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自然中為孩子提供一種 觀看事物的全新視野 · 1...

Post on 04-Sep-2019

0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在大自然中為孩子提供一種 觀看事物的全新視野 · 1...

在大自然中為孩子提供一種

觀看事物的全新視野“

跟著巧可麗「I Do」學習好品格,累積好能力

正向語言鼓勵

  讓孩子感受成功的收拾經驗,請孩子先嘗試幫你找東西、放東西,一方面讓他熟悉東西的固

  定位置,一方面在他完成任務後給予鼓勵,例如:「謝謝你,看完了把書放回去是很好的習慣!」

  讓孩子享受成功的快感,培養自信。

4

跟著巧可麗這樣做 Help with Chores

養成收拾習慣的基本原則

針對歸屬感,掌握教導時機

孩子2歲開始對東西的「歸屬」會相當堅持,他會很清楚哪件衣服是誰的,哪樣東西該放在

哪裡,這個時候可鼓勵孩子用完東西後自己歸位。

固定孩子放物品的位置

  給孩子一個固定的地方擺放孩子的書本和玩具、用品。

循序漸進,任務分解

教導收拾技巧必須要有耐心,循序漸進以任務分解的方式,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慢慢帶著。

1

2

3

最後巧可麗提醒家長們,「鼓勵性規矩」之所以需要透

過誇獎的方式執行,是因為希望透過誇獎鼓勵孩子展現

好行為,進而建立好習慣,因此值得誇獎的不是最後的

結果,而是孩子在過程中的努力與學習,另外值得誇獎

的不是孩子早就學會的行為,而是孩子新學會的行為以

及進步的地方。

5-7月 學習關鍵字:整理、收拾

這一季教學主題將大自然和關懷連結了起來,

全球暖化議題對學齡前的孩子們來說會不會太

難了呢?透過教學我們將引導孩子們發現地球

生病了,而保護地球從自己身邊就可以開始做

起!從自己建立整理、收拾的好習慣,隨手做

環保,不亂製造垃圾;盡量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隨手關燈關水,省電省水;多使用環保袋、環

保餐具等 。

「這些孩子們都做得到呀!」讓孩子認同「我們

是拯救地球小天使!」班親會常有許多父母們焦慮

的發問,如何解決小孩吃飯太慢?有沒有五分鐘

就能搞定小孩出門的方法?有沒有讓孩子乖乖收

拾玩具的祕笈?校園裡我們常見2歲的孩子安靜的

拿著自己的襪子,用小小的手翻揉著,好不容易擠

出一個小洞,彎著腰努力的將小腳Y塞進去……,當

小寶終於自己穿好襪子,那一瞬間欣喜又滿足的表情代表著「我可以!」而這感覺可以帶給孩子

這麼大的力量!許多能力正在發展的幼兒,沒辦法跟上大人的步調,也無法做得和大人一樣好

但是不代表他們沒有能力做 ,「好好生活」需要父母的刻意營造與追求,放慢步調,輔以適切的

方法,孩子帶給你的驚喜與感動會遠遠超過你的想像。

「 I Know」

台灣的天氣變化十分精彩,除了颱風、對流旺盛的夏日時常會有午後雷陣雨,天氣關乎我們每天

的生活,這一季我們帶著2-3歲的孩子一起認識天氣,透過每天的生活與觀察,實際感受各種不

同類型的天氣型態,也教導孩子因應不同的天氣變化,會採取哪些措施來保護自己,例如打雷時

盡量不要到空曠的地方,以免受到雷擊、梅雨季節時要記得攜帶雨具以及使用雨傘方法或是穿脫

雨衣、夏天要多飲用開水和正確洗手來做好衛生保健、颱風季節來臨時要先準備手電筒已備停電

以及儲水重要性……,近年來因為全球暖化,天氣變化越來越劇烈,讓孩子多了解天氣的變化,

才能在每個季節來臨時,關心天氣的變化與自我安全喔!

和2歲孩子的好生活.慢思考大太陽、下雨、颳風、起霧,影響我們的生活與心情;多變的雲和夢幻的彩虹,讓我們擁有變化

萬千的天空畫作!巧可麗建議爸爸媽媽多帶孩子覺察每日生活天氣甚至觀察或一起畫下紀錄,爸

爸媽媽可以透過當下的景像來和孩子有趣的對話,例如:夕陽為什麼是紅色的?什麼時候才能看

到彩虹?月亮每天的樣子都一樣嗎?氣象就在生活中 ,讓你和孩子在生活中養成觀察天氣的習

慣,自然而然的快樂學習!

和孩子一起練習的好習慣

和3歲孩子的好生活.慢思考珍惜的第一步是「不浪費」,無論資源屬於自己、他人或歸於公共,不該用的就絕不用。多數人

都能做到愛護自己的物件,看重自己的情感,但換個立場很可能對他人珍惜如命的事物就掉以輕

心了。這樣的心境算不上真正的「惜物愛人」。

2-3歲 「好天氣、壞天氣」主題概念

3-4歲 「快下雨了嗎?」主題概念

1.和孩子一起抬頭欣賞天空雲朵的變化,像棉花糖、小動物……,發揮無

窮的想像力。

2.感受雨水的聲音,觸摸雨水的溫度,看著雨水滴落匯流成注流入小河的

種種新鮮體驗。

3.討論雨水和自來水的關聯,生活裡哪些時候會用到水?進而引導珍惜水資源的重要性。

4.與孩子探討他喜愛的天氣是什麼樣的天氣,為什麼?拉近親子互動,也讓你更了解孩子。

臺灣是個多雨國家,卻是世界排名第

18個缺水的國家,故事中小青蛙為什

麼會那麼期盼下雨,如果哪一天,天

空再也不下雨,世界上會變成什麼模

樣?雨水,對於人類及動物來說是一

件非常重要的資源,花朵需要靠它才

能生長﹔動物及人類需要它才能維持

生命,所以故事中的小青蛙是為地球

在發聲,希望藉由青蛙愛唱歌,喚起

人們愛惜環境的重要。

一個受過良好「珍惜」教育的人,不只能把愛護的情意回應於物質,對於非物質,如時間、情感,

也懷抱著同樣的敬意。所有從「珍惜」為出發點所做的事,才能真正惠己又益他。

每個孩子都愛漂亮,卻不一定知道東西是透過整理、愛護而更有價值。如今我們忙著買新產品、新

衣服,只不斷把希望寄於未來與未有,卻忘了要好好對待身邊與眼前的一切。美的脆弱需要維護,

美的稀罕人人有能力創造;當孩子了解自己也是美的一部分時,他們就會願意為此錦上添花,例如

悉心愛護物品與環境、好好表現舉止儀態等等,這些行動全是「珍惜」最具體的表現。

和孩子一起練習的好習慣

1.請教孩子學會把衛生紙對摺再對摺的使用,就能不浪費。

2.當孩子不滿意作品時,請陪孩子一起腦力激盪,如黑色的塗鴉區變黑跑車,剪壞的色紙可以剪

成長條形或小眼睛備用,集中存放,並與人分享。

3.要拿取食物前,先幫孩子定義大、小量的區別(用手比出來),食物可以多次拿取,不可以拿

了不吃完,這是禮儀也是規則,孩子自然樂於選擇。

4.家長是孩子模仿的學習導師,要養成隨手關水關電,家長的身教很重要外,父

母可以陪孩子一起做,同時指導他節能的關鍵技巧,如開小水量洗手等。當然

廢水也不要浪費,洗車、沖洗馬桶、澆花也都可以讓孩子做做看。

和4歲孩子的好生活.慢思考「分享」對孩子而言是多麼複雜的事情。因為分享意味著「借出」或是「給予」的概念,例如說,「

這部車子是我的」、「但是我的弟弟現在佔有了它」。儘管分享對孩子而言有很高的複雜度,孩子還

是必須學習,但得花上一段時間。幫助孩子學習分享需要許多耐心,也需要溫和的訓練過程。

而分享是愈小教愈容易,孩子一開始可能會不願意,但是父母只要持續的教,加上別人道謝所帶來的

快樂,會使孩子願意去做。

4-5歲 「開滿花的樹」主題概念

「開滿花的樹」其實是一個想和好朋

友分享美好事物的故事。在這個故事

裡,小熊想和朋友們分享美麗的花,

陰錯陽差中,好朋友沒能和他一起在

花中相聚,但花落後,樹上冒出的果

子又是一種新的希望,美好的心靈之

中永遠會有美麗的願望之花綻開,多

麼美好。

和孩子一起練習的好習慣

1.做好的示範給孩子學習

分享不只侷限於「擁有的物品」,如果父母樂於分享時間或物品,孩子會學著那樣做。

2.跟孩子討論他的感覺

「你是不是害怕拿不回來呢?」或「你擔心你的小汽車不會回來了嗎?」幫助孩子認

知他的情緒,時間久了認知會轉換成瞭解與回應他人情緒的能力。

3.別硬要孩子做出決定

當爭執正在爆發的時候,可以簡單地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到其他玩具,做父母的不一定

需要做出甚麼決定。

1.下雨時和在窗邊欣賞雨滴。

2.數數天上變化無窮的雲朵,注意雲的高度、形狀。

3.出現彩虹時一起觀察彩虹顏色的排列和太陽的方向。

4.打雷時數數看閃電和雷聲差的秒數。

5.養成每天看氣象預報的習慣,並感受目前氣溫的變化,搭配合宜的穿著。

和孩子一起練習的好習慣

認知融合生活周遭無所不在的自然環境,讓孩子從

「覺知」開始,感受空氣、「樹老師」、「雨老師」

帶給他們的課程,再往上連結到「知識」層面,當

「知識」突然有了圖像,也產生了有意義的學習。

大自然俯拾皆教育,一起到公園觀察樹木、落葉、

果實的樣貌,並收蒐集落葉,摸一摸、看一看、聞

一聞......5-7月是一堂自然、藝術、語言、生命

種種課程跨領域之後的動人呈現;從落葉上的顏色

孩子會驚呼光合作用停止的樣貌;運作大自然素材

來場有趣的創作再唱一首大自然的歌......;在植物養成的小小實驗過程中,引導孩子細細觀察植

物與氣候、溫度、陽光、空氣、水等與節氣運轉的互動關係……,這些帶給孩子無比的自信,並

願意主動探索自己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慢慢感受、發現觀察自己和大自然的關係,從自我的良

好收拾習慣、資源回收、垃圾分類,孩子也能做到「環保」和擁有對環境的正確態度。

5-6歲「小樹的天氣日記」主題概念

「天氣」與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舉凡出門

穿搭、從事的活動、飲食等,隨著天氣的變

化,就會有不同的選擇。《小樹的天氣日記

繪本,以小樹的視角出發、大樹在一旁的溫

暖陪伴,帶領幼兒一同感受晴、陰、雨天的

天氣特性,以及颱風天的強風暴雨、起霧時

的灰濛濛感等,造就大樹和小樹共同記錄下

每一則天氣日記……。

和5歲孩子的好生活.慢思考

4.提供孩子好的溝通技巧

教導孩子一些協商或解決問題的語言(像是「我想要跟你交換玩」或「我還沒玩完這個」),

鼓勵孩子開口詢問或學習等待,可以防止孩子搶奪或藏起玩具。

5.獎勵孩子正確分享行為

指出孩子很棒的分享玩具的行為,並予以獎勵或讚美。

「I CREATE」父母成長要做的事 帶孩子在大自然中學習,培養觀察力

假日的親子休閒活動是什麼呢?相信有不少家長的

答案是待在家中看電視、上上網、用平板玩玩遊戲,當家長總是進行靜態

的眼球活動,孩子也會跟著有樣學樣,導致近來不少孩子的眼睛以及感覺統合、肢體協調性頻頻

出現問題。大自然對孩子而言,其實是很好的學習環境,家長們應該放下3C產品帶著孩子走出戶

外,有空就多帶孩子走進大自然吧!自然就是最好的生命教室,觀察樹葉、昆蟲、花朵,就是最

好的遊戲。孩子會從生活經驗中學會,自然裡處處是驚奇,會在撫摸嗅聞中,與自然建立關係,

在自然中奔跑走跳,將是個永遠玩不倦的遊戲。

所以請爸爸媽媽放慢腳步,這代表更多觀察,你有更多時間思考、四處張望、探索。讓孩子學習

新技能來建立信心,遠比費盡心思避免意外來得重要。

你不需要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孩子一起出遊不僅樂趣無窮,更可以製造許多難忘回憶。

透過孩子的雙眼,我們可以看見原本自己看不見的東西。帶孩子去野外,將會是親子間最美好的

經驗。

和孩子親近自然的5大好處

1 增加見聞的廣度和深度

2 培養對萬物變化的觀察和專注力

3 活動量增加帶來健康益處

4 自然美感養成

5 建立人與土地的連結,加深家鄉認同感

快出來一起玩吧!

請爸爸媽媽想想4個難忘的戶外經驗 

你有沒有...... ?

  •爬上樹

  •抓到一隻青蛙

  •跳下岩石

  •探索河流路徑

  •採摘蘋果

  •追逐螢火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