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 发展

17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

description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 发展. 一、早期的 “ 子弹论 ” 或 “ 皮下注射论 ” 核心观点 : 例子:一战的宣传技巧研究 “魔弹论”为什么是 错误 的?. 传播被视为魔弹,它可以毫无阻拦地传递观念、情感、知识和欲望。宣传可以产生强大的力量。 宣传者可以把各种特定的内容通过传播媒介灌输到人们的头脑里,就象子弹射中靶子,医生向患者身体注射药物一样。传播者可以违背人们的意志,强行改变他们的观念,并操纵人们的行为。. “ 魔弹论 ” 产生的背景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 发展

Page 1: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 发展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Page 2: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 发展

一、早期的“子弹论”或“皮下注射

论”

核心观点:例子:一战的宣传技巧研究“ 魔弹论”为什么是错误的?

Page 3: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 发展

传播被视为魔弹,它可以毫无阻拦地传递观念、情感、知识和欲望。宣传可以产生强大的力量。 宣传者可以把各种特定的内容通过传播媒介灌输到人们的头脑里,就象子弹射中靶子,医生向患者身体注射药物一样。传播者可以违背人们的意志,强行改变他们的观念,并操纵人们的行为。

Page 4: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 发展

“ 魔弹论”产生的背景 :

1.战时宣传:随着各个国家投入战争,在个人和社会之间需要结成更有力的联系,而工业社会的多样、异质和分化的人们并非由礼俗社会那种“相互的、有约束力的情感”保持在一起。因此需要大规模地使用大众媒介对全体民众进行宣传动员。

Page 5: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 发展

2.本能心理学:人们的体内生理机制大致相同,效力强大的刺激会得到大众个体成员一致的注意力和相似的反应。而个人在心理上与有力的社会联系和非正式社会控制的相隔绝,因此没有什么强大的社会关系可以瓦解这些机制的影响。结果是大众可以被拥有媒介的人所影响和左右。

Page 6: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 发展

3.大众社会理论的流行:现代社会由大众组成,其意义是“出现了大量心理上隔绝孤立的个人,他们以各种各样的专业方式相互依赖,但缺少中心统一的价值观和目的。”传统联系的削弱,理性的增长以及分工创造了由松散的个人组成的社会。在这个意义上,“大众”一词的含义更接近于一个聚合体,而不是一个组织严密的社会团体。

Page 7: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 发展

二、“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论”

40年代以来的效果研究主要领域:“传播流”研究;说服性传播研究;“使用与满足”研究。

“ 传播流”:大众媒介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Page 8: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 发展

代表性成果有: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 1944);卡兹《个人影响》( 1955);罗杰斯《创新与普及》( 1962);克拉帕《大众传播效果》( 1960)。

Page 9: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 发展

(一) 《人民的选择》

伊里调查: 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产生了一系列理论假说:政治既有倾向; 选择性接触; 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 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无变化,小变化,强化,结晶,改变。

Page 10: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 发展

关于意见领袖的相关结论 :

人际影响比任何一种媒介都更为经常、更为有效;

在基本群体中,人际影响对保持群体内部意见和行动的高度一致非常有效;

在决策过程中,不同媒介扮演不同角色;

Page 11: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 发展

在信息传播中,信息输出不是全部直达普通受传者,而是有的只能先传达到其中一部分,而后再由这一部分人把讯息传递给他们周围的最普通的受众。

有的讯息即使直接传达到普遍受众,但要他们在态度和行为上发生预期的改变,还须由意见领袖对讯息作出解释、评价和在态势上作出导向或指点。

Page 12: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 发展

(二)《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 1955年出版的《个人影响》是《人民的

选择》的后续研究。《个人影响》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

“中介因素”,主要有四种:( 1)选择性接触机制;( 2)媒介本身的特性:渠道影响效果;( 3)讯息内容:表达技巧产生不同心理

反应;( 4)受众性质:既有立场倾向,社会关

系,意见领袖。

Page 13: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 发展

《创新与普及》( 1962 年,罗杰斯)

(1)信息流;影响流;多级( N级)传播。 两级传播模式后来逐渐发展为多级传播模式并

经常用于创新研究。 (2)创新研究是指一项新的思想、实践或事物通

过特定渠道经过一段时间为社会系统中的成员所接受或采纳。这一扩散过程包括大众传媒和人际传播渠道。两级模式主要考察个人如何接受信息并把它传递给他人。而创新研究则专注于采纳或否定创新的最后阶段。

Page 14: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 发展

多级传播模式:

(1)推广杂交玉米种子的研究;(2)创新扩散的经典范式:一项创新,经过特定渠道传播,经历一段时间,在一个社会体系的成员中流通

Page 15: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 发展

(三)《大众传播效果》与“有限效果论”

1960年,克拉帕,《大众传播效果》; 关于大众传播的“五项一般定理”:1.大众传播通常不是效果产生的必要和充

分条件,而只是众多中介因素之一;2.大众传播不是引起受众态度的改变,而

是对既有态度的强化;

Page 16: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 发展

3.大众传播改变态度需要两个条件:4.传播效果的产生,受某些心理生理因素

的影响;5.效果的产生,还受媒介本身条件(信源、

内容、舆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 有限效果论”

Page 17: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 发展

(四)“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说服性传播(传播的说服效果)霍夫兰:《我们为何而战》

三、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的宏观效果理论传播流(有限效果论)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