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佛陀; 聽聞法教

Post on 27-Jul-2015

980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認識佛陀; 聽聞法教

1

★ 宇宙間只有一個永不變的定律,那就是一切都在改變,一切都是無常!

在生死的大海中,撐好智慧的法船,渡過愚癡愛執的濁流,燃著智慧的燈光,走過無明闇冥的世間 。

2

經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

久遠劫來佛陀往返於娑婆世界,是亙古的大願與無量的悲心,令其示現歷劫之勤苦修行,永無疲厭;認識八相成道,不只是認識佛陀的一生,更是要堅信人人本具之佛性,人人皆能成佛;一步一腳印,在親身經歷中,朝成佛之路邁進,永不退轉。

3

認識八相成道【降兜率】觀因緣,入娑婆,菩薩發心降兜率。

釋迦牟尼佛於過去生中,經過累劫精進,菩薩道功行圓滿,最後一世生於兜率天上,名為「護明菩薩」。待盡此生,將降於娑婆世界成就佛果,度諸眾生。在兜率天的護明菩薩,觀察娑婆國土有情的根機,心知眾生得度的因緣已到。於是乘著六牙白象,放大光明,在諸天侍從擁繞中,威神巍巍,自天而降。

4

認識八相成道【入胎】乘白象,披瓔珞,釋迦文佛託母胎。

黑夜來臨,明星閃爍,這天,印度迦毗羅衛國的王后摩耶夫人,發心受持八關齋戒,在睡夢中見六牙白象騰空而下,從右脅下進入身體,頓覺身心舒暢,如飲天上甘露,喜樂安然。奇特的夢境,使得淨飯王請來占夢婆羅門,預言摩耶夫人將生出三界至尊 之子。

淨飯王聞言歡躍不已,立刻在迦毗羅衛城內大設施會,廣修福德。

5

認識八相成道【出胎】藍毗尼,無憂樹,右脅清淨出胎來。

靜謐的藍毗尼園中,馥郁清香,懷胎將滿十月的摩耶夫人於林中緩步悠遊。園中,有一大樹名為無憂,枝葉繁茂,佳蔭芬芳,夫人舉臂撫牽新枝,太子此時自右脅安詳而生。 三十二相相好端嚴,身耀金光,各向四方庠行七步,步步湧現金色寶蓮,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做獅子吼:「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大地震動,無量瑞相剎時並現。此時天鼓齊鳴,散曼陀羅花,龍王自虛空中注下溫涼雙泉,灌沐太子金身。諸天法喜 奔走相告「菩薩誕生了!他將成為苦海的舟航!將為世間黑暗帶來曙光!」

淨飯王歡喜地為太子取名為「悉達多」,意即「一切功德悉皆成就」,並請來阿私陀仙人為太子占相。

仙人端詳太子許久,不禁涕淚悲泣,難以自持。淨飯王驚疑問之,仙人答道:「以太子圓滿的相貌,於世間必為轉輪聖王,若出家定能成就聖道,廣度眾生;可惜我已老邁, 來不及看到太子成佛,也聽不到他說法了。」仙人言畢,悲傷舉騰,虛逝空中。

6

認識八相成道【出家】辭雙親,割情愛,誓成無上等正覺。

擔心愛子出離的淨飯王,竭盡所能為太子營造無憂無慮的皇室生活,並為太子迎娶賢妃耶輸陀羅,希望能以此誘留太子的心。然而,太子在出城遊歷時,親見世間老病死苦,最後天人化身的清淨比丘,啟發了太子過去的願心,體悟到修行才是解脫之道。於是,在一個全城熟睡的午夜,他毅然捨棄一切,騎著馬悄悄地越過城門出家了。協助太子出城的僕役車匿,心中萬般不捨,忍著淚水問道:「人人都說您將來會成為轉輪聖王,您為什麼要捨棄太子之位呢?」太子平靜的回答:「人間的榮華,抵 不過無常的催逼,即使是國王也不得自在啊!」車匿又問:「可是,淨飯王年歲已高,還有這麼多疼愛您的親眷,您怎麼忍心離開他們呢?」

「我對於親眷的愛護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我無法令他們不老、不病、不死 ! 生死之苦實在令人憂懼!唯有成道,才能救度他們不再受生死之苦。」太子堅定的說道:「車匿!我若不成道,誓不回迦毗羅衛國!我若成道,必定回來教化大眾!」

7

認識八相成道【降魔】菩提樹,金剛座,深妙禪定諸魔降。

太子堅固的誓願,震動了魔宮,魔王波旬於睡夢中,驚見宮殿化為頹牆殘壁,魔子倉皇逃竄,深感恐懼不安。觀察得知,悉達多太子於菩提樹下即將成道,緊張的舉兵前往太子靜坐處,欲壞其志!

魔王初使美豔魔女,鼓樂弦歌,誘惑太子。太子端坐安然的說:「眾人為何來此呢? 悅人的形貌實是污穢惡臭的皮囊啊!請回吧!」魔女瞬時化為駝背老嫗,羞慚而逃。魔王勃然大怒,下令萬億魔軍攻擊太子,然而,所有的焦熱鐵丸、毒刀利箭,卻在虛空中化作朵朵香蓮,翩然飛舞;眾魔見狀更是驚惶恐怖,四處流竄。

悉達多太子出家後,進入雪山中,日食一麻一麥,苦行六年,終覺此非解脫之道。調養色身後,於菩提樹下寂然靜坐,誓願不成正覺終不起座。

8

認識八相成道【成道】睹明星,不思議,中道實相大徹開。

尼連禪河畔的森林中,寂靜的菩提樹下,悉達多太子攝心端坐,進入甚深禪定。第四十九天,於上半夜,證四諦理;中半夜,悟十二因緣;下半夜,目睹明星, 徹證中道實相,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多麼奇妙啊!眾生本具和如來一樣的福德智慧!但囿於分別妄想,流轉生死而不知不見!」

由於菩薩成道,此時大地震動,光照十方,如同暗暝世間,曙光乍現!

9

認識八相成道【轉法輪】七七載,轉法輪,廣度群機出苦海。

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遊化十方,為眾生廣開無量法門,教化一切。佛陀的法語甘露,普被上中下三根;令聽聞者皆能轉煩惱、成菩提,明心見性。畜生道如大鵬金翅鳥、食人為樂的毒龍、鬼道的羅剎鬼子母等,亦皆一改嗜殺、瞋恚的習氣,成為佛教護法。尊如太子須菩提、阿那律;富如大迦葉、舍利弗;貧如優波離、難陀女;親如堂弟 阿難、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年長如一百二十歲的須跋陀羅;幼小如七歲的羅目侯羅 ,都能平等法施,度令出家而證聖果。

佛陀的平等教化,不僅救護了現世父母、累劫親眷、六道眾生,使他們離苦得樂;所留下的教法,也令未來世的眾生種下得度的因緣。

10

認識八相成道【涅槃】雙林中,般涅槃,法身常住未嘗衰。

一天,世尊喚來阿難,向他說道:「如來已證得四如意足,可以住世一劫。」世尊說了三遍,但阿難始終不解,未懇請佛陀以神力住世。魔王波旬得知此事心中大喜,急忙趕至人間。「現在佛教四眾弟子具足,佛法已得弘揚,請世尊入涅吧!」波旬對世尊說。世尊心知化緣已盡,阿難才會忘了請佛住世,於是允諾了波旬的請求。三個月後,四眾弟子於拘尸那城的娑羅雙樹間聚集,聆聽佛陀最後開示。儘管即將入涅,世尊仍慈悲咐囑大眾,如來滅度後,當以戒為師,並安慰大眾勿生哀傷,「世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惱,世相如是。當勤精進,早求解脫,以智慧明 滅諸癡闇。」開示完之後,世尊即從三昧安詳入於涅槃。剎時,花草凋零、樹木摧折、日月失光,人天悲泣惶懼。

然而,這也是佛陀最後的教導:世間無常。

11

佛的意義,既為覺者、智者,所以學

佛的目的,不外是要開智慧,求覺悟,

而其關鍵,即在去除煩惱障及所知障。

煩惱的根本就是貪瞋癡,所以要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只

要三毒息,三慧朗,就能破除無始

以來的無明,此即「自覺」,正如

禪宗的開悟或見性。自覺之後進而

能夠覺他,也就是「弘法」或「利

生」。自覺是屬於修「慧」,覺他

是屬於修「福」,福慧雙修即是菩

薩;經過歷劫修福慧,百劫修相好,

當福慧圓滿具足,這時才是「三覺

圓,萬德具」的佛陀。

12

世間難得的珍寶,稱為「佛寶」

《佛地論》說:「佛是已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佛」

《法華經》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人之所以能成佛,是因為佛性人人本具,人人都有成佛的性能。「佛性」在經典中名稱,有「如來藏」、「真如」、「心地」、「圓覺」,或是「本來面目」等,名字雖異,意義相同。

釋迦牟尼佛初成道時,即發出宣言說:「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凡夫的清淨自性本來與佛無異,所謂「般若風光,人人本具」,只因被無明煩惱所覆,因而不能顯發,猶如明鏡蒙塵、明月為烏雲所覆。學佛即是去除煩惱 ,開顯佛性的功夫,但不經修行,則如金礦未經開採,終不能得。

13

佛陀以四種不同的陶罐來形容聽聞佛

法的人

(一)是底部有破洞的陶罐,水從上

面倒進去,馬上就從底下漏光光。

(

會將所聽聞的佛法立刻忘光光的人)

(二)有裂縫的陶罐,水若是倒了進

去,就會汨汨地滲出。(只要一離開座

位走出大門,就什麼也不記得了的人)

(三)是已經裝滿了水的陶罐,這些

人的口頭禪是「我知道」,就算根本

沒有在聽,或是只聽到隻字片語,也

都敢說「我知道」。(

心中已經裝滿自己

的知識與看法,再也裝不下任何事物的人)。

(四)最後一種陶罐,既無破洞,也

無裂縫,而且完全是空的。(

這種可以

裝得下清淨的水,而且這水不會滴漏,所有能夠喝

到這水的人,心靈都能得到淨化與提昇)

14

聽聞佛法 - 一切以正法為標準,不能以自己的分別念為標準,要通過踏踏實實的聞思,理解到輪回、涅槃、眾生、佛陀、煩惱、智慧等等的實際意義。

沒有了聞、思、修 佛陀所說的法要是教我們如何離苦得樂

就沒有了法寶的加持這個世界就像太陽隕落,重新又掉回到了黑暗了一樣。這是眾生最大的損失,佛陀歷經三大阿僧祇劫修行而獲得的,度化了無數的眾生的,又經過歷代祖師代代相傳的珍貴佛法。

佛法的基本思想 ---- 知苦( 是生活的事實 )- 因果業報與離苦 ( 是生活的目標 )- 正知見 , 不造諸惡 坦然受報

佛法的作用 :  1. 日常生活的應機接物 2. 斷除煩惱 3.  圓滿成佛

佛法中修學的方式,是運用聞、思、修三慧,達到開悟的心境。

15

佛陀最後的遺教

佛陀不久進入了拘屍那迦羅城,

吩咐阿難道:“

你去為我在娑羅

雙樹間敷座設床,頭在北面向西,

我的教法最近可以北方宏傳,未

來也會盛行在西方。我於今夜將

入涅槃。”

阿難和大家聽了都流淚不止,

後來大家商量光是這樣啼哭沒

有甚麼用,要緊的提出有關如

何使未來正法久住的問題來請

示佛陀才是。經過商量以後,

公推阿難請問佛陀道:

16

“佛陀!我們弟子大家禁不住傷

感之情,有四個問題最後請示佛

陀:

第一、佛陀住世的時候,我們

大家依佛陀為師,佛陀涅槃以

後,我們依誰為師呢?

第二、佛陀住世的時候,我們

依佛陀安住,佛陀涅槃以後,

我們依甚麼而安住呢?

第三、佛陀住世的時候,兇惡

的人有佛陀調伏,佛陀涅槃以

後,兇惡的人如何去調伏呢?

第四、佛陀住世時,佛陀的言

教,大家易生信解,佛陀涅槃

以後,經典的結集,如何才能

叫人起信呢?”

17

佛陀慈祥愷悌的回答道:“

阿難!你代表大家提出這四個問

題來問我,確實非常重要。

你們不要這麼悲泣,要是

舍利弗和目犍連還是在世的

話,一定不會像你們這樣;

大迦葉此刻還在途中,我涅

槃前他是來不及趕到。你們

要認識法性,佛陀如果以應

身住世的話,這終是無常之

相,唯有佛陀進入涅槃,你

們依法而行,才是佛陀常住

在世間!

18

“我現在答覆你們的四個問題,你們

好好的記著:

“第一、你問我涅槃以後,依誰為

師;應依戒為師。

第二、你問我涅槃以後,應依何

安住,應依四念處安住。

第三、你問我涅槃以後,惡人如

何調伏,應默擯置之。

第四、你問我涅槃以後,經典如

何叫人起信,應在一切經首安‘

是我聞’

之句。

阿難!你們應常常思慕佛陀的生

處,佛陀的悟處,佛陀的說法處,

佛陀的涅槃處。要緊的是身常行慈,

口常行慈,意常行慈。別的不用掛

心,現在不要悲傷,趕快去娑羅雙

樹間為我敷座設床。”

佛陀的話,

聽得阿難和大家更感動!更傷心!

19

佛陀在娑羅雙樹間,左近有五百力士

聽說佛陀將要進入涅槃,大家都來向

佛陀頂禮。這以後,又有一個外道須

跋陀羅,年齡已一百餘歲,在外道中

是很有學識道德的長者。然未聞正法,

始終沒有開悟。

這一天聽說大覺佛陀要在這裏涅

槃,想到慧燈將要熄滅,法船將

要沉沒,他不得不帶著勇氣匆忙

的前來向佛陀請教,以打破他胸

中一向的疑團。須跋陀羅到達娑

羅雙樹,穿過重重跪在地下皈依

佛陀的人,正當阿難侍奉著佛陀,

阿難一見來者是個外道,怕他是

來和佛陀辯論,趕快向前阻攔道:

請你不要再來打擾佛陀,佛陀

今夜將要涅槃。

20

”須跋陀羅向阿難尊者要求道:

正是因為聽說佛陀將要涅槃我

才來的。我此時已感覺到佛世難

遇,正法難聞,請你幫忙,我心

中有個疑團一定要佛陀才能解決!

這時候,阿難是再三的辭謝,

須跋陀羅是再三的請求。大

悲的佛陀,不捨眾生,聽到

求道者的聲音,即喊阿難道:

阿難!他不是來和我論戰

的,他是須跋陀羅,是我最

後的弟子。讓我去除他的疑

惑,讓他來和我見面。”

21

阿難沒有辦法,只得帶須跋陀羅

引見佛陀,須跋陀羅很是歡喜的

問道:

佛陀!世間上所有的沙門、

婆羅門、六師外道,都說自

己是一切智人,又說除他以

外,其他的宗教都是邪宗邪

教,自己所行的是解脫大道,

別人都是錯入歧途。這樣互

相非難,這正邪究竟如何分

別呢?是非究竟以甚麼為標

準呢?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才

能得到解脫呢?”

22

佛陀歡喜微笑著回答道:“

須跋陀羅!你問得很

好,我很高興為你解答,世間上無論那一個修行

者,如果他不知道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

靜的三法印,他就不能認識諸法的根本;他如果

不修學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

進、正念、正定的八聖道,他就不是真正的修道

者,就不能獲得自在和解脫。

須跋陀羅!世間上誰的法中有三法印和八聖道

呢?我以真實的話告訴你,唯佛陀的法中才有

八聖道,唯有佛陀的教法中才有真正解脫的沙

門,唯有佛陀才是一切智人。

須跋陀羅!觀察外道的教法,他們不依三法印,

沒有八聖道,當然就沒有解脫的修道者。雖然

他們說有,那不過都是妄言。

須跋陀羅!我八十年前四月初八日降生在王宮,

後來受教育時也曾被六師外道所迷。我十九歲

的那年二月初八日出家,三十一歲的那年十二

月初八日在菩提樹下成道,今天是八十歲的二

月十五日,我於午夜在此娑羅雙樹間涅槃。

須跋陀羅!從我成道的時候起,這個世間上才

真正的有沙門;我涅槃後,留正法於人間,信

仰的人定能獲得解脫,佛陀才真正是一切智慧

之源。”

23

須跋陀羅聽聞佛陀的真理之音,心中的迷霧 頓時開朗,當即證得阿羅漢果,

他頂禮 佛陀的聖顏,發願作佛陀住世最後的弟子,並就在佛陀身旁先入涅槃,大家見了都很感動。

佛陀以吉祥臥 的姿勢臥在娑羅雙樹之間床上,很多的弟子圍繞在佛陀的四周,大家都是揩鼻抹淚。這時,風息林靜,鳥獸沒有鳴聲,樹木之皮流出水滴,百花都萎謝凋零。整個的世間都現出寂寞蕭條的現象。

24

佛陀心如止水,和平常說法沒有兩樣,

靜靜的向諸弟子作最後的遺教:

諸比丘弟子!我涅槃以後,你們要尊

敬珍重波羅提木叉,善為受持,不要遺

忘。戒就是指導你們的大師,你們持戒,

如貧窮的人得到寶物,如黑暗中燃起明

燈。這和我住世,沒有甚麼不同。

諸比丘弟子!你們要弘通正法,

從事自利利他和救人救世的真理

運動,不要貪圖財利,不要販賣

貿易安置田宅。你們修道利人,

自有人供養,不用為生活操心。

諸比丘弟子!你們要奉行正法,

不要占相吉凶和咒術仙藥,不要

結好貴人,親厚媟慢,你們應該

節身時食,清淨自活;要端心正

念求度,不要顯異惑眾。

25

“諸比丘弟子!你們更應該節制六根,不要讓

六根追逐六塵,以免放逸墮落。好像管理兇悍

的惡馬,一定要用轡制,不然,將會把人牽墜

入陷坑之中。惡馬之害,只有一世,六根之害,

殃及累世,這是不能不謹慎注意。

諸比丘弟子!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是

以心為主,大家要好好制心,心的可畏,

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好像人的手中拿

著蜜器,動轉輕躁,觀看到蜜,不見前面

舉步就有陷坑。放縱心意,好像狂象無鉤,

猿猴得樹,能夠喪失一切善事,所以你們

要精進修道,把心棲於安靜的境界。

諸比丘弟子!你們接受到飲食供養,應

當作服藥之想,好和壞都不要增減。不要

起貪嗔之心,飲食不過是為資養色身,除

去身體的饑渴。受食要如蜜蜂在花上采蜜,

但取其味,不損食香,不要多求,以免壞

其善心。

26

“諸比丘弟子!假如有惡人前來傷

害你們,你們當自攝心,不要起嗔

恨的念頭;更要護口,不要說惡毒

的語言你們要知道放縱嗔恚的心,

就能妨礙修道,破諸善法,壞好名

聞,失去一切功德之寶。忍的美德,

持戒和苦行都不能及。能夠行忍的

人,才是有力大人!假若不能用歡

喜之心,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

就不能稱做有道的智慧之人。

諸比丘弟子!你們不要有驕慢的心,

不要有諂曲的心,不要有欺誑的心,

不要有慳吝的心,心宜端正,以質直

為本。

諸比丘弟子!你們應當知道多欲的

人,苦惱亦多;少欲的人,才是住於

安穩的世界。你們要脫離苦惱,就要

知足,知足之法,才是幸福安樂之道。

27

“諸比丘弟子!你們要勤於精進弘法

修道,則事無大小,就沒有困難之處,

好像涓涓的細流,也能鑿石穿山,進

入大川巨海;否則,對於弘法的家務,

利生的事業,常常懈廢,如同攢木取

火,未熱而息,雖然要想得火,火怎

能自動跑出來呢?

諸比丘弟子!你們要不忘正念,一

切煩惱惡魔就不能侵入。你們要做勇

猛的將軍,披著重鎧,持著禪定的刀

刃,征服六塵境界的魔軍;佩著智慧

的利劍,知道世間生滅的法相,降伏

一切諸有的苦患。

諸比丘弟子!在生死的大海中,你

們要撐好智慧的法船,渡過愚癡愛執

的濁流,燃著智慧的燈光,走過無明

闇冥的世間。常以聞思修的智慧,才

能進入三摩地。

28

“諸比丘弟子!你們要記好我說的

法,不要忘失。我如良醫,知病說

藥,服與不服,咎不在醫;我又

如善導,導人善道,聞者不行,

過不在導。

諸比丘弟子!我所說四聖

諦十二因緣,是宇宙人生真理,

今我將要涅槃,如有疑者,可

速問我,我當為你們解答。”

夜是靜靜的,沒有別的音聲,

只有佛陀說法的音聲,月光

分外明亮,流星劃過長空,

諸比丘弟子呼吸不敢有聲,

聆聽佛陀最後的法語。

29

最後佛陀問大家對四聖諦、十二

因緣有不解的地方,可提出來問。

如是三問,大家都默默無言,因

為都沒有疑惑,當時天眼第一的

阿那律就對佛陀說道:“

佛陀!

我們瞭解四聖諦和十二因緣的真

理,在這個世間上,月可令熱,

日可令冷,佛陀的四聖諦和十二

因緣的教法不可令異。”

佛陀非常安靜,沒有一點疲倦

的樣子,這就是將要進入涅

槃的佛陀嗎?叫人真難以瞭

解,諸比丘弟子都在黯然的

啜泣。

30

三寶住世大明燈,禮敬供養出苦輪

得遇三寶,是眾多善

緣的成就,若沒有佛

陀累劫勤修、大梵天

王請佛住世、僧寶承

傳法脈、大善知識慈

悲化眾,芸芸眾生於

漫漫長夜裡,沉淪苦

痛,將無可依怙、無

由出離。當以至誠懇

切之心,禮敬三寶、

供養勸請,如說修行、

不疲不厭。

願三寶長明之燈,照

破眾生無始昏昧黑暗,

永燃自心清淨覺醒之

光。

31

這八種吉祥物的標誌與佛陀或佛法息息相關

吉祥八寶即八吉祥,又稱八瑞吉祥,八寶吉祥,藏語稱“扎西達傑”,是藏族繪畫裏最常見 而又賦予深刻內涵的一種組合式繪畫精品。大多數以壁畫的形式出現,也有雕刻和塑造的立體形。

32

寶傘象徵遮蔽魔障,守護佛法 寶魚喻示超越世間、自由豁 達得解脫的修行者 。

1. 寶傘: 2. 寶魚: 梵語

稱“ CHATTRA” ,藏語音“ Rinchen Dug” ,象徵佛陀教 誨的權威。古印度時,貴族、皇室成員出行時 ,以傘蔽陽,後演化爲儀仗器具,寓意爲至上權威。佛教以傘象徵遮蔽魔障,守護佛法。

梵語稱“ SURVANA MATSYA” ,藏語音“Sergyi Nya” ,象徵自在與解脫,也象徵慧眼。魚行水 中,暢通無礙。佛教以其喻示超越世間、自由豁 達得解脫的修行者 。常以雌雄一對金魚象徵解脫的境地,又象徵著復甦、永生、再生等意。

33

寶瓶象徵著吉祥、清淨和財運蓮花象徵著最終的目標,即修成正果。

3. 寶瓶: 4.蓮花: 梵語

稱“ KALASHA” ,藏語音“ Terchen-pahi Bumpa” ,象徵阿彌陀佛也象徵靈魂永生。寺院中的瓶內裝淨水(甘露)和寶石,瓶中插有孔雀翎或如意樹。象徵著俱寶無漏、福智圓滿、永生不死。

梵語稱“ PADMA” ,藏語音“ Padma Zangpo” ,象徵出污泥不染的品格及修成正果。蓮花出污泥而不染,至清至純 。。

34

白海螺象徵著達摩回蕩不息的聲音吉祥結象徵著能從生存的海洋中打撈起智慧珍珠和覺悟寶珠。

  5. 白海螺: 6.吉祥結: 梵語

稱“ SHANKHA” ,藏語音“Dungkar Yakhyil” ,象徵佛法音聞四方。佛經載,釋迦牟尼說法時聲震四方,如海螺之音。在西藏,以右旋白海螺最受尊 崇,被視爲名聲遠揚三千世界之象徵。

梵語稱“ SHRIVATSA” ,藏語音“ Palgyi Behu” ,象徵著代表有關宇宙的所有理論和哲學的《梵網經》,它象徵著,如果跟隨佛陀達 摩之網,就能 從生存的海洋中打撈起智慧珍珠和覺悟寶珠。

35

勝利幢寓意煩惱得以解脫,覺悟得正果金法圓輪象徵佛法像圓輪一樣旋轉不停,永不停息。

  7.勝利幢:   8. 金法圓輪: 梵語稱“DHVAJA” , 藏語音“Choggi Gyaltshan” ,象徵著修成正果的勝利。勝利幢爲古印度時的一種軍旗。佛教用幢寓意煩惱孽根得以解脫,覺悟得正果。其比喻十一種煩惱對治力,即戒、定、慧、解脫、大悲、 空無相無願、方便、無我、悟緣起、離偏見、受佛之加持得自心清淨。

梵語稱“ CHAKRA” ,藏語音“ Sergyi Khorlo” ,象徵佛陀教義的傳播。古印度時,輪是一種殺傷力強大的武器。後爲佛教借用,象徵佛法像圓輪一樣旋轉不停,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