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的心...

Post on 01-Oct-2020

4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读懂孩子的心...

荐书人

王媛:(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治医生)

强雯在书的扉页手写了一句话“重庆方言中的中国智慧”,这句话我很喜欢。

来说说这本书的文学价值或者文化价值。

《重庆人绝不拉稀摆带》这本书写重庆的方言。方言拥有强劲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方言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它给创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对汉语规范表达方式造成了冲击,给创作者提出一大难题。强雯长于写小说,小说语言极好,我想她写这本重庆方言,是她对语言的一种敬意。与此同时,也让她接触到更广阔的生活,即广阔的底层,广阔的民间。

在这本散文中,每个方言都可见人物,有人物自然就有性格。一个个重庆人的生活日常跃然纸上,重庆人的秉性、气质跃然纸上。实现了重庆人日常生活中的、多元的审美大众化,使人会心叫绝。文学始终存在于人类的情感表现需求,强雯为重庆人火热的生活书写,有一种极强的文化担当情怀。所以我

觉得此书很有意思,很有意义。那么静下来想,这场方言“狂

欢”究竟是为读者提供了真正的审美享受,还是仅仅在出版运作下实现审美消费的“乌托邦”?如果说我们惯常用崇高来界定美,那么对应该书我们又如何去定义崇高、定义美呢?尤其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当文学的平民视角已成为如强雯这本书这样一种事实,文学的形象也由原来的崇高逐渐转化为平凡的甚至是渺小的人生,之前所维护的崇高审美是否可以一如既往展示出崇高的价值,还能给人以美的启迪? 我们读这本书可以得见,这里不再是单一崇拜高大伟岸的英雄形象(英雄形象当然不是高大全形象),而将目光更多地投向操着浓重的重庆方言的平民,崇高审美已然转化为平凡平实的审美。日常生活审美化、审美大众化是把双刃剑,它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美的内涵和美的形式,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美的崇高性。而读这本书,我们并非只有一时之乐的快感享受,并非一味地沉沦于日常生活的琐碎,经强雯的兼顾、调和,以及不俗的文学表现的道法,其中对审美的追求,强雯实现了选择自我价值的一条创作途径的尝试。她遵循创作的基本规律,使此书未失文学的美感与尊严,文学的崇高感亦依然未减。

创作要有生活的底蕴,要有文化的血脉。强雯完成了一次对地域文化传统的尊重和敬意,完成了一次为重庆人代言为重庆人正名的散文实践。 据《北京晚报》

读懂孩子的心 重庆方言中的中国智慧

旅日作家亦夫新作《无花果落地的声响》细致入微、感性丰沛,情感、欲望和乡愁被掰开,被揉碎,展现出别样的优美。文学评论家李建军认为:“该作品是一部精美的作品。像景德镇的瓷器一样精美。每一个句子都写得极为用心。每一个字都放在了该在的位置上。叙述的调性舒缓而低沉,含着感伤而甜蜜的意味,使人像听谷村新司的《星》一样陶醉。此书标志着亦夫写作的巨变和成熟。”

小说从主人公、中文作家罗文辉的日本岳母井上惠子的后事说起,讲述了这个看似和谐的跨国家庭实际上近似扭曲的家庭关系以及隐藏在这背后的关于道德和人性的禁区。作者以细腻精致的文笔,错综复杂而又有条不紊、环环相扣的情节设置,在作品中塑造出一个个谜一样的人物,使得悬念迭出,吸引读者一步步走入主人公的故事和内心世界。

与此同时,这部作品不但充满细致的情感描写和极具画面感的戏剧张力,更有对现实社会与人性本

质的深刻拷问。《新周刊》主笔、作家胡赳赳读完赞叹:“真想把它推荐给电影导演:樱花、浮世绘一样的东京风情画卷,还有那移居者埋在心底的情欲与乡愁。亦夫的新作令人手不释卷,他将精妙的构思编织于一张人性的大网中,揭示出最基本的善是作为‘人’的最高伦理法则。”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旅居东京二十余年的亦夫而言,这是他首次创作以日本为全部故事发生地的长篇小说,可谓其转型之作。曾经,作为一种文学现象,留学日本的作家群体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如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人都深受日本文化熏陶。在今天,日式美学和生活方式也为众多文艺青年所推崇。而当下知名旅日作者,老一辈如李长声,年轻一辈如苏枕书等,多是以散文随笔等非虚构写作方式介绍日本文化。

但亦夫在这部小说中,为读者呈现了最日常、最真实又鲜为人知的日本。日本知名汉学家荒井利明认为,

“亦夫笔下的日本,对于日本读者而言,既是熟悉的,也是陌生的。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展示了许多被我们自身所忽视的特质和细节。”

而本书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不但给了作者更多的代入感,增加了表达的主观性,同时也让读者有一种读日记般的真实感,以为这是真实发生的事。在亦真亦幻间,足见作者的写作功力。据《广州日报》

无花果落地的声响拨动乡愁

2019年10月17日 星期四 值班编委/王峻岭

值班主任/史茜 编辑/殷晓蕾 美编/王敏 15百灵·读书

“拿前一阵很火的电影《哪吒》来说,主人公哪吒就是有过这样的经历。对于百姓来说,哪吒是个没心没肺无情无义的小妖怪,对妖怪做什么都不过分,但对于哪吒自己来说,他也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没多久,在他想要接触善意的时候,接触的是排斥和恶意;在他需要陪伴的时候,留给他的却是父母匆忙的背影和空荡的房间。”谈及此处,王媛首先推荐了《登天之梯——一个儿童心理咨询师的诊疗笔记》一书,作者作为儿童创伤研究院的资深治疗师,在书中整理了大量诊疗的案例,书中的对话,都是根据作者回忆、笔记、磁带或是录像来加以记录的。

“作者告诉我们,如果童年早期受到极大的压力,我们的压力反应系统就会得到频繁的‘锻炼’,这会让我们比没有经受这些压力的人,对压力的反应更敏感。”王媛说,书中列举许多真实案例让人印象深刻,相信也能带给我们许多这方面的启发。

了解孩子的内心,方式有很多。比如通过绘画。《儿童绘画心理学》就是很好的一本实用指南。王媛推荐说,这本书超越了心理学的框架,也超越了艺术的框架,就算对儿童绘画心理完全不懂的人,也可以学习到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来分析孩子的画作。

“这本书中展现了儿童在每个不同时期的作品,这很有意思。你能从中发现,儿童在感知到外部世界后,会产生表达的欲望,看见什么都想‘说’出来。”王媛说,而对于专业的心理治疗人员来说,从绘画角度来了解孩子,也会多一个思考和诊疗的方向。

“还想推荐一本《倾听孩子》,这本书相对阅读起来比较轻松,但很实用。”王媛说,压抑孩子的负面情绪,甚至在此时进行辩驳、说教,只会导致反弹。所以,家长的要务是在其大哭时守候、陪伴、理解,并创造良机让孩子有大笑忘忧的机会,譬如,让自己显得笨拙。“一个被如此对待的孩子,长大后会拥有健康、自信的心智。”王媛说。 据《银川晚报》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和新中国文学发展水平,人民文学出版社、学习出版社联合8家出版社,推出“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

该丛书收录了 1949年至今,描写我国人民生活图景、展现我国社会全方位变革、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主体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讴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70部原创长篇小说精品力作。其中,有描绘解放战争历史画卷的《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红岩》,有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建设新中国的《山乡巨变》《三里湾》《青春万岁》《创业史》,有寻找和重建民族文化自信的《沉重的翅膀》《白鹿原》《平

凡的世界》《尘埃落定》,也有改革开放后反映中国社会现状、探索中国道路的《突出重围》《天行者》等。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表示,入选作品做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代表了中国文坛70 年间长篇小说创作发展的最高成就。丛书的推出,将有力推动中国原创长篇小说的创作和发展。

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郭义强介绍,丛书中很多作品曾荣获“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等。它们以文学的形式深入展示了新中国70年来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唱响了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的昂扬旋律。

据新华社

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孩子会生下来就充满恶意,没有一个孩子

会无缘无故地和周围环境反叛,一切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某种原因。

医生王媛希望能通过书籍,让身为家长的读者们可以多了解一些这方

面的知识。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出版

在真实的故事中去思考 学一些方法去读懂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