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胡惠闵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Post on 31-Dec-2015

254 view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胡惠闵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hmhu@kcx.ecnu.edu.cn. 一、问题的提出. 1 、课程改革中引发了哪些有关 “ 教 ” 的问题? 我们初问的是“怎么教”,好象教的内容都是定了似的; 我们再问:“教谁?”,发现了我们教的是儿童而不是“小大人”; 我们又问:“教什么?”,发现了教育内容中原来有许多可以研究的东西。 我们还问:“谁来教?”,我们最终发现了教师。. 2 、课程对教师的意味着什么 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 教师是课程的诠释者? 教师是课程的制定者? 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 《 牡丹的拒绝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of 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胡惠闵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胡惠闵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hmhu@kcx.ecnu.edu.cn

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的提出

1 、课程改革中引发了哪些有关“教”的问题?

• 我们初问的是“怎么教”,好象教的内容都是定了似的;• 我们再问:“教谁?”,发现了我们教的是儿童而不是

“小大人”;• 我们又问:“教什么?”,发现了教育内容中原来有许多

可以研究的东西。• 我们还问:“谁来教?”,我们最终发现了教师。

2 、课程对教师的意味着什么 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

教师是课程的诠释者?

教师是课程的制定者?

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

《牡丹的拒绝》

教师用多媒体放映出牡丹花的图片,然后指着屏幕, 师:“这是什么 ?”

    生:花。 师:什么花 ?    生:牡丹花。 师:花怎么样 ?    生:好看。 师:好看在哪里 ? 生:美丽。 师:还有呢? 生:很美丽。 ……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 师: 44+ 25你会算吗?• 生 1 : 4 + 5 = 9, 40+ 20= 60, 60+ 9 =69

• 师:还有吗?(学生沉默,过一会儿,一个学生举手)• 生 2 : 40+ 25= 65, 65+ 4 = 69• 生 3 : 44+ 20= 64, 64+ 5 = 69• 生 4 (急着举手):老师,我会算 44+ 38的。• 师:我们先来研究这儿的。还有不同的吗?• 生 5 : 44+ 5 = 49, 49+ 20= 69

33 、现实中这些问题是否存在?、现实中这些问题是否存在?

• 用追求分数为借口忽视了课堂教学基本特征的研究?用追求分数为借口忽视了课堂教学基本特征的研究?• 一节节课怎么上一节节课怎么上 ---- 一类类问题怎么解决?一类类问题怎么解决?• 先进理念先进理念 ---- 教学法教学法 ---- 实践经验?实践经验?• 用专业的方式来推进课堂研究?用专业的方式来推进课堂研究?

4 、课程分析框架引发了哪些新思考?

• 理想的课程(相关人员)• 正式的课程(政策)• 领悟的课程(教师)• 实行的课程(教师)• 经验的课程(学生)

 

二、基于学生经验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研究方案

核心问题:

如何基于学生经验设计和组织课堂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预期目标: ( 1 )发现学生经验的课程与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之间

的关系。 ( 2 )探索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组织方法。

行动思路

第一步:请老师们收集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说明学生对课程及教学过程的理解(尤其是“误解”)的素材;

第二步:对这些素材进行分析、归类和归因;

第三步:寻找促成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解的教学途径:改进“学习活动设计”并在可能的范围内进行实践改进尝试;

第四步:促进“教师理解的课程”的深化,形成相应的教学举措系列,甚或对教科书进行有系统的改编。

三、研究过程

(一)案例收集

案例收集内容指向

( 1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特别是非故意的“怪问题”)中,发现学生理解教材(某种知识、 某个问题)的视角与教材本身、教师视角的区别。

( 2 )从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答案中,发现学生对这个问题 的认知与教师认知的区别。 ( 3 )从学生作业或试卷中,发现他们对某种知识、某个 问题的理解与教师理解的区别。 ( 4 )从学生不经意的谈话中流露出的对某种知识、某种 问题的理解中,发现他们的理解与教师理解的区别。

“《 吴王”和“夫差”》

• 师:同学们,学完了《卧薪尝胆》一课,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吗?

• 生:老师,勾践向吴王夫差求和,课文写了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为什么不写夫差怎么样?

• 师:我没听懂你的问题,非常抱歉,能再说一遍吗?•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只写吴王,不写夫差,是不是吴王

和夫差一样骄傲?• 师(恍然大悟,原来学生不明白吴王夫差是一个人):

对于这个问题还有同学不理解吗?不理解的举手。• (有六、七名同学举手,约占全班的四分之一)

2 + 3 不等于 14呀

师:请小朋友先用小木棒摆一摆,再填答数: 2 + 3 =(学生独自摆小棒)师:摆好了吗?数一数你一共用了几根小棒?生 1 :我一共用了 5 根。

师: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生 2 :我一共用了 14根小棒,但是 2 + 3 不等于 14呀。

师:真的吗?你是怎么摆的?生 2 :

     ( 二 ) 案例归类后的主题

• 表述方式的误解• 个人经验的局限• 前备知识的局限• 已有的学习经验的迁移• 文本的倾向的暗示• 概念与知识理解的片面性• 学习活动设计• 师生课程互动过程的深度与质量• 信息处理过程

(三)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1 、研究内容 

从目前在课堂中通常采用的学习活动入手,研究对这些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 1 )导入性学习活动

( 2 )体验性学习活动

( 3 )探究性学习活动

( 4 )练习性学习活动

( 5 )欣赏性学习活动

课程 教师理解的课程

设计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

学生经验的课程

教育目的

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与调整 教-学结果

1 、我想达到什么目标?2 、我想通过什么达到目标?3 、我为什么认为这样可以达到目标?

1 、我的教学过程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目标?2 、我依据什么这样认为?3 、教学过程进行了或可进行哪些调整?4 、我依据什么这样调整?

1 、我从学生身上观察到了什么现象?2 、这些现象让我知道了什么?3 、这些知识对我意味着什么?

2 、学习活动设计问题分析思路

        ( 1 )导入性学习活动 主题说明: 传统教学对导入的理解:学习新知识发生困难时,需要有铺垫,需要研究的是新课的难点在哪?如果新课无难点也就无所谓导入。 新教育对导入的理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另一是怎样激发学习动机。 新旧知识的联系主要指向的是新知识,需要排除无关的因素;一知半解的新知识是不是需要导入; 学习动机的激发,一是习以为常的东西通过换个角度却变成了新颖的东西,二是通过问题来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研究框架: 一、研究什么? (结合课文讨论,主要包括: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如何激发学生动机) 二、教学设计(包括对检验手段的设计) 三、对教学设计的研讨 四、教学实施 五、实施结果的检验(学生的收获、教师的收获)

( 2 )探究性学习活动

主题说明 教学有两种:注入式与探究式。注入式教学效率较高,但所获不容易保持;它以学科知识为基础,要求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就行;现在要求关注学生,关注学生是如何得出结论的,探究也就产生了;探究容易保持,但费时太多。因此,如何既让学生探究,发展学生能力,又不能让他得出错误的结论,获得知识成为关注重点。 需要思考的问题有: ( 1 )如何实现探究的全过程:激疑——释疑——再激疑;( 2 )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从疑问出发。学生通常用已有的认识解决新问题,但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可能会产生错

误,由此产生探究的疑问:你以为你是知道的,但结果却错了; 设置情景,让学生自己分析; 探究结果的分析:探究会有多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更合理; 从已有结论中,引出新的问题;

研究框架 一、设计探究 是不是所有问题都值得探究?提供什么条件让学生探究?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

题?用什么方法来检验效果? 二、实施探究 三、检验探究 四、效果反思

( 3 )体验性学习活动

主题说明 体验就是学生学习了之后的感受。主要有三种:认知的,情感的、美感的,即为真、

善、美。 课程要求学生体验与学生实际之间有距离,教师要考虑的是如何弥补课程要求与学

生之间的差距,即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

研究框架 一、体验什么 (以认知、情感、美感为标准对课文进行梳理并加以选择) 二、学生体验可能会面对的问题 (学生生活经验的问题等) 三、所设计体验的手段(包括检验手段的考虑) 四、实施 五、学生实际体验的效果

( 4 )练习性学习活动

主题说明 课堂学习中,练习活动是必不要少的。但值得关注的问题有: 1 、如何把握练习的量、度; 2 、如何避免机械的练习 3 、练习中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 4 、如何做到练习巩固 (渐离法、渐退法 )

研究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 二、形成教学设计 三、教学实施 四、教学结果检验

( 5 )欣赏性学习活动

主题说明 欣赏教学的目标,在发展儿童爱美的情操,培养他们的艺术的趣味。美的欣赏,最重要的成分,是移情作用和内摹仿作用(以人情衡物理,成为移情作用;后是以物理移人情,称为内摹仿作用)。 学校里面,教学欣赏最重要的步骤是引起动机、欣赏、交流与指导、习作。

研究框架 一、欣赏性学习活动设计 ( 目标是什么?欣赏什么?所创造的条件有哪些?步骤如何? ) 二、欣赏性学习活动的实施 三、结果检验 四、问题与反思

四、进一步值得思考的问题

( 一 ) 如何确立研究问题的价值

• 寻求学科逻辑顺序与学生之心理顺序的沟通,是教育界最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核心追求”之一。

• 教师之专业上的发展、专长水平的提高,其中很大的部分,体现为对“学生之学习状态”、“师生有效教学交往”的把握。倡导“研究学生”,“如何研究学生”却少见可行的切入点。

(二)如何发现与解决问题

• 存在的不足?• 让人不安的现象?• 一次失败的经历?• 至今无法确定对与错的行动?

第一步: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是什么 ——提出问题

• 这是应当发生的吗?•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以前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措施更有效?• 今天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第二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 行动• 对行动进行观察、实录• 讨论与形成初步研究结论

第三步:在日常实践中如何落实方案?——实施行动方案

• 是否按计划执行?哪些方面没有按计划执行?为什么?

• 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程度如何?哪些方面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为什么?

• 有待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是什么?有没有引发新的问题?

第四步:如何看待行动结果? ——反思行动过程

问题 问题 问题 问题 方案 方案 方案 方案 实施 实施 实施 实施 结果反思 结果反思 结果反思 结果反思 已改进 已改进 已改进 已改进

新问题新问题新问题新问题 新方案新方案新方案新方案

新问题新问题新问题新问题

实施实施实施实施 结果反思结果反思结果反思结果反思

(三)如何建立互相诊断制开展研究(三)如何建立互相诊断制开展研究

以病例为主以病例为主以恢复健康为目的以恢复健康为目的

医学上的经验与借鉴医学上的经验与借鉴

•互为病人与专家,以诊断为主互为病人与专家,以诊断为主

•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带着行动的结果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带着行动的结果来,带着新的方案走来,带着新的方案走…………

  实践尝试实践尝试

教师带着实践中的问题走进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带着实践中的问题走进小组,进行交流

其他同事的帮助下带着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离开小组其他同事的帮助下带着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离开小组

依据行动方案在实践中加以实施依据行动方案在实践中加以实施

再次来到小组时要带着自己根据方案实施后的结果再次来到小组时要带着自己根据方案实施后的结果由同事们对行动结果进行诊断并形成新的改进方案由同事们对行动结果进行诊断并形成新的改进方案

再次回到实践中去实施改进方案再次回到实践中去实施改进方案…………

教学设计 同行评课 形成改进方案

再上课

上课 自我评述

指向改进的听课与评课活动模式

( 1 )设计——上课——说课——听课者评课——形成改进方案——本人再上课……

( 2 )设计——上课——说课——听课者评课——形成改进方案——其他教师再上课……

( 3 )设计——上课——说课——听课者评课——形成改进方案——本人再上课直至课定型——其他教师模仿上课……

(四)如何在研究中建立反思机制(四)如何在研究中建立反思机制

• 树反思镜子树反思镜子• 照镜子成为一种必须照镜子成为一种必须• 标准是什么标准是什么• 改进最重要改进最重要

反思反思““四要素四要素””

欢迎批评指教欢迎批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