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 - peoplerail.com · 快地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走出阴...

Post on 01-Nov-2019

6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B2 - peoplerail.com · 快地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走出阴...

B2 2016年12月22日

本版编辑 赵元梓 实习编辑 于珊珊 本版美编 李晓婷 本版审校 韩付选 热线电话:(010)51871931 E-mail:tdzbs@263.net 文化视线

近日,铁路作家才凡、张风奇 、 黄 丽 荣 创 作 的 纪 实 散 文 集《守望天路》 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是作家响应文艺工作座谈会的精神,扎根雪域高原,定点深入生活的倾心之作。作品以饱满的情感、优美的笔触,从宏观到微观,精准记载了青藏铁路铿锵 10年走过的不凡历程,真实反映了由此带给藏族同胞及各族人民的幸福、吉祥与欣喜,同时也形象地展现了高原铁路人执着坚守、勇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铁 文

书香铁路·幸福家庭获奖作品选登

等待等待等成白发如雪等成白发如雪美美在宁静中沸腾在宁静中沸腾

时光凝聚成夕阳的核心时光凝聚成夕阳的核心一株诗人的芦苇一株诗人的芦苇即使进入黑暗即使进入黑暗也会带着自己的思想也会带着自己的思想

亲爱的儿子:这封信不太好写,我该跟你谈些

什么呢?你已经长大了,在从单纯走向成熟的节骨眼上:说多了,我怕你变得世故;说浅了,我怕你太容易被这个世界伤害。儿子,这个世界没有如童话般的美好,但也不是你偶尔看到的那么丑陋不堪。儿子,希望你读这封信的时候千万别哭,最好能会心一笑。

在今天看来,你是一个乐观的孩子。虽然上了大学以后,学习的压力很大,分数的不理想让你常常灰头土脸。但你大部分时候都能很快 地 调 整 好 自 己 的 情 绪 , 走 出 阴霾,乐观地面对挑战,每次放假回家,你都会给我们讲校园趣事。亲爱的儿子,用乐观支撑人生,你的世界就永远不会坍塌。

你还有另外一个优秀的品质——善良。从小,你就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四五岁的时候,你就会在拥挤的地铁上为老人让座,也知道和与你同样大小的孩子分享一个座位。没人教过你,这似乎是你的天性。到了七八岁,你也总能礼貌地对待每一个人。你在细微之处显示着你的善良:你会在离开家前把一瓶新的罐头拧开,因为你怕奶奶自己在家想吃的时候拧不开盖子;你会给姥姥盛饭的时候尽量多压实,好让她多吃点。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你都做得那么自然且发自内心。儿子,我们为你骄傲,也要向你学习。在人生的路上,成年人经常会忽略掉这些温暖细节,变得过于在乎自己的利益得失。儿子,希望你能一直保持这份美好的初心,永远心存善念,在天地的大格局中施展自己的抱负。

乐观和善良,感谢上苍让你拥有了这样的人生暖色,你一定要用一生守护住这份馈赠。如此,人生中的风雨雷电、乌云阴霾,对你来说就只不过是一次丰富人生的经历。心若向暖,便能安之若素。

表扬你这么多,我也提提你的不足。你总是有点自由散漫,不会严格

要求自己。那天,你有点不舒服,开玩笑说,你是被明天考数学吓病的。我问你是不是明天准许你不考数学,你便能好得快点。你说当然。我就说,那你明天就请假别考了。结果,你第二天真的请假没考数学。在妈妈看来,你那天能坚持考试,不过,当我看到你轻松的笑容,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逃课去滑旱冰的事情,那“偷来”的玩耍时间好像格外快乐,我也想你能拥有这样得意的快乐记忆。当然,这种“偷来”的快乐只能偶尔为之。人生不是每一座山都必须翻越过去,但肯定不能哪一座山都不去翻越。学会约束自己,给自己提更高的要求,一步步地努力攀登,才能成就自己。我们曾经讨论过公鸡和鹰的问题。我问你,是想做一只自鸣得意的小公鸡,在鸡群里梳理自己漂亮的羽毛,享受着周围的热闹,还是想做雄鹰,孤独骄傲地在长空飞翔。你说,鹰有什么好的,那么孤独,还可能被猎人射杀。我一直没能说服你,也不想非要说服你,只想说,儿子,有机会还是要努力尝试一下,让自己做一回鹰。只有当你成为了一只鹰,才会理解鹰击长空的快乐,才会不畏困难,明白命运要靠自己掌握。生而为人,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有自己的决断。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有可以飞翔的翅膀,有自己搏击的长空,那平时就要磨练自己的意志,别让自由散漫的舒服消磨了你、迷惑了你。另外,我希望你能慢慢培养出一个爱好,并能坚持一生。爱好有很多选择,或者修心,或者修身,可以是读书,可以是听音乐,可以是踢足球……一个健康的爱好,会让你在无助的时候,在迷茫失望的时候,在孤独伤感的时候,把自己从这个现实的世界里暂时分离出去,找到安慰。这样,你才能回来更好地战斗。

儿子,让我们一起面对你已经长大的事实,接受你的个性与问题。你要永远记住,父母是你的岸,不管你走多远,回头便能看见我们。

爱你的妈妈(作者供职于北京铁路局天津机

务段)

给儿子的一封信■陈 平

我长得并不漂亮,但总有人夸我气质好。那些赞我有书卷气质的话语,让我很是受用。确实,多年来,书是没少读。读书为我的世界打开一扇窗、点亮一盏灯,引领我成为一个正直、诚实、善良且有为的人。

家姐比我大两岁,她入学读书后,我还留在家里看护弟弟。每天她写作业时,我总在她身边,耳濡目染地学会了认字。突然有一天,我拿着报纸完整地念了一段,妈妈大为惊诧,逢人就讲,几乎把这件事说成了传奇。这对于小小的我是莫大的鼓舞,于是我萌生了好好读书的念头。

上小学后,我便在读书方面显出了优势。当同学连书本上的字都认不全时,我已经可以把报纸上看来的

《黔之驴》 作为春游故事讲给他们听。可惜,那时家里、学校可读的只有课本以及一些废旧报纸。妈妈从小告诉我们要敬惜字纸,因此,哪怕一小角有字的纸,我也要认真研读一番才罢手。直到上了中学,我想读书的渴望才多少得到些满足。不过还是读物少,所以读起书来便没有挑拣,科幻类、诗词类、小说类、参考书类,只要是过手的书我都要看一看,琼瑶的言情小说,我也偷偷看过好几本。有一次,我在学校图书馆里借来了巴金的 《家》,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看起来,很快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读到鸣凤被逼投湖的情节还悄然流下泪水。这是我第一次被经典的力量所震撼,感受到好书的魅力所在,所以我 一 口 气 读 完 了 “ 激 流 三 部 曲 ”

《家》《春》《秋》。上大学后,学校的图书馆更是包

罗万象,藏书应有尽有,一有时间我就泡在图书馆,查查资料、写写论文、读读各类杂志。其中,冯友兰先生的 《中国哲学史》 把我引入治学的层次,我自得其乐的同时心里感觉特别踏实。置身书籍的海洋里,我觉得自己是如此渺小、如此浅薄,感叹着

“书到用时方恨少”。参加工作后,我成为了铁路职工

培训基地的一名教师,庆幸得很,这是一个与书本打交道的职业。有了工资,我适时地会买些书和杂志来看。

单位有阅览室,我们可以借阅参考书。闻着书香,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也不断充实着自己的人生。20 余年来,我已经能够胜任多门课程的教授,发表若干篇论文,多次被评为路局级优秀教师。不知不觉,电子阅读成为了当今的时尚,使得“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成为现实。电子阅读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快捷,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料,但是随着人们时间的碎片化,阅读也碎片化了。我读了些许电子读物,感觉就像吃快餐,吃的时 候 口 感 很 好 , 但 很 快 就 忘 记 了 味道。我最终还是认为纸质书籍能够给人实实在在的感觉,阅读留下的深刻记忆会印在心灵深处。一部好书在手,读后满口留香,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对书籍的热爱,使我舍不得丢掉任何一本书。如今,经年积累的书籍满屋,书架、床头、案边都放着书,想 读 时 随 时 可 抽 取 。 从 孩 子 小 时 候起,我就经常带他到图书馆看书,还为他办理借阅证,这样他可以把喜欢的书带回家读。慢慢地,他也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每每做完功课,他就自己抽取书籍阅读。他的阅读范围很广,我也没有给他什么限制。所以,他的兴趣点很多,知识积累也很广博。遇到事情,他会明是非、讲事理,与人相处时“强不怕、弱不欺”……这些应该是拜读书所赐吧。

读书使我及我的家人不断获得丰富的知识,增长才智,明白事理,就像在我们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路途。古人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自然是激励人们勤学苦读的意思,书籍已然成为人们的心灵驿站、良师益友,书中的金玉良言是我们不断进步的阶梯。通过分享书墨的芬芳,我们汲取能量,自强不息,追寻着真理与高尚道德情操的轨迹,破解着家庭幸福的密码,思考着做社会有用之人的良方。

我知道,即使穷尽一生也不能读完天下好书,但此生能够与书结缘,有书香常伴左右,足矣。

(作者供职于北京铁路局天津职工培训基地)

点亮心中的明灯■张玉玲

日月更迭,斗转星移,半个世纪以来,我与文字就像一对恋人,每日形影相随,一起经风沐雨。一棵歪脖子树,也曾结出几粒青涩的“文学果子”。

上世纪 90 年代初,单位领导发现我有些许文学写作才华,时值铁道部第三工程局文联成立,便把我从党委秘书岗位调去局文联做专职工作。那时的我,好比一粒种子被播撒至一片肥沃的土地,命运为我开启了一扇文学的小窗,我读书和写作的空间愈来愈大,文学的天空也愈加清澈、蔚蓝。此后,我除做好文联的日常工作外,就开始一门心思地读书和写作。我不断地尝试着,以稚嫩的文学秧苗装点人生,绿化自己日渐沧桑的精神世界。

我有一间巴掌大的书房,面积不足8平方米,逼仄得只能摆下两个一米八高的大书柜、一个一米五高的矮书柜、一台电脑桌、一张单人床,根本没有其他桌椅的安身之处。家中那张一米三长、七十公分宽的写字台和一把转椅,只好“委屈”在客厅的一隅。书房中的电脑和床归小儿子所有。所以,阅读、查资料之类的事情,就必须在两个房间穿来穿去。在这种环境下读书和学习虽显别扭,可丝毫没影响我,我的文学激情依旧,阅读冲动依旧,创作欲望依旧。这些年,我在读书和写作方面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

我曾去过一些人家,百余平方米的大宅,居然没个书房,甚至连一个书柜都不见。有的人家虽有书房,有两三个书柜,里面的书也摆放得整齐干净,看去很养眼,却很少有人翻阅。相比之下,我倒觉得自己很充实、很富有。一天,朋友来家中做客,看了我不足 8平方米的书房,书柜上下格子塞得满满当当的书,直说“让人看了头晕”。再看客厅的写字台右角,也堆着两摞半米多高的书,他向我连连摇头、咂嘴。我

说:“不足 80 平方米的家,三世同堂,留出一间宽敞大屋做我的个人书房,那不太奢侈了吗?”后来,这位朋友听说我儿子已按揭买下 150 平方米的大房子,正在装修,我今后的写作条件将大有改善,又连连向我祝福,说我终于赶上了社会发展的步伐。对于朋友的由衷祝福,我感到很是高兴,可这话听了,却让我心里五味杂陈。

我的书房虽说不尽如人意,却也阳光充沛,温暖而明亮。书房窗前,靠左是一排高耸、翠绿的垂柳,柳条随风摇曳,枝头又常栖着叫不上名字的小鸟,它们每天“啾啾”地欢唱。在这样的氛围中读书和写作,怎不让人联想多多,文思飞扬呢。客厅也是我经常读书、写作的地方。30 多年来,我经常没日没夜地蜗居在客厅的一隅,禅坐台前,冥思苦读,斟字酌句。夜深了,楼前楼后一片漆黑寂静,唯见我家灯光长明。那是我在灯下、在稿纸的格子间一字一字地攀爬。写得累了、乏了,我就静静地

伫立在窗前看星星、看月亮。日日夜夜,就在这白云竞渡、垂柳飘忽、小鸟啁啾的美妙环境里,我在稿纸上码出一行行文字,在书中见识了更加广远的世界,像窗前的候鸟,经常带着希冀从这里飞出窗外,飞向远方,飞到想要去的地方。当这只候鸟偶尔衔回一两颗文学的青果,我总是心旌摇荡,感激不已。书房与客厅给予我很多文学上的享受与快乐,是我文学追求的园地、文学之舟出发的港湾,更是我永恒的精神家园。没有这些,也许我的文学之舟早已抛锚了。如今,我常常在想,未来的新家,能成为我文学之舟再次起航的新码头吗?但愿我内心的文学之火,能像现在这样永远燃烧下去,永不熄灭。

我的书房虽小,却暗藏着一个偌大且精彩的世界。目前,我已有藏书上百种,达两千余册,除 《诗经》《楚辞》 等传统书目外,文学、艺术、哲学、经济、法律、地理、历史以及科技等方面的书也都有收藏,尤以文学

类书籍居多。我常读的书也大都是文学 作 品 , 坚 持 以 文 修 身 、 立 德 、 养性。同时,由于我偏爱诗歌,还重点阅读了许多古今中外著名诗人的诗,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元好问、徐志摩、艾青、贺敬之、郭小川以及普希金、泰戈尔、雪莱、莎士比亚等大家的作品。诗歌是艺术的语言,诗歌也是一团火,不时在我心里燃烧和跳荡着。

我想,有书相伴真好。读书能让我们内心笃定却不固执。当下的世界虽精彩,但也太复杂,千变万化的社会动态,一不小心就会让我们蒙蔽了双眼。用书这面放大镜能看清世界。同时,读书也提供了一条冲破世俗迷雾 的 出 路 , 唯 有 读 书 , 才 能 自 我 突围,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融入社会,拥抱生活,走好自己的路,实现人生价值。我从书里虽没淘到真金白银,但收获了人生,足矣。

书房不在大小,有好书则真,受用则好。我从不嫌自己的书房小,在我看来,它就像一艘大船,每天载我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

想起胡适先生的一句话:一个学者一定要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独立的书房。我虽不是学者,只是一个学习爱好者,但也十分认同这句话。虽然,我不可能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再建一个独立书房,但是,为弥补家中书房面积小的缺憾,我倒常去图书馆看书。数十年来,我一直将图书馆当作我的“第二书房”,十天半月就要去一次。一张桌、一把椅、一本书、一张报纸、一杯热茶,慢饮细品,只觉得满腹书香、茗香,让人舒适惬意。在图书馆阅读,人气与书香气交融,每个人都很有阅读意愿,那阵势就像在进行一场知识的马拉松比赛。我的许多文学给养以及创作灵感,都取自图书馆。一次,我从市图书馆回家,下起了瓢泼大雨,偏偏单车又掉了链子,我在路边一家养蜂房避雨,在这期间,蜂房成为我临时的“书房”。一个半小时,我将手里的一本 48页的 《诗刊》 浮光掠影地翻了一遍,心里想着,等回了家,再细细读一遍。

一年四季,我常常往返于家与图书馆之间,很是辛苦,可我心里就如蜜一样甘甜。路上偶遇的那场瓢泼大雨,激发了我强烈的创作热情,我写下一首30 行的小诗,在 《中国文化报》 与浙江省文化厅联合举办的“我与图书馆”全国征文中,还碰上个奖呢。

(作者曾供职于中国中铁三局集团文联)

文学小舟从一间小屋徐徐启航■张德祥

书房高铁高铁

影像·文学等待

《守望天路》出版发行

张德祥近影

■■摄影摄影//张张 光光 诗歌诗歌//冷冷 冰冰

12 月 13 日,“蔡宗周文学创作 50年作品研讨会”在广州召开,这次研讨会由广州铁路 (集团) 公司文联举办。中国铁路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叶敏虎、广铁文联秘书长陈志雄及广铁集团作家、作者 30 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广铁集团党委副书记方铁壁到会并致以祝贺。著名作家、诗人沈仁康、洪三泰、熊国华、莫少云、袁建华等蔡宗周的文坛好友到会发言。

96 岁高龄的著名诗人野曼发来了贺词:“蔡宗周兄首先是一个革命者,然后才是一个诗人。他勇于燃烧自己,照亮现实,才写出了许多动人的诗文,闻他要开研讨会,特致词祝贺。”

蔡宗周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散文诗学会副会长、世界华文诗人笔会秘书长、一级作家,曾先后任多届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广州市作家协会理事、中国铁路作家协会理事,并担任过

《华夏诗报》 副总编、《中国铁路文艺》副主编、《侨星》 杂志副主编。其文学作品多次获省、部级文学奖,数十次获各种报刊征文奖,迄今在 《人民日报》

《诗刊》《人民铁道》 报等国内外近百家报刊发表作品 300多万字,正式出版各类文学作品集 30 部。在诗歌、散文、散文诗、报告文学、歌词等文学创作领域都颇有成就。

蔡宗周是著名铁路诗人,他 1965

年发表第一篇作品,50 多年来一直坚持业余创作。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曾先后深入大瑶山隧道工地、汶川地震灾区重建一线、广州亚运会一线采访,写出了一批颇有影响力的好作品,向社会和广大读者传递出一种向 善 、 向 上 、 向 美 、 向 好 的 温 暖 情怀,受到读者的喜爱。

今天,年逾古稀的蔡宗周仍以一颗年轻的心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关注祖国,笔耕不辍、壮心不已。他表示:“只要拿得动笔,我就会写下去。写我们前进的祖国和时代,写我们可爱的大地和人民,写我们美好的生活和希望。”

广铁文联研讨蔡宗周文学创作 50 年■本报记者 王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