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世界史》前言 - world10k.com ·...

Post on 16-Oct-2020

4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新編世界史》前言 - world10k.com ·...

《新編世界史》前言

甚麼是歷史?

歷史是人類活動的真實故事。這些故事非常悠長豐富,沒有人

確切知道它從哪時開始;而且也是永遠不會完結的。幾千年來它像長

江大河那麼源源不絕地流著,目前仍然是不停地流著。在這歷史的長

流况面,我們每個人都正在扮演著一個小小的角色。

為甚麼要學習歷史?

“為甚麼要讀歷史?”“歷史對我有甚麼作用?”你也許會這樣問。

答案很簡單。你周圍的事物,並非是平白地產生的。知道這些事物是

怎樣開始和發展下來,便會更深切地瞭解這些事物和今日的生活方

式。無論你到哪况,在學校、在家中或在遊戲,你是不斷地在和歷史

發生接觸;因為許多東西都是從過去改進下來的。舉例說,看一看這

本書的紙張,它可能是由歐洲輸來的,歐洲人最初是怎樣學會製紙

呢?紙原是兩千年前中國人發明的。後來在一場戰爭中,一些在唐朝

軍隊中的造紙匠給阿拉伯人俘擄了,阿拉伯人因此就學到了造紙的方

法。當時西班牙是在阿拉伯人的統治下,所以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

三百年前西班牙就開始造紙了。造紙的技術,也就由西班牙流傳到全

世界去。現在是數百年之後和在幾千哩以外的地方,你正拿著一小片

活生生的歷史在手况呢。

再看看你正在讀著的字句吧。印刷術的構想是怎樣來的?你又

得回溯到大約一千年前的宋朝去。本來中國人早已懂得用木彫版去印

刷了,大約公元1045年時,畢昇又想出了用活字方法去排版;直到四

百年後,活版印刷才在歐洲出現呢。

76

《新編世界史》前言

77

歷史能教我們甚麼?

歷史告訴我們有關英雄和懦夫、忠良和奸偽、自由人和奴隸如

何生活在我們的世界况。讀歷史可以使我們明白這些人怎樣不斷地創

建了傳統、理想和文明,以至怎樣形成今日的生活方式。我們也可以

明白歷代的王朝和大帝國,是怎樣的崛興和衰亡︙︙

今天,高速的噴射客機可以在一日之內帶我們到任何遙遠的地

方去;使用無線電話,我們可以和地球另一邊的人談話。全世界的

人,現在可以從人造衛星的轉播電視中,同時看到同一節目。由於這

些新發明,世界變得愈來愈細小,而且事實上世界上各國的人民,都

已變成近鄰了。要和我們的鄰居和睦相處,我們就要瞭解他們。歷史

就是達致人類互相瞭解的鑰匙。

歷史既然是這麼有關人類的動人的故事,相信你一定會喜歡讀

的。現在就讓我們開始讀我們的故事─“在好幾千年前,當人們還

住在山洞况︙︙”

上古史如何結束?

我們在前面已經交代了上古時期的歷史,從“在好幾千年前,當

人們還住在山洞况︙︙”起,一直說到羅馬帝國的興亡。在漫長的石

器時代,剛剛從猿轉化而來的人類,慢慢學會製造工具、適應環境,

他們逐漸發展起畜牧業、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創造了文字,接著又

建立了城鎮和國家,從而跨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在古代的世界,兩

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黃河流域成了東方四大文明中

心,也是人類成功地改善環境、組織社會和創立國家的最早範例。

除了古代東方之外,西方也有兩個文明的發源地,即希臘和羅

馬。希臘人曾締造過燦爛輝煌的文化,在文字、詩歌、戲劇、雕刻、

建築、歷史、哲學、數學、物理、天文、醫學等等方面,都有很高的

造詣。後來羅馬人繼承和發揚了希臘文化,他們的成就也許不像希臘

78

人那樣光彩奪目,但卻比較偏重於實際。羅馬人擅長於政治理論、行

政制度、法律治理和交通建設。他們起了承先啟後的作用,把希臘及

羅馬的古典文明傳播到全歐洲,並一直影響到今天。

從公元前27年奧古斯都接受尊號開始,羅馬就進入帝國時期。

在前二百年間,羅馬帝國的版圖遼闊,財富劇增,史稱“羅馬昇平時

期”。可是到了後期,由於內憂外患交織,使帝國日趨衰落。公元四

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東羅馬帝國存在了一千餘載,

它就是後來所說的拜占庭帝國。西羅馬帝國的命運就不同了,它遭到

境外蠻族的不斷入侵和擾攘,結果在公元476年被滅亡。人們往往把

西羅馬帝國的覆滅,當成上古史終結的標誌。

中世紀怎樣到來?

自從舉世聞名的羅馬被蠻族攻陷之後,世界歷史就進入了“中世

紀”,這是上古和近代之間的過渡時期,通常又稱為中古時代。在中

世紀時期,歐洲出現了許多由蠻族建立的國家。這些國家普遍實行封

建制度,到處佈滿封建貴族的莊園,農民必須為領主服勞役以換取一

份土地。在中世紀的歐洲,羅馬天主教教廷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天

主教是基督教的一大派,基督教自公元一世紀創立後,一度受到羅馬

帝國的禁止,後來君士坦丁大帝承認它的合法性。此後基督教不但成

了羅馬帝國的國教,而且在後來西歐各國居於統治地位,所以西歐又

稱為“基督教世界”。

如果說中世紀的歐洲是基督教的世界,那麼在東方佔優勢的卻

是佛教和伊斯蘭教。佛教於公元前六世紀由印度釋迦牟尼創立,後來

向南亞、東南亞各國以及東亞的中國、日本傳播。伊斯蘭教於公元七

世紀在阿拉伯創立,創立教者是穆罕默德。隨著阿拉伯帝國的對外擴

張,伊斯蘭教也向西亞、北非、中亞、南亞、東南亞乃至歐洲傳播,

同佛教、基督教並稱為世界的三大宗教。

《新編世界史》前言

79

在整個中世紀,東、西方之間不斷接觸,也發生了一系列嚴重

的衝突。為了爭奪聖地耶路撒冷,獲取東方的財富,歐洲國家和教會

發動了數次十字軍東征。後來蒙古人崛起,又向西方進行多次遠征。

十字軍東征,蒙古西征,馬可勃羅由威尼斯前往中國,以及土耳其人

攻陷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帝國的滅亡等等,都是發生在這一時期的活

生生的史事,對東西方後來的持續交往起了相當深遠的影響。

從中古史能學到甚麼?

鑑於教會對歐洲國家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控制,所以有人把中

世紀稱為“黑暗時代”,其實也未必盡然。在中世紀,社會歷史不斷向

前發展,有些方面還取得長足的進步。我們可從中古的歷史進程中,

知道當時的莊園、城堡、市鎮、寺院的生活情景,理解仗義任俠的騎

士精神,明瞭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從創立到擁有眾多信徒的過

程。我們也可以通過十字軍東征等史事,瞭解東西接觸和文化交流對

歐洲社會及經濟之影響。

尤其重要的是,伴隨著商業的發展、財富的增長和城鎮的興

起,中世紀社會誕生了一個新的階級─資產者。為了要持續不斷地

增殖財富、擴大市場,資產階級力圖向海外擴張和殖民,要求從思

想、宗教乃至政治上擺脫封建貴族和天主教教會的桎梏,於是在中世

紀後期產生了一系列震撼人心的大事。我們看到,通向印度的新航路

和美洲新大陸的發現,以人文主義為標誌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所導

致的天主教和新教的分離,這些五色繽紛、令人眼花繚亂的歷史場

面,都是為新時代來臨而敲響的陣陣緊鑼密鼓。

總之,中世紀歷史包括了封建制度的盛衰與資本主義的興起。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封建制度怎樣從產生、發展到走向衰亡︙︙

(載《新編世界史》第一、二冊,齡記出版有限公司1988-1989年出版。前半部分採自龐德新《新編中國史》第一冊,齡記出版公司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