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52
after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CH12. Agriculture and Development Towards a Critique of the ‘New Neoclassical Development Economics’ and of ‘Neoclassical Neo-Populism’ Terence J. Byres pp. 222-246 姓姓 姓姓姓 姓姓69442017 姓姓姓姓 姓姓姓 姓姓

description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Page 1: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The New Development Economics after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CH12. Agriculture and Development Towards a Critique of the ‘New Neoclassical Development Economics’ and of ‘Neoclassical Neo-Populism’

Terence J. Byres pp. 222-246 姓名:楊琇閔學號: 69442017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Page 2: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前言• 本文探討近來關於農業發展方面兩個最有影響力

的新古典理論。• 新興古典發展經濟學 (New Neoclassical Develo

pment Economics) ,著名的代表者為 Joseph Stiglitz 。

• 新古典平民主義 (Neoclassical Neo-Populism) 」,主要的代表者為 Michael Lupton 以及 Keith Griffin 。

Page 3: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 首先本節將簡單介紹上述兩種學派。• 第二節談到發展經濟學中農業的特色及其利害關係,

另外更談到實施土地改革的優點。• 在第三節探討新古典經濟學家所認同的各類古典經

濟學的優點,另外也指出 1960 年晚期古典經濟的主導權由新古典經濟學所取代。

• 第四、五節則主要說明由 Stiglitz 定義下的新興古典發展經濟學及其批判。

前言 ( 續 1)

Page 4: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前言 ( 續 2)• 在最後的六、七兩節,首先說明土地改革的形式,

再者更提出對於新平民主義的批判。在這種批判下,確定了新古典平民主義的特性,此學派因為忽略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其不顧史實而被批判。

• 最後,在簡短的結論裡說明了在不考慮同期的落後國家下,此兩種學派扮演著反改革的角色。

Page 5: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前言 ( 續 3)• 新興古典發展經濟學相對反政府的立場,

鞏固了華盛頓共識下的新古典學派以及對國際貨幣基金強烈的批判。

• 新古典平民主義提倡平等主義,是土地重分配的激進分子,此兩種學派都批判了馬克思農業政治經濟的觀點。

Page 6: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發展經濟學的開端與農業成長、土地改革的重要性• 發展經濟學為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產物,其主要

目的一方面是為了確認落後經濟的特性與不朽的技術,另一方面是為了將經濟發展的特性及其意義理論化。

• 全球經濟發展的遲緩程度分佈地相當不平均,物質缺乏的程度也是相當地嚴重,若不考慮落後經濟的基本成因與起源,則可藉由發展經濟學來幫忙縮小以及終止貧窮。

Page 7: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 以發展經濟學家的觀點而言,農業為一切的開端。在發展中國家像是亞洲、非洲,就有 70%至 90%的勞動人口從事農業,且 1/2至 1/3的國民所得更是來自於農業,農業成為日常的工作事項,且通常這些地方有明顯經濟落後與貧窮的問題產生。

• 假設經濟沒有結構改變以及其它情況不變下,農業成長所創造出的所得、增加的食物可降低及改善貧窮。

• 然而,農業不是停滯的狀態就是成長的非常慢。文獻指出,土地規劃、農業改革等政策都是農業成長中不可或缺的。

發展經濟學的開端與農業成長、土地改革的重要性 (續 1)

Page 8: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 而在考慮經濟有結構性改變的情況下,勞工可藉由工業化的過程從原本低所得農業轉變成高所得工業嗎?

• 文獻指出,在許多貧窮國家裡總有大量過剩的勞工,上述的解決方式對於持續蕭條的落後農業國家並不一定有效。

• 然而,究竟是什麼阻礙了農業的成長呢?這裡提出了兩個不同的原因。

發展經濟學的開端與農業成長、土地改革的重要性 ( 續 2)

Page 9: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發展經濟學的開端與農業成長、土地改革的重要性 ( 續 3)• 第一個原因是指農業生產的技術發展相當遲緩,例如使用笨重的梨頭工具,種子的生產能力不佳,缺乏一定的灌溉和無機肥料,耕作技術粗糙,低農業生產力必然造成低收益與低產出。

• 另外,當農業達到其生產潛力的上限,農業成長的機會也就相對受到限制,如此一來,農業要成長必須先改變這種受限的情況,但,哪些因素又會阻礙了生產技術的進步呢?

Page 10: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 第二個原因是現行生產力是一個難以克服的障礙。

• 文獻指出,在許多國家的農業結構中,土地佔有體制阻礙了小農場經營者與農業勞工生活水準的提升,也阻礙了經濟的發展,進而使得經濟活動漸漸蕭條,因此,學者指出或許可藉由土地改革來促使落後經濟的國家釋放出旺盛的成長力。

發展經濟學的開端與農業成長、土地改革的重要性 ( 續 4)

Page 11: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發展經濟、學派爭論以及領導權的轉換-古典轉變為新古典 • 在 1945年的後 20 年裡,古典政治經濟掌握霸權,兩個重要的議題因而發表。

• 1943年 Rosenstein-Roden 的【東歐與東南歐的工業化問題】,以及 1945年 Arthur Lewis 的【未限制勞動供給下的經濟發展】。

• 前者文獻的出版奠定了現代發展經濟的起源,後者文獻的出版更確定了非凡成長的開始。

Page 12: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發展經濟、學派爭論以及領導權的轉換-古典轉變為新古典 ( 續 1) • Roden 與 Lewis 主要探討經濟的發展,兩者均認為

發展土地規劃是必要的,且都假設農業存在著大量的勞工剩餘,隨著農業的剩餘勞工轉變成為工業的勞動力,因此兩者同時也都強調工業化的重要性。

• Lewis 談到了土地改革方面具有權威性的例子,而且多半是談到有關農業方面的議題。

• 而 Rosenstein-Roden 主要關心的議題並非農業本身,但其基本的方法確實影響農業的思路。

Page 13: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發展經濟、學派爭論以及領導權的轉換-古典轉變為新古典 ( 續 2) •然而 1960 年後期,經濟理論的重心逐漸由

古典經濟學轉變為新古典經濟學。• 二次大戰後有關「發展」方面的新古典學

派思想模式分成四種,每一個思想模式對於農業都有特殊不同的見解。

Page 14: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發展經濟、學派爭論以及領導權的轉換-古典轉變為新古典 ( 續 3) • 第一個思想模式是「傳統新古典發展經濟學 (old neoclas

sical development economics) 」,以「ONCE 」表示之。

• 1960 晚期,新古典經濟學佔有經濟學上的一席之地,在發展中的貧窮國家裡,許多從事者都與發展有關。

• 市場並非一開始即是自由化的,而是以政府的干預來確保一步步的向成功發展邁進,最終市場才能得以有效進行。

• 另外,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漸漸被接受, Schultz 1951 年於聯合國所署名的【未開發國家經濟發展的衡量】報告中也提出此一論點。

Page 15: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發展經濟、學派爭論以及領導權的轉換-古典轉變為新古典 ( 續 4) • 此時除了古典經濟與新古典經濟學派外,仍存在

著各種不同的學派。• 例如,影響相當廣泛的馬克思主義 (Marxism) ,

其主要強調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轉變,另外來自拉丁美洲的結構主義 (structuralism) ,其對拉丁美洲的影響甚大以及各式各樣的凱因斯學派,特別是 Harrod-Domar 模型。

Page 16: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發展經濟、學派爭論以及領導權的轉換-古典轉變為新古典 ( 續 5) • 第二個新古典的思想模式是「華盛頓共識 (Was

hington Consensus) 」,以「WC」表示之。• 從 1960直至 1980 年代,「華盛頓共識」成為掌握霸權的新古典論點,其主要探討勞工剩餘的問題以及提出反土地規劃、反政府以及贊成市場的自由運作,此論點認為政府不干預市場,使市場自由化,更能確保國家的發展。

Page 17: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發展經濟、學派爭論以及領導權的轉換-古典轉變為新古典 ( 續 6) • 第三個新古典的思想模式被稱為「新發展經濟學 (ne

w development economics) 」,也可稱為「後華盛頓共識」,主要由 Joseph Stiglitz 所提出。

• Stiglitz 認為以「新興古典發展經濟學 (new neoclassical development economics 」 ) 表示更為恰當,以「 NNCDE 」表示之。

• 雖然 Stiglitz 的論點有談到有關勞工剩餘的問題,但其仍主要說明有關農業方面的未來發展,此外也舉出一些政府干預產生正面影響的案例,但卻尚未提及有關土地改革的方向,此論點將是本文作者列為批判 Stiglitz 的第一點。

Page 18: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發展經濟、學派爭論以及領導權的轉換-古典轉變為新古典 ( 續 7) • 最後一個新古典的思想模式被稱為「新古典平民主義 (Neoclas

sical Neo-Populism) 」,其論點亦以農業為中心,其主要的代表者有 Michael Lipton (1968) 以及 keith Griffin (1979) 。

• Griffin, Khan and Ickowitz (2002) 指出,激進的土地改革者以新古典經濟學家、平等主義與平民主義獨特的觀點提倡土地應重新分配,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因而重新被正視,此一思想模式不僅背離了 WC 更藉由激進的創新論點開啟了新古典經濟學。

• 雖然 Griffin, Khan and Ickowitz (2002) 提倡土地改革重分配,但改革期限卻不長,這正是本文作者列為主要批判的另一點。

Page 19: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Stiglitz 定義下的新興古典發展經濟學

• 1960 年代,由新古典經濟學家所提出的【農業與發展】漸漸地在經濟學上佔有一席之地。

• 此時新興古典經濟學更進而取代 ONCE 成為正統學派。

• WC 為最主要的學說,但其原理最終轉變成 NNCDE ,以下簡短說明其轉變過程。

Page 20: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Stiglitz 定義下的新興古典發展經濟學( 續 1) • 不同的新古典思想模式都是以 ONCE 為主要核心。• Schultz 於 1960 年發表的文獻中說明了由於古典經

濟學不合理的假設與政策限制,新古典經濟學家正在崛起。

• 古典經濟學家認為在貧窮國家裡必須藉由政府的干預來使資源達到效率分配,然而, Schultz 指出政府干預之下所帶來的高成本、舞弊事件以及房地場市場的變調對國家經濟發展是不利的。

Page 21: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Stiglitz 定義下的新興古典發展經濟學( 續 2) • 由於 Schultz 假設不存在隱藏性失業,因此 Stiglitz

首先第一個要「修正」的就是勞動剩餘的問題。• 再者,相對價格變動的影響受到極大的挑戰。經濟學

家表示,假設農夫的耕種行為是理性的情況下,價格機制的論述最後會被用來探討進而取代政府干預。

• 以新的 WC 觀點而言, Stiglitz 認為經濟個體將會以自利行為達到效率的資源分配進而達到經濟效率,亦即 Stiglitz 把 ONCE 的論點轉變為 NNCDE 。

Page 22: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Stiglitz 定義下的新興古典發展經濟學( 續 3) • 另一個批判的則是關於農業「借貸利率」的議題,在 1960 年

代的論述中大多將黑市高利率的剝削解釋為借貸者所需承擔的違約風險。

• 此外「分享收成」也是另一個主要批判的論點。在貧窮國家裡,農村裡大部分都是佃農, Marshall 認為相較於擁有土地所有權或是以薪資計價的農人,佃農有較小的誘因投入農耕工作。

• 1960 年代晚期, Adam Smith 與 Alfred Marshall 的論述被批為是不具效率的,然而,既然 Marshall 所提出的論點是不效率的,為何還會如此盛行呢?

• Cheung 於 1969 年解開了這個問題,其論點提出交易成本固然是重要因素,但分享收成卻具有分散耕種風險的作用。

Page 23: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Stiglitz 定義下的新興古典發展經濟學( 續 4) • 此外,另一種現象也漸漸的被察覺到,假設地主本身就

是貸款者,則其可能會與佃農借款者簽定農作物應達多少產量的契約或是事先訂定農作物的價格。

• Krishna Bharadwaj 為首先注意到此一現象的古典經濟學家,其以「市場連結」的形式來表示之,其以精闢的分析發表了具有權威性的論述;此外,新古典經濟學家、 NNCDE 也以不一樣的角度來探討這個議題。

• 「連動」被視為是市場不完全下的產物,其與特有成本息息相關,而特有成本是由風險衍生而來的,風險則源自於不確定的地方性與窮國的農業經濟特色,其論點假設連動可被用來消除此一風險。

Page 24: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Stiglitz 定義下的新興古典發展經濟學( 續 5) • Stiglitz 認為分享收成可提升耕種誘因。由於

考量了風險因素,分享收成可被視為地主與佃農互助的一種管道, Stiglitz 強調了風險的概念,也是 NNCDE 中最重要的代表者。

• 以下簡述 Stiglitz 對於各種新古典經濟學的論述 。

Page 25: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Stiglitz 定義下的新興古典發展經濟學( 續 6) • 第一個論點是,在貧窮國家裡,土地是由佃農或

是地主所耕種,且其行為是符合理性的,許多經濟實證均說明了市場價格確實影響著耕種行為。且在新古典經濟學的範疇裡,並不存在社會階級。

• 第二個論點是,即使假設農人是理性的,但其並非完全了解其行為及其重要性。由於資訊傳遞不完全且成本過高,因此農人的耕種行為可能是不一致的,甚至有可能形成資訊不對稱。

Page 26: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Stiglitz 定義下的新興古典發展經濟學( 續 7) • 第三個論點是, Stiglitz 指出低度發展國家缺乏若干個市場得以運作,進而喪失經濟推力。此外,Stiglitz 更定義了效率市場假說,其以「寇斯定理」強調有時政府的干預可能會阻礙經濟發展。

• 第四個論點主要說明了「農會」存在的正面意義,以 ONCE 的觀點而言,農會的存在是不具效率的;Stiglitz 卻認為,雖然農會不完美,但仍具機能性,相較先前的論點指出農會可反映資訊成本。

Page 27: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Stiglitz 定義下的新興古典發展經濟學( 續 8) • 第五個論點說明了農會可調解風險因此具有更深遠的

影響力。在既定的目標環境下,其可求出最適解,發揮重要的經濟職責,這也是 NNCDE 學派的發現之一。

• 第六個論點則說明了個體是理性的且農會適應性強,此隱含了經濟社會達到柏拉圖最適,但此一現象嚴格要求市場與資訊必須是完全的,因此柏拉圖最適只可能存在於先進國家。最後, Stiglitz 推論出必須藉由稅收或補貼才能使得每個個體達到最適。

Page 28: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Stiglitz 定義下的新興古典發展經濟學( 續 9) • 延續著第三個論點,最後的論點主要指出政府

為一潛在的角色。• Stiglitz 認為光靠市場本身的力量並無法徹底解決經濟衰退或是促進經濟發展,因此對於政府存在與否持保留態度。

Page 29: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對新興古典經濟學的批判 • 差異性、同質性的農人耕種行為• 剝削利用的關係而非互助關係• 經濟能力的不對稱性• 衰退的根源• 政府

Page 30: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1. 差異性、同質性的農人耕種行為

• 在 NNCDE 探討的範疇裡,將社會分成有土地及無土地的勞動者、地主、貿易商以及貸款者等等,這些分類並非敵對的,甚至假設農人的耕種行為具有同質性,在既有的文獻中,不論是探討價格的敏感性、農業的借貸市場、連結市場或是分享收成都採用這樣的假設。

Page 31: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1. 差異性、同質性的農人耕種行為 (續 1)

• 然而,作者認為其關係應為敵對的,以及農人耕種行為是具有差異性的,這對於思索貧窮、中等或是富有農人較有幫助。

• 社會階級必須謹慎的定義,每一階級的特徵都將隨時間、地方、環境以及根據資本主義者對於鄉村觀察力程度的不同而產生變化。

• 在不完全市場中,持有地的大小將是實用的分層指標,這說明了 NNCDE 的假設過於簡單。

Page 32: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1. 差異性、同質性的農人耕種行為 (續 2)

• 在發展中國家,成長必須藉由農業的轉型,此外,勞工階級的計薪勞動者也漸漸開始出現,資本家與勞工間的關係及其隨之而來的抗爭極具重要性,此時的學派均著重於農人社會階級差異的探討。

Page 33: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2. 剝削利用的關係而非互助關係

• NNCDE 第二個不合理的假設為假設生產者與非生產者之間是互助關係。

• Stiglitz 並不支持剝削利用的觀點,其認為剝削利用的假說無法正確解釋農會的組織結構;但若以政治經濟的角度而言,剝削利用假說相當重要;此外資本家也將雇主與薪資勞動者的關係視為剝削利用。

Page 34: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2. 剝削利用的關係而非互助關係 (續 1)

• 當經濟衰退時,不能採用剝削利用假說,但其卻適用於各種租佃、貸款者、貿易商、以及雇主與勞工間的關係,也就是可用來探討該如何分配剩餘。

• 分享收成如同剩餘剝削、貧窮農人以其無法負擔的高利率進行借貸,貸款也就如同剝削、貿易商與農人事前約定以較低價格買入農產品也是剝削的一種形式,此外,廉價勞工也可視為剩餘剝削下的產物。

• 由上述可知,我們很難看出生產者與非生產者之間是互助關係。

Page 35: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3. 經濟能力的不對稱性

• 假設不同層級間的經濟能力相同是不恰當的。• NNCDE 認為即使農會可解決資訊不對稱,但卻忽略了經

濟能力的不對稱性。• 由 Stiglitz 等人所提出的活耀的議價能力並不具說服力。

有影響力的地主與無田耕種者或是負債累累的貧窮農人,其協商成本極低或者根本不存在;與成本、議價能力、經濟能力息息相關的控制與分配投入的契約成本亦是如此。

• 當經濟能力不對稱時,具有影響力的地主在面對貧窮農人時會十分擔心土地是是否會遺失,由此可知,經濟能力的不對稱性相當大。

Page 36: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4. 衰退的根源

• Stiglitz 喚起已開發國家經濟學者對於造成人民生活水準不同根源的重視,主要探討的問題是經濟衰退的根源為何以及為何經濟會再次衰退。

• NNCDE 並沒有探討此類問題,由於 NNCDE 假設農會存在對經濟社會是有效的,因此根本就很難指出經濟落後的原因。

• 反之,農業政治經濟學則關心經濟衰退的根源為何以及為何經濟會再次衰退,舉例來說,在連結市場的論述中,剩餘的產生、形式、特色及其利用與累積速度的影響是無可置疑的,而這些 NNCDE 均尚未考慮。

Page 37: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4. 衰退的根源 (續 1)

• 貧窮在落後農業裡相當普遍,剝削使其更加猖獗,因此助長了各種形式的投機性投資。

• 資本增值具有無生產性、高利、重商主義、投機性等特色。貿易商藉由低買高賣來創造獲利,由於這些投資報酬相對較高,因此吸引了許多投機客,。

• 最終導致投資進入無生產狀態,許多發展中國家正面臨這樣的過渡期。

Page 38: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5. 政府

• NNCDE 的經濟學家對於政府的存在持有含糊不清的觀點,著名的 Stiglitz 為 NNCDE 中最先探討這個議題的經濟學家。

• 根據 Stiglitz ,其指出政府在補足市場運作缺失方面是有益助的,但僅藉由稅收與補貼政策就能使每個經濟個體變的更好嗎?如果是,效果可能也不是很大,但其仍著重於政府的潛在角色。

• 針對先進國家早期資本主義的發展,的確不能忽視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因此 NNCDE 的觀點是不適當的,反而應以更正面、更細膩的觀點來探討政府所扮演的角色。

Page 39: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5. 政府 (續 1)

• 在農業上,某些必要性的任務只能靠著政府政策才能達成,其中包括貿易保護主義者實施的貿易政策與進口工業化都是資本主義發展的過程,此外,農業成長也必須藉由實施土地改革政策,其他更包含了借貸市場的規劃、現代灌溉設備與新技術的更新、控制價格、降低貧窮等等。若沒有政府的干預,要使落後的經濟情況改善是很困難的,因此,政府的干預對成功發展的過程是必要的。

Page 40: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土地重分配下的新古典平民主義• 各種形式的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興起、衰退與再現• GKI 的干預

Page 41: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1. 各種形式的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有各種不同的形式, 1945年代後期,不同於集體化的土地改革,政府所發起的土地改革主要有兩種形式,即土地所有權改革與土地重分配改革。

• 土地所有權改革的主要意義是為了消除租佃關係、提升工作動機、使投資更具效率性進而使得農業成長,隨著「耕者有其田」政策的實施,租佃制度將被廢除。

• 理論上,無論是以哪一種形式的土地所有權改革都不會改變較大或較小的土地擁有者的土地分配;但事實上,土地所有權改革最大的受益人仍為較大或較富有的農人。

Page 42: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1. 各種形式的土地改革 (續 1)• 原則上土地重分配改革較土地所有權改革激進,其將擁有較多土地者名下的土地轉給沒有土地的農人或是較少土地的農人,另外更設定擁有土地的上限。

• 生產力與農地大小成反比,小農地通常較大農地更有效率,土地重分配改革將顯著提升產量,因此可能帶來更快的農業成長。

• 另外,土地重分配改革可更進一步的降低農村貧窮問題。而新古典平民主義的觀點正主要著重於土地重分配改革政策。

Page 43: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2. 土地改革的興起、衰退與再現• 1950 、 1960 年代土地改革興起,無論是社會主義或非社會

主義的貧窮國家都實施了土地改革政策。社會主義國家開啟了集體化政策的序幕;非社會主義國家藉由實施土地所有權改革政策也達到一定的成就。

• 1960 年代晚期,這些國家漸漸放棄土地改革政策,尾隨而來的是新技術的改善。

• 此時的政府認為必須以新技術來促進農業成長,然而新技術卻常常只被土地所有權改革下受惠的農人所採用。

• 1960 年代晚期,土地改革雖然衰退,但卻從未消失。• 隨後貧窮國家新自由主義的崛起,土地改革再次成為政府施行的主要政策。

Page 44: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3. GKI 的干預• Griffin, Khan and Ickowitz (2002) 提出許多有關土地

重分配政策的實際例子。• GKI 注意到世界銀行認為政府對土地改革實施補貼所引起的財務重擔將會移轉到受惠者的身上,成本過高而且效果不彰,因此並不把土地改革視為可用來解決貧窮的方法。

• 過去文獻提倡土地改革能促使農業更有效率且更有動力,進而快速的消除農村貧窮問題,但這只是新古典學派的理論構想,政治經濟學派似乎有更優於新古典學派的論述。

Page 45: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3. GKI 的干預 (續 1)• 土地改革前,農業可被視為為獨占產業,績效不如完

全競爭,這正是突顯土地重分配優點最好的例子。• 在不完整市場裡,小農家採取較低資本勞動比率,大戶農家則採取較高資本勞動比率,因此小農家生產力較高也較有效率。由此可知,土地重分配不僅可增加農業產量也可促進農業成長更可擺脫貧窮問題。

• GKI 的文獻相當受到注目,其根絕貧窮、促進農業與全面成長的論點相當重要,然而,政治經濟學派更進一步的探討新古典學派尚未談及的論點。

Page 46: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對新古典平民主義的批判• 本文作者將 GKI 稱為新古典平民主義,此亦屬

於新古典經濟理論的範疇,主要探討要素市場的不完美及其效能,其論點主要仰賴完全競爭市場的觀點,為典型的新古典學派。另外,發展中國家平等主義的興起與自耕農的提倡,亦顯示 GKI 為一典型的新平民主義者。

– 新古典平民主義的反駁與缺失– GKI 下的政治經濟 – 資本主義的發展與不顧史實的方式– 逆向關係

Page 47: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1. 新古典平民主義的反駁與缺失

• 作者提出兩個反駁 GKI 的論點,第一點指出雖然 GKI 提出可藉由政府的干預來達到人人平等的境界,但卻缺乏具有說服力的政策理論來支持這樣的論述。

• 第二點則指出 GKI 支持新興古典學派的土地所有權改革政策可促使土地重分配,但依然缺乏實證的例子來支持這樣的推論。

Page 48: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2. GKI 下的政治經濟

• 有別其他新古典學家對於政治經濟的重視,在 GKI 的論述中並不談及有關政府或政治方面的相關議題。

Page 49: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3. 資本主義的發展與不顧史實的方式

• 在探討農村資本主義的發展時必須使用具有分析性的方法,過去文獻亦指出應強制使用這樣的方法,然而 GKI 卻提出了與過往文獻不同的看法。

• GKI 忽略了資本工業化的過程及其伴隨而來的結構改變,使用相同方式來分析結構的轉變是不恰當的。

Page 50: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4. 逆向關係

• 在 GKI 的論述中,土地重分配改革政策是反向關係。當大農家與小農家擁有相同的技術且無技術進步時,小農家較佔優勢,也就是說 GKI 的論點不支持經濟規模。

•然而,當機械化時代來臨時,則大農家較佔優勢,此時農地生產力與農地大小間轉為直接的關係。

Page 51: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結論• 上述兩種主義學派都忽略了真實的農村結構,

也不能捕捉農民存在的差異性,也都不探討農業方面資本與勞動的鬥爭,對政府相關議題的探討也相當少,然而,雖然這兩種創新的新古典主義是有缺陷的,但其仍解決了農業生產力與成長問題、鄉村貧窮的問題,因此作者並不對本文所探討的這兩種新古典主義表示懷疑。

Page 52: 姓名:楊琇閔 學號: 69442017 授課老師:溫英幹 教授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