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蒋怡丹 美编/传明 高龄老人看病难...

Post on 05-Jul-2020

12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责编/蒋怡丹 美编/传明 高龄老人看病难...

▲为了减少排队等候,82岁的郑世玲直接挂了急诊号。

李巧莉摄

A92019年4月9日 星期二责编/蒋怡丹 美编/传明A8 今日·关注 2019年4月9日 星期二

责编/蒋怡丹 美编/传明

“我看到一篇报道,说福建省第二人民医

院体检,80岁以上老人可 以 优 先 抽 血 、做 B超。我想建议,厦门各大医院也能让 80 岁以上 老 人 在 体 检 时 优先。”几天前,市民陈女士致电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说起老人看病时遇到的问题。

记者就此走访了我市数家医院,部分医院虽然有高龄老人优先窗口,但多数集中在挂号和收费环节,看诊时仍需排队等待。此外,医院很多新自助设备老人不熟悉,也成为困扰他们的难点之一。

采访中,不少老人和社区工作者表示,希望通过增加高龄老人专属的绿色通道、增加志愿服务等方式,解决目前老人看病遇到的难题。记者肖家豪沈淑婷李巧莉

陈军陈鹏程吕嘉捷

对于老年人就医遇到的问题,市民有什么话想说呢?记者走进社区,通过社区助老员收集各种建议。

筼筜街道育秀社区的助老员小傅说,有社区老人提议,针对高龄或重病老人,希望大医院能开通上门检查、诊疗的服务。

开元街道溪岸社区的唐女士已80岁,子女或在国外或居住岛外,身体不舒服她只能自己去医院。前不久的一天下午5点多,唐女士因腹痛打车到第一医院看急诊科。工作人员帮她挂了专家号,但专家说号满了不再接诊,转到其他窗口又都是满员。无奈,唐女士只能回家,到附近药店买药解决。她说,如果医院有一个为老年人看病的绿色通道就好了。

“每次来看病都要抽血、化验,排队的人又多,有时候坐都没地方坐。”76岁的芦女士说,2014年她患上皮脂炎后,隔三岔五就要来医院治疗检查。家住同安汀溪的她,早上五六点让儿子陪着出门,经过一系列诊疗和检查后,中午找个椅子打个盹,下午才能拿到化验报告单。

“碰到人多的时候,排队抽血要等一个小时,休息的座位比较少,只能站着等。”芦女士的儿子建议,医院可以增设一些座椅或是给70岁以上老人开设“绿色通道”,让老年患者享受更周到的服务。

还有的老人希望,在自助操作的智能系统边上能多一些导

诊员或志愿者帮忙。盈翠社区助老员小吴说,多名老人曾提出,医院能否有专门接待老人的志愿者,帮助老人快速就诊。盈翠社区党委书记纪小琴说:“厦门的志愿服务一直受到市民称赞,如

果医院能引进更多志愿者团队,老人看病就

不觉得辛苦了。”

4月8日上午不到9点,厦大附属第一医院的门诊大厅已挤满了人,每个缴费窗口前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人最多的队伍已经排到了大门口。

83岁的吴先生坐在中庭等着就诊。他告诉记者,患糖尿病7年多了,每隔一两个月都要来第一医院复查取药。“医院有些新东西实在太难为老人。”他说,高科技医疗设备是给老人出“难题”,例如网上预约、自助服务机等,就让他头疼不已。“每次来看病之前,我都要叫我儿子帮忙网上预约,碰到要刷医保卡的时候,

只能拜托保安或者志愿者帮忙。”其实,被新设备难倒的不止吴

先生。记者在医院的自助服务终端机前看到,操作自助服务的都是年轻人,极少见到老年人独自操作。

78岁的陈先生家住嘉莲街道盈翠社区,他说,医院设备越来越智能了,预约排队、结账缴费等都有智能系统可供操作,他的老朋友们都说,现在去医院得有人陪,不敢自己去。

“我都不会用,只能问导诊,但导诊人少,需要面对的病人又太多,总不能让人家帮我操作吧?”陈先生无奈地说。

针对老人就医遇到的困难,记者近日走访了几家医院。记者注意到,有部分医院开设了老人优先窗口,照顾60岁以上或者70岁以上老人。这些窗口多数为挂号缴费处或取药处,

“优先权”除了老人,还包括残疾人、军人等特殊群体。

记者在中山医院看到,挂号和收费处共有12个窗口,其中只有6个窗口开放。在标明“6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现役军人专窗”的窗口,排队的大部分是年轻人,而在普通窗口,也有老人排队。

仙岳医院挂号和取药的窗口都设有离休人员、60岁以上老人、军人和消防救援人员优先窗口。据记者观察,大部分排队的人都没有注意到这是个特殊窗口,只有少数年轻人看到身后有老人会主动礼让。

海沧医院门诊收费处的2号窗口,明确了优先的对象为:70周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现役军人等。据大厅咨询处的护士说,到这个窗口排队的人,得先告知工作人员自己属于哪种优先对象。

“即使挂号优先,看病的时候也没办法优先啊。如果医院真的要照顾老年人,应该设置看诊优先。排队等着叫号,老年人扛不住啊!”到中山医院看病的老徐说,他今年65岁,不知道挂号收费处或取药处有老年人优先的窗口。

4月7日下午4点,82岁的郑世玲和老伴专门从湖里赶到中山医院看病,直接走到急诊部挂号。她说,忍受不了在普通门诊挂号窗口排队,只要来大医院看病都直接挂急诊。

“平时医院挂号的病人太多,我们年纪大了,身体不舒服根本排不了队。”郑世玲说,每次来医院看到那么多病人,最害怕的就是排队。当天下午,她在急诊窗口挂号

时,前面还有三个人。花了5分钟时间挂了号,郑世玲就直接到科室候诊。从挂号、就诊、检查、缴费到取了报告再看医生、取药等,前前后后总共花了近3个小时。

郑世玲说,老伴有一张二级保健卡,可以免排队,但是也曾被医生拒绝,医生说还有很多病人得看完。她认为,医院应该体谅老人的不便,尤其是80岁以上的,长时间排队、候诊,肯定会体力不支。

本报调查发现,一些医院的收费挂号的“优先窗口”并无优先;就诊环节排队太久,问题怎么解决,欢迎市民集思广益

高龄老人看病难能否设专属通道

就诊经历

86岁的方子煊家住海沧海裕路,4月8日早上,他独自拄着拐杖到海沧医院看病。从诊室出来后,他又一步一步慢慢走到收费处,排队等着交钱拿药。

方子煊说,平时都得定期来医院检查、开药,有时候子女会陪同,这次是因为儿子提前预约好了10点的门诊医生,看诊也不复杂,所以就自己来了。“我家就在附近,来医院还是很方便的。不过要是没有提前预约,就得去挂号排队,那就要等很久了。”他说。

79岁的乔女士昨天是由孩子陪着到仙岳医院看病的,她的儿子到窗口排队缴费,她就坐在椅子上等着。“我们看病一般都是就近,如果是慢性病,有预约还好,如果是急一点的没有先预约,早上6点多就得起个大早来排队挂号,不然就拿不到号了。”乔女士说,除了看病,体检也需要预约,尤其是做胸部CT、胃镜、彩超这些社区医院没有的项目,都要叫孩子先预约再陪同就医,不然要等很久。

看到那么多病人,最害怕的就是排队

在家先预约门诊,老人看病可以省点力

昨天上午10点多,78岁的叶先生静静地坐在海沧医院大厅里,等待老伴排队挂号准备看诊。因为肠道不好,叶先生需要经常到医院看病,但是家住仙岳路金桥社区的他,却没有选择距离更近的中山医院,而是舍近求远坐车到海沧医院。

“中山医院离我家近,中医院

也不远,但是这两家医院人太多了,排队要等很久,看病不方便。”叶先生说,虽然坐车来海沧也得折腾,但毕竟这里人少,可以少排队,不用等很久。

刚说完,叶先生的老伴在远处招呼他:“快点过来,趁排队的人不多,早点看完早点回家!”。

为了少排队不用等,舍近求远到海沧看病

新的难题

曹济香今年75岁,家住世嘉花园。她说,岛内的

医疗水平都挺不错的,就是预约挂号太难操作了。“现在都

是用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确实省

去了很多事,但是热门科室至少要提前一个

星期才能约得上。而且这个公众号有一个黑名单系统,就是一个月内累计更换三次预约挂号,系统就会自动将账号拉入黑名单,三个月后才能恢复正常预约挂号。”她说,去年就遇到过一次,结果折腾了好久。

曹济香的老伴80岁了,去年冬天生了冻疮。她先在公众号上预约了中山医院的皮肤科,后来发现老年科有主任医师治疗,于是改成预约老年科。这样,就算是更改了一次预约。后来的操作中,因失误她两次

不小心取消了原来的预约,结果账号就被拉入了黑名单。

无奈之下,曹济香用自己的账号再次预约,到医院后又跟医生说明了情况,总算把这件事给解决了。

“这还是得有个区别吧?毕竟我们也不是恶意取消的,而且一个月的时间还是挺长的,难免会有一些突发情况不能按时赴约。”她说。

医疗设备智能化,没人陪自己不敢去看病

预约挂号操作失误,账号被拉进黑名单

现场调查

提出建议

设绿色通道增加座椅引进志愿者提供帮助

▶儿子提前预约后,方子煊老人独自来医院看病取药。 肖家豪摄

■中午时分,第一医院大厅内排队的患者依然不少。陈军摄 ■自助服务终端机大多是年轻人在使用。陈军摄 ■即使看诊顺利,郑世玲也花了近3小时。李巧莉摄

窗口标明老人优先但只有少数人礼让

▼长时间的排队等候让不少老人觉得吃不消。 肖家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