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3 年07-09 34...

13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3 07-09 月第二十九期

Transcript of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3 年07-09 34...

Page 1: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3 年07-09 34 CN.pdf在設計新校區時,澳門大學專門成立了殘障 學生委員會,制訂了相關措施,在硬體軟體 各方面都提供支援和服務,為殘障學生提供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3 年 07-09 月第二十九期

Page 2: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3 年07-09 34 CN.pdf在設計新校區時,澳門大學專門成立了殘障 學生委員會,制訂了相關措施,在硬體軟體 各方面都提供支援和服務,為殘障學生提供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4 年 10 月- 2014 年 11 月第三十四期

教育學院通訊

使命

傳播教育理念介紹教育學院師生活動;

提供一個方便簡易的學術交流平臺;

推動分享文化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編輯部

第三十四期 目錄

學院活動

1. 教育學院午餐研究講座系列:在翻轉教室中同步

教學活動之設計與實施 1 2. 「讀懂學生:認識數學學習的複雜性」講座 2 3. 「教和學的學術藝術: 從研究到實踐,從實踐到

研究」講座 3 4.

2014 特殊教育論壇:全面關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

學生 3 5. 6.

2014 特殊教育論壇歡迎晚宴

塔卡普納文法學校代表團訪問澳大教育學院

6 6

7. 教育學院午餐研究講座系列:想像中的全球思考

者及量規:教育潛能的另類評估 7 8. 第八屆兩岸四地教育史研究論壇 8 9. 第八屆兩岸四地教育史研究論壇歡迎晚宴 9

學生活動

10. 11.

與教育學院院長茶敘

與教育學院院長共進午餐

10 11

Page 3: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3 年07-09 34 CN.pdf在設計新校區時,澳門大學專門成立了殘障 學生委員會,制訂了相關措施,在硬體軟體 各方面都提供支援和服務,為殘障學生提供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4 年 10 月– 2014 年 11 月第三十四期

1

教育學院午餐研究講座系列:在

翻轉教室中同步教學活動之設計

與實施

10 月 15 日,臺灣中山大學陳年興教授應邀

訪問了澳門大學教育學院,並作了題為「在

翻轉教室中同步教學活動之設計與實施」的

報告。陳教授敏銳地感知科學前沿的發展與

變化,並提出了許多具有前瞻性的數位化教

育觀點。陳教授組織並主持了眾多的關於先

進科技教學的國際性研討會和工作坊。2012

年陳教授當選為國際電子電機工程學會的

學習科技技術委員會主席。

陳教授深入地研究了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

問題,如教師在課堂上僅單向灌輸知識,學

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等。師生與學生之間的互

動甚少。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不同個體之間

存在的差異,缺少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為了

尋找更好的教學模式,陳教授開始思考如何

利用網路資訊技術整合教育課程。他從研究

學習形態變化和發展入手,提出 CRC 的教

學模式,其中 C 代表網路空間,R 代表現實

空間。他指出,網路資訊時代的教學模式與

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很大的不同,體現在教學

資源的類型與展示手段的多樣性方面。

隨後,陳教授詳細地分析他所授課的六種教

室形式:1、實體教室;2、同步數位教室;

3、非同步數位教室;4、社群教室;5、智

慧型手機教室; 6、無所不在的教室。

陳教授特別強調翻轉課堂是一種學生自學

和老師輔導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學生在家觀

看教學視頻學習新知識,而原來需要帶回家

完成的作業則改為在課堂上進行。教師的主

要任務不是講授,而是對學生提供更多有針

對性的輔導,從而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傳

統的教學模式是,學生課後要看課本做練習

冊,在學校時聽老師授課然後參加考試。而

在翻轉教學中,學生先通過教師製作的教學

視頻自學知識點,到了課堂上,學生用學到

的知識解決問題、做一些實踐性的練習。在

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會進行指導,而不是

當場授課。輔助性的手段包括針對不同學生

進行區別化指導,以及專案式學習。陳教授

相信翻轉課堂將更多課堂時間分配給予實

際操作性的任務。學生通過實踐和問問題達

到學習的目的。這是一個讓快進生和慢進生

都能獲益的學習過程。

陳教授指出,在數位時代,學生可以在同時

間出現在不同的地點。以翻轉教學為例,學

生可以同時出現在非同步的討論版,同步連

線的線上教室,並同時使用手機聊天室。實

際上,陳教授的授課學生分佈在不同的地方,

Page 4: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3 年07-09 34 CN.pdf在設計新校區時,澳門大學專門成立了殘障 學生委員會,制訂了相關措施,在硬體軟體 各方面都提供支援和服務,為殘障學生提供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4 年 10 月– 2014 年 11 月第三十四期

2

包括中國、港澳臺地區、甚至美國、義大利

等等。儘管學生分佈在五湖四海,但他們都

可以在同一時間在“同步課堂”裡一起參

與陳教授的課堂,面對面地交流。陳教授的

網路教學活動已經超越了國界,突破了地域

和空間的限制。多年來陳教授一直採用這樣

先進的方法開展網路教學,不管他人在何方,

都能按時給學生上課,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亦獲得了學生們的好評。

教育學院副院長鄭振偉副教授贈予主講嘉

賓紀念品並合影留念。當講座接近尾聲時,

觀眾熱烈鼓掌並表示受益匪淺。陳教授不僅

向聽眾傳遞了全新的數位化網路教學理念,

也讓聽眾領略了這位在數位化教育前沿不

斷探索的先行者的魅力風采。

「讀懂學生:認識數學學習的複

雜性」講座

10 月 17 日,「讀懂學生:認識數學學習的

複雜性」講座於澳門大學教育學院 E33 舉行。

是次講座邀請了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李文

錡教授擔任主講嘉賓,並由教院江春蓮博士

主持。李士錡教授在數學領域的造詣很深,

主要研究方向為數學教育心理學、數學教師

教育等。是次講座,李教授闡釋了一次完美

的數學盛宴。李教授首先探討了教師發展的

是三個境界,即“為自己而教”、“為數學

而教”以及“為學生而教”。他指出,只有

當教師理解學生,讀懂學生,真正為學生而

教,才可達到教師發展的最高境界。

隨後,李教授通過教學實例分析了學生學習

數學過程中面臨的困境:一、學生的數學概

念;二、學生的學習方式;三、學生的信念;

四、教學目標的達成。李教授從心理認知角

度細緻地分析了學生錯誤原因並提出新的

立場。他指出,研究認為學生的錯誤是缺陷,

會妨礙學習,必須避免,要用正確概念替換

誤解。新的立場是著眼學生已經知道什麼,

能做什麼,特別是瞭解學生有限知識的可利

用之處和創新之處。與此同時,知識和理解

是多維度的,解釋學習數學,不能將其簡單

化為僅有一種知識形式對應一種理解,而是

強調了不同形式的數學知識與不同的理解

的整合。

在座師生都受益頗多,講座結束時仍感意猶

未盡。李教授從理論上指導了我們經常接觸

但又忽略的概念,從實踐上又引導了我們課

堂上對問題和處理。 聽眾表示,是次講座

有助於他們思考在今後的科研學習中如何

Page 5: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3 年07-09 34 CN.pdf在設計新校區時,澳門大學專門成立了殘障 學生委員會,制訂了相關措施,在硬體軟體 各方面都提供支援和服務,為殘障學生提供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4 年 10 月– 2014 年 11 月第三十四期

3

深入細緻地研究問題。

「教和學的學術藝術: 從研究到

實踐,從實踐到研究」講座

10 月 31 日,美國中佛羅里達大學傑出貢獻

獎教授,洛克希德馬丁特聘首席學者 Lisa

Dieker 教授應邀訪問了澳門大學教育學院,

並作了題為「教和學的學術藝術: 從研究

到實踐,從實踐到研究」的講座。Dieker 教

授熱衷於研究如何利用科技和特設的虛擬

環境來提升師資培訓素質。同時,她也是

TeachLivE,多媒體生動教學專案創始人和專

利持有人之一。此新穎的教學項目已被美國

超過 50 所大學廣泛使用。 Dieker 教授共出

了 5 本有關教師教育工作的書籍及 2 套相關

的 DVD,以及超過 50 篇章節和期刊文章。

提高教育教學品質是高等學校永恆的主題,

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是影響高校教學品質的

關鍵性因素。是次講座中,Dieker 教授詳細

介紹教學學術理念,並以此加強高等教育的

科研,教學和服務之間的關係。她指出,1990

年 Ernest Boyer 提出“教學學術”這一理念,

在美國高等教育界引起了熱烈討論和實踐,

並逐漸形成了大學教學學術運動。她相信教

學學術是有關教學的系統、專門的學識和知

識,是大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所表現出來的

知識、能力和素質。隨後,Dieker 教授分享

如何保持學術撰寫長期成功。她指出,在基

金會的協助下,均衡期刊編輯,博士課程協

調員,本科生和研究生導師等角色,從而更

好地發掘教師教育的潛在能力。

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及兒童發展中心主任胡

碧穎博士贈予主講嘉賓紀念品並合影留念。

2014 特殊教育論壇:全面關顧有

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11 月 1 日至 2 日,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教育暨青年局,澳門大學教育學院聯合主辦

的 2014 特殊教育論壇於澳門大學舉行。來

自兩岸四地以及美國的特殊教育專家,各級

特教院校代表團出席了是次論壇。

開幕式上,澳門特區教育暨青年局梁勵局長

感謝各協辦單位的參與,並肯定了兩岸四地

特殊教育研究者致力於推動特殊研究與教

學的努力,為本澳和外地學者、專家、政策

制定者、教師提供交流平臺。她指出,澳門

特別行政區多年來致力推動教師增加對特

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認識,為教師提供專業發

Page 6: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3 年07-09 34 CN.pdf在設計新校區時,澳門大學專門成立了殘障 學生委員會,制訂了相關措施,在硬體軟體 各方面都提供支援和服務,為殘障學生提供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4 年 10 月– 2014 年 11 月第三十四期

4

展的平臺。最後,梁局長祝願是次 2014 特

殊教育論壇圓滿成功。

澳門大學校長趙偉教授代表學校致辭,並表

示澳門大學非常關注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在設計新校區時,澳門大學專門成立了殘障

學生委員會,制訂了相關措施,在硬體軟體

各方面都提供支援和服務,為殘障學生提供

無障礙空間校園。趙院長表示十分榮幸與教

育暨青年局合辦是次論壇,希望借此論壇令

海內外學者加深認識特殊教育在不同地區

的實施和情況。

2014 特殊教育論壇在開幕亮燈儀式之後隆

重開幕。

澳門特區教育暨青年局梁勵局長與澳門大

學校長趙偉教授共同頒獎給主題演講嘉賓,

並合影留念。

與會者共同合影留念,並祝願為期兩天的論

壇順利舉行。

是次論壇主要分為六場主題演講和二十四

場工作坊。教育暨青年局郭小麗副局長立足

于澳門本地,並指出澳門特區政府一直致力

完善特殊教育。一方面,為特殊教育學生提

供更多的資源,包括給融合教育生額外的資

助,構建無障礙環境以及購置教材和輔具的

資助等;另一方面,完善教育團隊,努力開

發本澳評估工具以及強化對特殊教育學生

及其家長的支持等。 最後,郭副局長表示

澳門將進一步完善特殊教育的制度及相關

法規,並加大對特殊教育的經費投入,推動

特殊教育課程的研究與發展。

Page 7: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3 年07-09 34 CN.pdf在設計新校區時,澳門大學專門成立了殘障 學生委員會,制訂了相關措施,在硬體軟體 各方面都提供支援和服務,為殘障學生提供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4 年 10 月– 2014 年 11 月第三十四期

5

北京師範大學鄧猛教授認為融合教育的發

展導致越來越多的殘障學生回歸主流學校,

給教學帶來了巨大的調整。他指出,從傳統

的大班集體教學到小組合作教學,從統一要

求到差異化分層等改革措施成為融合教育

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對融合教育實踐的探

索仍然需要深入開展,從而讓殘障學生有機

會真正地參與到普通教室的課程與教學活

動中。

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洪儷瑜教授詳細

地闡釋了臺灣特殊教育法的發展歷程,她表

示,臺灣推動融合教育經歷保重基本受教權、

提供傳統教育的機會和肯定融合的精神。這

些法令之演進源自教育的改革、社會民間的

改革、充分的學術能量、宣導循證實踐的精

神和實踐,讓三十年的特殊教育走到今日融

合教育的境界。

來自美國中佛羅里達大學 Lisa Dieker 解說

美國當前成功的學校有怎樣事務工作與主

調。她指出,在我們有良好的文化、領導層、

科技和支援的條件下,任何類型的學生都有

機會取得成功。當今創新科技會保證成功的

教學分化,讓不同學業與社會水準的學生在

一般教室內成長與學習。

香港教育學院冼權鋒副教授立足于香港學

校融合教育發展,闡述香港特區政府特殊教

育政策發展。冼副教授表示,教師處理學生

學習差異的能力將會是融合教育成功的重

要因素。

中國醫藥大學孫世恒副教授介紹臺灣的特

殊教育相關專業服務的現狀,包括申請流程、

服務內容、服務方式及審查機制。孫副教授

指出,提供身心障礙學生整合性的服務是重

要的,不但能讓障礙學生在最小限制的環境

裡接受教育,也能避免服務有斷層、重複或

是相互抵觸的情形發生。

Page 8: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3 年07-09 34 CN.pdf在設計新校區時,澳門大學專門成立了殘障 學生委員會,制訂了相關措施,在硬體軟體 各方面都提供支援和服務,為殘障學生提供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4 年 10 月– 2014 年 11 月第三十四期

6

2014 特殊教育論壇歡迎晚宴

11 月 1 日,澳門大學教育學院舉行 2014 特

殊教育論壇歡迎晚宴。澳門特區教育暨青年

局副局長郭小麗女士,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院

長范息濤教授及來自兩岸四地和美國的學

者們出席了是次晚宴。

郭小麗副局長感謝在座眾多學者不辭勞苦,

以滿腔的熱誠投入是次論壇,建言獻策,從

而推動特殊教育的發展。她祝願眾多學者是

次澳門之行,心情愉快,身體健康。

正如中國一句古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

樂乎”。范息濤教授表示非常高興與來自兩

岸四地以及美國的學者們歡聚一堂。范院長

指出,是次特殊教育論壇是澳門教育界目前

最大的特殊教育盛事,希望借此論壇推動教

師增加對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認識,同時為

教師提供專業發展的平臺。隨後,范教授再

次感謝澳門教育暨青年局,眾多學者及澳門

大學教育學院全體同仁的大力支持。

郭小麗副局長,范息濤教授連同所有嘉賓進

行祝酒儀式,預祝 2014 特殊教育論壇順利

舉行。

晚宴之餘,一系列精彩節目,如由明愛學校

學生帶來的樂器表演以及北區中葡小學學

生戴愛玲的電子琴表演更是讓現場氣氛推

到高潮。

塔卡普納文法學校代表團訪問澳

大教育學院

11 月 18 日,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接待了塔卡

普納文法學校代表團。教育學院副院長張慶

元教授,楊秀玲教授,甘俊生博士,張娟博

士,周明明博士和全球事務代表 Kiran 女士

與代表團於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會議室就人

才培養、發展合作等方面進行會議和交流。

Page 9: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3 年07-09 34 CN.pdf在設計新校區時,澳門大學專門成立了殘障 學生委員會,制訂了相關措施,在硬體軟體 各方面都提供支援和服務,為殘障學生提供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4 年 10 月– 2014 年 11 月第三十四期

7

塔卡普納文法學校校長 Simon Lamb 先生以

及公關主任 Terry Holding 先生表示,此行的

主要目的在於維持並發展學術交流項目,促

進塔卡普納文法學校與澳門大學教育學院

交流與合作。張慶元教授亦認為加強學術交

流是澳門大學學生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平

臺,並希望能繼續與塔卡普納文法學校保持

密切合作。

會議結束時,張慶元教授向代表團贈送紀念

品,合照並共進午餐。

午餐後,塔卡普納文法學校代表團先後參觀

了澳門大學行政樓以及伍宜孫圖書館。訪問

團認為此行加深了對澳大的瞭解,同時非常

欣賞新校園的建設及住宿式書院的理念與

運作模式,並表示對澳大新校園的發展寄以

深切期待。

教育學院午餐研究講座系列:想

像中的全球思考者及量規:教育

潛能的另類評估

11 月 25 日,教育學院午餐講座系列「想像

中的全球思考者及量規:教育潛能的另類評

估」於澳門大學教育學院舉行。是次講座邀

請了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 Dr. Brian

Denman 教授擔任主講嘉賓。 Dr. Brian

Denman, 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理事會競

選委員、世界比較教育學聯合會執行董事會

前成員、澳大利亞與紐西蘭比較與國際教育

協會前任主席以及《國際教育雜誌-比較視

角》主編。他的主要研究領域為比較與國際

教育、高等教育政策與行政等等。

是次講座, Denman 教授闡釋了對全球化思

想的普遍認識和觀察,結合學生的學習行為

分析其知識缺口,提出促進個體全面發展的

Page 10: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3 年07-09 34 CN.pdf在設計新校區時,澳門大學專門成立了殘障 學生委員會,制訂了相關措施,在硬體軟體 各方面都提供支援和服務,為殘障學生提供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4 年 10 月– 2014 年 11 月第三十四期

8

新的考察方式,並從文化視角研究個體固有

的價值屬性。

Denman 教授客觀地分析全球評估的利弊處。

他指出,以應付考試為目的,從而忽略學生

的其它能力,是教育評估所存在弊端的集中

表現。為了減少上述不足之處,Denman 教

授提到 DJR 評測方式,即一種記錄學生的學

業過程,測評其創造能力,創新能力,反思

能力,分析性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

不斷跟蹤發展學生的潛在能力。此外,DJR

強調的是個人的發展,而不是針對特定物件,

從而有助於主觀地評估學生的能力。

在研討會結束時,Denman 教授指出, DJR

仍面臨許多的挑戰。從學術角度而言,新評

測工具的轉化需要更多的時間去追蹤評測

學生。Denman 教授相信,隨著 DJR 自身的

不斷發展,這種評估方式有能力應付種種挑

戰。

講座結束後,教育學院吳晉婷博士贈送紀念

品予 Denman 教授並合影留念。

第八屆兩岸四地教育史研究論壇

11 月 29-30 日,第八屆兩岸四地教育史研究

論壇在澳門大學隆重召開。是次論壇由澳門

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暨青年局與澳門大學

共同主辦,澳門中華教育會及澳門天主教學

校聯會協辦。來自臺灣、香港、澳門暨內地

各高校專家學者參加為期兩天的學術研討。

兩四地教育史研究論壇是由澳門大學、北京

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臺灣師範大學、

浙江大學及廈門大學共同發起組織的高層

次學術研討會。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暨青年局梁勵局

長致歡迎詞,感謝各協辦單位的參與,並積

極推動澳門教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最後,

梁局長祝願是次論壇圓滿成功。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范息濤院長再次歡迎與

會者的到來。他表示,2014 年適逢澳門大學

橫琴新校園的落成,際此機緣,教育學院接

辦第八屆論壇,翼兩岸四地教育界同仁趁會

議在澳門舉辦之便,共襄盛事。

Page 11: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3 年07-09 34 CN.pdf在設計新校區時,澳門大學專門成立了殘障 學生委員會,制訂了相關措施,在硬體軟體 各方面都提供支援和服務,為殘障學生提供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4 年 10 月– 2014 年 11 月第三十四期

9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范息濤院長代表澳門大

學致送紀念品給主講嘉賓澳門中華教育會

劉羨冰女士和浙江大學田正平教授,並合影

留念。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暨青年局梁勵局

長致送紀念品給主題演講嘉賓廈門大學劉

海峰教授和北京師範大學李子江教授,並合

影留念。

大會主題為“通古今之變- 教育. 敘事, 研

究”,議題包括: (一) 教師教育;(二) 教

育史研究; (三) 課程與教學; (四) 教育政

策; (五) 教育敘事。眾多學者彙聚一堂,

共同研討中外高等教育史的發展、現代價值,

交流彼此最新學術成果,同古今之變,推進

兩岸四地高等教育交流。是次論壇分四大場,

共 60 組論文發表。其中,澳門大學教育學

院鄭潤培博士、王志勝博士、張偉保副教授、

鄭振偉副教授以及澳門大學歷史系何偉傑

博士分別作論文報告。

11 月 30 日,教育學院副院長鄭振偉副教授

代表澳門大學主辦方致閉幕詞。與會各位代

表對是次論壇表示高度認可和讚揚,相信論

壇是兩岸四地教育史研究重要的學術平臺,

並共同祝願教育史研究論壇百尺竿頭更進

一步。

第八屆兩岸四地教育史研究論壇

歡迎晚宴

11 月 29 日,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成功舉行第

八屆兩岸四地教育史研究論壇歡迎晚宴。澳

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暨青年局教育研究

Page 12: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3 年07-09 34 CN.pdf在設計新校區時,澳門大學專門成立了殘障 學生委員會,制訂了相關措施,在硬體軟體 各方面都提供支援和服務,為殘障學生提供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4 年 10 月– 2014 年 11 月第三十四期

10

暨資源廳廳長黃健武、教育學院副院長鄭振

偉副教授以及來自兩岸四地的學者們出席

了是次晚宴。

黃健武廳長表示,藉此論壇讓兩岸四地的專

家學者共聚分享彼此寶貴的教育史研究經

驗,從而推動澳門教育史研究發展。

教育學院副院長鄭振偉副教授再次感謝澳

門教育暨青年局,澳門中華教育會、澳門天

主教學校聯會、眾多學者以及澳門大學教育

學院全體同仁的大力支持。他祝願與會者在

澳身心愉快。

晚宴豐富美食秀色可餐,席間觥籌交錯,賓

主盡興。

與教育學院院長茶敘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於 10 月 21 日邀請到教育

學院院長范息濤教授參與是次「與教育學院

院長茶敘」活動,與約 15 名教院碩博士生

進行深入交流,以期帶給大家啟迪並激勵思

考。「與教育學院院長茶敘」提供機會讓同

學們以小組形式跟教院院長討論學院、課程、

科目或任何其他事情,並獲得教院院長提供

的指導及建議。

茶聚時,學子們均圍繞范教授身邊,並就有

關學業、生活、職業等多方面問題向他發問,

范院長都耐心解答學生的提問。范院長指出,

人一生中可以完成的事情是有限的。只有專

注才能讓自己變得優秀,這就是我們所相信

的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如果你想要什麼,那就勇敢地去追求,不

要管別人是怎麼想的,因為這就是實現夢想

的方式。」這是范院長教導同學們的一句話。

他說回頭望望自己走過的路就會發現,這個

世界的廣闊是自己很難想像的。很多當時覺

Page 13: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3 年07-09 34 CN.pdf在設計新校區時,澳門大學專門成立了殘障 學生委員會,制訂了相關措施,在硬體軟體 各方面都提供支援和服務,為殘障學生提供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通訊 2014 年 10 月– 2014 年 11 月第三十四期

11

得非常大的困難,現在看來不過是一些小事,

很多當時感覺到很棘手的事,現在也只是茶

餘飯後的話題罷了。生命苦短,你應該過得

開心些。最後,范教授寄予在座學子殷切期

望,希望他們未來的道路越走越寬廣,生活

越來越幸福。

這是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搬進橫琴校區後首

次舉行與教育學院院長茶敘的活動。聽君一

席話,勝讀十年書。對於參加活動的研究生

而言,當晚的茶聚是教育學院給大家的一次

獨特而難忘的聚會。

與教育學院院長共進午餐

12 月 23 日,「與教育學院院長共進午餐」

活動於澳門大學教育學院 E33 舉行。教育學

院院長范息濤教授以及副院長鄭振偉副教

授出席了是次活動,與來自英文教育,中文

教育,小學教育以及學前教育共十二位本科

生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學生們一邊進食教育學院特別準備的午餐

一邊暢所欲言,氣氛熱烈而融洽。學生們將

自己的困惑與困難,如大學應如何學習、實

習與就業和考研,以及對教育學院的意見與

建議告訴院長。范院長表示,教院會根據學

生的意見和需求,逐步採取措施,不斷改善

學生的學習環境,提高教院管理水準,努力

確保學生們能夠在澳大教院的學習生活更

加愉快。

通過院長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學生的需求

與困難得到充分反應。是次活動不僅讓學生

對教院課程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亦讓學生能

夠自發地參與到教院發展建設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