去读。李老师是张培刚教授上世纪 50年 代初在武汉大学任教时期的学生。张培刚 教授以他在国内经济学界的声望,邀请了国 内一众顶尖经济学家为我们授课,有陈岱孙 教授、厉以宁教授、谭崇台教授等。他们师 生联手,为这所理工院校的经济学学科建 设,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构建, 为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经济贸易人才的培养,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后来,李诚能老师又将一次去北京参加 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学习的机会给了 我,让我得以受业于民法专家江平、经济法 专家顾明、法律史专家张国华、刑法专家王 作富和国际贸易法专家冯大同等国内顶尖 法学教授。 为尽快培养教师队伍,李诚能老师大胆 启用我们这批77级留校的年青教师,提拔我 的同学黄少明、叶强分别为国际贸易教研室 和技术经济教研室副主任,我则为科研秘 书,协助主管科研的系副主任黄芳泉老师工 作,为日后我们从事市场研究工作、教学工 作和经济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5年,经济系和管理系分别到珠海招 收成人在职大学生,开办了国际贸易和企业 管理两个专业。1986年9月,我随李诚能老 师来到珠海,在香州南坑市场斜对面的红海 大厦给学生上课。李老师讲《政治经济学》, 我讲《经济法》。30 年过去,我和珠海这批学 生聚会谈起李老师,大家对他渊博的学识、谦 谦君子风度和诲人不倦的劲头,赞不绝口。 珠海初办特区,急需引进各方才俊,我 有幸赶上了这趟车。当我正式向李诚能老 师提出调离申请后,李老师不肯放人,说: “跑到特区办学把我的老师都办跑了,岂不 是偷鸡不成,倒蚀了一把米?”我就采取软磨 战术,每晚跑到李老师家里细说理由。李老 师终究有一颗菩萨心,肯定为了学生好,终 于给我开绿灯放行,我才得以举家迁往珠 海,做了一名特区建设的开荒牛。 春节回家探亲,特回母校看望李老师。 老师年已85岁,刚从失去老伴的悲痛中解脱 出来,讲了许多话。我仿佛回到了当年的南 三楼,又做回一名学子…… (作者单位系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成为学生的“粉丝” 潘照团 师生之间 曾经,我连续三年举办每月一次的校长 午餐会,在轻松的氛围中聆听学生的意见;每 年毕业季举办“校长毕业午茶会”,每天中午分 批与毕业生茶叙,给每一位毕业生泡杯热乎乎 的下午茶,与每一位毕业生推心置腹。如今, 由于工作变动,我到了现在这所学校任副校 长,我又推出了“校长友谊奖”,在校园内与学 生建立友谊。结业典礼,我向全校学生发出 “拜师函”,向全校学生拜师,鼓励孩子们在假 期强化自己的优势,下学期到校当我的指导 教师。 学生不仅仅只有“学中学”,他们应当还 有“教中学”。上世纪30年代初陶行知推行 的“小先生”运动就是一个典范。关于“小先 生”,陶行知是这样说的:“生是生活。先过那 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 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 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 活。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 和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名实相 符的小先生了。”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陶行 知先生认为学生并不应该只做知识的接受 者,他们有权利、有义务也应参与知识的交流 和传承。现实中,同伴互助式“小先生”比较 多,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这点还比较 鲜见。把“师”请下圣坛,要坚信“只要彼此流 通并有助于彼此的提升”就是新的“师态”。 学在真正发生,师就存在。 相互为师已成为一种可能,要变为普遍 的一种现实,必须寻找一种推动的能量,我作 为副校长,不如“第一个吃螃蟹”,先行效法, 以求上行下效。正是出于这层朴素的想法, 2018年结业典礼,我借校长致辞的机会向全 校学生抛出“拜师函”,公开表态,倒逼自己义 无反顾地坚持做下去。发言内容部分摘录 如下: 小师傅们: 自古英雄出少年,至今代代传。不信瞧 瞧咱现场,个个是状元。就说四(1)孔令辰, 英语水平没得讲,过五关,斩六将,全市第一 谁敢抢?文学少年何牧天,也是四(1)班,浙 南万科作文二等奖,PK5000人,闯入百人团, 你们说,这是不是文曲星下凡…… 话又说回来,你们的本事,潘老师数也数 不完。漫步校园,处处有名堂。魔术魔尺与 魔方,足球篮球加乒乓,跳舞弹琴放歌唱,智 高创客出妙想…… 附校的孩子,哪样不值得欣赏?只要你 有一样强,老师的味道不妨来尝一尝。今有 弟子潘照团,人到中年还贪玩。想跟各位学 几招,谁有本事谁揭榜。年纪小,又何妨,尺 有所短,寸有所长,勇敢地向自己挑战挑战, 三尺讲台也得拱手相让…… 要让孩子们真正动起来,光讲还不算,在 启动阶段要给足学生准备的时间,这是“为 师”的关键。做任何事切忌一说就要,吞噬过 程,让教育苍白无力。给孩子充足的准备,就 是对孩子的保护,让孩子初为人师拥有更大 的成功可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旦小老师成功 授课,我们就要给他们鼓励,通过学校微信公 众号推出师傅,借用学校小舞台开办《师傅看 过来》,一定的周期集中组织一次,如此等等 措施,目的是让来的人信心满满,让还没来的 人积极参与进来。火候一到,动员全校教师 参与进来,创设浓浓的教学相长氛围。追星, 不仅是学生追老师,也不仅是学生追学生,当 然还包括老师追学生。“粉丝”一串,不如“先 生”一担。 在拜师过程中,师生关系开始发生了微 妙变化,学生当老师,肯定会主动跟你对话,想 尽办法一步步解决,碰到卡壳处必积极反思, 再进行传授。老师当学生,肯定会耐心听取, 积极学习,有意启发小老师,碰到卡壳处必协 同攻关,直到掌握为止。如此想来, “基于对话 的知识建构”“学习者自身学习过程的反思” “能动学习”中一些必要的过程,在这里都得以 自然进入轨道。“最好的教,就是让学生学会 学;最好的学,就是让学生给别人讲”。 当教师成为学生的“粉丝”,学校才真正 进入了学习型组织时代。正能量的人,人的 正能量,都将得以更深度的发展,并相互 给力。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 教学生涯20多年,看过太多学生对 老师的刁难,家长对教师的误解,同行对 职业的倦怠,所谓职业幸福感,也离许多 教师越来越远。 回头审视心路历程,自己算得上幸福 的老师吗?从讨厌教书到现在的乐意备 课、上课,喜欢教学研究,我切身感受到了 职业的成就感。 苦尽总会甘来。回想自己初登讲台, 也经历了课堂上的种种失败,一度灰心失 望,个中滋味唯有自己才能体会。其中原 因可能是性格内向造成,但更多的原因在 于知识储备不足,备课用心不够。那时的 备课,是机械的、没有变化的,缺乏对学情 的了解,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没有办 法,在课堂也缺乏有效的手段调节气氛。 再加上对所讲内容钻研不深、不细,讲课 就做不到深入浅出,上课不精彩也就在情 理之中。既然备课做不到精心,上课就会 平淡。何谈课堂上学生积极配合、精彩 生成? 找到了问题,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 途径。于是,我精心备课,查阅资料,找资 深教师请教;课上观察学生,课后找学生 谈心,了解学情。上课时,我也试着放下 威严,面带微笑,热情饱满。学生的每一 次回答、每一次质疑,甚至细微到面部表 情,我都仔细观察,试图探寻他们的内心 活动,积极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 自信。每当发现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时,我便抛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用微笑 的目光期待着他们;每当发现学生想举手 而又迟疑不决时,我鼓励他们大胆发言, 享受成功的乐趣。在慢慢摸索中,我享受 到了工作的快乐。 一个教师如果总是沾沾自喜于过去 的成绩,就很难再有大的进步,只有不断 地挑战自己,幸福感才会逐渐增强。 教师的发展,可以在专业方面获得突 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创新 潜能,树立“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教学理 念,独立思考、钻研课题。在与同行交流 时,借鉴别人的“法宝”,以人之长补己之 短,再结合学生的实际,上一节完全属于 自己特色的课,慢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 格。凭借“自己的课”,我在市里举办的优 质课评比、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的选拔上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一个个目标的 实现,我也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着自 己。每一项目标的实现,都能让自己获得 美好的职业成就感。专业的提高,课堂的 成功,成就了学生,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什么是教师的幸福?只有敢于吃苦, 多备课,备好课;敢于挑战,多实践,多磨 炼,我们才能享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 才是一名幸福的老师。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

Transcript of 周保松 小王子 的领悟 - chinateacher.com.cn€¦ ·...

Page 1: 周保松 小王子 的领悟 - chinateacher.com.cn€¦ · 我们许多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浙江省温州市城南小学 刘怡杉 指导教师:宋若丹

老师,您像天使一样美丽智慧。您总是面带微笑,和蔼可亲。您不仅教会了

我们许多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浙江省温州市城南小学 刘怡杉 指导教师:宋若丹

童心绘师

主编:马朝宏 电话:010-82296738 执行主编:宋鸽 010-8229672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教师成长教师成长2018年3月21日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9版周刊

小王子离开他的 B612 后,四处游

历见识,心情一直不错,也不怎么挂念

他的玫瑰,直至来到地球,偶然途经一

个大花园,见到里面开满五千朵灿烂

的玫瑰,他一下子崩溃,经历人生最大

一场危机。这是全书最戏剧性的一

幕。没有这一幕,就没有紧接而来狐

狸的出场,而狐狸的主要任务,是要帮

助小王子走出危机,步向真正的成长。

……

五千朵玫瑰的出现,导致小王子

不得不面对三大挑战:他自己的认同

问题,玫瑰的认同问题,以及基于什么

理由继续去爱玫瑰的问题。这三个问

题,最终归结为同一个问题:在理解自

我及理解爱情上,“独一无二”的意义

何在?小王子要解决他的危机,就必

须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狐狸就是这时候出现的。”

这是第二十一章的第一句话。“这

时候”指的是小王子身陷危机的当下,

而狐狸的出现,显然是要来拯救他,方

法则是教晓他“驯服”的道理。

什么是驯服呢?狐狸说,驯服就

是建立关联(ties)。这是什么意思呢?

狐狸给了一个很具体的说明:

对我来说,你还只是一个跟成千

上万个小男孩一样的小男孩而已。我

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

说,我还只是一只跟成千上万只狐狸

一样的狐狸而已。可是,如果你驯服

我的话,我们就会彼此需要。你对我

来说,就会是这世上的唯一。我对你

来说,就会是这世上的唯一……

狐狸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驯

服”“彼此需要”和“世上的唯一”。

狐狸很聪明,他知道小王子十分

在乎“独一无二”,所以他并不打算直

接否定这个概念,而是赋予它另一重

意义。如果小王子接受这个新诠释,

他就可以不再被原来那个旧观念所

困,并因此既能够重新肯定自我,也可

以重新肯定他对玫瑰的感情。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通过驯服,

小王子就可以对自己说:没关系,即使

我的玫瑰只是万千玫瑰的其中一朵,

即使在外人看来她们没有任何分别,

但因为她是我的玫瑰,得到我的悉心

照顾,并建立起彼此需要的关系,她于

我就是世上的唯一?

……

狐狸说,小王子啊,你要明白,生

命中真正重要之事,并非单从外在的

观点去看她有多么与众不同。就算一

朵花真的独一无二地存在于世界上,

如果她和你没有产生任何联系,没有

建立任何感情,她的“唯一”于你又有

何意义?

重要的是,你找到你真正在乎的

人,然后用心去发展你们的关系。要

建立这样的关系,你要用心,要愿意投

入时间去关心和聆听对方,了解对方

的需要;你要找到彼此相处最恰当的

方式,同时也要承担起照顾对方的责

任,以及愿意承受因爱而来的眼泪。

是的——狐狸继续说——我不是

独一无二的,因为你知道这个世界还

有成千上万的狐狸,你也不是独一无

二的,因为我也知道这个世界还有成

千上万的小男孩,但如果我们彼此驯

服,我们就会在我们的关系里体会到

另一种意义的独一无二:我们一起走

过的路,我们的共同记忆,我们的生命

因为这样的相遇而带来的改变,都是

不可重复,也不可取代的。

小王子啊,这种感受,只要你投入

其中,自会明白。

举 例 说 吧 ,你 看 到 那 边 的 麦 田

吗?我不吃面包,麦子对我毫无用处,

我对麦子也毫无感觉,但只要你驯服

了我,那么以后只要风吹麦子,我就会

欢喜,就会想起你金黄色的头发。在

此意义上,你之于我,就是此生无可替

代的唯一,因为是你而不是别的成千

上万的男孩,走进我的生命。

小王子听完这番分享,终于可以

放下之前那种对“独一无二”的执着,

并明白他对玫瑰的爱,不是由于玫瑰

是世上唯一,而是因为两人彼此驯服,

互相照亮了对方的生命。

如何证明小王子真的懂得了这个

道理?狐狸很有智慧,他在和小王子

告别之前,特别叮嘱他再回去玫瑰园

一次。于是,我们读到小王子向五千

朵玫瑰说的一番话:

你们很美,可是你们是空的,没有

人会为你们而死。当然,我的那朵玫

瑰,普通路人会觉得她跟你们好像。可

是光她一朵,就比你们全部加起来都重

要,因为她是我浇灌的。因为她是我放

进罩子里面的。因为她是我拿屏风保

护的。因为她身上的毛毛虫,是我除掉

的。因为我倾听的是她,听她自怨自

艾,听她自吹自擂,有时候甚至连她沉

默不语我都听。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因为她是我的玫瑰,所以她于我,

就是宇宙的独一无二。

这,就是小王子的领悟。

(选自周保松《小王子的领悟》,上

海三联书店2018年1月第1版)

小王子的领悟

家喻户晓的文学经典《小王子》,是圣埃克絮佩里奉献给世人的

珍贵礼物。对于孩子,它是永远的童话;对于成人,它是深长的哲思,

不啻温暖的教科书。

香港中文大学的年轻教授周保松,也是《小王子》的虔诚读者。

《小王子的领悟》是他的阅读札记;是文本解读,还是哲学反思和道德

论证。

选文是该书的第四章(本书与该章同题)。这一章的内容是:狐

狸帮小王子明白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真正重要的关系是相互“驯

服”和彼此需要。在人生哲学的层面上,这是让人感动和

让人深思的认知。

《小王子》中,给我们这样沉甸甸的认知的内容,还有

许多。周保松的“领悟”,或许会让我们产生重读《小王

子》的兴趣,也觉得有重读的必要。 (任余)随看随想

□周保松

每周推荐

教师的幸福□李瑞婷

且行且思梦回南三楼□夏良才

关键人物

恢复高考那年,我有幸来到了位于武昌

喻家山下的这座学府——华中工学院。在南

三楼一层进门左侧的一间教室里,李诚能教

授给我们开设了《政治经济学》一课。一次,

他讲道:“我年轻的时候,就是擂功(用功)擂

狠了,结果未老先衰。有一次坐公共汽车,刚

一上车,有位年轻人起身让座,其实我只有47

岁,但那时已是满头白发了。”当时我们听后

笑了,但是之后想起来未免觉得有些心酸。

那时,47 岁的李诚能老师晚婚晚育,两

个年幼的女儿尚在上小学。妻子在校外关

山医院上班,早出晚归。他既当爹又当妈,

还要教书,并在系里掌管事务,非常辛苦。

我们常常看到李老师骑着一辆破旧自行

车,一前一后载着两个女儿,车把手上还挂

着一捆白菜萝卜。

我留校当老师的时候,华中工学院更名

为华中理工大学(后合并成现在的华中科技

大学),新成立了经管学院,分经济系和管理

系,李诚能老师是第一任经济系系主任。张

培刚教授开办研究生班的时候,李老师推荐

我去读。李老师是张培刚教授上世纪 50年

代初在武汉大学任教时期的学生。张培刚

教授以他在国内经济学界的声望,邀请了国

内一众顶尖经济学家为我们授课,有陈岱孙

教授、厉以宁教授、谭崇台教授等。他们师

生联手,为这所理工院校的经济学学科建

设,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构建,

为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经济贸易人才的培养,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后来,李诚能老师又将一次去北京参加

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学习的机会给了

我,让我得以受业于民法专家江平、经济法

专家顾明、法律史专家张国华、刑法专家王

作富和国际贸易法专家冯大同等国内顶尖

法学教授。

为尽快培养教师队伍,李诚能老师大胆

启用我们这批77级留校的年青教师,提拔我

的同学黄少明、叶强分别为国际贸易教研室

和技术经济教研室副主任,我则为科研秘

书,协助主管科研的系副主任黄芳泉老师工

作,为日后我们从事市场研究工作、教学工

作和经济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5年,经济系和管理系分别到珠海招

收成人在职大学生,开办了国际贸易和企业

管理两个专业。1986年9月,我随李诚能老

师来到珠海,在香州南坑市场斜对面的红海

大厦给学生上课。李老师讲《政治经济学》,

我讲《经济法》。30年过去,我和珠海这批学

生聚会谈起李老师,大家对他渊博的学识、谦

谦君子风度和诲人不倦的劲头,赞不绝口。

珠海初办特区,急需引进各方才俊,我

有幸赶上了这趟车。当我正式向李诚能老

师提出调离申请后,李老师不肯放人,说:

“跑到特区办学把我的老师都办跑了,岂不

是偷鸡不成,倒蚀了一把米?”我就采取软磨

战术,每晚跑到李老师家里细说理由。李老

师终究有一颗菩萨心,肯定为了学生好,终

于给我开绿灯放行,我才得以举家迁往珠

海,做了一名特区建设的开荒牛。

春节回家探亲,特回母校看望李老师。

老师年已85岁,刚从失去老伴的悲痛中解脱

出来,讲了许多话。我仿佛回到了当年的南

三楼,又做回一名学子……

(作者单位系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成为学生的“粉丝”□ 潘照团

师生之间

曾经,我连续三年举办每月一次的校长

午餐会,在轻松的氛围中聆听学生的意见;每

年毕业季举办“校长毕业午茶会”,每天中午分

批与毕业生茶叙,给每一位毕业生泡杯热乎乎

的下午茶,与每一位毕业生推心置腹。如今,

由于工作变动,我到了现在这所学校任副校

长,我又推出了“校长友谊奖”,在校园内与学

生建立友谊。结业典礼,我向全校学生发出

“拜师函”,向全校学生拜师,鼓励孩子们在假

期强化自己的优势,下学期到校当我的指导

教师。

学生不仅仅只有“学中学”,他们应当还

有“教中学”。上世纪 30 年代初陶行知推行

的“小先生”运动就是一个典范。关于“小先

生”,陶行知是这样说的:“生是生活。先过那

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

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

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

活。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

和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名实相

符的小先生了。”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陶行

知先生认为学生并不应该只做知识的接受

者,他们有权利、有义务也应参与知识的交流

和传承。现实中,同伴互助式“小先生”比较

多,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这点还比较

鲜见。把“师”请下圣坛,要坚信“只要彼此流

通并有助于彼此的提升”就是新的“师态”。

学在真正发生,师就存在。

相互为师已成为一种可能,要变为普遍

的一种现实,必须寻找一种推动的能量,我作

为副校长,不如“第一个吃螃蟹”,先行效法,

以求上行下效。正是出于这层朴素的想法,

2018年结业典礼,我借校长致辞的机会向全

校学生抛出“拜师函”,公开表态,倒逼自己义

无反顾地坚持做下去。发言内容部分摘录

如下:

小师傅们:

自古英雄出少年,至今代代传。不信瞧

瞧咱现场,个个是状元。就说四(1)孔令辰,

英语水平没得讲,过五关,斩六将,全市第一

谁敢抢?文学少年何牧天,也是四(1)班,浙

南万科作文二等奖,PK5000人,闯入百人团,

你们说,这是不是文曲星下凡……

话又说回来,你们的本事,潘老师数也数

不完。漫步校园,处处有名堂。魔术魔尺与

魔方,足球篮球加乒乓,跳舞弹琴放歌唱,智

高创客出妙想……

附校的孩子,哪样不值得欣赏?只要你

有一样强,老师的味道不妨来尝一尝。今有

弟子潘照团,人到中年还贪玩。想跟各位学

几招,谁有本事谁揭榜。年纪小,又何妨,尺

有所短,寸有所长,勇敢地向自己挑战挑战,

三尺讲台也得拱手相让……

要让孩子们真正动起来,光讲还不算,在

启动阶段要给足学生准备的时间,这是“为

师”的关键。做任何事切忌一说就要,吞噬过

程,让教育苍白无力。给孩子充足的准备,就

是对孩子的保护,让孩子初为人师拥有更大

的成功可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旦小老师成功

授课,我们就要给他们鼓励,通过学校微信公

众号推出师傅,借用学校小舞台开办《师傅看

过来》,一定的周期集中组织一次,如此等等

措施,目的是让来的人信心满满,让还没来的

人积极参与进来。火候一到,动员全校教师

参与进来,创设浓浓的教学相长氛围。追星,

不仅是学生追老师,也不仅是学生追学生,当

然还包括老师追学生。“粉丝”一串,不如“先

生”一担。

在拜师过程中,师生关系开始发生了微

妙变化,学生当老师,肯定会主动跟你对话,想

尽办法一步步解决,碰到卡壳处必积极反思,

再进行传授。老师当学生,肯定会耐心听取,

积极学习,有意启发小老师,碰到卡壳处必协

同攻关,直到掌握为止。如此想来,“基于对话

的知识建构”“学习者自身学习过程的反思”

“能动学习”中一些必要的过程,在这里都得以

自然进入轨道。“最好的教,就是让学生学会

学;最好的学,就是让学生给别人讲”。

当教师成为学生的“粉丝”,学校才真正

进入了学习型组织时代。正能量的人,人的

正能量,都将得以更深度的发展,并相互

给力。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

教学生涯 20 多年,看过太多学生对

老师的刁难,家长对教师的误解,同行对

职业的倦怠,所谓职业幸福感,也离许多

教师越来越远。

回头审视心路历程,自己算得上幸福

的老师吗?从讨厌教书到现在的乐意备

课、上课,喜欢教学研究,我切身感受到了

职业的成就感。

苦尽总会甘来。回想自己初登讲台,

也经历了课堂上的种种失败,一度灰心失

望,个中滋味唯有自己才能体会。其中原

因可能是性格内向造成,但更多的原因在

于知识储备不足,备课用心不够。那时的

备课,是机械的、没有变化的,缺乏对学情

的了解,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没有办

法,在课堂也缺乏有效的手段调节气氛。

再加上对所讲内容钻研不深、不细,讲课

就做不到深入浅出,上课不精彩也就在情

理之中。既然备课做不到精心,上课就会

平淡。何谈课堂上学生积极配合、精彩

生成?

找到了问题,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

途径。于是,我精心备课,查阅资料,找资

深教师请教;课上观察学生,课后找学生

谈心,了解学情。上课时,我也试着放下

威严,面带微笑,热情饱满。学生的每一

次回答、每一次质疑,甚至细微到面部表

情,我都仔细观察,试图探寻他们的内心

活动,积极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

自信。每当发现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时,我便抛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用微笑

的目光期待着他们;每当发现学生想举手

而又迟疑不决时,我鼓励他们大胆发言,

享受成功的乐趣。在慢慢摸索中,我享受

到了工作的快乐。

一个教师如果总是沾沾自喜于过去

的成绩,就很难再有大的进步,只有不断

地挑战自己,幸福感才会逐渐增强。

教师的发展,可以在专业方面获得突

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创新

潜能,树立“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教学理

念,独立思考、钻研课题。在与同行交流

时,借鉴别人的“法宝”,以人之长补己之

短,再结合学生的实际,上一节完全属于

自己特色的课,慢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

格。凭借“自己的课”,我在市里举办的优

质课评比、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的选拔上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一个个目标的

实现,我也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着自

己。每一项目标的实现,都能让自己获得

美好的职业成就感。专业的提高,课堂的

成功,成就了学生,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什么是教师的幸福?只有敢于吃苦,

多备课,备好课;敢于挑战,多实践,多磨

炼,我们才能享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

才是一名幸福的老师。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