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头影测量分析 -...

Post on 03-Nov-2020

7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X线头影测量分析 -...

X线头影测量分析Cephalometrics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正畸学系 李宇

Beauty is only skin deep ?

X线头影测量分析

概念、应用、拍摄及描图 1

常用头影测量标志点及平面 2

常用硬组织、软组织测量项目 3

常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 4

临床实例

什么是X线头影测量?

X线头影测量, 主要是测量X线头颅定位照像所得的影像, 对牙颌, 颅面各标志点描绘出一定的线角进行测量分析, 从而了解牙颌、 颅面软硬组织的结构,使对牙颌、颅面的检查、诊断, 由表面形态深入到内部的骨骼结构中去。

发 展 历 史 * 1780年 解剖学家Camper

* 1884年 人类学国际会议在德国 Frankfurt举行—眼耳平面(FH)的诞生

* 1916年 正畸学家Van Loon第一个将人类学方法应用到正畸学中

* 1923年 Meconer将X射线引入正畸学中

* 1931年 Brondbent(美)及Hofrath(德)首次使用头颅定位器及摄片技术

1.研究颅面生长发育

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应用

2.牙颌、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

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应用

3.确定错 畸形的矫治设计

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应用

4.研究矫治过程中及矫治后的牙颌、颅面形态结构变化

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应用

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应用

4.研究矫治过程中及矫治后的牙颌、颅面形态结构变化

5.外科正畸的诊断和矫治设计

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应用

6.下颌功能分析

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应用

头颅定位X线片的种类

按拍摄时不同头位分为

头颅侧位片

正位片

颏顶位片

仪器:X线头颅定位仪

X线头颅侧位片的获得

X线照相要求: 左右耳塞与眶针三者构成一与地平面平行的恒定平面

X线的中心点通过外耳道

X线球管至头部矢状面的距离不小于150cm

尽量减少头至胶片或感光板的距离

X线头颅侧位片的获得

被摄者要求:

1. 立位,两足自然平行分开,平视前方

2. 最大牙尖交错位(ICP)或根据需要

3. 面肌自然放松

良好X线头影片

软、硬组织清晰

头位正常

左右重叠度好

不好的X线头影片

A B

C D

X线头影测量片的描图

传统胶片手绘描图

在X线观片灯或专用描图桌上进行

工具:透明硫酸纸、刻度尺、三角板、圆规、3H铅笔等

描图顺序

软组织描记,可用强光局部观察

使用头影测量软件(如WinCeph)定点测量

使用绘图软件(如Coreldraw)描图

X线头影测量片的描图

头颅侧位片描绘内容

颅底、蝶鞍轮廓

眶侧缘、下缘

翼上颌裂

上下颌骨

上下1、上下6

软组织侧貌

常用X线头影测量 的标志点

标 志 点

• 定义: 用来构成一些平面及测量内容的点

• 特点: – 影片上易于定位

– 生长发育过程中相对稳定

标 志 点

•部位:

–颅部

–上颌

–下颌

–软组织侧面

颅部标志点

• 蝶鞍点(S):

蝶鞍影像的中心

常用作描图重叠的参考点

颅部标志点 • 鼻根点(N):

鼻额缝之最前点

前颅部的标志点

代表颅、面部的结合处

颅部标志点 • 耳点(P):

外耳道的最上点(解剖耳点)

常以定位仪耳塞影像之最上点代表(机械耳点)

颅部标志点 • 颅底点(Ba):

枕骨大孔前缘之中点

后颅底的

标志

颅部标志点

• Bolton点: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

颅部标志点(5个)

蝶鞍点(S) 鼻根点(N) 耳点(P) 颅底点(Ba) Bolton点(Bo)

S N

P

Ba

Bo

• 眶点(O):眶下

缘之最低点

上颌标志点

• 翼上颌裂点(Ptm):

翼上颌裂轮廓(倒泪滴状)之最下点

常作上颌后界的参考点

上颌标志点

• 前鼻棘(ANS):前鼻棘之尖

• 后鼻棘(PNS):硬腭后部骨棘之尖

上颌标志点

• 上齿槽缘点(SPr):

上齿槽突之最前下点

常在上中切牙

釉牙骨质界处

上颌标志点

• 上齿槽座点(A):

ANS与SPr间骨部的最凹点

用于评价上颌基骨前后位置

的重要标志点!

上颌标志点

• 上中切牙点(UI):上中切牙切缘之最前下点

• 上磨牙点(U6): 上颌第一磨牙的 近中颊尖点或颊沟点

上颌标志点

上颌标志点(6个)

•眶点(O) •翼上颌裂点(Ptm)

• 前鼻棘( ANS)

• 后鼻棘(PNS)

• 上齿槽座点(A)

• 上中切牙点(UI)

O

ANS

UI

A PNS

Ptm

下颌标志点 • 髁顶点(Co):髁突的最上点

• 关节点(Ar):颅底下缘与下颌髁突颈后缘之交点

• 下颌角点(Go): 下颌角的后下点

下颌标志点 • 颏前点(Po):颏部之最突点

• 颏下点(Me):颏部之最下点

• 颏顶点(Gn): Po与Me之中点

• D点:下颌体骨性联合部之中心点

下颌标志点

• 下齿槽缘点(Id) :下齿槽突之最前上点

• 下齿槽座点(B): Id与Po间之骨部最凹点

用于评价下颌基骨前后位置的重要标志点!

下颌标志点

• 下切牙点(Li):下中切牙切缘之 最前点

• 下磨牙点(L6):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点

下颌标志点(7个)

•髁顶点(Co) •下颌角点(Go)

• 颏前点(Po)

• 颏下点(Me)

• 颏顶点(Gn)

• 下齿槽座点(B)

• 下切牙点(Li)

Co

Gn Po

Li

Me

B Go

软组织侧面标志点(9个) • 软组织鼻根点(Ns)

• 鼻顶点(Prn):鼻部最突点

• 鼻下点(Sn)

• 上唇突点(UL)

• 下唇突点(LL)

• 软组织颏前点(Pos)

• 软组织颏下点(Mes) UL

Ns

Sn

Prn

LL

Pos

Mes

Me Po

N

注 意

正中矢状面上的参考点(如S点)较矢状面两侧的参考点(如Co点)准确

双侧影像未完全重叠时取其中点(如Go点)

较难准确定位的点:O点、A点、ANS点、PNS点

• 在颅面生长过程中,参考点的稳定性是有变化的,所谓“固定的标志点”是不存在的

• 但靠近颅底的一些点(如S点,N点,Ba点)在出生后随生长变化很小,故由它们构成的平面被用作头影测量的“基准平面”

常用X线头影测量 的平面

前颅底平面(SN): 代表前颅底前后范围 常作为面部结构对颅底关系的定位平面 眼耳平面(FH): P点和O点连线组成 , 与地面平行 Bolton平面: 由Bo点与N点连线组成

S N

P O

Bo

基准平面 ——头影测量中相对稳定的平面

腭 平 面 (PP.palatal

plane):ANS与PNS的连

线,用于评价上颌骨的

长度、位置及生长方向

全颅底平面(Ba-N):可

视为颅部与颌面部的分

界线

ANS

PNS

测量平面

Ba

N

测量平面

下颌平面(MP. mandibular plane):评价下颌骨的长度、位置及生长方向

三种确定方法

A. 通过颏下点(Me)与下颌角下缘相切的线

B. 下颌下缘最低部的切线

C. 下颌角点(Go)与颏顶点(Gn)的连线。

测量平面

平面(OP. occlusal plane):

• a:解剖 平面——上下6的咬合中点与上下1切缘中点的连线

• b:功能 平面——均分后牙 接触点获得

• c:上颌 平面——用得较少

N

Po

Gn

S

面平面(N-P):由鼻根

点与颏前点连线组成

Y轴(Y axis):S与Gn的

连线,代表面部生长发

育方向

测量平面

常用硬组织测量项目

1.上下颌骨的常用测量项目

A

B

S N SNA 角:反映上颌相对

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

SNB 角:反映下颌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

ANB 角=SNA-SNB,反映上下颌骨对颅部的相互位置关系

面角(NP-FH):面平面与眼耳平面之后下交角

Y轴角:Y轴与眼耳平面之前下交角

下颌平面角(MP-FH): 下颌平面与眼耳平面(或SN平面)的交角

上颌长(ANS-Ptm):上颌长度

上颌位置(S- Ptm):上颌骨后缘相对于颅底的前后向关系

下颌位置(S-Co):下颌髁突的前后位置

下颌长(Co-Po): 下颌骨的综合长度

FH

MP

(1)U1-SN角

(2)L1-MP角

(3)U1-NA角

(4)U1-NA距

(5)L1-NB角

(6)L1-NB距

(7)U1-L1角

2.上下前牙的常用测量项目

(1)U1-SN角

(2)L1-MP角

(3)U1-NA角

(4)U1-NA距

(5)L1-NB角

(6)L1-NB距

(7)U1-L1角

2.上下前牙的常用测量项目

(1)U1-SN角

(2)L1-MP角

(3)U1-NA角

(4)U1-NA距

(5)L1-NB角

(6)L1-NB距

(7)U1-L1角

2.上下前牙的常用测量项目

全面高:N’-Me’

上面高:N’-ANS’

下面高:ANS’-Me’

3.面部高度的常用测量项目

N’

ANS’

Me’

为各点在FH平面垂线上投影之距离(与教材不同)

线距的比例较其绝对长度更有意义

N

ANS

Me

P O

前面高:N’-Me’

后面高:S’-Go’

后前面高比:

S’-Go’/N’-Me’

N’

N

ANS

ME

P O

Me’

ANS’

S

Go

Go’

S’

全面高:N’-Me’

上面高:N’-ANS’

下面高:ANS’-Me’

后前面高比

S’-Go’/N’-Me’×100%

用于判断面部生长型

>65% 水平生长型

62-65% 平均生长型

<62% 垂直生长型

下颌平面角

MP-FH

用于判断高低角

< 25° 低角

25-35°均角

> 35° 高角

常用软组织测量内容

面型角(FCA)

FCA:额点-鼻下点-软组织颏前点 所成的角

代表软组织面型突度

区别硬组织面角(NP-FH)

G

Sn

Pos

Po

N

鼻唇角(NLA)

鼻小柱-鼻下点-上唇突点 所成的角

代表上唇与鼻底位置关系:正常均值为100°左右

UL

Ns

Sn

LL

Pos

Mes

Holdaway线 (H线)

H线:软组织颏前点与上唇突点连线

H角:H线与NB线的交角 UL

Ns

Pos

B

N

Ricketts: 审美平面(E线)

侧面软组织鼻尖点和颏前点连线

东方人上下唇位于E线前后2mm所表现的侧面较好

Prn

Pos

UL

Prn

LL

Pos

Merrifield: Z角

软组织颏前点与较前的唇突点连线与FH平面构成的内下交角

评价唇前突的程度: 正常均值为80°左右

UL LL

Pos

常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

经典头影测量分析方法

Downs分析法—角度为主的分析(如MP-FH)

Wylie分析法—线距为主的分析(如前面高)

Steiner分析法—臂章图分析,确定治疗目标

Tweed分析法—Tweed三角,下前牙倾斜度决定侧貌

Ricketts分析法—直观治疗目标(VTO)描图预测

功能分析法—辅助鉴别功能性错

高)

经典头影测量分析方法 Wits分析法—排除N点变异,基于功能OP进行矢状向不调分析

Kim分析法—MEAW技术诊断体系,评价垂直向、矢状向骨性不调趋势

McNamara分析法—以鼻根点垂线为主要基准平面,线距为主的分析

四边形分析法—适用于正颌外科病例的个体估计

……

华西分析法—博采众长

Tweed分析法 Tweed三角:

由眼耳平面(FH)、下颌平面(MP)、下中切牙长轴所组成的代表面部形态结构的颌面三角形

Tweed认为:

FMA主要由遗传决定,正畸治疗主要依靠改变下中切牙的位置和倾斜度来达到FMIA目标

FMIA为65°是美国白人儿童建立良好面形的重要条件

Tweed 三角 正 常 值

白人 北京 成都

下中切牙-FH平面(FMIA) 65° 56° 54°

FH平面-MP平面角(FMA) 25° 31° 28°

下中切牙-MP平面(IMPA) 90° 94° 98°

不同人群的FMIA目标有差异

下前牙再定位—计算法

绘出Tweed三角

测量FMIA=55 °

标准值(65°)-测量值(55 °)=10°即为下中切牙需要舌倾的度数

10×0.8=8(mm)即为

下中切牙舌倾所需的间隙量

Tweed三角的意义

着重分析下前牙的位置和倾斜度(FMIA)

以建立良好侧貌为目标进行下前牙再定位

根据FMA角的大小判断矫治预后:

FMA : 16°~28°预后良好

FMA : 28°~35°预后一般

FMA : >35° 预后不佳

不是对面部总的分析,有一定局限性

X线头影测量华西分析法

X线头影测量分析

概念、应用、拍摄及描图 1

常用头影测量标志点及平面 2

常用硬组织、软组织测量项目 3

常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 4

X线头影测量学的发展方向

Text

二维头颅侧位片 CT及三维重建

Text Text

传统x线头颅侧位片 CBCT重建头颅侧位片

激光扫描面部三维图片测量

YuLi@scu.edu.cn

李宇_华西口腔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