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9 14 地群众自发捐资所为。对文物,也可以不经文管部门批...

Post on 29-Oct-2019

0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2018 9 14 地群众自发捐资所为。对文物,也可以不经文管部门批...

副刊

联系电话:010 - 86423392

传真:010 -86423390

电子信箱:lhfk 5

@vip. 163 .com

55版

LüHAIFUKAN

我们在耕耘一块精神的栖息地

●●●●●●●●

2018年 9月 14日第769期

本刊策划 刘 梅编 辑 李红笛校 对 杨金辉

专栏·名家

本专栏获全国报纸副刊专栏评选一等奖

■ZHUANLAN本月作家 张庆和■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展示了修复一尊辽金时期木雕佛像断指的过程:用与木雕自身一样的材料,根据断痕和形态做出手指,补完后“随色”,需要做几遍颜色,使其与佛像原有的斑驳金漆相统一,再将灰尘蹭到修补的手指上做旧,显得更加浑然一体。

这一精致慎重的修复过程,可谓是对“国之重器”的修复标准,也是公众对文物修复的心理认可。但是,今年 8 月,有网友在微博上转发的四川省安岳县峰门寺摩崖造像修复前后的对比图,引发了一场全民关注文物修复事件的轩然大波。

“宝相活泼”

在网友曝光的峰门寺石刻大佛修复前后对比图中可以看到,该佛像在修复前已有色彩剥落,但除右掌断掉 ,其余部位没有明显损坏 。而 修 复 后 的 佛 像 全 身 覆 盖 鲜 艳 的红、蓝、黄、绿等颜料,看起来像是被化了浓妆。

峰门寺位于安岳县高升乡云光村,开凿于南宋,现存摩崖造像 3 龛23 尊。该处造像 1988 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 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后,该网友又发布了数条信息,显示广安市金凤山摩崖造像(俗称水月观音)、安岳净慧岩造像,内江市资中县东岩造像等多处文保单位造像均遭到彩绘。

随后,安岳县文物管理局发布声明称,1995 年 6 月,当地群众自发捐资对峰门寺进行培修,聘请工匠对龛内主尊造像进行重绘,后被制止,其余造像未被重绘,至今仍保持原貌。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就宋代金凤山摩崖造像被重绘作出说明,称 1994 年 3 月,当地信佛群众自募资金擅自修补造像的残缺部位,并涂上了红、蓝、青三色油漆。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摩崖造像被破坏性修复的事件并不在少数,这些文物多属县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甚至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省乐至县马锣睏佛寺摩崖造像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造像分布在长 200 余米、高 10余米的山崖上,共有大小龛窟 33个、造像 1000 余尊,其中最令人关注的睡卧着的大佛——睏佛,系释迦涅槃图,雕刻于北宋年间,属全国大型佛像造像之列,是一尊全身石刻像。然而,在 1992 年,睏佛被好心群众镀了一身金,这次镀金对于睏佛文物价值的破坏几乎是不可挽回的。

修旧如旧

据记者了解,历史遗迹的修复,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修复原则是“以旧补旧”,即在文物原有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文物的原貌,在有

必要修复施工的地方,先用设备探查文物的年代及其主要成分,再在此基础上做相应的修复。

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使用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损毁危险,所有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帮助;所有人具备修缮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缮义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给予抢 救 修 缮 ,所 需 费 用 由 所 有 人 负担。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由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文物保护法同时规定,擅自修缮不可移动文物,明显改变文物原状,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资质证书。

对于民间的这种做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顺认为,村民擅自进行修复的造像属于不可移动文物 ,他们的行为是不合法的 。而且,从民族文化、民族财富的保护和承继来讲,无论这些造像是何种属性,村民的行为都不是一种值得认可的做法,因为国家文物局一再强调“不改变原状”原则,而村民的做法“对原状的改变太大”。

未雨绸缪

摩崖造像遭遇野蛮修复,除了村民文物保护意识淡薄外,原因还在于,摩崖造像均位于山崖上,距离城市往往较远,尤其是散落田野的

造像和石刻,更加缺乏有力的保护措施。

根据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不可移动文物76.67 万处,83.3%散落在县(区)以下的农村地区或广袤的乡野间。近年来,由于受分布范围广、数量规模大、监管能力不足等客观因素制约,全国乡野文物失管、失防、失窃案件频发。

在杨建顺看来,预警机制的建立对于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他提出,构建文物保护及修复活动预警机制,首先要建立正常运行的监督检查机制,文物到底该不该采取保护措施,该不该予以修复,需 要 对 文 物 的 状 况 有 所 了 解 。 其次,要建立民众参与和信息共享机制,让使用人、所有人,以及文物的观赏者、社会民众等大众主体参与进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将需要修复的信息共享,有关文物的使用人、观 赏 者 均 可 以 将 修 复 信 息 传 递 过去。这里的监督检查、民众参与和信息共享应该是全过程的监管。

除了上述具体举措,“只要有文物需要修复的信息,相关部门就应该去排查,这就是行政法上所强调的行政调查。当然,这些信息也不能乱提,要建构一些举措来适当过滤。”杨建顺说。

由于文物保护法对文物的修复和管理责任主体规范得比较清晰,监管人、使用人、所有人各司其职,再加上文物保护预警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形成合法规范的运行机制:有明确的修缮主体,有文物保护法,有各地保护性细则,有全过程的预警机制,有监管主体的积极作为,有社会民众的多方参与。

检察建议

是 否 能 够 将 对 不 可 移 动 文 物

的 保 护 纳 入 公 益 诉 讼 的 范 畴 ? 北京 市 通 州 区 检 察 院 曾 对 此 进 行 积极的探索。

2017 年 初 , 通 州 区 检 察 院 开启 了 北 京 市 检 察 机 关 第 一 起 针 对文 物 保 护 的 公 益 诉 讼 , 当 时 , 正是 检 察 机 关 提 起 公 益 诉 讼 试 点 两年的时间段。

通州张家湾镇张湾村两座明代古石桥,在 2005 年文物普查时被确定为区级文保单位,但 2016 年底,有新闻曝出两座石桥深埋垃圾堆,屡遭人为破坏。

承办此案的通州区检察院检察官黄笔镜向记者介绍,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离不开所在地的环境,也离不开法律规定的其他环境要素的保护,因此,“我们认为,应将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纳入到对生态 环 境 和 资 源 保 护 领 域 的 监 督 范围。”

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主管行政机关应对该文保单位进行核定,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制定 保 护 措 施 , 以 上 都 需 向 社 会 公布 。 但 根 据 检 察 官 的 现 场 勘 查 情况,这两座古桥仅仅挂上了带有名字的牌子,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都未划定,也查不到具体的保护措施。

因此,在 2017 年 6 月 1 日,通州区检察院向该区文化委员会送达了 《检察建议书》。6 月 2 日,通州区文化委的相关负责人就来到检察院,表示接受检察院的检察建议。6 月 26 日,通州区文化委员会向通州区检察院回复了 《关于加强文物安全与文物保护工作的报告》,其中提到了包括大力提升张家湾古城及三座石桥的保护能力、督促属地履行文物保护主体责任等措施。报告还附上了张家湾镇政府 《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整改报告》。

杨建顺也指出,检察机关可以对 文 物 保 护 不 力 行 为 提 起 公 益 诉

讼。“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对象 , 包 括 文 物 使 用 人 、 文 物 所 有人和文物监管人。对使用人一般提起的是行政公益诉讼和文物一般是国有性质,国有资产使用的相关单位具有行政色彩。而对于所有人来讲,是非国有的,则属于民事公益诉讼。除此之外,对文物保护的监管 部 门 即 主 管 单 位 的 行 使 职 权 方面,检察机关可以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作为一个杠杆翘起,促使监管部门行使职权。”

但是,黄笔镜也坦言,文物保护本身是一项很专业的工作,专业知识的缺乏,对于检察机关办理相关案件是很大的挑战。

“ 办 理 与 文 物 相 关 的 公 益 诉讼 , 更 多 的 不 是 法 律 适 用 上 的 难点,而是认定它的专业技术或专业知 识 上 的 欠 缺 , 所 以 需 要 借 助 外脑,由专家、鉴定机构来帮助认定案件事实,进行论证。“黄笔镜说。

时移世易

对于文物修复,也有人表示不同意见:“历朝历代都能重建,怎么到今天就不行了呢?”新浪微博网 友 “ 螺 旋 真 理 ” 对 此 回 答 道 :

“因为传统社会没有文物和遗产观念,但是现代社会有,所以就不能再用传统社会的观念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佛教考古研究所所长雷玉华表示,几千年以来,老百姓将为佛像镀金、穿衣等行为视作对神明的感谢,这是民间一直流传的思维。在没有建立文物保护点之前当 地 老 百 姓 一 旦 自 己 有 了 一 些 能力,他就可能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修复。这种修复行为在民间是一直存在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尤其是对野外文物的保护和修复认识是逐渐提升的。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学部委员王震中说:“对文物所做的‘毁容式’修复是既愚昧又违法的 。”他表示 ,问题的可怕之处还在于,文物遭受

“毁容式”修复并非极个别情况 ,而是时有发生。在历史上,我国的文物遭受过两种较大的毁坏:一是战 争 年 代 战 火 的 毁 坏 , 一 是 “ 文革”时期所谓“破四旧”的毁坏。自改革开放以来,文物受到高度重视,主观上毁坏文物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但这种“毁容式”修复的客观结果是使文物失真,岂不是真文物变成了假文物?这些教训告诉我们,在提高国民素质上,我们应该利用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对地方干部和群众就文物保护法,尤其是其中有关“文物修缮”条款,做科普 宣 传 教 育 , 以 杜 绝 这 种 “ 毁 容式 ” 修 复 的 发 生 。 经 科 普 宣 传 之后,如果还出现这种“毁容式”修复,则应理直气壮地追究其法律责任,把文物保护和修缮完全纳入法治的轨道。

有网友发现,始建于南宋时期的四川省安岳县峰门寺摩崖造像,被涂满了油彩,“修复”得五颜六色。当地有关部门称,这是当地群众自发捐资所为。对文物,也可以不经文管部门批准“自发”行动吗?我们不禁要问——

“毁容式”修复,谁之过?□本报全媒体记者 史绍丹 实习生 葛云飞 陆青 徐瑶

(本期主笔 李红笛)

晋中几日,车飞步疾。望着眼前不时飘过的一簇簇古建筑群落,身心情不由己地被迎面扑来的一串串古意笼罩。那凝固的悠悠铮弦,那停摆的叮咚驼铃,那沉睡的切切洞箫,以及尘封的鼙鼓金号,一个个先贤明哲,随着一种美好感觉的抚摩,仿佛都在复活。

榆次,是去晋中叩开的第一个门户。

说起榆次古城,曾经有过一段难忘的遗憾。十多年前,我曾陪同离退休老同志有过一次山西游。那次,大家看晋祠,寻祖根,走五台,谒佛洞,当然,已经热映过的“乔家大院”是不能不去的,甚至连峭壁上的悬空寺也没有错过,偏偏这个“榆次”,事先却没有被列入“计划”。那天已近黄昏,当车过榆次时,人们曾惊叹地问:这是什么地方?古意缭绕,状若仙境,好壮观好气派呀!延安时期,曾经做过新华广播电台第一代播音员的王恂先生了解这里的情况,他给大家概述了榆次的历史沿革和传说。由此,我对榆次才略知一二,同时也为那次没能和大家一起游历古城而深感遗憾。

走进榆次老城,似乎这里正在举行一种什么仪式。锣鼓喧天,人们穿红戴绿,各式奇装异服纷呈。扭的唱的,跑的跳的,抬亲的迎嫁的,老老少少几乎挤满了街巷。看得出,这是主

人专为客人的到来而设。但我们急于走进老城内部,对其盛情没敢过多逗留。

榆次古城寓政治、宗教、商业、民居于一体,其年岁超过北京故宫近一百年。它既是兴建者处境、情境的外化,也是设计者和建造者高超技艺的展示,堪称国之瑰宝。其实,往深处看,它的地下还有一城,即猫儿岭古墓群。这是一座精美的地下建筑群,踏进这块宝地,仿佛听到了春秋战国的人喊马嘶,也似乎看到了秦汉争斗的刀光剑影。我想,也许正是这座古墓群,有如先人埋入地下的一粒粒种子,那种子继而生根,发芽,长叶,才长成了榆次这座地上古城,被后人仰慕。

站上榆次古老的塔楼眺望,我们仰慕的先人就真的走来了。

那是留下巨著《三国演义》的罗贯中吗?他长袍加身,衣袂飘飘。是刚刚走出祁县老宅正准备远行漂泊,还是晚年回归故里河湾村的疲惫身影!

那是“负荆请罪”的廉颇老将军吧?他坐骑蹄声嗒嗒,大刀映日辉月。老将军攻则取,守则固,百战百

胜,威震天下,时称一代“战神”。晋中榆社县城西二里处那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小村庄——廉村,正是将军老家。

将军挥剑,文士持笔。接着,一大群晋中英豪组成的名仕方队也紧跟着走来了,其阵容磅礴,步韵铿锵——

他正是“三国”里巧施“美人连环计”的王允。王允家在祁县,一座被人们祭拜了两千多年的“王允墓”,述说着他的忠贤、智慧与不朽。

以少拒多的守城名将就是郝昭,纵使诸葛亮神机妙算,几度出祁山伐魏,对他却无可奈何。他是榆次区人,

《三国演义》曾给了他浓浓的一笔。还有“诗佛”王维,“诗王”白居易,

“花间鼻祖”温庭筠等文人墨客,都是祁县人。他们或“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或“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或“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明月松间照,清

泉石上流。”“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他们个个才华横溢,学富满车,终生为诗,好诗佳句流传千古。

祁县多才俊,晋中广贤士。绵山是一定要去的,因为这山里有一位人人皆知、念念不忘的历史名臣——芥子推。

芥子推,春秋晋国人,忠良贤智,彪炳青史。在追随晋文公流亡生涯途中,他曾“割股啖君”,后又“功不言禄”而流芳千古。到得绵山方知悉,原来芥子推就安葬在这里,并且比较完整地了解了“清明节”和“寒食节”的来龙去脉。

我们常说人民“伟大”。其伟大就在于对那些为国家、为百姓做过好事、有过贡献、清廉守德之人总是念念不忘,并且要想方设法予以各种形式的怀念:端午节里的屈原,清明节里的芥子推,如果不是人民自觉情愿地世代传续,任由君王圣敕,恐怕也难以承继。

窃以为,无论大自然馈赠的礼物,抑或文明时代的珍贵遗存,一景一物都是有灵性的。你对它恭敬,它必以恩泽惠报。晋中的山山水水,路遇的先贤明哲们,你们自管安坐祭坛,且受我深深一礼,以弥补沿途匆忙拜谒不周之处。

古韵悠悠是晋中

千年回声

9 月 8 日,国家图书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联合在京推出《诗经》特种邮票。扫描邮票边饰二维码还可欣赏《诗经》全文诵读音频,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令人耳目一新。《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艺术的典范,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瑰宝,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诗经》在它诞生的时代,就如同现在的民歌和流行歌曲,相当一部分作品是劳动人民在田间地头的劳作和人情往来的交际中创作出来的,寥寥数语,道尽冷暖四季和刻骨真情。其中不少作品的内容单纯直白,并无高深广大的寓意,却流传千年不朽。这不仅是传统文化,更是这个民族最纯粹本真的性情。重读

《诗经》,或许能找到我们从何而来,向哪里去。

换汤还是换药?

9 月初,国内某视频网站一条关于“关闭前台播放量”的声明广受关注,该视频网站在声明中宣布,即日起关闭全站前台播放量显示,将以综合用户讨论度、互动量、多维度播放类指标的内容热度,在各端逐步代替原有播放量显示,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为影视行业从业者形成更具参考价值的考量标准。

如今的娱乐圈有个不可忽视的词叫作流量,指的是一位艺人或一部作品能够被数字化的热度。社交网站看转发评论数,专辑看销量,电影看票房,电视剧、综艺看收视率,网剧、网综自然就看播放量。

所谓“唯播放量论”其实本质是唯流量论,一位艺人的名气或一部作品的质量,总得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数据来衡量。就连关闭了播放量的这个网站,也一样需要用“综合用户讨论度、互动量”等其他数据来衡量,本质上没有区别。资方需要数据来判断值不值得花钱,观众也需要数据来判断值不值得花时间。尽管这些数据未必能和作品的质量、艺人的才华品德完全成正比,也依然比扯着脖子喊

“这个片子就是好,你们不看就是没品味”更有说服力一些。

我们要做的不是消灭流量,而是消灭虚假流量,让观众的口碑和数据更加匹配,让数据更有说服力。

来日方长

敦煌莫高窟自 2014 年 9 月 11 日执行参观预约制,单日最大游客承载量控制在 6000人。故宫博物院自 2015 年 6 月 13 日,开始试行每日限流 8 万及实名制售票措施,如今已经实现全年常态化限流。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于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每日限流 6.5 万人。不仅是这些世界知名文化遗产地,贵州黄果树大瀑布、四川九寨沟等风景名胜区也实行了限流。文化遗产地限流已经成为常态。

文化遗址和风景名胜地的开发真是让人头大,无人问津容易得不到保护,开发旅游容易造成破坏;门可罗雀容易入不敷出,游人如织容易诱发事故;不限流人山人海,限流门都进不去……但小编还是赞同限流的做法,铁打的景点流水的游客,今年被限了,明年再来,总会有机会。可这些景点一旦被破坏就不可再生。人可以生生不息,景色却只会日渐消瘦。保护是比宣传更重要的事,它们还在期待更久远的岁月,不能毁在如潮的旅游中。

8 月 4 日,微博认证为“敦煌研究院 榆 林 窟 讲 解 员 ”的 网 友“ 许 鑫NixUx”发布了这张对比照片,称是

“好友发的安岳石窟造像近期的佛像重绘”,图中这尊南宋时期的文物佛像被涂得五颜六色,既影响宝相庄严,也缺乏美感,还有可能对文物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微博引起网友热议和质疑,其后又有数位网友联系

“许鑫 NixUx”,提供了多处类似有争议的文物重绘、修葺照片,这样的行为被网友们称为“毁容式”修复文物。

此后,多家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和讨论,如何正确地保护文物,引起人们的重视。 修复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