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学堂 云启动 就像上了 大师班 ·...

Post on 14-Aug-2020

14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电影学堂 云启动 就像上了 大师班 ·...

住在巨鹿路“最难改造房型”的15户居民住上“新房”

5平方米的家也装上了抽水马桶■本报记者 唐烨

巨鹿路 280-288 号是一排沿街百年老式里弄房屋, 步行到淮海中路不过 10

分钟。然而,住在其中的 15户居民多年来却在使用手拎马桶。随着上海一轮轮“一平方米马桶加装改造工程”的推进,巨鹿路 280-288 号周边的不成套房屋大部分都通过改造有了抽水马桶, 但这 15户居民却因房型问题,一次次错失改造机会。

最近, 这 15户居民终于告别手拎马桶。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创新方式,克服了沿街房屋马桶加装技术难题,为每家每户装上了抽水马桶。街道还出资对房屋公共部位进行修缮,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居住环境。看到外部环境改变了,居民几乎家家都重新进行了内部装修,购置了新家电、家具。“完全焕然一新,以后在这里养老不愁了!”昨天,住在巨鹿路 284号的乔阿婆打开新家的房门时这样说。

破解加装马桶的“不可能”

70多岁的乔阿婆出生在巨鹿路 284号,手拎马桶也用了 70多年。“一把年纪, 每天要爬两层楼,去百米以外的倒粪口倒马桶。马路对面高楼林立, 自己拎着马桶都觉得不好意思。

做梦都想有个抽水马桶!”

15户居民一直盼着装抽水马桶,但巨鹿路280-288号属于二级以下旧里,为砖木结构,房屋墙体厚度不足,屋外空地狭窄,每一条都是加装马桶要克服的硬伤。过去 20年,区规划部门来调研过,建筑设计单位来勘察过,专家来论证过,最后都没有拿出有效加装方案。

2017年初,瑞金二路街道再次酝酿改造方案,历经一年多,几易其稿却难有实质性突破。

去年下半年, 街道相关负责人再次召集专家、

职能部门研究,大家提出:过去受技术手段所限而遇到的难题,如今大部分都有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眼下只有一个关键性问题需要攻克:化粪池的位置。

老式里弄房屋加装抽水马桶,必须要先挖个化粪池,污水污物进行中转后再排入市政管道,才不会引发倒灌。但对巨鹿路 280-288 号

这样沿街里弄房屋来说,却因为没有空间挖化粪池, 成为不能改造的最难房型。 以巨鹿路280-288号为例,房屋前面就是街面,人行道宽度仅 1.8米,背后是厂房,两排房子的墙体间距最窄处只有 30厘米。根据测算,化粪池的宽度最少要 2米。挖在房屋前后,根本没有空间。

“挖在室外不行,挖在室内行不行?”街道突破常规思维,想到了一个办法。经过调研,街道盘整了底楼一间房。经测算,这间房间连走廊长 3米、宽 6 米,刚好符合化粪池的规格要求。项目团队打算将化粪池设在这间房间内。

但方案一出,15户居民有些担心: 化粪池放在室内,会不会有味道?项目团队与居委干部走进居民家,一户户向他们解释设计细节、施工方案,告诉他们:以现在的工艺水平,完全可以做到封闭严密,不产生异味。居民这才放心。

“梦想改造”每一户人家化粪池的难题突破了, 但 15间房子构造

各异,每户居民生活习惯迥然不同,各家都有自己的 “隐忧”:“我家抽水马桶要装在舒服的地方”“楼上马桶不能装在我家饭桌上方”……

街道选择了最费时费力但却可以施工的做法:

针对房型图纸与居民诉求,“一户一策”度身定制施工方案。

二楼有户居民家,是只有 5.2平方米的“过

道户型”,三面无窗、全暗,房门正对的是仅容一人侧身通过的过道。房间空间太局促,

居民只在房间内放了单人床、 床头柜和五斗橱。哪里还有安装抽水马桶的地方?

“不能落下一户!”带着这样的想法,

项目团队多次上门测量, 反复与居民沟通,最后想到了采用榻榻米结合“套中套”

的形式:一个角落里装了抽水马桶,大部分空间放置一套定制的“三层榻榻米”,上层是储物空间,中间翻出来是餐桌,下面是榻榻米床,节约空间又满足了居民原有的生活需求。这户居民直说:“我家‘老破小’一室户摇身一变,变身都市 LOFT设计风格的精致小套间了。”

“标配”淋浴和共享空间在挨家挨户设计抽水马桶方案时,15

户居民更多的生活窘境也展现了出来。

一户住在三楼的居民,70多岁的老两口带着小孙子一起生活, 由于家里的楼梯太过狭窄,电冰箱抬不上去。这么多年,因为没有冰箱,老两口不敢买太多吃的,非常不方便。

小孙子长大了要学琴,家中想买个钢琴却运不上去, 老两口只好带着孙子在外面租房子住。得知房屋实施抽水马桶改造,老两口向项目团队询问:可否把钢琴、冰箱搬进三楼。项目团队与施工队沟通, 最终采用移除沿街窗户的方式,把钢琴、冰箱完好无损地运进了三楼。

居民们都有着更多需求:家里没有淋浴设施,常年要到外面公共浴室洗澡;公共空间修缮一新了,房屋内部还一塌糊涂;家里空间局促,来个客人都没有地方招待。“仅有抽水马桶还不够,我们还要回应居民对生活品质提升的更多期盼。”街道负责人说。项目团队重新拿出图纸,一页页翻,一间间“盘”:为每户配套安装淋浴设施; 被装进化粪池的房间经装修后成了共享空间,为居民提供会客、活动和休憩的场所。

如今的乔阿姨家,抽水马桶被巧妙地装在了阳台的一角,淋浴设施也一并到位;实木色的地板是她自己亲自挑选的,还有粉刷一新的墙壁、安全结实的室内楼梯,还新买了冰箱等电器,把老房子当新房子一样珍惜。

一些小学老师一家家上门家访关注孩子的心灵需求

一年级新生家访爸爸做

T报

■本报记者 许沁

虽然天气炎热,但一年级新生班主任家访的脚步却没有停下来。 防疫期间,

为何一部分学校坚持一年级新生 100%上门家访?家访中又有哪些新鲜事?

这些都是孩子喜欢的?

某公办小学一位一年级新生家长为了迎接老师的家访,特地做了个PPT,图文并茂地从孩子基本情况、 语数英基础知识、 爱好特长三大章节介绍了孩子在学前阶段学过的内容, 称孩子基本掌握了拼音的声母、韵母,识字近200个, 认识100以内的数字,知道20以内的加减法,还认识26个英文字母, 掌握简单的听说读写……家长希望老师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知道从哪里教起最合适。

这位爸爸显然相当注重子女的教育, 希望老师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进而让老师今后在孩子擅长的领域多给予展示和参与机会。但在更多老师看来, 其实家访中老师更倾向于在和孩子交谈中慢慢了解孩子的方方面面, 比如让孩子自己说说感兴趣的事物。“有些孩子可能学了很多东西, 这些东西一定都是他自己喜欢的吗?还是父母强加给孩子的? 师生面对面直接交流更真切些。

家长这样的汇报方式, 剥夺了孩子自我展示的机会。”天山第一小学一年级新生班主任王辰楠说。

妈妈不应只重培训王辰楠分享了家访中的另一个场景。“小

男孩坐在我旁边, 时而身体前倾向我靠近,时而迟疑地向后挪。 看得出他很想靠近老师,但又怕这样不合适,所以有些犹豫。”看着他可爱的神情, 王辰楠决定主动拉近彼此的距离。男孩见状,有点小惊喜。在与老师聊了一段时间后,孩子越来越放开了。这时,男孩的妈妈打断了师生间的谈话,向老师介绍孩子目前学习的兴趣班,从画画、武术到唱歌、跳舞、朗诵等。老师不禁感叹:男孩的生活太“充实”了。妈妈说,

孩子在声乐班常常担任领唱,说完就立刻建议男孩一展歌喉。但孩子不是很感兴趣,却兴奋地想把他最引以为豪的乐高作品展示给老师。

正当他准备去拿时,妈妈说道:“这个和学习无关,老师不要看的。老师的时间很宝贵,还要去其他小朋友家里家访。”

王辰楠觉得要帮男孩“撑撑腰”,于是耐心地解释:乐高的拼搭过程有利于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培养毅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适度取消一些孩子不太喜欢的兴趣班, 毕竟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这时候,男孩两眼放光,可能他真切感受到了老师的认同和理解。

从儿童立场关注心灵需求冒着酷暑,一家家上门家访真有必要?“新

生家访, 是架起老师与学生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更是特殊时期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关注。”天一小学校长吕华琼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影响下,这批 9月即将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将近半年没去幼儿园,加之家长对防疫的重视及对孩子的保护,孩子平时外出机会也大大减少。对他们来说,这段半封闭生活,导致幼小衔接缺失。特殊时期的家访,更需要老师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关注孩子的心灵需求,了解他们的个性特长,引导家长耐心与孩子交流。有的新生家长不清楚家访一定要孩子在场,有位一年级新生老师接连跑了 3次,才“访”到孩子。

王辰楠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旦和老师建立了情感连接后, 就会渴望展示自我。“孩子可能真切感受到这个老师是认同他的、 理解他的,带给他安全感和自信心,也让他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充分了解孩子方方面面的情况,如健康状况、与家庭成员的关系等。对家长而言,如果老师能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把孩子交到这样的老师手里,心中也就更踏实放心了。”

6 上海2020年 7月 31日 星期五

www.jfdaily.com

责编:唐蓓茗

国内外杰出电影人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交流从业经验与人生感悟

“电影学堂”云启动,就像上了“大师班”■本报记者 钟菡

上海国际电影节去年启动“电影学堂”项目,

邀请国内外杰出电影人交流从业经验与人生感悟。 今年受疫情影响,国

际影人无法来沪, 但是枝裕和、 詹姆士·沙姆斯、奥利维耶·阿萨亚斯、河濑直美等人仍欣然接受邀约,以远程连线、居家自录、现场座谈等不同形式与影迷“面对面”交流。这是疫情影响下一届特殊的电影“大师班”,也是电影节危中寻机的创举, 就像日本导演是枝裕和说的,以一种美好的形式,与未来连接。

疫情下大师们仍在创作“电影工作者拍出新的电影,我们重新回

到电影院,重新肩并肩坐在一起,这是人类最美的姿态之一”。 这句话出自导演贾樟柯为荷兰一本电影杂志写的《步履不停》,一度在电影人的朋友圈里刷屏。

在本届电影节的电影学堂上,电影大师也分享了自己在疫情期间的特殊创作和应对方式。贾樟柯是唯一一位来到现场参加大师班的影人,为此他专程从家乡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赶到上海。疫情期间回乡生活,给了他很多新的认识和思考。“做电影,就是表现自己作为一个个体对于你所处生活的反应。这些崭新的感受,会反映在未来的电影里。”疫情期间,贾樟柯还应希腊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之邀,创作了以疫情为背景的短片《访客》,反思了疫情带来社交方式的改变,也促使他重新思考电影这种媒介。“我相信经过疫情之后,电影工作者能拍出更有电影感的电影、更加适合在电影院大银幕看的电影。”

以影评人身份出道的法国导演、编剧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则把疫情隔离时间用来写作,

“疫情带来一些焦虑,但该做的事情还是得继续做下去。”阿萨亚斯已经将自己的下一部拍摄计划排在 2021年,但剧本写作仍是他的自我提升方式,“剧本、杂志写作是最好的电影学院。”

日本导演河濑直美也受奈飞邀请,参与拍

摄了一个“防疫隔离”主题的短片合集。一只手伸出触碰着窗户, 是她贯穿二十年的标志性意象。“正如现在新冠疫情之下我们与世界隔离,

同时又与世界接触。 即便在今天仍然想去伸手感知,去了解过去的世界。我是以这样的意识在创作。” 她被任命为 2020东京奥运会官方纪录电影的导演,虽然奥运会因疫情延期,但也给了她进一步思考和提升创作的机会,“这使我想要拍的东京奥运会纪录片主题变得更加宏大。”

提醒年轻影人回归创作通过电影学堂,这些国内外知名影人也分

享自己的创作经验,坚守独立个性、不忘初心是他们共同的本色。

贾樟柯提醒年轻人不要因为荣誉失去对劳作的热衷。“我特别喜欢‘电影工作者’这个词,是因为带有某种劳作的感觉。一个一个字地写剧本,一张一张脸地选演员,坐在那儿思考、拍摄,到最后一个个镜头剪起来,始终不要忘了我们是劳作的人。”

参与编剧并制作了包括《推手》《喜宴》《卧

虎藏龙》《色戒》 等多部李安作品的美国编剧、

制片人詹姆士·沙姆斯建议年轻制片人, 每样事情都得懂一点,要知人善任,找到那些有真正原创理念想要表达的人。

特邀嘉宾白百何来到电影节现场, 与在“云”上的河濑直美对话,也引出了女性影人的话题。河濑直美坦言,女性电影人依然是电影事业里的少数派,她不想从性别方面突出自己,但作为女性的美丽和坚强会渗透到工作中。

随着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逐步开展,《银翼杀手 2049》《降临》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菲律宾国宝级导演拉夫·迪亚兹, 以及在中国拥有众多粉丝的是枝裕和都将陆续来到电影学堂,

与中国的影人和观众分享所得。

“我很喜欢参加电影节,并不是为了放映自己的电影, 而是为了看到其他人的电影,接触到不同的文化。”阿萨亚斯表示,威尼斯和戛纳电影节历史悠久,相比之下,上海电影节历史较短,但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而且成长很快。“上海电影节有望成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亚洲也需要一个有影响力的电影节。”

上纽大每届“全球典范奖学金”颁十个左右

他凭啥拿下24万元奖学金■本报记者 龚洁芸

7月 10日,杨浦高级中学高三学生蒋昀辰收到了来自上海纽约大学的邀约: 他不仅获得了该校 A

档预录取资格,而且获得了“全球典范奖学金”24万元———这是上纽大对于预录取过程中表现优秀学生的嘉奖。能获得该奖的学生,每届不过 10个左右。

两个星期后,高考放榜,蒋昀辰获得不错的成绩,足够进入不错的高校深造,但上纽大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早就让他心向往之。

蒋昀辰就读杨浦高级中学理科班, 但他却是“非典型理科生”———各科均衡,英语突出。在 2018

年“未来杯”上海市高中生未来演说家英语演讲大赛中,他获得了上海市二等奖。2018年暑假,他参加了上海市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获荣誉提名奖。

但是他回想起来,自己对于英语的兴趣,是直到初中才慢慢培养起来的。“小学时, 老师总让我抄单词、背单词,特别抵触,”到了初中,他开始看美剧、听英语歌,慢慢就对英语有了兴趣,报名参加了英语翻译培训班, 突然感觉中文和英文都有着各自的语言魅力和深厚的文化背景,开始慢慢沉迷其中。“当我对英语有了浓厚兴趣后,我决定把英语作为自己的优势学科,往上提升一个档次。”在提升英语能力的同时,他常常为了如何翻译好一句话琢磨许久,“语言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我突然发现,在中译英、英译中的过程中,自己的语文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2017、2018年杨浦区三好学生,2018学年上海市优秀学生干部, 同时带领 9班获得了 2017学年杨浦区先进集体———身为班长和学校学生会主席的蒋昀辰获得不少荣誉,组织举办各类活动、中英文演讲也是信手拈来。

“生性阳光、情商高、让人放心、同学信服”,这是班主任邱瑾对他的评价。可蒋昀辰说自己的能力是被学校团委书记朱忠壹 “逼” 出来的。“刚进高中时,我一门心思就想读好书,所以也曾对到底要不要参与那么多的社会活动产生过动摇。”但朱老师把很多活动任务交给他,并且鼓励他勇敢去尝试。一开始是被推着去参加各项比赛,但机会和平台多了之后,

蒋昀辰发现很多工作慢慢变得得心应手起来———虽然那些比赛、活动都要花大功夫去准备,但有效的时间管理让他能很好地平衡学业和工作, 这也让他的个人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天伦医院探索认知症﹃医养康结合﹄新模式

让记忆﹃橡皮擦﹄来得再慢一点

■本报记者 黄杨子

“老年痴呆”学名为“阿尔茨海默症”, 它还有种更为中性的称呼———“认知症”。在认知症患者的脑海里,记忆就像是被一块“橡皮擦”逐渐抹去痕迹,记不得自己的姓名、年龄、住址,甚至记不得身边的人……这一“失去之旅”,其实是患者与家庭、社会的一场漫长而无声的告别。 同时,

认知症带来的沉重经济和精神负担也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是否能为认知症患者家庭减轻负担,为更多患者提供更为专业的照护?日前,经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认定,上海天伦医院成为国内首家“孝行天下,健康光明之行” 认知症医养护理示范点,将进一步探索“医、养、康结合”的养老新模式。

其实,天伦医院并非养老机构,而是一家综合性医院。在二楼病区,有近百张床位的老年护理病区内住满了老年患者,平均年龄高达 85.6岁。病区主任潘承栋介绍,“几乎百分之百的患者失能,六成为失智,即认知障碍老人。”

疫情期间,病区大门几乎从未开启,在最严重的应急时刻,甚至用木板封闭———“大部分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 属于免疫力非常低下的人群, 因此必须在院感防控上紧绷一根弦。” 据悉,

目前大部分住院老人的病种集中于骨折术后、脑卒中急性期后、癌症等, 医院制定了老年护理病区封闭式管理防范疫情方案与应急预案,在特殊时期谢绝家属探视,护士、护工也不得离开病区,只为保障住院老人的安全。

可以说, 天伦医院老年护理病区和敬老院、养老院最大的不同, 就是完善的医疗科室与医护资源。糖尿病、胃肠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风湿骨病、颈肩腰腿痛、康复等各专科覆盖住院老人的基本医疗需求,而护理方面则采取兼顾预防的前瞻性护理、中西医结合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指导等全方位护理模式。记者探访病区后发现,这里九成以上的老人常年卧床,“所以他们的主要需求来自两方面:一日三餐、洗澡擦身等生活护理,以及心衰、肺部感染等紧急医疗救治。”

此次获批成为认知症医养护理示范点后,天伦医院有何新规划?医院负责人胡建辉介绍,下一步,

医院将在二楼现有的老年护理病区基础上改建认知症护理中心,并将四楼目前属于中医科、康复科的病房扩容,将中西医结合与康复理念融入老人的日常诊疗。

据悉,目前该病区确诊为认知症的老年患者有20余名,但认知障碍的患者数量则更多。潘承栋尤其提到,“以往大家认为, 认知症是高龄老年病,其实不然。” 病区内, 最年轻的认知症患者尚不满 60

岁,因突发脑卒中而导致。他为广大家庭带来建议:

“其实, 护理院、 养老院等机构收治的患者数量有限,更多早期认知症患者就在我们身边。有时候,亲情的关爱是药物无法替代的, 而更早介入的关注、

防范、治疗都很重要,许多病程发展至中重度时才送过来,已经错过了窗口期,预后则不太乐观。”

“生活中,我们要做有心人。”潘承栋说,早期认知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大多没有异常,但如果发生性格、语言习惯的改变,家属应引起注意。此外,

在体检中,如有局部脑梗、小脑萎缩、心功能不全等,也可能提升认知症风险。“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引进专门从事认知症治疗的医生团队, 如神经内科、精神科等共同参与,让医、养、康结合的护理模式在目前认知症无法治愈的时代, 为更多老人、家庭和社会缓解压力。”

8K全景声实景歌剧电影《贺绿汀》开机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扮演心中偶像,歌剧插上电影的翅膀

■本报记者 吴桐 实习生 杜昕儿

昨天, 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铜像前,

中国首部 8K全景声实景原创歌剧电影 《贺绿汀》正式开机。学生们唱起《游击队之歌》,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不由自主加入, 演变成振奋人心的全场大合唱。这是廖昌永第一次“触电”,他希望中国歌剧能插上电影的翅膀,飞向大银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歌剧电影《贺绿汀》由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 由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导演滕俊杰执导。作品讲述了 20世纪上半叶民族危难之时,贺绿汀如何把个人融入大时代,成长为“人民音乐家”

的故事。影片计划明年上映,献礼建党 100周年。 滕俊杰说:“如何以上海最新的文化艺术成果向建党百年献礼,是文化工作者的使命。

也希望 8K和全景声技术的运用, 给观众带来新的视听体验,推动行业的发展。”

开机仪式现场,刚跑完步的廖昌永衬衫被汗水湿透。为了电影拍摄,他制定了健身计划,还换了发型。第一次“触电”,还是扮演“人民音乐家”贺绿汀,他的兴奋多于紧张。他说:

“贺绿汀是我的偶像, 是上音校魂的缔造者。

他不仅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也是革命家。

《贺绿汀》的拍摄,是一次红色基因的延续。”

2018年,歌剧《贺绿汀》获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和作品创作项目资助,两年来在全国各地巡演。虽然已在舞台上扮演过“贺绿汀”, 但对着摄像机演和在舞台上演大不相同, 每一个动作和眼神都会被放大。《贺绿

汀》完全由上海音乐学院师生出演,是突破,

也是挑战。滕俊杰说:“尽管歌剧演员是舞台上的佼佼者, 却未必擅长银幕上的细节处理、情绪表达。我们已经开展了表演训练,让演员用眼神带着情绪走、让角色‘附体’。”

8K的超高清晰度、 全景声带来的沉浸式声音体验,将用一种新的方式呈现歌剧艺术之美。滕俊杰的团队此前已拍摄出中国首

部 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中国首部 8K全景声歌剧电影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而《贺绿汀》将首次尝试实景拍摄。

歌剧电影《贺绿汀》明年的推出,还将伴随一部纪录片、一本连环画和一本画册。通过“1+

3”的形式,展现贺绿汀“人民音乐家”的风采、

电影拍摄的台前幕后、歌剧电影自身的魅力以及在新技术条件下的突破成果。

乔阿婆家阳台安装了抽水马桶和淋浴器。 海沙尔 摄

廖昌永在拍摄现场。《贺绿汀》定妆照。 均 刘海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