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44
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 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 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 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 中中中中中中中中 中中中中中中中中 中中中中中中中中DOH92-HP-1102 DOH92-HP-1102 中中中中中中中中92.3~93.2 92.3~93.2 中中中中 中中中中中中中中 中中中中 中中中中中中中中 中 中 中 中中中 中中中 中 中 中 中中中 中中中 中中中中 中中中中

description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計畫編號: DOH92-HP-1102 研究起訖: 92.3~93.2 申請機構:國立台北護理學院 主 持 人:戎瑾如 副教授 兼系主任. 壹、研究背景及重要性. 生活壓力衝擊身心社會健康功能  憂鬱症盛行率攀升 人口老化快速影響照護資源 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策略之重要. 貳、文 獻 探 討. 中老年人心理壓力及危機調適. 一、中老年期重要的課題. 三明治世代需要好好照顧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Page 1: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之發展與成效探討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計畫編號:計畫編號: DOH92-HP-1102 DOH92-HP-1102 研究起訖:研究起訖: 92.3~93.292.3~93.2申請機構:國立台北護理學院 申請機構:國立台北護理學院 主 持 人:戎瑾如 副教授主 持 人:戎瑾如 副教授 兼系主任兼系主任

Page 2: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壹、研究背景及重要性壹、研究背景及重要性

•生活壓力衝擊身心社會健康功能 

•憂鬱症盛行率攀升

•人口老化快速影響照護資源

•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策略之重要

Page 3: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貳、文 獻 探 討貳、文 獻 探 討

中老年人心理壓力及危機調適

Page 4: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一、中老年期重要的課題

三明治世代需要好好照顧

銀髮族需要好好疼愛

Page 5: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二、中老年期的心理危機及壓力

身體健康的變化

工作壓力、失業或退休

寂寞孤獨、失婚、喪偶

家庭結構轉折

死亡

Page 6: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重新組織型( reorganized type ): 最成熟的人格特質,積極面對生活之種種變

化,退而不休,能面對壓力調適。

集中型( focused type ): 瞭解自己的狀況,集中扮演一個或兩個角色

及活動,面對問題或生活變化,會選擇和分配資源,不希望完全退休。

三、人格模式影響心理健康之調適( personality and patterns theory )

Page 7: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成功撤離型( successfully disengaged type ): 選擇自壓力之生活情境中退出,能滿足現況,

不怨天尤人,如自願退休。

持續型( holding-on type ): 不願改變因應型態,不滿意現況,但勉強接

受。

三、人格模式影響心理健康之調適( pe

rsonality and patterns theory )

Page 8: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壓縮型( constricted type ): 面對壓力情境時,不完全接受自己調適之困難,

甚至試圖抗拒,如不願接受老化合併之變化,減少與他人之互動與生活角色。

尋求援助型( succorance-seeking type ): 瞭解自己需要尋求外界協助來幫助其適應壓力

與困境,可以成功得到心理支持,維持其生活滿足感。

三、人格模式影響心理健康之調適( personality and patterns theory)

Page 9: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冷漠型( apathetic type ): 對任何事物都不關心,也不期待,漠視周遭的環

境變遷,也對事物沒什麼反應,通常對生活沒什麼目標,也較沒有活力。

人格瓦解型( disorganized type ): 對事物不滿意,人際關係惡劣,容易對自我的情

緒失去控制,也容易被孤立,導致更加對人事物不滿的惡性循環,是壓力調適最不好的一種人格模式。

三、人格模式影響心理健康之調適( personality and patterns theory)

Page 10: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四、中老年生活應該改變的方向:

1. 安排較合適的生活 起居形式。2. 明顯地與同輩產生 認同感。3. 適應伴侶及親友的 喪失。4. 較彈性地適應所扮 演的社會角色。5. 適應生理上所引起 的健康衰退。6. 適應因退休所引起

的經濟變化。

1. 照顧自己的身體與情緒 1-1 多鍛鍊情緒管理的

能力 1-2 容許自己放輕鬆2. 建立自己的支援系統 2-1 家庭支持 2-2 工作上的支持3. 人際互動的溝通模式要

調整 3-1 多說讚美對方的話 3-2 別把期待背在肩上

Page 11: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参、研究目的 参、研究目的 (( 第一年第一年 ))

(一 ) 發展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二 ) 推行小團體介入措施以協助中老年人運用「情緒的調適與管 理」、「健康生活與壓力調適」、「人際與社交互動」等心理健康促進策略。

(三 ) 追蹤並分析中老年人運用心理健康團體處置方案之成效。

Page 12: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一 ) 以社區中老年志工為本年度主要研究對象群,瞭解其身心社會健康功能狀況。

(二 ) 招募社區中老年志工參與「多元化心理健康服務處置團體」。

(三 ) 評價社區中老年志工參與「多元化心理健康服務處置團體」之 成效。

参、研究目的 参、研究目的 (( 第二年第二年 ))

Page 13: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参、研究目的 参、研究目的 (( 第二年第二年 ))

(四)瞭解社區中老年志工擔任心理健康服務工作之經驗及所關切之議題。

(五)探討社區中老年志工推動心理健康服務工作之成長需求。

(六)輔導社區中老年志工成立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志工之自助團體。

(七)提供未來社區中老年心理健康服務模式之參考。

Page 14: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肆、研究方法肆、研究方法 研究架構 研究設計 : 分兩階段 step 1:調查社區 260位中老年人之身心健康狀況 step2: 類實驗研究法 選 樣:社區中年滿 50歲具溝通能力之中老年人 願意參與團體活動者 能持續參加 90 分鐘之團體活動 樣 本:篩選並招募北市士林區及萬華區之中老 年居民共六十位。 處 置:三類團體處置活動

資料收集:採用面對面結構性問卷訪談收集資料 資料收集時間:共計三次 , Time 1 (pre-intervention) Time 2 (團體進行八週活動結束後一週 ) Time 3 (團體完成結束後之第四週 )

下一頁

Page 15: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研究架構個人特質

․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婚姻狀態

自覺健康感受

健康狀況

壓力感受程度

憂鬱情緒

多元化心理健康促進小團體處置策略

․情緒的調適與管理小團體 ․健康生活與壓力調適小團體 ․人際與社交互動小團體

成效變項

自覺健康狀況身心健康狀況壓力感受程度

憂鬱情緒自我控制行為社區

生活功能

返回上頁

Page 16: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資料蒐集架構團體處置前→ 介入處置 (8weeks) → 團體處置後→ 一個月後追蹤( Time 1 ) ( Time 2 ) ( Time 3 )

小團體處置 ○1 情緒的調適與管理團體( LRT)

○2 ○3

○1 健康生活與壓力調適團體 (HSB) ○2 ○3

○1 人際與社交互動團體( SAC) ○2 ○3

成效評價變項1. 自覺健康狀況( PHS)

2.身心健康狀況( CHQ)

VV

VV

VV

3. 壓力感受程度( PSS)

V V V

4. 憂鬱情緒( CES-D ) V V V

5. 自我控制行為( SCS)

V V V

6. 社區生活功能( CLSS)

V V V

Note. ○1=pretest ; ○2=posttest1 ; ○3=posttest2

返回上頁

Page 17: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多元化團體處置活動

1. 情緒調適與管理團體活動 運用認知行為理論,協助中老年人覺察、認識個人情緒與情緒管理之相關技巧,洞察自己情緒來源、情緒反應的模式、以及本身健康、工作、人際關係、日常生活受情緒影響之狀況,從活動中學習情緒表達、控制與管理方法。

2. 健康生活與壓力調適團體活動 運用老化過程與健康照護、壓力理論,協助中老年人察覺個人健康狀況與壓力之關聯,察覺期壓力之來源、壓力感受程度與慣用因應健康問題與壓力之技巧,並學習調適健康問題與壓力的認知行為技能。

Page 18: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3. 人際與社交互動團體 運用人際溝通與小團體動力之觀念,發展定期的社交性聚會與活動,經由團體活動,提供中老年人體驗與他人分享生活經驗,互相支持及情感交流,增進社會互動與安適的心理健康功能。

多元化團體處置活動

返回研究方法

Page 19: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Variables Measures

人口學變項人口學變項• 年齡年齡• 婚姻狀況婚姻狀況• 性別性別• 教育年數教育年數• 自覺經濟狀況自覺經濟狀況

自覺健康狀況自覺健康狀況 身心健康狀況身心健康狀況 壓力感受程度壓力感受程度 憂鬱情緒憂鬱情緒 自我控制行為自我控制行為 生命滿意程度生命滿意程度 社區生活功能社區生活功能

人口學問卷人口學問卷• In YearsIn Years• 0=Not married; 1=Married0=Not married; 1=Married• 0=Female; 1=Male0=Female; 1=Male• In YearsIn Years• Self-Reported Self-Reported (1-3(1-3))

Self-Reported Self-Reported (1-4(1-4)) CHQ-12CHQ-12 Perceived Stress Scale (Perceived Stress Scale (PSS-1PSS-144)) CES-DCES-D

Self-Control Schedule (Self-Control Schedule (SCSSCS)) LSILSI Community Living SkillsCommunity Living Skills Scale Scale

((CLSSCLSS))

測量變項及工具

Page 20: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一)量性之資料整理與分析  將資料以 SPSS12.0建檔分析, 1.描述性統計為分析研究對象之人口學基本資料及依變項

之資料 2.Paired t-tests 檢驗各處置團體成員於 1次前測 (Tim

e 1;Pre-intervention)及 2次後測 Time 2( 處置團體完成後的第一週 )及 Time3( 處置團體完成後的第四週 )之依變項等是否隨接受處置種類或隨時間而有所之差異。

(二)質性資料之整理與分析 1.記錄每一次團體互動狀況 ,詳實寫出逐字搞 2.採內容分析以了解成員於團體中之互動與行為變化

伍、資料分析與方法伍、資料分析與方法

Page 21: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1.連結社區資源與媒體宣傳,邀請社區中老年人參與↓

2.篩檢社區之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狀況↓

3.邀集完成篩檢之 300名社區中老年人建立研究樣本群↓

4.招募團體處置成員為研究對象↓

5.團體前( Time 1 )問卷資料收集↓

6. 研究對象簽署參與本研究團體處置之同意書↓

7.隨機分配至各處置小團體↓

8. 進行八週團體處置活動↓

9.團體後問卷資料收集與成效評價↓

10.追蹤一個月後之問卷收集與成效評價↓

11.反覆進行以上步驟

陸、第一年研究工作進度陸、第一年研究工作進度

Page 22: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柒、研究成果柒、研究成果 1.建構心理健康團體處置活動手冊及領導者帶領活

   動指引。   ( 1)情緒調適與管理團體活動   ( 2)健康生活與壓力調適團體活動   ( 3)自我價值與自我統合團體活動   ( 4)人際與社交互動團體

2. 建構心理健康團體處置活動指引

( 1)收案條件 ( 2)收案程序 ( 3)團體結構

( 4)團體時間 ( 5)團體地點 ( 6)團體帶領者

  ( 7)團體進行方式

Page 23: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3.進行前趨研究並修正心理健康團體處置手冊與活動指引

4.舉行專家座談

5.完成團體處置引導者實務工作訓練

6.舉辦檢測活動及收案

7.進行處置團體活動

8.追蹤並評價中老年人運用心理健康團體處置方案成效

柒、研究成果柒、研究成果

Page 24: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1) 量性資料整理分析

    目前完成近 300名社區中老年人健康篩檢,三類處置團體活動,完成三次資料收集之成員約計 60名。

追蹤並評價中老年人運用心理健康團體處置方案成效

Page 25: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人口學資料及主要研究變項之統計值描述

變項名稱 平均值 標準差 眾數 實際範圍 尺度範圍

年齡(歲) 77.43 5.43 75 60-90 *

教育程度(年) 8.10 4.97 1 1-21 *

自覺健康狀況 2.75 0.63 3 1-4 1--4

身心健康狀況 38.45 5.07 39 14-47 12-48

壓力感受程度 11.30 9.55 0 0-48 0-56

憂鬱情緒 15.31 7.15 12 1-53 0-60

n=300

Page 26: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依變項依變項Time1Time1aa

(( pre tespre testt))n=21n=21

Time2Time2bb(( post1post1 ))n=21n=21

Time3Time3cc(( post2post2 ))n=17n=17

P-valueP-value(( t1 vs tt1 vs t

22 ))

P-valueP-value(( t2 vt2 vs t3s t3))

1.1. 自覺健自覺健康狀況康狀況

2.76±0.702.76±0.70 3.10±0.633.10±0.63 3.10±0.703.10±0.70 .130.130 1.0001.000

2.2. 身心健身心健康狀況康狀況

39.57±3.7439.57±3.74 41.67±3.2341.67±3.23 42.76±3.6342.76±3.63 .023.023** .139.139

3.3. 壓力感壓力感受受

14.10±7.2914.10±7.29 9.33±5.949.33±5.94 12.05±7.0512.05±7.05 << .0001.0001****** .079.079

4.4. 憂鬱情憂鬱情緒緒

12.29±7.7212.29±7.72 8.71±4.768.71±4.76 9.90±5.209.90±5.20 .005.005**** .327.327

5.5. 自我控自我控制行為制行為

115.33±18.115.33±18.3434

129.81±18.129.81±18.3232

126.48±17.1126.48±17.144

<< .0001.0001****** .282.282

6.6. 社區生社區生活功能活功能

93.38±13.693.38±13.699

108.00±10.108.00±10.0202

101.52±11.1101.52±11.122

<< .0001.0001****** .021.021

Note : *p<.05 **p<.01 ***p<.001

a: Time1 個案參與健康生活與壓力調適團體處置前各依變項測量結果 b: Time2 個案完成健康生活與壓力調適團體處置後第一週各依變項測量結果 c: Time3 個案完成健康生活與壓力調適團體處置後第一個月各依變項測量結果

Table1 :健康生活團體( HSB)處置前、後之比較

Page 27: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依變項依變項Time1Time1aa

(( pre tespre testt))n=19n=19

Time2Time2bb

(( post1post1 ))n=19n=19

Time3Time3cc(( post2post2 ))n=16n=16

P-valueP-value(( t1 vs tt1 vs t

22 ))

P-valueP-value(( t2 vt2 vs t3s t3))

1.1. 自覺健康自覺健康狀況狀況

2.53±0.772.53±0.77 3.42±0.903.42±0.90 3.06±0.683.06±0.68 << .001.001****** .110.110

2.2. 身心健康身心健康狀況狀況

37.42±7.6637.42±7.66 42.53±4.0542.53±4.05 41.50±5.2041.50±5.20 .007.007**** .350.350

3.3. 壓力感受壓力感受 12.26±9.4112.26±9.41 8.32±6.728.32±6.72 12.06±8.0912.06±8.09 .009.009**** .013.013

4.4. 憂鬱情緒憂鬱情緒 15.26±11.515.26±11.511

10.53±8.7810.53±8.78 11.31±6.7411.31±6.74 .003.003**** .491.491

5.5. 自我控制自我控制行為行為

119.89±16.119.89±16.6262

136.63±11.136.63±11.8585

130.31±15.130.31±15.2727

<< .001.001****** .019.019

6.6. 社區生活社區生活功能功能

94.89±13.094.89±13.022

111.21±9.5111.21±9.533

105.63±15.105.63±15.3636

<< .001.001****** .137.137

Table2 :情緒調適團體( LRT)處置前、後之比較

Note : **p<.01 ***p<.001 a: Time1 個案參與情緒的調適與管理團體處置前各依變項測量結果 b: Time2 個案完成情緒的調適與管理團體處置後第一週各依變項測量結果 c: Time3 個案完成情緒的調適與管理團體處置後第一個月各依變項測量結果

Page 28: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依變項依變項Time1Time1aa

(( pre testpre test))n=20n=20

Time2Time2bb (( pospost1t1 ))n=20n=20

Time3Time3cc(( post2post2 ))n=18n=18

pp-value-value(( T1 vs T1 vs T2T2 ))

pp-value-value(( T2 vs TT2 vs T

33 ))1.1. 自覺健自覺健

康狀況康狀況2.95±0.832.95±0.83 2.85±0.672.85±0.67 2.89±0.582.89±0.58 .649.649 .668.668

2.2. 身心健身心健康狀況康狀況

39.90±5.2939.90±5.29 40.25±3.8140.25±3.81 38.78±3.8638.78±3.86 .811.811 . 301. 301

3.3. 壓力感壓力感受受

12.25±8.3412.25±8.34 11.00±5.8811.00±5.88 13.56±8.4113.56±8.41 .328.328 .095.095

4.4. 憂鬱情憂鬱情緒緒

15.40±6.8515.40±6.85 12.75±8.5212.75±8.52 12.89±6.0312.89±6.03 .039.039** .879.879

5.5. 自我控自我控制行為制行為

115.45±19.0115.45±19.044

119.60±17.119.60±17.6161

119.06±13.119.06±13.3131

.200.200 .733.733

6.6. 社區生社區生活功能活功能

91.25±17.0791.25±17.07 100.10±12.100.10±12.8888

94.28±15.094.28±15.033

.019.019** .006.006

Table3 :人際與社交互動團體( SAC)處置前、後之比較

Note : *p<.05 a: Time1 個案參與人際與社交互動團體處置前各依變項測量結果 b: Time2 個案完成人際與社交互動團體處置後第一週各依變項測量結果 c: Time3 個案完成人際與社交互動團體處置後第一個月各依變項測量結果

Page 29: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依變項依變項

社交互動(社交互動( SASACC))n=20n=20

情緒調適情緒調適(( LRTLRT))n=19n=19

健康生活健康生活(( HBSHBS))n=21n=21 FF PP

MM SDSD MM SDSD MM SDSD

1.1. 自覺健自覺健康狀況康狀況

2.952.95 0.830.83 2.532.53 0.770.77 2.762.76 0.700.70 1.491.4922

.23.2344

2.2. 身心健身心健康狀況康狀況

39.939.900

5.295.29 37.4237.42 7.667.66 39.5739.57 3.743.74 1.071.0755

.34.3488

3.3. 壓力感壓力感受程度受程度

12.212.255

8.348.34 12.2612.26 9.419.41 14.1014.10 7.297.29 0.330.3311

.72.7200

4.4. 憂鬱情憂鬱情緒緒

15.415.400

6.856.85 15.2615.26 11.5111.51 12.2912.29 7.727.72 0.810.8100

.45.4500

5.5. 自我控自我控制行為制行為

115.115.4545

19.0419.04 119.89119.89 16.6216.62 115.33115.33 18.3418.34 .404.404 .66.6699

6.6. 社區生社區生活功能活功能

91.291.255

17.0717.07 94.8994.89 13.0213.02 93.3893.38 13.6913.69 0.300.3033

.74.7400

Table 4. 三種團體處置前之比較( Time 1 )(n=60)

Page 30: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依變項依變項

社交互動團體社交互動團體(( SACSAC))n=20n=20

情緒調適團體情緒調適團體(( LRTLRT))n=19n=19

健康生活團體健康生活團體(( HSBHSB))n=21n=21 FF PP

MM SDSD MM SDSD MM SDSD

1.1. 自覺健康自覺健康狀況狀況

2.852.85 0.670.67 3.423.42 0.900.90 3.103.10 0.630.63 2.92.944

0.060.06

2.2. 身心健康身心健康狀況狀況

40.2540.25 3.813.81 42.5342.53 4.054.05 41.6741.67 3.233.23 1.81.899

0.160.16

3.3. 壓力感受壓力感受程度程度

11.0011.00 5.885.88 8.328.32 6.726.72 9.339.33 5.945.94 0.90.944

0.400.40

4.4. 憂鬱情緒憂鬱情緒 12.7512.75 8.528.52 10.5310.53 8.788.78 8.718.71 4.764.76 1.41.488

0.240.24

5.5. 自我控制自我控制行為行為

119.6119.600

17.6117.61 136.6136.633

11.8511.85 129.8129.811

18.3218.32 5.45.422

0.0070.007****

6.6. 社區生活社區生活功能功能

100.1100.100

12.8812.88 111.2111.211

9.539.53 108.0108.000

10.0210.02 5.45.400

0.0070.007****

Table 5. 三種團體完成處置後第一週之比較( Time 2 )(n=60)

Note : * * p<.01

Page 31: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依變項依變項

社交互動團體社交互動團體(( SACSAC))n=20n=20

情緒調適團體情緒調適團體(( LRTLRT))n=16n=16

健康生活團體健康生活團體(( HSBHSB))n=21n=21 FF PP

MM SDSD MM SDSD MM SDSD

1.1. 自覺健康自覺健康狀況狀況

2.892.89 0.580.58 3.063.06 0.680.68 3.103.10 0.700.70 0.50.533

0.590.59

2.2. 身心健康身心健康狀況狀況

38.738.788

3.863.86 41.5041.50 5.205.20 42.7642.76 3.633.63 4.44.444

0.020.02**

3.3. 壓力感受壓力感受程度程度

13.513.566

8.418.41 12.0612.06 8.098.09 12.0512.05 7.057.05 2.22.233

0.800.80

4.4. 憂鬱情緒憂鬱情緒 12.812.899

6.036.03 11.3111.31 6.746.74 9.909.90 5.205.20 1.21.222

0.300.30

5.5. 自我控制自我控制行為行為

119.119.0606

13.3113.31 130.3130.311

15.2715.27 126.4126.488

17.1417.14 2.32.388

0.100.10

6.6. 社區生活社區生活功能功能

94.294.288

15.0315.03 105.6105.633

15.3615.36 101.5101.522

11.1211.12 3.03.000

0.060.06

Table 6. 三種團體完成處置後第四週之比較( Time 3 )(n=60)

Note : *p<.05

Page 32: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Fig 1.

T1 T2 T3

2.6

2.8

3

3.2

3.4

SAC

LRT

HSB

group

自我健康 PHS

Page 33: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Fig 2.

T1 T2 T3

37.00

38.00

39.00

40.00

41.00

42.00

43.00

group

HSB

LRT

SAC

中國人健康狀況 CHS

Page 34: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Fig 3.

T1 T2 T3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group

HSB

LRT

SAC

壓力感受 PSS

Page 35: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Fig 4.

T1 T2 T3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group

HSB

LRT

SAC

憂鬱程度 CESD

Page 36: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Fig 5.

T1 T2 T3

115.00

120.00

125.00

130.00

135.00

140.00

group

HSB

LRT

SAC

自我控制行為 SCS

Page 37: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Fig 6.

T1 T2 T3

90.00

95.00

100.00

105.00

110.00

115.00

group

HSB

LRT

SAC

社區生活技能 CLSS

Fig 4.

Page 38: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2) 質性資料轉錄與分析

   依研究進度已於九十二年四月處置團體開辦同時徵求參與者同意進行全程錄音、錄影活動,並將團體互動過程記錄轉譯為逐字稿。質性資料結果已進行分析並著重於老人團體動力部份,作為建構中老年人團體處置之參考。

追蹤並評價中老年人運用心理健康團體處置方案成效

Page 39: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捌、結論捌、結論

一、參與多元化團體處置之社區老年人在團體後 (T2) 相較於團體前 (T1),自覺健康狀況、身心健康狀況、壓力感受程度、憂鬱情緒、自我控制行為與社區生活功能等成效變項均呈現正向的改變。

二、參與團體處置後,健康生活團體 (HSB)與情緒調適及管理團體 (LRT)成員之身心社會等健康功能成效改善較社交互動團體( SAC)成員之改變顯著。

Page 40: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三、處置結束一個月後追蹤 (T3)發現健康生活團體 (HSB)與情緒調適及管理團體 (LRT)成員於身心健康功能之成效與憂鬱情緒之改善情形仍能維持平穩,壓力感受程度顯現略為上升、社區生活功能與自我控制行為等功顯現略為下滑之趨勢,但仍較處置前( T1 )為佳。

四、整體而言,以上結果可支持情緒調適團體與健康生

活團體對促進社區老年人之生理、心理與社會健康功能確實有正向的影響力。

捌、結論捌、結論

Page 41: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玖、困難與限制玖、困難與限制

一、團體成員之招募與維持參與動機

  社區中有意願參與本計畫團體處置之成員偶因個人因素

而有缺席或中途退出。另研究設計對象為居住社區 50歲以上

之中年與老年人,但實際中年人常為肩繫家庭經濟之中堅份

子,其負擔家計外的時間與精神實屬有限,故經社區招募成

員平均年齡層亦較長。

Page 42: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二、持續拓展與社區基層衛生單位之連結,持續合作推動心

理健康團體服務

  於本計劃推動期間,社區民眾與基層衛生單位因 SARS 感

染危機與防疫工作之優先性而影響推動心理健康團體之活動

與服務工作。

三、團體領導者之召聘與訓練

  目前具備擔任團體領導者資格之人員多同時具有專業工

作與職務,致領導者人數有限影響團體處置之推動。

玖、困難與限制玖、困難與限制

Page 43: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

拾、未來推動工作拾、未來推動工作

   持續追蹤並評價成效,並繼續發展前述三種及「自我價值與自我統合」處置團體,期能在二年內發展及推動各項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促進團體。

   第二年計劃案將結合社區資源以社區志工為主要對象,輔導成立「支持性互助關懷服務團隊」,希能透過邀請社區志工參與本研究之「情緒的調適與管理」、「健康生活與壓力調適」、「自我價值與自我統合」等處置團體,增進個人情緒壓力與健康調適,並期能將支持性互助團體的資源與精神於社區中耕耘與茁壯。

Page 44: 中老年人多元化心理健康 促進策略與服務模式 之發展與成效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