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95
第第第第第第 1

description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主要内容. 6 ,镜头语言 7 ,编辑语言 8 ,蒙太奇语言 9 ,声画关系 10 ,视听要素. 1 ,前言 2 ,视听语言概说 3 ,画面语言 4 ,声音语言 5 ,造型语言. 前言:作为媒介的语言符号. 狭义的“语言”指的是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广义的“语言”指一切能够表情达意的媒介,例如:人的手势、姿势、表情,运动的身体,精彩的画面,等等,都可以让观众领悟到某种含义。 “一朵玫瑰胜过千言万语”,玫瑰也是一种视觉语言的呈现。玫瑰的价值在于诉诸接受者的视觉、嗅觉,唤起感官愉悦和心灵的悸动,对爱情的向往等,比干巴巴的言语更有效果。.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Page 1: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第一讲

视听语言基础

1

Page 2: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主要内容

1,前言

2,视听语言概说

3,画面语言

4,声音语言

5,造型语言2

6,镜头语言

7,编辑语言

8,蒙太奇语言

9,声画关系

10,视听要素

Page 3: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前言:作为媒介的语言符号

狭义的“语言”指的是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广义的“语言”指一切能够表情达意的媒介,例如:人的手势、姿势、表情,运动的身体,精彩的画面,等等,都可以让观众领悟到某种含义。

“ 一朵玫瑰胜过千言万语”,玫瑰也是一种视觉语言的呈现。玫瑰的价值在于诉诸接受者的视觉、嗅觉,唤起感官愉悦和心灵的悸动,对爱情的向往等,比干巴巴的言语更有效果。

3

Page 4: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语言是指由于沟通需要而制定的具有统一编码解码标准的声音讯号。

对于人类来说,语言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必要工具,也是思维活动的直接现实。

电视艺术想要反映社会生活、塑造艺术形象、揭示人物心态、传达思想感情,当然也离不开语言。

4

Page 5: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文学作品欣赏需要读者发挥想象能力,才能进入文学构建的时空之中;影视作品让观众直接进入审美时空之中,直接获得美感——色彩、线条、形状、人物、动作、声音、音响等都可以向观众传递信息,表达意义、思想、情感。

迄今为止,影视视听语言已经成为了媒介最丰富、表达功能最强的艺术语言。

也是最早出现的吗?——至少早于文字。

5

Page 6: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为什么必须单独学习视听语言?如同学习文学需要学习文字学、语法、修辞。视听语言是影视艺术的基础,影视艺术就是运用视听语言来表情达意的。

学习视听语言就是了解影视艺术的结构、语法和修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了解视听语言的规律,才能真正了解视听艺术;只有清晰认识视听语言的特性,才能真正的领悟到影视艺术的独特魅力。

6

Page 7: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一、影视视听语言概说

1 .艺术都有其语言形态,用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电视艺术也不例外——电视语言。

2 .电视语言不再是单一的语言形态,是由诸多元素构成的多元化的、非常复杂的语言系统。

3 .电视艺术中的语言系统,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画面语言、声音语言、造型语言。

7

Page 8: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 视听语言”就是影、视的语言,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

视听语言包括狭义的视听语言和广义的视听语言。

所谓狭义,就是镜头之间的组合;所谓广义,还包含镜头里表现的内容——人物、行为、环境甚至对白,即影视的剧作结构,又称蒙太奇思维。

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是模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

8

Page 9: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观众对电影电视的认识包含几个方面:

首先,对影像的感受;

其次,将影像与有关影像的感知经验联系起来;

再次,对作为语言的影像的读解;

认识性的感知,与观众的视听经验和知识、记忆等元

素,密切相关。

9

Page 10: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作为视听艺术,影视首先是“视”(影像),然后是“听”(声音),最后通过剪辑这些“视”、“听”(影像、声音),构成一部完整的影像。

所以说,视听语言包括三部分:影像、声音、剪辑。

10

Page 11: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社会越发展,思维活动越复杂,需要表达的也越丰富,必然导致语言表现系统的日趋多元化、复杂化。

进入“电视文化”这一高度文明的时期,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的“电视语言”。网络

这种电视语言不再是单一化的语言形态,如文学的文字语言,广播的声音语言。而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由多种形式语言因素所构成的,综合性极强的语言系统。

11

Page 12: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视听语言:由画面系统、声音系统、声画关系和蒙太奇语言(剪辑)组成的立体的、链状和网状的语言系统。

凡是能够表达出思想或感情,并使接受者获得感知信息的一切手段、方式和方法,诸如构图、光效、色彩、影调、画面、声音、造型、人声、音乐、音响、造型、镜头、编辑、特技、符号、文字……都是构成电视艺术语言系统的重要元素。

12

Page 13: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二、画面语言

画面语言是电视艺术的本体语言 电视画面语言,主要是指电视艺术家用以构成

视觉形象的各种因素和方式,体现创作构思的各种手段和技法的总和。这其中主要包括构图、光效、色彩、影调等诸多语言元素。

13

Page 14: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画面系统:被摄物即图像——人、景、物;伴随被摄物出现的光线、色彩;因为光线、色彩作用而产生的影调、色调;由被摄物或者摄像机运动产生的场面调度;伴随摄像机运动出现的轴线、角度、视点、构图、景别;镜头的编辑组合。

它们是影视作品表情达意的主要方式,影视作品内蕴的情感、主题、审美、理念等都可以通过它们来进行表现。

14

Page 15: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狭义的画面即图像:影视作品中的人物、物体和环境的形式。

人物的发型、服饰、脸、身体等都可以给人积极、消极、美感、丑感等感觉,呈现其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状态。

物件图像也给人不同的感觉,几何图形、质地、颜色等诉诸观众的眼睛,传达某种艺术或文化的感觉。海洋博大、山脉稳重、河流流淌、衣袂飘飞总会展现生命的情态,生存的状态。

显现为“字幕”的文字也是一种图像。15

Page 16: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一)构图语言元素 构图:画面中图像的结构关系。 构图语言,主要由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和空间,

以及由此构成的视觉形象所传递的思想和感情。 构图是画面的基础,画面是构图的表现形式。没有

构图,也就没有画面。构图本身也能传递思想、表达感情,所以说构图也是一种语言。

16

Page 17: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电视画面的结构可以分为: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环境等要素。

主体、陪体是相对的。——艺术的相对性。 构图三原则:

1)美学原则; 2)主题服务原则; 3)变化原则

17

Page 18: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二)光效语言元素 电视画面本身,是由光、电的相互转化形成的:光转化为微电子,再转化为不同的光点,组合、排列在屏幕上,显现完整的电视画面。

光效语言,是指由光的性质、成分、角度、层次、强弱、明暗所体现的千差万别的变化,构成极为丰富的光效语言。

18

Page 19: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光线是影视作品的主要造型手段(光影艺术)。布光使对象在底片上得到适当的光线密度,占有足够的曝光时间,营造造型上的立体感、质感、轮廓形态感、生活真实感和美感,从而,渲染、烘托气氛、表现主题。

因为光源、光线的性质、角度、色温、强度以及客观环境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明暗分布、对比、层次感、光影形式、色彩等光线效果。

19

Page 20: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三)色彩语言元素 色彩也是一种语言,而且是电视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

色彩语言,是指色彩的艺术表现和合理配置是电视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同线条、光效、影像相融合,构成了十分和谐的电视色彩语言。

20

Page 21: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色彩是摄制前设计的色彩总体结构及其构成关系在银幕影像中的具体实现。包括色彩基调、人物服装色彩、空间环境色调、场景空间色彩构成、特殊景观色彩气氛等。

影视的色彩是运动的,是动态色彩,这是它最大的特点。统一的色调会形成意境的韵味和美感。

构成方式主要有主题色彩构成、素描色彩构成、渐变色彩构成、对立色彩构成、梦幻色彩构成。

21

Page 22: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色彩是视觉审美的重要部分,创作和审美的中心。人们对于色彩的生理、心理感受不尽相同。色彩经验往往出自情感,而形成的体验则偏向于理智和控制。色彩的情绪性:暖色:红 橙 黄 黄绿—不安、暴力、刺激、活力,突出、前进的感觉冷色:淡绿 青 蓝 蓝紫—安静、孤独、隐蔽,后退、收缩的视觉联想

22

Page 23: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黄色:光明、丰收、喜悦、轻松、高贵、辉煌、尊严、鼓舞、热情洋溢

绿色:自然、安宁、稳定、和平、成长、希望、赏心悦目、生机勃勃

蓝色:寒冷的海水、浩瀚的星空。悲苦、凄凉、冷漠、理智、忧郁、绝望

白色:纯洁、安宁、病态、冷漠、高贵、圣洁、和平、镇定、浪漫、梦幻

黑色:神秘、阴郁、恐怖、邪恶、凶险、悲观、绝望、死亡、庄重、严肃、压抑、自闭

23

Page 24: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四)影调语言元素 影调主要是指画面的明暗处理,这是一种更细腻的语

言形态。 影调语言,被摄物呈现出的明暗层次、明暗反差和明暗对比,构成了电视艺术的影调语言。影调语言,也是构成屏幕可视画面的基本因素,是处理造型、构图以及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重要语言手段。

24

Page 25: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电视艺术又被称为“声画艺术”,充分肯定画面的本体地位之后,绝不能忽视声音语言的重要性。

画面、声音语言通常分工明确:形象的具体的东西交给画面语言;抽象的、理念的东西交给声音语言。

声音语言,表情达意的一切声音形态总称为声音语言。无声,也是声音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声音语言

25

Page 26: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声音语言元素可以分为三大类:

( 1)人声语言元素 人声语言,屏幕人物表达思想情感时发出的各种声音,

诸如言语、啼笑、感喟等。它是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最主要的声音语言形态。

人声包括人物的对话、内心独白、旁白(或解说)等,同时包括声音的高度、力度、速度、色彩、节奏。

26

Page 27: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 2)音乐语言元素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特别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语言。当它介入电视艺术作品之中,就构成了重要语言的形态。

音乐语言,主要是指专为电视艺术作品编配的音乐,由节奏、旋律和音韵等组成,构成了电视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的表意、抒情的语言元素。

音乐形象必须与视觉形象以及语言(对白、独白、旁白、解说)、音响融为一体。

27

Page 28: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四大作用:

一是表达情感,包含导演的情感、作品的主题情感、

角色的情感;二是渲染气氛,结合情节在具体的情景中表现潜在的气氛,以引导观众的情绪;

三是结合叙事进行情节交代;四是深化主题。

28

Page 29: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 3)音响语言元素 音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音响,囊括一切声响,包括天籁、人籁和一切艺术声响;狭义的音响,指的是物体在运动中产生、传播并且被我们听到的声音波——区别于人声、音乐而存在。通常取其狭义。

大到山崩地裂的声音,小到一根针掉到地上的声音,甚至噪声,都能发挥它作为声音语言元素的作用。

音响语言,主要是指在电视艺术作品中,除人声语言、音乐语言之外,所有能够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交代环境的一切声音形态的总称。

29

Page 30: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四、造型语言 造型语言: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视觉直观形象的造型手段和技法的总和。

绘画、雕塑、建筑等造型艺术各自依循艺术规律形成特有的造型语言。

电影、电视是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综合运动艺术,综合各种视觉、听觉造型艺术的手段和技法,形成了表达意蕴、传递情感、塑造人物的银幕特殊视听造型语言体系。

30

Page 31: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电视艺术,是时空兼容的艺术。它是在时间延续中的空间艺术,也是在空间展现中的时间艺术。作为时间艺术,它主要通过纵向的表现,承担着叙事的功能;作为空间艺术,主要通过横向展示承担表意的功能。正是这纵横交织的双向结合,构成电视声画统一的“造型语言”。

影视造型语言的设计和运用,以导演总体构思为依据。

31

Page 32: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造型语言,对生活纪实画面给予艺术的超越和升华,并融进创作者的思想情感。

具有较强的绘画性、雕塑性和可读性,给观众以立体感、凝固感和陌生感,喻意深刻、联想丰富、内涵充实,艺术冲击力强。

造型语言:画面语言与声音语言结合,满足观众某种窥视欲的独特屏幕语言形态。

32

Page 33: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1 ,造型语言的主要类别:

( 1)观念造型语言:通过独特的屏幕造型语言,含蓄地表现创作者的思想观念。它的运用范围极广,主观的、表现性的造型,均可纳入观念造型语言之列。

( 2)象征造型语言:通过特定的景、物,表现创作思想、促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以深悟其中蕴含着的意念。电视艺术创作中的隐喻、对比、双关等,均具有某种象征性。

33

Page 34: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 3)心理造型语言:通过特定的屏幕造型语言,形象而深刻地揭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 4)模糊造型语言:在思想内涵的表达上,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只给观众一种朦胧的意识,目的是激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思维,引发观众的再创造能力。

34

Page 35: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2 ,造型元素 画面造型语言的主要元素:

景别,景深与焦距,角度,构图,色彩色调,光线,

视点。

声音造型语言的主要元素:

音量,音色,音调,运动,方位,距离。

35

Page 36: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A 、景别:由于物距不同,或用变焦镜头,造成被摄物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为了适应观众心理上、视觉上的需要,摄影师可以随时改变镜头的不同景别,犹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根据当时心理需要或趋身近看,或翘首远望,或浏览整个场面,或凝视事物主体乃至某个局部。这样,映现于银幕的画面形象,就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

36

Page 37: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景别一般分为五种:特写(人体的肩部以上)、近景(胸部以上)、中景(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环境)。

景别交替,可以使影片剧情的叙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通常,全景系列景别是绘画性的,写意、气氛、抒情的,景为主、人为辅;近景系列景别是纪实构图,随意的,不规则构图,叙事的;中景是过渡镜头。

37

Page 38: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38

Page 39: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39

Page 40: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40

Page 41: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景别—焦距—构图

41

Page 42: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景别的意义:1)景别是视觉语言的一种基本表达形式

2)景别是画面空间的表达形式

3)景别是导演和摄像师对观众视觉心理的限定

4)景别是画面造型的重要手段,是形成画面节奏变化的方式

42

Page 43: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景别的主观性: 体现了传 - 受关系:“叫你看什么”,还是“随你看什么”。

较小的景别,由于被摄主体在画格中比例较大,或者说在画格中被强调、被夸张、被放大处理,所以,往往是创作者带有较强指令性的在让观众“看什么”——创作者居高临下。

反之,较大景别,由于主体在画格中所占比例小,并且他们画格中呈现的形态比较接近现时生活中的形态,所以它往往是创作者让观众“随你看”——创作者与观众是平等的态度。 43

Page 44: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景别决定影片风格: 戏剧因素较强的作品,必然甚至可以说是依赖近景、

特写等较小的景别,突出戏剧化特征,把观众带入波澜曲折、催人泪下的戏剧化意境。

戏剧性因素较弱、“生活化”的作品,必然更多的使用全景、远景等大景别,来减弱人为的戏剧化倾向,把观众带入朴实自然、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非戏剧化情境。

44

Page 45: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B 、拍摄角度:摄影(像)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角度。它代表观众的视角。

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和位置,人们观察物体时,在视线与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角度。

电影用摄影机来展现、表现对象,摄影镜头代表观众的眼睛,因此角度和方位在创作中十分重要。

灵活多变的镜头拍摄角度,是影视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特别是戏剧的一个重要特征。

45

Page 46: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拍摄角度包括拍摄高度、拍摄方向和拍摄距离。

拍摄高度分为平拍、俯拍和仰拍三种。

拍摄方向分为正面角度、侧面角度、斜侧角度、背面角度等。

拍摄距离是决定景别的元素之一。 以上统称几何角度。还有心理角度、主观角度、客

观角度和主客角度。

46

Page 47: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从开机到停机,摄像机连续一次拍摄的画面,被称为一个镜头。

一个镜头拍摄的人物或景物,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切断的痕迹。

镜头可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倾吐感情,是电视语言的基本叙事单元和表意单元。

五、镜头语言

47

Page 48: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根据摄影机运动与否,影视镜头又分为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

固定镜头:摄影机固定后,在一定的位置,以一定的方位和角度对准被摄主体后不再变换。固定镜头可以给人一种稳定、均衡、厚重的审美感觉。

运动镜头:摄影机在运动中拍摄对象。主要有推、拉、摇、移、升降。

48

Page 49: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推、拉镜头——摄像机沿光轴方向向前、后移动拍摄的镜头,可使画面产生逐渐接近、远离被摄主体,使观众有视点向前、后移动的感觉。

在同一镜头内渐次了解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便造成悬念、对比、联想等艺术效果。

( 1)推、拉镜头

49

Page 50: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摇镜头——在拍摄一个镜头的过程中,摄像机位置不动,只有机身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画面则呈现出运动构图。

它可逐一展示景物,产生多种艺术效果:巡视环境、揭示动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烘托情绪与气氛等。

( 2)摇镜头

50

Page 51: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摇镜头——把摄影机安装在移动轨上或者配上滑轮,或者将摄影机安装在升降机上进行滑动拍摄,由此形成一种富有流动感的拍摄方式。

它的语言意义与摇镜头十分相似,只不过视觉效果更强烈。在外国大片、华语大片以及电视体育节目和 MTV 中经常可见。

( 3)移镜头

51

Page 52: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跟镜头——摄像机跟随运动的被摄体进行拍摄。

(辨析与移镜头的关系) 可以突出运动中的主题,又可以交代运动主体的

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使得主体的运动保持连贯性,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动态中的精神面貌。

( 4)跟镜头

52

Page 53: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六、编辑语言

编辑语言:对原始素材进行鉴别和选择,根据作品思想内容的要求,将其重新排列、组合,经过一定的制作、包装处理,使其成为传递统一思想感情的语言元素。这一种语言系统即编辑语言。

53

Page 54: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电视艺术的编辑语言多种多样:

时间编辑:现实的“时间”,是无法改变的无形的

时光流程。电视作品里,时间可以被压缩或被省略,

被延长或扩展,甚至将现在时空和过去时空自由地

组合在一起……形成全新的时间流程,表现全新的

思想和情感。

54

Page 55: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空间编辑:长方形的荧屏画框,本身就是对广阔现

实空间的选择和省略,打破了人眼正常视域的限制;

根据编导的意志,被分割成不同视点、不同景别的

局部。通过这种局部空间的重新组合编辑,与整体

的现实时空联系起来。

55

Page 56: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特技语言,利用电子特技手段对图像特殊处理或实现镜头转换的方法,来传递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特殊语言形态。

符号语言:直接展现的图像和声音所构成的符号,以及由这一符号显示的意义。它可以深沉、含蓄地传达某种观念、思想或情感,构成一种特定的电视符号语言。

56

Page 57: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57

七、蒙太奇语言

蒙太奇通常包含三层意思:一指的是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画面、镜头、场面、段落的结构组合方式;二是电影剪辑的具体技巧和方法;三是一种反映现实的形象思维方法。

蒙太奇是影视作品的结构方式。格里菲斯创造了它之后,电影才从单纯的记录工具上升成为一门艺术。

从功能上划分主要有: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

Page 58: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58

叙事蒙太奇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逻辑顺序、因果关系来切分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表现动作的连贯,推动情节发展,引导观众理解剧情。常见的有连续、平行、交叉和重复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是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分头叙述一个完整的情节,或者不同的没有关联的情节线索统一在同一主题中。

交叉蒙太奇是并列表现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同时发展,相互依存。

Page 59: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59

表现蒙太奇以表情达意,加强情绪感染力为目的。主要有心理、隐喻、对比蒙太奇等。

心理蒙太奇是通过镜头组接或音画有机结合,直接而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例如闪念、回忆、梦境、幻觉、想象、潜意识等。对比蒙太奇是通过镜头内容和形式的对比产生相互强调或冲突,以表达创作者的寓意或思绪、情感。

Page 60: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60

八、声画关系

声画关系:作品中,画面与声音两个要素必须协调、有机地配合,才能产生立体、完整的感官效果。

影视话语与日常语言的相似性与相关性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等同,相反,日常语言是语言的完整形式——包含各种现实规定性的言语事实,而影视话语是特定艺术规则下的节略性话语——对一种基于充分表达可能性的有意节略。

Page 61: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61

影视声画的节略形式,既是声画共同运动的成果又持续推动着声音和画面的多向运动和时空真实感的主观构造。

随着影视声、画元素的走向成熟,声画关系逐渐固定为三种主要类型(未有定论):声画合一(对应)、声画对位、声画对比。

另外,“声画分离”:声音和画面既不相互对应,也不能对位、对比,分崩离析、互相矛盾的状态。

Page 62: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62

声画对位、声画对比通常总称为“声画分立”。 声画分立是指声音和形像不相吻合、不同步、互相

离异的蒙太奇技巧。它意味着声音和形像摆脱了互相间的制约,具备了相对的独立性,在新的基础上求得和谐统一。声画分立的运用使电影突破了舞台剧的限制,为电影艺术再现生活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Page 63: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63

(1) 声画合一(对应) 影视艺术是声音、画面的结合。声音作为一种造型

手段,与视觉造型相结合,共同参与着影视审美价值的创造。即画面中的视像和它所发生的声音同时呈现并同时消失,两者步调协调一致。其依据是人类视听接受的同步习惯和立体思维,作用在于加强真实度,丰富影像表达的层次性和立体感。

这是影视中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声画关系,有时是贯通全片的。

Page 64: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64

(2) 声画对位 对位概念借自音乐的对位法,原指复调音乐中两个

以上的、有独立表现的旋律的同时存在,共同构成乐曲并形成复杂多变的对位。各声部的强音、高潮、终止都不同时出现,各声部动机长短不一,力度、音色各不相同,但是在统一风格的统领下,多声部可以达到和谐。

Page 65: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65

对位关系下的声画由于承载了同时进行的多种信息,它们的并置组合可以产生强烈的冲击力,触发观众思考超出画面和声音之和的新的意义。

就人声而言,声画对位意味着它和形象的关系应是同质异构的,也就是说,人声的形式与画面内的形象运动并无必然性,可是在隐喻的意义上,二者可以借助蒙太奇手段获得同质性。

Page 66: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66

(3) 声画对比 声音和画面相对独立或者性质相反,强烈反差之间显现别具一格的风格特征或者实现对比的修辞效果。

《现代启示录》将直升机空袭配以瓦格纳史诗般的音乐,战争的血火冲天与代表文明和生命激情的音乐同步而行,残酷的杀戮与轻松的游戏居然浑然一体——在这样的对比面前,人类行为本身的荒谬性暴露无遗;撼人心魄。

Page 67: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九、影视创作中的视听要素

刻画动人细节,真实展现生活情状和过程

长镜头拍摄,增强生活真实感注重同期声,强化作品的真实性解说词的功用:阐释事实,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当事人口述

67

Page 68: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1 ,细节

问题:

细节的定义、类别、作用

68

Page 69: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任何生活过程,都是真实生活细节的累积叠加。”细节的捕捉和刻画使纪录片血肉丰腴,真实动人的生活细节也使得纪录片更加的真实可感。无论是对时空的还原,还是对过程的展现,都离不开细节的刻画。没有了细节,时空是空洞的,过程是乏味的。

作家浩然说过:“我小说的故事都是编的,但每一个细节却都是真实的”。小说的创作尚且强调细节的真实,何况以真实为生命的纪实片?它更加需要注重真实细节的捕捉和运用,体现纪实之美。69

Page 70: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生活过程的一般性展现,只是纪实片的筋骨;真实的生活细节,才是它的丰腴血肉。实际上,感人之处往往在于生动的细节。也就是说:细节的捕捉和刻画使纪录片血肉丰腴,真实动人的生活细节也使得纪录片更加的真实可感。

无论是对时空的还原,还是对过程的展现,都离不开细节的刻画。没有了细节,时空是空洞的,过程是乏味的。

70

Page 71: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影视作品中的细节一般分为:动作细节语言细节物件细节环境细节

71

Page 72: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动作细节:

《沙与海》中父子打枣段落,编导用8个全景交待过程,接着连用几个特写和近景,表现出沙漠居民生活的艰辛和与恶劣自然环境不屈抗争的品格,尤其是刘泽远布满皱纹的脸和粗糙的手,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72

Page 73: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语言细节: 《最后的山神》中,孟金福返回定居点: 记者问:喜欢在山上还是在山下? 孟答:“山上舒服,在家里不行三天两头就感冒,在外头不感冒。”

记者问:山上好还是定居点好? 孟答:“定居点好。” 这个细节正好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同时也是他们生存状态的矛盾……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在历史演进中的阵痛和心灵史。

73

Page 74: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物件细节:细枝末节,还原时空环境细节: 《雕塑家刘焕章》开篇即交代环境:狭小天井中的刘焕章家,到处是雕塑作品,书架上放满了,墙上挂满了,床上摆满了,连床头上的没有拆掉的防震架也堆满了,各个局部细节的捕捉,使一个雕刻家的家在观众眼前真实地铺展开来,刘焕章的雕刻家形象也在这环境的铺垫之下呼之欲出。

74

Page 75: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2 ,长镜头

问题:

什么叫“长镜头”? 它的主要特征和功用是什么?

《望长城》航拍段落

75

Page 76: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长镜头:运用连续不间断的画面组成镜头段落,来记录完整时空中事件的发展,这就是被称为“时空连续的画面语言”的长镜头。

长镜头叙事的真实感、连续性很强,能够完整再现真实时空——未被割裂和编织的现场;另外,它与拍摄事物的同步性也使它天然地具备了良好的过程感。这些特点使长镜头成为纪实性电视纪录片的重要表现手段和典型标志之一。

76

Page 77: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长镜头的“镜头”,化作了观众的眼睛,使他亲眼目睹生活的真实流程和具体情状,感受到纪实之美。

评价长镜头运用是否恰当的最重要指标是镜头的信息量,镜头所传达的信息量应当与镜头的长度成正比。评价一个长镜头是否成功,还要看它是否通过景深镜头、运动摄影的运用而取得了较好的“镜头内部蒙太奇”效果。

77

Page 78: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纪录片《望长城》简介:

摄制时间: 1991年

摄制单位:中央电视台、日本东京广播公司

导演:刘效礼

它被称为“中国纪录片发展的里程碑”

78

Page 79: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长镜头始终跟随着主持人,考察长城的修建、变迁,介绍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对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影响、与当今自然生态以及人口迁徙变化的关系等等。

不仅考察长城本身,更表现了长城沿线人民的生活状态,从更广泛的范围反映长城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及长城区域的风俗民情,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该片的纪实风格,对其后电视创作的影响巨大。

79

Page 80: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望长城》中有许多经典的长镜头,这些具有强烈纪实风格的镜头使观众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但对“格里尔逊式”的矫枉过正也使作品中个别镜头过长,有自然主义之嫌。

例如:

第一集(中)的开篇,走进墓道、航拍;

第二集,寻找民间歌手王向荣。《纪录片》 P313

80

Page 81: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3 ,同期声 同期声是指“在记录图像信号的同时记录下

的声音信号”,包括人物语言、动作音响和环境音响。同期声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介绍环境、刻画人物和表达情感几个方面。

由于播放时与图像保持完全同步,又与现场氛围高度统一,而具有很强的纪实性,是纪录片用声音重现真实时空的法宝,是纪实风格纪录片在声音方面最典型的特征。

81

Page 82: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同期声中最重要的当然是人物语言,第一人称的“现身说法”带来的真实感是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 《俺爹俺娘》《被山隔住的远方》

《三节草》全部使用同期声,最大限度地保持生活原貌,甚至连片子的题目也来自于主人公肖淑明老人的一句话:“人如三节草,不知哪节好”,主人公对自己人生感悟的精辟总结不仅最为贴切,也因为由主人公之口说出而倍感真实和震撼。

82

Page 83: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同期声音响也是纪录片介绍环境、营造氛围的重要手段。

《龙脊》开篇以悦耳的山泉流动之声和动听的鸟儿鸣唱之声,交代故事的地点和环境——偏远的小山村。随后,传来潘能高起床的响动声,这种贴近生活的出场方式带来强烈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当小学生在教室里合唱时,窗外两个失学女童唱起歌谣:“爷娘不送妹读书 /无有文章 /无有名”,传达失学孩子的渴望、调动观众的情感。

83

Page 84: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新手往往忽略对声音(氛围)的记录。

现场采访时,有人连随机话筒都不打开。须知,同期声是“金不换”——现场录下的一句话,胜于十句解说词。因为,他是第一人称的“现身说话”,而你却是第三人称的“述评”。谁更可信,更有说服力?当然是前者绝非后者。

讨论:《幼儿园》完全舍弃解说词。

84

Page 85: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4 ,解说词 它在表现性电视纪录片(即“专题片”)中

是“挑大梁”的声音成分,其地位甚至超过同期声在纪实性纪录片中的地位。表现性纪录片的解说词追求艺术意境和形式美,十分注重文学性。

主要功能有:表述思想,阐释事实,抒发感情,以及人物口述。

85

Page 86: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表述思想的解说

写意性纪录片所写之“意”,首先在于思想意境,而解说词以其高度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成为纪录片阐述思想的不二选择。

解说词在思想性方面对画面的提高,主要作用在于明确纪录片的主题思想。

赏析:《国家地理:人类消失之后》86

Page 87: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苏园六记 ·吴门烟水》中说到:“其实,任何东西,离开了产生它的具体环境,都只能是一只断藤之瓜。环境造就人,也造就物。反过来说,有时候,具有魅力的事物,一半儿是环境的力量。环境,特别是文化环境,从本意上讲,是无法复制的。苏州园林之所以有生命的原因就在于它和吴文化的土壤、苏州人的生活长相厮守”。——发掘出作品的哲学思想,饱含文化哲思地讲述了园林与吴文化的关系。

87

Page 88: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阐释事实:

解说词的基本作用就是说明事实。由于画面表意的局限性和多义性,往往需要解说词对画面中的不确定信息予以确定,用精当的话语给画面做补充。

解说词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解说画内景物(声音)。如《雕塑家刘焕章》介绍主人公身份的解说词:“他姓刘,名焕章,今年已经 52

岁了,现在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副研究员”。

88

Page 89: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二是为画面(声音)提供补充说明。 《幼童》这样解说幼童留美计划的启动,

“ 1872年 8月 11日,第一批留美幼童从上海启程,临行前,所有孩子的父母和政府签订了一份 15年的合同,上面写着:业成后回华差遣,不得私在华洋各处另谋生理,其在洋在途,如有天灾疾病不测等事各安天命。尽管在选拔章程上写着,选拔幼童不分满汉子弟,但是在所有 120名幼童里没有一名满族贵胄子弟”。——确认时间、地点等基本事实信息后,还介绍了相关细节和背景,加大了信息量。

89

Page 90: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抒发情感的解说:常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注重语言的韵律与节奏,激起观众共

鸣。

《云下边的山》中的解说:“有这么一位先行

者——出生在广东香山;就读于夏威夷檀香山;衣

冠珍藏在北京西山;遗体安葬在南京紫金山;他姓

孙,名叫中山。他的生生死死都离不开这个‘山’。

是啊!他就是一座大大的山……”对内容进行巧妙

串联的同时,表达出强烈的崇敬之情。90

Page 91: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人物口述——特殊的“解说” 近年来较为流行。由被拍摄者以第一人称讲述事实,游走于解说词和同期声的边缘。

这种特殊的解说词既能基本承担一般解说词的功能,又具有一般解说不能比拟的真实感。因此,随着类似自传体、口述体纪录片的兴起,人物口述这种特殊的解说已经从被零星使用的“配角”地位,摇身一变成为一些纪录片中独当一面的“主角”。

91

Page 92: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纪录片《我的抗战》,以“口述历史”的手法作为主要叙事方式,大量使用当事人口述和一些日记、回忆录,呈现出真切的见闻体验和动人的情感细节。

这种独具魅力的个人化叙事法,是该片从众多关于抗日战争的“纪录片”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赏析:《我的抗战 2 ·第 29集:战长沙》 92

Page 93: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在有些纪录片中,当事人自述时不出现在画面上,这种方式的口述则更接近于解说词。

《高三》中以一名高三毕业班学生的日记作为画外音,直接起到解说作用;

而《一个人和一座城市》系列片中,作为片子主要部分的作家口述,以其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完成了对城市的个人化叙述。

93

Page 94: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课堂作业

1 ,评析电视纪录片《墨脱情》的艺术特色,请关注下列视听要素: 细节、长镜头、同期声、解说词、音乐 / 音响……

2 ,假如请你来编导,如何改良该片?

94

Page 95: 第一讲 视听 语言基础

95

通过实践,了解视听语言几大部类及其特征与功用,而不只是满足于纸上谈兵?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