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汉 字

42
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description

第二章 汉 字. 下编 基础知识 长春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 汉字概说. 表意文字、音节文字、音素文字。 汉字属于 表意文字 。 汉字是汉民族记录语言的文字,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逐渐创造的。. 教学内容. 第一节、汉字的起源(了解) 第二节、汉字的发展(了解) 第三节、汉字的结构(掌握) 第四节、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 字(掌握) 第五节、容易误读误写的中医药常用字(自学). 第一节、汉字的起源. 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 1. 结绳说. 《 易经 》 “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第二章 汉 字

Page 1: 第二章  汉  字

第二章 汉 字第二章 汉 字下编 基础知识下编 基础知识

长春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长春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

Page 2: 第二章  汉  字

汉字概说汉字概说

•表意文字、音节文字、音素文字。表意文字、音节文字、音素文字。•汉字属于汉字属于表意文字表意文字。。•汉字是汉民族记录语言的文字,是我汉字是汉民族记录语言的文字,是我

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逐渐创造的。逐渐创造的。

Page 3: 第二章  汉  字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节、汉字的起源(了解)第一节、汉字的起源(了解)•第二节、汉字的发展(了解)第二节、汉字的发展(了解)•第三节、汉字的结构(掌握)第三节、汉字的结构(掌握)•第四节、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 第四节、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

字(掌握)字(掌握)•第五节、容易误读误写的中医药常用字第五节、容易误读误写的中医药常用字

(自学)(自学)

Page 4: 第二章  汉  字

第一节、汉字的起源第一节、汉字的起源

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

Page 5: 第二章  汉  字

1.1. 结绳说结绳说

• 《易经》“上古结绳而治,后世《易经》“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圣人易之以书契”。

• 《 周 易 集 解 》 引 《 九 家 易 》 :《 周 易 集 解 》 引 《 九 家 易 》 :“古无文字,其有约事之事,事“古无文字,其有约事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亦足以相治也。”

Page 6: 第二章  汉  字

2.2. 八卦说八卦说• 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

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包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由是文籍生焉。」

• •   《易纬  《易纬 ·· 乾乾 ·· 凿度》凿度》

认为:乾卦,天字的古文;认为:乾卦,天字的古文;坤卦,地字的古文;离卦,坤卦,地字的古文;离卦,火字的古文;坎卦,水字的火字的古文;坎卦,水字的古文;巽卦,风字的古文;古文;巽卦,风字的古文;震卦,雷字的古文;艮卦,震卦,雷字的古文;艮卦,山字的古文;兑卦,泽字的山字的古文;兑卦,泽字的古文。古文。

Page 7: 第二章  汉  字

3. 3.仓颉造字说 仓颉造字说

• 许慎《说文解字》叙:许慎《说文解字》叙:“黄帝之史仓颉,见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兽蹄迒之迹,知分(文)理之相别异也,(文)理之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初造书契。”

3.3. 仓颉造字说仓颉造字说

Page 8: 第二章  汉  字

此外,还有结珠、契刻、河图洛书此外,还有结珠、契刻、河图洛书说、图画说等传说。说、图画说等传说。

•总之,汉字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总之,汉字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Page 9: 第二章  汉  字

第二节、汉字的发展第二节、汉字的发展

•形体结构的演变形体结构的演变•造字方法的改进造字方法的改进

Page 10: 第二章  汉  字

一、形体结构的演变一、形体结构的演变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繁体 简体

Page 11: 第二章  汉  字

1.1. 甲骨文(殷商)甲骨文(殷商)• 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或兽骨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或兽骨

上的文字,称“龟甲兽骨文上的文字,称“龟甲兽骨文字”,“卜辞”。字”,“卜辞”。

• 发现:发现: 18981898 年在河南安阳年在河南安阳市小屯村(殷王朝的都城遗市小屯村(殷王朝的都城遗址,统称殷墟)发现的。址,统称殷墟)发现的。

• 特点:特点: 不标音的占大多数。不标音的占大多数。 大量使用了假借字。大量使用了假借字。 形体结构未定型。形体结构未定型。 笔画都是细而长的“瘦笔”笔画都是细而长的“瘦笔”

和“方笔”。和“方笔”。

Page 12: 第二章  汉  字

王懿荣

(光绪六年进士,翰林,国子监祭酒,考古学家,文字学家)

甲骨文实物

Page 13: 第二章  汉  字

甲骨文书法作品

Page 14: 第二章  汉  字
Page 15: 第二章  汉  字

金文实物

Page 16: 第二章  汉  字

3.3. 篆书(春秋、战国、秦)篆书(春秋、战国、秦)• 大篆:笔画比较繁复,春秋、大篆:笔画比较繁复,春秋、

战国初期。战国初期。• 小篆:秦始皇令李斯统一天小篆:秦始皇令李斯统一天

下文字,在秦国文字基础上下文字,在秦国文字基础上修改而成一种新字体,也称修改而成一种新字体,也称之为秦篆。之为秦篆。

特点:每笔都要引长书写。特点:每笔都要引长书写。

Page 17: 第二章  汉  字

大篆大篆

Page 18: 第二章  汉  字

小篆小篆

Page 19: 第二章  汉  字

4.4. 隶书(秦汉)隶书(秦汉)• 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 特点:把篆书的圆曲线条特点:把篆书的圆曲线条改为方折笔划,使汉字进改为方折笔划,使汉字进一步符号化。一步符号化。

• 隶书的产生,标志着今文隶书的产生,标志着今文字的开始。字的开始。

Page 20: 第二章  汉  字

隶书书法作品隶书书法作品

Page 21: 第二章  汉  字

5.5. 楷书、草书、行书(汉魏晋)楷书、草书、行书(汉魏晋)•楷书:楷书:

特点:笔划平直,结构方正。特点:笔划平直,结构方正。•楷书的书法家:楷书的书法家:钟繇、王羲之钟繇、王羲之 •草书:草书:•狂草、章草、今草。狂草、章草、今草。•行书:行书: 就是用草书的笔法写楷书。就是用草书的笔法写楷书。

Page 22: 第二章  汉  字

楷书楷书

Page 23: 第二章  汉  字

草书草书

Page 24: 第二章  汉  字

行书行书

6.6. 简化字(现简化字(现代)代)

Page 25: 第二章  汉  字

二、造字方法的改进二、造字方法的改进

1.1. 汉字的形体从形、义结合到形、义相离,汉字的形体从形、义结合到形、义相离,并朝着表音方向发展。并朝着表音方向发展。

2.2. 汉字朝着逐步简化的方向发展。汉字朝着逐步简化的方向发展。

Page 26: 第二章  汉  字

第三节、汉字的结构第三节、汉字的结构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Page 27: 第二章  汉  字

六书六书六书:是前人分析汉字结构的理论,包括象形、指事、六书:是前人分析汉字结构的理论,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许慎与“六书”:许慎与“六书”: 东汉学者许慎编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说文东汉学者许慎编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该书用“六书”理论分析解字》,该书用“六书”理论分析 93539353 个汉字。用个汉字。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一直沿用至今。“六书”理论分析汉字一直沿用至今。

Page 28: 第二章  汉  字

11 、象形字、象形字• ““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说文解字日、月是也。”(《说文解字 ··

叙》)叙》)

• 象形字就是画出字的形象。象形字就是画出字的形象。

• 当然必须保证此类字有象可画,当然必须保证此类字有象可画,

也就是客观实在。也就是客观实在。

• 象形字分为:纯体象形和复体象象形字分为:纯体象形和复体象

形。形。

① 画出全体的,为纯体象形。① 画出全体的,为纯体象形。

② 画出部分的,为复体象形。② 画出部分的,为复体象形。

Page 29: 第二章  汉  字

子 止 女 心首 耳 自 人

象人

Page 30: 第二章  汉  字

象物

Page 31: 第二章  汉  字

象工具

舟 车 弓 刀

衣 鼎 斤豆

Page 32: 第二章  汉  字

2.2. 指事字指事字

• ““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而可见,上、下是也。”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 ·· 叙》)叙》)

• 指事字是在象形字上加一指事字是在象形字上加一二个指示性的符号而成。二个指示性的符号而成。

Page 33: 第二章  汉  字

1 纯符号指事字

四 五 六

九 上 下

Page 34: 第二章  汉  字

2、合體指事字

甘 曰 本

亦 寸 刃

Page 35: 第二章  汉  字
Page 36: 第二章  汉  字
Page 37: 第二章  汉  字

3.3. 会意字会意字

• ““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撝 huīhuī ,武、信是也。” ,武、信是也。”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 ·· 叙》)叙》)

• 对于较复杂的概念,就将两个对于较复杂的概念,就将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利用它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利用它们形体(有时是意义)会合时们形体(有时是意义)会合时产生的新义来表达。这就是产生的新义来表达。这就是“会意字”。“会意字”。

• 组合成会意字的各字用以表意,组合成会意字的各字用以表意,称为形符或意符。称为形符或意符。

Page 38: 第二章  汉  字
Page 39: 第二章  汉  字
Page 40: 第二章  汉  字

4.4. 形声字形声字

• ““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譬相成,江、河是也。”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 ·· 叙》)叙》)

• 形声字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形声字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而成,形符表意分组合而成,形符表意(以事为名),声符表音(以事为名),声符表音(取譬相成)。(取譬相成)。

•如:“杨、柏、枝、榆 ”左旁都是木,如:“杨、柏、枝、榆 ”左旁都是木,所以都是木类,木旁就是形符,而右旁所以都是木类,木旁就是形符,而右旁分别表其音,是声符。分别表其音,是声符。

•如:“葫、瑚、糊、湖”都读“胡”如:“葫、瑚、糊、湖”都读“胡”音,他们的声符都是“胡”,而形符分音,他们的声符都是“胡”,而形符分别是艹、王、米、氵。别是艹、王、米、氵。

•形符通常由象形、指事、会意字充当,形符通常由象形、指事、会意字充当,尤以象形字为主;声符则由一个可用以尤以象形字为主;声符则由一个可用以表音的字充当。表音的字充当。

Page 41: 第二章  汉  字

5.5. 转注字转注字

•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 ·· 叙》云:叙》云:“转注者,建类一首,同“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意相受,考、老是也。”

• 由于许慎这个定义太简单,由于许慎这个定义太简单,全书也未举其他例字,导全书也未举其他例字,导致后人对“转注”的理解致后人对“转注”的理解争论不休,难得共识。争论不休,难得共识。

Page 42: 第二章  汉  字

6.6. 假借字假借字

•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 ·· 叙》云:“假借叙》云:“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长是也。”

• 由于古代有词无字,导致一字记由于古代有词无字,导致一字记录多词的现象。例如:录多词的现象。例如:

① ① 其:畚箕,假借为其中之 “其” 其:畚箕,假借为其中之 “其” 。。

② ② 來(来):来麦,假借为到来之來(来):来麦,假借为到来之“来”。“来”。

③ ③ 我:兵器名,假借为人称代词。我:兵器名,假借为人称代词。④ ④ 難(难)鸟名,假借为困难之難(难)鸟名,假借为困难之

“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