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22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description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一、单利与复利. 持有期收益率 (Holding-period return) 拥有金融资产期间所获得的收益率。 HPR=( 投资的期末价值 — 期初价值 + 此期间所得到的收入 )/ 期初价值 投资者期初储蓄 5000 元,期末获本息 5200 元,有 (5200—5000+0)/5000=200/5000=0.04=4% [(19×500)-(20×500)+(4×500)]/(20×500) =0.15=15%. 二、年收益率的折算. 不同期限的折合成年收益率,折算的公式为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Page 1: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Page 2: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2

一、单利与复利

持有期收益率 (Holding-period return) 拥有金融资产期间所获得的收益率。HPR=(投资的期末价值—期初价值 + 此期间所得到的收入 )/期初价值投资者期初储蓄 5000元,期末获本息 5200元,有 (5200—5000+0)/5000=200/5000=0.04=4%

[(19×500)-(20×500)+(4×500)]/(20×500)

=0.15=15%

Page 3: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二、年收益率的折算

不同期限的折合成年收益率,折算的公式为

年收益率 = 持有期收益率 ×[年 ( 或 365)÷持有期长度 ]

股票投资期限是 5 年,而银行储蓄的期限是 17个月

股票投资的年收益率为 15%×[1/5]=3%

银行储蓄的年收益率为 4%×[12/17]=2.82%

3

Page 4: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三、算术平均收益率三、算术平均收益率

算术平均收益率 R 的计算公式为 :

R=(R1+R2+……+RN)/N

如果投资者一项投资 4 年的收益率分别为 10%, -5%, 0 和 23%,年算术平均收益率为

(10%-5%+0+23%)/4=28%/4=7%

4

Page 5: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几何平均方法是计算复利的方法,几何平均收益率 RG 的计算公式为

RG=[(1+ R1)(1+R2)……(1+ Rn-1) (1+ Rn)]1/n-1

如果将上例 4 期收益的数字代入几何平均收益率的公式,得到的结果为

RG=[(1+ 0.1)(1-0.05)(1+0)(1+0.23)]1/4-

1=1.065-1=0.065=6.5%

5

四、几何平均收益率四、几何平均收益率

Page 6: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五、时间权重收益率五、时间权重收益率

时间权重收益率也是计算复利的一种收益率,计算公式为

RTW=[(1+ R1)(1+R2)……(1+ Rn-1) (1+ Rn)]-1

它与几何平均收益率的计算公式相比较,只缺少对总收入开 1/n次方。因此,也可以说,时间权重收益率是投资的考虑复利 (Compound

rate)的总收益率。

6

Page 7: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六、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六、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 Nominal Interest Rate)与名义利率(Effective Interest Rate)的关系有下式: Rreal =[(1+

Rnom)/(1+h)]-1

Rreal为实际利率, Rnom为名义利率, h 是通货膨胀率( Inflation Rate)。如果名义利率为 8%,通货膨胀率为 5%,其实际利率就是

[(1+0.08)/(1+0.05)]-1=1.02857-1=0.02857=2.857%

计算实际利率的公式可以近似地写成 :Rreal≈Rnom—h

7

Page 8: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七、通货膨胀(七、通货膨胀( InflationInflation )效应)效应

8

  年通      买 1元物品 20年     1000元 20年     年实际  胀率        后要求的金额     后的购买力      收益率

4% 2.19元          456.39元          7.69% 6% 3.21元          311.80元          5.66% 8% 4.66元          214.55元          3.70% 10% 6.73元          148.64元          1.82% 12% 9.65元          103.67元          0.00%

Page 9: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八、连续复利(八、连续复利( Continuous Continuous Compounding )Compounding )

9

Page 10: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九、连续复利的计算九、连续复利的计算

连续复利的计算公式为

这里, APR为利息的年百分率, n 为每年计算复利的期数。当 n趋近于无穷大时, (1+APR/n)n会趋近于 e APR,这里, e 的值为2.71828。在上例中, e 0.06=1.0618365,因此,我们可以说,利息为 6%的债券的连续复利为每年 6.18365%。

10

Page 11: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十、净现值十、净现值 (Net Present Value)(Net Present Value) 的计算的计算

净现值是未来收益的现值,因此它是终值计算的逆运算。譬如 8 年后孩子要读大学,家长要考虑在利率为 5%的情况下,现在要存入银行多少钱, 8 年后才会有 30000元。计算现值 PV的公式为PV=1/(1+i)n 这是利率为 i ,持续期为 n 时的 1 元的现值系数,PV=[1/(1+0.05)8]×30000=0.6768×30000=20305.18 即家长现在需要储蓄 20305.18元,就可以了。PV=[1/(1+0.06)8]×30000=0.6274×30000=18822.37, PV=[1/(1+0.04)8]×30000=0.7307×30000=21920.71,利率提高或降低一个百分点,可以节省 (20305.18-18822.37=)1482.81元,或者多存 (20305.18-21920.71=)1615.53元。

11

Page 12: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十二、不同资产投资收益(十二、不同资产投资收益( investment incomeinvestment income))

12

Page 13: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十四、风险(十四、风险( RiskRisk)及测度)及测度 风险 (Risk) 是指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程度越高,风

险就越大。

形势              概率           期末总价           总收益率 繁荣               0.25 13000元                  30% 正常增长       0.50 11000元                  10 萧条              0.25 9000元                 -10

13

Page 14: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十七、彼得堡悖论十七、彼得堡悖论

数学家丹尼尔·贝诺里 1725-1733年在圣彼得堡做研究时研究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个掷硬币的游戏,参加者先付门票,然后开始掷硬币,直至第一个正面出现时为止。在此之前出现的反面的次数决定参加者的报酬,计算报酬 R 的公式为:

公式中的 n 为参加者掷硬币出现反面的次数,参加者可能获得的报酬取决于他掷硬币时,在掷出第一个正面前可以掷出多少个反面。参加者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的概率及报酬见表。

14

Page 15: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十七、彼得堡悖论十七、彼得堡悖论

参加者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的概率及报酬表反面         概率            报酬                    概率 ×报酬 0 1/2 1 1/2

1 1/4 2 1/2

2 1/8 4 1/2

3 1/16 8 1/2

. . . .

n (1/2)n+1 2n 1/2 

15

Page 16: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如果 n 为 0 ,他可以得到的报酬为 20=1元,期望报酬为 1/2;如果n 为

1 ,他可以得到的报酬为 21=2元,期望报酬仍为 1/2;余此类推,如果n 为

n ,他可以得到的全部期望报酬为

E(R)=∑Pr(n)R(n)=1/2+1/2+……=∞。

由于门票的价格是有限的,而期望报酬却是无穷大的,这就成为了一个悖论。贝诺里运用边际效用递减的道理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指出,参加者赋予所有报酬的每一元不同的价值,随着报酬的增加,每新获得的1 元价值是递减的。因此,函数 log(R)给报酬为R 元的参加者一个主观价值,报酬越高,每一元的价值就越小。最后,他计算出风险报酬应为 2 元,这是参加者愿付的最高价。

16

十七、彼得堡悖论十七、彼得堡悖论

Page 17: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二十、效用公式二十、效用公式

这里有一个金融界广泛运用的一个投资效用计算公式,资产组合的期望收益为 E(r),其收益方差为 ,其效用值为:

其中 A 为投资者的风险厌恶指数,风险厌恶程度不同的投资者可以有不同的指数值, A 值越大,即投资者对风险的厌恶程度越强,效用就越小。在指数值不变的情况下,期望收益越高,效用越大;收益的方差越大,效用越小。

17

Page 18: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二十一、效用数值应用举例二十一、效用数值应用举例

如果股票的期望收益率为 10%,标准差为 21.21%,国库券的收益率为4%,尽管股票有 6%的风险溢价,一个厌恶风险的投资者会选择全部购买国库券的投资策略。

投资者 A=3时,股票效用值为: 10-(0.005×3×21.212)=3.25%,比无风险报酬率稍低,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会放弃股票而选择国库券。

如果投资者的 A 为 2 ,股票效用值为:

10-(0.005×2×21.212)=5.5%,高于无风险报酬率,投资者就会接受这个期望收益,愿意投资于股票。

所以,投资者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十分关键。

18

Page 19: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二十二、均值二十二、均值 --方差准则方差准则

19

Page 20: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二十二、均值二十二、均值 --方差准则方差准则

因为它的期望收益大于或等于第四象限中的任何资产组合,而它的标准差则等于或小于第四象限中的任何资产组合,即资产组合 P 优于在它东南方向的任何资产组合。相应地,对投资者来说,所有第一象限的资产组合都比资产组合 P 更受欢迎,因为其期望收益等于或大于资产组合 P ,标准差等于或小于资产组合 P ,即资产组合 P 的西北方向的资产组合更受欢迎。那么,通过 P 点的投资者效用的无差异曲线 (indifference curve)一定位于第二和第三象限,即一定是条通过 P 点的、跨越第二和第三象限的东南方向的曲线。

20

Page 21: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二十二、均值二十二、均值 --方差准则方差准则

均值本身是期望值的一阶矩差,方差是围绕均值的二阶矩差。方差在描述风险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两个资产组合的均值和方差都相同,但收益率的概率分布不同时。

一阶矩差代表收益水平;二阶矩差表示收益的不确定性程度,并且所有偶数矩差 ( 方差, M4,等 ) 都表明有极端值的可能性,这些矩差的值越大,不确定性越强;三阶矩差 ( 包括其他奇数矩差: M5, M7

等 ) 表示不确定性的方向,即收益分布的不对称的情况。但是,矩差数越大,其重要性越低。

21

Page 22: 第四章  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二十四、方差的分析二十四、方差的分析

萨缪尔森有两个重要结论:

①所有比方差更高的矩差的重要性远远小于期望值与方差,即忽略高于方差的矩差不会影响资产组合的选择。

②方差与均值对投资者的效用同等重要。

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假设是股票收益分布具有“紧凑性”。所谓紧凑性是说,如果投资者能够及时调整,控制风险,资产组合收益率的分布就是紧凑的。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