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XIAOSHAN DAILY 汤寿潜故居的华丽转身 - Xsnetxsrb.xsnet.cn/epaper/resfile/2019-01-12/04/xsrb2019011204.pdf · 湖水鲜,而且每年湘湖还会举办年鱼节,市 民游客不但能现场买到年鱼,还能观赏到古

Transcript

我在读

博物志

■文/图 施加农

2018年12月26日,汤寿潜故居陈列馆开馆仪式在进化镇大汤坞新村隆重举行,汤寿潜故居(新宅)迎来了一次华丽转身。

汤寿潜故居分祖宅和新宅两处。新宅建于晚清民国时期,两进二层四合院式,面积约1080平方米。1999年8月3日被列为萧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4月20日又被公布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汤寿潜(1856-1917),原名汤震,字蛰先(一作蛰仙)。萧山进化大汤坞村人。清末时,汤寿潜组织发起了沪杭铁路保路运动,募建了沪杭铁路。辛亥革命爆发后,被推举为浙江省都督。孙中山建立临时政府时被任命为交通总长(未任)。他生活简朴,人称“布衣都督”,把政府奖励他的二十万大洋悉数捐出,在杭州建造了浙江图书馆(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他的一生,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为师求实。面对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国势,汤寿潜联合友人积极立宪,开展保路运动,废科举,兴新学,践行实业救国,是浙江士林崇尚实学、讲究道德至上、气节为重传统的真实写照。

曾几何时,汤寿潜故居(新宅)内居住着十余户村民,使得故居的保护与修缮问题久拖不决。而长年累月的无序使用与随意改建,百年老宅早已不堪重负,隐患重重,几成危房。2017年,区文广新局与进化镇党委、政府在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痛下决心,加大投入,彻底搬迁了故居内的住户,拆除了多处违章建筑,清理了所有的易燃物品,对故居作了大规模的修缮。历时半年多通过了竣工验收。继而,镇党委与政府从文物资源充分利用的角度考虑,果断作出了建立汤寿潜故居陈列馆的决策。明确要求以一流的策划、一流的布展建设陈列馆,三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故居陈列的各项工程,更为可贵的是展览装饰风格与古建筑浑然一体,既很好地保护了文物建筑的原有面貌,又充分地利用仅有的空间较为精确地展现出汤寿潜一生辉煌的业绩。为萧山乡镇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树立了一个典范,获得了省、市博物馆专家的高度赞扬。

文化·悦读 2019年1月12日 星期六

责任编辑:徐益欣 校对:杨君

XIAOSHAN DAILY

444

湘湖故事

■文/周新华

清人沈岸登曾有《忆湘湖》一诗,所忆之物,多为湘湖风物,令人称道:“菱叶初肥稻叶香,茅椽八九在中央。日斜驱犊笆篱外,水落叉鱼略彴旁。云阵半浮山面白,竹风时作雨声凉。秋来更有牵情处,紫蟹黄鸡恣意尝。”虽仅56字,竟涉及七种物产,有菱、稻、犊、鱼、竹、蟹、鸡等。其中,湘湖的鱼鲜是格外值得一提的。

湘湖水面广阔,盛产各种鱼类,最为著名的是土步鱼和鲫鱼。

民国《萧山县志稿》载:“杜父鱼,亦称土步鱼,出湘湖者为最,桃花水涨时尤美。”土步鱼,与著名的松江鲈鱼同属杜父鱼科,为底层鱼类,性喜栖息于沙石相混、杂草丛生的浅水滩,主食幼虾、小鱼和水生昆虫,头部宽扁,口宽大,鳞片细小、粗糙、黑褐色,浑身是肉,其味鲜美。

土步鱼4-6月产卵,以石隙蚌壳及破瓦罐等为产卵巢穴,雄鱼有守巢护卵的习性。

其游弋能力较差,且呆头呆脑,反应迟钝,容易捕捞,故民间称之为“呆土步”。捕捞土步鱼的方法简便而有趣,《萧山湘湖志》有生动的记述:“滨湖之家以瓦为阱,或用破舟沉水中,隔宿起视,则鱼已穴处焉。”沿湖农家,都有捕捞土步鱼的习惯,一清早就有人提篮叫卖,正如清朝诗人黄元寿《湘湖杂咏》所云:

“瓦盆重叠漾波清,赚得潜鳞杜父名。几日桃花春水涨,满村听唤卖鱼声。”桃花水涨时,正值春笋上市,土步鱼烧春笋,是至鲜至美的佳肴。直至今日,还是萧山的一道名菜。

湘湖鲫鱼也很有名气。南宋嘉泰《会稽志》载:“萧山湘湖之鲫,珍美为越中冠。”民国时期出版的《萧绍段游览指南》也称:鲫鱼

“产萧山湘湖,背青褐色,腹白,长者尺余,肉细而味,与内河所产,迥不相侔”。旧时湘湖湖面宽广,水草丛生。湖中的水草嫩叶及浮游生物丰富,鲫鱼食料充足,生长较快,具有体大、色青、味美的特点,俗称“老斑鲫鱼”,大的重达一斤半左右。《义桥镇志》载,“文化

大革命”以前,曾有人在义桥集市上出售一尾近两斤重的特大鲫鱼。“清蒸鲫鱼”不仅鲜美可口,而且健脾开胃,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素来是萧山人的美食。产妇食用鲫鱼汤,能增加乳汁。

湘湖水质一直维持在二类饮用水源,水质好则鱼好,湘湖鱼鲜的口感都是一流的。为了提升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整体形象,打响湘湖鱼鲜品牌,丰富百姓菜篮子,还湖于民,市民游客可于窑里坞鱼市买到正宗的湘湖水鲜,而且每年湘湖还会举办年鱼节,市民游客不但能现场买到年鱼,还能观赏到古老的捕鱼方法,感受江南水乡渔民们丰收的快乐。

注:本文内容主要出自杭州湘湖(白马湖)研究院《湘湖全书》之《湘湖记忆》

汤寿潜故居的华丽转身《岳山张氏宗谱》

■文/祝美芬

市心桥旁边的这家新华书店,是萧山富有标志性的老字号书店。几十年前正当实体书店兴旺之时,本地人买书总会上这儿一转,它可是萧山最大的图书集聚地。

二十多年前,也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一次因要参加一次主题演讲比赛,在撰写演讲稿时发觉自己对本次演讲所要弘扬的主旋律理解不够深,于是便想去萧山新华书店看看有没有相关书籍可以参考。

来到市心桥旁的这家新华书店,翻到一本贴近时代精神的政论书籍,发现有几句话正可以用到演讲稿中,便想把它抄下来,但在书店里抄录是不合时宜的。若把此书买去吧,又觉得不值当,因为自己对政论书籍兴趣不大。这样想着便硬着头皮从包里找出一张纸,准备将这两三句话抄录下来。抄了没半句,忽听耳边一声大吼。“书店里的书不能抄的!这里又不是图书馆!”这是一位中年男售货员,语调高昂,带有明显的愤慨之意。我站在那儿,脸顿时红了,带着愧疚之意急急解释道:“因为演讲比赛需要,这本书里有几句话有用,所以我想把它抄下来。”我的声音是越说越低,越说越难为情。如今想起来,那场景还历历在目。我理解这位售货员的愤慨之情,因为书店确实不是图书馆,如果人人都像我这样,书店还怎么做生意?

此事一晃便过去了二十多年,如今这家已有60来年历史的老书店,已变成了一家温情脉脉的“零点书房”。所谓“零点”,就是说书房从早上八点一直开放到午夜零点,在城市夜色阑珊之时,这盏温暖的灯光将为阅读者点亮至午夜。

如果说以往的书店只是一个购书买文具的所在,那么如今的零

点书房则更像是一处阅读休闲的高雅之地。只要你一踏入这里,便会被一种温馨美好的文化氛围所包围。不论是一楼的零点书房,二楼的文具馆三楼的文教馆,还是四楼的儿童馆,每一楼层的设计都独具匠心。满目的书籍摆放得很有样子,阅读区的桌和椅散发着原木的芳香,等待着你手执书卷去惬意地坐一坐,温馨的灯光恰到好处地弥漫着,你徜徉其中,还时不时有星巴克的咖啡香唤醒你的味蕾……

零点书房空间很大,但里面安静得很。仿佛每个人到了这里,都被“吸音”了。尤其是到了夜晚,爱读书的人们纷纷来到这里,有的在书架前悄然翻阅,有更多的人则喜欢坐在阅读区,伴着一盏灯光恰好的台灯,沉浸在读书的好时光里,有的还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此刻的零点书房,俨然成了市民的

“大书房”。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脸上都像说好了似的,流露出浅浅淡淡的自在笑意。这是爱书之人沉醉书海时最自然不过的表情,此刻,它成了这家零点书房最美的表情,也成了这座城市这个夜晚最美的表情……

我不由地联想,如果此刻,就在这个温馨的零点书房,让我与二十多年前那位中年男售货员相遇,我想,如今他也该有六七十岁了吧。我们彼此若还认得出对方,那我们又会说些什么呢?或者什么也不说,只是意味深长地相视释然一笑。又或者,如果他喜欢喝咖啡,我会买一杯星巴克送他,然后,我俩各择一处,回到自己喜欢的书的世界里……此刻,不会再响起当年那般的制止之声,此时的零点书房,有的只是,给你一个喜欢的阅读空间,任凭你在书海中“撒欢”。这里,只关注你与书之间的对话……

一家书店的变迁

■文/李维松

谱籍地进化镇城山村杜家弄自然村,2016年续修,张正主纂,共12卷,族裔珍藏。要目:卷一村貌图照、序、凡例、村史续要、县府志录、传略;卷二至卷四字母图、各派系图;卷五至卷十二各派行传。

续修时隔90年《岳山张氏宗谱》清初由张逊

来创修,经张踵武续辑,皆为手缮本。正式雕梓始于乾隆三十九年,由淳九十六公主修。时岳山张氏已传十世,怕世远失传,公毅然以作谱为己任,自始祖以下皆为传略载之,未成而逝世。嘉庆二十三年,其侄张振忠“取遗稿而详核,补其缺略,序其失次”,终成。又经道光壬寅、同治癸酉、光绪壬辰、民国丙寅重修。这次续修时隔90年,世事沧桑,实为不易。

追溯始祖不生拉硬拽岳山张氏始迁地不详。谱载:

“宋时,南轩公之后有出守越郡而家于山阴者,迄今过车水坊(今属绍兴),犹得识其苗裔。”“吾宗作谱,不敢远宗南轩,而必以满九公为始。”南轩是南宋抗金名将张浚长子张栻的号,岳山张氏没有明说是张浚之后。这跟有的宗谱攀龙附凤,生拉硬拽是帝王将相、硕儒名流之后不同,是一种实事求是态度。岳山张氏认定满九公为始迁祖,这就足够了。追溯始祖,宜简不宜祥。国学大师胡适先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说过:“我希望以后各族修谱,把那些无参验不可信的远祖一概从略。每族各从始迁祖数起……务必使本支本派的家谱有信史的价值。

头代太公太婆品德高尚始迁祖满九公是一位勤劳朴

实的普通人,原居赵坂张家塘(今不详)。元代,“满九公以藐然之躬,出赘于杜(家),遂家焉,从此发祥衍庆。”杜家即今进化镇城山村杜家弄自然村,因村前有小山名岳山,所以谱称岳山张氏。杜氏不会生育,劝满九公纳妾,公坚决不同意。公想继内侄为嗣,杜氏又不同意。最后,商定由满九公的侄儿圆六公为嗣子,“厥后瓜瓞绵绵,螽斯振振。”正如笔者在

续修的《岳山张氏宗谱序》中说,“宗谱记载的这个细节,体现了张氏头代太公、太婆的高尚品德,令人敬佩。”

瓜瓞绵延析居四方岳山张氏分迁外地的有:第四

世居仁公,客居辽东;第十二世张启仁,住杭城;第十二世张铭,迁居陕西汧阳县(今作千阳县);第十三世张千庆,居绍兴柯桥;第十三世张士升,寓杭城中(众)安桥;第十五世张小潮,居诸暨郭家坞;第十六世张延生,住嘉兴府阳垫市。分迁萧山各地的主要有:第十世张必逵,住县城;第十一世张自垣,例授奉政大夫,候选同知,居县城太平弄;第十二世张似莲,迁居茅潭(今属临浦镇新港村);第十六世张荣华,居临浦后坝头。2016年续修宗谱,岳山张氏传至第二十五世,入谱1476人。

代有人才第 十 世 张 际 龙(1610~

1675),字云生,号元功,清顺治出知湖南新化县,转銮仪卫经历,升刑部福建司员外郎,刑部江南清吏司郎中,江苏江宁府知府,署盐运使、按察使,诰授朝议大夫,晋阶中宪大夫。第十世张际鹏(1615~1691),字振生,一字关岑。康熙十二年癸丑科韩菼榜进士,任江苏六合县知县,敕授文林郎。第十四世张泰来(1710~1784),一名张铨,字履安。雍正乙卯(1735)科举人,任四川盐井卫守御,兼署盐源县知县,升江南奇兵营守备。乡谥庄肃。第二十世下坂底派张鸿铭,为杭州市原市长。

宗祠无堂号张氏宗祠位于村中心,背靠岳

山,前临高池,座西朝东。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同治元年修缮扩建,2010年农历庚寅重修。占地2028平方米,建筑面积981平方米。前后3进各5间,后高前低,错落有致。

后堂为寝堂,中厅议事厅,前厅置伸出庭院的戏台,两侧看楼。整座建筑高大宽敞,古色古香,庄重恢宏。值得注意的是,原本该挂堂号匾的地方,却额匾“司马名高”。同样,宗谱也不镌堂号。这恐怕不是疏忽,个中之谜有待探究。

■文/高歌

贾平凹曾说:“人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更重要的是心中的一泓清泉不能没有月辉。”深阅读,好比明月,在幽深的迷途,照一片娴静淡泊的灵魂;浅阅读,犹如清泉,在枯燥乏味的土地,流一江春水细流之心灵。“明月”也好,“清泉”也好,好的阅读,在于独立,在于思想,在于王柳先生的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在我看来,浅阅读的点到为止,拓展的是阅读的广度,可以改变心灵历程的长短;深阅读的精耕新作,可以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

浅阅读,重在“遨游”。我读书,有时是当作玩乐。这种“玩乐”

是不限任何地点、时长、时间段的:沙发上、书桌边、床上,甚至在厕中,我都能自在地阅读自己喜爱的书。一本《读者》《文摘》,一则微信自媒体信息,一份今天日志博客,一段喜马拉雅音频……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广博天下事、阅遍天下闻”,偶尔读到“奇文瑰句”,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

在这些浅阅读的只言片语中,我尤爱《博物》这份“掌中花园”。它为我打开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海底深邃神秘,天空广阔辽远,草原辽阔无垠,森林繁茂成片,山川、河流、岩石,千姿百态的奇妙生物……沿着《博物》之路,拥抱大千世界。一本《博物》,就像一个小小的自然世界,代表着人之初最早的游玩和求知。少年时代的鲁迅爱他的百草园,杨振宁有他的清华园,卢梭难忘那胡桃树,法布尔痴迷于屋后的树林……而我则在《博物》的新奇、亲近、情趣中“遨游世界”。

深浅之间,重在“历险”。

我读书,有时是当作历练。每日的生活、学习,在一成不变中,惆怅悄然侵袭。这种生活有什么不好呢?就像是一条条潺潺溪水,渴望途经广袤的森林、凶险的山涧,从高处走向低处,或缓缓流下,或不经意坠落,最终汇入开阔平静的大海。大家都喜欢平静的海,一如畅往平静的生活,没有人喜欢在怒海咆哮中欣赏海上的日出,因为发狂的大海往往会遮住阳光。但是,平静久了,会让人困惑,好像少年派被困在海中央,时间久了,也会无心欣赏海上的日升月落。平静、单调慢慢让人发疯,而小说却让我们去经历迥然不同的人生,看到眼泪、听到歌声、经历生离死别,收获劫后余生。跟随主角,我们一起探险,一起窥视,一起欢歌,一起堕落,我们被拉入一个魔幻的现实,共同做了一场梦,读完小说最后一段文字,方才梦醒。

在这一番“历险”中,你曾经的感受,会被描述得你点头称服。就像面对夕阳西下的漫天彩云,也许我只会说:“看,云彩真好看!”而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却写道“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接着你又听她娓娓道来:“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仿佛近在眼前的亲切,又有沉浸于岁月流逝的感慨。

《百年孤独》《三国演义》《安娜·卡列尼娜》……小说中对人物淋漓尽致的刻画,对情景细致入微的描写,无不在帮助我们建立起精神底层的清流,内心生长起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深阅读,重在“品味”。

自问自思,我在深阅读中“品味”人生。我们经常问自己,读书的意义是什么?仅仅是获得信息,自在“遨游”,还是寂静独处,愉快“历险”,这一些,到底够不够? 排山倒海般的互联网信息,让我们下意识选择了最易接受的信息,往往也忽略了真正有意义的信息。“河流表层是汹涌的浊流”,唯有向下深潜,我们才能找到读书的清流,而获得深潜力的方法就是“深阅读”。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深阅读呢?我往往是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尤其是遇到难度较大的古典名著,不妨先把原著放一放,先从原著的现、当代解读版或者简明易懂的白话翻译版本开始入手。

以历史书籍为例,它就像无味的典册,让人又爱又恨。《明史》深奥难懂,味同嚼蜡,不如读一读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在扉页中,作者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观点:历史原来很精彩。三百多年的波澜壮阔与夹杂其中的平淡不惊,给我们一段鲜活的历史:力挽狂澜,两袖清风的臣子,“知行合一”从小立志当圣人的学者,最为勤劳却悲情的帝王……作者将历史写得如戏一般精彩,使《明史》这部难懂的书,如同品酒,翻来覆去地研究,一次一次实现精神的跨越。

今夜,柔和的灯光浸润四壁,手捧一卷书香,黑白的文字焕发出彩虹般的光辉。今夜,明月清泉来相伴,唯有心静如水,才能品味读书的悠长韵味。

明月清泉伴书香

湘湖鱼鲜

修缮后的汤寿潜故居(新宅)外景

故居内景故居陈列馆分复原式陈列和汤寿潜事迹陈

列两大部分。以实物、图片与影像等手法展示了汤寿潜先生在“积极立宪”“浙路风潮”“首任都督”等领域的卓越贡献和“清廉传世”“教育理念”“制度改革”“著书立说”“廉洁奉公”等不凡业绩。生动地展示了汤寿潜先生爱国爱民,立志图强崇高理想与克己奉公,勤政廉洁的高尚情怀,主题鲜明,立意深刻,是一部爱国主义与廉政教育的活教材。

故居陈列馆展厅一隅展厅中的人物塑像,中为汤寿潜,左为马一浮。