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28
第第 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 人人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 人 人人人人 人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 一、一、一、一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体。 人人人人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description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人口 是指生活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 农村人口: 具有 “ 农业户口 ” 的农村居民。 农村人口与乡村人口的区别 : “ 农村人口 ” 是指按照户籍登记的农业人口,乡村人口是指农村的常住人口,不包括长期在外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从业人员。. 一、农村人口的构成与变动. (一) 农村人口的 数量. 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的原因 ( 1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客观上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 2 )家族文化的影响; ( 3 )传统观念的影响; ( 3 )人口政策的失误;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Page 1: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第第三章 三章 农农村人口村人口

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 农村人口:具有“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农村人口与乡村人口的区别:“农村人口”是指按照户籍登记的农业人口,乡村人口是指农村的常住人口,不包括长期在外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从业人员。

Page 2: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一、农村人口的构成与变动一、农村人口的构成与变动 (一)农村人口的数量

时 间 农村人口(亿)

乡村人口(亿)

1990 年 8.96 8.411995 年 9.17 8.562000 年 9.28 8.08 2005 年 9.49 7.452006 年 9.43 7.372007 年 9.52 7.27

Page 3: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的原因 ( 1)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客观上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 2)家族文化的影响;( 3)传统观念的影响;( 3)人口政策的失误; ( 4)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

Page 4: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二)人口分布“ 爱辉一腾冲线”: 1935 年胡焕庸教授创制中国人口分布图时提出来的,认为从黑龙江省爱辉至云南省腾冲可以划出一条虚拟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西北,地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64% ,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 4% ;在这条线的东南,地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36% ,居住着全国总人口的 96% 。

Page 5: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1982 年全国人口普查,位于这条线东南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94.4% ,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42.9% ;该线西北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5.6% ,面积为 57.1% 。

农村人口地理分布与全国总人口地理分布基本相同

2003 年,“爱辉—腾冲”线西北侧的农村人口数为 1.22 亿,占全国农村人口 13% ;东南侧的农村人口数为 8.15 亿,占全国农村人口 87% 。

Page 6: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其中,东部10省:京津冀鲁苏沪浙闽粤琼;中部6省:晋豫皖鄂湘赣;西部10省:川(渝)陕黔滇藏甘宁青新

中部6省

西部10省

辽宁

广西

东部10省

“七五”时期的旧三大地带

黑龙江

吉林

内蒙古

东部

中部

西部

西部大开发中的新三大地带

中部6省

西部10省

辽宁

广西

东部10省

黑龙江

吉林

内蒙古东部

中部

大西部

当前的四大区域

中部6省

西部10省

辽宁

广西

东部10省

黑龙江

吉林

内蒙古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沿海

内地

三大区域的农村人口分布三大区域的农村人口分布

Page 7: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Page 8: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1985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分别为 3.4412亿、 2.9745亿和 2.0263亿,分别占农村人口总数 40.76%、 35.23%和 24.01%。

1995年,东、中、西部农村人口分别为 3.7342亿、 3.2201亿和 2.2132亿,所占比重分别为 40.73%、 35.12%和 24.15%。

2004年,东、中、西部农村人口分别为 3.8441亿、 3.2891亿和 2.2922亿,所占比重分别为 40.78%、 34.90%、 24.32%。

人口区域分布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Page 9: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三)农村人口的构成人口构成是指在一个国家或一定地域范围内人口的组成情况。人口构成中最基本的两个方面是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

年龄构成也称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

性别构成也称性别结构,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体人口中男女人数的比例关系。通常用男女人数之比(以女性人口数为 100 )来表示。

Page 10: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1 、农村人口的年龄构成

2003 年全国和乡村人口的年龄构成

类 型 0 - 14 岁 15-64岁 65 岁及以上

全国 22.1% 70.4% 7.5%

乡村 22.62% 68.99% 8.39%

Page 11: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联合国关于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划分标准

类 型 0 - 14 岁人口比例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

老少比

年轻型 40 以上 4 以下 15 以下

成年型 30 - 40 4 - 7 15 - 30

老年型 30 以下 7 以上 30 以上

Page 12: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 60岁以上人口占该国家或该地区人口人数 10% 以上,或一个国家一个地区 65岁以上人口占该国家或该地区人口总数 7%以上,那么,该国家或该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按照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 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1.3 亿,占总人口 10.41% ,其中城镇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 9.68% ,而农村为 10.92% 。全国 65岁以上老年人高达 8811万,占总人口 6.96% ,我国农村 65岁以上老年人口有 5938 万,占农村总人口 7.35% 。

为什么农村老龄化问题比城镇更加突出?

Page 13: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1990—2050 年中国 60 岁以上人口预测 时间 人口数量(千人) 占总人口比例(%)1990 99078 8.6

1995 113639 9.3

2000 128684 10.1

2005 143907 10.9

2010 168919 12.5

2015 210225 15.1

2020 243848 17.1

2025 289985 20.1

2030 347776 24.0

2035 391130 27.1

2040 404792 28.2

2045 413434 29.2

2050 431532 31.0

Page 14: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2000 年,我国农村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 7.35% , 2030 年农村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将上升到 13% , 2040 年将上升到 19% , 2050 年将上升到 25% 。

Page 15: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2 、农村人口的性别构成从世界范围来看,发展中国家人口性别比多在 100 以上,发达国家在 100 以下,大多数国家的人口性别比在 95-105 之间。

我国人口性别比大约为 106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提供的数据,到 2020 年前后,中国可婚男性人口可能过剩 2400 万左右。也有人计算, 2020 年, 20 岁至 45 岁的男性将比女性多出 3000 万人。

Page 16: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美国杨伯翰大学的瓦莱丽·赫德森和英国肯特大学的安德烈亚·博尔合作出版《光棍:亚洲男性人口过剩的安全意义》,根据 2000 年人口普查, 4岁以下儿童男女性别比率超过 120: 100 ,认为这将导致在 2020 年中国将有 3000 万男人找不到妻子。

妇女的缺乏导致了这样一种局面:拥有金钱、技能和受教育等优势的男子可以结婚;而没有这些优势的男子却结不了婚,他们在社会经济最底层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光棍阶层。

处于社会底层的年轻成年男子,为了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会通过暴力和犯罪方式联合起来。中国清朝末年的“捻军”就是一个例子。

为了提防“光棍乱国”,政府会考虑将这股“祸水”引向国外:或者通过鼓励年轻男子向外移民;或利用他们为政府的海外军事冒险服务。

Page 17: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农村人口性别构成的总体特征是男性比例大,性别比例失调,高于城镇和全国水平。

2006 年,我国农村人口性别比为 107 ,而全国总人口性别比为 104 ,城市人口性别比为 99。

2006 年,农村 0-4 岁的性别比为 126 , 5-9岁的性别比为 121 ,而城市同年龄段的性别比分别为 112 和 115 。

2007 年,我国农村出生人口男女比例高达 123: 100 。

Page 18: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二、我国农村人口问题二、我国农村人口问题 农村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质量问题和人地关系矛盾。

(一)人口质量问题人口质量也称人口素质,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个方面。

Page 19: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1、身体素质比较差,农村死亡率较高。 2004年,农村新生儿死亡率为 23.2‰,比城市高13.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2.5‰;农村婴儿死亡率为 33.1‰,比城市高 20.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3.9‰。

2、科学文化素质偏低。 2004 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文盲半文盲占 7.46% ,小学程度的占 29.20% ,初中程度的占 50.38% ,高中程度的占 10.05% ,中专程度的占 2.13% ,大专及大专以上的占 0.77% 。

Page 20: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3、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仍然深深地支配和束缚着广大的农民,封闭保守的意识、安于现状的守常观念、依赖心理和宿命观、宗派思想和家族观念等在相当的范围内存在着。

Page 21: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二)人地关系矛盾首先,农村人口数量剧增,加剧了人地关系的矛盾。

1949 年我国农村人口为 4.84 亿, 1980 年为 7.96 亿, 1990 年为 8.96 亿, 2000 年为 9.28 亿,2004 年为 9.42 亿, 2005 年为 9.49 亿, 2006年为 9.43 亿, 2007 年为 9.52 亿, 2008 年为9.55 亿。

其次,工业化和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土地。

Page 22: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1949 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 2.7 亩 1952 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 2.8 亩 1980 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 1.51 亩 1990 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 1.26 亩 2000 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 1.54 亩 2005 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 1.41 亩

Page 23: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1978 年江苏省粮食播种面积为 631 万公顷1998 年江苏省粮食播种面积为 595 万公顷2005 年江苏省粮食播种面积为 491 万公顷

2005 年,江苏省总人口为 7474 万,粮食总产为 2834 万吨,人均粮食 380 公斤。

2030 年,江苏省总人口达到 8200 万,按人均粮食 400 公斤计,约需粮食 3280 万吨。

2030 年,江苏省耕地大约 413.3 万公顷,水稻和小麦的总产量为 2817 万吨,粮食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全省人口的消费需要。

Page 24: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三)解决农村人口问题的途径1 、控制人口增长,加强农村人口管理 2 、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养 3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4 、保护耕地数量,合理开发土地

Page 25: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1 、控制人口增长,加强农村人口管理 据测算,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少生了 3.4亿

人口。 按照总和生育率 1.8预测,我国总人口将于 2010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 13.7亿、 14.6亿, 2033年前后将达到 15亿左右,以后才开始不断下降。

Page 26: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2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养 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根本途径。

农村教育主要包括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

Page 27: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3、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农村

最低生活保障

Page 28: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4、保护耕地数量,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加强法制宣传的力度,确保耕地数量;对开发

区进行合理规划,压缩开发区占用的耕地面积;运用经济手段,提高土地转为非农业用地的成本;提高农村建筑业水平,增加农村住房楼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