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

Post on 17-Aug-2020

4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

- 1 -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气田产能建设

2017年第一批增补管线工程

建设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

企业法人 王冰 联系人 李军

通讯地址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长庆油田指挥中心

联系电话 0477-7228506 传真 /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

立项审批

部门/ 审批文号 /

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B112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

辅助活动

占地面积

(平方米) 临时占地:130275.23m2 绿化面积

(平方米) 130275.23m2

总投资

(万元) 1110 环保投资

(万元) 50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4.5%

评价经费

(万元) / 预投产日期 年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由来

苏里格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横跨陕北斜坡、伊盟隆起及天环坳陷三个构

造单元,天然气地质资源量 3.8×1012 m3,地处我国中部,位于东西部结合地带,距北京

直线距离约 800km,是陕京一、二线的气源地,距西气东输靖边增压站直线距离只有

50km,是我国天然气输送管网的中心枢纽站,是国家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

担着西气东输工程的保安气源作用。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

第三采气厂主要管辖区域包括苏里格气田的苏 47区、苏 48区、苏 120区、苏 14区和

桃 2区等 5个区块,为维持气田产能规模,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境内,2017年 9

月 2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 4.5亿产能建设工程》取得了鄂尔多斯市

环境保护局 “鄂环评字【2017】60号”文件批复。为适应苏里格西部气气田快速发展,

满足滚动开发、有序上产的要求,达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目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

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决定实施 2017年度鄂托克前旗境内第一批管线

工程,工程建设单井配套集气管线及支线 9条,共计 21.12km。

- 2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

有关规定以及鄂尔多斯市环保局于 2017年 1月 1日开始执行的《鄂尔多斯市环境保护

条例》中的环境保护相关条例和鄂尔多斯市环境保护局印发的《鄂尔多斯市天然气开发

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 “天然气开发单位在区块整体产能工程环评

后,钻井单、集输工程、天然气污水处理厂、净化厂等项目需办环评,实行单项工程环

评审批制”,本项目需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因此,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

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委托内蒙古八思巴环境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承担《中国石油天然气股

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气田产能建设 2017年第一批增补管线工程》的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本评价就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期及营运

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及采取的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结论经环保主管

部门审批通过后,将作为本项目营运期环境管理的依据。

2.评价依据

2.1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 1月 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 9月 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 1月 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 1月 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 3月 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 11月 7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8月 28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2010年 6月 25日;

(9)《鄂尔多斯市环境保护条例》,2017年 1月 1日;

(10)《鄂尔多斯市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试行),鄂环发[2014]91号。

2.2导则及技术规范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

- 3 -

(7)《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03)。

3.项目概况

3.1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气田产能建设

2017年第一批增补管线工程

建设地点: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境内

建设性质:新建

拟建规模:建设集气管线及支线 9条,共计 21.12km

项目投资:本项目投资总额为 111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50万,占总投资 4.5%。

3.2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项目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境内,管线所在区域中心点位坐标为 N

37°56'28.3",E107°54'50.23",具体地理位置见图 1所示。

经现场勘查,项目所在区域为沙地,地势开阔,周边无地表水体,有省道 S216、

S215经过,但项目管线不穿越此道路。管线周边 200m范围内有零散居民,但无集镇、

人口集中地,无学校、医院、油库、风景名胜等敏感、高危型场所。此外,管线选址时

考虑了交通便利,充分利用了现有道路,以减少新增用地。项目与外环境关系见图 2所

示,区域现状见图 3所示。

3.3工程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设配套集气管线及支线9条,共计21.12km。管径为Φ114三种,设计压力25

MPa,开挖深度均为1.8m,埋深均在1.5m以上,作业宽度均为6m。本项目建设内容及工

程组成见表1,各管线建设明细见表2。

表1 项目组成一览表

工程

类别项目组成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备注

主体

工程管线工程

建设集气管线及支线 9条,共 21.12km,输气管线

选用Φ114mm无缝钢管,设计压力 25 Mpa。 /

辅助

工程防腐工程 单井管线采用外防腐层采用三层 PE防腐涂层。

/

公用

工程

供水 施工期生活用水依托管线就近集气站 不设置施工

营地供电 施工期用电依托小型可移动发电机临时发电。

环保

工程

水污染

物防治生活污水 施工期少量生活污水排入移动厕所定期清掏。 /

固体

废物

管线开挖

回填剩余

土方

用于道路坑洼填补及检修道路的修补,不外排。 /

- 4 -

生活垃圾

在施工现场设立定点垃圾投放处,施工中产生的生

活垃圾经分类收集后,定期由公司专车运往当地环

卫部门指定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

/

施工废料

包括建筑垃圾、废气混凝土、废防腐材料、废焊条

等,通过在施工现场设立定点废料收集处,将产生

的少量建筑垃圾直接用于场地平整和道路填筑,其

他废料能够回收的进行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送至

当地政府部门指定地点合理处置。

/

清管废渣输气管线试压前清管废渣主要为沙土,用于管线周

边的维护用土,不外排。/

事故

防范

风险

管理

集气站有 HSE作业指导书,岗位建有标准操作卡,

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编制事故风险应急预案。/

生态保

护措施

占地

绿化

施工结束后,对施工临时占地及时覆土,做好管线

覆土后的植被绿化,临时占地属草地的撒播披碱草

等草本植物草籽,临时占地属沙地和灌木林地的,

植被恢复以草方格方式建植扦插沙柳为主尽快复

垦并与周围 态景观协调一致。临时占地植被恢复率

达到 97%。

/

图 1 项目所在区域地理位置图

项目位置

- 5 -

图 2 项目周边关系图

表2 管线建设明细

序号 井号 起点坐标 末点坐标长度/Km

宽度/m 管径 地理位置

1 苏 47-28-58至苏47-28-65 4205428 19224842 4205397 19228784 3.9 6 φ114

城川镇巴彦希里

嘎查

哈日色日嘎查

2 苏 47-35-65/66至苏 47-30-69 4199691 19229016 4203622 19231450 4.7 6 φ114 城川镇巴彦希里

嘎查

3 苏 47-35-70/71/72至干管

4198865 19231963 4198752 19231975 0.15 6 φ114 城川镇巴彦希里

嘎查

4 苏 47-15-82至苏47-16-81 4215990 19239305 4215920 19238125 1.2 6 φ114 昂素镇

巴彦柴达木嘎查

5 苏 47-16-81至干

管4215920 19238125 4216309 19236208 2 6 φ114 昂素镇

巴彦柴达木嘎查

6 苏 47-5-83∕84至苏47-4-82 4224011 19239853 4224998 19238364 1.8 6 φ114 昂素镇

巴彦柴达木嘎查

7 苏 303探井至苏

159探井4211584 19242985 4214200 19238176 5.6 6 φ114 昂素镇

巴彦柴达木嘎查

- 6 -

8苏

48-18-68∕17-69A至苏 48-17-69

4232476 19232376 4233462 19231690 1.22 6 φ114 昂素镇苏力迪嘎

9 苏 14-18-11四丛

至 12#干管4230730 19251807 4230970 19251316 0.55 6 φ114 昂素镇昂素嘎查

注:以上坐标由建设单位提供。

3.4主要原辅材料及施工设备

表 3 主要原料消耗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型号及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输气管线 DN114 m 21120 --2 弯头 DN114 个 42 --

3 焊条 Φ4*300mm 包 296.3

表 4 主要施工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一、土方工程设备

1 推土机 D-160 台 152 挖掘机 日立 300 台 73 挖掘机 大宇 台 6

二、管道安装设备

1 打压泵 PN50 台 52 空压机 20m3PN1.7 台 53 砂轮机 木田 台 104 切割机 J3G 400 台 85 发电机 STC-24型 台 86 电焊机 -- 台 87 汽油电焊机 HW450DS 台 4

三、运输设备

1 16T吊车 16t 辆 52 卡背车 8t 台 53 皮卡 -- 辆 44 生产指挥车 -- 辆 4

3.5项目占地及移民安置情况

本项目主要为单井输气管线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占地为输气管道沿线堆放、管线

开挖及开挖土方堆存的临时占地,无永久占地。项目总占地面积130275.23m2,主要占

地类型为沙地及灌木林地,不涉及拆迁安置等问题。待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恢复临时占地

的地表植被,植被恢复率应不低于现状植被覆盖率。项目占地情况见表5。

- 7 -

表 5 项目占地类型一览表

号占地类别

占地面积

(m2)

占地类型及占地面积(m2)备注

沙地 灌木林地

1 永久占

地管线 / / / 管线无永久占地

2 临时占

管线开挖 126720 110246.19 16473.82

项目不设施工营原材料堆

存3555.23 3205.094 350.1363

施工营地 / / /

合计 130275.23 113421.4104 16853.81958 管线长 21.12km,

扰动范围 6m

3.6劳动定员及生产制度

本项目运营期不新增劳动定员,由原第三采气厂工作人员负责维护。管线工程建设

周期为60天。

3.7公用工程

3.7.1给排水

(1)给水

生产用水:本项目施工期的管线工程试压采取试压车(车载式空压机)进行空气试

压,因此本项目无生产用水。

生活用水:本项目管线施工方式有用分期、分段施工方式(不同时施工),管线施

工期施工人员约10人,生活用水定额取20L/d•人,则管线施工人员生活用水量为0.2m3/d。

管线施工期60天,施工过程中生活用水量共计24m3。施工期生活用水依托管线就近集气

站供给。

(2)排水

本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为管线施工人员产生的废水。单井管线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

人员生活水用量为0.2m3/d,排放系数按80%,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16m3/d。管线施工

过程中生活污水产生量较小,设置移动厕所收集,定期清掏。

3.7.2供电

本项目用电依托小型可移动发电机临时发电。

3.7.3采暖及供热

本项目施工期不需要采暖及供热。

4.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分析

(1)与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 8 -

本项目为天然气单井管线工程,属于国家发改委令第21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本)》(修正)鼓励类中第七条“石油、天然气”第3类:“原油、天然气、液化

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建设”,因此,工程建设符合国家现行产

业政策。

(2)与《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符合性

《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常规天然

气资源开发,产量达到300亿立方米,加强天然气就地消费和转化利用。适时启动煤层

气、页岩气勘探开发。推动重大煤制天然气项目建设,形成300亿立方米产能。实施‘气

化鄂尔多斯’工程,推动天然气管网、液化集装站向主要园区和乡镇覆盖。推进陕京四

线、鄂尔多斯—河北沧州天然气管道、蒙西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等项目建设,新增外输

气能力800亿立方米。”本项目的建设加快了天然气勘探开发,有利于2020年产能目标实

现,符合规划要求。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无原有环境污染问题。

- 9 -

- 10 -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概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

样性等):

1.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境内。鄂托克前旗位于内蒙古自治

区鄂尔多斯市西南部,北靠鄂托克旗,南隔长城与陕西省搭界,西隔黄河与宁夏回族自

治区相望,东与乌审旗为邻。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鄂托克前旗区域范围为北纬

37°44′~38°44′,东经106°26′~108°32′。鄂托克前旗总面积1.218万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

地势从布拉格到三段地呈南北脊型,分别向东南西北倾斜,海拔最高点在布拉格与

三段地交接处为1564米,最低点在宁与夏回族自治区陶乐县交界处为1160米,境内海拔

一般在1300—1400米之间,地貌类型分梁、滩、沙3种。梁地占全旗总面积的31.64%,

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下水埋藏较深,多数地区在50米以下,个别地区超过70米;滩地、

沙地分别占全旗总面积的7.94%和60.53%,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毛乌素沙地腹部,地下水

位2~3米。东难流沙呈西北—东南条带状的与滩相间分布。

3.气候、气象特征

鄂托克前旗境内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2℃,年极端最高温36.7℃,

年极端最低温-31.6℃,无霜期113~156天,全年日照2860.5小时,年平均气压86.75Kpa,

年平均相对湿度52%;年降水量270.3毫米,年平均降水量270.3mm,年蒸发量2465.2毫

米;年平均风速2.2米/秒。

4.资源状况

煤炭主要分布在上海庙镇境内,与宁夏宁东煤田属同一煤系,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

两种含煤地层同处一地,分布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已探明储量142亿吨,

远景储量500亿吨以上。世界级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60%以上分布在鄂前旗境内,

已探明储量7000亿立方米。

盐、芒硝、石膏、方沸石、优质紫砂陶土等储量丰富,湖盐、芒硝主要分布在二道

川乡北大池村,两种矿产为共生组合。湖盐储量为77万吨,品味为62%—94%之间,年

产清浪盐3万吨;芒硝储量为108万吨,矿床面积约28平方公里,品位为24%—64%,年

产芒硝3万吨。

- 11 -

环境质量概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

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资料引用《第三采气厂4.5亿产能建设工程环境影响

报 告 书 》 中 1# 苏 -47 站 1H ( N38°3′1.63″E107°54′50.25″ ) 、 2# 苏 -48 站 2

(N38°11′41.62″E108°2′42.94″)两个监测点2017年2月18~2月25日连续7天的监测数据

(见表6),监测单位为内蒙古浩宇环保有限公司,所引用的监测点与本项目管线最近

距离7Km。经考察,项目评价区域内近年来无重大污染型项目建设,且项目四周空旷,

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因此本环评引用的监测数据可以反映拟建项目周围环境现状,且引

用数据符合3年时效性要求,监测数据是有效的。

表 6 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 mg/m3

监测因子 浓度类别 监测值范围 标准值 是否超标1# 苏-47站 1H

SO21小时平均 <0.007 500ug/m3 否24小时平均 <0.004 150ug/m3 否

NO21小时平均 0.018~0.021 200ug/m3 否24小时平均 0.009~0.022 80ug/m3 否

O31小时平均 0.031~0.065 200ug/m3 否

日最大 8小时平均 0.040~0.062 160ug/m3 否

CO 1小时平均 0.4~1.3 10mg/m3 否24小时平均 0.6~0.9 4mg/m3 否

PM10 24小时平均 0.132~0.141 150ug/m3 否PM2.5 24小时平均 0.065~0.074 75ug/m3 否TSP 24小时平均 0.244~0.273 300ug/m3 否

非甲烷总烃 1小时平均 <0.04 2mg/m3 否总烃 1小时平均 1.037~1.811 5mg/m3 否

2# 苏-48站2

SO21小时平均 <0.007 500ug/m3 否24小时平均 <0.004 150ug/m3 否

NO21小时平均 0.021~0.023 200ug/m3 否24小时平均 0.020~0.022 80ug/m3 否

O31小时平均 0.026~0.056 200ug/m3 否

日最大 8小时平均 0.045~0.062 160ug/m3 否

CO 1小时平均 0.5~1.5 10mg/m3 否24小时平均 0.7~0.9 4mg/m3 否

PM10 24小时平均 0.134~0.138 150ug/m3 否PM2.5 24小时平均 0.061~0.070 75ug/m3 否TSP 24小时平均 0.237~0.264 300ug/m3 否

非甲烷总烃 1小时平均 <0.04 2mg/m3 否总烃 1小时平均 1.034~1.811 5mg/m3 否

由监测结果可知,SO2、NO2、CO、O3的小时浓度、日均浓度及PM2.5、PM10和TSP

- 12 -

的日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区域大气环境质

量良好,非甲烷总烃满足《河北省地方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 非甲烷总烃限值》

(DB13/1577-2012),总烃满足以色列《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良好。

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引用《第三采气厂 4.5亿产能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西热陶亥(N38.1731 E108.0233)、巴彦布勒格(N38.0636 E107.9574)两个监测点 2016

年 9月 26日的监测数据(见表 7),监测单位为内蒙古康城环保服务有限公司,所引用

的监测点与本项目管线最近距离 4.21Km,监测数据是有效的。

表 7 地下水监测结果 单位:mg/L(pH除外、总大肠菌群个/L)

序号 分析项目西热陶亥 巴彦布勒格

监测结果 标准指数 监测结果 标准指数

1 pH 8.34 0.89 8.38 0.922 总硬度 356 0.79 351 0.783 溶解性总固体 505 0.51 512 0.514 硫酸盐 109 0.44 108 0.435 氯化物 150 0.60 157 0.636 氨氮 0.025L ---- 0.025L ----7 挥发酚 0.0003L ---- 0.0003L ----8 高锰酸盐指数 2.85 0.95 1.2 0.409 硝酸盐氮 17.6 0.88 4.21 0.2110 亚硝酸盐氮 0.003L ---- 0.003L ----11 石油类 0.01L ---- 0.01L ----12 铁 0.208 0.69 0.03L ----13 锰 0.01L ---- 0.01L ----14 汞 4×10-5L ---- 4×10-5L ----15 砷 3×10-4L ---- 3×10-4L ----16 镉 0.003L ---- 0.003L ----17 铬(六价) 0.004L ---- 0.004L ----18 铅 0.01L ---- 0.2L ----19 氰化物 0.001L ---- 0.001L ----20 氟化物 0.18 0.18 0.3 0.3021 细菌总数 51 0.51 77 0.7722 总大肠菌群 <1 ---- <1 ----

由监测结果可知,石油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标准,其余

各监测项目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的要求,区域地下

水环境质量良好。

3.声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资料委托内蒙古八思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监测,

监测时间为 2018年 4月 11日~4月 12日的监测数据(见表 8)。

- 13 -

表 8 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统计表

监测点位 监测时间昼间 夜间

监测值 标准值 是否超标 监测值 标 值 是否超标

苏47-28-58

4月 11日 53.2

60

否 31.1

50

4月 12日 52.7 否 30.8 否

苏 14-5-204月 11日 49.8 否 34.1 否

4月 12日 48.5 否 33.6 否

桃 784月 11日 51.7 否 32.6 否

4月 12日 51.5 否 31.8 否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区域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2类标准

要求,声环境质量良好。

4.土壤质量现状

项目区土壤环境质量引用《第三采气厂 4.5亿产能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 1#

苏-47站 1H(N38°3′1.63″E107°54′50.25″)、2#苏-48站 2(N38°11′41.62″E108°2′42.94″)、

3#苏-14站 7(N38°11′29.46″E108°11′31.79″)三个监测点 2017年 2月 26日的监测数据

(见表 9),监测单位为内蒙古浩宇环保有限公司,所引用的监测点与本项目管线最近距

离 7Km,与本项目建设管线属于同一土壤类型区域,监测数据可用。

表 9 土壤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mg/kg(pH除外)

序号 检测项目

监测结果

单位苏 47-1H集气站北侧 200m 苏 48-2集气站北侧 200m

0-20m 20-60m 60-100m 0-20m 20-60m 60-100m

1 pH 8.76 7.60 6.93 7.24 7.58 7.85 无量纲

2 镉 0.04 0.05 0.06 0.05 0.03 0.03 mg/kg

3 砷 5.6 6.2 5.6 5.3 5.1 5.1 mg/kg

4 铜 13 12 15 16 9 9 mg/kg

5 铅 9 8 9 7 11 8 mg/kg

6 锌 16 16 11 28 24 20 mg/kg

7 汞 0.018 0.021 0.030 0.020 0.026 0.020 mg/kg

8 阳离子交

换量1.73 1.80 1.79 1.83 1.74 1.79 cmol/kg

9 铬 28.9 33.9 46.1 37.0 38.9 35.2 mg/kg

10 镍 12 10 11 14 10 14 mg/kg

11 石油类 4.6L 4.6L 4.6L 4.6L 4.6L 4.6L mg/kg

- 14 -

监测结果统计土壤监测点指标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总体

看,评价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5.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1)生态系统类型及土地利用现状

本项目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境内,所属区域为毛乌素沙地防风固沙重要区,

区域以裸沙地生态系统、灌木林地生态系统为主,生态系统类型的种类较简单,系统稳

定性受人类干预影响不大。从整个区域的连通性讲,生态系统层次结构仍基本保持完整,

组成各生态系统各因子的匹配与协调性以及生物链的完整性依然存在。

将管线两侧外扩 200m的范围作为生态评价范围,根据实地调查,评价区范围内土

地利用类型以沙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 86%,灌木林地约占总评价面积的 14%。

(2)植被现状

评价区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欧亚草原区——蒙古草原草原省——毛乌素

沙地州。生活型组成主要有以下几类:夏绿灌丛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沙柳为沙地

灌丛植被建群种;半灌木油蒿为本区分布最广的沙地植被建群种。评价区无保护植物分

布。

(3)野生动物现状

评价区为沙漠向草原的过度地带,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属古北界的蒙新区东部草

原亚区。本区野生动物区域以中亚型草原及半荒漠草原动物为主。由于人类干扰和生态

系统的改变,目前这一区域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均较少。根据现状调查与资料记载,项

目区域分布的常见哺乳类动物主要有草兔、艾鼬、黄鼬、刺猬、草原黄鼠、五趾跳鼠、

长爪沙鼠和草原沙蜥等。评价区无保护动物分布。

(4)土壤类型及侵蚀现状

评价区地处毛乌素沙地,由于受地形、地貌、成土母质、气候、植被等因素影响,

评价区域内土壤类型主要为风沙土和草甸土两个土类,其中风沙土约占 80%,土壤侵蚀

主要是来自风力侵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的沙漠化。通过调查,评价区总体属

中度到强度风蚀区。

- 15 -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本项目管线周边 200m范围内有零散居民,但无集镇、人口集中地,无学校、医院、

油库、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表水体等环境敏感点和特殊保护目标,无保护动、

植物分布。项目大气环境、声环境和风险保护目标为管线周边 200m范围内的零散居民,

地下水保护目标为管线两侧 200m内地下水水质,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为管线两侧 200m

范围内的现有沙生植被。

项目具体环境保护目标如表 10所示:

表10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环境要素 管线 环境保护对象 方位 距离 规模 环境功能目标

大气环境、

声环境、环

境风险

苏47-35-65/66

至苏47-30-69

零散居民(阿

巴音呼德)东 138m 2户,6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类标准;

地下水环境 管线两侧 200m范围内地下水水质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Ⅲ类标准

生态环境 管线周边 200米以内的现有沙生植被

- 16 -

评价适用标准

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非甲烷总烃参照执行河

北省地方标准《环境空气质量 非甲烷总烃限值》(DB13/1577-2012)二级

标准;总烃参照执行以色列《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

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

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

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 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

限值;

2《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

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 2013

年修改。

本项目为管线建设项目,无需设总量控制指标。

- 17 -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1.施工期

本项目施工期为管线敷设作业,施工期的施工道路主要依托项目所在地现有道路,

施工过程的施工人员均来自各集气站工作人员,因此不需新建施工便道和施工营地,项

目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案为分段施工,施工所需材料即用即拉,不需新建施工场站。施

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 4所示,具体工艺叙述如下:

图4 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1)管线布设

本项目管线施工时先根据选线情况进行路线布设。

(2)管沟开挖

本项目管沟开挖采取分层开挖,原序回填的原则。

①一般地段施工

本项目管线全部采用埋地敷设。由于采用湿气输送工艺,同时为确保管道运行安全,

不受外力破坏,故管线埋设最大冻土深之下。管道埋设深度为管顶覆土深度 1.5m以下。

管道的水平及竖向转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弹性敷设、钢制冷弯管和热煨弯头来处

- 18 -

理。

②特殊地段施工

本工程的管线地处丘陵地区,对于连续的高陡边坡,应经计算、校核后,视具体情

况在弯管上部可设置锚固墩、锚固法兰稳管,以避免管线在试压管子自身重量等情况下

的失稳。

③公路顶管穿越施工

本项目穿越公路的管线有苏 47-16-81 至干管、苏 47-35-65/66 至苏 47-30-69、苏

47-28-58至苏 47-28-65,所穿越公路为乡镇级公路。这些管线在施工时,为节省投资,

加快施工进度,采取开挖直埋施工,管顶埋深 1.5m,并在距管顶以上 500mm处设置警

示带。施工完毕后,做好路面恢复。

④与其它地下构筑物、光缆、电缆交叉时开挖

在穿越有碍施工的构筑物时,施工前应征得相关管理部门同意,管沟应该采用人工

开挖,最大限度的保护已有地下构筑物。

当长输管道与其它管道交叉时,应从其下方通过,二者净距不应小于 0.3m,当小于

0.3m时,中间必须设有坚固的绝缘隔离物,确保其不接触。双方管道在交叉点两侧各延

伸 10m以上的管段,采用相应的最高绝缘等级。当长输管道与光缆、电缆交叉时,相互

垂直间距不应小于 0.5m,交叉点两侧各延伸 10m以上的管段,应采用相应的最高绝缘

等级。

(3)管道加工

本工程管道所经地区为丘陵地带,面临的腐蚀环境比较复杂,需进行管道防腐处理,

本工程管道采用三层 PE防腐外加阴极保护。本项目所用管道从厂家外购,厂家已进行

管道防腐,现场施工时除管道焊接接口外不另进行管道的防腐处理。钢管切割宜用机械

方法,如用乙炔切割,必须将切割表面的毛刺和氧化铁除去。在作业、拖运及安装过程

中均应采取预防损伤管道的措施,避免凿伤或划伤管道外绝缘防腐层。在管道外表面出

现的槽痕和划伤等有害缺欠必须修整消除。在修整消除有害的缺欠时,打磨后的管子必

须是圆滑过渡的表面,打磨后的管壁厚度不得低于管子壁厚的 90%,否则应将管子受伤

部分整段切除。管道不允许存在最大深度大于 3mm的凹坑、凹痕或最大长度>300mm

的摔坑,若有上述缺陷必须将管子受伤部分整段切除,禁止嵌补或将凹坑敲击整平。

(4)管道组装与焊接

管道组焊方式均采用沟上焊接,管道焊接均采用氩弧焊打底,填充和盖面采用一般

- 19 -

手工电弧焊采用 E4310。管道组装焊接按《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69-2006)10.1和 10.2的规定执行。管道焊接应采用多层焊接,严禁一次堆焊。

施工时层间熔渣应清除干净,并进行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焊接。焊接工艺

评定试件应尽量符合工程施工时现场的自然条件;在其评定合格后,施工单位应编制相

应焊接工艺规程;然后按焊接工艺规程进行现场组焊。焊接工艺评定应按《钢质管道焊

接及验收》(SY/T4103-2006)的有关规定执行。

(5)管道焊缝质量检查

管道焊缝在强度试验和严密试验之前均须作外观检查和无损探伤检查。本工程对接

焊缝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无损检测,外观检查标准应符合《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

及验收规范》(GB50369-2006)10.3.1的规定,合格后方可进行无损检测。本工程所有

焊缝均应进行 100%的 X射线检。对穿(跨)越水域、公路,穿越地下管道、光(电)

缆的管道焊缝,钢管直管段与弯头连接的焊缝以及未经试压的管道碰死口焊缝,均应进

行 100%的超声波探伤检测和 X射线照相检验。焊缝的 X射照相探伤检验按《石油天然

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SY/T4109-2005)标准执行,均达Ⅱ级为合格。不合格的焊缝

应进行质量分析,确定处理措施,同一部位只能修补一次,返修后仍按规定方法进行检

查。

由于焊口处的防腐为管道外防腐层的薄弱环节,环焊缝补口采用带环氧底漆三层结

构辐射交联聚乙烯热收缩套(带)。

(6)管段下沟及回填

根据管道沿线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气候条件,一般地段管道采

取直埋敷设方式。一般地段管沟开挖时,长输管道最小埋设深度(管顶至自然地坪)一

般不小于 1.5m;管道通过岩石层埋深不得低于 0.8m,并回填细软砂土至管顶以上 0.3m。

在经过一些河流、沟渠、陡坡、陡坎时,为满足管道的敷设要求及管道的轴向稳定性,

局部地段应适当挖深,管沟宽度适当放大。输气管道穿越公路时,采用 RCP700×2000-

Ⅲ-GB11836 钢筋混凝土套管埋地敷设,套管顶至路面不小于 1.5m,管线外防腐采用三

层 PE 加强级防腐。

(7)清管、试压

天然气输送管道在下沟回填后,应分段进行清管及试压。分段试压前,应采用清管

球或清管器进行清管,清管次数不少于 2 次。分段清管应采用移动式临时清管收发装置,

上游的场站利用清管器发射装置向下游发射清管器,清管器采用空压推动,下游场站设

- 20 -

置接球装置,收集清除的污垢和回收清管球。清管接收装置应选择在地势较高且 50m 内

没有建筑物和人口的区域内,并应设置警示标志。

本项目进行分段一次性试压,在安装前对管道进行清扫。管道须分段进行强度试验

和严密性试验。本工程设计采用试压车(车载式空压机)进行空气试压。强度试压合格

后才能进行严密性试压。

(8)置换

本工程输气管道投运前应采用氮气对管道内空气置换。先用氮气置换管道内的空

气,再用天然气置换管道内的氮气。置换的管道内气体流速不大于 5m/s。换放空口应设

置在宽广的地带,放空区周围严禁火源及静电火花产生。非本工程人员和各种车辆应远

离放空区,放空立管口应固定牢靠。放空口的气体必须符合下列要求才为合格。

①氮气置换空气:放空气体测定的含氧量小于 2%。

②天然气置换氮气:放空气体测定含 CH 4的量大于 80%。置换空气及试运投产应

符合《天然气运行管道运行规范》(SY/T5922-2003)。

(9)线路附属构筑物

①线路标志桩、警示牌

管线敷设完毕后沿线设置线路标志桩及警示牌,其设置按《管道干线标记设置技术

规定》(SY/T6064)执行。要求每处水平转角(线路控制桩)设转角桩一个;从单井输

气管线接口开始,每公里处设一个里程桩(可与阴极保护测试桩合用);凡与地下构筑

物交叉处,穿越公路的两侧等均设置标志桩。管道靠近人口集中居住区、工业建设地段

等需加强管道安全保护的地方设警示牌。

②水工保护工程

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以及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可因地制宜地采用以下措施对管道进

行水工保护。截水墙:管线经过陡坡、陡坎时,为防止雨水冲刷管沟,通常在管沟内每

隔一定距离作一道截水墙。一般从管底做起,直至地表面。挡土墙:对管道附近不稳定

土体,如小型滑坡、塌方体等应采用挡土墙进行加固;或在陡坡上直接开挖管沟时,为

稳定此坡体,在其下部设置挡土墙。其结构尺寸的大小应根据力学计算确定,因为是条

型结构,为适应不均匀沉降,一般在结构上每隔 10~15 m 设一道沉降缝,并每隔适当

距离设置排水孔以使墙后积水及时排走,减少墙后水压力,从而降低挡土墙侧向受力,

使其趋于稳定。

2.运营期工艺流程简述

- 21 -

本项目为单井配套集气管线及支线建设工程,运营期管线为封闭状态无废气产生,

产生的污染主要为巡检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巡检车

辆产生的噪声和汽车尾气等。

主要污染工序:

1.施工期

1.1废气

施工过程中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有:管沟开挖堆土、工艺站场平整、道路破开及运输

车辆、施工机械走行车道引起的扬尘,柴油机械及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管道施工焊接

时产生的焊接烟尘等。

施工期间扬尘主要来源于:土方的挖掘、堆放、清运、回填和场地平整等过程产生

的粉尘;建筑材料如水泥、砂子以及土方等在装卸、运输、堆放等过程中,因风力作用

而产生的扬尘污染;搅拌车辆及运输车辆往来造成地面扬尘;施工垃圾堆放及清运过程

中产生扬尘。扬尘污染主要取决于施工作业方式、材料的堆放及风力等因素,其中受风

力因素影响较大,参考一般大型土建工程现场的扬尘实地监测数据,TSP产生系数 0.05~

0.1mg/m2•s。考虑本工程管线为线型施工,管道主要沿丘陵敷设,穿越地区为二、三级

地区,TSP产生系数取 0.05mg/m2•s,裸露的施工面积按平均宽 1m,每段 500m同时裸

露施工,并按日施工 8小时计算,管线施工现场各标段 TSP源强为 0.72kg/d。

柴油机械与运输车辆在施工过程和运输过程中会排放一定数量的废气,污染物以

NOx、CO 和烃类为主,该类源一般具有排放量小、间歇性、短期性和流动性的特点。

管道施工焊接时会产生焊接烟尘,本项目采用氩弧焊打底,加手工焊填充盖面的方

式。氩弧焊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电磁辐射、臭氧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很小。

1.2废水

本项目管段连接完成后采用空气试压方式,不产生试压废水。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

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项目输气管线最大施工人员为 10人,生活用水量以 20L/d•人、排污系数按 0.8计,

则施工期生活污水产生量为 0.16m3/d,主要污染物为 COD、BOD5、NH3-N、SS,污水

中主要污染物浓度为:COD:350mg/L,BOD5:170mg/L,NH3-N:20mg/L,SS:100mg/L。

管道工程施工期约 60天,产生的废水量共计为 9.6m3,则本项目管道施工期产的废水污

染物排放量依次为 0.0034t、0.0016t、0.000192t、0.00096t。

- 22 -

1.3噪声

施工期噪声来源于施工开挖等施工活动中的施工机械运行、汽车运输等。经工程类

比调查分析,本项目主要为施工机械发出的噪声,其强度在 88~120dB(A)。

1.4固体废物

本项目的固体废弃物包括生活垃圾、施工废料、输气管线试压前清管废渣以及管线

开挖产生的弃土。

本项目管线施工人员以 10人/d计,生活垃圾按 0.8kg/人•d,则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

8kg/d,施工期总产生量为 0.48t。

施工废料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废气混凝土、废防腐材料、废焊条等。根据类比调查,

施工废料产生量按 0.2t/km估算,拟建工程产生的施工废料为 4.224t。

根据企业经验数据,输气管线试压前清管废渣量平均为 0.5kg/km,本项目输气管线

长度共计 21.12km,因此本项目试压前清管废渣量约 10.56kg。

根据设计资料可知,单井管线长度为 21.12km,输气管线最大外径为 114mm 的天

然气输气主管,施工时管沟开挖深度约为 1.8m,地面开挖宽度 2m。经计算,本项目挖

方总量为 76032m3,填方量为 75816.54m3,弃方量为 215.46m3。

1.5生态环境影响

本项目主管线段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占用部分土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使施工区域植被盖度和植物多样性下降,加剧水土流失,自

然景观破碎化,局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降。此外,施工过程中会造成动物生境破

坏,干扰动物生存。

1.6社会和交通影响

本项目的管道敷设涉及的范围较广,但单条管线长度较小,管线施工过程中有少量

穿越了乡镇公路,这些管线施工会对开挖路段的车辆行驶和居民出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2.运营期

2.1废气

输气管线在正常运营过程中为封闭状态,无废气产生,建设单位设专业人员定期负

责输气管线的巡检工作,在巡检过程中仅有少量的汽车尾气排放,可忽略不计。

2.2废水

运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巡检工作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巡检人员均为中国石

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的员工,产生的生活污水由第三采气

- 23 -

厂统一处置,不计入本次环评中。

2.3噪声

项目在正常运营过程中无噪声,建设单位在定期巡检过程中会产生少量交通噪声,

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

2.4固体废物

本项目拟建的单井输气管线,运营过程中不进行清管作业,因此无清管废渣产生。

运营期产生的固废主要为巡检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巡检人员均为中国石油天然气

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的员工,产生的生活垃圾经随身携带的垃圾袋

集中收集后回到第三采气厂后跟随场内生活垃圾统一处置,不计入本次环评中。

2.5生态环境影响

项目建成后,临时占地将得到有效的填充平整、植被恢复,土地沙漠化有所减缓,

水土流失有所减少。

2.6环境风险影响

本项目为单井输气管线工程,涉及的危险物质为天然气,正常生产过程中,天然气

是在密闭条件下输送,不具备发生火灾爆炸的条件,发生事故主要是由于管道或设备存

在设计缺陷、材料缺陷、施工质量缺陷、长期使用磨损、人员误操作、第三方破坏等原

因造成易燃易爆介质泄漏,泄漏的易燃易爆介质遇火源(明火、静电火花、机械火花、

电气火花、高温物体或雷电),有可能引发火灾事故;泄漏的易燃易爆气体或蒸气浓度

达到爆炸浓度极限,遇火源,则可能发生爆炸、火灾事故。一旦事故发生,则可能使周

围环境质量及附近居民生命健康安全受到影响。

- 24 -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

类型排放源(编号)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污染物产生

浓度及产生量排放浓度及排放量

施工期

管沟开挖 施工扬尘 少量 少量

运输车辆 汽车尾气 少量 少量

管道焊接 焊接烟尘 少量 少量

施工期生活污水9.6m3

COD 350mg/L,0.0034t

0BOD5 170mg/L,0.0016t氨氮 20mg/L,0.000192tSS 100mg/L,0.00096t

施工期

施工人员 生活垃圾 0.48t 0管线开挖 弃土 215.46m3 0管线施工 施工废料 4.224t 0

试压前清

清管废渣

(主要为沙

土)

10.56kg 0

本项目施工期噪声来源主要为施工机械发出的噪声,其强度在 88~120dB(A)之间。由

于这些施工机械、车辆的使用以及人员的活动会产生噪声,会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

响。

施工期社会和交通影响:本项目的管道敷设涉及的范围较广,但单条管线长度较小,管线

施工过程中有少量穿越了乡镇公路,这些管线施工会对开挖路段的车辆行驶和居民出行造

成一定的影响。

运营期风险影响:本项目为单井输气管线工程,涉及的危险物质为天然气,当运营期管线

发生破裂等事故情况下会发生天然气泄漏,泄漏的天然气如直接接触火源,或蒸气浓度达

到爆炸浓度极限,遇火源,则可能发生爆炸、火灾事故,会使周围环境质量及附近居民生

命健康安全受到影响。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使可另附页):

本项目主管线段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占用部分土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破坏地表植被

和土壤结构,使施工区域植被盖度和植物多样性下降,加剧水土流失,自然景观破碎化,局部生态系

统的结构和功能下降。此外,施工过程中会造成动物生境破坏,干扰动物生存。

- 25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扬尘

在工程施工期间,伴随着土石方的挖掘、装卸和运输等施工活动,其扬尘产生的污

染主要对管线两侧 200m内的大气环境及居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施工期间产生的扬

尘污染主要取决于施工作业方式、材料的堆放及风力等因素,其中受风力因素影响较大,

在晴天起风时如果不采取控制措施,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明显。

通过类比同类施工场地,在施工作业附近采取围挡、围护可明显减少扬尘对环境的

污染,当风速为 2.5m/s时可使影响距离缩短 40%;通过对场地开挖裸露地面洒水,扬尘

量可减低 28%~75%,测试数据见表 11。此外,规定运输车辆在施工区路面减速行驶、

清洗车轮和车体、用帆布覆盖易起扬尘的物料等,也可减少管线施工时车辆运输产生的

扬尘量。

表 11 洒水抑尘测试结果

距离(m) 0 20 50 100 200

TSP(mg/m3)不洒水 11.03 2.89 1.15 0.56洒水 2.11 1.40 0.68 0.29

本项目施工管线长度较短,施工过程中所用施工机械较小,管沟开挖、敷管及覆土

过程产生的扬尘影响范围、影响程度比一般大型开挖施工工地要小,且属短期污染,影

响随施工行为的结束而结束。同时根据类比结果,在采取严格的防尘措施后工地扬尘量

可减少 70%~80%,管线施工场界外 50m处 TSP的日均浓度可达标。本项目管线两侧

200m范围内有零散的居民分布,其中距管线最近的居民为 SDJ11-1管线西侧 89m的一

户居民,距离大于 50m,因此施工期产生扬尘对周边大气环境和居民的影响可接受。

本次环评要求施工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抑尘措施如下:

①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居民附近的作业场地将采取围挡、围护以减少扬尘扩散,在

施工现场周围,连续设置不低于 1.5m高的围挡,并做到坚固美观。

②在施工场地安排人员定期对施工场地洒水以减少扬尘量,洒水次数根据天气状况

而定,一般每天洒水 1~2次,若遇到大风或干燥天气可适当增加洒水次数。

③针对施工任务和施工场地环境状况,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采取集中力量逐段施

工方法,缩短施工周期,减少施工现场的工作面,减轻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 26 -

④施工车辆采取篷布加盖措施,施工车辆运输路线选择尽量避绕人口密集区等敏感

点。

⑤运输弃土、垃圾的车辆装载高度应低于车箱上沿,不得超高超载。实行封闭运输,

以免车辆颠簸撒漏。

⑥在施工场地上设置专人负责建筑垃圾、建筑材料的处置、清运和堆放,堆放场地

加盖蓬布或洒水,防止二次扬尘。

(2)柴油机械与运输车辆尾

柴油机械与运输车辆在施工过程和运输过程中会排放一定数量的废气,污染物以

NOx、CO 和烃类为主。本项目汽车运输和施工机具尾气主要对作业点周围和运输路线

两侧局部范围产生影响。施工机械作业中,柴油机械与运输车辆尾气是主要废气源。该

类源一般具有排放量小、间歇性、短期性和流动性的特点,类似调查结果显示该类废气

源对局部地区的环境影响较轻,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且本项目位于户外,地势开阔通风

状况良好,因此,施工柴油机械与运输车辆尾气对项目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和居民影响较

小。

本次环评要求施工过程中采取的具体废气防治措施如下:

①加强施工机械的保养维护,提高机械的正常使用率。

②加强对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

烟度和颗粒物排放。

③禁止使用废气排放超标的车辆。

(3)焊接烟尘

管道施工焊接时会产生焊接烟尘,本项目采用氩弧焊打底,加手工焊填充盖面的方

式。氩弧焊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电磁辐射、臭氧和氮氧化物。本项目焊接烟尘排放量很

小,且施工场地位于开阔通风状况良好的户外,焊接烟尘可以很快扩散,因此项目周围

环境空气质量及居民受焊接烟尘影响较小。

2.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少量生活污水,施工期约 60天,

产生的废水量共计 9.6m3,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为:COD:350mg/L,BOD5:170mg/L,

NH3-N:20mg/L,SS:100mg/L,污染物排放量依次为 0.0034t、0.0016t、0.000192t、0.00096t。

因本项目施工期布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排入移动厕所定期清

掏。

- 27 -

3. 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噪声来源主要为施工机械发出的噪声,其强度在 88~120dB(A)之间,

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即可消失。

各主要施工设备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未与现状值叠加)预测结果见表 12。

表 12 各类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 单位:dB(A)

序号 机械类型噪声预测值

5m 10m 20m 40m 50m 80m 100m 150m 200m 300m

1 推土机 86 80 74 68 66 62 60 56.5 54 50.5

2 装载机 86 80 74 68 66 62 60 56.5 54 50.5

3 挖掘机 84 78 72 66 64 60 58 54.5 52 48.5

4 运输汽车 88 82 76 70 68 64 62 58.5 56 52.5

5 空气压缩机 90 84 78 72 70 66 64 60.5 58 54.5

6 柴油发电机 95 89 83 77 75 71 69 65.5 63 59.5

7 插入式振捣器 79 73 67 61 59 55 53 49.5 47 43.5

8 振动式压路机 86 80 74 68 64.5 62 60 56.5 54 49.5

9 平地机 90 84 78 72 68.5 66 64 60.5 58 52.5

10 摊铺机 87 81 75 69 65.5 63 61 57.5 55 50.5

根据上表可知,当项目施工机械靠近场界施工,施工场界噪声昼间、夜间均超过《建

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本工程 200m范围内零散分布有居民

共 2户约 6人,项目施工噪声均会使得附近敏感点超出《声环境质量标准》中 2类标准。

为此,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噪声污染以将影响降至最低,具体措

施如下:

①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开敏感时段施工,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运行,同时避

免午间(12:00-14:30)和夜间(22:00-次日 6:00)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

②施工设备尽量采用先进低噪声设备,对产生噪声的施工设备加强维护和维修工

作。

③优化运输方案,机械车辆途经居民点时必须减速慢行,禁鸣喇叭。

④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适当控制机械作业密度,条件允许时拉开一定距离,避免形

成噪声叠加;在面向敏感点一侧附近的作业场地,修建临时隔声屏障。

⑤采用集中力量、逐段施工方法,缩短施工周期,减轻施工噪声对局部地段声环境

的影响。

4. 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的固体废弃物包括生活垃圾、施工废料、试压前清管废渣以及弃土。

- 28 -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约为8kg/d,在施工现场设立定点垃圾投放处,施工中产

生的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后,定期由公司专车运往当地环卫部门指定的生活垃圾填埋场

处置;施工废料包括建筑垃圾、废气混凝土、废防腐材料、废焊条等,产生量约4.224t,

通过在施工现场设立定点废料收集处,将产生的少量建筑垃圾直接用于场地平整和道路

填筑,其他废料能够回收的进行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送至当地政府部门指定地点合理

处置;本项目输气管线试压前清管废渣量约10.56kg,该部分清管废渣主要为沙土,用于

管线周边的维护用土,不外排;项目管线开挖回填产生的剩余土量为215.46m3,该部分

剩余土量全部用于道路坑洼填补及检修道路的修补,不外排。

综上分析,施工期产生的各类固废均能得以合理可行的处置,在严格实施上述措施

后,对区域环境影响可接受。

5.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占地影响分析

本项目主管线段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占用部分土地,占地类型为沙地及少量灌

木林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使施工区域植被盖度和植

物多样性下降,自然景观破碎化,局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降。本项目建设占用土

地面积约 13.027523hm2(作业带范围为管线两侧 3m,共 6m的区域),全部为临时占

地。本项目管道施工时尽量减少开挖面积,管沟开挖宽度不大 2m,施工完成后将原来

表土重新进行覆盖,用乡土物种进行绿化,采取此措施后,将大大降低临时占地对环境

的影响。

(2)对植物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输气管线沿线经过区域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施工占地将对灌木林

地区域的植被产生直接破坏作用,导致了被占用部分植物种群和物种多样性发生变化,

从而使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降低,局部部分植物物种可能会消失或数量减少。

本项目工程占地全部为临时占地工程占地导致的陆生植被生物量损失按下式计算。

具体计算结果见表 13。

ii SQ=损C

式中:

C 损—总生物量损失值,kg;Qi—第 i种植被生物生产量,kg/hm2;

S i—占用第 i种植被的土地面积,hm2。

- 29 -

表 13 工程施工导致的植物生物量损失统计表

占地类型 植被类型占 用 面 积 单位面积生物量 损失量

(hm2) (t/ hm2) (t )

永久占地沙地 10.1879 0.3 3.06

灌木林地 2.839623 1.0 2.84合 计 13.027523 — 5.9

由表分析可知,建设期工程占地导致植被生物量损失约 5.9t,损失量相对较少,且

本项目管线走向范围内无保护植物,植物种类较少,物种多样性指数不高,植被的次生

性较强,因此工程施工对沿线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相对较小。

(3)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施工期间,对鸟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临时征地区域的这

些动物等将被迫离开原来的领域,邻近领域的动物由于受到施工噪声的惊吓,也将远离

原来的栖息地。本项目所在区域无保护动物,施工范围区域基本是同一个植被类型,因

此,在线路上有许多动物的替代生境,动物比较容易找到新的栖息场所。由于管线施工

范围小,工程建设对野生动物影响的范围不大且影响时间较短,因此对动物不会造成大

的影响。同时当临时占地的植被恢复后,它们仍可回到原来的领域,对其生存不会造成

威胁。

(4)水土流失分析

由于管线施工原有地表部分被毁、路面受损,造成土壤裸露,特别是挖填方过程中

的堆土,会造成施工地段的水土流失。

①水土流失量

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采用经验公式法,计算公式如下:

入� 兔共 �共 �共

式中:W1——扰动地表流失量(t)

Fi——工程侵蚀面积(km2),临时占地总面积 0.13027523km2

- 30 -

Mi——土壤侵蚀模数(t/km2·a),根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本项目所在地土壤

侵蚀以中度侵蚀为主,侵蚀模数为 2500t/km2·a

Ti——工程施工时段(a),本项目施工期 60天

根据计算,本项目施工期间水土流失总量为 52.11t,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且属于间歇性,通过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影响将随施工结束而消失。工程完工

后,管线施工所占土地采取覆土绿化措施后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②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本项目管线建设期水土流失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a施工扰动主体结构,使地表失去保护层,增加降雨侵蚀程度;

b在填方段,填方路段堆放成一定坡度和坡面,易形成雨季冲蚀;

c废方难弃或处理不当,地表结构破坏以及运输遗撒工料,雨季来临时,形成水土

流失。

本次环评要求建设项目施工期采取以下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①优化道路布局,尽可能利用现有道路,鼓励建成硬质路面。

②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车辆、机械及施工人员活动范围,尽

可能减少原有植被和土壤的破坏。对于植被生长较好的地段,尽量不要设置工棚、料场

等。

③对于生产良好、大面积的油蒿、沙柳等灌木,尽量避开不要轻易破坏。

④对管道施工过程中无法避让必须占用的植被,挖掘时须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及分

层填埋,应将表层土、底层土分开堆放,在施工结束后分层回填,恢复原土层,保护土

壤肥力,以利后期植被恢复。

⑤管线施工作业面宽度控制在 6m范围内。

⑥管线工程施工时设置临时拦挡、截排水及边坡防护等。

⑦施工期加强宣传、教育,禁止捕猎野生动物。

⑧在施工结束后,对施工临时占地及时覆土,做好管线覆土后的植被绿化,临时占

地属草地的撒播披碱草等草本植物草籽,临时占地属沙地和灌木林地的,植被恢复以草

方格方式建植扦插沙柳为主尽快复垦并与周围生态景观协调一致。临时占地植被恢复率

达到 97%。

本项目植被恢复及防风固沙措施见表 14。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见图 5所示。

- 31 -

图 5 本工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

表 14 植被恢复及防风固沙措施一览表

名称 规模 占地类型 恢复内容 植被恢复率

管线(hm2)

10.1879 沙地临时占地的土地平整、覆土、播撒披碱草等

草本植物草籽97%

2.839623 灌木林地临时占地的土地平整、覆土,植被恢复以草

方格方式建植扦插沙柳为主97%

施工期只要落实以上生态保护及恢复措施,同时强化管理、合理组织与安排,可以

将施工期内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由于施工作业属于短期行

为,产生的影响只是暂时和局部的,会随着工程完工而终止。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水土

- 32 -

流失的综合防治,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也是可以减缓的。

6.施工期社会和交通影响分析

本项目的管道敷设涉及的范围较广,但单条管线长度较小,管线施工过程中有少量

穿越了乡镇公路,管线施工会对开挖路段的车辆行驶和居民出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设

单位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如制定好施工方案和计划,提前向社会公布;加强与居民

的沟通,取得谅解;分阶段进行施工,合理安排工期等等将管道施工对居民生活和出行

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项目管道施工的影响是局部和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造成的影响也将消除。因

此,施工期对社会和交通影响可接受。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1.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废气主要为巡检过程中巡检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由于项目每次只有

1辆汽车进行巡检,产生的汽车尾气量很少,对环境影响很小。

2.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运行期废水主要为巡检工作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巡检人员均为中国石油天然

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的员工,产生的生活污水由第三采气厂统一

处置,不计在本次环评中,对环境影响很小。

3. 运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在正常运营过程中无噪声,建设单位运营过程中的巡检工作,在巡检过程中会

产生交通噪声,定期巡检,每次用 1辆汽车,因此,汽车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较小。

4. 运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废主要为巡检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巡检人员均为中国

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的员工,产生的生活垃圾经随身携

带的垃圾袋集中收集后,回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后跟随厂内的生活垃

圾统一处置,不计在本次环评中,对环境影响很小。

5.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建成后,临时占地得到有效的填充平整、恢复植被,土地沙漠化降低,水土流

失减少。要求运营期采取的具体生态防治措施如下:

(1)在管线上方设置标志,以防附近的各类施工活动对管线的破坏。

- 33 -

(2)加强对管线回填区的绿化和管理抚育工作。及时在管道两边及其所涉及区域进

行植被恢复,提高植被覆盖率。

(3)为保护管道不受深根系植被破坏,在管道上部土壤中可种植浅根系植被。管道

维修二次开外回填时,应尽量按原有土壤层次进行回填,以使植被得到有效恢复或减轻

对植被的影响。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输气管线沿线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绿化工程的管

理与抚育,造林后应立即封禁,禁止采伐气区道路沿线两侧栽植的乔、灌木,禁止在输

气管线沿线附近取土,以避免造成输气管线破坏、导致污染事件。

(5)加强各种防护工程的维护、保养与管理,保证防护工程的防护功能;加强对道

路和输气管线沿线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估,及时对发现滑坡、坍塌、泥石流等隐患工点

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6)采取先进的自动报警系统,加强事故防范及应急处理措施,避免集输管道发生

破裂漏气、火灾爆炸事故,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危害。

6.环境风险评价

本次环境风险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分析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可能发生的突

发事件和事故等,提出合理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输气管线事故

率和事故影响程度达到可接受水平。

本项目主要分析输气管线泄漏时对周围环境的风险影响分析。

6.1风险识别

(1)物质危险性识别

本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主要是天然气,其性质见表 15。

表 15 天然气理化性质

中文名:天然气 英文名:naturalgas分子式:CH4 分子量:16危规号:21007 UN编号:1971 CAS号:74-82-8

外观与形状:无色无臭易燃易爆气体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熔点(℃):-182 沸点(℃):-161.49相对密度:(水=1)0.45(液化) 相对密度:(空气=1)0.55饱和蒸汽压(kPa)53.32(-168.8℃) 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

临界压力(MPa):4.59 临界温度(℃):-82.3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危险性类别:第 2.1类易燃气体 燃烧性:易燃

引燃温度(℃):482~632 闪点(℃):-188爆炸下限(%):4.145 爆炸上限(%):14.555最小点火能(MJ):0.28 最大爆炸压力(kPa):680

- 34 -

燃烧热(MJ/mol):889.5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热有燃烧爆炸危险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

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雾状水、干粉。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当空气中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气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皮肤接触液化甲烷

可致冻伤

急性中毒:当空气中浓度达到 20~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

和心跳加快,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至窒息死亡。

工作场所最高允许浓度:未制定;前苏联MAC300mg/m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

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处,并立即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戴自给式呼吸

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合理通风,禁止泄漏物进入受限制的空间(如下水道),以避免发

生爆炸。切断气源,喷洒雾状水稀释,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残

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

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运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 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

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

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

措施。露天贮罐夏天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

品名,注意验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平时要注意检查容器是否有泄漏现象。搬运时轻装

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线路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2)生产设施风险识别

根据项目特点,功能单元为输气管道,叙述如下:

本项目单井配套输气管道工程管道设计压力 25MPa,均属中压范畴,管道均以埋地

敷设方式进行输送。

正常生产过程中,天然气是在密闭条件下输送,不具备发生火灾爆炸的条件,发生

事故主要是由于管道或设备存在设计缺陷、材料缺陷、施工质量缺陷、长期使用磨损、

人员误操作、第三方破坏等原因造成易燃易爆介质泄漏,泄漏的易燃易爆介质遇火源(明

火、静电火花、机械火花、电气火花、高温物体或雷电),有可能引发火灾事故;泄漏

的易燃易爆气体或蒸气浓度达到爆炸浓度极限,遇火源,则可能发生爆炸、火灾事故。

6.2源项分析

(1)最大可信事故及风险类型

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为单井输气管线工程为天燃气泄露事故,天燃气管线泄露事故

分析图见图 6。

(2)天然气管线泄露事故概率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在以往的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中,由外部人员或管道操作者导

- 35 -

致的事故约占 80%以上,而地震、地陷、洪水等自然因素造成的事故只占 20%以下。管

道事故按破裂大小可以分为 3类:①针孔/裂纹(损坏处直径≤20 mm);②穿孔(损坏

处直径>20mm,但小于管道直径);③断裂(损坏处直径等于管道直径)。天然气管

线各种事故发生的频率如表 16所示。

表16 天然气管线泄露事故发生频率 单位:10-3次.km-1.a-1

序号 事故原因 针孔/裂纹 穿孔 断裂 总计

1 外部原因 0.073 0.168 0.095 0.3362 带压开孔 0.02 0.02 / 0.043 腐蚀 0.088 0.001 / 0.0984 施工缺陷和材料缺陷 0.073 0.044 0.01 0.1275 地移动 0.01 0.02 0.02 0.0506 其他 0.044 0.01 0.01 0.0647 合计 0.308 0.272 0.135 0.715

由表 16可以看出,管道事故发生的频率为 0.715×10-3次·km -1·a -1,其中针孔/裂纹发

生的频率最高,穿孔次之,断裂最少。若集气支线发生泄漏,管线内喷出的原料天然气

有可能被点燃。

- 36 -

图 6 管线泄漏事件树示意图

根据统计资料,不同损坏程度下天然气管道泄漏被点燃的事故概率见表17。

表17 天然气泄露点燃概率

序号 损坏分类 天然气被点燃概率(%)

1 针孔 1.62 穿孔 2.7

3断裂(管径<0.4m) 4.9断裂(管径≥0.4m) 35.5

由表18可看出,当管径大于0.4m的天然气管道破裂后,其被点燃的概率明显增加。

本项目输气管线长为21.12km,根据上述统计结果,配套管线泄漏概率为4.72×10-2

次·a -1。输气管道内径为114mm(<0.4m),因此,管线泄漏后被点燃的概率分别为

4.72×10-2×(0.016+0.027+0.049)=4.34×10-3次·a-1。

- 37 -

(3)单井配套集气管线泄露事故源强

天然气体泄漏速度QG按下式计算:

11

12

GdG RT

MAPYCQ

式中:QG:气体泄漏速度,kg/s;

P:管道内压力,Pa;

Cd:气体泄漏系数,当裂口形状为圆形时取1.0,三角形时取0.95,长方形时取0.90;

A:裂口面积,m2;

M:分子量;

R:气体常数,J/(mol·k);

TG:气体温度,K;

Y:流出系数,对于临界流Y=1.0对于次临界流按下式计算:

21

112

11

0K1

0

21

12

PP

1PP

Y

次临界流按下式判断:

k0 k 1p 2( )P k 1

式中:P:管道内介质压力,Pa;

P0:环境压力,Pa;

K:气体的绝热指数(热容比),即定压热容CP与定容热容CV之比。

本项目管线最大管径选用Φ114管线,该输气管线存在的风险相对较大,本次评价选

取该种规格的输气管线作为评价对象。

6.3后果分析

输气管线泄露事故发生后当管线内天然气全部泄露后,采气井自控装置在压力消失

后会自动关闭采气作业,使泄露得到控制。根据当地常规气象条件模拟计算当时平均风

速3.1m/s、单井管线泄露天然气产生量为111.4kg,天燃气甲烷泄露量为107.42kg。本次

评价将甲烷的半致死浓度值定为窒息浓度,即172785mg/m3(25%体积比);应急撤离

范围的浓度值定根据甲烷爆炸下限浓度确定,为34557mg/m3,产生影响的浓度值根据前

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确定为300mg/m3。

- 38 -

表18 下风向不同浓度甲烷影响距离(地面浓度)

稳定度 A C F

半致死范围 11.2 10.1 5.1

应急撤离范围 16.7 13.5 5.6

最高允许浓度范围 48.3 28.4 7.6

根据表19中的计算数据,发生管线泄露事故时下风向CH4出现半致死浓度范围为距

管线两侧11.2m,应急撤离范围为距管线两侧16.7m,最高容许浓度范围为距离天然气管

线两侧48.3m范围内,产生在A类稳定度下。

由本项目外环境关系可知,本项目里输气管线两侧75m范围内没有居民,输气管线

在发生泄露事故时,不会对管线两侧周围居民生命健康安全受到影响。

6.4单井输气管线风险防范措施

(1)本项目天然气输气管道和阀室的主要设计标准为《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和《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等,这些标准是目前国内城

市天然气利用项目普遍采用的设计标准,已建成项目的实践证明其安全可行。因此,本

项目输气管道和阀室的风险防范在设计标准上有保证。

(2)管线的设计符合《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03)的规定。输气

管线穿越公路和其他管线时,输气管与建、构筑物或其它相邻管道之间的平纵距离、输

气管道与地面的纵向距离均按设计标准进行施工,符合《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

范》(GB50423-2007),达到设计标准要求。

(3)管线其他环境风险事故防范措施

①合理选择线路走向,避开人口密集区和城镇规划区,尽可能绕避不良工程地质段,

对不能避让的不良地质地段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②根据《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规程》的规定,管道使用单位应制定定期检验计划,

并报主管部门备案:除日常巡检外,一年至少一次外部检验,由使用单位专职人员进行;

全面检验每五年一次,由中国石油质量主管部门认可的专业检验单位承担。

③结合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完善已有的应急救援预案,预案应对抢先救援的组织、

分工、报警、各种事故(如天然气少量泄漏、大量泄漏、直至着火等)的处置方法等,

并定期进行演练,形成制度。加强消防设施的管理,重点对消防水池(罐)、消防泵、

干粉灭火设施、

可燃气体报警设施要定期检修(测),确保其完好有效。加强日常的安全检查与考

- 39 -

核,并定期演练。通过检查与考核,规范操作行为,杜绝违章,克服麻痹思想。

④建设单位应与当地有关部门做好沟通,并加强对管线沿线居民对管线保护的宣传

工作,特别是加强《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国务院313号令)的宣传:在管道5m

范围内不得“取土、挖塘、修渠、修建养殖水场,堆放大宗物资,采石、盖房、建温室、

垒家禽棚圈、修筑其它建筑物、构筑物”的宣传。

6.5风险应急预案

(1)管道爆裂、天然气大量泄漏的处理

当管道某处有较大泄漏时,全线的流量及压降均发生变化;全线压力下降,越接近

漏气点的地方下降幅度越大;漏气点前段管道的流量比漏气以前增大,漏点后面管段流

量则减少。若管线爆破、裂口,破裂处大量天然气外泄,使全线压力急剧下降,因流速

增大,使管道、设备中气流的声响也增大。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正确分析判断突然事故发生管段的位置,用最快的办法切断管段上、下游的截断

阀,同时组织人力对天然气扩散危险区进行警戒,严格控制一切可燃物可能发生的火源,

避免发生着火爆炸和蔓延扩大;

②立即将事故简要报告上级主管领导、生产指挥系统,通知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加

强防范措施;

③组织抢修队伍迅速奔赴现场。在现场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指挥下,按照制定的抢

修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周密组织,分工负责,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抢修;

(2)天然气火灾、爆炸应急预案

天然气火灾危害等级为甲类,其爆炸极限较宽,爆炸下限较低。在管输过程中稍有

泄漏,扩散到空气中并达到天然气的爆炸极限时,遇火源便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甚至造

成重大人身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因此要特别注意防火防爆,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①事故发生时,根据现象和发生事故之前设备状况、操作参数变化,正确判断事故,

迅速处理,避免事故扩大,重大事故主动报总调度室;

②发生火灾事故后由第一发现人迅速拨打火警电话,报警时简要说明出事时间、地

点、灾情现状等;

③第一发现人拨打火警电话报警后,立即向值班室报警。值班干部接警后立即启动

应急反应程序并全面处理现场各种复杂情况;

④事故发生后,各岗位操作人员要听从负责人的统一调动;

⑤值班干部布置抢险任务,调查现场有无人员伤亡,并组织实施初期补救工作;

- 40 -

⑥值班干部向分公司调度室汇报火情,有无人员伤亡,消防泵房值班人员在站内报

警喊话,疏散站内一切非岗位作业人员及车辆,并作好启消防泵等准备工作;

⑦泄漏发生火灾,调度室要求停输并切断流程;

⑧汇管泄漏引发火灾,在场进管线上时,先切换流程,必要时通知各站停输;在外

输管线上时,立即停压缩机并切换流程,采用移动式干粉灭火器灭火,不易控制时可用

泡沫灭火;

⑨专职消防队伍抵达现场后,由值班干部介绍火情及扑救情况协同制定扑救火灾方

案,其他人员撤离扑救现场,接受值班干部统一指挥作好切换流程和灭火协助工作;

⑩若在灭火过程中,启动消防水泵、消防泡沫泵、消防泵房岗位值班人员要及时补

充消防水罐、泡沫罐液量,确保水罐、泡沫罐液量充足;

⑪大量天然气外泄可能形成蒸气云爆炸时,应立即撤离到安全距离以外的区域,并

严格控制火源(包括明火、静电、物体撞击等);

⑫应急措施组长在确保火灾爆炸现场得到彻底控制后,及时清点人数组织清理现

场,解除应急状态。

6.6环境风险结论

综上所述,输气管线需严格按照输气管线作业操作规程进行,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

案,做好防范措施。该项工程采取的环境风险措施及制定的预案切实可行。在严格落实

风险防范措施、应急预案后,井场环境风险达到可接受水平。

另外,由于管道埋地敷设,计算时做了理想化处理,未考虑覆盖土层对天然气泄漏

扩散的阻挡作用;且计算模型分析的是密闭高压状态事故的影响,本项目所处环境为开

放环境,事故影响范围要小于密闭环境;泄漏事故发生后,管线两端可同时放散管道内

天然气,天然气实际泄漏量远小于管道内的天然气总量;此外,由于甲烷密度较轻,泄

漏后立即向上扩散,本工程事故条件下实际影响的范围要远小于计算的范围。本项目设

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事故发生后很短时间内,管线两侧居民点不会受到影响。因此,

本项目采取一定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后,环境风险事故对居民和环境的危害较小,本项目

单进管线环境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7.环保治理措施及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 111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50万元,占总投资 4.5%,详见表 19。

表 19 拟采取的环保措施及投资估算一览表 单位:万元

分期 类别 污染源 拟采取的处理措施 投资/万元

- 41 -

施工期 废气 扬尘颗粒物 苫盖及洒水抑尘 1.2固废 生活垃圾 集中收集处置 0.8噪声 施工机械噪声 采用低噪设备 1.0生态 植被恢复等 39

运营期 生态 水保设施补偿费 8总计 50

8.环保工程竣工验收

要求按表 20所列内容对建设项目环保设施进行“三同时”验收。

表 20 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一览表

验收清单验收标准

类别 位置 污染防治设施

废气巡检车辆尾

气减速慢行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

准》(GB16297-1996)表 2无组织排放浓度

固废巡检人员生

活垃圾

随身携带的垃圾袋收集后,运回至中国石

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后跟随场

内的生活垃圾统一处置

无害化处理

生态保护

措施管线

施工结束后,对施工临时占地及时覆土,

做好管线覆土后的植被绿化,临时占地属

草地的撒播披碱草等草本植物草籽,临时

占地属沙地和灌木林地的,植被恢复以草

方格方式建植扦插沙柳为主尽快复垦并

与周围生态景观协调一致

临时占地植被恢复率达到97%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及效果内容

类型排放源(编号) 污染物名称 防治措施 预期治理效果

施工

施工扬尘 颗粒物

加强对运输车的管理,

合理布局,覆盖散状施

工材料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

放标准》

(GB16297-1996)无

组织排放浓度限值运输车辆 汽车尾气 减速慢行

管道焊接 焊接烟尘 无组织排放

施工

期生活污水

COD、BOD5、氨氮、

SS

产生量较少,利用移动

厕所收集,定期清掏废水不外排

施工

期管线开挖回填 剩余土方

用于道路坑洼填补及检修道路的修补,不外

- 42 -

物施工人员生活 生活垃圾

集中收集后,定期由公司专车运往当地环卫

部门指定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

试压前清管清管废渣

(沙土)用于管线周边的维护用土,不外排

管线施工 施工废料能够回收的进行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送至

当地政府指定地点合理处置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自管道开挖时用的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噪声。由于该项

目施工期短,且随着施工结束噪声影响也将消失,因此项目噪声对环境影响较小。

施工期社会和交通影响:项目管线施工过程中有少量穿越了乡镇公路,这些管线

施工会对开挖路段的车辆行驶和居民出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设单位采取一系列

的防治措施,如制定好施工方案和计划,提前向社会公布;加强与居民的沟通,

取得谅解;分阶段进行施工,合理安排工期等等将管道施工对居民生活和出行的

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因项目管道施工的影响是局部和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

造成的影响也将消除,所以施工期对社会和交通影响也是可以接受的。

运营期环境风险:发生管线泄露事故时下风向CH4出现半致死浓度范围为距管线

两侧11.2m,应急撤离范围为距管线两侧16.7m,最高容许浓度范围为距离天然气

管线两侧48.3m范围内。本项目75m范围内没有居民,不会对周围居民产生影响。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项目管线铺设会造成大量的裸露边坡、废弃地等一些劣质景观,造成与周围自然景观

不相协调。管沟的开挖将底土翻出,使土体结构几乎完全改变,挖掘区的植被全部遭到破

坏,管线两侧其它区域的植被则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覆土回

填,之后进行植被恢复工程,植被恢复率达到 97%。植被恢复以撒草籽和沙柳网格为主,

在沙地地区,应该在回填土上压覆沙土袋,防止水土流失。

- 43 -

结论

1.项目概况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主要管辖区域包括苏里

格气田的苏 47区、苏 48区、苏 120区、苏 14区和桃 2区等 5个区块,为维持气田产

能规模,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境内,2017年 9月 2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

司第三采气厂 4.5亿产能建设工程》取得了鄂尔多斯市环境保护局 “鄂环评字【2017】

60号”文件批复。为适应苏里格西部气气田快速发展,满足滚动开发、有序上产的要求,

达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目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

气厂决定实施 2017年度鄂托克前旗境内第一批管线工程,工程建设单井配套集气管线

及支线 9条,共计 21.12km。项目投资总额为 111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50万,占总投

- 44 -

资 4.5%。

2.环境可行性分析

2.1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分析

(1)与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本项目为天然气单井管线工程,属于国家发改委令第21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本)》(修正)鼓励类中第七条“石油、天然气”第3类:“原油、天然气、液化

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建设”,因此,工程建设符合国家现行产

业政策。

(2)与《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符合性

《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常规天然

气资源开发,产量达到 300亿立方米,加强天然气就地消费和转化利用。适时启动煤层

气、页岩气勘探开发。推动重大煤制天然气项目建设,形成 300亿立方米产能。实施‘气

化鄂尔多斯’工程,推动天然气管网、液化集装站向主要园区和乡镇覆盖。推进陕京四

线、鄂尔多斯—河北沧州天然气管道、蒙西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等项目建设,新增外输

气能力 800亿立方米。”本项目的建设加快了天然气勘探开发,有利于 2020年产能目标

实现,符合规划要求。

2.2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项目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境内,经现场勘查,项目所在区域地势开阔,周边

无地表水体,有省道 S215、S216经过,但项目管线不穿越此道路。管线周边 200m范

围内有零散居民,但无集镇、人口集中地,无学校、医院、油库、风景名胜等敏感、高

危型场所,项目选址合理。此外,管线选址时考虑了交通便利,充分利用了现有道路,

以减少新增用地。

3.环境质量现状

(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引用监测点位的监测数据统计,项目所在区域 SO2、NO2、CO、O3的小时浓度、

日均浓度及 PM2.5和 PM10的日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

级标准,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良好。

(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引用监测点位的监测数据统计,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中石油类符合《生活饮用

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标准,其余各监测项目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

- 45 -

(GB/T14848-93)Ⅲ类标准的要求,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良好。

(3)噪声环境现状

根据引用监测点位的监测数据统计,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2类标准要求,声环境质量良好。

(4)土壤现状

根据引用监测点位的监测数据统计,项目所在区域土壤符合《土壤环境治理标准》

二级标准。

(4)生态环境现状

项目区位于毛乌素沙地地区,区域以灌木林地生态系统、裸沙地生态系统为主,土

地利用主要利用类型为沙地及灌木林地,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评价区生活型组成主要

包括夏绿灌丛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沙柳为沙地灌丛植被建群种;半灌木油蒿为本

区分布最广的沙地植被建群种;评价区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均较少,区域分布的常见哺

乳类动物主要有草兔、艾鼬、黄鼬、刺猬、草原黄鼠、五趾跳鼠、长爪沙鼠和草原沙蜥

等,评价区无保护动物分布。评价区地处毛乌素沙地,由于受地形、地貌、成土母质、

气候、植被等因素影响,评价区域内土壤类型主要为风沙土和草甸土两个土类,其中风

沙土约占 80%,土壤侵蚀主要是来自风力侵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的沙漠化。

通过调查,评价区总体属中度到强度风蚀区。

4.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废水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盥洗产生的生活污水,产生量较少,设置移动厕所,定

期清掏

(2)施工期废气影响分析

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气主要为材料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和汽车尾气,产生量均较小,

对环境影响小。

(3)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

施工期噪声来源于施工开挖、道路切割等施工活动中的施工机械运行、汽车运输等。

经工程类比调查分析,本项目主要为施工机械发出的噪声,其强度在 88~120dB(A)。

由于这些施工机械、车辆的使用以及人员的活动会产生噪声,会对管线 200米范围内居

民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即可消失。在采取合理安

排施工时间,采用低噪音设备等措施后,施工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 46 -

(4)施工期固废影响分析

本项目的固体废弃物包括生活垃圾、施工废料、清管废渣和管线开挖回填剩余土方。

在施工现场设立定点垃圾投放处,施工中产生的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后,定期由公

司专车运往当地环卫部门指定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

施工废料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废气混凝土、废防腐材料、废焊条等,通过在施工现

场设立定点废料收集处,将产生的少量建筑垃圾直接用于场地平整和道路填筑,其他废

料能够回收的进行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送至当地政府部门指定地点合理处置。

施工过程管线开挖回填剩余土方用于道路坑洼填补及检修道路的修补,不外排。

输气管线试压前清管废渣主要为沙土,用于管线周边的维护用土,不外排。

施工期固体废物均能得到合理处置,对环境的影响很小。

(5)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

项目管线铺设会造成大量的裸露边坡、废弃地等一些劣质景观,造成与周围自然景

观不相协调。管沟的开挖将底土翻出,使土体结构几乎完全改变,挖掘区的植被全部遭

到破坏,管线两侧其它区域的植被则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

覆土回填,之后进行植被恢复工程,植被恢复率达到 97%。植被恢复以撒草籽和沙柳网

格为主,在沙地地区,应该在回填土上压覆沙土袋,防止水土流失。

(6)施工期社会和交通影响分析

项目管线施工过程中有少量穿越了乡镇公路,这些管线施工会对开挖路段的车辆行

驶和居民出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设单位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如制定好施工方案和

计划,提前向社会公布;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取得谅解;分阶段进行施工,合理安排工

期等等将管道施工对居民生活和出行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因项目管道施工的影响是局

部和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造成的影响也将消除,所以施工期对社会和交通影响也

是可以接受的。

5.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1)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废气主要为巡检过程中巡检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由于项目每次只有

1辆汽车进行巡检,产生的汽车尾气量很少,对环境影响很小。

(2)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运行期废水主要为巡检工作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巡检人员均为中国石油天然

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的员工,产生的生活污水由第三采气厂统一

- 47 -

处置,不计在本次环评中,对环境影响很小。

(3)运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在正常运营过程中无噪声,建设单位运营过程中的巡检工作,在巡检过程中会

产生交通噪声,定期巡检,每次用 1辆汽车,因此,汽车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较小。

(4)运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废主要为巡检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巡检人员均为中国

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的员工,产生的生活垃圾经随身携

带的垃圾袋集中收集后,回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后跟随厂内的生活垃

圾统一处置,不计在本次环评中,对环境影响很小。

(5)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建成后,临时占地得到有效的填充平整、恢复植被,土地沙漠化降低,水土流

失减少。

(6)运营期风险影响分析

本项目为单井输气管线工程,涉及的危险物质为天然气,当运营期管线发生破裂等

事故情况下会发生天然气泄漏,泄漏的天然气如直接接触火源,或蒸气浓度达到爆炸浓

度极限,遇火源,则可能发生爆炸、火灾事故,会使周围环境质量及附近居民生命健康

安全受到影响。经预测,发生管线泄露事故时下风向 CH4出现半致死浓度范围为距管线

两侧 11.2m,应急撤离范围为距管线两侧 16.7m,最高容许浓度范围为距离天然气管线

两侧 48.3m范围内。本项目 75m范围内没有居民,不会对周围居民产生影响。

6.综合结论

该工程在施工期和营运中严格按相应的治理措施和建议进行治理和管理,使项目对

周围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衡量,本项目是可行的。

- 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