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课

23
第4第 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 第——第 第第第第第 ): 1.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2.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description

第 4 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秦 —— 清)两对矛盾: 1.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2. 君权与相权的斗争.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并非一帆风顺。 秦 —— 西汉 、东汉 —— 三国两晋南北朝 —— 隋 唐 —— 五代十国 —— 辽 宋 夏金 —— 元、明、清. 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 西汉 (前 202-25 年,都长安) (汉高祖) (汉景帝) (汉武帝). 思考: 1. 刘邦建汉后,为巩固皇权、稳定天下,在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 2. 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3. 汉景帝和汉武帝分别采用什么办法解决王国问题?. 监察地方(刺史)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第 4 课

Page 1: 第 4 课

第 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秦——清)两对矛盾:

1.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2.君权与相权的斗争

Page 2: 第 4 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并非一帆风顺。

秦——西汉、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

Page 3: 第 4 课

西汉(前 202-25年,都长安)(汉高祖) (汉景帝) (汉武帝)

监察地方(刺史)

推恩令;

郡国并行制

削藩

思考:1.刘邦建汉后,为巩固皇权、稳定天下,在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2.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3.汉景帝和汉武帝分别采用什么办法解决王国问题?

Page 4: 第 4 课

唐朝

中央:三省六部制

地方设节度使,权力膨胀

安史之乱( 755-76

3)安禄山

史思明

五代十国

藩镇割据局面

Page 5: 第 4 课

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

宋太祖

Page 6: 第 4 课

杯酒释兵权

和历代开国之初“狡兔死,良狗烹”相比,宋太祖的举措高明在什么地方?

宋太祖在朝中大将势力尚未发展起来的时候,采取和平的方式剥夺了他们的兵权,避免了血腥和政治动荡。

Page 7: 第 4 课

2 、宋太祖的集权措施1 、陈桥兵变与“杯酒释兵权”

① 目的

② 措施

③ 集权利弊

兵:

权:

钱:

原则:“强干弱枝” \“ 守内虚外”特点: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利: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弊:造成积贫积弱的“三冗”(官、兵、费)后患

特点: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收精兵

削实权

制钱谷

北宋:宋太祖的集权措施

① 相权:一分为三 ②州郡长官:受通判监督

文臣担任

点点

点点

Page 8: 第 4 课

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的权力。

设中书门下掌行政权,但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分割行政权、军权、财权。

把调兵权(枢密院)、统兵权(三衙)、练兵权(禁军教头)分开

编练禁军,全国精兵集中京城附近。

Page 9: 第 4 课

地方:解除地方武将(节度使)的权力——权、

兵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对文臣进行监督设转运使把地方主要财产调往京城——

钱把地方精壮士兵调往京城(地方留老、

弱、病、残)——兵

Page 10: 第 4 课

影响:积极:结束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加

强中央集权。

消极:社会矛盾激化;形成“冗官”、“冗兵”、“冗费”,积

贫积弱局面;财政开支大;军队战斗力下降,在民族战争中基本上是败仗。

Page 11: 第 4 课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秦朝: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

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使元朝:一省制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军机处

Page 12: 第 4 课

皇帝

殿阁殿阁厂卫厂卫

吏吏 户户 礼礼 兵兵 刑刑 工工

明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内阁

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

古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以废丞相结束。

Page 13: 第 4 课

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

Page 14: 第 4 课

时 期 名 称 职 权 特 点

明太祖 设立殿阁大学士

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

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设立内阁

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

明中期以后

可以“票拟”对奏疏的处理意见

地位变得更加重要

明朝内阁设立的过程:

Page 15: 第 4 课

明朝内阁与丞相的区别

丞相:是法定的官职和权力,地位高,权力大,有参与权和决策权。

内阁:不是法定的官职,官职品位低,为皇帝的顾问,权力的大小取决于皇帝,没有决策权。

Page 16: 第 4 课

皇帝

军机处( 雍正帝 )

内阁日常事务

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重要标志:

依据是国家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一人裁决。

议政王大臣会议(清初:处理重要

的军国大事)

处理军务

内政外交

军国大计

重大案件

清朝中枢权力机构

军机处的作用:?

Page 17: 第 4 课

军机处:时间:雍正年间背景:用兵西北担任者:皇帝的亲信职责:跪奏笔录、上传下达。后来可以参与军国大事、内政外交、重大案件

特点:官职品位低、权力小、机密、简化手续、行事快捷、效率高。

Page 18: 第 4 课

对明清中央集权加强的评价:

积极性:提高决策效率。

消极性:强化皇权,缺乏制约,容易造成决策失误;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Page 19: 第 4 课

1.( 08海南历史, 3 )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 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Page 20: 第 4 课

2.( 2008上海历史, A组 6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几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七国之乱 B. 八王之乱 C. 安史之乱 D. 三藩之乱

解析:前两句诗是说渔阳一带的叛乱发生,结束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奢靡无度的生活(因为“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创作的)。因此反映的应是安史之乱。

Page 21: 第 4 课

3.( 2008上海历史, A组 7 ) 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

A. 西汉 B. 隋朝 C. 宋朝 D. 清朝

4.( 2008宁夏, 26 )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Page 22: 第 4 课

5 、中国古代总是伴随着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这一矛盾彻底解决是在:

A 、唐朝 B 、宋朝C 、明朝 D 、清朝

B

Page 23: 第 4 课

6 、中国古代还存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这一矛盾最终解决是在:

A 、唐朝 B 、宋朝C 、明朝 D 、清朝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