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 36名缅甸学生来常体验中华文化 -...

Post on 30-Nov-2019

10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C4 36名缅甸学生来常体验中华文化 -...

C4常州城事常州城事··教育教育2015年6月16日星期二经济时报 编辑:李建文 版面:宋敏 校对:盛媛媛

新闻热线:(0519)86806819E-mail:jjsbcz@yangtse.com

本报讯 (通讯员 沈琳陈佶 记者 郭靖宇)“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一首流利顺畅、朗朗上口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由来自缅甸曼德勒福庆学校的师生吟出,现场掌声不约而同地响起。

日前,缅甸 36 名“胞波”(缅甸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亲切称呼)在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华文化体验之旅,接触过他们的大学生们都竖起了大拇指,戏称他们是“中国通”。据介绍,缅甸学校的每位师生都有一个中国名字,他们不仅会说一口标准的中国话,还会写中国汉字,不少同学每天用汉字记录学习心得。

在十多天的活动中,他们与常州大学生们一起不亦乐乎地学写中国传统书法、学画中国古典画、学打太极拳,跟着老师们剪出了一张张具有民俗特

色的剪纸,包了一顿团圆美味的饺子,跳了耳熟能详的“神曲”“小苹果”,还“现学现卖”地与常州大学生们比起了划龙舟、舞龙舞狮,“PK”唱起了中国流行歌曲《三寸天堂》。常州大学生们对这群多才多艺的缅甸朋友们尤为热情,在校园中遇到了,就主动地和他们“鸣个喇叭”(汉语代表“你好”)。在深切体

验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后,缅甸学生们穿上了色彩鲜艳的传统服装“莹莲”(上装)、“莎笼”(长裙)、“戴博”(上装),为常州大学生们表演了缅甸独具魅力的泼水节舞蹈。缅甸学生陈慧琳在活动结束之际,依依不舍地说:“不舍常州,不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和同学,期盼留学的日子早些到来。”

本报讯(通讯员 小伟 记者 郭靖宇)近日,常州市白云小学师生“云·梦”剪纸艺术展览在运河五号创意街区隆重举办。据了解,常州白云小学从2008年开始开设剪纸艺术社团,七年来,全校师生在共同学习剪纸艺术的过程中,培养了审美艺术素养,传承了优秀民俗文化,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形成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

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剪纸艺术作品,有足以以假乱真的盆栽,有栩栩如生的小鸡、小鸟,有一幅幅剪纸拼接而成的图画,每幅作品都是由白云小学的学生亲手制作而成,整个展厅陈立了大大小小共400多件作品。记者在展厅游览时被墙上挂着的一幅水浒108将剪纸人物长卷深深吸引,宋江、李逵、燕青等人物一字排开,每个人物造型、动作都不尽相同,但却都有神有态,十分可爱。“这108个人物由108位学生创作,共同完成。”白云小学魏老师告诉记者,全校的孩子们为了这次展览都很努力,几乎每个人都拿出了像样的作品。

记者了解到,剪纸艺术是白云小学的靓丽特色。在校内,校园纸艺作品有固定展区,教学楼走廊用画框的形式展出学生优秀纸艺作品,成为“纸艺

走廊”,班级板报开辟出“纸艺知识小专栏”,教室一侧展板作为班级学生“纸艺作品秀”,美术专业用教室作为“纸艺作品珍藏室”。两月一期的《白云》校报“学生风采”版面中仍旧预留“纸艺专栏”,刊登大量的学生优秀纸艺作品,并推选出校园“纸艺达人”。校园网站开辟

“纸艺专题网页”,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到知识技能的讲解再到优秀作品的共享,都呈现在专题网页上。呈现形式可以是视频、电子报、手抄报、调查报告、智慧抢答、精彩日记等等。“孩子们创作的,不仅仅是剪纸,而是纸艺。”魏老师解释,传统的剪纸艺术,是剪裁专门的卡纸,形成作品,而纸艺则是任何纸张都可以成为创作的材料,废报纸、包装纸等等皆可。

据了解,从传统剪纸上升到纸艺,白云小学可以算得上开了常州市的先河。“从2008年开始,全校50多名老师自发学习剪纸艺术,先从‘学生’做起,先后到上海、金坛等地考察学习。”魏老师说,正是师生的不断努力,才形成了今天白云小学浓厚的纸艺氛围。

校长曹月红告诉记者,学校之所以将剪纸艺术定位为特色,是因为白云小学是一所新市民子弟学校,全校70%的学生都是外劳务工人员的子女。

“剪纸艺术门槛低,成本低廉,适合这一群体的孩子去学习。”曹校长说,目前学校自行编纂的三本剪纸艺术课本已经印刷完成,分别适用于1-2年级、3-4年级以及5-6年级学生,未来将成为孩子们学习剪纸的一大财富。

36名缅甸学生来常体验中华文化张口就能吟诵中国古诗让人刮目相看

白云小学举办剪纸艺术展最长一幅作品有108个人物

缅甸女孩展示书法

多才多艺的缅甸少女。 学剪纸。

纸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